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国家预算编制原则

合集下载

简述国家预算原则

简述国家预算原则

简述国家预算原则
国家预算原则是国家对财政活动的管理和运行制定的一套基本原则,它是指导国家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准则和规范。

国家预算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公开透明原则:国家预算应当公开透明,使公众能够了解和监督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情况。

政府应该及时向公众披露预算信息,接受公众的监督。

2. 财政稳定原则:国家预算应当保持财政收支的平衡,在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确保稳定,避免财政赤字和过度债务累积。

3. 经济合理性原则:国家预算应当基于经济合理性,保障经济运行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预算编制应考虑国家的经济状况、需求和优先发展区域和领域的需求。

4. 公平公正原则:国家预算应当保障财富分配的公平和公正,确保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社会的公平和持续发展。

5. 法定性原则:国家预算应当依据法律规定,确保预算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都需要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

6. 实用性原则:国家预算应当具备实用性,能够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财政支持和保障。

7. 可持续发展原则:国家预算应当注重可持续发展,兼顾当前
和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规划财政收支,确保财政可持续性。

这些原则为国家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提供了指导,旨在保证财政的健康运行,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国家预算原则的内容简答题

国家预算原则的内容简答题

国家预算原则的内容简答题
国家预算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透明度原则:国家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必须公开透明,使公众能够了解和监督国家开支的情况。

2. 公平性原则: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必须公正,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满足不同群体和地区的基本需求。

3. 确保可持续发展原则: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必须考虑到宏观经济目标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4. 财政稳定性原则:国家预算的编制必须确保财政收支平衡,避免财政赤字过大和债务累积。

5. 效率原则: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必须追求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

6. 灵活性原则: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和突发事件的影响。

这些原则的共同目标是确保国家预算的合理性、公正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

学校年度预算制度

学校年度预算制度

一、前言为了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确保学校各项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年度预算制度。

二、预算编制原则1. 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执行国家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2. 符合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 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预算的透明度。

4. 强化预算约束,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效益性。

5.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预算编制程序1. 预算编制部门根据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提出预算编制建议。

2. 财务部门汇总各部门预算编制建议,编制学校年度预算草案。

3. 学校领导组织召开预算编制会议,对预算草案进行讨论、审议。

4. 预算草案经学校领导批准后,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5. 预算草案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由财务部门组织实施。

四、预算执行与监督1. 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执行,确保预算资金按照批准的用途和计划使用。

2. 各部门按照预算要求,合理使用资金,不得擅自改变预算项目或提高开支标准。

3. 学校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 学校设立预算监督小组,负责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预算资金使用的合规性。

五、预算调整与变更1. 预算执行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预算,需提交学校领导批准。

2. 预算调整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2)不影响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的完成;(3)保证预算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3. 预算调整经学校领导批准后,由财务部门组织实施。

六、附则1. 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各部门、各学院、各直属单位。

2. 本制度由学校财务部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本年度预算制度的实施,我校将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预算编制输出的成果内容

预算编制输出的成果内容

预算编制输出的成果内容一、预算编制的内容1.中央预算编制的内容主要包括:(1)本级政府收入和支出;(2)上一年度节余用于本年度安排的支出;(3)返还或补助地方的支出;(4)地方上缴的收人;(5)中央财政本年度举借的国内外债务和还本付息数额在本级预算中单独列示。

2.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编制的内容主要包括:(1)本级预算收人和支出;(2)上一年度节余用于本年度安排的支出;(3)上级返还或者补助的收人;(4)返还或者补助下级的支出;(5)上缴上级的支出;(6)下级上缴的收入等。

二、预算编制的原则要求1.必须按照复式预算方法编制自建国开始至1991年,我国预算均采用单式预算编制方法,从1992年度起,由单式预算编制改按复式预算编制。

这是一项重要的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成果。

《预算法》以法律形式巩固了这项成果,明确规定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复式预算编制2.实行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预算法》要求中央政府公共预算不列赤字。

中央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通过举借国内和国外债务等方式筹措,但是借债应当有合理的规模和结构。

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

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3.应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各级预算收入的编制,应当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

按照规定必须列入预算的收入,不得隐瞒、少列,也不得将上年的非正常收入作为编制预算的收入的依据。

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应当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收支预则进行编制4.应当贯彻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预算法》要求各级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贯彻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

5.应当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妥善安排各级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在保证政府公共支出合理需要的前提下,妥善安排其他各类预算支出。

中央预算和有关地方政府预算中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扶助经济不发达的民族自治地方、革命老根据地、边远、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建设事业。

政府预算的编制(xiu

政府预算的编制(xiu

10
工业交通等部门的事业费
11
房产税
11
流通部门事业费
12
印花税
12
文体广播事业费
13
城镇土地使用税
13
教育支出
14
土地增值税
14
科学支出
15
车船使用和牌照税
15
医疗卫生支出
16
船舶吨税
16
其他部门的事业费
17
车辆购置税(费)
17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
中央财经大学
财政学

20
续附表1 2003年一般预算收支科目表(类级)
一国会第民、议一经国通章年实济过家总1施和,1则的。社月19会2法925发年日律1展国月法计务1日规划院起的发和施主布行宏要。,观指即政标日是策起测制算度预
算 实我《国第第第第政收 质国中预二三四五府支 上政算华章章章章预指是府法人第第第预 预 预 预算标财预实民算 算 算 算一二三与的政管 收 编 审算施共章章章国基同理支制查编 条和民总预预本 经职范和制 例国经则 算 算依 济权围批的》预济收 编准据 与法以算和支 制。 社律及法社范会相依》会围发应据和发展的主《展的法要中计关律是华划系法人:的,规民关具。共系体和,
21
附表2 2003年基金预算收支科目表(类级)
基金预算收入
基金预算支出
代码 科目名称
代码 科目名称
80
工业交通部门基金收入 80
81
商贸部门基金收入
81
82
文教部门基金收入
82
83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83
84
农业部门基金收入
84
85
土地有偿使用收入

财政与税收(第五版) 第5章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财政与税收(第五版) 第5章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政府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包括报表
和文字说明两部分。
四、我国国家预算的改革
(一)部门预算 1. 部门预算定义及组成 部门预算是编制政府预算的一种制度和 方法,由政府各个部门编制,反映政府 各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情况的政府预算。
组成:
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和本部门机关经费预 算组成。编制部门预算要求各部门按照财政部门的统一规
点,各级政府预算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
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组织编制。
(二)国家预算的执行
国家预算的执行是指各级政府依照立
法机构批准的预算方案,组织筹集预算收
入、安排和使用预算支出的活动与过程。
其内容包括:
1.组织预算收入 2. 拨付预算支出 3. 预算调整
(三)国家预算的决算
国家决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
户,各单位在统一账户下设立分类账户,实行集中管理, 预算资金不再拨付给各单位分设账户保存。
(2)各单位根据自身履行职能的需要,可以在经批准的预
算项目和额度内自行决定所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但要由 财政部门直接向供货商支付货款,不再分散支付。 (3)除某些特殊用途外,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资金都要通过 国库直接拨付给商品和劳务供货商。

现行中央地方支出责任划分
国防、武警经费,外交支出,中央级行政管理费, 中央统管的基本建设投资,中央直属企业的技术 改造和新产品试制费,地质勘探费,中央安排的 中央财政支出 农业支出,中央负担的国内外债务的还本付息支 出,以及中央负担的公检法支出和文化、教育、 卫生、科学等各项事业费支出。 地方行政管理费,公检法经费,民兵事业费,地 方统筹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地方企业的改造和 地方财政支出 新产品试制经费,地方安排的农业支出,城市维 护和建设经费,地方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 业费以及其他支出。

国家预算的概念及原则_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第2版)_[共8页]

国家预算的概念及原则_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第2版)_[共8页]

第4章财政法律制度4.1.1 预算法律制度的概念及构成1.预算法律制度的概念预算法律制度,是指国家经过法定程序制定的,用以调整在国家进行预算资金的集中、分配、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预算法实施条例》)以及有关国家预算管理的其他法规制度构成。

2.预算法律制度的基本构成预算法律制度是一种法律规范的总称,基本构成如下。

(1)《预算法》。

我国在预算法律制度建设方面应该说起步比较晚,于1994年3月22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颁布了《预算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该法是我国第一部财政基本法律,也是目前我国国家预算管理工作的根本性法律以及制定其他预算法律的基本依据。

它在强化预算分配和监督、健全财政预算制度、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及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预算法实施条例》。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预算法》,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及为预算和预算监督提供更为具体明确的行为准则,1995年11月22日国务院颁布了《预算法实施条例》。

该条例是根据《预算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制定的,同时它又对《预算法》中的相关法律概念、预算管理的基本方法和预算程序等做了具体的规定。

4.1.2 国家预算的概念及原则1.国家预算的概念国家预算,也称政府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在一定期间内预定的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进行财政分配的依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我国国家预算是实现政治经济任务,有计划地集中和分配财政收入的重要工具,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财政计划。

国家预算主要包括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

预算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预算支出主要用于经济建设、国防、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及社会福利等事业。

2.国家预算原则国家预算原则,是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制定国家财政收支计划的方针,主要有以下几点。

简述国家预算的基本原则

简述国家预算的基本原则

简述国家预算的基本原则
国家预算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独立性原则:国家预算应该独立于政府的其他财政活动,确保财政决策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2. 平衡性原则:国家预算应该力图平衡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关系,防止财政赤字和债务过高。

3. 透明度原则:国家预算应该对公众和相关利益相关者透明,使他们能够了解财政决策和资源分配的过程,促进民主监督和参与。

4. 经济性原则:国家预算应该根据经济现状和发展需求进行合理的财政安排,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最大化利用。

5. 公平性原则:国家预算应该体现公平和社会正义的原则,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并促进社会的均衡发展。

6. 长期性原则:国家预算应该注重长期发展的需要,避免短视和短期利益的决策。

7. 可持续性原则:国家预算应该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这些原则有助于确保国家预算的合理性、公正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也是国家预算管理的指导原则。

2023年财政预算编制指导思想

2023年财政预算编制指导思想

一、坚持以依法、科学和节约的原则编制预算,坚持“全面深入改革,创新发展机制,科学稳健管理”的思路,优化财政预算支出结构,有效控制支出,加快建立财政可持续发展机制。

二、加强财政收入和支出的预编管理,加强财政工作科学精细化,优
化财政结构,提高财政收入水平,加大社会保障支出力度,完善和优化财
政补助和税收优惠政策,增强财政供给的针对性和精准性,保障企业合法
权益和利益。

三、加强财政政策的运用,加大对抗气候变化的投入,积极支持应对
气候变化的新技术发展。

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着力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
和质量,积极探索财政政策的落实方式,重点支持和发展能源高效利用、
清洁能源、智能制造、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
探索政府支出和市场机制联动,提高财政政策的针对性,有力促进经济可
持续发展。

四、加强预算和财政管理,立足本年度实际,健全财政预算编制和执
行制度,完善和实施财政收支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和落实财。

国家预算原则与编制、决策PPT(共45页)

国家预算原则与编制、决策PPT(共45页)

2022/3/22
第十二章 国家预算
8
2、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是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 年度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 零基预算是指所有的财政收支,完全不考虑以前年 度的水平,重新以零为起点编制的预算。 3、年度预算和周期滚动预算 周期滚动预算就是根据上一期的预算编制情况,调 整和具体编制下一期预算,并将预算期连续滚动向前推 移。滚动式中长期财政计划的期限一般为3年至5年, 每年更新一次,重点在于对政策变化进行调整。
第十二章 国家预算
预算是国家基本财政
收支计划。最早见于春
秋的“上计制度”,现
代预算制度萌芽于英国
的维多利亚时代,成熟
于美国1929年经济危机 后。
上计制度是将地方各级官吏所 辖的在一定时期的人口,财务和土 地的变动数量以及税收、支出等数 据上报给相关官吏以接受审计。
2022/3/22
第十二章 国家预算
2022/3/22
第十二章 国家预算
22
(二)预算层次 预算是由单位预算、部门预算、政府本级预算和
总预算逐级编制起来的。 1、单位预算:是编制政府预算的基础,由收入
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 2、部门预算:是单位预算与政府预算的过渡,
是各级主管部门根据其职能编制的反映本部门的收支 预算,由收入预算、基本支出预算、项目预算和政府 采购预算组成。
优点是整体性强,简便易行; 缺点是不能反映各项预算收支的性质。
2022/3/22
第十二章 国家预算
6
复式预算是在一个预算年内,把全部预算收支按照经济 性质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对照表,以特定的预算收入 来源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并使两者具有相对稳定的对应 关系,从而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

经济学原则知识:国家财政原则——国家财政管理和预算控制

经济学原则知识:国家财政原则——国家财政管理和预算控制

经济学原则知识:国家财政原则——国家财政管理和预算控制国家财政原则是现代公共财政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原则之一,与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发展密切相关,其核心在于对国家财政管理和预算控制的有效实施。

本文将从国家财政原则的概念、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全面探讨国家财政原则的重要性和实践价值。

一、国家财政原则的概念国家财政原则是指国家在财政管理和预算控制方面必须遵循的一系列基本理念和法律规定,是国家财政管理的基本准则。

国家财政原则共有七条,分别为:节约原则、效益原则、公开透明原则、科学管理原则、严格审核原则、民主管理原则和稳定预算原则。

这些原则是国家财政管理的基本要求,具有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协同作用形成国家财政管理的整体性。

二、国家财政原则的理论基础国家财政原则是现代财政学理论基础之一,与现代公共财政学的两个核心理论“公共选择”和“社会福利最大化”密不可分。

国家财政原则是贯彻“公共选择”理论的具体表现,即政府应尽量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实现稳定、公平、高效的财政收支平衡。

同时,国家财政原则也体现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理论的思想,即政府必须在财政管理和预算控制方面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提升全社会的福利水平。

三、国家财政原则的应用实践国家财政原则在国家财政管理和预算控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实践,并且对于提高国家财政质量和效率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节约原则节约原则是国家财政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指国家在财政管理和预算控制上要充分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减少浪费,提高使用效率。

这样既可以保证国家财政的稳定,又可以保障全民利益的实现。

实践上,国家通过大力推行勤俭节约的理念,精简冗余机构,优化行政管理结构,提高效率。

同时政府的重大经济投资项目也对节约原则做出了充分考虑,一些原本昂贵的建设项目也因此精简、改良,有效降低了成本,并有效提高了国家财政的运营效率。

(二)效益原则效益原则是指国家在财政收支平衡上要重视绩效评估,确保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既有效果,又有可衡度性。

财政部考试真题

财政部考试真题

财政部考试主题
一、财政部的主要职责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制定国家财政政策
B. 管理国家财政收支
C. 发行国家货币
D. 监管股票市场(答案:D)
二、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财政政策的工具?
A. 税收
B. 政府支出
C. 利率调整
D. 转移支付(答案:C)
三、国家预算的编制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完整性
B. 真实性
C. 灵活性
D. 公开性(答案:C)
四、以下哪个机构负责全国财政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A. 中国人民银行
B. 国家税务总局
C. 财政部
D.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答案:C)
五、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政府性基金?
A. 社会保险基金
B. 教育附加费
C. 水利建设基金
D. 企业所得税(答案:D)
六、关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以下哪一项描述是错误的?
A. 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B. 加强了财政资金的监督
C. 削弱了财政部门的资金管理权
D. 促进了财政资金的规范化管理(答案:C)
七、以下哪一项不是财政监督的主要内容?
A. 预算执行情况监督
B. 税收征管情况监督
C. 金融市场运行监督
D. 政府采购监督(答案:C)
八、在财政收入中,以下哪一项属于非税收入?
A. 个人所得税
B. 企业所得税
C. 增值税
D. 行政事业性收入(答案:D)。

财政学(陈共)第九版知识点整理

财政学(陈共)第九版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与财政职能第一节财政学对象1.财政学的本义:2.财政学研究对象的重新思考:3.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财政运行是财政收支的矛盾统一(2)财政运行是财政规律与财政政策的矛盾统一(3)财政运行是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统一第二节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其中的机制与手段:(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财政投资的规模和结构(4)创新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大幅度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大力提倡采取PPP方式,带动民间资本的发展2.收入分配职能机制与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2)规范工资制度。

凡应纳入工资范围的收入都应纳入工资总额,取消各种明补和暗补,提高工资的透明度;实现个收入分配的货币化和商品化;适当提高工资水平,建立以工资收入为主、工资外收入为辅的收入分配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

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通过间接税调节各类商品的相对价格,通过企业所得税调节公司的利润水平;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通过资源税调节由于资源条件和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级差收入;通过遗产税、赠与税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等等(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机制与手段:(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3)通过财政投资,财政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的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等基础公共设施的发展(4)财政首先应切实保证民生性的社会公共需要4.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职能第二章财政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一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学的核心问题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1)市场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在完全竞争状态下,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

财政预算管理

财政预算管理

财政预算审计与评价的方法与标准
财政预算审计与评价的方法
• 财务审计:对财政预算收支活动的财务数据进行审计,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 经济审计:对财政预算支出的经济效益进行审计,评价财政支出的效益性 • 合规性审计:对财政预算管理活动的合规性进行审计,确保财政预算管理的合法 性
财政预算审计与评价的标准
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及作用
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 财政预算管理是政府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 财政预算管理是财政资源有效配置的关键,影响政府履行职责的效果 • 财政预算管理是财政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关系国家财政安全
财政预算管理的作用
• 导向作用:财政预算管理通过制定预算目标,引导政府各部门合理使用财政资源 • 控制作用:财政预算管理通过预算编制、执行和监控,约束政府各部门的财政行为 • 协调作用:财政预算管理通过调整财政资源分配,促进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
财政预算执行中的问题与对策
财政预算执行的对策
• 加强预算执行力度:政府各部门要提高预算执行力度,确保财政预算目标的实现 • 提高预算调整效率:政府各部门要提高预算调整效率,及时应对经济发展和政策调整 • 完善预算监控机制:政府各部门要完善预算监控机制,加强对财政收支活动的监控和预警
财政预算执行中的问题
• 政策背景:政府政策调整要求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以适应政策变化的需要 • 经济背景: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 社会背景:社会变革要求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方向与措施
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方向
• 市场化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提高财政预算管理的效益性和透明度 • 法治化管理: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法治建设,保障财政预算管理的合法性和合规 性 • 理的针对性和有 效性

财政预算方案

财政预算方案

财政预算方案财政预算方案是国家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对各项收入、支出、债务等进行综合考虑后制定的一份计划性文件,为国家的财政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财政预算方案的相关内容。

一、财政预算的基本概念财政预算是指国家为了规划、管理和使用公共财政资金,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国家法律程序所编制的具有条理性和全面性的文件。

财政预算的编制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要求。

首先,财政预算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令和政策。

其次,财政预算必须考虑以往年度的执行情况及各种因素的变化,确定收支规模和分配方案。

最后,财政预算的编制还应当遵循系列的原则和方法,如安全、稳定、持续、公平等。

二、财政预算的制定与执行财政预算的制定与执行是财政工作循环环节中的关键环节,是财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政预算的制定是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完成的,财政部门作为主要制定机构,必须协同相关部门共同制定预算方案并根据需要调整预算方案,然后提交国务院审议。

国务院将预算方案报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并按照预算方案执行财政收支。

财政预算方案的执行是根据制定的预算方案,依据预算科目,进行收入、支出、债务的核实、登记、核对、结算和审计等各项工作,保障财政收支的正常运转和有效监督。

财政部门及各级财政部门领导要做好预算执行的指导工作和监督工作,确保预算的执行合法、公正、透明、规范,切实保障财政资金的有效和合理使用。

三、财政预算方案的组成财政预算方案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收入部分、支出部分和资本公共预算部分。

1. 收入部分收入部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财政收入预算、非财政收入预算及财政拨款预算。

财政收入预算主要包括税收、非税收等。

由于税收占据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税收预算是我国财政预算中规模最大的一部分。

非财政收入预算主要指继续教育基金、人口与计划生育费等,是指除税收以外的非财政性收入。

财政部门的预算分配原则

财政部门的预算分配原则

财政部门的预算分配原则一、引言财政部门是国家预算的主要管理部门,具有重要的财政职能。

预算分配是财政部门最核心的职责之一,它关系到政府财政收支的平衡和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本文将从预算分配的基本原则、公平合理原则、经济效益原则和风险稳定原则等方面,阐述财政部门的预算分配原则。

二、预算分配的基本原则1. 国家发展导向原则预算分配应符合国家发展的总体导向,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重点任务,确定优先支持的领域和项目。

例如,国家可能将重点扶持教育、医疗卫生、扶贫等社会事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等经济领域。

2. 目标导向原则预算分配应以预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导向,确保各级政府的预算支出符合发展需要和社会利益。

例如,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具体目标可能包括减贫、促进就业、提高教育水平等,财政部门应根据这些目标合理分配预算资金。

三、公平合理原则1. 经济公平原则财政部门在预算分配时应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避免过度集中财力于特定地区或领域。

同时,要重视农村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发展需求,加强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2. 社会公平原则预算分配应注重社会公平,减少收入分配的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例如,财政部门可以通过给予低收入群体更多的福利支持来提高社会公平性。

四、经济效益原则1. 预算安排的经济效益预算分配应注重投资项目的长远收益和社会效益,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财政部门在进行项目审批和资金分配时,应该进行综合评估,确保投资回报率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 预算支出的效率原则财政部门在预算管理中应强化绩效考核,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通过合理的绩效评估制度,激励各级部门在预算使用上追求高效率,减少浪费和不必要的开支。

五、风险稳定原则1. 风险控制原则财政部门的预算分配应考虑到各种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预算支出的安全和稳定。

例如,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评估项目风险,并制定风险应对方案,以确保预算分配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2024年财政预算原则

2024年财政预算原则

2024年财政预算原则有:
1.统筹财力,保障重点支出。

坚持尽力而为、量入为出的编制原
则,在统筹财政资源的同时,更加注重部门和单位各类资源的统筹,强化对存量资金、上级转移支付、政府债券及单位收入等各种渠道资金的统筹安排。

2.硬化约束,严肃财经纪律。

完善预算决策机制和程序,各部门
预算草案应当报本部门党组(党委)审议。

切实增强部门预算主体的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强化预算执行监控,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安排支出。

3.厉行节约,确保收支平衡。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健全完善能增
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分配机制,合理安排支出预算规模。

4.全面绩效,提升管理水平。

以预算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为
抓手,加快建立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pdf
摘要: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概述
2.预算法的主要内容
3.预算法的实施与影响
正文: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是我国财政领域的一部基础性法律,它规定了国家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等方面的内容。

预算法旨在规范国家财政行为,保证国家财政的稳健、可持续,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预算法的主要内容
1.预算编制:预算法明确了预算编制的原则、程序和内容。

其中,预算编制应遵循收支平衡、统筹兼顾、留有余地等原则。

2.预算执行:预算法规定了预算执行的程序和要求,包括预算资金的拨付、使用和结算等。

3.预算监督:预算法明确了预算监督的主体、内容和方式,以保证预算执行的合法、规范。

三、预算法的实施与影响
预算法的实施对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预算法的指导下,我国的预算制度不断完善,预算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得到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国家预算的原则

国家预算的原则

❖国家预算的原则❖1、公开性,其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方向、政策,与全民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国家预算及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形式公开。

❖2、可靠性,预算数字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依据充分确实的资料得出。

不得假定、估算、更不得任意编造。

❖3、完整性,国家的一切财政收支都要列入预算,不得打埋伏、造假账、预算外另列预算。

预算外收支也应在预算中有所反映。

❖4、统一性,虽一级政府设一级预算,但所有的地方预算连同中央预算一起共同组成了统一的国家预算。

因此要求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应按统一的口径、程序计算填列。

❖5、年度性,按法定年度编制国家预算,要反映全年的收支活动,不允许不属于本年度财政收支的内容列入本年度国家预算。

❖(二)国家预算的作用❖1、财力保证作用(国家预算最根本作用)❖2、调节制约作用❖3、反映监督作用❖(三)国家预算的级次划分❖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我国国家预算分为五级,具体包括:中央预算、省级预算、地市级预算、县市级预算、乡镇预算。

❖其中,对于不具备设立预算条件的乡、民族乡、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可暂不设立预算。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派出机关,根据本级政府授权进行预算管理活动,但不作为一级预算。

❖(四)国家预算的构成❖根据国家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划的不同,分为中央预算、地方预算、各级总预算和部门预算、单位预算。

各级预算都要实行收支平衡原则。

❖1、中央预算:指中央政府预算,由中央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组成。

中央预算包括地方向中央上解的收入数额和中央对地方返还或补助的数额。

❖2、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

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下同)的预算组成,包括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上解的收入数额和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返还或给予补助数额。

❖3、总预算:指政府的财政汇总预算。

各级政府总预算由本级政府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政府总预算级成,由财政部门负责编制。

❖若下一级政府只有本级预算的,则下一级政府总预算即指下一级政府的本级预算,没有下一级政府预算的,总预算即指本级预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国家预算编制原则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财政与国家预算:
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活动,是国家配置资源的重要方式和调控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是确保国家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有财才有政。

而国家预算,是国家(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
国家预算也称政府预算,是实现财政职能的基本手段。

从形式上看,国家预算就是按一定标准将财政收入和支出分门别类地列入特定的表格,可以使人们清楚地了解政府的财政活动,成为反映政府财政活动的一面镜子。

但从实际经济内容来看,国家预算的编制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预算的执行是财政收支的筹措和使用过程,决算则是国家预算执行的总结。

所以,国家预算反映国家的施政方针和社会经济政策,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同时,由于国家预算要经过国家权力机构的审批方才生效,因而又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体现国家权力机构和全体公民对政府活动的制约与监督。

不同性质的国家,其预算的性质不同。

中国的预算支出,主要用于社会主义建设,节减军政费用、腾出资金用于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以及社会福利事业,这是中国安排预算资金的一贯方针。

国家预算的作用:
1.确定政府可获得的资源,有利于全面安排支出。

通过预算的编制,事先进行预测,使我们能掌握一年内能筹集到多少收入,并根据财力的多少和支出的需要确定支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量人为出。

如在 2004年预算中,全国预算收入安排了23570亿元,相应地安排支出26768亿元(赤字3198亿元)。

2.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

预算上的一收一支,决不仅仅是数字的排列,它必然要反映在政府的各项活动上。

从预算收入安排上看,每一笔收入都必须落实到项目
上,在某一个收入项目上征多少收入,减多少收入,能反映出政府的政策取向。

如在2004年的预算中,确定减征农业税,就反映出国家要通过减轻种粮农户的负担来鼓励农民种粮的政策。

从支出安排上看,国家对哪些方面增加投入,反映出国家鼓励哪些方面的发展。

如近些年来,国家每年都加大对教育、农业、科技的投入,就反映出国家重视农业、重视科教兴国的政策。

3.有利于人民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

对预算的讨论决定和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是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重要体现。

预算草案编出后要送由人民代表组成的权力机关进行审查,经其批准后预算才能成立。

倘若预算草案不符合人民的意愿,权力机关有权进行修改,有权不予批准。

国家权力机关对预算的批准,实质上是对政府工作安排的批准,体现权力机关授权政府可以干哪些事。

当预算经国家权力机关批准后,其执行还要受到权力机关的监督。

政府在年度终了要向权力机关报告执行结果,权力机关对执行结果还要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

4.有利于政府活动的有序进行。

由于预算对政府一年要做哪些事,做某件事要给多少钱都事先作出了安排,在新的年度开始后,征收部门按法律规定组织收入,财政部门按预算拨付资金,相关职能部门得到资金后按事先安排开展工作。

这样就能有利于政府及其部门对所要干的事情能早作准备,按计划开展工作,避免工作的盲目性。

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是指各级政府、各部门、各预算单位制定筹集和分配预算资金年度计划的预算活动,是预算法必须规范的主要内容。

预算编制应当遵守国家编制预算的原则,按照编制办法和程序进行。

对此,我国《预算法》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预算编制原则:
1、坚持量入为出和“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

根据收入和财力的可能安排预算,做到量力而行,收支平衡。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切实做到收支计划积极稳妥,杜绝瞒报、虚报的现象。

3、坚持综合预算的原则。

实施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

4、坚持部门预算的原则。

部门预算作为一个单位的总预算,是涵盖单位的所有资金的收支预算,既包括本级预算又包括其下属单位预算,既包括正常经费预算又包括专项经费预算。

5、坚持零基预算的原则。

人员经费按标准核定,公用经费按部门分类分档的定额核定,事业发展和建设项目按轻重缓急排序。

6、坚持一般不予调整预算的原则。

部门支出预算确定以后,除突发性事件和政策性因素增加的必不可少开支,并经财政审核后报市人大批准调整预算外,其它支出项目当年财政不予追加,一律在编制下年度预算时考虑。

预算编制要求:
1.必须按照复式预算方法编制
自建国开始至1991年,我国预算均采用单式预算编制方法,从1992年度起,由单式预算编制改按复式预算编制。

这是一项重要的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成果。

《预算法》以法律形式巩固了这项成果,明确规定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复式预算编制
2.实行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
《预算法》要求中央政府公共预算不列赤字。

中央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通过举借国内和国外债务等方式筹措,但是借债应当有合理的规模和结构。

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

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3.应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
各级预算收入的编制,应当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

按照规定必须列入预算的收入,不得隐瞒、少列,也不得将上年的非正常收入作为编制预算的收入的依据。

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应当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收支预则进行编制4.应当贯彻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
《预算法》要求各级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贯彻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

5.应当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妥善安排
各级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在保证政府公共支出合理需要的前提下,妥善安排其他各类预算支出。

中央预算和有关地方政府预算中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扶助经济不发达的民族自治地方、革命老根据地、边远、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建设事业。

各级政府预算就当按照本级政府预算支出额的1%至3%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救灾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

6.应当按规定设置预算周转金
各级政府预算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预算周转金。

各级政府预算的上年结余,可以在下年用于上年结转项目的支出;有余额的,可以补充预算周转金;再有余额的,可以用于下年度必需的预算支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