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4000字
论语读后感4000字
![论语读后感4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9ebc3fb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b.png)
论语读后感4000字《论语》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读完《论语》后,我深受启发,对于人生的价值观、处世哲学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首先,我被孔子的言行所感动。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言行充满智慧和谦逊。
他不仅注重个人修养,更重视社会和谐与公正。
例如,在《论语·学而》一章中,孔子提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知识的传承。
他还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出了“仁”的概念,强调了待人以诚和宽容的重要性。
这些言行让我深感孔子是一个具有高尚品质和卓越智慧的人。
其次,我被《论语》中的一些故事所触动。
这些故事生动地展示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为人处世之道。
例如,在《论语·为政》一章中,孔子告诫学生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强调了做人要有道德底线和追求高尚的品质。
又如,在《论语·述而》一章中,孔子讲述了一个关于“忠”的故事,引导人们要忠于自己的职责和信仰。
这些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做人要有原则、有责任感,并且要追求真善美。
此外,我还从《论语》中学到了一些处世之道。
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提醒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他还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观点,强调了团结和包容的重要性。
这些观点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不同的观点可以互相交流,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在读完《论语》后,我对于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意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的成就和物质财富上,更重要的是他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我要以孔子为榜样,注重个人修养,努力学习,追求真理和美好,同时也要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读完《论语》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思考。
孔子的言行、故事和处世之道让我深受触动,对于人生的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将以孔子为榜样,努力追求真善美,为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而努力奋斗。
《论语》读后感(精选8篇)
![《论语》读后感(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2457b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56.png)
《论语》读后感《论语》读后感(精选8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读后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孔子主张勤俭而爱人。
勤俭爱人体现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张轻徭薄税,弟子冉求帮助季氏聚敛财富,他愤然宣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孔子一向崇尚节俭,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也“乐在其中矣”(《论语·述而》)。
他主张治理国家“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的这些思想,为后世所继承,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孔子主张仁爱。
“爱人”就是对一切人的尊重和爱敬之情,把人当作是具有平等人格的人而对待,即”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颜渊》),“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子路》)。
“仁”字在上古时代已出现,意为二人以上的人与人之间亲密友善的关系。
,孔子继承了仁的基本内涵并作了重要发展,明确指出仁的基本精神是爱。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论语》是从生活中来的,也应该回到生活中去。
也就是要在生活中去理解它和实践它。
否则,《论语》对我们来说仅仅是一些古奥的文字而已。
像董子竹先生那样,钻研《论语》多年,然后带着火药味地和别人争论仁义君子。
我是不太赞同的。
《论语》的第一篇是学而篇,也是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学做人,学做事。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中的经历,以及孔子本人的一些感悟,流传至今,对我们仍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今天仍然会学习孔子及其弟子所发扬的这种学习精神。
不仅在学习中适用,在我们的生活中以及我们的做人做事中仍然适用。
学而篇告诉我们许多道理。
孔子曾说,活到老,学到老,而孔子本人也一直未停止过学习。
在他临死前他都还一直记着老子对他的教诲,仍然不忘记他的政治报负。
读《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6篇)
![读《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65956e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7.png)
读《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6篇)读《论语》篇1在暑假里,我一口气读了论语这本书,我觉得它里面所包含的道理实在太深厚了,而且不是一读就懂,要你细细得去品味,去理解,去阅读才能明白这其中的含义。
比如: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着,鲜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孔子说"他(她)做人孝顺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欢冒犯长辈的人是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而喜欢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定做人的道理.孝顺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而我却没有做到。
我经常在饭后就拍拍屁股就走了,从来没有考虑过父母要洗碗,要工作;我经常在父母叫我去买东西的时候,推推拉拉,不肯去买,从来没想过父母会伤心;我经常在花钱的时候大手大脚,从来没考虑过父母挣钱很辛苦…….自从读了论语后,我开始理解父母为了我们,去打工挣钱供我们上学,我们是否应该去好好学习,以此来报答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呢?我们现在还小,爸爸妈妈不是要我们去养他们,只要我们听话,爸爸妈妈就会觉得很安慰的了。
父母的用意,父母的伟大!虽然父母时候让我干的活比较重,但是他们是为了让我体会到劳动的收获!虽然我犯错时被他们批评了,但是我不怨恨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表面是在批评,但暗中却是在教育着我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一种爱,这种爱是别人感受不到的爱! 读《论语》心得体会篇2话说浩然居士到这单位两年了,与一些同事渐渐熟识了。
有一天一群同事没什么事,在一起闲侃,其中一位同事姓蔡,当时他拿我打趣,,忽然我想起一事,记得以前看书,说有人给曾国藩写过一副:天子预开麟阁待,相公新破蔡州还。
有人说以麟对蔡,对仗不工整,曾国藩气愤地说,蔡是灵龟,以灵对灵,有什么不工整?后来我查了字典,蔡字确实有龟的意思。
于是当时灵机一动。
就拿他的姓名开涮,说“知道蔡姓的来历吗?古汉语中,蔡是龟的意思....”——朋友,你知道我说完后的结果吗?对了,那人勃然大怒,不欢而散。
《论语十则》读后感范文(三篇)
![《论语十则》读后感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dba88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5.png)
《论语十则》读后感范文《论语十则》是一本被广泛阅读和讨论的经典著作,作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孔子。
通过阅读《论语十则》,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的智慧和思想的深邃。
《论语十则》是孔子的言行录,它记录了孔子的言行举止以及他对于人生、教育、政治等方面的思考和观点。
这本书的内容分为十则,每则揭示了孔子不同的思考角度和价值观。
其中,我特别被第一则所震撼:“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学习和教育的热情和坚持。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学习做人,都需要不停地努力和进取。
同时,孔子也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他坚信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这让我深深地反思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另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五则:“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人性的理解和对于自我认知的重视。
孔子认为,一个智慧的人是能够洞察他人内心和真实面貌的。
而更为重要的是,一个智慧的人也应该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且避免自己的缺点和过失。
这让我深思自己对于他人和自我的认知,以及如何改善自己的个人发展。
通过阅读《论语十则》,我不仅对孔子的学问和智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身进行了一次深层次的思考。
孔子的思想和观点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启示,让我意识到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自我的认知和提升的迫切性。
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改进。
总而言之,阅读《论语十则》给予了我许多宝贵的思考和启迪。
我将把孔子的智慧带入日常生活中,努力学习和成长,同时也重视对他人的认知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我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学习,我会取得更好的成果,并且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论语十则》读后感范文(二)《论语十则》是一本关于儒家思想的著作,作者通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举止,展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价值观。
阅读这本书让我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深受启发。
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18篇)
![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a370bc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5.png)
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18篇)论语的篇1儒学的思想正日益渗入到人们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的方方面面。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每读一次孔子,自己都能收获很多的东西,比如:当读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时,我懂得了要先行后言,莫言过其行,说与做是做人的两个重要方面,无论何时何地,少说多做,说了就做,先做后说永远是我们应该信奉的说话行事规则;当读到“道听途说,不足为缺时,我懂得了,一个传闻,入乎耳,出乎口,不经过考证和内心的思考就说出来,委实轻率,不负责任,但现实中,偏偏又很多人,喜欢传播这种小道消息,飞短流长,看着闹得满城风雨,心里竟会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其实,无论是从道德还是现实做人来讲,这种心理行为,我们都应该摈弃。
当读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挺有感触的,对父母孝顺,是从古至今我们中国人最看重的道德要求之一,甚至常常拿是否孝顺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判断这个人是否值得信任,值得交往。
“孝”是一个为人子女应尽的义务,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中又有多少子女做到了呢近些年来,受西方所谓的“自主独立”意识的影响,年轻人不愿依赖父母的同时,也把孝的意识抛到了脑后,也许真到我们切切实实想为父母做点什么的那一天,可能只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了。
当读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我意识到了,做人得将心比心,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也别硬塞给别人;自己想要站住脚,也得先让别人站住了才行;自己想要有所成就,也得成全别人有所成就的梦想。
当读到“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时,一位仁厚长者的形象呼之欲出,他宽宏大量,与人为善,他教育弟-子们,要多看人家的好处,进步的地方,也许我们永远都无法成就,也绝少拥有孔子那样的胸怀,但我们应该尽量的从中汲取点什么。
论语的心得体会篇2《论语》是我们从初中时就已经开始接触的一本生活道德哲理的书。
以前刚接触那些“之乎者也”之类的词觉得枯燥乏味急了,当时即使老师给我们进行了具体的讲解,我们也是一知半解的,除了死记硬背还真是什么都没有学到。
论语读后感4000字左右
![论语读后感4000字左右](https://img.taocdn.com/s3/m/889bfdf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9.png)
论语读后感4000字左右《论语》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颇具影响力的经典著作。
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被誉为“四书五经”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在阅读《论语》过程中,深受其思想精髓和文化底蕴的感召,为此,我将写一篇读后感分享我的体验与感受,并从多个角度探讨《论语》的重要性以及创新的思考。
首先,阅读《论语》让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这部著作不但记录了先贤们的思想、品德、处世和教诲,而且包含了许多道理和智慧,这些道理和智慧仍然可以为今天的人们提供启示和指导。
孔子的思想是以人为本的,倡导仁爱、诚信、谦卑、宽容、勤勉、诚信等美德,奉行齐家治国、以德治国、以礼治国的政治理念。
这些思想无疑是今天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确立基础,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其次,《论语》让我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在《论语》中,孔子不断呼吁人们要思考、追问、旁通、切磋,他的言行和思想也是不断在探寻和反思。
这种探究和反思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论语》还让我意识到,一个人的成就和价值不在于其天才、学识和财富,而在于其见识、道德和修养。
这是当今社会所缺乏的,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重视这些价值观,才能建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此外,《论语》还让我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多维度的,不同的理念、思想和信仰可以互通、取长补短。
读完《论语》后,我不得不惊叹于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其包容性和开放性。
借鉴国外的文化艺术,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同时,我们也应当加强本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保护好我们的传统文化遗产,让其在当代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论语》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有一种启示和催促。
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面临着不少困难和课题,例如环境问题、全球经济治理、社会公正等等。
如何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寻觅一个更好的治理之道,是我们应当思考和解决的。
《论语》中虽然提出了一些治国理政的道理和方法,但是它对于当代治理之道也只是提供了一些思路和灵感,需要我们进行更多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论语》读后感(精选25篇)
![《论语》读后感(精选2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c64f14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0.png)
《论语》读后感(精选25篇)《论语》读后感篇1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典散文更是源远流长,特别是儒家经典《论语》,让人们受益匪浅,使我感触很深,读《论语》有感作文。
自从读了《论语》,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特别是读到雍也第六第八章: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这一章表达了仲由办事果断,子贡精通人情事理,子有多才多艺,他们治理政事都没有问题。
自从读了这一章,我知道了一个人如果办事果断,精通人情事理,又多才多艺,那么办什么事情就都没有困难了。
由此,我联想到了:有一次妈妈要我在买一个蛋糕和买十本书中选择,我犹豫了很久还是不知道该怎样办!无法做出决断,说起精通人情事理我也非常欠缺,有一次,和姐姐们一起去逛街,他们想去看衣服,我却不同意,还很生气,硬拉着她们往前走。
说到多才多艺,我虽然会背点古诗,懂得拉大提琴,但其实还根本谈不上精通。
现在我知道了,一个人必须要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论语》读后感篇2“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就是德,没有品德的人,即使其他方面十分优秀,也是无用的。
”这是我读完了《论语》之后懂得的道理。
《论语》这本书是孔子和他的弟子说过的名言警句合集,这些名言使我懂得了许多人生道理,也让我知道了“君子之德”的重要性。
孔子说过:“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小人与君子的天壤之别,君子眼中,最重要的是品行与法制,而小人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君子都是顾全大局的,而小人只顾自己小利得失,这也是高尚与低俗的区别。
还有一句话,令我印象特别深,“君子不器”虽然这句话非常短,但十分明了的指出了“君子”的特点:不像器具一样,只有一方面的用处,他们都是品德高尚,很有才干,并且忠于国家的人才呀!我又仔细想了想,我在生活中有没有做到像君子那样的品行呢?我有时候犯了错,会把责任推卸给别人,有时候作业没写完,会向老师隐瞒,这都是小人之行。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通用21篇)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通用21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acd5a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00.png)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通用21篇)学习《论语》的篇1《论语》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前年经典绝学,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大多是孔子回答弟子们的提问后所做的记录;有一部分是回答诸侯国君、卿大夫和各方人士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没有问题,只是记录孔子的一些言论。
因此,《论语》中记载的言论涉及方方面面,充分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中的很多思想至今对我们的言行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例如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中,孔子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已经学过的知识;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中,我们知道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空想而不读书就必然会产生疑惑等等。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论语》,除了那些我们都很熟悉的千古名句之外,我们还会找到一些能够反映时代背景的语句。
例如:“自行束修以上,我未尝无诲焉。
”它的意思是:学生主动带一束肉干来见我,我是不会不教他的。
我认为,当今社会的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这些都不需要物质来衡量的,而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学生要送礼才可以得到老师的赐教,这足以反映出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
再如:“朝,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意思是说,孔子上朝的时候,与下大夫说话,侃侃而谈,从容不迫;与上大夫说话,态度和悦;君子在场时,说话局促不安。
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不同等级的人说话态度明显不同,他的做法与当今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是不相符的,充分说明孔子所处时代是一个等级分明的时代。
此外,从“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意思是说朋友送的礼物如果只有车马,没有祭肉,孔子也不会行拜礼)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当时的人们很重视祭祀祖先,即使别人送再多的东西,如果没有祭肉,主人也不会高兴等。
当然,虽然在《论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带有明显时代色彩,透露出封建社会的腐败气息的言论,但从整体上看,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原则、治家治国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
论语读后感4000字
![论语读后感4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760519141711cc7931b71685.png)
论语读后感4000字论语读后感4000字(一)《论语》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对流水的感叹,融进了他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叹。
用逝水象征时光的流逝——一种促人及时行动的紧迫感,一种生命价值只有在奋斗中才会实现的历史责任感,都在一声叹息中流露出来,带给人无尽的思考。
时间——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东西。
一步步、一程程,已经走了多远,永不停留,走过秒、分、时、日,又积成日、月、年代。
高尔基说过:“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他从不多给谁一分。
勤劳者能叫时间留下串串果实,懒惰者的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
”我们不能让时间停留,但可以每时每刻做些有益义的事。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前途。
时间老人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少。
时间老人对每个人又是不公平的,在同样的时间内,人们的收获却不同。
所以我始终相信“珍惜时间的人时间也会珍惜他‘”这句话。
懂得珍惜时间的人会好好地使用一分一秒。
因为他们知道时间是宝贵的。
如果你会把握时间,你就会把握生命,你才不会虚度人生,如果你虚度人生,那么在你虚度的一分一秒的时间里,你可能不会感觉到什么,然而有一天你去计算,你会觉得浪费的时间可以干很多你没时间干的事情。
这时,有的人懊恼,有的人想祢弥补,但这是无济于事的。
俗话说的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如果你不想自己以后后悔,那么现在你就要珍惜时间。
历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十分珍惜时间。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与朋友约会,他站在桥头一边等一边在纸上写着,雨淋湿了衣服,他也毫不察觉。
朋友来了满怀歉意的说“不好意思,耽误了你宝贵的时间。
”爱因斯坦却兴奋地说:“我非常有意义地度过了这段时间,因为在这些时候我又想起了一个出色的想法。
”时间是宝贵的,它总是不知不觉地从我们身边流走。
你是想把它当作日历一天天撕下去,到最后只留下一个生锈的日历夹吗?因此我坚信珍惜时间的人才会拥有美好的明天。
2024年暑假《论语》读后感(3篇)
![2024年暑假《论语》读后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4aa87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5.png)
2024年暑假《论语》读后感《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
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老子是以“柔”为主的辩证法,孔子则是以“中”为基点,法家和兵家提倡“刚”,这是中国文化的三足。
读了《论语》之后,我更欣赏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
正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作为儒学经典读物《论语》可谓是把这一精神阐释的淋漓尽致。
孔子曾说:“墨家兼爱,是无父也;扬子无我,是无君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句话虽有失偏颇,但是却让我明白了,只有把个人放在社会的伦理体系里面,个人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个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显。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教育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将“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勉治学,才能学有所成。
就如后世程子对其的解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
”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
对于政治来讲,要想成功的治理国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
这一点儒家的选择是很正确的。
子曰:“君子不器”。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
人并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或机器,而是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思想特征。
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才能,才能使个性获得全面的发展。
孔子自己后来也实践了这一点,他后来收门徒三千,有教无类,可谓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对学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今天这个浮躁而喧嚣,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里,这种精神又是多么的难得!一部《论语》让我感悟良多,里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们后人的借鉴。
《论语》读后感(精选11篇)
![《论语》读后感(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21aedc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4.png)
《论语》读后感(精选11篇)《论语》读后感篇1《论语》是一本成就于春秋时期伟大作品。
这本书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
《论语》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在2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论语》被一代代的人们诵读、诠释、感悟、借鉴…….今年暑假我有幸读了《论语》。
远离了电脑电视游戏,感受着《论语》的无穷智慧和思想哲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确,《论语》的字里行间,告诉了我们许多学习与做人的道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平?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平?”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当然读书至关重要,其中自然也有个重要问题就是人为什么要读书,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什么理呢?首先要明白人伦之道,懂得做人的道理。
读书修身,成为君子,这是读书的终极目的。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在自省也。
”它就像一面警钟一样时时刻刻提醒着我,见到比自己有能力的人,应该要虚心学习对方的优点,以他(她)为榜样,不应该存有嫉妒之心。
如果是见了没有才德的人,也应该自我反省一下,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和他(她)一样的缺点,以便及时调整自身,强化修养,取长补短。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每人都面对不同的压力,产生不尽的烦恼,因而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更需要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今天自己在学校表现怎么样?回家有没有跟家人问好?老师教的内容,有没有认真温习?如果我们每天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每天都会不断进步。
同学们,去读读《论语》吧,它是国学的经典,是智慧与思想的精华,它可以带你去领略经典的美妙,它会让你终身受益!因为文字年代久远的原因,我在初接触这本书时,也觉得十分枯燥乏味,一个小学生怎会喜欢这种东西呢?但随着逐渐的接触,我发现那是一座多么丰富的宝藏!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先贤的智慧,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它催你上进,给你启迪,让你拓宽思想的视野,感悟生活的真谛!让我们与经典有约,与圣贤为友,读千古美文。
《论语》读后感篇2孔子说:“学习和了解习之不是很愉快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难道不是一个人们不认识也不生气的绅士吗?”这句话来自哪本书?答对了,它来自《论语》。
论语的心得体会(32篇)
![论语的心得体会(32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052b2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e.png)
论语的心得体会(32篇)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32篇)论语的心得体会篇1作为一个学生,我每天都要读书,不仅仅是课本,还有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
我喜欢看的课外读物里最让我爱不释手的是儒家学派的语录集——《论语》。
虽然我还不能透彻地理解其中十分深奥的道理,但我依然想用我浅薄的理解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
《论语》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语录集,全书共有20篇492章,其中的内容可谓是博大精深,其中的道理可谓是能让人受益终身。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想必同学们都听过这句话,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要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从而有新的理解和新的体会,这样就可以把知识掌握得很牢固,就可以当别人的老师了。
作为学生,我们更需要有温故而知新的精神,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学习起来就会更轻松地掌握新的知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相信大家都对这句话也是再熟悉不过了。
这则语录的完整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它的意思是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必定会有一个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优点,而对于他们的缺点,我们就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可以和另外一句语录一起理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
”我觉得这都是在教给我们怎样能更好地提高自身修养。
我还喜欢一则语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没错,你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强压给别人,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同时也告诫我们,如果你想要求别人做什么,首先要自己本身也愿意去做,这样才是尊重他人。
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可以教你怎样更好地做人和做事。
《论语》一书对我的一生将有很大的影响,我要好好珍藏起来,不断地汲取它的精华,让它的精髓代代相传!论语的心得体会篇2开篇的第一句: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他,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我们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论语》读后感(通用10篇)
![《论语》读后感(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8b6b6f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84.png)
《论语》读后感(通用10篇)《论语》读后感1五千年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而悠悠文明长河中,璀璨至今的依然是那颗“星”——儒家的《论语》。
它代代相传、历久弥新、永垂不朽,它就是一部经典,我的成长因它而精彩!说起《论语》,那可是家喻户晓的一部经典作品,不但在我国广为人知,更是举世闻名。
它是儒家的核心著作,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记录。
古人曾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而且,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多也体现出了《论语》中的礼教思想。
由此可观,《论语》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
因此,这更加深了我想去阅读它的欲望。
于是,我漫步到《论语》的世界里,尝试着去感受其中的奥秘、熏陶自身的心灵。
读后,其中的很多句语录都深入我心,影响我至今。
小学的时候,我并不是很重视学习。
虽然我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老师的问答互动,会动脑思考,可是却很少做笔记,课本十分的崭新,里边除了印刷文字就如同豆腐一般白花花的。
结果,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我也得到了我的“报应”,那就是复习时总是无法回忆起老师上课所讲的知识点,于是成绩总是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仿佛一株枯苗不见长势。
到了初中后,由于学业竞争的激烈,我终于明白了成绩的重要性。
于是我上课就一直埋头做笔记,不肯放过一毫秒,就好像头顶千斤重,抬个头都不舍得。
可是成绩却还是不怎么理想,而且虽然做过笔记,但都好像是走个形式化,满足自身的视觉需求,却从未自身动过脑筋自身思考。
这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警示了我。
它告诉我只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思考却不学就会陷于困境中。
这清楚地反映出我当时的状况,让我明白了要把学与思结合在一起,两者缺一不可,这样的话,即使是事半也会功倍的。
对啊!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立刻调整了自身的学习方式:当老师讲解例题、重点时,我就应该放下笔抬起头仔细听讲、认真思考;当老师停下让我做笔记时,我再拿起笔书写。
果然,经过了几个月的调整,我的成绩逐渐有了起色,直到至今也受益匪浅,在年级里名列前茅!这时,虽然我的成绩有了较大的起色,但在人际交往方面却又出现了问题。
2024年读《论语》心得体会范本(三篇)
![2024年读《论语》心得体会范本(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4ad191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d.png)
2024年读《论语》心得体会范本《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几代弟子记录下的孔子言论和行为的笔记,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经典之一。
从孔子的教诲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人性、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深刻思考与见解。
在读完《论语》后,我深受启发,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人生智慧。
首先,《论语》中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身,即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只有修养好自己,才能够做到言行一致,遵守道义,做到对他人的善良和诚实。
而修身的同时,也要关注家庭,积极投入到家庭的生活中,并倡导家庭和睦、和谐。
最终,当个人修养好,家庭和谐时,才能够为治国平天下做出贡献。
在我看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是以德为先。
孔子非常强调道德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要有良好的品德才能够取得成功。
良好的品德不仅在个人层面上有益,而且对于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有道德约束的人才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能够带领团队做出成果,能够影响他人向善。
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运行,都需要建立在良好的道德基础上。
我深受这一观点的启发,明白了人生最重要的是塑造良好的品德,以德为先。
其次,《论语》中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核心手段,他反对空洞的理论和书本知识,主张通过实际的经验和实践来教育人。
他讲究的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
孔子的教育理念对于形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倡导学习和研究不仅仅是为了取得知识,更是为了精神修养和人格提升。
在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深受孔子对于教育的思考所启发。
我认为,持续的学习和教育是一个人不断成长的源泉。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不断了解更广阔的世界,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而教育则可以培养我们的品德和意识,使我们成为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人。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教育,我们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实现个人价值,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此外,《论语》中还强调了诚信和忠诚的重要性。
《论语》读后感(14篇)
![《论语》读后感(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676a2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e.png)
《论语》读后感(14篇)《论语》读后感篇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部《论语》道出了多少面对生活的态度;一部《论语》道出了多少做人的道理;一部《论语》道出了多少人生的哲理。
这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巨作,便出自孔子这位博古通今,学富五车的大师,一个教育家,一个哲学家。
这样一个传奇的人;这样一种传奇的思想;这样一部传奇的著作,却曾经被数次的抛弃,否定。
秦始皇时期,正统的儒家思想,却因秦始皇害怕政权被推翻而抛弃。
“焚书坑儒”的做法否定它的同时,也恰恰的肯定了它的价值。
儒家思想被抛弃,我不敢说它是秦朝覆灭的主要原因,但它至少也算一条吧!之后,儒家思想再次被推崇,延续着它的光荣。
我本以为它会被一直推崇下去,但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在时期,它再次被抛弃了。
当时提出了“加强新文化的发展,鄙弃旧文化”的文化发展方针,直接而又错误的否定了它。
这仅仅是因为它含有封建主义思想,不利于中国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仅仅因为这可笑的一点,人们拆孔庙,烧书籍,使儒学站在了众矢之的,完全的否定了它。
两次可笑而又可悲的否定没有使它失去应有的光芒,而使它更加耀眼夺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上至于下愚不移”多少名言,句句经典,句句深刻。
这一句句话,都从孔子嘴里一一“曰”出。
这不应该被否定,应该被发扬,被学习,被传承。
子曰:“刚、毅、木、衲,近仁。
”《论语》读后感篇2这次假期,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论语》要我读。
刚开始我只是读着玩。
可是越往里读我就越觉得受益匪浅。
《论语》的第一篇是讲怎样学习做一位好人的,开头一句话是我们从小就背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读这一句话时我很不明白,这一句话是讲学习并时常温习,是件快乐的事。
可他跟做好人有什么关系呢?再看看前言。
咦!前言上的一句话学习好的不一定是好人,而好人一定学习好。
是啊,学习好是做好人的基本准则。
《论语》上还有一句话是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自己每天要多次检查反省自己。
《论语》读后感(精选30篇)
![《论语》读后感(精选3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6c0fb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9.png)
《论语》读后感(精选30篇)《论语》读后感篇1中华文化博大精神,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认为,国学经典才是我们语文学科真正所学习的。
总之,《论语》记载了仁,孝,信等道德范畴,我们必须要认真阅读这一部学习的典籍。
我认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够像《论语》这样长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
也正因为这样,我对《论语》的态度一向是只敢仰视而不敢触及。
在今年暑假,我又从书柜中找到这本书,揣摩一下内在的文字。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简单意思就是三个人里面必定有一个是我的师傅,而经过我们的揣摩以后,得知: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让我们在学习方面,要学会谦虚,告诉我们一个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所以我认为,《论语》不但教我们学习的知识,还让我们学会了怎样处人遇事。
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
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
从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
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
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
通过细读《论语》,仅阅几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我们真的应该多看一看这些古文,让其他人对你刮目相看!这也是对现在初中阶段文言文的一个练习。
论语,它就像一盏引导我们向前的明灯,教会我们做人,论语就是一种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
《论语》读后感篇2从小我就喜欢读书,对书爱不释手。
每次手中捧着一本书,我心中就感到无比的欣慰。
尤其是遇到好书,总是百读不厌。
有一天,妈妈给我带回一本《论语》,我高兴极了。
我早就从电视里看到不少地方兴起学习《论语》的热潮,早就希望自己也能读到这本书,没想到现在就能一饱眼福了,真是快哉!《论语》历行了两千多个春秋,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
它是一本记录了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有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论语》读后感精选【15篇】
![《论语》读后感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640d0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6.png)
《论语》读后感精选【15篇】《论语》读后感1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论语》就是这样,它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满足我们心灵的快乐。
这就是《论语》。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被学生记录了下来。
这些语录,由他的学生编纂,后来就形成了《论语》这部著作。
《论语》没有往日古书中的长篇大论,它有的只是一则则简洁精炼,含义深刻的’语录。
其实,有时一句话正是最好的理解,最好的教育。
而我们现在,正是最需要《论语》来唤醒我们沉睡的心灵的时刻。
子贡曾经问过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贵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盛气凌人。
这怎么样?老师说,这很不错。
但还不够。
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更高的境界就是,一个人不仅要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凉的欢乐。
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这是多么骄傲啊!一个人能够不被富足的生活所蛊惑,又能在贫贱中保持着做人的尊严与快乐。
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每天要多观察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心里拥有一片永久的乐土。
又是子贡,问了老师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他说:“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您可以告诉我一个字,使我可以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吗?老师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其恕乎!”如果有这么个字,那大概就是“恕”字吧。
什么叫“恕”呢?老师又加了八个字的解释,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是你自己不想干的事情,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
人的一辈子做到这一点就够了。
拓展一点说,“恕”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人造成伤害。
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尽量宽容。
但是真正做到宽容谈何容易。
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本来已经过去了,而我们还是在不停地去想,这么可恶的事情,怎能原谅它呢?然后在不断的自我咀嚼中,一次再一次的受伤害。
论语读后感4000字
![论语读后感4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4ccd55783c4bb4cf7ecd1c3.png)
论语读后感4000字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订的《论语》中保存,接下来要给大家推荐的是论语读后感4000字,欢迎阅读以及参考!论语读后感4000字篇一岁月如流水般匆匆流逝,不经意间已走过了许许多多的春夏秋冬。
遥望那些逝去的岁月,一部《论语》教会了我许多道理。
它囊括了如何学习,如何处事,如何待人接物等等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道理。
因为有它,我的人生路才避免了许多弯路;因为有它,我的交友路才如此的丰富多彩;因为有它,我的亲情路才走的如此和谐;因为有它,我的学习路才得到了初步的成功。
事隔多年,那些耳熟能详的句子一直萦绕在耳边,挥之不去。
尤记得小学时的朗朗书声:“学而实习之,不易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已。
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些句子已经深深的印刻在我心中。
回想《论语》中那些教诲人的句子,令人感动。
它对各个方面的见解,令我敬佩,这些先进的思想,是值得我们这些现代人去学习的,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
孔子对人生有着独到的见解。
“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将我们的人生路分为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人生短暂,稍纵即逝,这几个阶段不仅概括了孔老夫子一生的历程,也具有总结性的概括了很多人的一生。
孔老夫子所描绘的这几个人生境界,都是非常注重内心,要想开心的到达最后,必须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行的。
《论语》在交友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见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这些话告诉我们:身边的人来自五湖四海,我们要乐于交友。
对待朋友,应诚实守信。
我们要尽可能地与言行合乎中庸的人交友。
这些话可能非常的理想化,与人交友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结交激进者,也要结交狷介者,这样才能优势互补,才能避免偏执。
《论语》中孔子与其弟子关于孝道的对话也十分的经典。
论语读后感4000字
![论语读后感4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2906e2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e4.png)
论语读后感4000字《论语》读后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论语》可谓是一部经典之作。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论语》的认识也逐渐加深。
最近重读《论语》,在此分享一下我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作为一位读者,最初接触《论语》时,我对其中的内容并不是很理解。
毕竟,书中并没有太多的故事情节,而是一些关于做人处事的话语,让人感到有些枯燥乏味。
但随着我的阅读,我逐渐开始意识到,《论语》中所包含的孔子思想,是可以为人们的人生提供积极启示和帮助的。
其中,最令我受益匪浅的莫过于孔子所提倡的“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论语》中最核心的思想之一。
孔子认为,做人处事不可过分偏激,要处于中庸之地,避免偏离正道。
在我看来,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相当深远。
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家庭生活,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果我们能够保持中庸之道,就能避免被各种极端思想所影响,同时也能让自己的心态更加平和。
除了“中庸之道”以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不器”等思想,也深刻地留在了我的心中。
通过阅读《论语》,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我们需要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念,同时,也需要不断修炼自己的修养,从而达到成为一个“君子”的境界。
同时,《论语》也告诉我,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相对的。
在这个相对的世界里,我们需要不断摸索,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而这条道路,也不可能一成不变。
我们需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可以说,《论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哲学经典之一。
在中国文化中,《论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被广泛流传,而且也获得了世界各地学者的高度评价。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论语》并不是一本需要被生搬硬套的书。
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境和特点,创新性地运用这些智慧。
在今天,我们在读完《论语》之后,可以把它的博大精深的精神内涵运用到当下的生活中,来解决各种“人际关系”、“沟通”、“成功”等问题。
论语读后感4000字
![论语读后感4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a69427d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d2.png)
论语读后感4000字《论语》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通过阅读《论语》,我深深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以下是我对《论语》的一些个人感悟和思考。
首先,《论语》以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为主线,通过记录他们的对话和行为,展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孔子的“仁”和“礼”。
仁者爱人,礼者尊重他人,这两个概念贯穿于整个《论语》中。
通过阅读,我深刻理解到,仁爱和尊重他人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
只有通过仁爱和尊重他人,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论语》中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身,即修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才能够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一观点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的修身养性和道德修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修养,才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此外,《论语》中还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学习是一个人一生的事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进步。
这一观点对于现代社会同样适用。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更新迅速,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阅读《论语》,我深深感受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我不断学习的决心。
此外,《论语》中还强调了孝道和忠诚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孝道是人伦关系的基础,只有通过尊敬父母,才能够建立起和谐的家庭关系。
忠诚则是为人处世的准则,只有对待他人忠诚,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这两个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尊敬父母和长辈,才能够建立起和谐的家庭关系;只有通过对待他人忠诚,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论语》中还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将理论转化为现实。
这一观点对于现代社会同样适用。
在现代社会中,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读后感岁月如流水般匆匆流逝,不经意间已走过了许许多多的春夏秋冬。
遥望那些逝去的岁月,一部《论语》教会了我许多道理。
它囊括了如何学习,如何处事,如何待人接物等等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道理。
因为有它,我的人生路才避免了许多弯路;因为有它,我的交友路才如此的丰富多彩;因为有它,我的亲情路才走的如此和谐;因为有它,我的学习路才得到了初步的成功。
事隔多年,那些耳熟能详的句子一直萦绕在耳边,挥之不去。
尤记得小学时的朗朗书声:“学而实习之,不易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已。
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些句子已经深深的印刻在我心中。
回想《论语》中那些教诲人的句子,令人感动。
它对各个方面的见解,令我敬佩,这些先进的思想,是值得我们这些现代人去学习的,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
孔子对人生有着独到的见解。
“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将我们的人生路分为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人生短暂,稍纵即逝,这几个阶段不仅概括了孔老夫子一生的历程,也具有总结性的概括了很多人的一生。
孔老夫子所描绘的这几个人生境界,都是非常注重内心,要想开心的到达最后,必须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行的。
《论语》在交友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见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这些话告诉我们:身边的人来自五湖四海,我们要乐于交友。
对待朋友,应诚实守信。
我们要尽可能地与言行合乎中庸的人交友。
这些话可能非常的理想化,与人交友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结交激进者,也要结交狷介者,这样才能优势互补,才能避免偏执。
《论语》中孔子与其弟子关于孝道的对话也十分的经典。
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老夫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
这些句子,无不告诫我们,对父母应该保持应有的尊重。
孝敬父母时,应该和颜悦色,不能事事违背父母的心意。
在现代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里,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褪色,人们对待父母失去了以往的耐心,对父母不会言听计从,父母说多了反而会觉得烦,甚至顶嘴。
当然也不是父母说的都是对的,但当他们的观点与我们的观点产生分歧时,我们可以向他们敞开心扉,耐心和气的与他们交谈,说出自己的心声。
每一位父母在教育子女的出发点上都是好的,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
如果我们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人做事,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做到了孝。
人的一生离不开学习,人生就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
《论语》中对学习的探讨也十分的丰富多彩。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博学而笃志,切问静而思……”治学方面,不正是要讲究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不耻下问的态度么?孔老夫子觉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古人都尚且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何况生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的人们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中对于学习的认知最令我感触的两则。
前一则的意思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是说我们聪敏而努力的学习,不会因为向别人提问而感到羞耻。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对学习的见的都如此之深刻,令我无比的敬佩。
他所讲都是至理名言,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广阔的道理:能者为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而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着不同的发光点,这些发光点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身边的人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就拿一个班集体来说,就有着绘画巧匠、书法能手、象棋大师、篮球上的猛将、热心开朗、团结同学的人。
有人能歌善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人学习课程门门优秀……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会抓住身边的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向这些平凡却有着独特的优点的人学习,向别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
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天空,是那样的纯洁无暇。
山之所以那样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那样阔,是因为它积级的聚集好一点一滴毫不起眼的水;天空之所以那样纯洁,是因为它有着广纳一切的胸怀。
我们若想拥有高山的情怀与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的点滴之长。
《论语》中也不无缺乏教人如何做人的方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是要以理解他人的愿望、情感作为出发点。
他人的"所欲"与"情感"存在于各自心中,如何才能准确了解呢?孔子认为,通过反省自己就可以得知。
我与他都是"人",当自己想要做什么或者希望得到什么,而这种获得可能会给他人造成不良后果的时候,自己想一想:这样的后果要是落在自己身上,是我所希望,所愿意、所想得到的吗?若不是,那么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也一定不想做,不想得,故不能因为满足"我"而把这种"不欲"强加于他人;若自己想得到,那么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也一定想做、想得。
我所做、所得,就应当做到不夺人之好,而成人之美。
这样反省自己而理解他人,就是明智的想法,明智的举动;就是以平等心、恭敬心待人、爱人;就是认真实行仁道。
不夺人之好,不强加于人,就是行义,能管住自己,战胜自己,就是勇敢、坚强的表现。
能平等待人,卑己尊人,别人自会敬重他。
不怨天,不怨环境,也不怨他人,凡事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办法,找力量,能如此待人接物,就是孔子所讲的"君子反求诸己。
"由自己以推及他人,因他人而节制自己,使自己的好恶喜忧之心与他人相通,与天下人相通。
天下民众忧乐皆与我心相通,这就是孔子对颜渊讲的"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感悟人生,我们有着太多的东西需要去学习,需要去借鉴。
《论语》对我们有着积极的作用,学习《论语》让我感悟出了一个精彩的人生!岁月如流水般匆匆流逝,不经意间已走过了许许多多的春夏秋冬。
遥望那些逝去的岁月,一部《论语》教会了我许多道理。
它囊括了如何学习,如何处事,如何待人接物等等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道理。
因为有它,我的人生路才避免了许多弯路;因为有它,我的交友路才如此的丰富多彩;因为有它,我的亲情路才走的如此和谐;因为有它,我的学习路才得到了初步的成功。
事隔多年,那些耳熟能详的句子一直萦绕在耳边,挥之不去。
尤记得小学时的朗朗书声:“学而实习之,不易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已。
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些句子已经深深的印刻在我心中。
回想《论语》中那些教诲人的句子,令人感动。
它对各个方面的见解,令我敬佩,这些先进的思想,是值得我们这些现代人去学习的,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
孔子对人生有着独到的见解。
“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将我们的人生路分为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人生短暂,稍纵即逝,这几个阶段不仅概括了孔老夫子一生的历程,也具有总结性的概括了很多人的一生。
孔老夫子所描绘的这几个人生境界,都是非常注重内心,要想开心的到达最后,必须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行的。
《论语》在交友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见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这些话告诉我们:身边的人来自五湖四海,我们要乐于交友。
对待朋友,应诚实守信。
我们要尽可能地与言行合乎中庸的人交友。
这些话可能非常的理想化,与人交友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结交激进者,也要结交狷介者,这样才能优势互补,才能避免偏执。
《论语》中孔子与其弟子关于孝道的对话也十分的经典。
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老夫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
这些句子,无不告诫我们,对父母应该保持应有的尊重。
孝敬父母时,应该和颜悦色,不能事事违背父母的心意。
在现代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里,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褪色,人们对待父母失去了以往的耐心,对父母不会言听计从,父母说多了反而会觉得烦,甚至顶嘴。
当然也不是父母说的都是对的,但当他们的观点与我们的观点产生分歧时,我们可以向他们敞开心扉,耐心和气的与他们交谈,说出自己的心声。
每一位父母在教育子女的出发点上都是好的,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
如果我们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人做事,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做到了孝。
人的一生离不开学习,人生就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
《论语》中对学习的探讨也十分的丰富多彩。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博学而笃志,切问静而思……”治学方面,不正是要讲究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不耻下问的态度么?孔老夫子觉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古人都尚且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何况生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的人们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中对于学习的认知最令我感触的两则。
前一则的意思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是说我们聪敏而努力的学习,不会因为向别人提问而感到羞耻。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对学习的见的都如此之深刻,令我无比的敬佩。
他所讲都是至理名言,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广阔的道理:能者为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而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着不同的发光点,这些发光点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身边的人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就拿一个班集体来说,就有着绘画巧匠、书法能手、象棋大师、篮球上的猛将、热心开朗、团结同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