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垦博物馆观后感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读后感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读后感你要是没去过石河子军垦博物馆,那可真是一大损失。
我去了一趟,就像经历了一场超酷的时空穿越之旅。
刚走进博物馆,就感觉一股浓浓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那里面的陈列啊,就像一个个沉默的老兵,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看到那些破旧的农具,你可别小瞧它们。
那可都是当年军垦战士们开拓这片土地的“神器”。
想象一下,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没有什么先进的设备,他们就靠着这些简单的锄头、犁耙,一锄头一锄头地挖,一犁一犁地翻,硬是把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变成了绿洲。
这哪是在种地啊,这简直就是在创造奇迹。
还有那些军垦战士们住的地窝子的复原场景。
我的天呐,那地方小得可怜,又黑又潮。
我站在那儿就在想,这些战士们可真能吃苦。
要是换做我,在那样的环境里,估计待一天就得哭着喊着要回家了。
可是他们呢,不仅住了下来,还干劲十足地建设家园。
他们就是一群超级英雄,只不过没有穿着披风,而是穿着破旧的军装。
那些墙上挂着的老照片也特别吸引人。
照片里的人们虽然脸上满是尘土,但是眼神里却透着坚定和希望。
看着他们的笑容,我就知道,他们心中有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他们那时候可能吃不上什么好东西,穿不上什么漂亮衣服,但是他们有着比这些物质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信念。
在博物馆里走着走着,我心里就充满了敬意。
这些军垦先辈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现在住着宽敞明亮的房子,吃着各种美味佳肴,出门还有各种方便的交通工具,这一切都是他们的功劳。
我从博物馆出来的时候,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以前总是抱怨生活中的小烦恼,比如说今天的奶茶不够甜啦,Wi Fi速度不够快啦。
可是和军垦先辈们经历的那些苦难比起来,这些算得了什么呢?我就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能辜负先辈们的努力。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就像一本生动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坚韧、奉献和希望。
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去看看,去感受一下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懂得感恩,更加努力地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观后感200字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观后感200字我去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对于这次参观,我感到非常震撼和感慨万分。
进入博物馆的大门,我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巍峨雄伟的纪念碑,上面镌刻着“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几个大字。
这座纪念碑高耸入云,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在纪念碑的四周,立着像石头雕塑一样的兵团战士,他们身着军装,神情庄重,仿佛在守护着这片土地。
我更是迫不及待地走进了博物馆大厅。
大厅内陈列着许多珍贵文物,其中一面墙上挂满了老照片,这些照片让我仿佛回到了军垦初期的岁月。
一张张南泥湾农民战士的照片,他们日晒雨淋,劳动艰辛,却始终坚守着战士的责任和使命。
他们的笑脸中洋溢着自豪和坚定,给人一种坚韧不拔的力量。
在继续往前走的过程中,我进入了一个展厅,展厅内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农具和军事装备。
这些农具和军事装备都是当年南泥湾战士使用的,看着这些工具和装备,我可以想象到他们当年艰苦的生活和战斗的情形。
一把锈迹斑斑的锄头、一支破旧的步枪、一顶破破烂烂的军帽……这些简陋的工具却见证了南泥湾战士们的奋斗和牺牲。
我还参观了一个以历史事件为主题的展览厅。
展览厅内再现了南泥湾战斗的真实场景,让我仿佛身临其境。
我看到战壕之中,南泥湾战士们浴血奋战,守护家园;我看到冲锋陷阵的战士们毫不畏惧,决不退缩;我看到英勇无畏的战士们用生命捍卫着美丽的南泥湾,他们的身影仿佛在展览厅中栩栩如生。
参观完展览厅,我又来到了一个纪念馆。
纪念馆内陈列着许许多多的奖章和证书,这些奖章和证书是对南泥湾战士们为军垦事业作出贡献的肯定和表彰。
在其中一个展柜里,摆放着一块金灿灿的奖章,上面刻着“石河子军垦先进个人”。
这块奖章是南泥湾战士石某某因为他在军垦事业中的杰出表现而获得的,这个简单的奖章却代表了战士们奋斗的意义和价值。
参观完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后,我对南泥湾战士和军垦事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他们为了家园的建设和军垦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他们身上所蕴含的坚韧和顽强意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军垦博物馆观后感

军垦博物馆观后感军垦博物馆观后感1、引言在参观军垦博物馆的过程中,我对这个展览馆的丰富内容和精心设计深感印象深刻。
我很荣幸能有机会了解军垦事业的光辉历史、英勇壮举和可贵精神。
2、背景介绍军垦博物馆是为了纪念和传承我国军垦事业而建立的专门场所。
作为一个国家级博物馆,它承载着展示历史文化和弘扬军民血脉的重要使命。
博物馆通过各种陈列展览、文物保护、研究教育等方式,生动地展示了军垦精神的伟大和经典。
3、展品介绍军垦博物馆的展品丰富多样,包括照片、文献、实物和多媒体展示等。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记录着军垦先驱们艰苦创业和垦荒事迹的照片和文献。
通过这些展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在荒芜的土地上艰苦奋斗的场景,感受到他们对祖国母亲的深情厚意。
4、垦荒精神的展示军垦事业代表了我们民族勤劳、奋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种精神在军垦博物馆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示。
从照片和文字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年代里,军垦人们翻山越岭、开疆拓土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5、附属设施和活动军垦博物馆还提供了一些附属设施和活动,例如购物区、咖啡厅和教育活动等。
这些设施和活动为参观者提供了更为便利和丰富的体验。
我在参观中也充分利用了这些设施,使我的参观过程更加愉快和充实。
6、法律名词及注释在本文档中,涉及到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 军垦事业:指军队开展农田开垦、农业生产等农村发展工作的事业。
- 博物馆:指为了展示人类文明成果、陈列和保护文物、提供研究和教育服务而设立的特定场所。
7、结论参观军垦博物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展品、文化传承和活动,我更加了解了军垦事业的伟大和艰辛。
我相信,军垦博物馆将继续为我们传承和弘扬军垦精神做出更大的贡献。
8、附件本文档无附件。
9、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已在第6章中进行了解释。
新疆石河子市军垦博物馆观后感

新疆石河子市军垦博物馆观后感去石河子军垦博物馆之前,我对军垦的印象还比较模糊,就知道是一群很了不起的人在边疆艰苦奋斗。
但当我真正走进这个博物馆,那感觉就像是翻开了一本超级震撼、充满热血和汗水的大书。
一进门,就看到各种充满年代感的老物件,仿佛它们都在争先恐后地给我讲过去的故事。
那些破旧的农具、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生活用品,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艰辛。
我当时就想,这要是让我拿着这些工具去干活,我可能半天都坚持不了,可军垦先辈们就是用这些简陋的家伙事儿,把茫茫荒原变成了如今的绿洲和繁华城市,这简直就是“魔法”啊!看到那些复原的军垦战士们的住所,我真的是惊到了。
小小的土坯房,里面就那么几张床和一些基本的生活物品,又窄又简陋。
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还要面对恶劣的天气、艰苦的劳作,我就纳闷了,他们哪儿来的那么大的毅力呢?也许这就是信念的力量吧。
他们心中有着建设边疆、保卫祖国的坚定信念,就像有了超级英雄的超能力一样,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博物馆里还有很多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军垦战士们虽然穿着破旧的衣服,但是每个人的眼神都特别坚定。
他们有的在开垦荒地,有的在修建水利工程,还有的在教孩子们读书识字。
这一幕幕场景就像一部部老电影在我眼前放映,我能想象到他们当时喊着口号,热火朝天地干活的样子。
那时候的人们真是单纯又伟大,为了一个目标,就能拼上自己的所有。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看到了很多军垦战士们自己制作的东西。
像那些手工编织的筐子、自己打造的工具,都特别精致。
这让我想到,他们可真是一群多才多艺的人啊。
不仅能打仗、能种地,还能做手工。
这就好比是一个全能的战队,什么技能都点亮了。
从博物馆出来后,我满脑子都是那些展品和故事。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真的是像用金子堆起来的一样珍贵。
这都是军垦先辈们用无数的汗水、泪水,甚至是生命换来的。
我们可不能就这么稀里糊涂地享受着,得像他们一样,有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石河子市军垦博物馆就像是一个时光机,把我带到了那个艰苦又充满希望的年代。
军垦博物馆 观后感

军垦博物馆观后感《军垦博物馆观后感》前几天我去参观了军垦博物馆,那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刚踏入博物馆,那种庄重严肃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我看到墙上一幅幅布满历史沧桑感的照片,那些发黄的老照片定格着军垦战士们曾经奋斗的瞬间。
看到这里我感觉自己像是穿越到了过去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展示的军垦战士们用过的简陋工具。
那些粗糙的、手工打造的农具和修理工具,现在看起来是那么的破旧,但当时却是他们开发这片土地最得力的助手。
我看到锈迹斑斑的锄头还有那补了又补的坎土曼,就想着这背后是多少的艰辛劳作啊。
当时我就想到,在那样一望无际的荒原上,没有先进的机械,仅仅靠着这些简单的工具,他们是如何一锄一锄地开垦出那大片的农田呢。
这些战士们远离自己的家乡,扎根在这片近乎荒芜的土地上。
他们住的是简易的地窝子,这是一种在地上挖个坑,上面盖上些茅草就能住人的地方。
当我看到还原的地窝子场景时,那个场景让我心里一阵发酸。
地窝子里昏暗潮湿又狭小拥挤,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军垦战士们却充满干劲,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建设边疆的坚定信念。
馆中还有一些记录军垦战士们屯垦戍边日常生活的场景。
在艰苦的劳作之余,他们还坚持学习文化知识,简陋的教室,破旧的桌椅,黑板上留下的简单板书,那场景让我认识到他们不只是一群会劳作的垦荒者,更是一群有着智慧和毅力的建设者。
他们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还不忘提升自己,这种精神真的让我特别敬佩。
看完后我明白了,现在我们看到的繁荣的边疆,是军垦人一代又一代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挥洒了无数的汗水,甚至牺牲生命才换来的。
与他们相比,我们如今的生活环境好多了,遇到一点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也要学习军垦战士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顽强拼搏。
这次军垦博物馆之旅,真的让我收获满满,也让我对那段伟大的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观后感200字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观后感200字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是一座展示石河子军垦历史的博物馆,展览内容包括石河子军垦的起源、发展历程、军垦人的生活和工作等。
我近日有幸参观了这座博物馆,深受震撼和启发。
以下是我的观后感。
首先,博物馆的馆藏丰富多样,包括石河子军垦的相关资料、图片、文物等。
在展览厅中,我看到了很多展品,这些展品见证了石河子军垦的历史,让我更加直观地了解了石河子军垦的发展过程。
同时,博物馆还用各种声光电等多种展示手段,将历史资料进行生动再现,让参观者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历史场景中,非常有感染力。
其次,博物馆的解说员也是非常专业的。
在参观过程中,我得到了专业的解说员的讲解,他们深入浅出地向我们介绍了石河子军垦的独特风貌和特色。
通过解说员的讲解,我对石河子军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军垦人的艰辛和奉献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种亲身感受和专业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我对石河子军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最后,博物馆的布局和设计也是非常用心的。
整个展览馆的设计非常大气、现代。
展览品的排列整齐,干净整洁,给人一种宁静和肃穆的感觉。
同时,博物馆还采用了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如多媒体展示、互动展示等,使整个参观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这种展览方式既增加了参观者的参与感,也提升了参观体验。
总的来说,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博物馆丰富的馆藏、专业的讲解员和现代化的展览方式都让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石河子军垦的发展历程更加感兴趣。
我相信,这次参观一定会对我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也让我更加热爱祖国,更加热爱这片辽阔而美丽的土地。
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观后感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观后感四篇军垦,亦称为军垦农场,指派军队开垦荒地和生产。
引证解释指部队开荒搞生产。
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观后感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观后感10月24日,我随团委全体成员参观了石河子市的军垦博物馆,了解了兵团的历史,并且内心有很大的感触。
首先,我特别佩服兵团人的能力。
通过讲解员的讲述,我了解了兵团人开拓新疆这片土地的艰难历程。
从曾经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到如今充满绿意、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现状,这是兵团人奋斗的成果。
没有他们超人般的能力,就没有我现在所看到的一切。
其次,兵团人身上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拼搏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我颇为震撼。
在开垦这片广袤大地的过程中,条件再艰苦,环境再恶劣,他们始终能够乐观的面对,或许这就是兵团人独有的精神风貌吧!最另我印象深刻的是兵团精神那简简单单的十六个字:“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这十六个字不仅仅是兵团人的标志,更是兵团人永远不变的信仰与坚守!感谢每一位兵团人的辛勤付出!我会继承发扬兵团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不怕苦累,用实际行动践行兵团精神,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合格兵团人!【篇2】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观后感五一,我们一家人参观了军垦博物馆。
馆内数千件展品、老一辈兵团人史诗般的英雄事迹,让我对石河子这座军垦新城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和新的认识。
石河子,街道宽阔整洁,绿树成荫,高楼林立,是全疆闻名的花园都市,被联合国誉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谁又能想到这里曾是一片荒无人烟、芦苇丛生的戈壁荒滩?沿着1#米的展线,凯歌进疆、艰苦创业、激情燃烧、三个队的作用、再铸辉煌和千古之策6个部分构成了整个展厅,展示了兵团广大军垦儿女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
”数十万的解放军官兵在王震、陶峙岳将军的率领下,遵照党的指示,脱下军装,铸剑为犁,创建了比共和国仅小一岁的石河子新城。
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的观后感500字

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的观后感500字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是一座展示新疆军垦精神和历史的专题性博物馆,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
我有幸来到这里参观,博物馆中的展品和陈列向我展示了军垦精神的伟大和辉煌,让我对新疆军垦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博物馆外观雄伟壮观,建筑设计独特,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庄严肃穆的氛围。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浮雕,上面刻画了军垦者艰苦奋斗的场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我来到了第一个展厅,展厅的设计非常用心,通过文物、图片和文字的结合,生动地展示了新疆军垦的历史和现状。
在展厅里,我看到了大量的历史文物,比如当时使用的农具、生活用品等等。
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当时的生产生活场景,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军垦者们艰苦创业、勤俭持家的精神。
从这些文物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军垦者们在艰苦环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开垦了这片土地,创造了新疆的繁荣和稳定。
此外,展厅中还陈列了大量的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
这些图片生动地展示了新疆军垦的历史过程,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当时的风雨风霜。
文字资料介绍了军垦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军垦精神对于新疆的重要意义。
通过这些展品和资料,我对新疆军垦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军垦者们的伟大精神充满了敬意。
除了展厅,博物馆还设有多媒体展示区和互动体验区。
多媒体展示区通过影像资料和声音资料,将新疆军垦的历史和现状展示得更加生动形象。
互动体验区则让游客可以参与到展示中去,深入感受军垦的艰辛和美好。
这些设计给参观者带来了全方位的体验,让人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新疆军垦的历史和精神内涵。
参观完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军垦精神的伟大和辉煌。
军垦者们顽强拼搏的精神,为新疆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军垦博物馆则通过展品和陈列生动地展示了军垦的历史和现状,让人对新疆军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在军垦精神的激励下,新疆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新疆石河子市军垦博物馆观后感

新疆石河子市军垦博物馆观后感《新疆石河子市军垦博物馆观后感》去新疆石河子市军垦博物馆参观,就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
一进博物馆,那种厚重的历史感就扑面而来。
看到那些陈旧的农具、简陋的生活用品,我感觉就像触摸到了当年军垦战士们艰苦的生活。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那些补了又补的衣服,粗布上面满是补丁,其实就几块布拼接缝补而成。
当时我就想到,在那么艰苦的岁月里,军垦战士们都是怎样度过这漫长的每一天的呢?他们就是穿着这样打着补丁的衣服,在漫天黄沙的荒地中劳作,用双手去开垦、去建设。
往前走,还有一些模拟当年军垦生活场景的蜡像。
看到那些军垦战士们在破旧的茅屋下,围坐在一起商量开垦计划。
蜡像栩栩如生,我仿佛能听见他们在谈论如何克服水源缺乏、如何在盐碱地上种出粮食等问题。
那一刻,我对他们肃然起敬。
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他们没有退缩,依然坚定地执行使命。
最让我震撼的是展示粮食丰收成果的部分。
看着那些饱满的麦穗和各种农作物,我明白了这背后是军垦战士们无数的汗水和心血。
在一片荒芜之地,要想种出粮食,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啊。
他们可能无数次面临作物绝收的打击,但却始终坚持不懈。
对了还记得那段介绍说,有的战士为了寻找合适的水源,跋涉很远的路程,很多人皮肤晒伤、脚底磨破,但他们依然没有放弃。
看完整个博物馆,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我体会到了军垦精神的内涵,那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精神。
这种精神不仅是当年军垦战士们建设新疆的动力源泉,在现今的时代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它提醒着我们,无论面对多么艰苦的环境,只要坚定信念,用双手去努力奋斗,就一定可以创造出美好幸福的生活。
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我们现在拥有的基础设施、舒适的居住环境和丰富的物质都是先辈们用血汗换来的。
与他们相比,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小困难时,更不应该轻易放弃。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观后感范文三篇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观后感范文三篇【篇一】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观后感2012年3月17日,在我院社团的组织下,我们各社团的40多位同学有幸参观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馆中展出的数千件文物图片,都是兵团儿女的真实写照,它们那么亲切,似曾相识,却又那么平凡,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有幸的请到了大三的导游师哥和师姐,在他们的讲解下,我大概了解到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着陈列着的是军垦事业辉煌的历史。
其中有百余件军垦战士垦荒时用过的农具,穿过的衣物及生活日用品,其向人们展示着军垦战士的垦荒史、创业史,倾诉着军垦新城石河子如何从一个戈壁荒滩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园林城市的过程。
其中第三展厅陈列着垦荒时期军垦战士劳动、生活的照片。
1950年2月,王震将军率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石河子,拉动了军垦第一犁,创建了比共和国仅小一岁的石河子新城。
为了建设这座军垦新城,第一代军垦人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冬夜宿苇棚子,汗水浸透的棉衣结成坚硬的冰壳;在烈日炎炎的盛夏,为躲避蚊虫叮咬,他们用黑泥涂满赤裸的躯体。
经费紧张,没有蔬菜,建设者们连续几个月用盐水和辣椒面下饭,没有碾子和石磨,部队只好煮麦粒和玉米充饥。
正是他们的不辞艰辛、孜孜不倦精神,才撑起了石河子城市的骨架,如今的石河子以是到处干净、整洁、花团锦簇,特别是开发区,道路宽敞、高楼鳞次,市政府庄严肃立。
市政府前的市民广场清秀、优雅,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归功于老辈军垦们的勤劳,艰辛。
进入第一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巨大的图画,上面是各级领导人来新疆视察的图片。
大厅一侧的墙壁上悬挂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个师的简介,另一侧是占了一面墙的巨型浮雕,是军委屯垦戍边的命令。
再上二楼参观就会看见那生产用的工具、那房子、那拖拉机、那树,那上课的场面、那马灯,它们象被历史尘封的画卷依次摊摆在我们面前,诉说着兵团儿女不朽的传说。
辛勤劳作、艰苦创业的军垦儿女用自己年轻的身躯铺就了兵团辉煌的业绩,伟大的生产建设兵团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结晶,尤其那幅雕刻军垦第一犁已成为兵团精神、军垦精神的象征??不由得,我的心又凉了起来,又想起了高中时参观农一师阿拉尔市的359旅军垦博物馆,她并不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悠久,但其中同样记载着老辈军垦们的生活事迹以及用过的生活用品,她们所盛放着的都是老辈军垦们辛劳的见证,曾今他们用这简陋而笨拙的工具开拓了着我们的园地,如今我们安然的生活在了这片土地上,我们该有所思,我们该有所悟,再艰辛的环境也无法挡住我们兵团人的激情。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观后感200字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观后感一、引言石河子军垦博物馆,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是一座展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的专题性博物馆。
在这里,我收获了对于军垦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二、军垦精神的展示石河子军垦博物馆以丰富的实物展品和生动的图片资料,生动再现了建国初期,一大批解放军战士到新疆进行军垦的光辉历史。
通过观展,我了解到军垦精神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是解放军将士在艰苦环境下为农业生产大发展大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
三、对军垦精神的理解军垦精神,是我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象征。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能从中汲取到前辈的奋斗与牺牲,从而坚定自己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总结回顾参观完石河子军垦博物馆,使我在观赏我国军垦史的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军人的坚毅品格和无私奉献,这对于我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观念带来了深远的启发。
并且,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于我国农垦事业的热爱和信念。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而言,军垦精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今日我国正处于伟大的发展时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将军垦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力和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为实现强军目标而奋斗。
六、结语通过本次参观,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所展现的军垦精神的伟大,也为自己树立起了崇高的目标和信念。
在这篇文章中,我先以简单的语言通过观赏到的事物和历史背景向你介绍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然后结合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对军垦精神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提出了自己对此主题的个人看法。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你带来启发和思考,也期待你能以自己的方式对军垦精神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实践。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的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军垦精神的伟大和意义。
作为一名我国人,我为军垦精神所展示的坚毅品格和无私奉献感到自豪。
在当今社会,军垦精神也给了我很多启示和反思。
军垦精神是我国的优良传统。
我在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时,看到了解放军战士在艰苦环境下进行军垦的历史图片和实物展品,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艰苦耕耘,艰苦奋斗,用实际行动为农业生产和新疆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疆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观后感

新疆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观后感朋友们!你们要是有机会去新疆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可一定得去看看,那地方就像一本活着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震撼和感动。
刚走进博物馆,就感觉像穿越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些旧物件,什么破旧的军大衣啦,掉了漆的水壶啦,这些东西现在看起来普普通通,可在当时那就是军垦战士们的“宝贝”。
我当时就想,这一件军大衣得承载了多少故事啊,也许它陪着战士们在寒冷的夜晚站岗放哨,也许在开荒种地的时候被汗水浸湿过无数次。
再往里走,有好多照片和雕塑,展现着军垦战士们刚到新疆时的场景。
那时候的新疆,到处都是荒地,战士们住的是地窝子。
你们能想象吗?就是在地上挖个坑,上面盖点东西就当房子住了。
我看着那些地窝子的模型,心里就想,这哪是房子啊,简直就是个土坑嘛。
可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战士们却充满了乐观和干劲。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一组雕塑,是军垦战士们拿着锄头、铁锹开垦荒地的场景。
他们的表情坚定又充满希望,那股子劲儿就好像在说:“这荒地算什么,我们一定能把它变成良田。
”而且啊,旁边还有介绍说他们开垦土地有多难,要面对恶劣的天气,还有时不时出现的各种困难,但他们就是没有放弃。
这要是换做我,估计早就哭着喊着要回家了。
在博物馆里还看到了一些当时的生产工具,像那种很简陋的犁啊,和现在的现代化农具比起来,简直就是“老古董”。
但是就靠着这些简单的工具,战士们愣是把大片的荒漠变成了绿洲,种出了粮食。
这得付出多少的辛勤劳动啊,感觉他们就像一群神奇的魔法师,只不过他们的魔法是用汗水和毅力换来的。
走着走着,我还看到了军垦战士们在艰苦的条件下搞建设的介绍。
他们自己盖房子、建工厂,慢慢地让新疆建设兵团有了城市的模样。
我就特别佩服他们的创造力,在什么都缺的情况下,还能像变戏法一样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出了博物馆之后,我满脑子都是那些军垦战士们的身影。
他们真的太伟大了,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甚至是生命,在新疆这片土地上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赞歌。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观后感作文《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观后感》篇一:《走进那段热血岁月》去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之前,我就像个啥都不懂的小迷糊,光听这名字,就感觉里面藏着好多神秘又厉害的故事。
到了那儿,那大门就像时光隧道的入口,一脚踏进去,我就被拉回到了过去。
进门就看到好多老物件,那些工具呀,都破旧得很。
我眼睛瞄到一把旧锄头,这锄头可不像咱们现在看到的那种崭新发亮的。
它的把子歪歪扭扭的,木头上面还有好多划痕,就像一个身上带着无数战斗伤疤的老战士。
那锄头的头啊,都磨得薄薄的了,感觉都快变成铁片儿了。
我想着,这锄头以前肯定没少干活儿,多少亩兵团的地都是它一下一下开垦出来的呀。
看着它,我好像看到一群穿着补丁衣服的军垦战士,在大太阳底下,挥着这锄头,一下又一下地砸向那硬邦邦的土地。
汗水滴答滴答地掉在地上,混着翻起的泥土,慢慢就把荒地变成了可以种庄稼的熟地。
有个展柜里放着一些军垦战士们用过的账本。
那本子的纸都发黄了,有些页甚至都破了角儿。
字儿写得歪歪扭扭的,可是一笔一划都很用力,能看出来写字的人很认真。
我就好奇地凑上去看,上面都是些生活用品的记录,什么几月几号领了多少斤粮食,几尺布之类的。
我突然就想象到一个画面,在一个简陋的营房里,一个战士在烛光下,仔细地记着账,周围还有其他战士小声地聊天,聊今天开垦了多少地,明天打算种什么。
这账本就是他们当年艰苦生活的写照,什么都得精打细算。
这些老物件就像一部无声的电影,向我讲述着兵团第一代人是怎么靠着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在这茫茫的荒野上建起了一个个家园。
他们的故事就这么实实在在地摆在我眼前,就好像我也成了那段热血岁月里的一员。
篇二:《那些被珍藏的记忆》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里晃悠着,就跟逛大观园似的,到处都是新奇跟感动。
那边墙上挂着一幅幅老照片,照片里的人脸都黑黝黝的,身上衣服补丁摞补丁。
有张照片是一群战士在盖房子呢。
他们没什么先进的工具,就靠双手和一些木头棍子、土坯子。
我特别仔细地看,看到他们旁边放着用土和草和起来做的土坯,那土坯形状不太规则,但能看出来战士们很努力地想把它弄好。
参观新疆军垦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新疆军垦博物馆观后感
我前不久参观了新疆军垦博物馆,这是一次非常特别和有意义的经历。
在这个
博物馆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新疆军垦历史的知识,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人们为建设和保护这片土地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博物馆的展览中展示了丰富的文物和珍贵的历史资料,使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
新疆军垦的历史。
我看到了那些曾经勤劳开垦土地的军人们,他们克服了艰难险阻,为了建设祖国的西部大地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同时,博物馆还展示了他们的劳动工具、家居用品等物品,让我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参观过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关于战斗英雄和先进模范的展示。
他们是
新疆军垦历史上的名人,他们的事迹和贡献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通过他们的故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对家园的深爱和对事业的无私奉献。
除了展览,博物馆还有一个纪念馆,里面陈列着各种纪念品和纪念碑,向那些
为军垦事业献身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这些纪念品和纪念碑都是历史的见证,它们让人们不会忘记那段辉煌而艰苦的岁月,也让年轻一代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我观后感受最深的是新疆军垦精神,它包括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爱国主义
等多个方面。
在这个博物馆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精神的力量。
作为一个普通的参观者,我被他们的事迹所打动,也被他们的精神所鼓舞。
参观新疆军垦博物馆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通过这次参观,我不仅学到
了新的知识,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新疆军垦的历史和文化。
我将永远铭记那些为军垦事业付出的人们,也将继承和传承他们的精神,为建设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参观纪念馆军垦博物馆心得体会

传承红色基因参观纪念馆军垦博物馆心得体会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我近日参观了军垦博物馆,这是一个展示中国军垦事业的重要场所。
通过参观与了解,我深切感受到了红色基因的伟大和传承的重要性。
一进入军垦博物馆,我就被巨大的照片墙所吸引。
这些照片展示了当年参与军垦事业的勇敢军人和无私付出的劳动者。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开垦出了广袤的黄土高原,建立了一个新的农业社会主义模范区。
在照片中,我看到了无数伟大的英雄和先烈,他们的事迹令人感动不已。
通过参观纪念馆中的各种展品,我对中国军垦事业的艰辛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看到了当年农民战士们的军用工具、生活用品和农具等物品,感受到了他们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的奋斗和拼搏。
军垦事业不仅是一场艰巨的战争,更是一场军民合作的大棋局。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展示红军渡江战斗的场景,仿佛将我带回到了当年革命的浪潮中。
在纪念馆的一个角落,我发现了一本关于军垦事业的志书。
这本书详细地记述了军垦事业的整个历程,包括其发展背景、目标与策略、成果与经验。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军垦事业的规模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军垦事业不仅推动了当时的生产和农村改革,也为今天的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这是红色基因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精神。
参观军垦博物馆让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红色基因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担当。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先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血脉。
只有将这份红色基因传承下去,我们才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参观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启发。
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我应该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呢?首先,我要学习革命先烈们的精神和品质,努力做到品学兼优。
其次,我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最后,我要保持对于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不畏艰难困苦,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观后感200字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观后感200字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是一座展示军垦精神和历史的重要场所,参观
后让我深受启发。
博物馆馆藏丰富,展览内容丰富多样,让人们更加
了解军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参观此博物馆,令我对军垦精神有
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博物馆展览布局合理,分为多个展厅,每个展厅都有着独
特的主题,如军垦的起源和发展、军垦的成果和影响等。
这种分类展
示方式使得观众能够更系统地了解军垦的历史和发展。
在观展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军垦人民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精神,他们在恶劣环境
下艰苦耕作,坚持不懈地开辟荒地,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次,博物馆馆藏丰富多样,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
这些珍贵的文物和图片资料向人们展示了军垦的发展历程,展示了军
垦人民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张张军垦人
民艰苦劳作的照片,这些照片生动地展现了军垦人民在极端艰苦的环
境下艰苦劳作的场景,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了军垦人民的顽强和勇敢。
最后,在博物馆的讲解员的带领下,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军垦的历史和发展。
讲解员耐心地向我们介绍了军垦的起源和发展,向我们展示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图片资料,向我们讲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军垦的重要性和价值。
总的来说,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是一次意义深远的体验,这次参观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军垦的历史和发展,更加深入地认识了军垦的重要性和价值。
我相信,军垦人民的精神将激励我们继续努力,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军垦博物馆观后感5100字

军垦博物馆观后感5100字作为一名观众,我参观了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的军垦博物馆,感受到了这个博物馆中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这个博物馆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在黑龙江省军垦区建设农村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以及记录军垦区走过的光荣历程而建立的。
这个博物馆分为历史展区、现代农业展区、文化展区和艺术展区四个部分,分别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黑龙江省军垦区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军垦区文化的诞生和传承以及艺术作品的展示。
在历史展区中,通过展出大量的历史照片、文件和实物等,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黑龙江省军垦区进行农村建设的情况。
同时,还有许多雕塑和彩绘,展示了当时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
在现代农业展区中,展示了农业机械用品、高科技农业、绿色食品等现代农业的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
在文化展区中,通过展示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文化遗产等,展示了黑龙江省军垦区的文化多样性和深厚的文化传承。
在艺术展区中,展出了许多当代优秀作品,展现了军垦区的文化艺术水平和成就。
从这个博物馆中,我领略到了中国共产党在黑龙江省军垦区的伟大历程,体会到了军垦区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奋斗精神。
在这个博物馆中,我看到了大量的历史图片和实物,真切地感受到了过去的生活是多么贫困和艰苦。
然而,这些人民们并没有被困难击倒,他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建设出了生产面积最大、最大产量、最先进的农业基地,让军垦区从贫瘠荒凉的土地变成了繁花似锦的乐园。
在观看历史照片的过程中,我想“党的初心是什么?为人民服务。
”这正是黑龙江省军垦区建设中,共产党员们的初心和不变之处。
在这个博物馆中,展示的不仅仅是军垦区的历史,更是中国优秀的农业文化和精神,让我对现代农业有了新的认识。
同时,也使我思考着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和与农业相关的问题。
回头看我们现在的生活,农业发展是我们生活的重要保障,农业也需要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支持。
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农业正在迅速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藏在博物馆里的过去并不与我们相违背,反而一直在温暖中滋养着我们的生活。
《军垦博物馆观后感》

《军垦博物馆观后感》该馆位于军垦新城石河子市。
xx年筹备,xx年对外开放。
xx年新馆开馆,建筑面积达9703平方米,陈列面积达3100平方米。
已征集文物5000余件,历史照片上万张,其中有国家一级革命文物29件。
整个展厅分为6个部分。
凯歌进疆、艰苦创业、激情燃烧、三个队的作用、再铸辉煌和千古之策。
沿着1000米的展线进行参观,游客不仅会发现这里的文物、图片比以前更为丰富,还会充分感受到雕塑、油画、三维立体虚拟和声、光、电现代化技术所带来的震撼及美的享受。
一件件文物、一份份档案、一幅幅照片、一段段视频、一处处复原景观,向世人诉说着60年来广大军垦儿女艰苦创业的一个又一个的感人故事和丰功伟绩。
置身于其中,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走进了那段让人难以忘怀的激情岁月。
军垦博物馆建成以来,接待过胡锦涛、xx等国家最高领导人和国内外参观者60余万人次。
xx年3月底实行免费开放。
石河子市军垦博物馆,是在原石河子“军垦第一楼”的基础上扩建、改造成功的。
在陈设面积为3200余平方米的馆内布置着军垦第一代人开垦荒地,建设家园,创建城市的各种图片和实物,系统地介绍了石河子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建设过程。
高12米、长43米、地面塑型面积600多平方米,西北地区第一幅半景画《军垦战歌》,它集绘画、仿真塑型、音乐、灯光为一体,面对着从夜晚至黎明到白天的壮观场面,听着长长的马嘶声、看着近处因烧荒而变黑的土地;看着热火朝天,汗流浃背劳作的军垦第一代;环视近处的炊烟、地窝子、帐篷;望着那远山亲切的雪涝坝,不由的人心情激动起来。
有如亲临父辈们战天斗地的现场,就像亲临那火热的年代,我为这气势恢弘的场面而折服;为这大手笔的构思而敬服;为真实与绘画巧夺天工的溶为一体而叹服;为光与色相结合而产生的、憾人心魄的效果而惊服。
50年前,一支从解放全中国的战场上走出来的人民解放军队伍开进了xx戈壁荒原,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军垦事业,它肩负的任务是屯垦戍边。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读后感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读后感去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之后,我这心里就像被什么东西猛地撞了一下,满满当当的都是感慨。
刚走进博物馆,就感觉像是穿越到了另一个时代。
那时候的军垦战士啊,可真是一群超级英雄。
他们来到这一片荒芜的土地上,满眼望去都是不毛之地,就像老天爷把最难啃的骨头扔在了这儿。
可是咱军垦战士怕过吗?那必须没有!看着那些陈列的老物件,破破烂烂的衣服、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农具,我都有点难以想象他们是怎么靠着这些东西,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的。
那衣服上的补丁啊,一层又一层,就像岁月的勋章一样,记录着他们的艰苦。
我当时就想,这要是搁我现在,估计穿一天就得哭爹喊娘地喊受不了啦。
再看看那些复原的场景,简陋的地窝子。
好家伙,那就是在地上挖个坑,上面盖点东西就当房子住了。
冬天肯定冷得像冰窖,夏天估计又热得像蒸笼。
可军垦战士们却在这样的环境里,想着怎么开垦荒地,怎么种粮食,怎么把这片土地变得像个家的样子。
他们可真是有着铁打的意志啊。
在博物馆里走着走着,我还看到了那些早期的生产成果展示。
从最初的那一小把麦子,到后来慢慢变多的粮食产量,这可都是军垦战士们用汗水一滴一滴浇灌出来的呀。
感觉每一粒粮食都在诉说着当年的不容易,都在对我喊:“看,这就是我们奋斗的成果!”我就特别佩服他们,这得是多有毅力,多能吃苦耐劳的一群人才能做到的啊。
我在想啊,我们现在的生活那可真是太幸福了。
住在宽敞明亮的房子里,吃着各种各样的美食,想要什么东西基本上都能买到。
可是这些美好生活的背后,都是军垦战士们用青春、用热血换来的。
要是没有他们当初的艰苦创业,哪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呢?从博物馆出来,我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以前觉得生活里那些小烦恼算个啥呀,和军垦战士们经历的比起来,那简直就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
我觉得自己也应该有点军垦战士的精神,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轻易放弃,要像他们一样,勇往直前,把生活过好,也算是不辜负他们当年的辛苦付出了。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就像一本活着的历史书,把那段艰苦而又伟大的军垦岁月完完整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观后感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观后感近日,我有幸参观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这是一次深入了解和感受石河子军垦历史与文化的宝贵经历。
该博物馆以丰富的展览和精美的藏品,向我展示了石河子军垦的辉煌历程和无私奉献精神。
当我步入博物馆大门时,立刻被宏伟的建筑所吸引。
博物馆的外立面运用了现代设计元素,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一进入室内,便被迎接着石河子军垦的历史长卷。
展览分为多个主题区域,每个区域都展示了军垦先驱们艰苦创业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参观过程中,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些展示着军垦先驱们平凡生活的照片和实物。
通过那些年代久远的黑白照片和日常生活用品,我仿佛看到了军垦先驱们无私帮助当地人民的场景。
他们建造了水利工程、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行新的生产管理方式,为这片被戈壁沙漠所覆盖的土地带来了活力与希望。
我还参观了展厅中关于军垦大事的详细展示。
通过观看多媒体展示,我了解到石河子军垦是由中国军队和解放军驻防部队共同努力下建立起来的。
他们克服了自然环境的严酷条件,用勤奋和毅力征服了这片戈壁沙漠。
他们不畏艰辛,奉献自己的青春,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
此外,博物馆还展示了军垦制度对当地人民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
通过橱窗和模型的展示,我了解到军垦制度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还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稳定的收入来源。
这些成功的实践对于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石河子军垦的英雄事迹以及中国军队的伟大精神。
他们用坚韧和拼搏创造了一个美丽的家园,让这片曾经荒芜的戈壁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由衷地感谢这些无名英雄,他们的奉献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综上所述,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是一座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向我们展示了军垦先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以饱满的热情为我们传递了历史的智慧和力量。
这次参观让我深受启发,鼓舞了我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的决心。
我相信这座博物馆将继续发挥教育和传承的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铭记这段光辉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兵团军垦博物馆是国唯一一家以军垦历史为容的博物馆,曾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AAAA级国家旅游景区”和“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
是了解兵团的最佳窗口。
该馆位于军垦新城石河子市。
1988年筹备,1995年对外开放。
2004年新馆开馆,建筑面积达9703平方米,列面积达3100平方米。
已征集文物5000余件,历史照片上万,其中有国家一级革命文物29件。
整个展厅分为6个部分:凯歌进疆、艰苦创业、激情燃烧、三个队的作用、再铸辉煌和千古之策。
沿着1000米的展线进行参观,游客不仅会发现这里的文物、图片比以前更为丰富,还会充分感受到雕塑、油画、三维立体虚拟和声、光、电现代化技术所带来的震撼及美的享受。
一件件文物、一份份档案、一幅幅照片、一段段视频、一处处复原景观,向世人诉说着60年来广大军垦儿女艰苦创业的一个又一个的感人故事和丰功伟绩。
置身于其中,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走进了那段让人难以忘怀的激情岁月。
军垦博物馆建成以来,接待过、温家宝等国家最高领导人和国外参观者60余万人次。
2008年3月底实行免费开放。
石河子市军垦博物馆,是在原石河子“军垦第一楼”的基础上扩建、改造成功的。
在设面积为3200余平方米的馆布置着军垦第一代人开垦荒地,建设家园,创建城市的各种图片和实物,系统地介绍了石河子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建设过程。
高12米、长43米、地面塑型面积600多平方米,西北地区第一幅半景画《军垦战歌》,它集绘画、仿真塑型、音乐、灯光为一体,面对着从夜晚至黎明到白天的壮观场面,听着长长的马嘶声、看着近处因烧荒而变黑的土地;看着热火朝天,汗流浃背劳作的军垦第一代;环视近处的炊烟、地窝子、帐篷;望着那远山亲切的雪涝坝,不由的人心情激动起来。
有如亲临父辈们战天斗地的现场,就像亲临那火热的年代,我为这气势恢弘的场面而折服;为这大手笔的构思而敬服;为真实与绘画巧夺天工的溶为一体而叹服;为光与色相结合而产生的、憾人心魄的效果而惊服!50年前,一支从解放全中国的战场上走出来的人民解放军队伍开进了戈壁荒原,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军垦事业,它肩负的任务是屯垦戍边。
50年后,这支被称为生产建设兵团的部队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维护稳定和祖国统一保卫祖国西北边境的安宁,建立了卓著的功勋,对增进民族团结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它虽是我国在多年屯垦戍边历史的延续,但其伟大创造远远超越了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总和。
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壮举,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标志之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丰碑,是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更是来自祖国各地的十几万解放军官兵和自愿支边的有志青年,用青春,用热血、用生命谱写出的一部可歌可泣的历史,我们作为兵团人的后代,感到无比的激动与自豪。
当年的老兵团青年,用枪蘸着青春的热血,书写了捍卫祖国神圣领土的凯歌,用锄头蘸着无数的汗水,书写出了建设边疆的颂歌,用与精神一脉相传的兵团精神书写出了悠长高亢的西部赞歌,这些歌将激励我们这些兵团新一代,在这块充满歌声的热土上学习、工作、奋斗和奉献。
如今,老一代兵团人把屯垦戍边的重任交到了我们手中,我们怎么才无愧于兵团人的称呼?我们唯有了解兵团历史,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才能担当重任,把老一代兵团人开创的屯垦戍边事业发扬广大,为建设美好幸福的兵团家园而努力上进,为建设和保卫边疆而勤勉工作,为开发建设祖国的西北边塞而贡献我们的青春,更要让兵团的明天,为我们的成就而自豪。
她并不仅仅是一个博物馆,它是石河子的灵魂,是代表了石河子的根啊!1950年2月,王震将军率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石河子,拉动了“军垦第一犁”,创建了比国仅小一岁的石河子新城。
她有着独特的文化。
由转业官兵、支边青年等构成的60万石河子各族人民,来自五湖四海。
在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浓郁的集“开拓性、群众性、开放性、多元性”于一体的军垦文化特色。
她有着发达的经济。
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发建设,石河子已形成“以大型农牧团场为依托、以石河子市为中心,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交建商服综合经营,工农结合、城乡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新型经济联合体。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今天,石河子已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繁荣、展示兵团风貌的重要“窗口”。
我想所有的石河子人都永远不会忘记兵团先辈们为了解放建设,数十万的解放军官兵在王震、峙岳将军的率领下,顾不得享受战争胜利的果实,自觉遵照党的指示,脱下军装,铸剑为犁,揭开了开发建设的崭新一页。
破棉袄穿在身,一根铁管当钟敲,开垦一天睡地窝子,穿着这样的衣衫,睡着这样的地方,点着那昏暗的灯,愣是把一片荒原建设成了鱼米之乡,你们用拉犁的肩膀,拉起了的天啊!石河子市由军人选址、军人设计、军人建造;她创造了“人进沙退”的世界奇迹;她是中国“屯垦戍边”的成功典;她以优美的环境、独特的文化、璀璨的文明被世人誉为“戈壁明珠”。
她有着优美的环境。
她以“军城”的特色荣膺“全国双拥模城”;以“绿城”的特色赢得全国“卫生城市”、“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和自治区“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又以“诗城”的特色闻名海外。
现如今,在这个由兵团先辈们用血与汗创造的这一片天地里,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石河子已形成以大农业为基础, 以棉毛纺织、制糖、食品、造纸、热电、塑化、建材工业为主导的农工商一体化的经济格局。
现有工业企业340多家和18个大型国营农牧团场,工业产品500多种,其中55个产品被评为国家及省部级优质产品,产品远销亚、欧、美、非、独联体和港澳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自治区举足轻重的轻纺工业和塑化工业基地。
现有自营对外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40多家。
石河子的农业系典型的灌溉农业,以18个大型国营农牧团场为主体,现有耕地面积30万公顷, 农业机械化程度达85%以上,垦区围有玛纳斯河等四条河流,同时,建有大中型水库11座,总蓄水量4.6亿立方米。
今日的石河子已成为重要的粮、棉、甜、油、肉、禽等生产基地.2001年,石河子市实现国生产总值28.0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05亿,第三产业增加值13.94亿元,人均国生产总值9738元。
同时,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也于1992年筹建,当年12月经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0年4月,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规划面积16.1平方公里,距市中心2.6公里。
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最西部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唯一定位于面向亚欧大陆桥沿线各国的外向型国家级开发区。
建区十年来,开发区呈现出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态势,一期开发5.3平方公里的"六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路、水、电、热、通讯等设施全面配套。
截止2001年底,开发区注册企业已有299家,项目总投资30亿元,实际利用外国和外地资金15亿元人民币。
GDP、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每年均以45%以上的速度递增。
已建成绿色食品、纺织、精细化工、生物化工、节水灌溉器材、现代农业机械等一批依托于大农业资源优势、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体系。
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享有国家和沿边开放城市的各项优惠政策。
看着这些惊人的数字,我想没有人会不震惊吧。
兵团人用自己的行动在证明着,兵团的先辈们传下来的这个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接力棒,并没有被遗忘,会牢牢的抓住,并且稳稳当当的传承下去!会牢牢的记在兵团人的心里!一道命令数万军人历经五十多天,披星戴月奔赴这个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地方。
剿匪,守边,戍边是他们今后人生的使命。
那时环境异常恶劣,这是我们年轻一代根本无法切身体会的,敬仰他们吧!如果当时把它们的生活形容成原始社会,一点也不逊色。
你见过一件棉袄上有两百多快补丁吗?这是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的棉衣,来自于我们军垦人。
我相信在那个年代这是军垦人最流行的着装;你见过用汽车零件制成的台灯吗?我相信这是当时能照亮人心的一盏灯;你见过用树枝做成的摇篮吗?我相信在这个摇篮里成长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幸福的。
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军垦人用自己的感情,智慧,双手制成的,但却是最实用的。
在常人无法理解,想象,体会的环境里,军垦人像白树一样深深地扎根在茫茫戈壁上,他们没有抱怨,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在这里。
他们住地窝子了,将军,士兵同甘共苦,他们用人力代替牲畜的劳动力,一寸一寸在荒滩上开垦,耕作,汗水浇灌着炙热的沙石。
他们做到了当年生产,自给自足,还有一定剩余的壮举。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一个个造福后代子的大工程,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着祖国的边境线,一幅照片一个人手持羊便驱赶着羊群,原以为他是牧民,但是他的身上还背着一把步枪,他是一个背着枪的牧羊人——军垦人。
一位老人把一个被面制成的国旗每天按时升起,引起了邻国军人的敬意。
一幅黑白照片一个八九岁的男孩跟随父母在搬石块,他是军垦的后代。
这里包含着不单单一个,两个精神,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解释,也不是一两天能理解的。
时隔数十年,朋友,今日的没有办法让你能够想到五十多年前他是这样的,在茫茫戈壁上,一个个新生的城市会告诉你他很年轻;一片片的粮食生产基地会告诉你军垦人的汗水将戈壁化为良田;一条条高速公路会告诉你丑小鸭已经在岁月里变成了白天鹅。
这里出产优质的瓜果,优质的棉花,造就了很多优秀品质的人。
近六十年了,我在军垦人驻扎了近六十年后踏上了这片土地,我的世界震惊了。
我的心中带着感激的泪水想对他们说:你们。
你们不光为我们留下了这美丽的城市,优良的土地,许多许多。
我觉得对我,对大家,你们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你们的品质,精神,灵魂,只要这些东西能传承下去,我相信会越来越好。
因为我爱上了这片土地!看的东西很多,让我一次次的感动。
我想这里每一件列的物品,只是想让我们知道,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理解他们之后将之传承并发扬下去。
这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
不,用目的形容他有点低俗了,因为是他吸引我情不自禁的了解他,这就是我今后人生受益的一次教育。
它使我知道自己的困难比他们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自己需要学习,做的还很多。
我彻底被军垦人打动了,我的信念也自此坚定了。
再有几天我要成为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了,我一直想在党旗下重的宣誓,但是我现在还在自己心里说这样一段话:我愿意在生根落叶,我愿意传承军垦精神,我愿意努力工作,不畏艰苦,我愿意将微不足道的一生奉献在建设发展的一个普通岗位上。
老一代军垦前辈,你们为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现有的条件与过去是无法比拟的。
我们新的一代青年永远不会忘记过去,我们会将军垦精神传承并发扬下去,我们会用自己的行动创造新时期新的军垦精神。
为美好的未来尽我们每一个人的微薄之力。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筹建于1988年,1991年正式成立,王震同志亲笔题写了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