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案(二)

合集下载

将进酒教案优秀教案8篇

将进酒教案优秀教案8篇

将进酒教案优秀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总结、应急预案、实习心得、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summaries, emergency plans, internship experiences, document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将进酒教案优秀教案8篇认真写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能和特长,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教案应当有合理的教学步骤和过程,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学习能力,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将进酒教案优秀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将进酒》教案教案

《将进酒》教案教案

《将进酒》教案教案
教案:《将进酒》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将进酒》使学生了解李白的人生态度和诗歌风格。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对李白的了解。

2. 引入《将进酒》这首诗,介绍一下这首诗的背景和主题。

阅读和理解(15分钟)
1. 分发诗歌《将进酒》,让学生阅读诗歌。

2. 学生课前阅读诗歌,老师在此基础上提问: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你对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有什么理解?(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思考和感受)
分析和讨论(20分钟)
1.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押韵、对仗、排比、夸张等等。

2. 针对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诗歌欣赏(20分钟)
1. 带领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更好地欣赏这首诗。

2.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优美句子和表达方式。

表达和写作(20分钟)
1. 让学生以《将进酒》为题目,写一篇短文,表达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互相交流和反馈。

总结和延伸(10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心得体会。

2. 引导学生进一步从李白的其他诗作中感受其人生态度和诗歌风格。

拓展活动:
1. 家庭作业:让学生找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结构和修辞手法,并写一篇短文表达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2. 班级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选择一首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通过比赛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将进酒两课时教案

将进酒两课时教案

将进酒两课时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将进酒》,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人豪放的性格,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勇于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学难点:领悟诗人豪放的性格,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学生是否曾经喝过酒,让学生分享喝酒的经历。

2. 引导学生思考:酒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将进酒》,理解诗文内容。

2. 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将进酒》的短文,可以是读后感或者对诗歌的赏析。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将进酒》,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人豪放的性格,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勇于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学难点:领悟诗人豪放的性格,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引导学生思考:酒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将进酒》,理解诗文内容。

2. 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将进酒》全诗;(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主题思想;(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4)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豪放奔放的个性,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乐观、奋发向前,追求人生的真谛;(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语句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3. 诗歌的主题思想及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2. 诗歌的审美内涵和艺术价值的鉴赏;3. 诗歌情感的把握和体验。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影视等资源,为学生创造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3. 案例分析法:以典型诗作为例,分析诗歌的创作技巧和艺术特色;4. 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将进酒》全文、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课件等;2. 学生准备:预习《将进酒》,了解诗歌大意,查阅相关资料;3. 教学场地:教室。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古琴曲《将进酒》,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氛围;(2)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引导学生朗读《将进酒》全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意;(2)学生分享翻译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难点;(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诗歌的层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2)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6篇)

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6篇)

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6篇)《将进酒》教案教案篇一张宏锋教学目的(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印发有关材料。

材料一:李白生平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

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

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

唐元和十二年(8一qi),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

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材料二:李白诗作选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瑚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哭宣城善酿纪叟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注:(1)老春,酒。

(2)夜台,阴间。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白《将进酒》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李白,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他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诗人。

那么,李白在我们的心目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请同学们用李白的诗说一说,你对李白的看法和认识。

明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我心目中李白是一个浪漫,而且很有志向的诗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豁达、自信的诗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我的心目中的李白是一个不慕权贵、豁达的诗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一个豪迈豁达的诗人,他的诗气势磅礴,浪漫主义想象力非常丰富。

今天,我们就再次通过一首诗来认识一下我们心中的李白和诗中的李白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况,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吟咏诗文1、诵读本诗,提出两个要求:①读准字音。

②读清句读。

请大家尝试自由读一读。

同时在读的时候,将发现的问题批注在书的旁边。

2、找同学来吟咏一下。

适时的进行吟诵指导。

三、情感分析1、刚才大家在吟咏的时候大多注意了感情,“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这首诗李白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它是一首抒情诗。

那么,李白的抒情诗有什么特点呢?明确:李白的抒情诗是很豪放飘逸的、想象丰富、豪迈瑰丽。

2、在这篇诗文中,你是如何把握这些特点和诗人的情感的?(找出文中表达是人情感的字眼)明确:悲、欢、愁3、从哪你读出诗人的“悲”?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暮成雪”。

《将进酒》教案(2课时)

《将进酒》教案(2课时)

《将进酒》教案【教学目标】1、背诵这首诗2、鉴赏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教学重点和难点】鉴赏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教学课时】 2 课时【教学方法】诵读【课型】新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二、复习检查,导入新课: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且沿用至今。

他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

李白喝酒时尽管也有愁,但所咏的诗是极其豪放的。

《将进酒》就是其中的一首。

天宝年间,李白初到长安,唐玄宗闻其诗名,曾召李白进宫赋诗赞美杨贵妃,但李白鄙视杨贵妃、高力士的为人,两人以李白诗中有“飞燕”故,谗害李白,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在河南安微一带游历,此诗当写于那个时候。

三、讲授新课:(一)题解:《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多写饮酒放歌的情怀。

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自创新意,跳出了前人的窠臼,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

(二)范读(注意读音、节奏)(三)学生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四)整体把握:1、第一段可以分为两个层次①起兴:思考:诗人用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什么作用?(开头四句写悲。

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

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

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

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

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②这两句包含天地人生,气魄巨大,表现出一种怎样的情感?(慷慨悲伤)③入题:人生得意须尽欢,诗中“得意”指的是什么?(“人生”以下六句写欢。

《将进酒》教案二:解密李白诗歌中的隐喻与象征

《将进酒》教案二:解密李白诗歌中的隐喻与象征

《将进酒》教案二:解密李白诗歌中的隐喻与象征。

我们来看看这首诗歌的整体框架。

《将进酒》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李白的劝酒,第二部分是对酒客的启示,第三部分是对天下无聊人的嘲讽,第四部分是对自己的自我叙述。

在这个框架下,李白用了大量的隐喻和象征,让《将进酒》充满了诗意和思想性。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隐喻和象征。

隐喻一:把酒问月“把酒问月,杯中影,人在何处?”这是李白诗歌中最著名的一个句子,也是最经典的隐喻之一。

将一杯清冷的酒与空中的皓月相对,往往能够引发人们的深深思索。

这个隐喻体现了李白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间的感慨,酒是美好的,可杯中的影子却证明它是短暂的,人生犹如水中之月,纵使不加珍惜,最终也会消失不见。

隐喻二:深林人不知“黄河之子,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李白用“深林人不知”来形容自己,这是他的自我陶醉和自我解放。

他认为,只有将自己藏在深林之中,才能自由自在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悟。

这体现了李白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

隐喻三:谁人不醉?“寻常百姓只能看酒,而不能饮之,而逍遥子可以放胆畅饮,是真正的享受。

李白在末段明确提出,他想醉,他要醉。

同时也突显了他的非凡尺度,说了无数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谁人不醉”。

以上三个隐喻,是《将进酒》中比较明显的隐喻,也是比较常见的诗歌隐喻。

这些隐喻,不仅体现了李白的思想,也对读者们提出了深刻的提问:人生追求什么?时间的意义何在?自我实现的途径是什么?除去这些明显的隐喻,李白在诗歌中还使用了一些象征手法。

象征一: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在诗歌中不仅使用了黄河作为自己的背景,同时也用黄河来象征着自己,黄河之水奔流不息,这象征着他的执着和不屈不挠的品质,他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也没有松懈自己的奋斗。

象征二:饮酒作乐“侍女妆成娇丽端庄,赢得少年一笑奈何。

美人如花隔云端,去年花里逢君记。

”这些诗句中,李白无疑是在强调饮酒作乐的主题,这些人物是他生活中的真实闺中女子,也是他对于生活的审美主义追求的体现。

《将进酒》教学教案

《将进酒》教学教案

《将进酒》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将进酒》全诗。

(2)理解《将进酒》的创作背景、作者李白及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3)分析《将进酒》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将进酒》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和对人生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将进酒》诗歌内容的掌握。

2. 诗歌中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对李白生平及唐代诗歌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白及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将进酒》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将进酒》,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李白的思想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将进酒》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美感和艺术魅力。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欣赏体会。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强调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和对人生的热爱。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将进酒》。

2. 写一篇关于《将进酒》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将进酒》为例,讲解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3. 利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将进酒两课时教案

将进酒两课时教案

将进酒两课时教案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提问关于李白的背景知识。

2. 引导学生回顾《将进酒》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力。

二、文本解析1.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大意。

2. 教师讲解生僻词汇和典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4.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探讨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互动1.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诗歌,加强语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提问有关《将进酒》的问题。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做铺垫。

二、深入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分析诗歌,探讨诗人的创作手法。

2. 学生自主研究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研究成果。

三、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 邀请学生上台表演诗歌中的场景,增强课堂趣味性。

四、总结拓展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诗歌的感悟。

3. 布置拓展作业:比较《将进酒》与其他李白的诗歌,分析其艺术特色。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1.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提问关于李白的背景知识。

2. 引导学生回顾《将进酒》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力。

二、文本解析1.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大意。

2. 教师讲解生僻词汇和典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4.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探讨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互动1.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诗歌,加强语感。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 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提问有关《将进酒》的问题。

《将进酒》第二课时 教案(2023)

《将进酒》第二课时 教案(2023)

《将进酒》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人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重点】把握作者形象,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教学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讨论【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如下: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读过之后,你能感受到李白怎样的形象呢?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1.有人说读李白的诗歌,如嗅花香,如喝佳酿,如品甘泉,如饮香茗,会让我们口齿留香,久久难忘。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的诵读品味这首诗。

诵读指导:读准字音,读通文义,初步把握感情基调。

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须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

2.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说出你的依据。

形象:大醉,酣卧不起。

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将进酒,杯莫停。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3.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啊?从诗歌里找出原因。

①可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②“销万古愁”,也就是借酒消愁。

4.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

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心中难免郁闷。

又根据课下注释:诗人此时已是年过50的老人。

韶华已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地抒发不平之气。

三、合作探究,师生展评1.李白的愁怀在诗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悲伤——欢乐——愤激——狂放2.具体是哪几句写悲伤?作者悲伤的是什么?诗人在这两句中使用的是什么手法来表达这一感慨的?首二句。

悲伤: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比兴。

3.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了,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不是毫无道理吗?作者这里是使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

奋斗精神的象征——《将进酒》教案二中的李白形象解析

奋斗精神的象征——《将进酒》教案二中的李白形象解析

奋斗精神的象征——《将进酒》教案二中的李白形象解析: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探索一位伟大诗人的奋斗精神,那就是唐代诗人李白。

我们将从他的代表作《将进酒》中的李白形象入手,解析其背后所蕴含的奋斗精神,希望能够启迪我们的思考,激发我们的精神力量。

一、李白形象的基本特征李白作为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其诗歌作品广受欢迎,被誉为千古诗仙。

在《将进酒》中,李白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他是一位雍容华贵、豪气万丈的诗人,身上散发出一种无穷的生命力和激情。

他喜欢狂饮作乐,豁达洒脱,不拘小节,放浪形骸。

他的性格张扬,不同于传统的文人气质,更加符合那个时代的精神特征。

他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二、李白形象所蕴含的奋斗精神1、奋发向上的精神李白对人生的追求是具有高度的理想情感和奋斗精神,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经历了风吹雨打的艰辛历程,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在《将进酒》中,李白豁达洒脱、雍容华贵,表现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他在诗中云:“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愿提一缸,以献仙人。

”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体现了李白不断追求自我,不断提升自己的信念和形态。

这与我们现在的社会中的一些奋斗者非常贴合,正是他们本着对理想和人生的坚信不移,才能不断地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2、挑战困境的精神李白在自己的诗歌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追求自由和理想的青年形象,他不断地挑战困境,以求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在《将进酒》中,他借酒销愁,借酒浇志,不仅能寻找到生命的意义,也可以缓解自己的疲劳和压力。

同时,他艰苦奋斗,有勇有谋,不屈不挠地拓宽自己的眼界和思路,总是能在面对重重困难时,时刻挑战着命运和时局,用自信和勇气去进行各种尝试,同时也学会了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3、拼搏进取的精神李白拥有一种令人赞叹的拼搏进取精神。

在诗中,他不断引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人生阅历,深情地呈现出一个追求自由和实现人生理想的形象。

他渴望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寻求到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在不断地提高技能和能力的过程中,拼搏进取,追求着自我的变革和不断突破。

将进酒教案6篇

将进酒教案6篇

将进酒教案6篇将进酒教案将进酒教案(一):《将进酒》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同上)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背景、解题:本文选自《李太白全集》,作于天宝十一年(725年),李白和友人岑夫子在蒿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为“劝酒歌”,朵颐因酒放歌为资料,将(qiāng),清、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愿、请你不要生气。

二、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此刻。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狂放不羁)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嗜酒)1.李白的生平、经历: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他为“诗仙”,又自称“酒中仙”。

少年时,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崇尚自然、清净无忧,企慕到达不受约束的人生境界。

早年多在隐居、漫游中度过,养成了他狂放不羁、豪放洒脱的气度、狂傲的人格和自由创作的浪漫情怀。

他希冀凭借自己的才华,得到推荐,受到重用。

天宝元年,他被招入长安,供奉翰林,但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他宠爱杨贵妃,整日荒淫享乐,不理朝政。

他只需李白歌功颂德,装点太平。

这并不是李白的初衷,他没有半点奴颜媚态,受到排挤,最终提出离开长安。

之后的他,仍持续着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大力宣扬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这首诗歌就是一个很好地体现。

《将进酒》的教案(8篇)

《将进酒》的教案(8篇)

《将进酒》的教案(8篇)《将进酒》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促进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热忱,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进展恰当的评价。

3、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体会本诗所表达的浪漫主义风格。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质疑法。

3、比较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大诗人李白因遭权贵排挤离开长安开头了他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其次次漫游。

我们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即写于这一时期,今日我们学习的《将进酒》也是此间的作品。

大诗人李白又将向我们呈现些什么呢?二、疏通。

三、诵读。

(一)读懂内容《将进酒》是写劝酒、对酌的诗,本属汉乐府鼓吹铙歌。

李白沿用旧题,借与友人岑勋、元丹丘饮酒之机,发泄心中的郁积。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黄河”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既用眼前景物起兴又具有比方的作用。

“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承受夸大手法,极言人生短促。

(2)“人生得意”以下六句,极写痛饮狂饮。

“天生”一联说明“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将来的信念。

(3)“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折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

诗人在力劝“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之后,放杯高歌,吐露心声:“钟鼓馔玉缺乏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古来圣贤”以下四句,诗人将“饮者”与“圣贤”作比,引出“陈王”曹植来。

曹植《名都篇》有云:“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看来这位陈王确是在“恣而欢谑”了。

然而,在他这欢快中,包含着何等巨大的苦痛!他是在备受猜忌、压抑的险恶环境中,因大志难骋而沉溺酒乡的,在这一点上,李白与曹植颇为相像,故化用曹诗,明写欢快而暗寓愤激。

(5)“仆人何为”二句以反诘之句振起文意,以使令语气引出下文:“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教案设计

《将进酒》教案设计

《将进酒》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2、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

(2)品味诗歌豪迈奔放的语言风格。

2、教学难点(1)领会诗歌中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2)理解诗歌中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中的精彩语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诗人,他被称为“诗仙”,他的诗歌豪放飘逸,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他就是李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代表作之一《将进酒》。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介绍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豪放洒脱,富有浪漫主义情怀,想象丰富,语言奇妙。

2、背景介绍这首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年),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当时,李白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三)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全班齐读,感受诗歌的气势。

(四)诗歌讲解1、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2、重点字词讲解(1)将进酒:“将”读qiāng,意为“请”。

(2)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钟鼓,指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馔玉,形容食物像玉一样精美。

(3)陈王:指曹植,曹操之子,曾被封为陈王。

精选《将进酒》教案四篇

精选《将进酒》教案四篇

精选《将进酒》教案四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精选《将进酒》教案四篇精选《将进酒》教案四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将进酒》教案二:挖掘李白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

《将进酒》教案二:挖掘李白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

《将进酒》教案二:挖掘李白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挖掘李白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广泛流传于后世,被誉为“诗仙”。

其中最有名的诗篇,《将进酒》更是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一。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其气势磅礴、意境高远、锤炼独特,被后世誉为“洛阳纸贵”,被人们所传颂。

但《将进酒》里面不仅仅是诗人的豪迈和饮酒的快乐,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下面我们一起来挖掘《将进酒》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将进酒》蕴藏着深刻的历史思考《将进酒》一开头,李白就提到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诗歌,抒发了李白对于黄河这一神圣而伟大的河流的敬仰之情。

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中,黄河被誉为“中华母亲河”,其水文环境及其地缘政治地位都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而黄河泛滥洪水的现象又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多次,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灾难性后果。

因此,《将进酒》中使用黄河的形象和语言去描述生命的无常,是李白对于历史的思考和传统文化的借用。

二、《将进酒》所描绘的是唐代的官场风貌《将进酒》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喜欢饮酒的豪放之士,而他在唐代官场里的“遭遇”也受到了诗人的深深关注。

在唐代官场中,“进酒”是一个比喻,“进”指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地位。

而唐代官场中的升迁机制,就是基于官员的实力、功勋、文化背景等因素来进行评判。

这种政绩导向的升迁机制,导致了唐代官场十分复杂,充满了艰辛和困境。

李白也深知,想要做到在唐代官场中飞黄腾达,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

他的《将进酒》中,把自己比作为“王佐之才”的豪客,融合了政治性、道德性和文学性等多种元素,进行了刻画和抒发。

三、《将进酒》中融合的文化审美与人格气质《将进酒》这首诗中的诗人形象,与唐代诗人的典型气质相契合。

那时的唐代,是一个文化盛世,诗词成为主要文学形式。

而这首诗,在文化和审美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白用充满想象力与情感的语言风格,去描绘自己热爱生活、热爱自由、无所畏惧的政治风貌。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8篇)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8篇)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8篇)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幻灯显示)1.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2.品读诗歌,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3.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二、教学重、难点: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三、教学方法:诵读、探究、赏析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多少诗人因饮酒而忘却了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饮酒而在自由的`时空尽情地翱翔,也因饮酒而成就了太多的传世佳作。

在这其中,唐代大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也正因为如此,李白被誉为“诗仙”,他也自诩为“酒仙”,今天,我们来共同品尝李白的一坛美酒—将进酒。

(二)解题将进酒是乐府旧题,将—读qiang,有“请”的意思,将进酒就是请喝酒。

(三)朗读1、师读,学生思考: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变化?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找出文中直接表明诗人情感的字、词语或是句子,并且用笔划记出来。

3、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其他同学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

4、提问: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变化,如果有的话,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学生思考,指名回答)(四)品读,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介绍朗诵技巧,指导学生朗读(出示幻灯)诵朗基本技巧一、确定情感基调二、确定语速三、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四、处理好停顿(五)诵读,落实朗诵技巧,检查朗诵水平(幻灯显示)《将进酒》诵读提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悲)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欢)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将进酒》诵读指导教案

《将进酒》诵读指导教案

《将进酒》诵读指导教案(二)、诵读指导1、如何读出诗歌的情感?教师复习诵读的基本要点。

PPT展示⑴回味意境,找准感情基调⑵把握好节奏⑶读好重音⑷控制好语速2、教师指导学生诵读第一层。

(1)、PPT展示诵读本节的知识要点。

a、情感基调:气势磅礴,慷慨生悲。

b、停顿、重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不复回...。

../.到海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语速:时缓时急跌宕起伏。

(2)、关键词句解读。

“君不见”是领出的词语,当然要做停顿,读的时候应从容、亲切些。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两句要读出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惊涛动魄的气势。

两句都要重读,但在声音处理上又有变化,前句高昂,以显气势,后句低沉,暗含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意思。

所以前句按4/3的节奏读,后句按2/2/1/2的节奏读。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两句写人生易老,要读出慷慨生悲的情感,声音沉而缓。

重音应落在“悲”字和“朝”、“暮”、“青丝”、“雪”这两组相对的词语上,都可采用2/2/1/2的节奏。

(3)、教师领读。

(4)、学生齐读。

注意节奏和重音,从而读出情感。

(5)、师生评价,教师点拨。

3、按照诵读第一层的方法,学生自行揣摩诵读第二层。

(1)学生揣摩、散读,教师巡视。

(2)教师抽检。

(3)教师点拨,师生评价。

PPT明确诵读要领:a、感情基调:自信狂欢。

b、停顿、重音: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

../还._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

../三._.百杯c、语速:快而有力(4)关键词句解读。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两句要读出及时行乐的洒脱劲。

语速要快,采用4/3节奏,重音落在“须尽欢”和“空对月”上,“空”字适当用拖音。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两句要读出自信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进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深入文本,引导学生体悟作者思想感情。

2、分析内容,品鉴特色,引导学生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教学重点及难点:品鉴特色,引导学生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教学方法:诵读与鉴赏相结合教学方式: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与教师点拨相结合教学工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必修五》中刚刚学过李白的《蜀道难》,《蜀道难》是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所作,诗人用变幻莫测的笔法,表面上写蜀道艰险,实则写社会的不安和自己仕途的坎坷,那么在他被迫离开长安八年之后,会有怎样的心态呢?余光中有这样的评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选修文本第一课《将进酒》一起去欣赏“酒仙”的姿态,“诗仙”的风采!二、出示“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品鉴特色,体悟作者思想感情。

2、拓展延伸,分析比较,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三、出示“学习环节”独特的韵味,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浅尝滋味,然后细细品味,最后深入体味。

(一)浅味——认知文本三个要求:1、读准字音2、读通文义3、初步把握感情基调先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一遍,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课上交流。

教师出示“字音检查”和“词义检查”。

找一位同学朗读全诗,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和感情三方面做好点评准备。

试问学生,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读了这首诗最初的感觉是什么?康震教授在“百家讲坛”《品李白》中说,李白是古代诗人中性格最多样化的一位,尤其是酒后的李白内心更显得丰富。

(二)品味——品鉴文本提问:读《将进酒》,你读到了一位什么样的李白?请找出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内容+手法+情感)小组讨论、发言,教师引导总结归纳李白的性格特点,例如,悲伤、乐观、愤激、痴狂等。

(出示李白主要经历)历史也验证了李白的说法,前有孔子“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慨,后有苏轼“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悲叹,陶渊明: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苏轼: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嵇康“劳谦寡悔,忠信可久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可见李白之愁不是一己之悲,而是每一个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的共同的心结。

一生大起大落,怀才不遇,人生苦短,纠结在李白的血液里,深入骨髓,直抵心灵。

他举杯痛饮,是珍惜,是热爱,是为挽留时光所作的一种自然且高贵的人生姿态,在貌似消沉的表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颗积极入世的火热的心,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道出了他的人生宣言,所以,我们读《将进酒》不仅读到了一位苦闷、愤激的李白,更读到了一位乐观、自信的李白,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哀而不伤,悲而能壮。

但他绝没有消沉下去,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三)深味——拓展文本“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其实,李白不仅借酒来消愁,而且赋予了酒更丰富的内涵,我们一起来看另外两首李白早期写到酒的作品,通过比较看看他喝酒的态度及感情发展变化。

出示幻灯片。

拓展鉴赏《南陵别儿童入京》《行路难》《将进酒》。

从这三首诗的比较,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个嗜酒的李白,一位感情矛盾而又复杂的李白。

龚自珍说:李白兼具了庄子逸世高蹈、天马行空的自由之魂与屈原孤傲忠介、上下求索的倔强个性,这两种“古来不可兼”的文化性格在李白身上“聚”在了一起。

所以,我们读李白的诗,可以读出庄子般潇洒飘逸,可以读出屈原那样的倔强不屈,他一生与酒如影相随,高兴时喝酒,彷徨中喝酒,失意中喝酒,但无论他如何高兴,怎样彷徨,多么失意,他始终没有放下“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

这就是我们的李白,即便是被“赐金放还”八年之后,他绝没有沉溺于酒池,如同行尸走肉,也没有避世退隐,过着清闲自在的生活,更没有卑躬屈膝,充当权贵的走狗,他喝酒喝得痛快,做人做的坦荡,借酒挥洒才情,抒发愤懑,展现乐观自信,凭着一身傲骨化哀伤为洒脱,化忧愤为豪放!下面就让我们全体起立,背诵全诗,穿越时空,再次去感受“诗仙”之才情,“酒仙”之豁达,与李白共谋一醉!——四、课后作业每组以“李白”为主题,确定一个研究性学习题目,完成这个课题研究。

参考题目:1、酒中窥李白2、李白的狂放与寂寞3、“不足贵”“不愿醒”的背后4、“百”“千”“万”中窥李白5、与李白共谋一醉补充李白与酒的诗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行路难》)“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梁园吟》)“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

”《襄阳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参考鉴赏: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

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

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

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

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

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生命的渺小脆弱。

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

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

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

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

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

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

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

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

“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

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

但就此消沉吗?否。

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

“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

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

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

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

故此句深蕴在骨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

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

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惚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

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

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

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

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

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

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

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

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

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

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

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

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

古来酒徒历历,何以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

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

再者,“陈王”曹植于丕、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

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

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

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

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

“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

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

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