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简介

合集下载

知识拓展:郑成功简介

知识拓展:郑成功简介

郑成功简介郑成功(1624—1662),本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著名的民族英雄。

父郑芝龙起兵海上,出没于台湾、福建一带,垄断海上贸易,后受明官职,官至都督同知。

明亡后,郑芝龙拥戴唐王朱聿键建立隆武政权。

隆武帝喜爱郑森,赐姓朱,改名成功,因号“国姓爷”。

清军南下至福建,郑芝龙降清,郑成功力谏不听,毅然起兵反清。

以厦门、金门为根据地,组织水师,连年出击东南沿海各地。

清政府屡次招降,郑成功严词拒绝,始终不屈。

1659年,他率舟师大举北伐,围攻南京,沿江州县,闻风归附。

后失败,退回金、厦。

清政府下海禁令,沿海30里空其地,徙其人,片板不得下海以困郑成功。

当时台湾为荷兰殖民者占领。

1661年(永历十五年)郑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登陆台湾,经8个月战斗,于1662年2月1日,迫使荷兰总督揆一投降,台湾收复。

郑成功于台湾建政权,推广屯田,向高山族人传授牛耕和使用铁农具,发展海上贸易,对台湾的建设作出贡献。

郑成功于收复台湾后5个月病死。

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三月二十三日(4月21日)中午,天气晴朗,郑成功率将士二万五千人,登上几百艘战船,自金门料罗湾出海。

次日到澎湖,三十日晚自澎湖开船,四月初一日到达台湾海岸鹿耳门。

在何斌(原荷兰翻译,郑成功决定收复台湾前曾献地图请郑出兵)和几十名当地船工的引导下,绕过荷军炮台和淤浅险阻,又适逢潮水高涨丈余,大小兵船顺利通过荷兰人不设防的鹿耳门水道,在赤嵌北面的禾港登陆,包围了赤嵌楼。

台湾人民纷纷前来欢迎,“各近社土番头目俱来迎附”“南北路土社闻风归附者接踵而至”“土民男妇,壶浆迎者塞道”(杨英《从征实录》)。

荷兰殖民者命令停在港内的两艘战舰和两艘小艇出击,郑军乘木船英勇还击,包围了荷兰的战舰,击沉主力舰赫克托号,并用火船引燃了另一艘荷舰,迫使它狼狈逃走。

中国战船控制了台湾海面,切断荷兰殖民军盘踞的赤嵌楼和台湾城之间的海上联系。

陆战方面,荷军派240名精兵出击。

郑成功的故事

郑成功的故事

郑成功的故事郑成功,字子行,福建泉州人,明末清初抗清名将。

郑成功的一生传奇而又波澜壮阔,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郑成功出生在一个军事世家,自小饱读兵书,精通武艺。

他的父亲郑芝龙是明朝的抗清名将,对郑成功的影响深远。

郑成功自幼骁勇善战,机智过人,深受父亲的器重。

在明朝灭亡后,郑成功投奔台湾,开始了他的抗清征程。

他以台湾为根据地,不断发动抗清斗争,对清军进行了多次粉碎性打击,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和统帅风范。

他还在台湾组建了一支强大的水师,成为抗清斗争的中流砥柱。

郑成功的抗清事业并不仅仅局限在台湾,他还多次率领水师南下,先后攻占了福建、广东等地,对清军进行了有力的打击。

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仅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还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智慧和统帅才能,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除了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郑成功还是一位有着高尚品德的将领。

他对待俘虏宽大有度,从不屠杀无辜。

他还积极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受到了广大民众的爱戴和尊敬。

郑成功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抗清事业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了中国抗清斗争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郑成功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怀信念,不怕牺牲,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传奇。

他的一生是对中国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郑成功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这位伟大的抗清名将,传承他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郑成功的故事简介

郑成功的故事简介

郑成功的故事简介
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字成功,号忠武,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今属福建省泉州市)人,明末清初抗清民族英雄,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抗清民族英雄和民族英雄之一。

郑成功是明末清初抗清名将郑芝龙的次子,母亲是郑芝龙的妾室陈氏。

郑成功从小聪明伶俐,喜好武艺,尤其擅长骑射。

他的父亲郑芝龙是明朝的抗
清名将,郑成功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立志报效国家,为明朝复国而奋斗。

然而,郑芝龙在抗清战争中战败,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被清军俘虏,郑成功也因此流落海外。

郑成功在海外历经坎坷,但他并没有放弃复国的信念。

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
在台湾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并开始了长达十七年的抗清斗争。

在这段时间里,他不仅与荷兰人作战,还与清军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斗,最终成功地保卫了台湾,成为了抗清斗争的一面旗帜。

郑成功一生忠君爱国,为了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不惜一切代价。

他不仅
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更是一位仁义之人。

在他治理台湾的时候,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政策,使得台湾的经济和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最终,郑成功在台湾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少数民族建
立政权的领袖。

他的事迹被后人称颂为“郑成功的故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

郑成功的故事,不仅是一段英雄的传奇,更是中国民族精神的体现。

他的不屈
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

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郑成功简介

郑成功简介

我们来读一读:
奴役 驻军 慷慨激昂 横行霸道 兽肉 犁 镰刀 融洽 风帆蔽空 瞭望 负隅顽抗 耙


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小节
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 我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残酷地奴役 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 盗。
第三自然段
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 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 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 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郑成功(1624年—1662年),祖籍福建南
安,民族英郑雄。成但功出生简于介日本九州平户,
母为日本田川氏,原名郑森,字明俨,号 大木。后由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名 成功,故又称国姓爷。郑成功为明朝最后 一个强调反清复明的官员。死后葬于台湾 台南鹿耳门港附近。“Koxinga”一词是外国
人对他的习称,即源自“国姓爷”。

郑成功的故事简介

郑成功的故事简介

郑成功的故事简介
郑成功(1624年11月10日-1662年6月23日),字子行,号忠勇,福建泉
州人,明末清初抗清民主革命家、军事家。

郑成功是明朝遗民郑芝龙之子,母亲是日本女子。

郑成功在明朝灭亡后,率领明朝遗民在东南亚海域抗清复明,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抗清民主革命家。

郑成功的一生是传奇的。

他从小就跟随父亲在海上打拼,学习了水师战术和海
上作战技巧。

在郑芝龙去世后,郑成功接过父亲的重任,成为明朝遗民的领袖。

他率领明军在东南亚海域进行了长期的抗清斗争,先后攻占了台湾、厦门等地,最终成为清朝的头号大敌。

郑成功的抗清斗争不仅是军事上的斗争,更是一场意识形态的斗争。

他积极宣
扬“复明”、“驱虏”、“扶明复国”的口号,号召明朝遗民和海外华侨加入抗清行列,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清力量。

在他的领导下,明军不断壮大,对清军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然而,郑成功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面临着来自清朝的强大压力,同时
还要应对内部的矛盾和分裂。

他的抗清斗争历经坎坷,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最终,他在台湾去世,未能见到明朝的复兴。

郑成功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他坚定的意志、不屈不挠的斗志,以及对国家、民族的无限忠诚,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英雄人物。

总的来说,郑成功是一位杰出的抗清民主革命家和军事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
奇色彩,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我们应该铭记他的功绩,学习他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民族英雄郑成功简介_500字

民族英雄郑成功简介_500字

民族英雄郑成功简介_500字
英雄郑成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以武力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

郑成功,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号大木,福建南安县石井村人。

其父郑芝龙,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组织向台湾移民,积极开发台湾岛。

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21岁的郑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韦健的召见,颇多赏识,被认为本家,赐他国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中外尊称之为"国姓爷"。

1653年(南明永历七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又封他为"延平郡王"。

南明隆武二年,1646,郑芝龙降清。

郑成功曾苦苦劝阻,未能阻止,遂率部至南澳(今属广东),起兵抗清。

郑成功感到,收复台湾已不容踌躇,于是召集文武官员,讨论进军台湾问题。

他认为,形势紧迫,“附近无可措足,惟台湾一地离此不远,暂取之,并可以连金、厦而抚诸岛”。

然后,“广通外国,训练士卒,进则可战而复中原之地,退则可守而无内顾之忧”。

于是,郑成功作出“亲征”台湾的重大决策。

这是郑成功战略上的一次根本性转变,也是一个十分英明而大胆的决策。

这对结束祖国的分裂局面,维护祖国的神圣主权和领土完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郑成功在酝酿、讨论收复台湾的过程中,储备粮饷,练兵造船,侦察敌情,在物资上、精神上作了周密充分的准备。

其作战方针是:首先收复澎湖,作为前进基地,然后乘涨潮之机,通过鹿耳门港,于台江实施登陆作战,并切断台湾城与赤嵌城两地荷军的联系,分别予以围歼,再收复台湾全岛。

历史英雄人物事迹简介

历史英雄人物事迹简介

历史英雄人物事迹简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事迹材料、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deed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leg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历史英雄人物事迹简介历史英雄人物事迹简介7篇如果说王朝更替是河中的一盏盏标灯,那么英雄们就是一块块丰碑,他们创造了瑰丽的中华史。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民族英雄郑成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欢迎阅读!郑成功简介: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先祖由中原固始县入闽,其父郑芝龙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安平港、母为出身日本肥前国平户岛(本长崎县平户市)的田川氏;他出生于母亲的故乡平户,六岁时为父亲接往福建老家,及长被送往金陵求学。

后继承发展父业,曾垄断福建和东洋的贸易,凡福建商船出海均需向郑氏纳税,若不交税必遭"倭寇"袭击。

又组织福建移民屯田台湾,因此与荷兰人的远东利益冲突。

在明朝尚存时,尚与荷兰人殖民的台湾和睦共处,向荷兰福尔摩沙殖民当局交税。

而在明朝政权陷落后,郑成功失去大陆基地,为夺得台湾为落脚点,其令福建商船不与荷兰人管理的台湾贸易,断其殖民利益大半,最终成功驱逐荷兰人的福尔摩沙殖民政府,以台湾为基地建立南明政权。

郑成功抗清的同时,收复了被荷兰占领38年之久的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鼓励垦荒种田,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促进了台湾的发展。

郑成功原籍福建南安石井(现分属晋江安海镇,南安石井镇),祖籍莆田和漳州,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

《漳浦营里郑氏族谱》明确记载,郑成功祖先由固始县入闽,于东晋永嘉年间,自河南固始县白沙镇避地到闽,后又从莆田迁往漳州,再迁南安,约在1144年至1210年间,郑成功先祖自莆田迁往龙溪县,后代再迁南安。

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收录的郑氏族谱中有一段文字,表明郑氏入闽,“或于三山,于莆漳,于潮,是不一处”。

其中到达漳州的这一支,在宋末时安居在龙溪,也就是现在的龙海洋西村,在元朝又从洋西播迁到鄱山,也就是现在的龙海颜厝镇古县。

随后,又从古县播迁到南安。

晋江安平郑氏第十三代先祖珏峰的墓志铭由明朝三边总督洪承畴撰写,洪承畴在郑成功墓志铭阐述:“郑之入闽也初居仙游之枫亭,迁徙攀鳞故里,原有枫亭桥圾,今其名犹存焉始祖祖道公,数传而至珏号果斋生谥号后崖生思诲”。

郑成功的故事简介100字

郑成功的故事简介100字

《郑成功的故事简介》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郑成功的故事。

郑成功出生在一个很特别的家庭。

他的爸爸在海上做生意,妈妈是个温柔又勇敢的人。

郑成功从小就很聪明,也很有志向。

他看到外国侵略者欺负我们中国人,心里特别生气,暗暗发誓一定要把他们赶走。

长大后,郑成功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他的士兵们都很勇敢,大家一起训练,准备和敌人战斗。

有一次,敌人的大船开到了我们的海边。

郑成功一点也不害怕,他指挥着自己的船队冲了上去。

炮声轰隆隆地响着,海浪拍打着船只。

郑成功大声喊着:“兄弟们,加油!把敌人赶跑!”经过激烈的战斗,他们终于把敌人的船打跑了。

郑成功还带着军队去了台湾。

那里被外国侵略者占领了很久。

郑成功和他的士兵们不怕困难,在台湾和敌人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战斗。

最后,他们成功地把台湾夺了回来,让台湾又回到了我们中国人的手里。

小朋友们,郑成功是不是很厉害呀?《郑成功的故事简介》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说郑成功的故事。

郑成功小时候就特别爱学习,也很喜欢练武。

他总是想着怎么能让我们的国家更强大,不受别人欺负。

当他看到外国侵略者在我们的土地上胡作非为,心里充满了愤怒。

他决定要为国家做些事情。

于是,郑成功开始召集很多勇敢的人,一起组成了军队。

他们每天刻苦训练,就是为了能打败敌人。

有一回,敌人以为自己很厉害,又来挑衅。

郑成功带着士兵们早早地做好了准备。

敌人一靠近,郑成功一声令下,士兵们纷纷冲了上去。

箭如雨下,喊杀声震天。

郑成功亲自在战场上指挥,他的勇敢让士兵们更有信心了。

最后,他们又一次打跑了敌人。

后来,郑成功听说台湾被外国人占着,老百姓生活得很痛苦。

他马上带着军队去了台湾。

在那里,他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和敌人斗智斗勇。

终于,把台湾夺了回来,让老百姓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小朋友们,要记住郑成功的勇敢哦!《郑成功的故事简介》小朋友们,让我再给你们讲讲郑成功的故事。

郑成功出生在一个动荡的年代。

那时候,国家经常受到外敌的侵扰。

郑成功从小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要保卫祖国。

2.郑成功

2.郑成功

课文概括
课文主要记叙了明朝末年,民族英 雄郑成功建设海军,打败荷兰侵略 者,收复台湾,大力发展生产,建 设台湾的历史事件。了解了课文的 主要内容,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课 文主要写了郑成功的两大功业:一 是收复台湾,二是建设台湾。
课文结构
决心收台 民族英雄 胜利收台 纪念英雄 建设台湾
词语的感情色彩
热兰遮城市荷兰人 在台湾的统治中心
郑成功像
台湾人民欢迎郑成功
郑成功军队战胜荷兰殖民者
全文共分四部分
段 落 分 析
第一部分(第1段) 介绍郑成功是哪里人氏。 第二部分(第2~6段) 记述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7~8段) 介绍了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两件事: 发展生产和兴办教育。 第四部分(第9段) 概括全文。
郑成功(1624~1662) 郑成功(1624~1662)
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 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 1624年 1624年8月27日生于日本平户(今属日本长崎县)。 27日生于日本平户 今属日本长崎县)。 日生于日本平户(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中国人,母亲田川氏是日本人。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中国人,母亲田川氏是日本人。 郑成功原名森,字大木。因战功赫赫、忠君爱国,被南 郑成功原名森,字大木。因战功赫赫、忠君爱国, 明隆武帝赐姓朱,改名成功,世称“国姓爷”。 明隆武帝赐姓朱,改名成功,世称“国姓爷” 1662年 1662年6月23日病逝,仅38岁。郑成功一生 ,抗清驱 23日病逝 日病逝, 38岁 以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 荷,以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的业绩 载入史册,海峡两岸均立像树碑纪念。 载入史册,海峡两岸均立像树碑纪念。
影片欣赏
片断(一) 片断(二) 片断(三) 片断(四)

郑成功史迹景观专线导游词(简介)

郑成功史迹景观专线导游词(简介)

郑成功史迹景观专线导游词[导游线路] 郑成功生平简介——郑成功陵园——延平郡王祠——郑成功纪念馆——郑成功碑林[郑成功生平简介] 郑成功1624年出生在日本世纪平户,他原名森,字明俨,又名福松,号大木。

郑成功七岁时从日本回到安平,拜师读书,他从小胸怀大志,苦读《春秋》、《左传》《孙子兵法》等,习练剑术、骑射,很快便成长为一个能文能武的少年,15岁时考中南安县秀才。

21岁时入南京国子监太学读书,拜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钱谦益为师。

清兵入关之后的1645年,明隆武帝亲自接见郑成功,并赐其姓国姓“朱”,改名为成功,封忠孝伯,授招讨大将军,从此民间皆称郑成功为“国姓爷”。

1646年明隆武帝遇害,郑成功遂于丰州孔庙焚青衣,举义旗,开始领导我国东南沿海人民进行反民族压迫的伟大斗争。

从1646年起,他在故乡招民买马、扎营练兵,并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屡败清军,曾一度率军到长江流域,威震华厦。

1658年,郑成功35岁时被明朝廷封为延平郡王。

从1646年起,十多年战火硝烟将郑成功锻炼成为“胸藏甲兵,气吞湖海”的军事统帅。

1661年4月,在台湾当地居民的强烈要求和帮助下,郑成功以“坚冰可渡”的非凡胆魄统帅二万五千大军、战船数百艘从金门料罗湾渡海东征,破鹿耳、登赤嵌、摧敌舰、歼敌援,经过九个月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并驱逐了霸占台湾长达38年之久的号称“海上霸王”的荷兰殖民者,收复了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

此后,他在台湾设府县,兴学校,励耕织,推行屯田,发展生产,团结汉族和高山族同胞一块开发台湾,谱写了“开辟荆榛”的动人篇章。

然而由于长年征战,郑成功积劳成疾,于1662年农历五月初八去世,享年39岁。

郑成功收复台湾,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世界反殖民主义的斗争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郑成功陵园] 郑成功陵园座落于水头镇康店自然村的覆船山西麓,整座陵园坐东南朝西北,总占地面积160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成功1662年病逝于台湾,初葬在台南洲仔尾。

福建籍历史名人

福建籍历史名人

福建籍历史名人【抗荷民族英雄——郑成功】引言: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民族英雄郑成功,于1662年打败侵占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写下这首《复台》诗。

诗作高度概括了收得台湾的艰难历程,无限深情地抒发了自己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血肉深情。

郑成功(1624年—1662年),祖籍中国福建南安,民族英雄。

其父郑芝龙,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组织向台湾移民,积极开发台湾岛。

母为日本田川氏,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

郑成功原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

1645年(清顺治二年),21岁的郑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韦健的召见,颇多赏识,被认为本家,赐他国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中外尊称之为“国姓爷”。

1653年(清顺治10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又封他为“延平郡王”。

郑成功的活动是在国内明清王朝交替和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东方的时期展开的。

郑成功为明朝最后一个强调反清复明的官员,并透过实质的武力攻击让当时占领台湾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之人员撤退败走,而流传下了众多极富传说色彩的活动遗迹和传奇故事。

死后葬于台湾台南鹿耳门港附近。

“Koxinga”一词是外国人对他的习称,即源自“国姓爷”。

中国把郑成功看作从荷兰人手上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日本则把郑成功看成第一个日裔子孙经营台湾的例子,而台湾则把郑成功看成汉人脱离中国统治,移民台湾,建立新天地的典范。

【禁烟钦差大臣——林则徐】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闽侯县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等。

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主要功绩是从英国手里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

郑成功的故事简介

郑成功的故事简介

郑成功的故事简介
郑成功(1624年11月10日-1662年6月23日),字子行,号忠勇,福建泉州人,明朝遗民,后来成为南明的抗清将领。

郑成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一生都在为反抗清朝而奋斗,最终在台湾建立了大明海军基地,为中国近代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郑成功的父亲是郑芝龙,母亲是林氏,郑成功自幼聪颖,勇敢果敢。

在郑成功14岁那年,明朝灭亡,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率领家族成员南渡,定居在菲律宾。

郑成功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对父亲的事业充满了向往和敬佩。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南明开始抵抗清朝的统治。

郑成功在南明的招募下,成为了抗清的一员。

他带领着一支精锐的船队,不断对清朝的海军进行袭扰,成为清朝海上的一大威胁。

他还多次率领船队攻占了台湾的城池,最终在1662年攻克了台湾,建立了大明海军基地。

郑成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将领,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在台湾建立了政权,实行改革,加强了军队的训练和装备,发展了海军力量,为中国近代史的海上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郑成功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的精神成为了中国人民抵抗外敌的楷模。

他的事迹也被传颂至今,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绚丽篇章。

郑成功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的精神成为了中国人民抵抗外敌的楷模。

他的事迹也被传颂至今,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绚丽篇章。

郑成功个人资料简介

郑成功个人资料简介

郑成功个人资料简介
1、郑成功(1624.08.28-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

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改名朱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2、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3、有《延平王集》行世。

郑成功逝世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第 1 页共1 页。

郑成功 人物介绍

郑成功 人物介绍

人物简介
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
6月23日),又名福松,本名郑森,字明
俨,诣明末大儒钱谦益时受字大木。

是明
末清初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南明唐王隆
武帝赐国姓朱,更名成功,故又称郑国姓、
国姓爷。

南明桂王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又称郑延平。

郑成功是南明抗清名将,华夏志士,父亲为海盗出身的南明将领郑芝龙,母亲为日本人田川氏。

郑成功原籍福建石井(现拆分为晋江安海镇,南安石井镇),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候,祖籍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

郑成功对荷兰殖民主义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他传令各港,并通告东西各国,不准到台湾与荷兰人通商,就这样封锁了两年,搞得荷兰殖民者狼狈不堪。

公元1661年(顺治十八年)正月,郑成功决定出兵收复台湾。

二月,郑成功率领将士数万人,大小船只数百艘,从厦门出发,渡过台湾海峡,先后进攻荷军据地“赤庄城”和“热兰遮城”。

荷兰殖民者凭借“坚船利炮”和堡垒进行顽抗,用一个词来说就是负隅顽抗。

在高山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郑成功击败了荷兰殖民者派来的援兵,经过8个月的斗争,收复了“赤嵌城”,龟缩在“台湾城”的荷兰总督揆一在1662年1月28日(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初九日)缴械投降。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郑成功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郑成功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郑成功中国古代名人故事:郑成功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故事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故事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那么你有了解过故事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古代名人故事:郑成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郑成功简介郑成功(1624~1662) 明清之际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今福建南安东)石井乡人。

本名森,字名俨,号大木。

父郑芝龙到日本经商,娶田川氏(一作翁氏)为妻。

郑成功于明天启四年(1624),在日本平户(今长崎县松浦郡)出生;七岁时返国,在安平(今福建晋江安海镇)从师学习。

自幼才思敏捷,聪明过人。

崇祯十七年(1644),在南京国子监读书。

南明弘光覆亡前夕,郑成功回到福建。

时南明唐王朱聿键建都福州,建元隆武。

郑芝龙领郑成功晋见隆武帝,隆武帝见其少年英俊,便赐姓朱,封忠孝伯,人称“国姓爷”。

又令挂招讨大将军印,镇守仙霞关等军事重地。

2、英勇善战的郑成功郑成功于顺治五年(1648)四月率军攻克同安县。

七年,计杀盘踞厦门的郑联,遂以厦门为抗清基地。

八年,郑成功率兵南下广东,清兵乘虚偷袭厦门。

郑成功星夜赶回,处死留守厦门失职的堂叔郑鹏,复踞厦门。

十年五月,清军攻海澄,郑成功率军死守,击退清军。

十一年二月,清廷遣使携“海澄公”印招抚郑成功;八月,又遣使者及其弟郑渡、郑荫前来劝降;郑成功均坚决拒绝。

十四年,南明永历帝册封郑成功为延平王、招讨大将军。

十五年七月,郑成功率兵十余万,大小战船数十艘,联合鲁王部将张煌言的抗清队伍,开始北伐。

八月间,船队在舟山以北的羊山海面遇风,回舟山修整。

翌年五月,再率兵由舟山出发,连克瓜洲、镇江,进逼南京。

张煌言和杨朝栋率领的水师前镇,还上溯芜湖。

长江下游的`太平、宁国、池州、徽州等四府三州二十二县纷纷归附,江南、皖南地区再次燃起抗清烽火。

驻南京的清朝总督郎廷佐见势危,便利用郑成功屡胜后滋长麻痹轻敌思想,写信要求暂缓攻城,待一个月后自动开城投降。

民族英雄郑成功优秀事迹

民族英雄郑成功优秀事迹

民族英雄郑成功优秀事迹民族英雄郑成功优秀事迹(篇1)郑成功(1624-1662),本名森,南安石井人,被誉为“民族英雄”。

郑成功小时候拜江浙名儒为师,信奉“忠孝节义”。

在清兵入关后,清王朝与南明并立,南明隆武帝赏识郑成功,赐姓朱,称“国姓爷”。

郑成功焚青衣,举义帜,以“招讨大将军”之名在石井、厦门等地建立抗清基地,队伍从不足百人发展到两万多人。

1661年,郑成功决定东征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

1661年4月23日,郑成功带领两万五千将士、400多艘舰船从金门出发,他兵行险着,走兵力薄弱的北线鹿耳门,强渡台湾海峡,顺利登陆。

不久,郑成功拿下赤嵌楼,设一府二县。

荷兰人最后的堡垒热兰遮城有守军千人,粮弹充足。

郑军强攻不成,便改围困。

围困9个月后,郑军攻克热兰遮城。

1662年2月1日,郑荷双方签下合约,荷兰结束了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

郑成功成功捍卫祖国统一,成为中国人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在其故乡南安,修园林、建纪念馆、文化园,举办郑成功文化节,世代敬仰。

民族英雄郑成功优秀事迹(篇2)郑成功的活动是在国内明清王朝交替和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东方的时期展开的。

1646年秋,清兵进攻福建,隆武帝被生擒,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掌握隆武朝廷军权,率兵投降了清朝。

郑成功反对父亲隆清,率领部下先在广东南沃岛起兵,继而挺进厦门鼓浪屿,1650年,占领厦门、金门两岛。

以后与清军展开不断的战斗,逐步收复了福建漳、泉地区,并控制了北至浙江舟山,南至广东潮惠的东南沿海地区。

1659年夏,郑成功率水师10余万北上,经舟山溯长江,连克瓜州、镇江等城。

7月围攻南京,误中清江南总督郎廷佐的强兵计,折兵回厦门。

翌年,清军分三路进攻厦门,被郑成功击退。

郑成功在坚持抗清的同时,又和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展开长期的斗争。

1655年,郑成功为了抗议荷兰殖民者在海上的掳掠,曾下令禁止商船到台湾贸易,在经济上给荷兰殖民者以有力的打击。

1661年4月,郑成功令长子郑经防守厦门,新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0余人,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成功简介郑成功简介(一):郑成功,是明朝末年的著名军事将领,民族英雄,曾横渡台湾海峡,击败荷兰在台湾的驻军,成功收复台湾,关于这位民族英雄,这天橙子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他。

郑成功简介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

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有《延平王集》行世。

郑成功死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郑成功简介(二):郑成功简介作者:郑成功(1624~1662)明清之际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今福建南安东)石井乡人。

本名森,字名俨,号大木。

父郑芝龙到日本经商,娶田川氏(一作翁氏)为妻。

郑成功于明天启四年(1624),在日本平户(今长崎县松浦郡)出生;七岁时返国,在安平(今福建晋江安海镇)从师学习。

自幼才思敏捷,聪明过人。

崇祯十七年(1644),在南京国子监读书。

南明弘光覆亡前夕,郑成功回到福建。

时南明唐王朱聿键建都福州,建元隆武。

郑芝龙领郑成功晋见隆武帝,隆武帝见其少年英俊,便赐姓朱,封忠孝伯,人称“国姓爷”。

又令挂招讨大将军印,镇守仙霞关等军事重地。

郑成功于顺治五年(1648)四月率军攻克同安县。

七年,计杀盘踞厦门的郑联,遂以厦门为抗清基地。

八年,郑成功率兵南下广东,清兵乘虚偷袭厦门。

郑成功星夜赶回,处死留守厦门失职的堂叔郑鹏,复踞厦门。

十年五月,清军攻海澄,郑成功率军死守,击退清军。

十一年二月,清廷遣使携“海澄公”印招抚郑成功;八月,又遣使者及其弟郑渡、郑荫前来劝降;郑成功均坚决拒绝。

十四年,南明永历帝册封郑成功为延平王、招讨大将军。

十五年七月,郑成功率兵十余万,大小战船数十艘,联合鲁王部将张煌言的抗清队伍,开始北伐。

八月间,船队在舟山以北的羊山海面遇风,回舟山修整。

翌年五月,再率兵由舟山出发,连克瓜洲、镇江,进逼南京。

张煌言和杨朝栋率领的水师前镇,还上溯芜湖。

长江下游的太平、宁国、池州、徽州等四府三州二十二县纷纷归附,江南、皖南地区再次燃起抗清烽火。

驻南京的清朝总督郎廷佐见势危,便利用郑成功屡胜后滋长麻痹轻敌思想,写信要求暂缓攻城,待一个月后自动开城投降。

郑成功轻信答应,清军却暗中部署。

七月下旬,清将梁化凤率精兵突然袭击,郑军大败,甘辉等将领阵亡。

郑成功见大势已去,只好退出长江,回到厦门。

十七年,清廷派达素为大将军,调集三省兵力,进攻厦门。

郑成功奋起反击,守住厦门。

此时,清朝在全国已逐渐构成统一局面,清廷可集中更多兵力围剿郑成功。

应对这种局势,郑决定收复台湾,以作为长期的抗清基地。

台湾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和1626年先后遭到荷兰殖民者与西班牙殖民者入侵。

1642年,荷兰打败西班牙,占领全岛,实行殖民统治。

郑成功于顺治十八年三月,率领两万五千名官兵,大小战船数百艘,从福建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到达台湾西南沿海。

在赤嵌(今台湾台南)附近的禾寮港登陆。

在海战中,郑军用火船击沉荷兰主要舰只赫克托号船;在陆战中;又击毙荷兰侵略军头目汤玛斯·贝德尔和一百一十余名官兵。

郑成功挥师围攻赤嵌城,用断水办法逼迫荷军守将描难实可于五月四日率军出降。

郑成功进而炮攻荷兰殖民者首府台湾城(今台湾安平)。

荷兰殖民总督揆一利用城高炮烈顽抗,攻城未下。

郑成功遂一面指挥军队围困台湾城,一面在已收复地区加强政治、经济建设。

荷兰殖民者在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长官和总评议会,得知郑成功率军在台登陆消息后,派遣一支由雅科布·考乌率领的援军,有十二艘战船和七百二十五名士兵,于九月驶靠台湾城,与该城荷军联合进攻台湾街和附近的中国战船。

在郑军坚决反击下,荷军进攻失败,考乌借口配合清军打击大陆上郑成功军队,擅自折经暹罗(今泰国)逃回巴达维亚。

郑成功在围困台湾城八个多月后,于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初,用火炮轰击台湾城东的乌特利支堡,占领该堡后,逼攻台湾城。

十三日,揆一献城投降,荷兰殖民者最后签订有十八条款的投降书,不久即率残部离开台湾。

郑成功收复了被荷兰殖民者盘踞近四十年的台湾岛。

郑成功到台湾后,按大陆政制,改赤嵌地方为东都,设立承天府和天兴县、万年县,分管南北路,改台湾城为安平镇,后又在澎湖设立安抚司。

他在经济上实施屯垦,鼓励“寓兵于农”。

注意发展对外贸易和民间贸易,并奖励大陆东南沿海人民迁台定居,以参加农业生产,推广先进农耕技术。

由于军队和移民的开垦活动,不久后台湾西部出现了新建的村镇,文化教育也有了发展。

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四个多月后,于康熙元年(1662)五月初八病逝。

他在台湾一年又两个月的时间中,为收复台湾、建设台湾作出了巨大贡献。

郑成功简介(三):郑成功简介,郑成功的故事时间:2014-11-16职责修改:中国历史故事网点击:次郑成功(1624-1662年),祖籍中国福建南安人,是一位民族英雄。

但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母为日本田川氏,原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

后由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名成功,故又称国姓爷。

郑成功为明朝最后一个强调反清复明的官员,并透过实质的武力攻击让当时占领台湾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之人员撤退,而流传下了众多极富传说色彩的活动遗迹和传奇故事。

反清郑成功受南明隆武帝拢络,赐姓为明朝的国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

22岁任南明隆武帝御营中军都督。

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克福建,唐王隆武皇帝遇害,在清大学士洪承畴的招抚下,郑成功的父亲认为明朝气数已尽,不顾郑成功的反对,只身北上向清朝朝廷投降。

清军在这时掠劫郑家,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为免受辱于清兵,切腹自尽。

“国仇家恨”之下,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起兵,旗帜上的称号是“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朱成功”。

永历三年(1649年)改奉南明永历年号,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亦有称其为郑延平者。

1651年到1652年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等地取得3次重大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

后挥师北取浙江舟山,南破广东揭阳。

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兵约3万入闽,会同驻闽清军,进攻郑军。

郑成功利用清军不善水战的弱点,诱其出海作战,次年四月将其水师歼灭于厦门围头海域。

在起义后的16年间,郑成功据地在现今小金门和厦门(当时为一小岛,并没有和大陆连在一齐)一带的小岛,完全控制了海权,以和外国人做生意收集资金,筹备军力,并且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收集许多有关清军与朝廷的情报,以前几次起兵,也和清朝廷议和以争取时间恢复兵力。

期间,降清的郑芝龙在清庭的要求下多次写信给郑成功招降,清帝亦曾下诏册封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坚辞不受;顺治十四年(1657年),郑芝龙与郑成功私信被清廷截获,以通敌罪流徙郑芝龙于宁古塔。

顺治十五年(1658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17万北伐,次年入长江,克镇江,围南京,后因中清军缓兵之计,损兵折将,败退厦门。

十七年,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

驱荷复台的立场和功绩永历六年九月,台湾发生郭怀一齐义,郑成功多方支持台湾人民这一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被忽视的福摩萨》有如下的记述:“岛上中国居民认为受公司压迫过甚,渴望自由。

他们受到国姓爷方面的鼓励,认为能够得到国姓爷的支援,于是举行了一次危险性的暴动。

中国人民的叛乱虽然很快被镇下去,地方秩序也已恢复常态;但公司仍然怕中国人会再次发生叛乱,甚至取得更大的成果……”台湾人民也期望郑成功能早日赴台,赶走荷兰殖民者;郑成功也更坚定驱荷复台的决心。

对于收复台湾的任务,郑军诸镇的看法很不一致。

为了统一议取台湾的决心,郑成功于永历十五年正月,召集各镇畅开门路,议取台湾:吴豪、黄延等人认为台湾航行险恶,台地又多瘅疬,居住困难,而且红夷[指荷兰人]船坚炮猛,很难取胜,因而反对东征;陈永华、马信、杨朝栋等人则极力赞成东征,收复台湾,认为这是一项正义的举措。

在经过一番辩论之后,高瞻远瞩的郑成功庄重声明:“本藩矢志收复台湾,故冒波涛进取不服之区,非贪恋海外,苟延安乐。

”并坚决地宣布:“台湾非吾亲征不可!”经过一番议率之后,最后取得一致的意见,决定东征复台。

郑成功率将士二万五千多人,战船数十艘,于当年三月二十三日,从金门料罗湾誓师东征。

四月初一日船队驶达台湾鹿耳门港外,郑成功鼓励将士说:“尔等从征诸提镇营将,勿以红毛火炮为疑畏,当遥观本藩益首所向,衔尾而进。

”于是郑军从禾寮港与北线尾登陆,进攻赤嵌城[荷人称为普罗文查堡],事载江日升《台湾外纪》。

下面引录一些函牒和文献,略加论证:在围攻赤嵌城同时,郑成功向荷兰当局发出通牒,勒令荷兰人投降。

如果胆限拒绝,定将屠杀无遗。

荷兰总督揆一多次遣使者来,妄图以十万两银要求郑成功退兵;后又要求保台湾城[荷人称为热兰遮],允许荷兰人自由出入。

郑成功对荷兰使者义正辞严地指出:“该岛一向属于中国的。

在中国不需它之时,能够允许荷兰人借居;此刻中国人需要这块土地,来自远方的荷兰客人,自应把它归还原言,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事载甘为霖前揭文]。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巴达维亚日志》中,记述1661年12月21日郑成功的表态写道:“我此次是为索回原属泉州,现应当归我领有的福摩萨土地和城堡而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