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作者、成书年代及现状
易学精华
《解读易经》易,乃大道之源.一、《周易》的作者及成书年代汉书·艺文志》中说:“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1、伏羲:始作八卦,对华夏文明起源的做出伟大贡献,故称其为上古之圣。
2、周文王:写卦词,为〈周易〉的成书奠定了基础。
被称为中古之圣。
3、孔子:作<易传>,撰写了几万言的解读文字,使〈周易〉如虎添翼,被奉为群经之首,所以,孔子便是〈周易〉承前启后的近古圣人。
二、《易经》的四大要素理、象、数、占:相互关联,密不可分1、形象思维——象数2、哲学思想——义理3、理论派(学院派)——理论研究4、术数派(江湖派)——现实应用1、易理易理(道理、义理、哲理)一般指客观事物所遵循的、持久不变的准则。
与“道”连在一起,总称“道理”。
“义”与理是密切相关的,“义”是一种主观认识的秩序和目的;理则是客观世界的内涵、秩序、法则。
理,含有规律性、根本性的特征。
乾卦: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坤卦:初六爻辞:履霜,坚冰至。
说明见微知著的道理。
谦卦:九三爻辞:劳谦君子,有终吉。
《易》的三大原则1、简易:简朴平易2、变易:阴阳转换,宇宙永恒运动的本质;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3、不易:阴阳稳定,规律的可认识性。
《易》的三大理论精华1、阴阳对立统一2、五行生克制化3、天人合一2、易象易象(物象、易象、卦象、爻象)●象:客观事物反映在人脑出现的具体形态。
●《易经·系辞传》:“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乾震坎艮为四阳卦,巽离坤兑为四阴卦。
八卦形象: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3、易数《易经》讲象,又讲数。
世上万物皆有数,有数便有卦,有卦便有象,有象即可预测。
天有万象,物有万象,皆数也。
介绍几种并且请大家牢记的数(经常用到)先天八卦数:乾1 兑2 离3 震4 巽5 坎6 艮7 坤8河图之数:1、6为水;2、7为火;3、8为木;4、9为金;5、10为土。
《周易》成书过程考
周易》成书过程考关于《周易》的创作时间,学术界有不同看法。
司马迁、班固以为《周易》是文王所作。
[2] 汉以后学者(如孔颖达)认为《周易》作者是文王、周公,即《周易》成书于西周初期。
[3] 近代学者余永梁、顾颉刚持此说,但认为《周易》出自当时掌卜筮官员之手。
[4] 高亨先生也认为《周易》作于西周初年。
[5] 陈梦家、李镜池、宋祚胤以为作于西周末年;而廖平、皮锡瑞、陆侃如先生以为《周易》成书于春秋时期。
[6] 郭沫若先生以为《周易》的成书当在战国初年,作者是臂子弓。
[7]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先秦并无《周易》,其成书应在西汉昭、宣年间。
[8] 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周易》成书于西汉的说法基本不成立。
出土文献对之已证实。
《晋书•束皙传》载:“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
”李学勤先生认为该墓确为襄王墓,他说:“估计汲冢是战国晚期之初,也就是公元前三世纪初年的魏墓,是可信的。
这是墓中所出竹简写成时间的下限。
” [9] 在战国晚期的墓穴中已经发现了与晋代《周易》文本相同的竹简,说明《周易》成书应在战国晚期之前。
其次,上海博物馆所藏楚简《周易》,除多见古今字、异体字外,与今本《周易》基本相同。
[10] 上海楚简学术界已明确为战国简,是迄今为止所见最早的《周易》文本。
[11] 该楚简的发现说明《周易》成书不晚于战国。
据现存文献,至少到春秋时期,占筮者在进行占筮活动时已有可资凭借的筮书。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载:“生敬仲,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 [12] 有学者指出:“这里分明是周史携书面文本传播,其中‘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显然为念诵文本语气。
” [13] 《左传》所载《周易》的书面文本形式已在诸侯间广为流传。
《左传•宣公六年》:“郑公子曼满与王子伯廖语,欲为卿。
周易是谁写的
周易是谁写的
《周易》的作者是姬昌。
《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扩展资料:
《周易》成书背景: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
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
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作者简介:
周文王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陕西岐山县)人。
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武王之父。
又称周侯、西伯、姬伯,周原甲骨文作周方伯。
大学课程国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国学概论总结一、导论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近现代文化和当代文化。
2.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正和谐3.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二.元典文化1.易①《周易》年代与作者年代:约在西周中后期作者:三圣:伏羲画八经卦、周文王重八卦为六十四经卦并加上卦爻辞、孔子创作了《易传》《易传》成书年代:战国中后期②《周易》结构与组成口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易传》的构成《易传》包括《彖》、《象》、《系辞》、《说卦》、《序卦》、《杂卦》、《文言》。
由于《易经》分为上经、下经,《彖》、《象》、《系辞》也相应分为上下,这样共十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又称“十翼”。
1.《彖》:也称为《彖辞》,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从训诂或者卦象的角度解释卦名的意义,二是从八经卦的角度,三是从卦象、爻象、义理等角度解释。
2.《象》:也称为《象辞》,是解释卦象、爻象的,所以又分为《大象》、《小象》两部分。
《大象》是解释卦象的、《小象》是解释爻象、爻辞的3.《系辞》:《系辞》是通论《易经》的,是《易经》中内容最多、最重要的一部分,解释、发挥《易经》。
探讨了《易经》起源、作者、形成、成书年代等问题;说明卦象、彖、爻、卦爻辞的名义以及作用;阐述乾坤两卦的地位作用;解释一些卦辞,阐述道德修养、为人处世、安邦治国的道理;揭示了《易经》在认识事物规律预知未来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完整记载了起卦的方法----大衍筮法。
4.《说卦》:主要说明八卦创立的依据、过程、性质、功用、象征事物。
5.《序卦》:依据相因或者相反的原则,对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的因果关系、逻辑关系进行说明。
6.《杂卦》:打乱六十四卦顺序,将其分为三十二对,简要说明卦名之义。
7.《文言》:《文言》有两篇,是专门解释《乾》、《坤》两卦的,主要讲解和发挥乾、坤两卦卦爻辞所蕴含的阴阳之理、君臣之义、为人处世、安邦治国、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扩展深化了两卦卦爻辞所表现的思想。
走进《易经》
(一)、两 仪 生 四 象
少阳 太阳 少阴 太阴 上阳下阴 上阳下阳 上阴下阳 上阴下阴 早晨 正午 黄昏 午夜 春 夏 秋 冬
(二)、四 象 生 八 卦
八卦最早它的名
称完全从自然现象 萃取出来。天、地、 水、火、雷、风、 山、泽,代表八种 跟人类生活最有密 切关系的自然现象。 八个自然现象里面 对应八种特性。这 八种特性正好配上 八种自然现象。因 此就把八卦由原来 的“天、地、水、 火、雷、风、山、 泽”变成“乾、坤、 坎、离、震、巽、 艮、兑”。
——走进《易经》
(一)、 ⒈作者年代
【人更三圣,世立三古。—《汉书·艺文志》】 伏羲(上古,约7000年前)、周文王(中 古)、孔子(下古或近古),属于集体创作。
⑵起源及发展历程
伏羲氏: 【一画
开天】 【仰则观象於
天,俯则观法於地,观 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於是始作八卦。—《系 辞传》】创作伏羲八卦,
(一)、
太极释义
太极是孔子说出来的,孔子以前没有人 讲太极,因为孔子他是主张什么事情都要正 名, 名正就言顺,名不正就言不顺。他取名 字是很谨慎的,他不会说我爱怎么讲就怎么 讲,过两天又改的,没有。自从孔子把他定名 为太极以后,2500年来没有一个人改动它,就 表示的的确确这个名字起得好。什么叫太极, 太它是两个字,一个叫做大,那一点就代表 小,所以太极就告诉我们大极了而且又小极 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的找不到 外面,小到找不到里面,孔子他非常了解伏 羲,他说世界上有件东西大到没有外面,小 到没有里面,那叫什么名字呢?所以他就说 叫太极。
(三)、变 的 原 则
第一 :权不离经
• 权就是权变的意思。经就是经常的守则, 不可以变的规矩。 • 人类最高的智慧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以 不变的立场来变才不会乱变。人妥协却 不能放弃立场才叫圆通。外圆内方。
[医学]第五讲 《周易》的总体介绍及易医相通
二 《周易》的组成结构及基本内容
1《周易》的组成结构 《周易》由《易经》及《易传》组成。 (1)《易经》由卦、卦辞及爻辞组成。 易经(旧称繇)今称筮辞,由六十四卦组成,每卦六爻,共 三百八十六爻。 其中,乾坤两卦各有七爻。 每卦各列:卦形、卦名、卦辞。 每爻各列:爻题、爻辞。 爻题皆由两字组成:一个表示爻的次序,另一个代表爻的 性质,爻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第一爻用“初”字,第二爻用 “二”字,第三爻用“三”字,第四爻用“四”字,第五爻用 “五”字,第六爻用“上”字, 爻的性质由“九”(阳爻)和“六”(阴爻)组成。 卦辞和爻辞共四百五十条,凡四千九百多个字。成书于西 周初至晚周。非出自一人之手。
归藏易:为黄帝(尧舜氏)之易,以坤卦为首卦,
为殷朝政纲所宗,已佚。
4
3 最早的记载
周易最早的卦符皆刻之于龟板、鼎器、 兽骨、蚌壳之上,难已保存,故已几乎佚尽。 江苏省海安县青墩遗址出土的骨角木皿 上尚有部分保留。 一九七三年湖南省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 出土的帛书,虽然卦序与现存的不一,但却 是《周易》六十四卦的又一记载。
15
《易经》的卜筮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其卜筮词是当 时社会实践、生产实践和对自然现象观察的积累。因 此,透过卜筮的外衣,内里闪烁着的光彩隐隐可见, 这正是《易经》的价值。 《易经》虽披着卜筮的外衣,其筮辞却有反鬼神的 内容,可见《易经》决不是一部单一占筮书。 《易经》的性质应这样看待: 形式上是一部占筮书,内容却为殷周社会生产、 科研的纪实,蕴育着中国早期文化胚芽; 它是中国最早的科学思维、哲理、文化的鼻祖。
3
2 上古三易
周易:为伏羲之易,即《易经》,六十四卦,
以乾卦为首卦,虽无文字,实为无字之有字。 --------文王演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周公作爻 辞,孔子作易传之说。 是我国文化之祖,为诸家所 宗,乃中国文化之瑰宝。
《易经》的作者是谁?
《易经》的作者是谁?《易经》的作者是谁?金栋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今本《周易》分“经”与“传”两大部分。
《易经》成书于西周时期,乃是一部筮书,即算卦的书,出自卜史官之手。
《易传》成书于战国秦汉间,乃是一部哲学书,出自(受道家影响的)孔门儒生经师之手。
二者相差好几百年,其内容性质完全不同。
《易经》有哪些内容呢?即卦形64个、卦名64个、卦辞64条、爻辞384条、用九1条、用六1条,除了卦形之外,文字共450辞(所谓辞,就是长短不等的一段话,有的只有几个字),经文共4940个字。
《易经》本是占筮书,就是通过蓍草的演变,以求得一卦,根据所得卦象和卦爻辞,以定吉凶祸福。
传说八卦卦形是由伏羲所创制,这一说法见于战国时期的《易传》。
《易·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进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汉人承袭此说。
班固《汉书·艺文志》云:“《易》曰:‘宓戏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
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
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
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上文是说,伏羲画八卦,周文王重卦(据古籍记载,重卦之人有四说——伏羲说,神农说,夏禹说,文王说)并作卦爻辞(卦爻辞者有三说——文王作,卦辞文王作、爻辞周公作,孔子作),孔子作《十翼》,此即“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之义。
三圣,指伏羲、文王、孔子,若再加周公则为四圣。
三古,指上古(伏羲时代)、中古(周文王时代)、近古(孔子时代)。
传说卦爻辞是由周文王所作,是周文王在监狱里撰写的。
这一说法见于两汉史籍。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云:“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
周易的概况
周易的概况《周易》概况一、《周易》名称的内涵《周易》之称,最早见于《左传》。
如《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
先秦文献典籍也将《周易》简称为《易》,如《论语·述而》:“子曰: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又如《左传·昭公十二年》子服惠伯有“且夫《易》不可以占险”之言。
为什么要把书名定为《周易》?自古以来争议不断。
“周”字的含义有两种说法。
(1)“周代”。
《周礼》有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一曰《归藏》,一曰《周易》。
”此说认为《连山》为神农时代的筮书,《归藏》为黄帝时代的筮书,后夏用《连山》,商用《归藏》,西周所用之书则冠以“周”字,名为《周易》。
(2)“周普”。
郑玄《易赞》曰“'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到周普,无所不备。
”故《周易》的“周”字,意为“周普”。
“易”字的含义,有以下几种说法。
(1)《说文》训为:易,蜥易、蝘蜓、守宫也。
象形。
即“易”为蜥蜴之类的生物,古时传说蜥蜴能在十二时辰中变幻其保护色,以便避危求安,故取“变”之义。
孔颖达《周易正义序》云:“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
自开天辟地,阴阳运行,寒暑迭来,日月更出,孚萌庶类,亭毒群品,新新不停,生生相续,莫非资变化之力、换代之功。
然变化运行,在阴阳二气,故圣人初画八卦,设刚柔两画,象二气也;布以三位,象三才也。
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
”(2)《说文》又引《秘书》“日月为易”,象征阴阳。
(3)《周易·乾凿度》:“'易’一名而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
”由此可见易有三种含义:一是简易,说明人类认识事物是由纷繁至简约,揭示了世界事物的简易性;二是变易,说明世界万物处在时空转移的运动变化之中,变易性是其特点;三是不易,说明事物之所以为事物,人之所以为人,总有其遵循的发展规律或真理,规律和真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不变性。
《周易》发祥地探源
242《周易》发祥地探源李桂祥 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周易》的成书有着历史的延续性,当前通行本《周易》基本在西周初年成型,在战国初期之前进行过修改,从卦爻辞中的典故,卦爻辞中包含的关中方言与陕西的出土文物分析,其成书的主要地点应该以陕西为主,陕西是《周易》文化的发源地与传播源头。
关键词:周易;发源地;源头《周易》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自产生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其产生初期,一直被权贵阶层们垄断着。
高亨在其著作里说:“其或文王、周公对于此书有订补之功欤?”[1]《周易》最早保存于周王朝统治者之手,为王室密典,它只被极少数人所有和掌握。
因此《周易》的传播也有非常明显的政治因素。
本文将从《周易》的产生,内容,传播途径以及出土文献等几个方面初步探讨其发源地。
一、《周易》的成书年代在讨论《周易》的成书年代之前,我们首先要厘清《周易》与《易经》的概念。
《易经》包含有三易,一曰《连山》,也就是《连山易》。
相传产生于神农时代,二曰《归藏》,也叫《归藏易》,产生于黄帝时代,三曰《周易》,相传产生于殷商之末,周代之初。
太史公在《史记》中说:《易经》成书世历三古,人更三圣。
可见,《易经》的成书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时代完成的,它经历了上古,中古与下古这样漫长的历史时代,这个时间先后跨越了几千年,从伏羲画八卦开始大约有五到七千年的历史。
《连山易》与《归藏易》已经失传,目前在出文的文献中也只能看到只言片语,详细内容不得而知,唯有《周易》有着完整的继承历史。
《周易》它是对《易经》的继承与发展,以往的《易经》主要是以原经为主,解说六十四卦的卦爻辞,而《周易》的结构包括两部分,经与传。
《传》也叫十翼,共包含10篇,学界基本认同是孔子及其门人所做。
《周易》的“周”,有学者认为是周而复始,然而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周”即指周代,[2]《周易》具有其他易学的共性,有具有周时代的独特性。
卦爻辞中的历史典故则是最好的例证。
周朝在灭殷之后,巫史在损益《商易》的基础上写成《周易》,并加入了德义的内容及思考成为一本兼卜筮与哲理的治世经典。
周易的作者成书年代及现状
周易作者、产生的年代及现状《周易》包括《易经》与《易传》。
经、传的作者最早就是司马迁提出的,她认为伏羲做八卦,文王演《周易》,孔子做《彖》、《系》、《文言》等,这就就是所谓的“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不过这个说法有很多人反对,郑玄认为重卦者就就是神农,王弼认为就是伏羲,孙盛认为就是夏禹。
对于《易传》古文学派相信“十翼”皆为孔子所做,今文学派则反对,而宋学派认为《系辞》、《文言》以下,皆非孔子所做。
今日来瞧,周易的形成应当经过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阴阳爻的形成。
阴阳的概念,就是古人观察自然中普遍存在的对立现象得出的,如天地、日月、男女等等,古人于就是用阴阳爻来表示这两种对立的属性。
阴阳爻的产生年代已不可考,不过有很多人认为这产生于原始社会的生殖崇拜,如果真就是如此,那么它们产生的年代真的十分久远了。
第二个阶段便就是八卦的产生。
八卦的形成,从形态上来瞧,就是三爻相叠,从内涵上来瞧,分别代表了八种自然事物,即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这就是“观物取象”而造出的,八卦不仅仅代表了八种具体事物还代表了八种性质不同的物象。
八卦的作者古人多归于传说时代的圣王伏羲。
现在瞧来,八卦应当就是早期的一种记号文字(钱穆),要就是如此来瞧,其产生当在殷商之前,或许就是早期卜人的发明。
第三个阶段便就是八卦两两相重形成六十四别卦,之后又逐渐形成卦辞与爻辞。
重卦这一步就是谁完成的前人说法上文已提到了,而卦辞、爻辞有人认为就是文王所作,还有人认为就是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
说卦辞、爻辞作于文王、周公的年代就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说法,但并不能说就就是文王、周公所作。
卦、爻辞中记载了一些商代历史,如“丧羊于易”(大壮,爻辞)、“丧牛于易”(旅,爻辞)、“高宗伐鬼方”(既济,爻辞)、“帝乙归妹”(归妹,爻辞),前二者所讲就是殷商高祖王亥在有易国被杀,牛羊被夺一事。
高宗即武丁,帝乙亦商君,乃纣王之父;也有周代历史,如“康侯用锡马藩庶”(晋,卦辞),顾颉刚认为所谓康侯即武王之帝卫康叔;也有商周之交的历史,如“箕子之明夷”(明夷,爻辞)。
古代名著《周易》的著作背景
《周易》周文王著,文王出生在今陕西岐山周原古称西岐,后来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河南安阳汤阴一个县城羑里城位于汤阴县北2公里处)。
周易就这样诞生了。
易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而阴阳概念包括阴阳的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
如果不理会阴阳的状态,只论及其性质,则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阴阳。
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称为八经卦。
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周易》特定的名称。
如果再考虑阴阳的状态,则阴阳概念又进一步划分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亦称“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四种情形,可以用“X,O,--,-,”四种符号分别代表之。
六十四别卦每一卦的每个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种阴阳状态,于是全部易卦系统就共有4096种不同的卦。
如果将阴阳性质构成相同的各个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种分系统,可以称为某某卦系。
《周易》经部文字说明的内容就是对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征意义的解释以及相应的人事吉凶判定(称为占断)。
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条内容是相应的全静卦的占断,其后的六条(乾坤卦系有七条)内容是顺次排列的对相应卦系一爻动的卦的占断。
秦汉以后的易学对此都存在错误或者说模糊的认识。
占筮及《周易》一书起源于甲骨卜的实践,或许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辞。
后来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继承了孔子对周易的发现,著了《易传》。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李斯将其列为医术占卜书而幸免于难。
对于《周易》的成书,《汉书·艺文志》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此说最为汉儒接受,《周易乾凿度》有云:“垂皇策者羲,益卦德者文,成名者孔也”。
“三圣”、“三古”之说简而言之,即:上古时代,通天之黄河现神兽“龙马”,背上布满神奇的图案,圣人伏羲将其临摹下来,并仰观天文、俯查地理,而做“八卦”;中古时代,姬昌被纣囚禁于羑里,遂体察天道人伦阴阳消息之理,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辞,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下古时代,孔子喜“易”,感叹礼崩乐坏,故撰写《易传》十篇。
《周易》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周易》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周易》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周易》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辩证法思想,通过阐释《周易》中的阴阳思想和天人合一思想,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的自然辩证法精髓。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周易》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内容,仅供参考!《周易》自其问世以来,我国学者就不断对其进行整理、阐述、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在总结前人对《周易》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从哲学角度研究其蕴含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以期能为学界在此问题的研究上提供一些思考。
《周易》作为五经之首,是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重要著作。
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在临终时指出:“中国哲学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哲学。
”可见《周易》中蕴含着鲜明的哲学思想,其中辩证法思想尤为突出。
一、《周易》之概述《周易》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经典著作。
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被人们视为中国哲学的源头之一。
(一)《周易》之书《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宗伯大卜》:“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贾公彦疏:“《周》非地号,《周易》以纯乾为首,乾为天,天能周币于四时,故名为《周易》也。
”《周易》被认为是“推天道以明人事”之书。
《周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周易》指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习惯上把这部分内容称为“《周易》古经”,又称《易经》;广义的《周易》除包括“《周易》古经”外,还包括“《周易》大传”,又称《易传》,是依附于《易经》,对《易经》的卦辞和爻辞所做的注释与论述。
《易传》包括彖辞上下、象辞上下、《大象》、文言、系辞上下、说卦传、杂卦传和序卦传,共十篇,又被称为“十翼”,即“辅佐之翼”的意思。
(二)《周易》的成书年代及作者据《史记》记载,《周易》这部书起源于殷周之际。
《易经》源于殷商,是一部占卜的书;《易传》成于战国,是一部哲学书。
从《易经》到《易传》前后经历了七八百年,相当于一部先秦哲学史。
周易(易经)—搜狗百科
周易(易经)—搜狗百科《周易》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学界长期以来存在分歧,有人主张《周易》是一部筮书,有人主张《周易》是一部历史书,也有人主张《周易》是一部哲学书等。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周易》随着政治变迁,理论需求以及自身地位变化,其性质也有所不同。
一:从《周易》产生以及早期应用看,它是一部筮书,为人们提供行动的准则。
在中国早期的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产生对鬼神的崇拜。
当人们屡遭意外的天灾人祸打击后,就萌发出借助于神意预知这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
基于此,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故《周易》纯是满足当时人们生产和生活预测需要而产生。
《周易》产生后很长一段时间主要用于占筮,在《春秋左传》和《国语》中就记载了22个运用《周易》占筮的事例。
在春秋时期,《周易》主要用于筮占,为人们行为提供指南。
二:经过演化,成为安邦治国、修身养性的哲学典籍。
从《易传》对《周易》解说看,《易传》注重《周易》的筮占功能,并且明确地告诉人们《周易》是使人们顺从天意,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同时,在《易经》中包含了比较完整的《周易》筮占的方法一一大衍法。
到了汉以后,《周易》的性质有所变化,在保留原有占筮性质的同时,得到了充分发展。
易学家们克服了大衍法的种种局限,创立了比较完备的新筮法。
焦延寿作《易林》创立焦氏筮法。
其弟子京房则更胜其老师一筹,对筮法进行了彻底变革,创立了纳甲法。
因而在汉代筮法趋向完备。
另一方面,《周易》也有了新的功能,因为《周易》中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尤其经过《易传》解释和发挥,其哲理化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周易》遂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典籍。
也正是这个原因,《周易》得到了汉代统治者的青睐,由原来卜筮之书,而成为官方安邦治国、修身养性的哲学之书,被称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
中国各朝代典籍列表--先秦《易经》
中国各朝代典籍列表--先秦《易经》《易经》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始;一般说上古三大奇书包括《黄帝内经》、《易经》、《山海经》,但它们成书都较晚。
《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简易、变易、不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
它的中心思想,是以演译自然运行的内在特征与规律,解读阴阳的交替变化描述世间万物。
《易经》最初用于占卜和预报天气,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政治、经济、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等各方面,是一部无所不包的巨著。
在四库全书中为经部,十三经中未经秦始皇焚书之害,它是最早哲学书。
自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也被介绍到西方。
《易》原有三种版本:《连山》、《归藏》和《周易》。
《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周易》是唯一有传至后世的经文。
而《周易》相传是依循周文王主编《易》的著述而来,成书大约在西周时期。
不过1993年湖北江陵荆州镇(现荆州市郢城镇)出土的王家台秦简《易占》与辑本《归藏》相符,被认为《归藏》古文再现《易》也叫《易经》,经字特指原文内容。
由于三易之中唯周易有幸传世,因此《易经》通常便泛指《周易》。
后人对《周易》再作注解的版本众多,其中最早期的也是最著名的作品就是《易传》。
所以,不要混淆《易经》跟《易传》,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易传》的上半部为“经”的部分,是引用《周易》的原文;《易传》的下半部为“传”的部分,是由孔子及弟子们联合撰写,对周易进行主观的个人见解注释,其实并不等同《周易》原文的真正内涵。
“传”的内容包含〈彖辞〉上下、〈象辞〉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共十篇,旧称《十翼》。
“易”字有几种解释:传统文字学认为“易”是“蜴”本字,蜥蜴(又名变色龙)的象形字。
根据近代以来出土的众多古文字资料,现代文字学普遍认为“易”是“益”的省体分化字,而“益”是“溢”的本字。
“易”是省略“皿”身,剩下“皿”柄和三点水。
易经的历史
易经的历史易经的历史《易经》最初用于占卜和预报天气,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等各方面,是一部无所不包的巨著。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易经的历史,欢迎阅读!传统的说法周易的成书时间历来颇多争论。
传说远古的伏羲创八卦、夏禹将其扩充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被记载在《连山》一书,《连山》以“艮”为第一卦。
到了商朝,六十四卦的次序被重新排列,被记载在《归藏》一书,以“坤”为第一卦。
依据司马迁《史记》的记“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后人因此认为《易经》是商朝末年、西周之初的时候确立,是周文王奠定了《易经》以“乾”为第一卦,并为每一卦写下“卦辞”(卦象的解释)。
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则被认为是“爻辞”(每一爻的解释)的创立者。
卦辞和爻辞的内容不单影响周朝的历史,也影响到“诗经”的文学风格。
易傳主条目:十翼根据《史记》,春秋时期孔子对《周易》有所阐述与解释,参与了〈彖传〉(上下两篇)、〈象传〉(上下两篇)、〈系辞传〉(上下两篇)、〈文言传〉、〈序卦传〉、〈说卦传〉、〈杂卦传〉等篇章的编辑[5]。
共有十篇,称为“十翼”。
到了汉武帝以后,“十翼”被称为《易传》,并被列为《易经》的一部分。
《易传》为孔子所作,但也有学者认为是集体创作。
宋代欧阳修提出《易传》不是同一人所作。
清初学者惠栋说:“栋四世咸通汉学,以汉犹近古,去圣未远故也。
《诗》、《礼》毛、郑,《公羊》何休,传注具存;《尚书》、《左传》,伪孔氏全采马、王,杜元凯根本贾、服;唯《周易》一经,汉学全非。
”[9]。
当代的学者认为《易传》里面的篇章最早出现于中国战国时期,但亦有部分篇章是西汉年代所著。
近代研究在近五十年,出现了新的《易经》历史研究,西方和中国的学者根据商、周朝的占卜用的兽骨和龟甲上的甲骨文,青铜器上的钟鼎文以及其他史料研究。
1973年,湖南长沙的西汉马王堆出土了将近完整的、公元前二世纪的《易经》、《道德经》和其他书籍,是现存《易经》的最早版本,并包含了以前一直被认为是孔子所著的〈系辞传〉上、下,但并不包括《十翼》其他的部分。
国学常识 百书之首 易经的 补充知识
五、近期版本
上面所列的注释仅可以认为是中国关于《易经》宏富的二次文献中的入门部分。实际上在中国思想史上,每一位著名的以及许多不太有名的思想家都要讨论这部著 作。幸运的是,当代学者已经作了一些努力,试图集中有关《周易》的众多著述。至今为止这些努力中最有价值的是严灵峰所编的《无求备斋易经集成》(台北:成 文书局,1975年)。这部195册的丛书主要影印了现存最古的版本;它包括了汉代道民国时期319位不同学者的362部著述。该丛书分为注释、综述、札 注、问答和解答、音韵、图解说明、一般的举例、占筮、纬书、文本的修订、校注的修订以及杂作等众多类别,按时代顺序加以排列。虽然《易经集成》也有一些遗 漏(尤其是未能将台湾近年是著述收入),不过它确实便利地搜集了几乎所有传统上中国对《易经》的研究成果,并至少提供了一些对于所有主要经学释义传统的介 绍。
东汉末年,上述本子已经明显失传。其中施仇和梁丘贺的传本消亡于公元三世纪,而孟喜和京房的传本虽在隋代仍然存在,但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了。与此同时,还有 另外一种古文经传本,由费直(约公园前50年—公元10年)传授,出现于西汉末年。尽管费氏易学未列于学官,但在东汉200年中历经马融(79— 166)、郑玄(127—200)、荀爽(128—190)、陆继(188—219)等这些大家之手而十分流行。现在全本保存的最早王弼(226— 249)注本,就采用了费氏易的传本。在孔颖达(574—648)时代,王弼的周易注本取得了正统地位,从那时起,实际上所有尚存的数百家注本及研究皆以 王弼的本子为底本。
《周易》:传承发展
【导语】在中国⽂化的领域中,⾃经孔⼦删《诗》、《书》,订《礼》、《乐》之后,由他编著了六经,赞述《周易》以来,关于《周易》易学的传承,在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以及范晔的《后汉书》中,都记载有孔⼦以下的易学传承的系统。
但⾃诏、宋以后,我们所读的《周易》,关于《⼗翼》的排列程序,事实上,⼤多都是根据汉末王弼的排列的。
他把乾、坤两卦的⽂⾔,拿来放在本卦下⾯。
同时把《系列》的中间次序,有些地⽅也照他⾃⼰的意思来颠倒安排。
等于我们现在读的《⼤学》⼀书,那是经过宋儒的安排,并⾮原本的《⼤学》的次序。
现在对于研究《周易》来计,这点应当注意及之。
⾃孔⼦⾄战国末期的易学:孔⼦授商瞿。
商瞿授鲁桥庇⼦庸。
⼦庸授江东?臂⼦⼸(其⼈是荀卿之⼦)。
⼦⼸授燕⼦家。
⼦家授东武孙虞⼦乘。
⼦乘授齐⽥何⼦庄。
此其⼀。
⼜,孔⼦殁,⼦夏也讲易学于河西。
但受到孔门同学们的驳斥,认为他对于易学的修养不够,所以⼦夏以后的传承,并没有太准确的资料。
唯所世留传有《⼦夏易传》⼀书,真伪难辩,但确具有古代“易学”思想上的价值。
此其⼆。
西汉的易学:⽥何授(东武)王同⼦中、(洛阳)周王孙、(梁)丁宽、(齐)服⽣,四⼈皆著《易传》数篇,但后世已散佚。
其次,⾃(东武)王同⼦中⼀系,再传杨何,字元敬。
⽆敬传京房。
房传梁丘贺。
贺传⼦临。
临传王骏、丁宽⼀系,⼜再传⽥王孙,王孙传施,传张禹,禹传彭宣。
以上都是专长易学学者的传承。
⾄于阴阳、纳甲、卦⽓等易学,⾃⽥何到丁宽之后,⼜另有⼀系。
主阴阳、卦⽓之说的,由王孙孟喜。
喜再传焦赣,字延寿。
著有《易林》⼀书,迥然打破《周易》的蹊径。
⼜另⼀京房,承传焦延寿的易学,著有《京房易传》⼀书,开启象数易学的阴阳“纳甲”之门。
东汉与后汉的易学:西汉的易学,到了东汉时期,其间的传承似乎已经散失不备。
因此象数之学与易理的分途,也便由此⽽形成了。
后汉的易学,传承的系统更不分明。
此时的易学⼤家,便有马融、郑⽞、荀爽、刘表、虞翻、陆绩以及魏末的王弼等⼈。
《易经》成书时代考
《易经》成书时代考摘要:《易经》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从占卜吉凶祸福到认识万事万物,从阴阳概念的产生到八卦的创成,再从八卦推演到六十四卦,是一个循序渐进、一脉相承、逐步发展、日臻完善的过程。
其时可长达四、五千年的悠悠岁月。
关于《易经》成书之时代问题,有两个毋庸置疑的可靠渠道:一个是从发展演变达数千年之久的数字易卦中,来探寻八卦的起源和易经的来源问题,其时至于西周晚期;一个是从《易经》自身的卦爻辞中,来捕捉和推断《易经》成书之确切年代,其时大约为周宣王时代。
关键词:易经;数字易卦;西周时期《易经》成书的时代,是历代学者十分关注和争论已久的一个重要问题。
自汉至清,易学界探讨此问题持续了2000余年。
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周易》的作者及其形成年代问题,学术界又掀起了一个新的讨论热潮。
其基本观点有三:其一,顾颉刚等人认为,《易经》非伏羲亦非文王所作,其成书时代为西周初年;其二,李镜池等人认为,《易经》一书非一人之作,其编定的时间为西周晚期;其三,郭沫若认为,《易经》之作当在春秋中叶以后,作者乃孔子的再传弟子辱于臂子弓。
此后又经过了半个世纪,许多学者亦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求。
今天看来,他们各自观点的论据仍然显得不足。
今日所最值得庆幸的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从大量的文物考古发掘中,不仅找到了八卦起源和易经来源的资料,而且同时也明确了《易经》所产生的时代问题。
一、数字易卦与易经易经的产生和形成,大体经历了萌芽雏形期、成熟完善期和渐人突变期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就它的萌芽雏形期而言,历经伏羲时代、炎黄时代至夏商时代,从8000年前到3000年前,长达四、五千年之久。
现当代出土的大量有关易学方面的文物考古资料充分说明:8000-7000年前,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契刻在龟甲上的符号文字,被视为原始八卦文字的一个源头。
据此可将此一时代视之为八卦的草创期。
6000-5000年前,西安半坡遗址和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有关易学方面的数字符号,特别是江苏海安青墩遗址出土的原始重卦,此可为草创八卦由单卦推演到重卦的雏形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易作者、产生的年代及现状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
经、传的作者最早是司马迁提出的,他认为伏羲做八卦,文王演《周易》,孔子做《彖》、《系》、《文言》等,这就是所谓的“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不过这个说法有很多人反对,郑玄认为重卦者就是神农,王弼认为是伏羲,孙盛认为是夏禹。
对于《易传》古文学派相信“十翼”皆为孔子所做,今文学派则反对,而宋学派认为《系辞》、《文言》以下,皆非孔子所做。
今日来看,周易的形成应当经过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阴阳爻的形成。
阴阳的概念,是古人观察自然中普遍存在的对立现象得出的,如天地、日月、男女等等,古人于是用阴阳爻来表示这两种对立的属性。
阴阳爻的产生年代已不可考,不过有很多人认为这产生于原始社会的生殖崇拜,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它们产生的年代真的十分久远了。
第二个阶段便是八卦的产生。
八卦的形成,从形态上来看,是三爻相叠,从内涵上来看,分别代表了八种自然事物,即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这是“观物取象”而造出的,八卦不仅仅代表了八种具体事物还代表了八种性质不同的物象。
八卦的作者古人多归于传说时代的圣王伏羲。
现在看来,八卦应当是早期的一种记号文字(钱穆),要是如此来看,其产生当在殷商之前,或许是早期卜人的发明。
第三个阶段便是八卦两两相重形成六十四别卦,之后又逐渐形成卦辞与爻辞。
重卦这一步是谁完成的前人说法上文已提到了,而卦辞、爻辞有人认为是文王所作,还有人认为是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
说卦辞、爻辞作于文王、周公的年代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说法,但并不能说就是文王、周公所作。
卦、爻辞中记载了一些商代历史,如“丧羊于易”(大壮,爻辞)、“丧牛于易”(旅,爻辞)、“高宗伐鬼方”(既济,爻辞)、“帝乙归妹”(归妹,爻辞),前二者所讲是殷商高祖王亥在有易国被杀,牛羊被夺一事。
高宗即武丁,帝乙亦商君,乃纣王之父;也有周代历史,如“康侯用锡马藩庶”(晋,卦辞),顾颉刚认为所谓康侯即武王之帝卫康叔;也有商周之交的历史,如“箕子之明夷”(明夷,爻辞)。
卦爻辞中所载史实上至商之先下至周之初,故此我们可以推断《易经》的成形应当在周初,作者不应是文、武、周公。
为何这样说?因为《易经》的文字不像是帝王之语,如“君子吉,小人否”、“利见大人”、“小人用壮,君子用罔”,和《康诰》、《无逸》等站在帝王之位上讲的“敬德保民”完全不同,倒是比较像普通贵族的语气。
因此,我认为《易经》是周初卜人历经多代完成的,或许还继承了部分《连山》、《归藏》。
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其中所记史实在周初之前;第二,《尚书》中并未谈及《周易》;第三,《左传》、《国语》中谈到了《周易》;第四,《周易》作者的语气像普通贵族,卜人符合这一条件;第五,卦辞与商周卜辞十分相似;第六,卦辞中多有“亨”、“利”、“贞”、“吉”等同义词集中在一个句子中,似乎应是多人的卜辞集合在一起的结果。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易经》是周初卜人历经多代完成的。
下面谈《易传》。
《易传》古人以为是孔子所作,这么说有一定道理,因为《易传》中确实包含很多儒家思想,如“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以振民育德”等,这些都是卦辞、爻辞中的没有的思想,而在儒家的典籍中类似的表达却有不少。
不过说《易传》是孔子作的恐怕还不符合实际,因为“十翼”各篇的思想有明显的区别。
譬如,《大象》、《小象》所讲的乃是“君子修身”及“持中守正”,这是
典型的儒家思想。
而《系辞》一文则融合儒、道、阴阳,如“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从语言上看最早也应当是战国时期的作品。
《序卦》、《杂卦》这两篇,司马迁著《史记》时谈孔子作《易传》也未曾提到,其产生恐还要晚一些。
故此,《易传》本身应是儒家学者研究《易经》所做的文章,其产生的时间当在战国至汉初。
近年来《周易》的研究如火如荼,取得了很多成果。
有治史学易的,研究易学哲学史;有研究道家思想和《周易》思想联系的;还有研究周易美学的。
不过最能代表周易现状的还是科学易和象数易的繁荣。
科学易是自然科学与周易交叉而形成的,因为《周易》内容庞杂,涉及了中国古代的数学、医学、养生、天文、历法等。
很多古代科学甚至现代科学都能在《周易》那里得到印证,尤其是医学和养生学,它们与周易的联系十分紧密。
随着当代人对中医、养生的重视,科学易得到了一日千里的发展,从相关论文来看,医学家们已经不再是泛泛而谈,而是运用《周易》的思想来指导他们的实践。
周易养生的相关著作也是汗牛充栋、数不胜数,越来越多的人遵循《周易》来养生。
另一方面是象数易的发展,民间本有象数易的传统,现在的易学热很大程度上是象数易热。
随着大量古籍的出土和现代统计学方法的应用,象数易得到了空前发展,也越来越为更多人所接受。
当前在网上所销售的易学类书籍中可以说有九成都是象数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