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潜艇重大技术发展动向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作者:易江男来源:《读天下》2013年第22期中国核潜艇看似风光的背后,其实是艰难与曲折。
1959年9月,前苏联国家领导人赫鲁晓夫访华时称,“核潜艇的技术复杂,你们(指中国)搞不了,花钱太多,你们不要搞。
”并拒绝向渴望拥有核潜艇的年轻共和国提供核潜艇的技术援助。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为打破世界军事强国前苏联的核讹诈、核垄断,毛泽东主席果断发出了这一伟大号召。
1959年底,中央军委同意时国防部副部长,兼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陈赓大将的建议,按“尖端集中,常规分散”的原则,决定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增设原子工程系,专门培养原子专业的研究设计人才。
1965年,第一批核工程专业20多名学员毕业,这批学生日后都成为中国核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设计骨干。
1966年,中国海军奉命开始秘密研制核潜艇。
研制地点不是如今重要的核潜艇基地所在的渤海弯,而是在内陆深处烟波浩渺的云南阳宗海湖边。
当时大西南是战略后方,军工企业密集。
首批参加核潜艇研制专家仅有29人,集结到了当时能集结到的各行各业专家。
当年这些专家手头可以参考的资料,仅有两张模糊不清的核潜艇照片,以及一件从美国带回来的儿童航模玩具。
据中国军方后来披露的资料,当初研制部门中最为繁忙的是一位木匠,他是通过最严格的技术考核和政治审核后,进入研发团队的。
核潜艇的模型是按1:1的比例,完全是用木头制作的,所以需要这么一位能工巧匠。
经过几年的艰苦摸索和反复试验,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终于定型,研发团队也从西南移师东北,1968年开始在辽宁境内的葫芦岛船厂动工建造,并于1970年顺利下水。
葫芦岛船厂所在的军港,是中国在渤海湾内著名而又重要的不冻军港,是清朝于1908年请西方专家选址敲定的。
因为第一艘核潜艇诞生于此,葫芦岛军港也因此成为中国北方最早的核潜艇基地。
此后,中国核潜艇研发便走了正轨,令国际军界瞩目。
2020年世界前沿军事科技发展动向研究
2020年世界前沿军事科技发展动向研究当前,国防科技正加速向信息化和智能化复合发展,呈现出全方位、深层次发展的态势和多点突破、深度融合、广泛渗透的特征,对国家军事实力、综合国力以及国家安全和战略主动权产生重要影响。
军事强国不断推动国防科技前沿技术探索和创新发展,将为增强军事能力优势和竞争优势提供重要支撑。
一、军事智能科技军事强国高度重视对军事智能的投入及总体部署,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作战域的应用研究。
人工智能技术向自主学习方向发展。
可解释深度学习技术正在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新热点。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2017年启动“可解释人工智能”计划,旨在探索能够使自主系统对其行为与输出结果进行更好解析的技术,进而衍生更多可解释的模型,同时保持高水平、高质量的学习与预测表现,使人类用户能够有效理解、信任和管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
DARPA还于2018年启动“下一代人工智能”计划,以解决人工智能技术过度依赖海量数据和无法向用户提供决策解释等弊端,寻求推动以情景推理能力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在人类和机器间建立更可靠的合作关系。
无人系统自主能力不断提高。
军事强国积极发展自主系统技术,加强人机协同和集群技术发展。
在有人-无人协同方面,美国空军2015年启动“忠诚僚机”项目,旨在实现有人驾驶作战飞机与无人作战飞机“长/僚机”编组,该项目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开展了代号“海弗-空袭者”的两轮飞行演示验证,展示了无人机自主规划并执行对地攻击的技术能力,以及适应突发情况的自主应变能力。
2019年美国空军XQ-58A女武神无人作战飞机完成首批3次试飞,标志着美国空军继F-16改型无人作战僚机之后,又一“忠诚僚机”投入使用,表明美国空军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正在加速成熟并进入实质阶段。
在无人蜂群方面,从2016年开始,美国DARPA、海军和空军围绕“蜂群”作战,开展了针对关键技术和算法的若干演示验证项目。
潜艇声呐技术发展研究
进入 2 1世 纪后 ,各 国海 军 根据 自身 需求加 强 了对 未来 海军 发展 战略 的论证 ,提 出未 来几 十年海
军装 备建 设 的发展途 径和 设想 ,声呐系 统成 为重要 的组 成 部分 。2 0 0 5年 ,五角 大楼 正式通 过未 来三 十 年美 国海 军发 展计划 ,提 出 2 1世纪美 国海 军 的主 要作 战 区域从蓝 海 ( le e ) 向褐 海(rw a, bu a 走 s bo ns ) e
2 1年 第 2期 02
声 学 与 电子 工程
总 第 16 期 0
潜艇声 呐技术发展研 究
杨跃轮 朱辉 庆
( 海装上海局 ,上 海,2 0 8 ;2 1 0 0 3 海军驻杭 州地 区军事代表 室,杭 州,3 0 1 ) 1 02
摘 要 从潜艇 的发展趋势 以及潜用声呐 的功能 出发 ,对当前美 、德 、英 、俄等 国海军潜艇声呐系统装 备及技术现状进行了介绍,分析 了未来潜艇声呐系统和技术的几个主要发展 动向。 关键词 潜用声呐;一体化 ;数字化 ;发展研究
的基本 平 台,把尽可 能 多的 总体设 计 、信 号处 理算
N ai n l Re e r h Co n i Au h r g Or a ia i n . to a sac u cl t oi n g n z to s
T c o o y f r t e Un td S ae v n a i e Co p , e h l g o h i t td Na y a d M r r s n e n
杨跃轮 等:潜艇声呐技 术发展研 究
框 架 。新 型 信 号 处 理 体 系充 分 重视 信 息 的相 互 利 用 ,充分 重视 各项 功能 的相互 支撑 ,最大 程度 地确 保 性 能的最优 化 。 软件 声 呐将 改变 声呐系 统设 计思路 ,实现 硬件 与 软件 的适 当分离 ,把硬件 作 为声 呐信 号处理 技术
隐身与反隐身技术
隐身与反隐身技术编者按:1991年1月17日凌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人们还处在香甜的睡梦中,几架外形奇特、颜色漆黑的飞机从基地起飞以后,悄无声息地进入伊拉克的领空,并突然出现在巴格达的上空,向着位于市中心的通讯大楼投下了精确制导的激光制导炸弹,四十五分钟以后,巴格达的空袭警报才响起。
成功完成这次空袭任务的神秘飞机便是美国空军鼎鼎大名的隐形飞机F-117。
F-117早在1989年12月美国入侵巴拿马战争中就已经使用过,直到这次海湾战争才充分体现了隐形飞机的军事价值:战争期间,设防严密的巴格达市内95% 的目标都是由F-117在夜间进行轰炸的,并且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没有损失一架F-117 。
这所有的一切都归功于F-117所采用的隐身(或隐形)技术。
隐身技术的专业定义是:在兵器研制过程中设法降低其可探测性,使之不易被敌方发现、跟踪和攻击的专门技术。
当前的研究重点是雷达隐身技术和红外隐身技术。
简言之,隐身就是使敌方的各种探测系统( 如雷达等)发现不了我方的飞机,无法实施拦截和攻击。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便开始使用隐身技术来减少飞机被敌方雷达发现的可能。
我们在这里编辑、整理了几篇相关的材料,供读者学习、参考。
目录第一课、漫谈军用隐身技术第二课、隐身技术和隐身武器的研究和应用第三课、国外陆军隐身技术发展动向第四课、隐身技术的实现途径1、等离子体隐身技术2、实现有源隐身的技术途径3、视频隐身技术的实现途径第五课、各种兵器的隐身术1、武装直升机的隐身术2、导弹隐身技术的发展3、隐身巡航导弹采用的主要隐身技术分析4、隐身舰体的秘奥第六课、反隐身技术发展动向第一课、漫谈军用隐身技术1991年1月17日,战火和硝烟充斥着整个海湾地区,踌躇满志的美国出动了30架F -117A战斗机,欲对伊拉克防空力量最强的80个目标进行袭击。
F-117A果然不负重望,它们投下的激光制导炸弹,准确无误地落在了伊拉克总统府的屋顶上,为整个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21世纪我国大陆周边水下力量扫描一直以来,潜艇都为军事界所津津乐道。
特别是进入2004年以来,台湾当局的“6108亿军购案”和前不久的日本海“中国潜艇入侵事件”再次将潜艇变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
美苏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形势朝着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大踏步前进。
亚太地区抓住时代脉搏,大力发展自身经济,成为新世纪全球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政治安全态势的变化。
在不断的磨合和调整中亚太地区逐渐形成了一种相互牵制、相对稳定的多极化战略新格局。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海洋利益争夺的日趋激烈,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大海军发展力度,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陆周边国家和地区水下力量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
纵观我国周边水下力量,可谓暗流涌动,大有十面埋伏之势。
太平洋,大国暗流涌动亚太地区水域广阔、岛屿众多,是潜艇作战的理想海域;潜艇造价低廉、隐蔽性好、威胁力大,执行任务广,成为近年来各国军备力量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亚太特别是西太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大国争夺的重点,苏联解体以后,继承前苏联衣钵的俄罗斯虽然整体实力大幅下降,但仍然保持了相当强大的水下战斗力量。
而美国也一直谋求冷战结束后在亚太地区水下战力的不断增长。
一、美国欲打造“水下锁链”我国拥有长达18000多千米的漫长海岸线,拥有黄海、东海、南海等多达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但由于我国的沿海一线均处在西太平地区,在西太平洋上一系列大大小小成弧形分布的岛屿紧紧封锁着我国进出太平洋的门户,使我国的海洋出口实际上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
美国在这一系列的岛屿上重兵把守,将其变成封锁亚洲大陆的所谓“岛链”。
在加强水面封锁的同时,美国也积极在水下打造一条“水下锁链”。
20世纪末,美军已经完成了在亚太地区部署了10艘弹道导弹核潜艇,27艘攻击型核潜艇的战略任务。
这些潜艇主要是针对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和潜在的地区性大国的。
作为本地区最强大的潜艇力量,美国并不满足,2000年美国防部下令将3艘“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部署到位于西太平洋的关岛。
世界武器装备与军事技术发展重大动向
482018.02军事文摘装 备世界武器装备与军事技术发展重大动向方 勇世界主要国家加快推进战略核力量现代化,更加重视反导、太空和网络空间等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智能化、体系化趋势更加明显,前沿技术取得新突破。
战略威慑力量加快更新换代美国推进核常兼备新一代战略威慑力量发展。
一是推进新一代“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发展。
美国计划未来10年斥资4000亿美元,对现有核力量及相关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升级。
2017年8月,美空军授出“陆基战略威慑”和“远程防区外”项目“技术成熟和风险降低”阶段合同,将对下一代陆基战略导弹和空射巡航导弹的成本、进度和性能进行综合评估。
2017年1月,美国防部批准下一代战略核潜艇—哥伦比亚级潜艇通过“里程碑B”决策点,标志着该级潜艇已完成设计方案论证。
美国新一代“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预计将在2030年左右具备作战能力,进一步提升美国战略威慑的有效性。
二是发展新型常规战略威慑手段。
2017年10月,美国海军进行首次“常规快速打击导弹”飞行试验,滑翔飞行器采用非弹道滑翔轨迹,飞行约3700千米后命中预定区域。
预计常规打击导弹将于2022年左右具备作战能力,未来装备美海军俄亥俄级和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将增强美军常规威慑能力。
朝鲜频繁进行导弹和核武器试验。
2017年朝鲜频繁进行洲际导弹试射和核试验,对我周边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9月3日,朝鲜进行第6次核试验,此次试验为氢弹装置试验,爆炸威力在7~20万吨当量。
试验表明,朝鲜已基本掌握氢弹设计与制造技术,但尚不能搭载于洲际弹道导弹。
朝鲜进行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火星-14和火星-15洲际弹道导弹试验。
试验全面验证了导弹武器系统的技术特征。
据分析,朝鲜弹道导弹能力大致相当于发达国家一二代水平,火星-15洲际弹道导弹射程不低于10000千米,已可打击美国本土,但朝鲜尚未掌握弹头再入关键技术与材料。
国外水声系统技术发展动向
划 的延续 , 图 1 出了 2 0 为止 A OC在 北 给 0 4年 T
美国从上世纪 5 0年代就建设了大尺寸水声 监 视系统 S U ,总投 资 10亿美 元 。S US OS S 6 OS 系统 逐步 建成 并不断 经过 更新 ,在 冷战 期间战 略 反 潜 中起 了很重要 的作用 。但 S US 是深水 固 OS
2 0 年增刊 06
声学与电子工程
浙出增刊 {0 6 20 )第4 号 9
国外水声系统技术发展动 向
佟 盛
( 第七一 四研 究所 ,北京 ,1 0 8 ) 0 0 5
摘要:概 要介绍了最近三年 国外水声系统技术的几个重要发展动 向与最 新情 况・首先介绍 了传感器网 络技术的研制计 划,然后阐述 已进入型号试验和应用阶段的水声系统 新技 术和新进展 ,其 中包括 :AD 、 S F S等水声传感器 系统 、港 口防御系统、2 8 D 0 7主动拖曳线列阵以及 美国 A OC等 发展 计划。 T 关键 词:传感器网络;港 口防御 ;光纤水听器 ;拖 曳线 列阵
网络 的发展 ,用 于提 高情 报 网络 和 国防部 网络 的
1 水声传感器 网络技术发展与应用
水 声传感 器 网络技 术是 “ 网络 中心 战 ” 思想 推广 至海洋 介质 中实施 的关 键技 术 ,它涉及 到水
互通 性 【 。 4 ・ 们
美 国水 声层 析. 候 ( T C)计划原 本是一 气 AO 个 民用 项 目, 目的是对 海洋气 候 进行 声学监视 。 最 近三 年 ,美 国海 军对 其越 发感 兴趣 。赫德 岛的
请简述水面舰艇的发展趋势
请简述水面舰艇的发展趋势水面舰艇的发展趋势一、引言水面舰艇作为海军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海军作战需求的变化,水面舰艇的设计、性能和使用方式都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水面舰艇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详细的简述。
二、多功能化随着现代战争形式的变化,水面舰艇正朝着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传统上,水面舰艇主要用于海上作战和保护任务。
然而,现代水面舰艇需要具备更多的功能,如反导弹、反潜、侦察、指挥控制等。
未来水面舰艇将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更换不同模块实现不同任务需求。
三、自动化与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与智能化已经成为水面舰艇发展的重要趋势。
未来水面舰艇将配备更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和人工智能软件,实现自主导航、目标识别和武器系统控制等功能。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人力成本,提高作战效率和安全性。
四、电力化水面舰艇的动力系统也在不断演变。
传统上,水面舰艇主要采用燃油发动机作为动力源。
然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未来水面舰艇将越来越倾向于采用电力化动力系统。
电力化能够减少排放物的产生,提高燃料利用效率,并降低燃料运输的风险。
五、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是未来水面舰艇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传统上,水面舰艇通常是整体式设计,各个系统之间紧密耦合。
然而,这种设计方式限制了系统升级和维护的灵活性。
未来水面舰艇将采用模块化设计,即将不同系统分成独立的模块,便于更换和升级。
六、隐身技术隐身技术是现代水面舰艇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减小雷达反射截面积、优化外形设计和采用吸波材料等手段,水面舰艇可以减少被敌方雷达探测到的概率,提高生存能力和战斗力。
未来水面舰艇将进一步发展隐身技术,提高隐身性能。
七、无人化无人化是水面舰艇发展的新趋势。
传统上,水面舰艇需要大量的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
然而,随着无人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水面舰艇将逐渐实现无人化。
无人水面舰艇具有较低的成本、较高的机动性和较强的作战能力。
船舶技术进展探索船舶行业的最新创新与技术突破
船舶技术进展探索船舶行业的最新创新与技术突破船舶技术进展:探索船舶行业的最新创新与技术突破船舶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和运输方式,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与演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需求变化,船舶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与突破。
本文将探索船舶行业的最新创新与技术突破。
一、高效动力系统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低碳的动力系统成为船舶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电力驱动和混合动力系统成为近年来的热点技术。
电力驱动的船舶能减少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提高航行效率。
而混合动力系统则能够充分利用不同能源的优势,提高燃料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二、自动化与智能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船舶的操作更加智能高效。
采用自动驾驶系统可以提高航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使得船舶可以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也使得船舶的运行更加精准和优化。
三、船舶设计与建造技术的创新船舶设计与建造技术的创新对于船舶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新型材料的使用使得船舶更加轻量化和结构更加坚固。
3D打印技术的应用使得船舶的制造成本大幅降低,同时可实现更加复杂的结构和部件。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使得船舶设计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提前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大幅提高设计效率。
四、安全与环保技术的突破船舶的安全性和环保性是航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新型防污涂料的使用能够减少船舶的阻力和燃油消耗。
船舶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也成为船舶行业的关注热点。
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和废物能源回收技术使得船舶的环保性能得到极大提升。
五、船舶通讯与导航技术的创新船舶通讯和导航技术的创新对于航行的安全和效率提升至关重要。
卫星导航系统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船舶的导航更加准确和可靠。
雷达和声纳技术的进步提高了船舶的探测能力,降低了事故的风险。
结论:船舶技术的进步与创新为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从高效动力系统到船舶设计与建造技术的创新,从自动化与智能化到安全与环保技术的突破,再到船舶通讯与导航技术的创新,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将推动船舶行业迈向更加先进、绿色和可持续的方向。
国外军用核动力装置发展动态分析
中仍是海上最具活力的核心兵力,表现出超常的实战能力和威慑作用。
当今世界美、俄、英、法和中国等5个国家有核动力潜艇。除中国外,各国在役核动力潜艇143
艘,在役艇用反应堆共计187座。表一示出了国外在役潜艇核动力装置概况。
表一国外在役潜艇核动力装置概况
国别
潜艇类型
级别Βιβλιοθήκη 数量在役核动力装簧概况
弹道导弹核潜艇(SSBN)
法国 弹道导弹核潜艇(SSBN) 凯旋(LeTriomphant)
2 1 PWRKl5150MW双机单轴41500马力泵喷推进
总计
14(4)
-k包含2001年12月4日已入役的“猎豹”号核潜艇。
2.1 美国军用核动力装置的发展动态 由于冷战的结束,全面核战争的可能性已减弱,美海军的战略中心己从重视远洋深海区域作战
强军事力量作为维护自身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一场以发展高技术武器为先导的军事领域的
深刻变革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为适应新的形势并争取自身优势,许多国家纷纷调整国防政策和军
事战略,普遍压缩军备规模,更加注重质量建军。 在核动力舰船方面,在役的核潜艇大多为80~90年代的新装备,其吨位大、性能好,舰载武
转移到地区纷争和近海作战,80年代美海军开发研制的高参数、大潜深的“海狼”级已不适应新 世纪美国国防战略的需求。为此,美国防部缩减了“海狼”的建造数量,提出建造低成本、集先进技术 r一‘身、承担多种使命任务的“弗吉尼Ⅱ”级攻击型核潜艇,充分体现出适用性和先进性并举的方针。
“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现已服役2艘,在建仅有1艘,预计2004年服役。“海狼”级艇妖107.6
结合以E S6W、S8G两型核动力装置情况,分析美国军用核动力装置特点和发展方向主要表 现在:I)在采用典型成熟的压水堆结构基础上,研制高可靠性、安全性、生命力的核动力装置。 而且,据报道美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的能产生500~5000KW功率的采用热离子和热电系统的船用反 应堆;2)延长堆芯换料周期和使用寿命,使堆芯可在潜艇全寿期内持续使用,不必更换;3)提高 反应堆的功率密度,进一步缩小核动力装置的体积和重量;4)采用板状燃料元件,提高反应堆的 比功率、堆芯寿命;5)发展低噪声舰船动力装置,“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在自然循环工况下的最高 航速达到了20节,居世界先进水平;6)提高装置设备的抗冲击性能,保证潜艇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7)提高装置自动化水平。
俄美加等国北极战略调整新动向
俄美加等国北极战略调整新动向
杨元华
近几年来,随着北极地区气候迅速变暖,北极海冰
加速融化,北极航道开通和油气资源开发将成为现实。
曾任新华社国际部英文主。
各国划分北极示意图20 |军事文摘|2014.02
新一轮石油资源抢夺在北极展开
团对美国在北极国家利益有不同的影响。
美国的北极战略与美国的全球战略是相呼应和一脉相承的,同时美国还在加强维护北极利益的军事能力。
美国海军在2009年制定的计划行将结束时,正在筹划实现北极地区各项任务的途径,包括水道警务和阻击海盗。
美国海军司令乔纳森·格林纳特2013年4月在国会听证会上称,2014年美国海军和海岸警卫队计划保持在北极地区的永久存在,并能够执行搜索和救援行动。
美国核动力破冰船—POLAR SEA。
日本介入南海问题:发展动向与战略目标
众所周知,南海争端本是中国与部分东南亚国家之间的问题,与日本无关。
但是,日本出于种种考虑,虽然没有对南海主权提出诉求,却极为关注并积极介入到南海争端的相关事宜中。
日本历来视东南亚地区为其传统战略势力范围和海上“生命线”,加之近年来中日两国在地区主导权、东海问题上的争端不断激化,所以与其他区域外大国相比,日本介入南海争端的意愿更为强烈,目标也更为清晰,并且在不同时期由于对周边和国际安全环境、自身战略定位的判断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政策重心和导向。
日本介入南海问题的发展动向冷战后,出于谋求大国地位的需要和牵制中国的考虑,日本利用各种机会插手和介入南海问题,逐渐加强了对南海问题的影响力。
日本的南海政策在累积渐进地调整过程中,经历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调整、钓鱼岛“国有化”事件和鹰派政治家安倍晋三两次出任日本首相的数次催化,目前已孵化出一个主动迎合美国并明确与中国进行对抗的全新战略。
目前,日本不断深化日美同盟体系,积极配合美军加强在南海地区的军事部署,并通过制定和修改法案,增强向南海地区派遣军事力量的合法性和能动性。
此外,日本还多次在各种国际场合谈及南海问题,试图通过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构建针对中国的海洋联防体系。
一、深化日美同盟体系,加强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影响力在南海乃至整个亚太地区,日本的军事行动基本是围绕日美同盟体系开展的,活动范围也随美国战略目标的变化而变化。
2013年12月,日本在首部国家安全战略纲领性文件《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以明文形式确立了将以日美同盟为核心进行国防战略布局,具体措施包括:重新评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适用范围,推进日美联合训练,共同开展情报搜集、警戒监视与侦察活动,同时在弹道导弹防御、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大规模灾害应对等安全保障领域广泛加强合作,以提升日美同盟的遏制力及应对能力。
此外,日本还主动配合美军在亚太地区实施最佳兵力部署,以确保美军在该地区具有稳定的地位。
当代世界为提升日美同盟的合作关系,日本政府还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修订。
未来常规潜艇对新型动力系统的需求
未来常规潜艇对新型动力系统的需求潘基松【摘要】本文从未来常规潜艇作战需求出发,提出必须发展新型动力系统,以满足全程水下、隐蔽作战需要的观点;分析了燃料电池的先进性,得出燃料电池是常规潜艇AIP最佳的动力方案;介绍燃料电池在国外常规潜艇的应用情况及我国潜艇用燃料电池发展情况;提出了我国燃料电池技术有关科研单位应当继续跟踪世界燃料电池技术并加强研究、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及时推进燃料电池实艇应用的建议.【期刊名称】《船电技术》【年(卷),期】2016(036)010【总页数】3页(P55-57)【关键词】潜艇;动力系统;燃料电池【作者】潘基松【作者单位】海军参谋部潜艇局,北京1008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74.76常规潜艇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它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取得了非凡的战果,已成为各国海军主战装备之一。
但是,随着探测潜艇装备的发展和军事战术的进步,以柴油发电机为主动力的常规潜艇已暗然失色,因此,各国海军发展常规潜艇时,对动力系统提出了更高需求。
目前,军事强国已经形成了水下、水面、空中和太空四位一体的反潜侦察能力,其侦察卫星除过顶30~40 min间隔外均可发现水下70 m内活动的潜艇,战时还可临时发射侦察卫星对战区进行无缝式搜索。
目前我国现役以柴油发电机为主动力的潜艇通常2昼夜须上浮充电,即使采用快速充电方式,也不能在40 min内完成充电并下潜到安全深度,被敌发现概率几乎为100%,实际上从近几年来,我常规潜艇在海上屡被发现跟踪的事实,可见一斑。
部分以热气机(SE/AIP)为主动力的潜艇,其水下连续航行续航力虽然有较大提高,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全程水下状态作战需求,而且以热气机(SE/AIP)为动力的潜艇降低辐射噪声已变得越来越难。
因此,为了蠃得未来的战争,从延长潜艇水下续航力、降低辐射噪声等方面来说,必须发展新型动力系统,以满足全程水下、隐蔽作战需要。
为了减少常规潜艇暴露率,增加隐蔽性,早在二战期间,德国及苏联就曾经涉足AIP的研究。
现代军事通信技术
现代军事通信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军事通信的中枢神经作用显得格外突出。
而在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等高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通信技术,则为现代军事通信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通信工具和更完善的通信手段。
毋庸置疑,军事通信技术在战后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现代通信技术:一、载波通信与光纤通信技术二战以后,军事有线通信技术取得了包括60年代产生的程控交换技术在内的一系列重大进步,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载波通信与光纤通信技术。
载波通信就是利用频率分割原理,在一对线路上同时传输多路电话的通信。
其工作原理是:在发信端把各路电话信号分别对不同的载波频率进行调制,将各话路的频谱安排在各自不同的频位上。
在接收端,则进行相反的解调过程,把位于不同频位的各话路还原为话音频谱,实现载波多路通信。
载波通信除了传输电话信号外,还可以进行二次复用,即利用载波话路来传输电报、传真、数据等等。
载波通信有效的利用了有线通信的线路,扩大了信道的容量,提高了传输的速度。
在军事信息量不断增加、军事通信要求高效迅速的情况下,载波通信是一种极好的技术手段。
载波通信技术产生于20世纪初期,电子管和滤波器发明以后,为实现载波电话通信创造了技术条件。
同时,增音器和同轴电缆的发明又为载波通信的发展插上了翅膀。
1918年,在美国的匹茨堡到巴尔的线路上开通了第一个载波电话通信系统,每对线通3路电话。
到1938年,经过不断改进,可通12路电话。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战争条件的限制,各参战国(除美国外)的长途有线通信发展很慢。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各国均建立了规模巨大的军用长途载波通信系统,通信容量从最初的每对线几路、十几路,发展到几十路、几百路。
20世纪60年代初,载波通信设备进入了半导体化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初,单晶硅制备技术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60年代各种晶体管电子元件相继诞生。
半导体晶体管的诞生是电子元件的第二次重大突破,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耐震、寿命长、性能可靠、功耗低等电子管无法比拟的优点,有效地促进了电子技术的发展。
中国极地海洋装备的发展探索与技术需求
中国极地海洋装备的发展探索与技术需求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二、中国极地海洋装备发展现状 (5)2.1 极地海洋装备分类 (6)2.2 极地海洋装备发展历程 (7)2.3 极地海洋装备主要参与者 (8)三、中国极地海洋装备发展挑战 (10)3.1 技术难题 (11)3.2 经济成本 (12)3.3 环境因素 (13)四、中国极地海洋装备技术需求分析 (15)4.1 核心技术需求 (16)4.2 关键技术需求 (18)4.3 未来技术需求展望 (19)五、中国极地海洋装备发展策略 (20)5.1 技术创新策略 (21)5.2 人才培养策略 (22)5.3 国际合作策略 (23)六、结论 (25)6.1 研究成果总结 (26)6.2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27)一、内容描述本篇论文深入探讨了中国极地海洋装备的发展历程,详细分析了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技术需求。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类对极地资源的日益关注,极地海洋装备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海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发展历程方面,论文回顾了中国极地海洋装备从早期的基础研究到现代的高科技产品研发的转变。
中国极地海洋装备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引进和模仿国际先进技术,但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中国逐渐实现了自主研发和创新。
在现状分析部分,论文详细介绍了中国极地海洋装备的主要类型,包括破冰船、考察船、无人潜水器等,并对这些装备的性能、应用领域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全面梳理。
针对未来技术需求,论文提出了多个方向,包括提高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智能化技术应用、提升环境适应能力和拓展多元化功能等。
这些需求不仅反映了当前技术发展的趋势,也体现了中国极地海洋装备发展的长远战略考虑。
论文强调了中国极地海洋装备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呼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中国极地海洋装备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1 研究背景在全球海洋开发的大潮中,极地海洋作为地球最后的未知领域之一,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生态信息。
国外武装直升机技术的发展动向与分析
弹之后又一种重要 的常规武 器 , 现 代 战争 中具有不 可取 在 代 的地位与作用_ 。 2 ]
2 1 直 升 机 的 特点 .
可 挂 4个 5mm 火 箭 发 射 器 , 装 火 箭 1 8 。 如 不 挂 火 7 共 2枚 箭则可挂 10k 5 0 g炸 弹 。 又 如 在 越 南 战 场 上 就 投 人 使 用 的 AH—武 装 直 升机 , 头 配 1 2 rm 航 炮 ( 弹 量 70发 ) l 机 门 0 a 备 5 或 3mm 航 炮 ( 弹 量 5 0发 ) 机 身 两 侧 短 冀 下 可 挂 8枚 0 备 0 , 反坦克导弹或 7 6枚 7 rm 火 箭 。起 飞 重 量 不 足 4 的 A 0 a t _
着现代 战争对抗手段 的发展 , 武装 直 升机 的作战 环境 日益 严酷 , 因此 , 强隐蔽性 , 高攻击 能力 、 动能力 和信 息化 增 提 机 作战能 力 , 已成 为 武装 直 升机 提 高 自身 水平 的 重要 目标 。 本文就武装 直升机 、 展 动 向、 发 发展 分析 等 , 进一 步 的研 作
飞 行 速 度 0 3 0 m/  ̄ 0 k h左 右 , 度 O 10 左 右 。 高 ~ 5m
出 动 就 可 发 射 火 箭 弹 1 7 4 、 0 炮 弹 5 80发 、 坦 6 2 枚 3mm 20 反 克导弹 32 。 5枚 3 )不 受 地 形 限 制 , 动 性 好 。直 升 机 特 有 的 飞 行 特 点 机
Ab t a t The t c o o y o v r e sa me - ei o t r p a s mo e a d mo e i o t ntr l s i h r t da Th r c s fd v l p s rc e hn l g f o e s a r d h lc p e l y r n r mp r a o e n t e wa o y ep o e so e eo —
再平衡战略下美国武器装备发展动向
再
平
衡
战
略
下
美
国
. All Rights Reserved.
武
器
装
备
发
展
动
向
美国在日本部署X波段雷达
击命中率为100%,击落、击毁多架无人机与小型船只,单次发射成本约1美元。
该系统将于2014年初安装到第五舰队的“庞塞”号两栖运输舰上,进行实战部署。
人潜航器、水雷装备,
“激光武器系统”(LaWS)
Micro-PNT项目成果
和测试技术。
通过该项目,美军将使芯片级“惯性测量组件”取代传统的惯性导航设备,降低系统尺寸、功耗、重量和费用,同时提高定位精度,可独立运行或与GPS 处于试飞状态,预计2015年交付空军。
此外,美海军正在发展MQ-4C“海神”海上监视无人机和MQ-8C“火力侦察兵”垂直起降战术无人机,并在2013年完成首
MQ-4C海上监视无人机。
美军战略最新发展动向评述
文稿/2010.06◎林治远美军战略最新发展动向评述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启动了新一轮的“四年防务审查”、“核态势审查”、“太空态势审查”和“弹道导弹防御审查”,逐步对国家安全、国防和军事战略做出调整,奉行“均衡”理念,力求巧妙运用软、硬实力,应对当前和未来的“混合威胁”。
为此,美国在保持高额军费开支、重视常规战争和努力保持技术优势的同时,大力提升非正规战能力,加强网络空间作战、太空作战和全球快速打击力量建设。
一、采取“均衡的战略”,运用“巧实力”应对多元化威胁美国国防部从2009年4月开始,进行“2010四年防务审查”,最终报告2010年初提交国会。
这种防务审查每4年进行一次。
从“2010四年防务审查”以及美国国防部长盖茨等的言论中可以看出,美国防务战略的新变化体现在以下几点:在威胁判断上,强调国家安全威胁的多元化和复杂性,尤为关注各种非常规威胁。
“20l0四年防务审查”提出,美国面临5种主要安全威胁:极端主义暴力活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多极化趋势对美国的冲击;“失败国家”造成的全球性问题;对“全球公共领域”和自然资源的争夺。
在战略思想上,采取更加稳健、务实的防务战略和防务政策,强调采取“均衡”方式应对威胁。
奥巴马政府执政后,国防部长盖茨特别强调美军建设要实现“三大均衡”:“一方面努力打赢当前冲突,另一方面备战应对其他突发事件;一方面把平叛作战能力及外国内部协防能力的培养制度化,另一方面保持美国在常规战争的战略和技术方面相对于其他军事力量的现存优势;一方面保留美国武装力量赖以制胜的文化思维特征,另一方面摒弃那些束缚军队办事能力的障碍。
”在战略手段上,强调提升软、硬两方面实力,巧妙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种手段保护国家利益与安全。
美国从近期行动中得到的一个最深刻的教训是,军事行动的胜利不等于战争的胜利。
因此,美国必须巧妙地运用硬实力和软实力。
国防部提出的许多军事行动类型,如安全合作、稳定行动、非正规战、国土防御和民事支援,都需要与政府其他部门充分合作。
潜艇研发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潜艇研发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潜艇研发基地是我国海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我国海军的潜艇研发
和建造能力,我们积极推动潜艇研发基地的建设工作。
目前,基地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就建设情况进行汇报如下:
一、基地选址和规划。
潜艇研发基地选址于我国沿海地区,经过多方论证和调研,最终确定了合适的
地理位置。
基地规划涵盖了研发中心、试验基地、建造厂等多个功能区域,确保了基地的综合性和完整性。
二、研发设施建设。
基地的研发设施建设是基地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已经完成了研发中心的建设,并配备了先进的潜艇设计软件和设备。
同时,试验基地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将为后续的潜艇试验提供重要支持。
三、人才队伍建设。
潜艇研发基地的建设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我们已经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潜
艇研发团队,并且加大了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
目前,基地已经拥有了一批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的研发人员,为基地的研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国际合作与交流。
为了提升基地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我们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与多个
国家和地区的潜艇研发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多项科研项目和人才交流活动,为基地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未来展望。
潜艇研发基地的建设工作还在不断推进中,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完善基地的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将基地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潜艇研发基地。
同时,我们也将不断开拓创新,加强国际合作,为我国海军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潜艇研发基地建设情况的汇报,希望得到领导的指导和支持,共同推动基地建设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潜艇重大技术发展动向
潜艇重大技术发展动向
2005年世界潜艇领域有几个大的技术发展动向很值得我们关注,壹是美国下壹代攻击型核潜艇关键技术的开发论证工作正式启动;二是美国海军拟为下壹代弹道导弹核潜艇装备战术武器;三是常规潜艇纷纷瞄准AIP技术,尤其是我国周边国家,例如,韩国和印度相继购买AIP潜艇,而日本则是引进AIP技术加装到自建艇上;四是潜艇朝着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壹、美海军着手开发新壹代攻击型核潜艇关键技术
2005年是美国海军新壹代攻击型核潜艇关键技术有实质性进展的壹年,6月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分别和通用动力XX公司、诺·格XX公司和DRS技术XX公司签署合同,开始这些技术的开发和论证工作。
早于批量建造“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的同时,美国海军就于探索未来攻击型核潜艇概念。
美国海军期望新壹代攻击型核潜艇的尺寸和建造费用均仅是“弗吉尼亚”级的壹半,但作战能力却和之相当。
2004年11月,美国海军就发展新壹代攻击型核潜艇所需的关键技术制定出详细计划,该计划称作唐格·布拉沃(Tango-Bravo)。
这项为期4年共投资9700万美元的计划主要于5个关键的潜艇技术领域开展研究:①无轴推进;②艇外武器储存和发射;
③艇体共形声纳阵;④艇体、机械和电气(HM&E)基础结构的简化;⑤指控中心高度自动化。
这5项关键技术如果均能实现,对潜艇技术的发展将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无轴推进。
目前潜艇尾部的推进系统占据了整个艇长的50%左右,支配了整个设计。
如果这些设计约束被解除,将为动力装置和艇内其它设备的布置带来极大的方便,潜艇的设计和建造将比当下更加简单,成本更低。
为了解除这些设计约束,美国海军打算于未来攻击型核潜艇上不采用当下的核动力-齿轮传动方式,而是采用核动力-电力推进方式。
采用电力推进就可去掉减速齿轮装置和推进轴系,使艇体尺寸大大减小,且保证新壹代攻击型核潜艇的最高航速达到“弗吉尼亚”级的水平。
耐压壳外储存和发射武器。
即取消传统发射管和垂直发射系统,取而代之的是将武器装于耐压壳外部。
和鱼雷发射管和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方式相比,新的武器装载方式的优点是:能够自由选择武器的尺寸,也非常有利于无人潜航器的使用;此外,不需占据艇内的空间,艇体尺寸将大大减小,建造成本更低。
目前见,这项技术的使用仍存于壹些问题,例如,海水长时间浸入武器舱,会影响武器的可靠性和保存性,也会带来检修保养方面的困难。
Tango-Bravo计划将通过储存和发射MK48鱼雷来验证该种能力,且且要求发射时艇的速度和深度跟“弗吉尼亚”级壹样。
艇体共形声纳阵。
即于艇身全长范围内安装共形声纳阵,实施全方位监视。
这种声纳将适应各种艇形,有比较宽的频率范围,探测和跟踪性能将比目前“弗吉尼亚”级的声纳阵更胜壹筹,但费用却减少50%左右,艇内的声纳电子器件也有所减少。
据报道,于近岸浅水地区,这种声纳能够感知5海里内多达250个目标信息。
简化HM&E基础结构。
最大的变化是把液压和机械控制系统换成自动化程度高的电控系统,如消防和安全设备以及操纵系统。
这种新的控制系统需要较少的维护和操作人员,使艇上人员编制大大减少。
指控中心高度自动化。
新开发的声纳、火控和战术数据显示系统能力和“弗吉尼亚”级相当,但所需操控人员从“弗吉尼亚”级的17名减少到不超过8名。
整个中心占据面积约只是“弗吉尼亚”级的50%,对艇体尺寸的减小也有壹定的贡献。
Tango-Bravo计划是美国未来核潜艇技术发展的壹个重要环节。
虽然它仅仅是壹个先期技术探索项目,但能够见出减小潜艇的几何尺寸、提高信息化能力和自动化程度是美国海军关注的几个重点。
预计2006年年底确定新壹代潜艇整体方案,2008年年初建造出全尺寸试验艇,2009年开始进行海上试验,2014年开始实艇建造。
二、美海军拟为下壹代弹道导弹核潜艇装备战术武器
2005年对美国的弹道导弹核潜艇来说也是意义非同壹般的壹年,尽管下壹代弹道导弹核潜艇的设计仍没有正式提上议事议程,但美国海军已经开始考虑它应担负的新使命。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新使命之壹就是使用潜射中程弹道导弹(SLIRBM)打击战术目标。
由于战略核力量的缩减,美国对潜射核导弹部署的需要减少了,而射程短、体积较小的常规导弹更加适合美军的作战需求。
因此早于2003年,美国海军就瞄准了SLIRBM。
据有关人士透露,SLIRBM是壹种常规导弹概念,最大直径为32.5英寸,仍不到“三叉戟”-Ⅱ洲际导弹直径的壹半,射程约1800千米;而“三叉戟”-Ⅱ能够飞行12000多千米。
SLIRBM 能够于10~15分钟内向射程范围内的目标精确地投送常规弹头。
于海军战略系统规划办公室(SSP)授权下,目前,ATKXX公司和洛·马XX公司正于共同研制这种战术武器系统,估计到2007财年,该系统将具备初始作战能力。
目前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如何确保足够灵活地将该导弹装配到“三叉戟”导弹的发射筒内,且且仍能够和至今仍未确定的壹些辅助系统匹配和兼容。
三、常规潜艇纷纷瞄准AIP技术
AIP技术为潜艇从动力装置方面解决隐身性提供了重要手段,目前公认的有燃料电池、斯特林发动机、闭循环汽轮机和闭循环柴油机四种类型。
AIP动力装置能提高潜艇的水下续航力,降低潜艇于巡航和航渡中的暴露率,使潜艇得到较高的水下短时航速等优良战术特性。
曾经有预言,21世纪初将是各类AIP装置于常规潜艇上大量装艇使用的时代。
2005年能够明显感受得到这壹时代气息。
韩国的214级燃料电池潜艇正处于建造过程中,这些潜艇是于2000年11月同德国HDW 船厂签订购买合同的,共3艘,将于2009年底前全部交付。
该级潜艇采用先进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池单机功率达120千瓦,壹次装载燃料可连续潜航3个星期。
今年年中,日本川崎重工和瑞典考库姆XX公司签订了购买斯特林发动机的合同,目前正装备到于建的
“亲潮”级潜艇上,装上该发动机的潜艇可持续潜航3个星期左右,作战性能将成倍增加,堪比小型核潜艇。
日本海上自卫队将为所有的“亲潮”级潜艇及后续潜艇加装该种AIP系统,打造壹支潜航时间仅次于核潜艇的“亚核潜艇”群。
日本海上自卫队将成为继瑞典之后第二个采用斯特林AIP技术装备前线部队的海军。
今年10月,印度和法国签订了6艘“鲉鱼”级潜艇的购买合同,尽管目前首批艇仍没有装备AIP的打算,但后续艇将可能采用闭循环汽轮机。
该装置将使“鲉鱼”级水下续航时间长达17天之上,即使保持最大巡航速度也可续航7天之上,比目前的柴电潜艇提高了20~30倍,虽然比核潜艇仍是有壹定差距,但对印度海军而言,只要拥有3艘这样的潜艇,就能够对印度东西海岸实施战时24小时不间断威慑打击。
除我国周边地区外,世界上其它国家也均纷纷自建或购买AIP潜艇。
如德国HDWXX公司研制的燃料电池AIP潜艇正处于畅销状态,除德国海军自己订购了4艘212A级潜艇外,多支外国海军也均有订购,其中包括意大利海军订购了2艘212A级艇;希腊海军订购了4艘214级艇;葡萄牙海军订购了2艘209级艇,这俩艘艇特别要求装有燃料电池推进系统;另外,希腊也打算为其已拥有的3艘209级潜艇加装燃料电池系统。
瑞典海军正于为现役“西约特兰”级潜艇加装斯特林发动机,且决定现役的所有瑞典海军潜艇均将装备斯特林AIP系统。
巴基斯坦从法国订购了3艘“阿戈斯塔90B”常规潜艇,目前仅有第三艘装备了闭循环汽轮机,前俩艘计划今后也均将装备闭循环汽轮机。
智利海军从法国采购了2艘“鲉鱼”级潜艇,尽管暂时使用普通发动机,计划以后要加装AIP装置。
之上这些事例表明常规潜艇AIP化已经成为壹种趋势,预计不会超过10年,各类潜艇AIP 装置将于各类常规潜艇上大量装艇使用,而且潜艇上的AIP装置也将由采用和柴油机和蓄电池混装的混合推进装置逐步过渡到采用全AIP推进装置。
四、潜艇朝着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无论是核潜艇仍是常规潜艇,为了更加具有实用性,均越来越强调多用途、多功能。
发展过程中大均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这样既能大幅度降低潜艇的造价,又能很方便地对其进行改装。
2005年于建、海试或打算建的艇均凸现了这壹特点。
美国目前正于建造的“弗吉尼亚”级是美国第壹级以地区和濒海作战为主兼顾大洋作战的攻击型核潜艇,是按真正的多功能平台来设计的。
该级艇可实施对陆、对海和水下火力攻击,具有成熟的布雷、监视和特种作战能力;同时仍备有发射弹道导弹的舱段模块,需要时能够改装为弹道导弹核潜艇。
俄罗斯目前于建的“雅森”级也是壹级全新的、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它不仅能和敌低噪声常规潜艇和水面舰艇作战,而且可对敌岸上目标实施导弹突击,仍能实施壹定的战略打击任务,具有参和解决各种地区性危机的能力;已进入海试阶段的俄罗斯海军第壹艘“拉达”级(677型)是壹种能于中近海域和浅水海区作战,且能够执行攻击敌方水面舰艇和潜艇、实施攻势布雷、破坏敌方海上运输线及侦察等众多任务的新壹代多用途常规潜艇。
英国于建的“机敏”级攻击型核潜艇同样具有多功能性,它能携带更多种类的武器,带有改进的通信系统,具有巨大的联合作战能力,因此未来几十年内将于英国国防领域扮演壹个重要的角色。
日本于建的“亲潮”级是最新壹级多功能常规攻击型潜艇,既适合于于日本这个多岛之国的近海从事巡逻警戒,也适合于远海作战,能遂行水下侦察、反舰、反潜和布雷等多项任务。
此外,美、英、法、日等国构想的下壹代潜艇也均是以多功能化为导向进行研发。
这些均充分反映了世界潜艇向多功能化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