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的拼音版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
关 于 词
诗余,长短句、曲子词,曲子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 词牌 ”。可 以分上下两段,叫“片 ”或“阕 ”。
3、宋词有 豪放派和 婉约 派。豪放派 气
的 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 和辛弃疾。 婉约派 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
在这首词 中,作者是如 何表现人物形 象的?
描写:肖像、 动作(细节) 着装
比喻 反衬
赏析: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小山:眉毛。小山眉为唐明皇定的十种眉样之一。 金:额黄,六朝以来妇女习尚。
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突出了女子容颜的美艳。 写出了闺中女子初起床时的形象,鬓发零乱未整 而像流云一样将要遮掩过那雪白的香腮。
菩
萨
温 庭
蛮
筠
三、目标展示
1.通过鉴赏温庭筠的词,初步了解花间词的 艺术风格。 2.感知“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四、预习提示
1、了解【菩萨蛮】
词牌名,唐朝女蛮国进贡者,他们梳有高 高发髻,戴金饰帽子,挂珠玉项圈,称为菩萨蛮。
《菩萨蛮》据考证原是今缅甸境内古代罗 摩国的乐曲,后经汉族乐工改制而来的。可 见《菩萨蛮》中的菩萨与我们的佛祖菩萨并 无关系,词牌的意思是“象菩萨似的蛮国 人”。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 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课文“沁园 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 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唐五代词
主要有花间词和南唐词两大词派。
(一)花间词派是以晚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 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除温、韦外,尚有牛希济、 欧阳炯等共18人 ,后蜀赵崇祚将此18人词编为《花间集》,故 名。亦称作“西蜀词派”。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词中重要字词句理解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词中重要字词句理解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一,小山:1,眉毛。
古代妇女的眉型之一。
明杨慎《丹铅续录·十眉图》:“ 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
一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峯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稜眉,又名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逐烟眉;九曰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小山眉就是十种眉样之一”。
2,屏风上的绘图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小山句,谓画屏与初日的光辉照映成彩。
”俞平伯《论诗词曲杂著》“小山,屏山也。
”3,梳子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当时妇女头上金银牙玉小梳背在头发间重叠闪烁的情形。
”4,枕头吴世昌《词林新话》“小山,山枕也。
”温庭筠的这一首词,就是一首闺怨词,理解“小山”的含义必须得结合整首词来瞧,个人比较赞成第一种说法即小山指的就是女子的眉毛。
原因如下几点(1)“小山重叠”就是刚刚睡醒的女子来不及整理妆容,眉毛颜色不一,呈现了明暗重叠的状态,这样也可以解释后面“画峨眉”一动作由来,正就是因为眉毛忽明忽暗才需要去画。
(2)“金明灭”之中的“金”在此解释为额黄,在额间上涂上黄色称之为额黄,六朝以来妇女的习俗。
张芸叟《使辽录》云:“胡妇以黄物涂面如金,谓之佛妆”。
“金明灭”指额黄忽明忽暗的样子,这里额黄的忽明忽暗正与“小山重叠”忽明忽暗状相呼应,首句便给大家呈现了一个初醒还未妆扮的女子形象。
(3)从具体的脸部到发髻,再到梳妆动作,梳妆完毕后的照镜子,再到新帖的绣有鹧鸪的被子,构成了从局部到整体,从细节到整体的一个整体过程,符合写作规律。
二,“鬓云欲度香腮雪”从视觉与嗅觉两方面写,发髻散落的发丝想要遮住雪白的皮肤,“香”从嗅觉上写,“雪”从视觉上写,“度”字为动词,在此有拟人之意。
三,“懒”与“迟”“懒起”,刚刚睡醒起床慵懒的状态,“梳洗迟”为何“迟”?女为悦己者容,没有悦己者,自己梳妆给谁瞧?因此呈现出慵懒、迟缓梳妆的状态。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弄妆梳洗迟。 其惆帐倦怠之情,生动
照花前后镜,
可睹。 动作\细节:写出一幅花面
花面交相映。 相映图,花似人面,人面似
新帖绣罗襦,
花。刻画人物自得自怜的情 着装态(。反衬):容貌服饰的描写,
双双金鹧鸪。 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鹧鸪
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
总结:这首词通过对 人物的肖像、动作 (细节)、着装的描 写,通过比喻与反衬 手法,塑造了一个娇 美又满怀幽怨(孤寂) 的闺中女子形象。
前试之。温庭筠因此大闹起来,扰乱了科场。据说 这次虽有沈询严防,但温庭筠还是暗中帮了八个人 的忙。当然,这次考试又没能中。
据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唐宣宗李忱 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綯央温庭筠代作若干 首。词成后,令狐綯冒称是自己的作品,暗地里献 给宣宗,并叮嘱温庭筠不要声扬出去。温庭筠却很 快地说出去了,因此得罪了令狐綯,致终生不被重 用。
• 今年大年初一,央视文化音乐类节目《经典咏流传》在 众多音乐类综艺节目中杀出重围。节目用“和诗以歌” 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让经典焕发 新生。节目把《枉凝眉》《虞美人》等经典改编曲目搬 上舞台,赢得好评;而《念奴娇·赤壁怀古》《将进酒》 等名篇被改编得面目全非,吐槽不断。
“古音今韵”你怎么看?
妇形象。
② 环境侧面烘托,用“红叶”“黄花”渲染了深秋的凄凉来烘托
闺中人的愁苦;使用动作描写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
传来游子之音;临窗以泪写书,仿佛红笺也能了解这份思念的
深重而为之褪色。
③表现了主人公对远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之情。
菩
萨
温 庭
蛮
筠
• 吟咏诗作:注字音,把握情感。
• 梳理文意:找找词中的意象,想想这首 词写了什么内容。
菩萨蛮小山原文及翻译
《菩萨蛮·小山》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
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翻译:
小山般的眉峰忽隐忽现,鬓发如云,飘然欲仙。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弯弯的眉,整理衣妆,梳理头发,任凭时间流逝。
照照镜子,前后都是花的倩影。
身穿崭新的绫罗短衣,贴着金色的鹧鸪图案。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女子美丽容貌和优雅举止的赞美。
温庭筠诗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译文赏析
温庭筠诗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译文赏析《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代: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额上的额黄半明半暗的闪耀着,鬓边发丝散漫将掩未掩那雪白的面颊。
懒懒地无心去描弯弯的眉,迟了好久才起身梳理晨妆。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刚刚穿上的崭新绫罗短衣,上边绣贴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
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
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
”正指小山眉而言。
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
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
”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
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全词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中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
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
只有在彼时彼地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
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
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
注释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
”《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古瑟大小不等,弦数亦不同。
义山《回中牡丹为雨所败》诗有“锦瑟惊弦破梦频”;《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诗有“雨打湘灵五十弦”。
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
此隐隐有悲伤之感,乃全诗之情感基调。
历代解义山诗者,多以此诗为晚年之作。
李商隐妻子故去,所以二十五根弦断后变为五十弦。
“思”字变读去声(sì),律诗中不许有一连三个平声的出现。
⑵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
蛮
程泉鑫出品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 卿。花间词派鼻祖。与李商隐并称“温 李”。与韦庄并称“温韦。其诗辞藻华 丽,秾艳精致,绮丽香艳、婉约柔媚。 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 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他出身于没 落贵族的家庭,长期出入歌楼妓馆,为 当时士大夫所不齿,终身困顿,到晚年 才任方城尉和国子监助教。他的诗和李 商隐齐名,但更多表现个人的沦落不偶, 而较少伤时感事之作。就是他的爱情诗, 虽文采绚烂,而雕琢过甚,带有浓厚的 唯美主义倾向。由于温庭筠在仕途上屡 遭挫折,对于那些不幸妇女的处境还有 所同情,通过这些不幸妇女的描绘就流 露了他在统治集团里被排挤的心情。
虔扆、欧阳炯、孙光宪也有一些较有现实意义的作品。 上无甚可取,但其文字富艳精工,艺术成就较高,对
后世词作影响较大。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
• 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 弯弯的眉毛。 •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 金光闪闪的样子。 • 雪:白净如雪。
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 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 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
作者这里借成双的鹧鸪反衬孤单的闺中女子,抒 写了一个孤独的女子没人赏爱的寂寞的心情。
“愿做鸳鸯不羡仙” “还似花 间见,双双对对飞” 鹧鸪尚懂 得成双成对,而人呢?温庭筠 以高超的语言技巧揭开了女 主人公懒起、迟妆、意慵的原 因,使人心领神会。
《本草纲目·禽部》:“鹧鸪性畏霜露, 夜栖以木叶蔽身,多对啼。”
闪动金色,配衬着如玉的香腮和如云的黑
发。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再读“懒起画蛾眉” 理解为何“ 再读“懒起画蛾眉”,理解为何“懒 起” ?
• 古代女子是被选择,被损害,被抛弃的, 古代女子是被选择,被损害,被抛弃的, 是处于被动地位的。古代文人也是如此, 是处于被动地位的。古代文人也是如此,不 能独立完成自己的事业和人格。因此有“ 能独立完成自己的事业和人格。因此有“士 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女子化妆为 人欣赏,无人欣赏爱悦,所以慵懒。 人欣赏,无人欣赏爱悦,所以慵懒。
内容:
一个美女在闺房 之中的梳妆过程。 之中的梳妆过程。
“起床-梳洗-画眉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着装” 簪花-照镜-着装”
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运 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 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塑造人物? 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塑造人物?
这首词刻画了一个美丽 慵懒、 美丽、 2 、 这首词刻画了一个 美丽 、 慵懒 、 寂 的贵族女子形象。 寞的贵族女子形象。 3、细节描写:肖像、服饰、动作神情 细节描写:肖像、服饰、 反衬手法 手法: 双双金鹧鸪” 反衬手法:“双双金鹧鸪”
从这一段话可以看出: 从这一段话可以看出:
花间词的创作动机 主要在于应歌, 创作动机, (一)花间词的创作动机,主要在于应歌, 是士大夫们酒边樽前的“娱宾遣兴”之作。 是士大夫们酒边樽前的“娱宾遣兴”之作。 花间词在题材内容方面以表现女性, 题材内容方面以表现女性 (二)花间词在题材内容方面以表现女性, 抒写男女之情者为主体(这类作品约400 400首 抒写男女之情者为主体(这类作品约400首, 占全部词作的四分之三) 占全部词作的四分之三) 花间词在艺术表现上大都镂金错彩, 艺术表现上大都镂金错彩 (三)花间词在艺术表现上大都镂金错彩, 裱丽绮媚,运用华丽的辞藻、鲜艳的色彩, 裱丽绮媚,运用华丽的辞藻、鲜艳的色彩, 又因为唱者都是纤柔妩媚、 又因为唱者都是纤柔妩媚、语娇声颤的女 子,所以自然形成绮艳香软的风格。 所以自然形成绮艳香软的风格。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及翻译赏析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及翻译赏析《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及翻译赏析1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赏析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
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
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
”正指小山眉而言。
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
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
”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
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叶杯》所谓“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
旧解多以小山为“屏”,其实未允。
此由不知全词脉络,误以首句与下无内在联系;不知“小山”为眉样专词,误以为此乃“小山屏”之简化。
又不知“叠”乃眉蹙之义,遂将“重叠”解为重重叠叠。
然“小山屏”者,译为今言,谓“小小的山样屏风”也,故“山屏”即为“屏山”,为连词,而“小”为状词;“小”可省减而“山屏”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
既以“小山”为屏,又以“金明灭”为日光照映不定之状,不但“屏”“日”全无着落,章法脉络亦不可寻矣。
重,在诗词韵语中,往往读平声而义为去声,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为定。
此处声平而义去,方为识音。
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义,唐诗有“双蛾叠柳”之语,正此之谓。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故诗又有“八字宫眉捧额黄”之句,其良证也。
已将眉喻为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是谓文心脉络。
盖晨间闺中待起,其眉蹙锁,而鬓已散乱,其披拂之发缕,掩于面际,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在隐现明灭之间;下则欲度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翻译及赏析《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翻译及赏析《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翻译及赏析1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唐代·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译文及注释译文眉妆漫染,额上的额黄半明半暗的闪耀着,鬓边发丝散漫将掩未掩那雪白的面颊。
懒懒地无心去描弯弯的眉,迟了好久才起身梳理晨妆。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刚刚穿上的崭新绫罗短衣,上边绣贴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典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
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
眉淡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
”正指小山眉而言。
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及赏析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及赏析原文: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额上的额黄半明半暗的闪耀着,鬓边发丝散漫将掩未掩那雪白的面颊。
懒懒地无心去描弯弯的眉,迟了好久才起身梳理晨妆。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刚刚穿上的崭新绫罗短衣,上边绣贴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
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
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
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
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
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
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词人把女子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全词成功地运用了反衬手法,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原文: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菩萨蛮名句
温庭筠菩萨蛮名句
温庭筠《菩萨蛮》中的名句是: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词人把女子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很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全词成功地运用了反衬手法,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的拼音版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古诗带拼音版,这首《菩萨蛮》,把妇女的容貌写得 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一起学习一下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古诗带拼音版,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古诗 翻译,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古诗赏析。
1、古诗带拼音版 pú sà mán xiǎo shān chïng diã jīn míng miâ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wēn tíng jūn 温庭筠 xiǎo shān chïng diã jīn míng miâ , bìn yún yù dù xiāng sāi xuě 。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lǎn qǐ huà ã mãi , nîng zhuāng shū xǐ chí 。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zhào huā qián hîu jìng , huā miàn jiāo xiāng yìng 。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xīn tiâ xiù luï rú , shuāng shuāng jīn zhâ gū 。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2 、 古诗翻译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 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 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3、 古诗赏析 这首 《菩萨蛮》 , 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 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 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 一幅唐代仕女图。
此词对后世颇有影响。
电视连续剧《后宫甄嬛传》剧终曲曾采 用此词原文为歌词,由刘欢作曲,姚贝娜演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