玉米农艺性状调查标准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玉米杂交种则是通过人工杂交选育出来的,具有较高产量和优良农艺性状的玉米品种。
在农业生产中,了解玉米杂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对于种植者选择适合的品种,提高玉米产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对玉米杂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抗逆性强玉米杂交种一般具有较高的抗逆性,包括抗病虫害、抗逆境等。
在实际生产中,抗病虫害是玉米高产的重要保障,而抗逆境能力则可以使玉米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产量。
抗逆性强是玉米杂交种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
二、早熟性强早熟性是指玉米杂交种在相同种植条件下,比一般品种更早成熟,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生长发育,节省生长周期。
早熟性强的玉米杂交种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种植环境,降低气候风险,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对于抢收抢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较高的产量玉米是以产量为主要经济性状的作物之一,而玉米杂交种通常具有较高的产量。
这是通过杂交育种选择出来的优质品种所具有的优势。
较高的产量可以使种植者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四、较好的抗逆适应性玉米杂交种一般还具有较好的抗逆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种植环境和生长条件。
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保障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也能够减少因天气原因而造成的损失,提高农民的收入。
五、较好的品质除了高产量外,玉米杂交种还具有较好的品质。
这包括玉米的营养价值、口感和食用品质等方面。
较好的品质可以提高玉米的市场竞争力,提高销售价格,为种植者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六、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玉米杂交种一般还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能够有效地抵御玉米常见的病虫害,保护玉米的健康生长。
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也能够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七、较好的耐储性和耐运输性玉米杂交种一般还具有较好的耐储性和耐运输性,能够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能够保持较好的品质,延长商品期,提高商品价值。
玉米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一)
玉米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一)玉米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背景玉米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种植的种子作物之一。
然而,玉米的生产和品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田间调查以确保玉米的质量和产量。
本文章将介绍玉米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
调查项目以下是玉米田间调查项目的详细列表:•植株生长情况:调查植株的高度、茎粗、叶片颜色等因素;•田间气象情况:调查气温、湿度、降雨量等气象因素;•土壤质量:调查土壤的pH值、养分含量、土壤紧密度等因素;•病虫害情况:调查是否存在病虫害并做出相应的处理;•灌溉和施肥:调查灌溉和施肥的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收割季节:在适当的时间收割并保证玉米的品质。
标准以下是玉米田间调查的标准:•玉米植株高度应在1.8m-2.5m之间;•叶片颜色应为深绿色;•土壤pH值应在6.0-6.8之间;•养分含量应保证足够,但过量施肥要避免;•病虫害情况应被及早发现并采取合适的措施;•自然灌溉是首选,必要时进行人工灌溉;•玉米在成熟季节应及时收割,保证成熟度和品质。
结论以上介绍了玉米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通过有效调查和质量控制,可以确保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注意事项为确保调查准确性和品质,应注意以下事项:•田间调查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且应该配备适当的器材;•不要使用过多的化肥和农药,以免对土壤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时常对玉米田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在必要时进行相应的修剪和除草。
总结玉米是一个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
在田间调查过程中,需要关注植株生长情况、田间气象情况、土壤质量、病虫害情况、灌溉和施肥情况以及收割季节。
通过以上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确保玉米的品质和产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包括植株高度、穗位高度、茎粗、叶片大小和颜色、生长势、抗病性能、耐旱性能、产量等。
1、植株高度植株高度是指玉米幼苗地面至茎尖的距离,是影响株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高度合适的植株有利于降低倒伏率,增加产量。
通常玉米杂交种的植株高度要比品种高,约在2-3米之间。
2、穗位高度穗位高度是指玉米穗在植株中的高度位置,处于植株中部位置的穗一般较易成活、结实、产量高。
玉米杂交种的穗位较为统一,在植株中部或中下部,容易收获,降低了收割损失。
3、茎粗茎粗是指玉米植株茎的粗细程度,与植株的稳定性、干物质积累以及耐倒伏能力有关。
通常情况下,茎粗适中,既不粗,也不细,以保证一定的稳定性。
4、叶片大小和颜色叶片大小和颜色与植株的生长势息息相关。
健壮的生长势会使叶片茂盛,通常呈深绿色,叶面光泽度较高。
反之,生长势不佳、营养不良的植株叶面颜色为黄绿色、红色或苍白色。
5、生长势玉米的生长势包括株高、生长速度、叶片和根系的发育程度、芽数等多个方面。
健壮的生长势是高产的前提之一,行稀密、施肥量、雨量和温度等均对玉米生长势产生影响。
6、抗病性能玉米的抗病性能直接影响着产量和品质。
较具有抗病性的玉米杂交种通常具有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品质。
不同杂交种对病害的抗性能力不同。
7、耐旱性能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旱情对其影响较大。
耐旱性较好的玉米杂交种能够抗旱、逆境,旱情发生时干物质积累不减少或减少较少,从而增加玉米的产量。
8、产量玉米杂交种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产量。
优秀的杂交种通常具备耐病、耐旱、稳产且产量高的特点,其单产远远高于普通品种。
为达到最佳的产量表现,需在合适的时期、合适的施肥方案下进行正确的管理。
玉米农艺性状调查标准
1.株高:开花后每区测20株,自地面至雄穗顶端的平均高度,以厘米表示。
2.穗位高:与株高同时测定,自地面至最上部果穗着生节的平均高度,以厘米表示。
3.茎粗:与以上2项同时测定,植株地上部第3节间扁面的平均直径,以厘米表示。
4.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5.芽鞘色:展开2叶之前,目测幼苗第一叶的叶鞘出现时的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等。
6.苗期叶色:在可见叶4~5片时调查叶片色,分浅绿、绿、深绿、绿紫等。
7.幼苗干重:定苗时每区取50株,称量幼苗的烘干重,求得平均值,以克表示。
8.叶数(片/株):每小区定点10株,随着玉米生长,标记叶片。
抽雄期后调查主茎叶数,求其平均数,保留小数后1位。
9.生长速度:出苗后至抽穗每7-15 d测量一次,每区固定取样20株,测量自地面至最长叶顶端的平均长度,以厘米表示。
10.保绿度:目测成熟后茎叶呈绿色的百分比。
11.茎色:蜡熟期后调查小区群体植株的茎色,分浅绿、绿、深绿、浅紫、紫、深紫等。
12.颖色:抽雄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的雄穗外颖颜色,分浅绿、绿、深绿、浅紫、紫、深紫等。
13.花药色:散粉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雄穗的花药颜色,分绿、黄、橙、浅紫、紫、深紫等。
14.花丝色:吐丝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雌穗的花丝颜色,分黄、浅绿、绿、黄、橙黄、粉、紫红、深紫、上粉下绿等。
特异株要单独记载,计算比率。
15.倒伏率(根倒):植株倾斜度大于45度者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倒伏后立即调查。
16.倒折率(茎折):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收获前调查。
17.空秆率:成熟后调查不结果穗、或果穗结实20粒以下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18.双穗株率:成熟后调查结有双穗(第二穗结实20粒以上)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19.单株穗数:每株出现的果穗的总数(包括结实和不结实的果穗。
)20.折断率:全田因风、虫及其它灾害倒折植株的百分数(以果穗以下折断为准)。
21.倒伏度:植株倒伏的程度分4级:0(直立);1(倾斜30度);2(倾斜60度);3(全部倒伏)。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玉米杂交种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种类,具有高产、耐性、耐候等优点。
其主要农艺性状包括生长速度、茎秆高度、叶片特征、穗长、穗重、籽粒形态和数量、籽粒含水量和质量等方面。
1. 生长速度:玉米杂交种具有快速生长的特点,并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的高度和生长程度。
在良好的生长条件下,玉米杂交种的生长速度能够比传统种类快3-4倍。
2. 茎秆高度:玉米杂交种的茎秆高度相对于传统种类更高,能够达到2-3米的高度,这有助于其能够更好地利用光能和增加穗部的数量,提高产量。
3. 叶片特征:玉米杂交种的叶片形态相对于传统种类更加良好,叶面横宽、长,叶片边缘更加平整,有助于增加光合作用和保持植株的健康状态。
5. 穗重:玉米杂交种的穗重相对于传统种类更加重,能够达到500-1000g的穗重,这有助于增加单株的产量。
6. 籽粒形态:玉米杂交种的籽粒形态相对于传统种类更加标准,形状规整且更为笔直,这有助于增加籽粒的数量和质量。
7. 籽粒数量:玉米杂交种的每个穗部所产生的籽粒数量相对于传统种类更多,通常可以达到400-600个以上。
9. 籽粒质量:玉米杂交种的籽粒质量相对于传统种类更佳,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并且口感更好,这有助于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玉米杂交种则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形式之一。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对于玉米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这些性状进行简析对于玉米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产量性状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性状是衡量杂交优势的重要指标,也是农民关注的重点。
一般而言,杂交种的产量比传统的自交种和直系后代更高。
这是由于杂交种的杂种优势效应,杂交种的子代具有更好的抗逆性、适应性和生长速度,从而保证了更高的产量。
杂交种的产量性状还受到种植密度、施肥水分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分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杂交种的产量。
2. 抗逆性性状玉米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逆境的影响,如干旱、病虫害等。
玉米杂交种的抗逆性性状对于玉米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杂交种在抗逆性方面具有优势,能够在干旱和病虫害等逆境条件下保持更好的生长状态和产量表现。
通过对杂交种抗逆性性状的分析,可以选育出更具有抗逆性的玉米杂交种,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稳定性。
3. 品质性状玉米的品质主要包括玉米的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
外观品质包括玉米粒的大小、形状、颜色等,而食用品质则包括玉米的口感、甜度、香味等。
对于玉米杂交种而言,其品质性状对于玉米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杂交种在品质性状上具有更好的表现。
杂交种的玉米粒更加饱满、色泽更加鲜艳,口感更加甜美。
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通过对品质性状的分析,可以选育出更优质的玉米杂交种,满足市场需求。
4. 生长期性状玉米的生长期不仅影响着玉米的产量,也影响着玉米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玉米杂交种的生长期性状对于玉米的生产和种植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杂交种的生长期较短,生长速度快,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生长过程并进入收获期。
这对于提高玉米的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生长期性状的分析,可以选育出更快速、更适应不同地区的玉米杂交种,从而提高玉米的生产效率。
玉米性状调查记载评价标准(重要)
计数收获区内感病株数。主要症状为:植株矮化,叶片上有平行于叶脉的褪绿条纹。 计数收获区内感病株数。主要症状:在果穗、茎秆、叶片、雄穗上产生白色的瘤状突 株/小区 起。后期病瘤破裂,散出大量黑粉。 计数收获区内感病株数。病株雌穗短小,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大黑粉 苞。后期有些苞叶破裂散出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黑粉一般黏结成块,不易飞散,内部 株/小区 夹杂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这是与瘤黑粉病的主要区别。 株/小区 基部第一二节间变色、变软、腐烂的株数 1-9级,1=最好 果穗顶端结实情况,结实到顶最好。 收获区内所有植株的数量,含倒伏、倒折株。 植株正常,果穗结实不正常(无穗或结实少于50%)的株数(不包括自交苗、小苗或由 病虫害导致的异常株)。 计数收获区内的总收获穗数。 公斤 所有收获果穗的重量,保留2位小数。 公斤 所有收获籽粒的重量,保留2位小数。 % 出籽率=样本籽粒重/脱粒前样本果穗重*100 % 称取籽粒重量后,立即 用水分仪测定籽粒水分含量,保留2位小数。 公斤/亩 标准产量=(100-籽粒含水量)/86×(小区籽粒重/收获区面积)×666.7 计数果穗单行籽粒数,取5穗平均。 取5穗平均。 厘米 测量从穗基到顶端的长度,取5穗平均。 厘米 测定并排5穗果穗中部的宽度/5。 克 随机称取100颗籽粒的重量,取3次平均。
Page 1 of 1
玉米性状调查记载标准
性状调查记载标准
性状名称 出苗期 保苗数 行长 行距 行数 前期倒伏 吐丝期 株高 穗位 倒伏 倒折 小斑病 大斑病 灰斑病 纹枯病 观测时间 (播种后天数) 5-8 30 30 30 30 吐丝前 50-60 85-95 85-95 85-95 85-95 85-95 85-95 85-95 85-95 观测对象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5穗样本 5穗样本 5穗样本 5穗样本 5穗样本 数据单位 月/日 株/小区 米 厘米 行/小区 株/小区 月/日 厘米 厘米 株/小区 株/小区
玉米农艺性状调查概述
抽出。 5、开花期:全田有50%穗植株雄穗中部小穗
开花。
6、吐丝期:全田有50%穗植株雌穗花丝抽出苞 叶。
7、成熟期:全田90%以上植株果穗苞叶由黄变 绿,籽粒硬化。
8、收获期:实际收获的日期。
(二)玉米农艺形状调查方法和标准如下:
7、穗粗:果穗中部的直径,以cm表示。
8、秃尖长度:果穗顶端末结粒部分长度,以cm表 示。
9、秃尖度:秃尖长度占果穗长度的百分数。
10、穗行数:果穗中部的行数。
11、行粒数:计数一行的籽粒数。
12、穗粒数:果穗上的全部粒数。
13、籽粒出产率:籽粒重量 (风干重) 占全部果穗 重量 (风干重) 的百分率。
17、有效穗数:每公顷实收株数与单株有效穗 数的积,以穗/hm2表示。
18、
产 量 ( kg/hm2)= 每 公 顷 株 数 × 单 株 粒 干 重 (g)/1000
19、生物学产量:单位面积上的地上部干物质 重量。
生物学产量=每公顷籽ຫໍສະໝຸດ 产量+茎叶干重+穗轴 干重。
20、经济系数:同小麦。
1、株高:自地面至雄穗顶的高度,取10~20 株平均,以cm表示。
2、穗位高:着生果穗的节至地面茎的高度, 以cm表示。
3、双穗率:一株结2个果穗的百分株率。
4、多穗率:一株结2个以上果穗的百分株率。 5、空秆率:没有果穗或果穗不发育的植株的
百分率。
6、穗长:自果穗基部量至果穗顶部的长度 (不包括果穗柄)(cm)。
二、注意事项
1、不同玉米品种或栽培措施下收回的考种植 株。测产规、钢卷尺、米尺、剪刀、天平、千 分卡、瓷盘。
国家青贮玉米品种区域试验调查项目和标准
国家青贮玉米品种区域试验调查项目和标准(试行)B.1 物候期B.1.1 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日/月,下同)。
B.1.2 出苗期:小区有50%穴数的幼苗出土高度2-3cm的日期,调查一次重复。
B.1.3 吐丝期:小区50%植株雌穗抽出花丝的日期,调查一次重复。
B.1.4 抽雄期:小区50%植株雄穗顶端露出顶叶的日期,调查一次重复。
B.1.5 收获期:收获的日期。
B.1.6 生长期:从出苗期到收获期的总天数。
B.2 农艺性状B.2.1 株型:吐丝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三种,调查一次重复。
B.2.2 株高:乳熟期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植株10株,测量由地表到雄穗顶端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调查一次重复。
B.2.3 穗位:测量株高的同时测量植株从地表到第一果穗柄着生节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调查一次重复。
B.2.4 倒伏率:植株倾斜度大于45度但未折断的植株占该试验小区总株数的百分率,倒伏发生后立即调查,调查三次重复。
B.2.5 倒折率: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该试验小区总株数的百分率,收获前调查,调查三次重复。
B.2.6 空秆率:收获时,调查不结果穗和果穗结实20粒以下的植株占全区总株数的百分率,调查三次重复。
B.2.7双穗率:收获时调查结有双穗(第二穗结实20粒以上)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率,调查三次重复。
B.3 收获期调查测定性状B.3.1 收获期单株平均绿叶片数:青贮收获时,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10株,调查每株绿叶片数,计算平均值,调查一次重复。
B.3.2 收获时期:全株含水量60-70%时收获,在籽粒乳熟中期至蜡熟期之间。
B.3.3 收获方法B.3.3.1 每小区收获中间是3行(12平方米)从地上部20cm处全株收割。
收获后立即称重,得到小区鲜重产量,折合成亩产(公斤/亩),如小区缺株数超过10%,本小区作报废处理。
B.3.3.2 从每个小区中随机选取10株,全株粉碎。
云南省普通玉米品种试验调查项目和标准
云南省一般玉米品种试验调查项目和原则1 物候期1.1 播种期:播种当日旳日期(以日/月表达,下同)。
1.2 出苗期:小区有50%穴数旳幼苗出土高度2-3cm旳日期。
1.3 吐丝期:小区50%以上旳雌穗吐出花丝旳日期。
1.4 抽雄期:小区50%以上旳植株雄穗顶端露出顶叶旳日期。
1.5 成熟期:小区90%以上果穗旳籽粒出现黑层旳日期。
1.6 生育期:出苗至成熟旳生育日数。
2 农艺性状2.1 株型:吐丝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三种。
2.2 株高:乳熟期持续取小区内正常旳植株10株,测量地表到雄穗顶端旳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达。
2.3 穗位:同步测量地表到最上部果穗着生节旳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达。
2.4 倒伏率:乳熟末期,植株倾斜度不小于45度但未折断旳植株占该试验小区总株数旳百分率,以%表达。
2.5 倒折率:乳熟末期,果穗如下部位折断旳植株占该试验小区总株数旳百分率,以%表达。
2.6 幼苗叶鞘色:绿色、紫色等。
3 果穗性状(计产样本穗由大至小排列,取代表性旳10穗测量1-6项)3.1 穗长:穗基部到顶端旳长度,求其平均值,以cm表达。
3.2 穗粗:果穗头尾相间排成一行,测量果穗中部长度,求其平均值,以cm表达。
3.3 秃尖:果穗顶端不结实部分旳长度,求其平均值,以cm表达。
3.4 穗型:筒型、锥型。
3.5 穗行数:果穗中部旳籽粒行数,求其平均值并标明行数变幅。
3.6 行粒数:每穗数一中等长度行旳粒数,求其平均值。
3.7 粒色:黄、白、橙红、黄白等。
3.8 粒型:硬粒型、半马齿型、马齿型,以果穗中部籽粒为准。
3.9 轴色:红、紫、粉、白。
3.10 单株有效穗:小区总穗数/小区株数,保留两位小数。
3.11 百粒重:随机取100粒称重,反复3次,取相近两个数值旳平均数,按原则水分(14%)折算百粒重,用g表达。
3.12 出籽率:籽粒干重占果穗干重旳百分率,以%表达。
3.13 籽粒产量:将小区计产样本旳果穗风干后脱粒,称其籽粒干重,按原则水分(14%)折算出小区产量,保留两位小数,用kg表达。
国家普通玉米品种区试调查项目和标准
国家普通玉米品种区试调查项目和标准(2012-09-06 15:16:24)A.1 物候期A.1.1 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下同。
A.1.2 出苗期:全区有50%穴数幼苗出土高达2cm时的日期。
A.1.3 苗势:幼苗健壮程度,分强、中、弱三级。
A.1.4 抽雄期:全区50%以上的植株雄穗顶端露出顶叶的日期。
A.1.5 吐丝期:全区50%以上的雌穗抽出花丝的日期。
A.1.6 散粉期:全区50%以上的雄穗主轴散粉的日期。
A.1.7 成熟期:90%籽粒出现成熟黑层的日期。
A.1.8 生育期:从出苗到出现成熟黑层的天数。
A.2 农艺性状A.2.1 芽鞘色:展开2叶之前,目测幼苗第一叶的叶鞘出现时的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等。
A.2.2 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A.2.3 株高:植株停止生长后,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10株,测量由地表到雄穗顶端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
A.2.4 穗位:测量株高的同时测量植株从地表到果穗柄着生节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 表示。
A.2.5 倒伏率(根倒):植株倾斜度大于45度者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倒伏后立即调查。
A.2.6 倒折率(茎折):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收获前调查。
A.2.7 保绿度:目测成熟后茎叶呈绿色的百分比。
A.2.8 空秆率:成熟后调查不结果穗、或果穗结实20粒以下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A.2.9 双穗株率:成熟后调查结有双穗(第二穗结实20粒以上)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A.3 果穗性状(1-6项一般随机取样10穗测量)A.3.1 穗长:测量从穗基部到顶端的长度,求其平均值,以cm表示。
A.3.2 穗粗:将取样的果穗头尾相间排成一行,测量果穗中间直径,求其平均值,以cm表示。
A.3.3 秃尖长:测量果穗顶端不结实部分的长度,求其平均值,以cm表示。
A.3.4 穗型:分长筒型、短筒型、长锥型、短锥型。
试验五 玉米重要农艺性状配合力测定
实验五玉米重要农艺性状配合力测定一、目的要求理解玉米自交系配合力测定在作物育种中的意义。
结合育种实践,通过对产量、穗长、穗粗、穗重、百粒重等性状配合里的测定,掌握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计算方法。
二、材料及用具1.实验材料:4个测验种A、B、C、D与4个待测系(E、F、G、H)组配的16个玉米杂交组合。
2.实验用具:长米尺、小尺子、游标卡尺、天平、台秤、尼龙网袋、铅笔、标牌等。
三、实验内容玉米杂交种的选育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创造更强的杂种优势的过程,而杂种优势的产生取决于双亲的配合力,因此,配合力是评价一个自交系利用价值的重要指标,对玉米自交系进行配合力测定是玉米育种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配合力是指自交系杂交后产生杂种优势的能力,是通过它所组配的杂交种的产量(或其他性状的均值)多杂交后代中的平均表现,反应自交系有利基因位点的加性效应;特殊配合力是指自交系在某个杂交组合中的表现,反应自交系的非加性效应(包括显性作用、上位性作用)。
可据配合力的大小来选择自交系。
一个优良的自交系必须有高的一般配合力。
配合力的测定常用顶交法、NCⅡ法和骨干系测定法。
骨干系测定法首先选用3~5个优良自交系(骨干系)作为测验种,分别和一批自交系测交,得到几组测交组合,对测交组合进行随机区组试验,测定产量或其他性状,按测验种×待测系列成两向表,按下述方法计算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
注:X..——所有测交组合的平均值;Xi.——第i个待测系所配各个测交组合在不同重复的总均值;X.j——第j个测验种所配各个测交组合在不同重复的总均值;Xij——第i个待测系与第j个测验种所配组合在不同重复的均值。
一般配合力效应 gi.= Xi.- X..g .j = Xj.- X..特殊配合力效应 sij = Xij- X..- gi.- g.j四、实验步骤1.方法每2人一组,调查4个测验种A、B、C、D与4个待测系(E、F、G、H)组配的16个玉米杂交组合植株的相关性状并记录。
2023年国家玉米审定公告
2023年国家玉米审定公告尊敬的农民朋友们:根据农业发展需要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经国家农业部审定,现将2023年国家玉米审定公告如下:一、审定范围本次国家玉米审定涵盖全国范围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玉米种植区域。
审定对象为2023年进行种植的所有玉米品种。
二、审定标准1.玉米的农艺性状根据玉米种植的实际需求和市场需求,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评估和筛选。
2.玉米的抗性与适应性对玉米抗病虫害能力、抗逆性和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品种的稳定生产能力和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
3.玉米的品质指标对玉米的颗粒形态、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等关键品质指标进行评估,以确保玉米的食用和加工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三、审定程序1.初审各地农业部门对提交的申请进行初步审查,对不符合审定要求的申请进行剔除。
2.田间试验对初审合格的玉米种植进行田间试验,收集和分析各品种的生长情况、产量、病虫害防控效果等数据和信息。
3.品质评估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对收获的玉米样品进行品质评估,检测各项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市场需求。
4.终审依据田间试验和品质评估的数据,由专家组进行终审,对通过各项评估的品种进行最终确认。
四、申报要求1.申报材料申报者需提供相关资料,包括品种基本情况、农艺性状特点、抗病虫害能力、种植适应性、品质指标等。
2.申报时间申报时间为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一个月内,逾期不予受理。
3.申报方式申报者可通过省市农业部门指定的电子申报系统进行申报,具体申报程序和要求请咨询当地农业部门。
五、结果公示经国家农业部终审通过的国家审定玉米品种将在全国范围内公示,公示期为15个工作日。
六、品种推广国家将重点推广和推荐通过国家玉米审定的优良品种,并为申请通过的品种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扶持,鼓励农民朋友广泛种植。
七、其他事项本公告解释权归国家农业部所有,如有疑问请咨询当地农业部门。
感谢各位农民朋友对国家玉米审定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国家农业部日期:20XX年XX月XX日。
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
G a o x i a o n o n g y e甜玉米是随着农业技术不断发展而逐渐产生的一种新型玉米品种,能充分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
甜玉米具有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现阶段,影响甜玉米良好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它的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因此,应该针对这一现象,加强对甜玉米农艺性状遗传参数的研究,从而实现甜玉米农艺性状良好发展的目标。
一、材料与方法为了加强对甜玉米农艺性状遗传力的研究,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来对各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分析。
在选取实验材料时,应该重点考虑玉米生长环境以及土壤情况等,通过在土壤肥沃以及地力均匀的种植环境中,选取多个优良的甜玉米杂交品种作为实验对象,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在实际实验过程中,需要在种植甜玉米区域,随机抽取甜玉米品种。
考察甜玉米的农艺性状主要包括穗重、穗行数、秃尖度以及穗位高等。
不同性状之间的分析应该采用固定区组效应以及处理效应随机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某个单因素进行特定的研究,确定各性状的遗传参数。
二、结果与讨论(一)甜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在对甜玉米杂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记性方差分析后,可以发现在该实验主要研究的多种甜玉米农艺性状中,存在大多数的农艺性状不同品种间有较大差异。
而双穗高、穗轴率以及穗位高等形状之间的差异不明显。
根据这一实验结果可以发现,上述这些农艺性状在不同的基因型之间将存在较大差异,具有较大的性状遗传改良潜力。
如果将变异系数作为表征甜玉米不同农艺性状具有变异幅度的特征量,将明显观察到不同主要的农艺性状具有的遗传系数以及表型变异系数等将在数值上有一定差异,但是不同性状之间的位次上,这些遗传变异系数基本相同。
通过这一数据结果可以发现表型变异系数存在各性状中的相对大小将同基因变异系数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因此,在进行实际的甜玉米种植时,可以通过不同性状之间表现型存在的差异,进而判断该农艺性状在遗传变异的幅度,进一步实现为甜玉米杂交品种后代以及其他育种材料室内种植和田间种植的选择提供了便利条件和鉴别依据。
美国BSSS玉米群体农艺性状分析
a d g an weg ti 5 n i iu l o me c n B S ie p p lt n sa ay e .I b e ie 7 a s d a n r i ih n 1 0 i d vd as fA r a S S ma z o u a i swa n lz d n r d l s4 8 w s u e s i o n a c nr ll e n iiu l wi a h c aa tr s p r r t o t ll e we e fu d o ta d a n h m n ii u s o t i ,i d vd as t e c h r c e u e o o c nr i r o n u n mo g te i d vd a o n h i o n l
中 图分 类 号 : 1 S5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4—12 (0 0 0 0 0 0 10 54 2 1 )5— 6 9— 4
An l ss o g o o i h r c e si a y i fa r n m c c a a t r n Am e i a r c n BSS a z o l to S m ie p pu a i ns
玉米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及其筛选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参试 品 种
做 图 与试 验 数 据 分别 用 E x c e l 、 D P S v 7 . 0 5软
件 进行 。
共3 0个 , 分别是农乐 9 8 8 ( 1 ) 、 浚单 2 2 ( 2 ) 、 中科 1 1 ( 3 ) 、 滑玉 1 4 ( 4) 、 吉 祥 1号 ( 5 ) 、 金裕 9 6 8 ( 6 ) 、 豫单 2 6 7 0 ( 7 ) 、 平 玉 8号 ( 8 ) 、 济研 1 1 8 ( 9 ) 、
( 1 .漯河市农 业科学 院, 河 南 漯河 4 6 2 3 0 0 ; 2 .漯河市 郾城 区阴阳赵镇农业 服务 中心 , 河南 漯河 4 6 2 3 0 0 )
摘
要: 选用 2 9个玉米新 品种为材料 , 以郑单 9 5 8为对照 , 重点研究 各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 状 ,
以判断其是 否适 合在漯河地 区种植 。结果 表明 : 洛玉 7号 、 博农 1 1 8 、 百玉 1 号、 农乐 9 8 8 、 郑韩 3 5 8 、 先单 1 5 8 、 中科 1 1 、 吉祥 1号 、 圣瑞 5 6 8 、 鼎鑫 9号 、 滑玉 1 4产量较对 照增 产 1 0 %以上 , 且各主要农艺性状表 现优 良, 适合
对照低 1 1 . O %。
( 2 2 ) 、 豫单 6 0 8 ( 2 3 ) 、 新单 3 3 ( 2 4 ) 、 浚6 8 4 0 ( 2 5 ) 、 洛0 3 0 2 ( 2 6 ) 、 漯7 0 0 5 ( 2 7 ) 、 商单 0 8—6 ( 2 8 ) 、 郑 单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3 — 1 9
玉米农艺技术指标
玉米农艺技术指标是衡量玉米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生长特征1. 植株高度:玉米的植株高度应该适中,不宜过高或过低。
一般来说,早熟品种株高约2.5米,最高可达3米以上。
2. 叶片特征:玉米的叶片应该是翠绿色,具有光泽,无病虫害。
叶片分布合理,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3. 穗部特征:玉米穗部应该发育良好,包括果穗长度、粗细、秃顶程度等。
果穗长度适中,粗细均匀,秃顶程度较低。
二、发育阶段玉米的发育过程包括苗期、穗期和花粒期等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农艺技术指标也应该有所侧重。
1. 苗期:玉米苗期应注重培育壮苗,包括根系发育、叶片生长、植株高度等。
同时,要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2. 穗期:此阶段是玉米营养物质积累的关键时期,需要合理施肥、浇水,保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促进植株的生长。
同时,要及时去除多余的分蘖,保证果穗的发育。
3. 花粒期:花粒期是玉米籽粒形成的时期,需要保证充足的养分供应,防止水分过多或过少的影响。
同时,要防治病虫害,保证植株的健康状态。
三、产量指标玉米的产量指标包括亩产量、单株产量、穗粒数、百粒重等。
高产玉米应具备较高的亩产量、单株产量和穗粒数,同时百粒重也要适中。
四、农艺性状玉米的农艺性状包括生育期、成熟度、整齐度、种子发芽率等。
这些指标直接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以及产量的形成。
总的来说,玉米农艺技术指标涵盖了玉米的生长特征、发育阶段、产量指标和农艺性状等方面。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农民应该根据这些指标来合理施肥、浇水、除草、防治病虫害等,以保证玉米的健康生长和优质高产。
同时,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玉米农艺技术指标也会不断更新和完善,为农民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种植指导。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玉米杂交种是通过人工授粉,利用不同基因型的父本和母本杂交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种质,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和产量。
玉米杂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包括植株性状、耐逆性状、产量性状等方面,下面我们将对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析。
一、植株性状1.植株高度:杂交种的植株高度一般比传统品种高,通常在2米以上。
这样的植株具有更好的光合能力和养分吸收能力,可以更好地利用光照和土壤养分,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
2.叶片形态:杂交种的叶片通常比传统品种更加狭长,叶片质量更加饱满,叶面更宽,叶面积也更大,这样可以增强光合作用的强度,加快养分的合成和积累,提高产量。
3.抗倒伏性:杂交种的植株结构更加牢固,抗倒伏能力更强。
即使在风雨等恶劣气候条件下,也能保持植株的生长状态,不易倒伏,不易发生继发病虫害,从而保证产量。
二、耐逆性状1.耐旱性:杂交种具有较强的耐旱性,根系发达,能够深入土壤层面吸收水分,保持植株的正常生长。
杂交种的土壤覆盖能力更加强,能够减少土壤蒸发,保持土壤湿润,从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2.耐盐碱性:杂交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御盐碱胁迫,如果种植的土地是盐碱地,杂交种可能比传统品种更加适宜生长。
3.耐病虫害性:杂交种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抗病虫害的能力,通过良好的抗病虫育种技术,很多杂交种对一些常见的病虫害具有一定的抗性。
三、产量性状1.穗粒数:杂交种的穗粒数一般比传统品种多,特别是双交、三交杂交种,其穗粒数更多,所以其产量也更高。
2.千粒重:杂交种的千粒重一般比传统品种更重,所以单位面积产量更高。
3.籽粒充实度:杂交种的籽粒充实度更高,籽粒也更加饱满饱满,所以产量更高。
杂交种的籽粒中淀粉含量更高,营养价值也更加丰富。
4.抗倒伏性:杂交种具有更加牢固的植株结构,抗倒伏性更强,能够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从而保证产量。
玉米杂交种通过优质的父本和母本杂交而产生,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和高产性状,在种植上具有更高的生长势、更好的抗逆性和更高的产量,也是玉米生产中推广的优质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株高:开花后每区测20株,自地面至雄穗顶端的平均高度,以厘米表示。
2.穗位高:与株高同时测定,自地面至最上部果穗着生节的平均高度,以厘米表示。
3.茎粗:与以上2项同时测定,植株地上部第3节间扁面的平均直径,以厘米表示。
4.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5.芽鞘色:展开2叶之前,目测幼苗第一叶的叶鞘出现时的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等。
6.苗期叶色:在可见叶4~5片时调查叶片色,分浅绿、绿、深绿、绿紫等。
7.幼苗干重:定苗时每区取50株,称量幼苗的烘干重,求得平均值,以克表示。
8.叶数(片/株):每小区定点10株,随着玉米生长,标记叶片。
抽雄期后调查主茎叶数,求其平均数,保留小数后1位。
9.生长速度:出苗后至抽穗每7-15 d测量一次,每区固定取样20株,测量自地面至最长叶顶端的平均长度,以厘米表示。
10.保绿度:目测成熟后茎叶呈绿色的百分比。
11.茎色:蜡熟期后调查小区群体植株的茎色,分浅绿、绿、深绿、浅紫、紫、深紫等。
12.颖色:抽雄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的雄穗外颖颜色,分浅绿、绿、深绿、浅紫、紫、深紫等。
13.花药色:散粉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雄穗的花药颜色,分绿、黄、橙、浅紫、紫、深紫等。
14.花丝色:吐丝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雌穗的花丝颜色,分黄、浅绿、绿、黄、橙黄、粉、紫红、深紫、上粉下绿等。
特异株要单独记载,计算比率。
15.倒伏率(根倒):植株倾斜度大于45度者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倒伏后立即调查。
16.倒折率(茎折):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收获前调查。
17.空秆率:成熟后调查不结果穗、或果穗结实20粒以下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18.双穗株率:成熟后调查结有双穗(第二穗结实20粒以上)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19.单株穗数:每株出现的果穗的总数(包括结实和不结实的果穗。
)
20.折断率:全田因风、虫及其它灾害倒折植株的百分数(以果穗以下折断为准)。
21.倒伏度:植株倒伏的程度分4级:0(直立);1(倾斜30度);2(倾斜60度);3(全部倒伏)。
22.黑穗病株率:全田染病植株占全部植株的百分数。
23.螟虫株率:全田被螟虫为害的植株占全部植株的百分数。
24.叶面积:指绿叶面积,是表示绿色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绿叶大小的参数。
单叶的叶面积(cm2)=叶片中脉长度(cm)×叶片最大宽度(cm)×0.7
上式中的0.7实际数值为0.69583,为计算系数。
即用求积仪测量的实际面积与长×宽的面积比例。
单株叶面积(cm2)=全株各叶片中脉长度与最大宽度乘积之和(cm2)
×0.7。
每公顷叶面积(m2)=平均单株叶面积(cm2)×每公顷株数÷10000
(cm2/m2)上式中平均单株叶面积的计算通常需在20株以上。
在叶面积测定过程中,应将测定植株始终固定,对其绿叶面积予以系统的测定,一般每隔7~10d测定一次。
但在某一措施(如施肥、灌水)实施后或受某种特殊条件影响后,均应及时测定叶面积的变化,而不必受7~10 d的限制。
25.叶面积指数:表示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绿叶面积。
其计算如下:
叶面积指数=每公顷叶面积(m2)÷10000(m2)
26.光合势:是在一定土地面积上一定时期内,每天绿色面积的总和。
2222
LA(LA(
1m/m)
2m/m)
光合势(m d/m)该时期的总天数(d)
2
式中,LA
1为某一时期开始时的绿叶面积,LA
2为某一时期结束时的绿叶面积。
光合势22
和叶面积的单位分母中的m2也可以是hm2。
全生育期的光合势应等于全生育期中各时期光合势的总和。
27.净同化率:指通过光合作用进行干物质生产的效率,是反映光合作用能力的指标,即1 m2绿叶面积工作一天实际累积的干物质的克数。
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时期内增加的干物质重量(g/m2)
净同化率(g/m/d)
22
该时期的光合势(m d/m)
2
测定净同化率的取样株数,通常每次每一处理在20株以上,取样区内应不包括受边际影响的植株,每次取样的生长情况应力求接近。
测定时,将取样植株齐地面砍下,在105℃烘箱中杀青30 min,然后降低至80℃烘干至恒重时称其干物质重,如风干乘一系数0.86即得干物质重。
28.根系分布:每处理取代表性植株1株,挖一个80 cm深的剖面,绘根的分布图。
29.根量:每处理取代表性植株一株,测定不同土壤层次(0~20、20~40、40~60和60~80cm)根的重量,取样面积为单株营养面积的1/4。
然后换算成单株不同层次的根重,以克表示。
30.雄穗分枝:散粉盛期目测10株雄穗一级侧枝数目,求其平均值。
31.花药颜色: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新鲜花药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黑紫等。
32.穗柄长度:腊熟期在小区边行选择10株剖开果穗苞叶,测量穗柄与穗位节间长度的比值,求其平均值。
33.植株整齐度:开花后期目测全区植株生长的整齐程度,以整齐、中等、不整齐3级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