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轼到苏东坡》

合集下载

从苏轼到苏东坡研究报告

从苏轼到苏东坡研究报告

从苏轼到苏东坡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从苏轼到苏东坡
一、引言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是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之一。

苏轼的文学才华和政治触角使得他成为北宋时期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

而苏轼生前产生的影响力甚至超出了他自己,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苏轼的生平与创作
1. 青少年与崇文门诸公派
2. 参与政治与官场生涯
3. 改革主张与倒行逆施
4. 放逐与流浪
5. 创作活动与文学成就
三、苏东坡的传承与发展
1. 苏东坡的家族背景与教育经历
2. 进士及仕途经历
3. 文学才华与作品创作
4. 政治理论与改革实践
5. 受人赞誉与遭人打压
四、对比与思考
1. 苏轼与苏东坡的共同点与差异点
2. 两位文化巨子对后世的影响
3. 苏轼与苏东坡在文化与艺术领域的贡献对比
五、结论
通过对苏轼与苏东坡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北宋时期文化艺术的代表人物。

苏轼以其广泛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改革的触角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巨子,而苏东坡则在苏轼的基础上,以更为务实的理论和实践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们的文化遗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于苏东坡的作文【5篇】

关于苏东坡的作文【5篇】

关于苏东坡的作文【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关于苏东坡的作文【5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词四首(导学案)(学生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词四首(导学案)(学生版)

第12课《词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诵读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在把握大意、熟读成通的基础上,体会不同时期词人的家国情怀。

3.比较同一流派不同词人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理解豪放词的风格。

【重难点】1.熟读成诵,读出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通过抓住词眼、知人论世,进一步体会词人的家国情怀。

3.从词的音韵、题材、情感等方面把握豪放词的特点。

【课时安排】3课时。

【学习过程】预习案1.了解文体知识——词词,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代达到顶峰。

词最初称为“”或者“”,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59字以下)、中调(59-90字)和(91以上)。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声调上都有规定。

按其风格,大体将词分为与。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范仲淹】(989-1052),字,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

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谥号“文正”,世称“”。

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

他倡导的“”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集》。

宋康定元年(1040年)宋与西夏交兵。

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

《渔家傲·秋思》就是他身处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苏轼】(1037-1101),字,号,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在写诗方面,他和并称;在写词方面,他和并称;在散文方面,他和欧阳修并称,同时,他们还都名列。

在书画方面,他和、、并称:宋四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写于密州知州任上。

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

苏轼《苏东坡》生平简介

苏轼《苏东坡》生平简介

苏轼《苏东坡》⽣平简介苏轼(1037~1101),字⼦瞻,号东坡居⼠,眉州眉⼭(今属四川)⼈。

他的家庭富有⽂学传统,祖⽗苏序好读书,善作诗。

⽗亲苏洵是古⽂名家,曾对苏轼和其弟苏辙悉⼼指导。

母亲程⽒有知识且深明⼤义,曾为幼年的苏轼讲述《后汉书·范滂传》,以古代志⼠的事迹勉励⼉⼦砥砺名节。

当苏轼21岁出蜀进京时,他的学识修养已经相当成熟了。

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北宋三教合⼀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

苏辙记述苏轼的读书过程是:“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

既⽽读《庄⼦》,喟然叹息⽈:‘吾昔有见于中,⼝未能⾔。

今见《庄⼦》,得吾⼼矣!’ ……后读释⽒书,深悟实相,参之孔、⽼,博辩⽆碍,浩然不见其涯也。

”(《亡兄⼦瞻端明墓志铭》)苏轼不仅对儒、道、释三种思想都欣然接受,⽽且认为它们本来就是相通的。

他曾说“庄⼦盖助孔⼦者”,庄⼦对孔学的态度是“阳挤⽽阴助之”(《庄⼦祠堂记》)。

他⼜认为“儒释不谋⽽同”、“相反⽽相为⽤”(《南华长⽼题名记》)。

这种以儒学体系为根本⽽浸染释、道的思想是苏轼⼈⽣观的哲学基础。

苏轼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他22岁中进⼠,26岁⼜中制科优⼊三等(宋代的最⾼等),⼊仕后奋厉有⽤世之志。

他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朝政且勇于进⾔。

由于注重政策的实际效果,他在王安⽯厉⾏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当司马光废除新法时⼜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

他在外任时勤于政事,尽⼒为地⽅上多做实事。

他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地⽅官,灭蝗救灾,抗洪筑堤,政绩卓著。

甚⾄在贬到惠州后,他还捐助修桥⼆座。

只要环境允许,苏轼总是尽⼒有所作为。

然⽽苏轼⼀⽣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未能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

他44岁时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

晚年更被⼀贬再贬,直到荒远的海南,⾷芋饮⽔,与黎族⼈民⼀起过着艰苦的⽣活。

苏轼对苦难并⾮⿇⽊不仁,对加诸其⾝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是以⼀种全新的⼈⽣态度来对待接踵⽽⾄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对待⼀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

苏东坡

苏东坡

苏东坡的诗词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东坡和东坡肉的故事
杭州有一道名菜“东坡肉”与苏东坡有关。当时,杭州人 民为了感谢苏东坡治理西湖和修筑长堤的功德,都抬着衙慰劳苏 东坡。苏东坡得知后非常感动,但礼物却不肯收。可百姓 就是不依,说“如果不收下的话就不走了”。苏东坡没办 法只得将这些人的名字记下,这才收下礼物。等百姓们都 走了以后,苏东坡便吩咐厨师按姓名,把猪肉分割成每人 一块,再教他以家乡煨肉的方法,煨好后,加以生姜、辣 椒、酱油、醋、葱等佐料调和而成的汁水,逐户送去,说 是让杭州父老乡人品尝一下苏老爷家乡的风味。从来没有 吃过这般鲜、嫩、香、酥肥而不腻的猪肉的杭州人,更是 赞不决口,于是就把它叫做“东坡肉”。后来,杭州有些 饭馆仿烧“东坡肉”生意相当地好,接着,别的馆子也相 继效仿起来,结果“东坡肉”就成了杭城的十大传统菜肴 之一了。
苏东坡简历
苏东坡又名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 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 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 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 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 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 宕,有天真烂漫 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 并称宋四家;画学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诗文有《苏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杭州苏堤是北宋元祐五年(1090),宋朝苏轼任杭州知府时, 疏浚西湖,取湖泥葑草堆筑而成。沿堤栽植杨柳、碧桃等观赏 树木以及大批花草,还建有六座单孔石拱桥,堤上有映波、锁 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古朴美观。苏东坡曾有诗 云:“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 北山始与南屏通。”堤旁遍种花木,有垂柳、碧桃、海棠、芙 蓉、紫藤等四十多个品种。 杭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把它命名为“苏 堤”。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堤 宽平均36米。漫步在堤上,新柳如烟,春风骀荡,好鸟和鸣, 意境动人,故称之为“苏堤春晓”。

读苏东坡传的心得200字(优秀5篇)

读苏东坡传的心得200字(优秀5篇)

读苏东坡传的心得200字(优秀5篇)读苏东坡传的心得200字篇1苏东坡,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一样意司马光尽废新法,而是主张稳健行事,凡事皆从是否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际效果出发,不去阿附迎合,不为“新法”或“旧制”所囿,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苏东坡一向卷在政治漩涡之中,可是他却风光霁月,高高超越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之上。

他不伎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至于会招致何等后果,与自我有何利害,则一概置之度外了。

苏东坡以儒家思想为本,又能博采佛道之长,奉儒而不迂执,好道而不厌世,参禅而不虚佞。

处顺境时不骄惰逸乐,在逆境中能随遇而安,用乐观、洒脱的态度坚持对人生、对完美事物的追求。

所以他得以实现从现实人生到艺术人生的转化,使他的坎坷境遇化作充满艺术审美情趣的人生,并体此刻他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创作中。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宋神宗的一位侍臣告诉人说,每逢皇帝陛下举箸不食时,必然是在看苏东坡的*。

即便在苏东坡贬谪在外时,只要有他的一首新作的诗到达宫中,神宗皇帝必当诸大臣的感叹赞美之。

可是皇上对苏东坡的感叹赞美就正使某些大臣害怕,必使神宗在世一日,使苏东坡一向流放在外,不能回朝。

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

这正是我们太多的读者喜爱他的缘故。

近千年来人们不会从内心爱慕一个品格低劣无耻的作家,他的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

文学上万古不朽的美名,还是在于文学所给与读者的欢乐上。

苏东坡的作品能使历代人人爱读,而不为短暂的文学风尚掩没,甚至历久弥新,是具有一种我们称之为发乎肺腑的“真纯”。

此刻我最为欣赏的是他那真纯且有无尽趣味的《定风波途中遇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你怎能不意会--风雨过后不必须有完美的天空是一种境界;不经历风雨,怎样见彩虹是一种境界。

纪录片苏东坡1至6集内容简述

纪录片苏东坡1至6集内容简述

纪录片《苏东坡》的1至6集内容简述如下:
第一集《雪泥鸿爪》,主要讲述苏东坡从闻名天下的大文豪到阶下囚的人生转折。

苏东坡早年成名天下,仕途前景一片光明。

之后由于党争原因,苏东坡遭遇“乌台诗案”,几乎被判死刑,最终被贬黄州。

第二集《一蓑烟雨》,主要讲述苏东坡在黄州苦难中的自我超越。

苏东坡被贬黄州,生活困苦,精神孤独。

面临困境,苏东坡完成了人生的重要转折,从苏轼变为苏东坡。

第三集《大江东去》,要讲述苏东坡完成人生蜕变过程中所带来的文学成就。

苏东坡在黄州达到了他文学创作的高峰,创作了赤壁“一词二赋”等众多流传千古的名作。

第四集《成竹在胸》,主要讲述苏东坡在书法绘画等艺术上的成就。

第五集《千古遗爱》,主要讲述苏东坡以民为本的为政理念和成就,以及晚年从朝中高官到一路被贬,最后在北归的途中逝世的人生阶段。

第六集《南渡北归》,主要讲述苏东坡晚年生活困境重重,但他仍然平和乐观的对待生活,以超脱的胸怀对待苦难,成为后来文人士大夫的典范。

以上是关于纪录片《苏东坡》的1至6集内容的简述,仅供参考。

结合苏轼的诗,写一篇《苏东坡传》的作文

结合苏轼的诗,写一篇《苏东坡传》的作文

结合苏轼的诗,写一篇《苏东坡传》的作文说起苏东坡,那可真是个让人忍不住要竖起大拇指的人物!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苏轼的一生,那叫一个波澜壮阔。

他的诗词,更是如同他人生的生动写照。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句诗简直就是他豁达人生态度的最佳诠释。

想象一下,一个人,手持竹杖,脚蹬草鞋,却能比骑着高头大马还要自在。

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他毫不在乎,只是潇洒地披着一件蓑衣,在烟雨中漫步前行。

这是怎样的一种洒脱和无畏啊!还记得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那日子过得可真是艰苦。

但他愣是能在这样的困境中,找到生活的乐趣。

他亲自开垦荒地,种起了庄稼,还给那块地取名叫“东坡”,从此,他便有了“东坡居士”这个名号。

每天清晨,天还没亮,他就扛着锄头去地里劳作。

那汗水湿透了衣衫,他却毫不在意,嘴里还哼着小曲儿。

到了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别人都躲在家里避暑,他却依然在地里忙碌着。

他看着自己亲手种下的庄稼一点点长大,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了。

有一次,他在地里劳作了一整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回到家里,饭都没来得及吃,就倒在床上呼呼大睡。

可第二天一早,他又精神抖擞地去了地里。

他说:“这土地啊,就像我的朋友,我得好好照顾它。

”就这样,他在黄州的日子虽然清苦,却也过得有滋有味。

苏轼还是个十足的吃货。

他被贬到惠州的时候,发现那里的荔枝特别好吃。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听听,为了能每天吃上荔枝,他都愿意永远留在惠州了。

有一回,他看到路边有人在卖羊肉,可那羊肉价格太贵,他买不起。

于是,他就跟卖肉的商量,买人家不要的羊骨头。

回家后,他把羊骨头煮熟,用手一点点地抠着上面的肉吃,还吃得津津有味。

他说:“这羊骨头啊,虽然肉少,但味道特别香。

”而且,苏轼的朋友那叫一个多。

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黄州,他和当地的农民一起喝酒聊天,谈论着庄稼的收成;在杭州,他和文人雅士一起游湖赏景,吟诗作对。

苏东坡纪录片内容概括

苏东坡纪录片内容概括

关于苏东坡纪录片的内容概括,可能会因为纪录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概括:
《苏东坡》是一部历史人文纪录片,讲述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纪录片从苏轼的少年时代开始,介绍了他的家庭背景、求学经历以及与欧阳修等文人的交往。

随着苏轼的成长,他的诗词作品也逐渐成熟,纪录片通过对他的作品的解读,展现了他对人生、自然、爱情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在政治上,苏轼曾多次被贬,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诗词和画作之中。

纪录片还介绍了苏轼在政治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如“乌台诗案”等,以及他与王安石等政治人物的交往。

除了文学和政治,纪录片还展现了苏轼的生活情趣,如他对美食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等。

同时,纪录片也介绍了苏轼的家庭生活,包括他与妻子王弗、弟弟苏辙等人的关系。

总之,《苏东坡》通过对苏轼的生平、文学成就、政治生涯、生活情趣等方面的介绍,展现了一个多面的苏轼形象,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文学巨匠的思想和人生。

苏轼是如何蜕变成苏东坡的作文

苏轼是如何蜕变成苏东坡的作文

苏轼是如何蜕变成苏东坡的作文苏轼原来是一个叫苏轼的小哥哥,他的故事就像童话一样神奇。

小时候,他在书房里读书写字,爸爸和妈妈总是夸他:“哇,苏轼,你真聪明呀!”但是,苏轼有一个大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于是,他开始了他特别的冒险之旅!有一天,苏轼的爸爸对他说:“苏轼,你已经长大了,外面的世界有很多有趣的事情等着你去发现。

你要努力读书,才会有更大的成就。

”苏轼点点头,像小猴子一样兴奋地说:“好的爸爸,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苏轼一直读书写字,还考了很多次试。

可是,有时候考试结果不如意,他就像一只失落的小猫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后来,苏轼变得更加努力,参加了很多考试,终于考上了一个很棒的职位。

他开始当官,帮忙管理国家,和很多聪明的人一起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苏轼遇到了一位智慧的老奶奶。

老奶奶告诉他:“苏轼啊,要学会宽容和理解别人,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伟大人物。

”苏轼认真听着,心里想着:“我一定要做到!”于是,他用心去帮助别人,对每个人都很友好。

有一天,苏轼遇到了一个大麻烦。

他被误解了,甚至被贬职,送到了很远的地方。

当时,他感觉自己像小鸟被关在笼子里,十分沮丧。

可是,他没有放弃,反而在新的地方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还写了很多有趣的诗词,大家都非常喜欢。

过了一段时间,人们开始称赞苏轼,称他为“苏东坡”,这个名字好像给了他一种神奇的力量。

他的诗词不仅在当时很受欢迎,而且一直流传到现在。

苏东坡变得越来越有名,大家都觉得他真的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最终,苏东坡成为了大家心中的英雄。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努力、不放弃,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最终会蜕变成最好的自己。

这就是苏轼如何变成苏东坡的奇妙故事,像一场美丽的冒险一样精彩!。

苏轼到苏东坡的蜕变写出一篇作文

苏轼到苏东坡的蜕变写出一篇作文

苏轼到苏东坡的蜕变写出一篇作文《苏轼到苏东坡的蜕变》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是关于一位大诗人苏轼的。

苏轼呀,原本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在京城做着官,大家都很喜欢他的诗词。

可是后来,他遇到了一些麻烦事儿,被皇帝贬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苏轼可没有灰心丧气。

他开始亲自种地、盖房子,还和当地的老百姓成为了好朋友。

有一次,他发现自己种的麦子长得特别好,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

慢慢地,苏轼不再是那个只在京城写诗的文人了,他变成了一个更加坚强、更加乐观的人。

大家也不再叫他苏轼,而是亲切地称呼他为“苏东坡”。

苏东坡会做很多好吃的,像东坡肉,可香啦!他还写了好多好多的诗词,把自己的心情和经历都写了进去。

小朋友们,从苏轼到苏东坡的蜕变,是不是很神奇呀?我们也要像苏东坡一样,遇到困难不害怕,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
《苏轼到苏东坡的蜕变》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苏轼吗?他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哟!
一开始,苏轼的生活可好了,能写诗,能当官。

但突然有一天,情况变了,他被贬官啦,去了条件很差的地方。

苏轼没有哭鼻子,他到了新地方,开始自己动手干活。

他种地的时候,累得满头大汗,但是一点儿也不抱怨。

有一回呀,下大雨,他的房子还漏水了,可他还能笑着说这是一种特别的经历。

后来呢,大家觉得他变得不一样了,更亲切,更坚强,就叫他苏东坡。

苏东坡还经常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给他们讲故事。

从苏轼到苏东坡ppt

从苏轼到苏东坡ppt

时有》里,他还有入仕出仕的矛盾,那么《定风波》
苏轼 里,
已放下所有的名利得失,荣辱挂怀,在天
苏东坡 地之间从容来去,自然进退,他成长为了


黄州




逆境≠逆境
逆境=时代的雕琢
政治 忧患
人生 忧患矛盾痛苦 Nhomakorabea淡定从容
从现实角度看,苏轼和苏东坡 绝对是同一个人;但是,从文化 意义上来说,苏轼和苏东坡却有 着一些区别。
关于东坡
有对亡妻的怀念: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有对朋友的勉励: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有对风流人物的追念: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有对春光流逝的叹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
学无止境
1.推荐阅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林语堂 《苏东坡传》;
2.如果让你推荐苏轼参加颁奖礼,你会颁给他 怎样的一个奖项呢?请尝试为苏轼写一个颁奖词;
2.哪两句最能体现词人的想法?表现了词人怎样 的志趣?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 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 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 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从“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 蓑烟雨任平生”读出怎样的词人形象?
除了对子由的思念,还可 以读出什么情绪?
乌台诗案
“他很疲倦,他很狼狈,出汴梁、过 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萧条 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 在一所寺庙中住下。他擦一把脸,喘一 口气,四周一片静寂,连一个朋友也没 有,他闭上眼睛摇了摇头。”

苏东坡传

苏东坡传

《苏东坡传》摘要:比起中国古代中国其他文学家来说,东坡更适合我们现代人的口味。

在对苏东坡多年的学习、了解的时光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东坡的人格魅力。

我结合自身所学和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在下文中东坡经历的部分事情有些见解。

关键词:苏东坡;乌台诗案;黄州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3] 。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东坡这一生经历了太多的事情,看透许多人,做了许多的事。

但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

上任后,他即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利用,说他“愚弄朝,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又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

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

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

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走近苏轼专题——千古风流苏东坡》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走近苏轼专题——千古风流苏东坡》课件
吾少知子由,天资和且清。 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 我年二十无朋俦,当时四海一子由。 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
家庭——最深兄弟情
为兄轼下狱上书(节选) 宋·苏辙
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今者窃闻其得 罪逮捕赴狱,举家惊号,忧在不测。臣窃思念,轼居家在 官,无大过恶。惟是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前后上章 论事,其言不一。陛下圣德广大,不加谴责。惟兄弟之亲 ,试求哀于陛下而已。”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 为冒死一言。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 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兄轼所犯,若显有文字,必不敢 拒抗不承,以重得罪。若蒙陛下哀怜,赦其万死,使得出 于牢狱,则死而复生,宜何以报!臣愿与兄轼洗心改过, 粉骨报效。惟陛下所使,死而后已。臣不胜孤危迫切、无 所告知,归诚陛下;惟宽其狂妄,特许所乞,臣无任祈天 请命激切陨越之至。
家庭——兄弟
《论语》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 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家庭——最深兄弟情
苏辙曾说:“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 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蹇裳先之。 ”
幼时“游戏图书,寤寐其中,早余二人, 要始是终”。
“平足之爱,平生一人。” “扶我则兄,诲我则师。”——《东坡先
家庭——兄弟
名二子说
苏洵
轮、辐、盖、轸,①皆有职乎车,而轼②独若无所为者
。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
饰⑤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③,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
焉④。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
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注释:①轮、辐、盖、轸:轮,车轮。辐,辐条,插入轮 毂以支撑轮圈的细条。盖,车上的伞盖。轸,车箱底部后 面的横木;一说为车箱底部四周的横木。②轼:设在车箱 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③辙:车轮碾出的印迹。④与焉: 在其中。与,参加,参与。⑤外饰:在表面上有所掩盖

苏轼到苏东坡的蜕变写出一篇作文

苏轼到苏东坡的蜕变写出一篇作文

苏轼到苏东坡的蜕变写出一篇作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苏轼到苏东坡的蜕变苏轼,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他的一生,写就了无数动人的诗篇,留下了许多至今仍被人传颂的佳话。

林语堂《苏东坡传》中苏轼童年与青年的小故事

林语堂《苏东坡传》中苏轼童年与青年的小故事

林语堂《苏东坡传》中苏轼童年与青年的小故事话说林语堂老先生那本《苏东坡传》,把大文豪苏东坡的一生写得那叫一个精彩。

今儿咱们就聊聊苏轼童年到青年的那些小故事,看看这位大才子是怎么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苏轼,号东坡居士,打小就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

他出生在眉山一个书香门第,老爹苏洵那可是有名的文人,老妈程氏也是个知书达理的女子。

小苏轼啊,从小就泡在书堆里,耳濡目染,自然也就喜欢上了读书写字。

小时候的苏轼啊,特别调皮捣蛋,但又聪明绝顶。

有一次,他和几个小伙伴在院子里玩捉迷藏,他藏到了一个装书的箱子里,结果小伙伴们怎么找也找不到他。

等大家伙儿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时,小苏轼才慢悠悠地从箱子里爬出来,手里还拿着一本书,嘴里念念有词:“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这可是找到宝贝了!”大家伙儿一看,都笑得前仰后合,说这小子将来肯定是个大学问家。

苏轼不仅聪明,还特别有同情心。

有一次,他和老爹苏洵一起出去散步,看到路边有个卖炭的老头儿,冻得直打哆嗦。

苏轼心疼得不行,赶紧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老头儿披上,还硬拉着老爹给老头儿买了几车炭。

苏洵一看儿子这么有爱心,心里也是美滋滋的,觉得这小子将来肯定是个有出息的人。

转眼间,苏轼就长成了一个英俊潇洒的小伙子。

这时候的他啊,已经是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了。

他特别喜欢写诗作文,经常把自己写的诗文拿给老爹苏洵看,苏洵一看,每次都是赞不绝口,说这小子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不过啊,苏轼也有个毛病,那就是太爱说话了,而且说话还特别直。

有一次,他在朝廷里和一个大臣辩论,结果把人家说得哑口无言,下不来台。

这下可好了,那个大臣怀恨在心,找了个机会就向皇帝告了苏轼的状。

皇帝一听,说这小子也太嚣张了,得给他点颜色瞧瞧。

于是,就把苏轼贬到了外地去做官。

不过啊,苏轼这人有个好处,那就是心态特别好,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挫折,他都能保持乐观的心态。

被贬到外地后,他也没闲着,一边做官一边写诗作文,还发明了好多好吃的菜呢!像什么东坡肉啊、东坡饼啊,都是他的杰作。

幸福着的苏东坡

幸福着的苏东坡

幸福着的苏东坡
刘诚龙
【期刊名称】《晚报文萃》
【年(卷),期】2013(000)014
【摘要】我搜索到了公元1083年10月12日夜,这是苏东坡的夜晚。

"元丰六年
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总页数】1页(P57-57)
【作者】刘诚龙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6
【相关文献】
1.幸福着的苏东坡 [J], 刘诚龙;孙俊强
2.幸福着的苏东坡 [J], 刘诚龙;孙俊强
3.有一个苏东坡叫\"说不对的苏东坡\"\r——分析现代文学作品中关于苏东坡的三
个例子 [J], 张沛;张心怡
4.苏东坡的文人风骨
——刘克宁问墨苏东坡 [J], 刘远江
5.从苏轼到苏东坡--苏东坡黄州诗文群文学习设计 [J], 童纯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诗人苏轼为什么叫苏东坡

诗人苏轼为什么叫苏东坡

诗人苏轼为什么叫苏东坡苏轼字子瞻或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诗人,那么苏轼为什么叫苏东坡?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苏轼为什么叫苏东坡,希望对你有帮助!苏轼为什么叫苏东坡苏轼是我国宋代著名文学家,字子瞻,他精通诗词书画,作品众多,词作属于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苏轼出生于名门世家,他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都是当时出各的文学家,后人称他们为“三苏”。

不过苏轼自己还有个名字——东坡。

1056年,苏轼第一次去京城赶考,文章备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一时间名动京城,一举成名。

苏轼开始走向了仕途,同时具有很高创作热情,名篇佳作不断。

当时宋代官僚之间的争斗非常激烈,苏轼也不免牵涉其中,发生了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差点死于牢中,经过友人的多方营救,才得出狱。

出狱后,苏轼在做黄州了很小的官,从此对官场冷了心,一有空就到处游山玩水,去赤壁山游览之后,感叹历史人物的命运,写下千古流传的“大江东去”。

平时还带着家人去开荒种地,开荒的地方是城东的一块坡地,种些粮食和蔬菜,可以维持生活,也可以消磨时间。

在那里种地的日子里,苏轼给自己起了一称号,叫做“东坡居士”,还写了两首诗,叫做《东坡种花》,又写名字叫做《步东坡》的诗,他的很多作品集也带有东坡称号。

苏轼还是一个美食家,他在杭州做官的时候,发明了一种红烧肉,后人称那种做法的肉叫做东坡肉。

后人便称苏轼为苏东坡。

苏轼62岁时被流放到海南岛儋州,他开始兴办教育,很多人从外地来追随他。

儋州至今还有很多地方以东坡命名,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苏轼字什么号什么一个人太过出名,关于他的议论便自然会多了起来,从个人喜恶,到家庭隐私,乃至对大格局的影响,都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

现代人如此,古代人亦如此,这就像是一个古今规律一样,无理可循,无法可破。

苏轼,作为古时候的名人,当然也是如此。

苏轼,一个生于北宋时的伟大文人、书法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的一生极为曲折,历经太多的艰难与沧桑,死后虽然为后人所称赞、所乐道,但个中艰辛却是无法言说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苏轼到苏东坡——浅谈苏轼在黄州的蜕变与坚守虞城县春来高中 代昆鹏摘要:乌台诗案是苏轼平生第一次最大的挫折,但他却在晚年诗作中这样肯定被贬之地黄州: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是因为他在黄州完成了身份上最重要的蜕变和精神上最执著的坚守!正因为如此,北宋文学史和中国文化史上才会有这样一位不可无一却难能有二的天仙才子苏东坡!关键词:苏轼 文人 儒家 精神 蜕变 坚守正文: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开创者,北宋诗坛的领军人物,北宋画坛的佼佼者,北宋四大书法家之首,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全能艺术天才。

东坡是他的号,全称为“东坡居士”。

很明显,从现实角度看他们绝对是同一个人;但是,从文化意义上来说,苏轼和苏东坡却有着一些区别。

“轼”是父亲苏洵为他取的名,“东坡居士”却是他为自己取的号;名在他出生之后便有,而号却在他四十七岁(1082年)之时才出现。

林语堂先生在他的《苏东坡传》中写道: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推测,在中国和有华人的地方,苏东坡要比苏轼名气更大。

为什么会是这种情况呢?这就要从北宋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字狱说起。

元丰二年(1079),新党人物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为排除异己,便拿反对变法的旧党人物开刀,而苏轼因其名气和声望首当其冲。

李定等人故意歪曲其诗,以“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把苏轼从湖州知州任上捉拿到御史台受审。

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又被称为“乌台”,苏轼之案因诗而起,所以这一事件史称“乌台诗案”。

李定等人欲置苏轼于死地,幸有众多大臣仗义执言、全力相助,再加上宋神宗也很欣赏苏轼,他才得以免除死罪。

我们现在回头去看“乌台诗案”,那的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冤假错案,其实质是新旧两党之间的政治斗争,而苏轼不过是历史舞台中错步上前的牺牲品和替罪羊。

但不管怎样,他总是被人抓住了把柄,死罪虽可饶,活罪却难免。

元丰二年(1079)十二月二十九日,苏轼出狱。

出狱后,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

这两个官职非常之小,小到几乎没有品级。

“本州安置”指“限制居住”,也就是说苏轼只能在黄州地界活动,不得擅离。

“不得签书公文”的意思是没有签字权和行政处置权。

说白了,苏轼不过是有着官员身份的囚犯。

和正常调任不同,被贬官员必须即刻动身。

元丰三年(1080)大年初一,苏轼在长子苏迈陪同下,被御史台差人押赴黄州。

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中很形象地写道:“他很疲倦,他很狼狈,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

他擦一把脸,喘一口气,四周一片静寂,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闭上眼睛摇了摇头。

”这寺庙叫定惠院,苏轼真正到黄州后的第一首词便作于这里。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缺、疏、断、静、幽、独、缥缈、孤、惊、恨、寒、寂寞、冷,这一连串的字眼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但,是冰珠。

丁当作响,寒气逼人,清冷之中,包裹着一种巨大的孤独感,让人读后寒彻心骨。

一首词中冷色调的字如此之多,在中国文学史上极为罕见。

我们可以从中见得苏轼初到黄州的心境之孤独寂寞、凄苦悲凉。

毫无疑问,他陷入了精神上前所未有的困境。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国古代文人历来都以自己的身体力行验证着这一哲理。

苏轼,当然也要变。

他从原来名动朝野的天仙才子变成了现在躬耕东坡的乡村农夫。

苏轼早年词作《沁园春》有这样的句子:“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此等豪气,豪放词中并不多见!苏轼用晋朝名士陆机陆云来比喻自己和弟弟苏辙,这里面有着他的高度自信和远大抱负。

也难怪,“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苏轼年仅22岁第一次参加礼部组织的进士考试就得了全国第二(这还是因为主考官欧阳修的误判,不然他应该是全国第一)。

文坛领袖欧阳修当时就夸赞:“此人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四年之后,在皇帝亲自主持的北宋最重要的制科考试中他成为北宋开国以来百年第一人。

春风得意,豪气干云,那是情理之中的事。

当年的苏轼就是这样一位名动朝野的天仙才子,而现在呢?苏轼在他作于黄州的一组诗的小序中这样写道: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

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

我们还可以在《东坡八首》(其一)中窥探到他的处境:废垒无人顾,颓垣满蓬蒿。

谁能捐筋力,岁晚不偿劳。

独有孤旅人,天穷无所逃。

端来拾瓦砾,岁旱土不膏。

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

喟然释耒叹,我廪何时高。

这首诗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一个农夫耕作的劳苦。

这种身份的变化让他看世界的视角也发生了变化。

原来他目光向上,眼高过顶,鼻孔朝天。

现在他目光向下,面朝黄土背朝天。

他更加了解稼穑之苦,更加明白人生艰难,更加懂得谦恭感恩,也更加贴近平民百姓。

他从原来卓有政绩的良吏能臣变成了现在谪居落寞的贬官罪人。

我们看看他原来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作于1075年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便写出了他当年的豪情: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倾城随太守,全城百姓都随苏太守出城打猎!如果是真的,没有夸张,大家可想而知当年的苏轼活得有多么张扬!如果不是真的,有些夸张,我们又可以知道他活得多么狂放!而到黄州之后,他这样描写自己的处境:“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屡,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

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答李端叔书》)原来的他,极尽张扬,无论是杭州修井,还是密州捕蝗,或是徐州抗洪,唯恐天下不知,他甚至把自己看成世界的中心。

而现在的他深刻反省,自我追问,不再张扬狂放,变得含蓄内敛。

游离于繁华红尘之外,热闹是人家的,自己什么也没有。

这让他多了几分冷静清醒。

第二种身份的变化让他做人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其实能够给我们传递更多信息的还是他的号。

他所耕种的这块贫瘠的坡地在黄州城东,苏轼便给这块地取名“东坡”,而自己也依此取号为“东坡居士”!何为“居士”?“居士”就是不出家却信佛的人。

我们也可以从他的黄州诗词中读到他对佛教的皈依。

到黄州之后,苏轼的身份标识、生活环境以及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他真的变了吗?我们看他给朋友写的信:“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虽怀坎壈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祸福得丧,付与造物。

”(《与李公择书》)变了吗?变了。

变了吗?没有变!名号变了,身份变了,说话的方式变了,做人的态度变了,他的心却没有变,还是那么真诚,还是那么坦荡,还是那么热忱,还是那么纯朴,还是那么静定,也还是那么慈悲。

他的精神内核也没有变,还是坚守着儒家大义!梁衡先生在《读韩愈》中说,“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

处逆境之心也分四种:一是心灰意冷,逆来顺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三是见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处之,尽力有为。

”苏东坡现在是同时处在第一、第二、第三三种逆境,最终却选择了第四种心态:泰然处之,尽力有为。

他就是用这种心态在黄州坚守着他知识分子的良心!在己,他活出了文人良知。

当时只要他肯妥协,相信李定、舒亶等人会求之不得、欣喜若狂,不但不会再迫害于他,而且还会在皇上面前极尽美言,苏轼自然可以摆脱困境,青云直上,飞黄腾达。

但是,他没有。

他宁愿在黄州躬耕自足累得筋力殆尽也不愿向小人低头。

这正是孟子所言的浩然正气!李敖说“疏于自省”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大的弱点之一,苏东坡在黄州却是勇于自省。

他在《答李端叔书》中这样深刻反省:“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

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

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譊譊至今,坐此得罪几死,……真可笑也。

”钱理群先生在《心灵的探寻》一书中谈及中国的知识分子时这样说:“缺乏实践、行动的能力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大的悲剧与致命弱点。

历代知识分子,有高于一般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能预见历史事变的发展,却不能参加历史的变革,对历史施加自己的影响。

心灵高飞着,身体却陷在泥沼,思辨与实践脱节,只能清议、空谈、不能行动……”在黄州的苏东坡却是知行合一。

对人,他活出了菩萨心肠。

鄂州(今湖北武昌,与黄州毗邻)、黄州当时有一种不良风气。

老百姓限于经济条件,无法抚养更多子女,而一旦超出养育能力,他们往往将刚出生的婴儿溺死。

苏东坡听到这些事情,心里非常沉痛。

为此,他专门写信给自己的好朋友、鄂州知州朱寿昌,希望他出面以官府的力量革除这种坏风气(见《与朱鄂州书》)。

而他自己也在民间做着不懈的努力,在黄州组织成立民间慈善机构——育儿会,邀请当地富户加入,每户每年缴纳会费一万钱,主要用来购买米面、布绢、棉絮等婴儿必备用品。

他还专门邀请当地秀才古耕道、安国寺长老继连管理账目钱款,只要听说乡间贫民无力抚养新生儿,育儿会就给予一些必要的帮助。

因苏东坡的帮助而得以存活的孩子数以百计。

苦难与不幸没有使苏东坡麻木不仁,明哲保身,他反而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那些更为不幸的人,这不是高高在上的俯视与怜悯,而是风雨同舟的关切与同情,是对生命实实在在的领悟与体验。

孟子要儒家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苏东坡更是特别,他要“穷而兼善天下!”这就是苏东坡,这就是真实高贵而又可爱可敬的苏东坡!黄州对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黄州本来是他的贬谪地,也应该是他的伤心地,却也成了苏东坡建功立业之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遭遇逆境之时,往往自怨自艾,甚至怨天尤人,像白居易,虽字乐天,被贬江州司马时却一点也不“乐天”,而苏东坡却能在苦难中活出高贵,在逆境中让人生升华,原因何在?就因为苏东坡身上有着一般知识分子所没有的高贵品格。

他的地位可变,地位可变,身份可变,高也好,低也好,顺也罢,逆也罢,身居庙堂或者远处江湖也都无所谓,他都可以游刃有余地活出自己的旷达与洒脱。

他不会拘泥于这些外在,他可以与时俱进!但精神内涵不可变。

他身上的传统知识分子的可贵品格,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道德底线,都没有变。

他在坚守他应该坚守的心!苏轼就这样在黄州站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高标!四川眉山把一个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天仙才子送给我们;而黄州让苏轼远离官场是非,用心审视自我,和自然对话,让人格升华,在这里完成了自我精神的蜕变与坚守!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参考书目:1.《苏东坡传》林语堂著张振玉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苏轼传》王水照崔铭著天津人民出版社3.《苏轼图传》曾枣庄著河北人民出版社4.《康震评说苏东坡》康震著中华书局5.《说苏轼》黄玉峰著上海辞书出版社6.《东坡拾瓦砾》孙涛著天津教育出版社7.《苏轼文艺美论》王启鹏著中山大学出版社8.《山居笔记》之《苏东坡突围》余秋雨著文汇出版社9.《中国人的心灵》之《缥缈孤鸿》鲍鹏山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