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范文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范文(通用6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范文(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篇1最近读了希勒写的《非理性繁荣》。
这是一本学术著作,作者把非理性繁荣作为了一个研究对象从结构上,文化上,心理上进行了研究。
我佩服作者的丰富的知识,严谨的考证,细心的调查,但我不太喜欢这种典型的西式研究方法,一切用图表数据说话,然后试图解释这些图表数据说明的东西。
书我读起来有些拗口,这是因为我浮躁的心态,翻译的不畅。
我只是简单的翻了一遍。
但这过程中,围绕非理性繁荣这个命题,我确实想到了很多,这有很多我已经形成的观念和正在形成的观念,借此机会我正好把它表达出来。
所以这并不是一篇读后感。
关于非理性?投资者心理对经济理解总是延迟和放大的。
中国自2000年后的快速增长,直到05,06年才体现到股市上来,而且投资者放大了对经济增长的感触,07年就进入非理性的状态了。
危机也在那时埋伏,当股市开始下跌,很容易就进入了bengpan,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恐慌,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很轻易的跌破基本面关口和心理关口。
人也如此,发达时,自信和欲望也会极度膨胀,以为天下唯我独尊;落魄时,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自杀的心都有。
股市就是由这样的人构成的,所以也有这样的性格。
人要认清自己,成不骄,败不馁,任何时候都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成熟的股市也应该这样。
但话又说回来,不成熟的股市才有获得超额利润的机会。
庞氏骗局和击鼓传花我在想这种放大效应是如何传播出去的。
贪婪和恐慌最终是如何被放大到了疯狂。
这其实就是个庞氏骗局,说白了就是传销。
庞氏骗局因为臭名昭著的麦道夫而被大家所熟悉,传销在我国是明文禁止的。
大盘涨了,所以更多的人进来,所以大盘再涨,直到泡沫破裂。
大多数投资者都知道其中的端倪,为什么他们还参与到其中呢?我想这是一种“击鼓传花”的心理,每个人都不会认为自己就那么倒霉轮到最后一个,每个人都相信自己能都获利逃脱。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相关推荐《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1500字《非理性繁荣》书名取自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理事主席格林斯潘1996年底在华府希尔顿饭店演讲中,谈到当时美国金融资产价格泡沫时所引用的一句名言。
下面我们来看看《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1500字,欢迎阅读借鉴。
美国金融学教授罗伯特·J·希勒的新作《非理性繁荣》出版后,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
在此书中,希勒用了较多的金融行为学理论来解释九十年代后期美国股市的泡沫成因。
由于中国股市这几年的连续上涨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这在美国股市更为剧烈。
希勒就指出,那些相信股市会下滑和连续减速的人由于年复一年不断地出现判断错误,对自己的坏情绪很敏感。
那些不断预测下滑的人由于总是在错,会痛苦地感觉到丢面子。
由于对认识世界的满意程度是自尊和个人身份的一部分,很自然地,以前悲观的人想建立一个不同的世界观,或至少会在公众面前呈现出不同的态度。
也正因为如此,“空翻多”的能量有时会很强大,甚至很多人在高位也奋不顾身地涌入市场。
尤其是当股票投资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文化,投资人更是害怕“踏空”。
对于人们为什么不能做出独立的判断和选择,一般的解释是迫于社会压力的屈从,人们害怕被看成是另类或是傻瓜,他们的判断受到了动摇。
但社会心理学家早在五十年代就通过实验表明,人们未必是害怕在一群人之前表达一个相反的.观点,而是“传统理性”告诉他们,当大部分人都做出相同判断时,那么差不多可以肯定,大部分人是正确的。
所谓顺势而为。
人们对股评家、分析师和经济学的所谓“权威”的依赖感。
尤其是在社会分工日益明显的今天,人们信赖专家成为一种习惯,总以为专家推荐的股票或走势的看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跟他们走没错。
还有一点也颇值得关注,就是投资者经常对价位高估习以为常,只有等到股价跌了个50%甚至100%,才恍然大悟。
心理学家已经证明,人们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往往会受到身边因素的影响。
在股市中,暴涨和暴跌适合喜欢刺激的投资者与大牛市的热潮。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非理性繁荣》这本书出版于21世纪之交美国网络高科技股票泡沫破裂的前夜,出版后股市泡沫破裂,所以书和作者都非常出名。
题外话是如果作者是中国人,在今日中国出版这本书估计会进局子,恶意做空啊,呵呵。
在这本书里,作者对当时的泡沫出现,发展的原因和诱因都进行分析了。
对于股市的疯狂上涨,作者认为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上涨所以上涨,这是一种上涨的自我实现。
首先,作者从结构性因素的角度出发,将泡沫的引发性事件和放大机制分开进行分析。
然后在从文化和心理角度进行分析。
从结构性因素讲,当时的互联网股票泡沫诱因有下面12个:1)在收益稳定增长时期到来的互联网,人们往往把两件同时到来的事情中的一件当做另一件的原因,这次互联网就被当做了经济发展的原因。
2)胜利主义和外国经济对手的衰落3)赞美经营成功或其形象的文化变革4)共和党国会及资本收益税的削减5)生育高峰及其对市场的显著影响6)媒体对财经新闻的大量报道7)分析师愈益乐观的预测8)规定缴纳养老金方案的推广9)共同基金的发展10)通货膨胀回落及“货币幻觉”的影响公众对目前通货膨胀认识的误区刺激了对实际回报的高预期。
媒体报道以往长期股市回报时,所用的大部分数据都是名义数据,即没有修正通货膨胀影响,很自然地鼓励人们去预期这种回报会持续到将来。
媒体报道中的历史股价指数曲线图几乎总是采用名义数据,而不是采用剔除通货膨胀影响后的数据。
更有实际意义的股市水平是通过一些广泛通用的商品来衡量的,也就是在剔除消费者价格通货膨胀水平后来衡量。
11)交易额的增加以及24小时在线交易的出现12)赌博机会的增加从结构性因素讲,放大机制就是一种股民自发形成的庞氏骗局。
投资者的信心、对未来股市的期望及其对股票需求产生的影响所共同形成的机制,可以大大增强投资者信心。
公众对股市的信心也反映了公众对整个经济的信心。
很多时候,个人的感受取决于其近期投资的经历。
如果一个人退出股市并且没有享受到其他人近期赚到的收益时,就会有一种很强烈的悔恨感,悔恨能提供很大的动机。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非理性繁荣》是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所著的一本书,该书通过对历史上几起经济泡沫的案例研究,探讨了经济市场中非理性行为的根源和后果。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其中的洞见和警示,认识到经济市场并不完全理性,非理性繁荣是一种必然而又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现象。
希勒在书中详细回顾了历史上几次知名的经济泡沫,例如荷兰郁金香泡沫、南海泡沫和互联网泡沫等。
他通过对这些泡沫的分析和比较,揭示了市场参与者在价格形成过程中的非理性行为。
在这些案例中,市场参与者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如羊群效应、投资者自大和过度乐观,从而导致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
对于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来说,非理性繁荣的出现既是机会也是风险。
希勒指出,非理性繁荣的时机往往很难把握,当市场情绪达到高峰时,投资者可能会陷入盲目追逐涨幅的急躁心态,忽视了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
这种行为往往加剧了市场价格的波动,为泡沫的形成埋下了伏笔。
然而,一旦泡沫破裂,市场价格往往会迅速反转,给投资者带来沉重的损失。
因此,在非理性繁荣中保持冷静思考和理性判断至关重要。
尽管非理性繁荣存在风险,但它也是市场演化的一部分。
希勒认为,非理性繁荣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市场的不健康,相反,它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参与者的增多,非理性繁荣的频率和规模可能会增加。
然而,市场的演化也同时推动了监管和制度的改善,以减少非理性繁荣的风险。
因此,非理性繁荣既是市场发展的一部分,也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改进的机会。
在我看来,非理性繁荣不仅存在于经济市场,也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人们在购物、投资、职业选择等方面也容易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例如,当某种商品很受欢迎时,人们可能在没有理性判断的情况下跟风购买,导致价格过高。
同样,在求职过程中,人们也往往受到盲目追求热门行业的影响,而忽视了自身的兴趣和能力。
因此,非理性行为不仅是经济市场中的问题,也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警惕和纠正的行为。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非理性繁荣》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在追求繁荣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非理性行为。
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人们在金钱、权力和名利面前所表现出的盲目追求和非理性行为,以及这些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类在追求繁荣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理性思维和行为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丰富的案例和数据为支撑,深入分析了人们在金钱、权力和名利面前所表现出的非理性行为。
他指出,人们在追求金钱和财富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赌博、投机和贪婪的陷阱,导致个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而在追求权力和名利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表现出攀比、虚荣和不择手段的行为,导致道德沦丧和社会风气败坏。
这些非理性行为不仅会损害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
通过对这些案例和数据的深入分析,作者呼吁人们要树立理性思维,摒弃盲目追求和非理性行为。
他指出,只有通过理性思维和行为,才能实现真正的繁荣和幸福。
理性思维不仅能够帮助人们认清自己的需求和欲望,还能够帮助人们理性地选择和管理自己的行为,避免陷入非理性行为的陷阱。
只有树立理性思维,才能够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真正繁荣。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理性思维和行为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困难,而理性思维和行为正是我们应对这些诱惑和困难的利器。
只有通过理性思维和行为,我们才能够避免陷入非理性行为的陷阱,实现真正的繁荣和幸福。
因此,我决定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和行为,摒弃盲目追求和非理性行为,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真正繁荣。
总之,《非理性繁荣》是一本值得深思的好书,它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人类在追求繁荣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也呼吁人们要树立理性思维,摒弃盲目追求和非理性行为。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引言: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作者通过对经济泡沫和市场繁荣的研究,阐述了非理性行为在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本文旨在总结和归纳书中的重要观点、理论和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一章:非理性行为的概念和原因1.1 非理性行为的定义1.2 非理性行为的心理原因1.3 非理性行为的经济原因第二章:经济泡沫的形成和崩溃2.1 经济泡沫的概念和特征2.2 经济泡沫的形成原因2.3 经济泡沫的崩溃机制2.4 经济泡沫的后果和影响第三章:市场繁荣的特征和规律3.1 市场繁荣的定义和特征3.2 市场繁荣的形成和推动因素3.3 市场繁荣的周期和规律3.4 市场繁荣的影响和后果第四章:非理性繁荣的案例分析4.1 2007年美国房地产泡沫4.2 19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4.3 中国股市的非理性繁荣第五章:非理性繁荣的监管和制度设计5.1 监管机构的作用和责任5.2 监管制度的设计和改进5.3 预防和控制非理性繁荣的措施结论:本文总结了《非理性繁荣》一书中关于非理性行为、经济泡沫和市场繁荣的重要观点、理论和案例。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非理性行为对经济体系的影响,以及如何预防和控制非理性繁荣。
附件:1、相关数据和图表2、相关研究和案例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泡沫(Bubble):指市场或资产价格出现异常的上涨,并最终崩溃的现象。
2、非理性行为(Irrational behavior):指在决策过程中不合理、不理性的行为。
3、监管机构(Regulatory agency):指负责监管和管理特定行业或市场的机构。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精彩10篇)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精彩10篇)《非理性繁荣》读后感篇一席勒的《非理性繁荣》从心理学和行为金融学的角度,着力分析美国90年代中后期的网络股泡沫,同时也类比的描述了20世纪初、1929年和上世纪70年代金融危机的情况。
该书是根据许多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和历史事实,对美国互联网期间股市的空前繁荣现象所做的全面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席勒指出泡沫的形成和崩溃显现出正反馈的状态,这点与索罗斯反身理论中的暴涨暴跌不谋而合。
尽管该书是以当时的市场情况为基本出发点的,但他把这一市场情况仅仅作为整个股市繁荣现象的一部分来进行研究。
作者有力地指出近年来的股市飙升只不过是一场正在上演的`、大规模的偶发性庞氏骗局,最终只能是以悲剧收场。
他认为当时的股市是一个投机性泡沫,指出投资者的从众心理是如此之强以至于很难控制和影响,市场定价的重大偏差能够保持几年或者几十年。
作者在第一篇中首先重点对股市上涨的14个催化因素进行了逐一分析:在收益稳定增长时期到来的互联网;胜利主义和外国经济对手的衰落;赞美经营成功或其形象的文化变革;共和党控制国会及资本收益税的削减;生育高峰及其对市场的显著影响;媒体对财经新闻的大量报道;分析师愈益乐观的预测;规定缴费养老金方案的推广;共同基金的发展;通货膨胀回落及“货币幻觉”的影响;交易额的增加;折扣经纪人,当天交易者及24小时交易;赌某机会的增加等等。
并进行了小结。
接着重点对股市的放大机制进行了分析:自发形成的庞氏骗局;投资者的高度信心;对投资者信心的反思;高市值情况下预期不减的例证;对投资者期望和情绪的反思;公众对市场的关注;投机性泡沫的反馈理论;作为反馈模式和泡沫的理解;作为反馈模式和投资机泡沫的庞氏骗局;自发庞氏骗局引起的投机性泡沫;当今的非理性繁荣和反馈环等。
在第二篇中对文化性因素如新闻媒体(媒体在决定市场变化阶段中的作用;媒体讨论的形成;对市场前景的报道;创纪录过量)、新时代的经济思想、新时代和全球泡沫进行了分析。
2024年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2024年非理性繁荣读后感《2024年非理性繁荣》是一本由中国经济学家之一、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兆星所著的经济学专著。
该书以对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测为主题,针对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进行展望与思考。
整本书逻辑清晰,观点明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进行了科学、客观的展望。
在《2024年非理性繁荣》一书中,王兆星主要探讨了当前中国经济的现状及其可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他指出,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正视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变动性,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
他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出现非理性繁荣的主要原因是受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特别是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及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等。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调整经济政策,加强金融体系的监管,稳定市场预期,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王兆星在书中还提出了一些应对当前经济问题的具体措施。
首先,他认为要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监管,避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其次,要加强对企业的支持和扶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再次,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动各地区的协同发展;最后,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
《2024年非理性繁荣》一书的观点鲜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走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兆星娴熟运用经济学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对中国经济的独特见解,将复杂的经济问题简单化,通俗易懂地向读者解释了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一些关键要素。
《2024年非理性繁荣》一书的贡献还体现在其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展望和思考上。
王兆星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会继续保持稳定和持续增长的势头,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因素和挑战,特别是在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
对此,他提出了一些应对之策,如加强对外经济合作,推动市场化改革,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范文_作文2950字_读书笔记_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范文《非理性繁荣》1500字范文每个人都想知道,对于股市,什么是利好消息?只要抓住利好消息,人们就可以通过投资来赚钱。
希勒的《非理性繁荣》却告诉投资者,这样的方式不完全可行。
通货膨胀高是利好消息?不是。
低通涨是利好?不是。
人口生育高峰利好?不是。
人口增长减速利好?不是。
有战争是利好?不是。
和平年代是利好?也不是。
新闻影响政治和立法是利好?不是。
新闻失去对政治的影响力是利好?也不是。
在最近二十多年来,全球的金融学家通过他们对于现实世界的研究,发现了以上这些答案。
而这些答案本身所暗示的可能的规律,则足以让任何一个认为,或者曾经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的人惊心。
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其原因就是因为确定了“人是理性的”这一基本假设。
尽管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之中一在有人试图以实证的研究去证伪这一基本假设,但他们持续的失败一度使人们坚信,我们如果发现有任何事情可以动摇“理性人”这一基本假设,那只能说明我们的研究不够深入。
但金融学的发展及对现实世界的研究使我们再次回归为怀疑者:这一假设可信吗?在二十世纪末,金融学开始成为一门正式的科学,不再从属于经济学。
但是,希勒在这个时候警告投资者不要过于相信自己已经可以掌握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的规律。
目前的金融学不足以提供什么确定的结论,而且不能可以理性地预测和理解股价的波动。
希勒指出“非理性”心理使得我们的对未来的预测很不可靠。
什么是股价?学院派的说法是“资产定价”。
但是,任何定价都会遭到投资者的质疑:为什么我们要用这么多的钱(股价)去买一份资产呢?这看起来是个经济学问题,却反映了投资的心理动机。
通俗的解释是,现在花所买的是这份资产将来的回报。
因此,与现在的股价接受,是建立在人们对未来的现金流期待和潜在风险评估。
而这样的预测又是基于人们对于当前这份资产的评估。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悖论。
简单地说,投资者对于现在的付,出,取决于对将来的预期,然而预期又建立在对现在的分析之上。
【最新】《非理性繁荣》(第三版)读后感
【最新】[读后感]《非理性繁荣》(第三版)读后感>(第三版)读后感沽上犇牛作者简介:罗伯特J希勒,_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经济系教授,畅销书作者,>经济学视角专栏的定期撰稿人,他的著作有>,>(合著),>和>.本书在架构上共,分了六个大的部分.前篇,也就是书的前三章和后面的五篇.书的前三章,个人姑且定义为,前篇的三章内容别是第1章股票市场的历史回顾,第2章债券市场的历史回顾和第3章房地产市场的历史回顾.三个历史回顾,立足于三个主要投资市场即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描述了这三个市场涨跌的历史过程,梳理了这些市场经历了的哪些显著波动,帮助读者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市场的趋势.作者在第1章中主要描述了股票市场的一个涨跌历史,创造性的提出了这个周期性调整市盈率(CAPE).作者在第2章债券市场的历史回顾中,指出了利率长期以来的波动和变化.并利用图表揭示了通胀指数化债券的收益率走势.通过走势可以明显的看出来,虽然债券的收益率波动幅度比较小,大概也就是在百分之_到-1%之间波动,而且,大部分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正收益区间.但是就这样一个窄幅的波动的幅度范围内,它的整个历史的波动,还是蛮大的.作者在第3章房地产市场的历史回顾中指出了,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房地产市场永远上涨这个假设和认知是错误的,是非理性繁荣泡沫的一种体现.作者在书中说道,_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地区的房地产价格上涨,与此同时,各种肤浅的解释相继出现,其中一种认为人口压力使得土地资源日渐枯竭,必然导致住房价格猛增,但实际情况是_90年以来,人口增长非常的稳定而缓慢,土地资源也并未枯竭,另一种解释认为,住房价格上涨的原因是需求的过快增长,导致建造住房所必需要的劳动力.木材.混凝土和钢材的价格高企,但事实上,建筑成本并未偏离其长期运行趋势,还有一种解释认为这种繁荣是因为很多国家通过降低利率来应对全球经济的衰退,诚然较低的利率水平是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因素,但历史上各国央行曾多次降低利率,却没有哪一次导致世界如此默契.作者的研究团队还创建了一个美国住房价格指数及建筑成本.人口和长期利率的变动趋势,.时间跨度为_90年到_年.见下图作者紧接着指出,图3.1中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从_90年开始,实际住房价格整体上并没有出现过连续上升的趋势.作者在书中指出,归根结底,尽管住房价格的真实走势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大多数的证据表明,大多数住房的实际价格平均增长率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高.并指出, 实际住房价格并没有强劲上升的原因.并指出如果人们,能够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对房地产市场做出理性的判断,那么这些城市就存在类似的市场控制机制,来阻止房价过快上涨,如果房价上涨,使得住房抵押贷款占据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房地产市场就有足够的理由向低成本地区转移,长远来看,这种机制可以抑制,精通通胀修正的时机房,价上涨过快,同时,可粉碎膨胀过快的泡沫,这种市场机制对那些附近有大量可利用土地的城市最有效,对那些可利用土地很少的城市也有效,因为如果房价太高,居民和企业将会永远甚至完全离开这些地区 .最后作者指出贷款机构在房地产泡沫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是一个推波助澜和制造风险者,个人认为作者这一点有失偏颇,毕竟在一个相对健康的住房价格市场中,贷款还是对于普通群体自购住房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第一篇结构因素作者在第一篇中探讨了资深市场泡沫的结构性因素,也就是第4章诱发因素,互联网,市场经济急速发展以及其他事件和第5章放大机制自然形成的庞氏骗局.在第4章中研究了致使市场剧烈波动的因素,那些与政治技术以及投资者构成等相关的市场外部事件.纵观了最近的三次股市繁荣 _82年到_00年的千禧繁荣._年到_年的次贷繁荣和_年至今的后次贷的繁荣,从根本上,这些因素更多的通过其对投资者心理的影响,而作用于市场,即便是今天,审视导致历次市场繁荣的驱动力,对于我们理解导致未来繁荣的各种潜在因素也十分重要.第5章认为一些放大机制与时滞效应共同作用,进一步强化了第四章所述泡沫滋生因素的效果.也因此,市场的活动与这些促成因素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是扑朔迷离.当市场事件被理解为投资利好时,这种放大机制将不断增强市场信心,即便市场价格已经居高不下.价格上升导致价格进一步上升,并因此放大泡沫的促成因素而酝酿一场新的投机泡沫,当投资者认为事件对投资不利时,这种放大机制将反向作用,最终价格下跌导致价格更大的下跌.第二篇文化因素包括了第6章新闻媒体,第7章新时代的经济思想和第8章新时代与全球泡沫在这一篇作者主要考察了,文化因素对强化投机性泡沫结构的影响.第6章讨论了新闻媒体的关键性作用,比如新闻媒体常常放大那些与投资者产生共鸣的消息,而忽略了这些消息的真实可靠性.第7章,对长久以来在金融市场上自发形成的新时代理论(new eratheories)进行了分析.这些理论之所以被广泛的推崇,是因为它们根源于市场活动本身,而不是对市场消息真实价值的无偏见分析.第8章回顾了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全球股票市场的几次重大繁荣,同时梳理了这些繁荣背后的新时代理论类行.第三篇心理因素考察了市场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即第9章股市的心理锚定和第_章从众行为和思想传染.第9章认为,经济和金融理论对于市场真实价格缺乏清晰的定义,也没给出简单的计算,因此公众对于市场价值的估计更多的依赖于心理锚点.第_章阐述了来自于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不同的人会在同一时间改变他们的想法.第四篇,理性化繁荣的尝试梳理了学术界对市场泡沫,实现理性化的一些尝试.即第_章,有效市场,随机游走和泡沫和第_章,投资者学习和忘却.第_章考察了有效市场理论.第_章讨论泡沫使其常备提及的投资者感知理论,即公众对于一些重要事实常常后知后觉,这些事实或令人质疑,抑或早已为市场所知晓.个人认为,作者在这一篇里面主要阐述了有效市场理论和通过投资者的自身的学习,并不能有效的去解决市场的非理性.原因有二,第一,是有效市场理论,本身就是一种有缺陷的理论,和现实的市场,有很大的一个出入.第二,投资者学习的很多常识,其实和事实并不完全相符.学习来的这些事实,本质上来说,也算不上是学习,顶多就是投资者根据他们的投资经验产生的关于未来的直观想法.种想法是泡沫经济反馈的一个部分.也就是在泡沫当中,无法去学会避免泡沫的方法.第五篇行动呼吁也就是第_章,探讨了投机性泡沫对于个体投资者,机构和政府的启示.针对当前脆弱的股票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对政策改变的迫切需求,给出了一些建议,例如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帮助,个体投资者尽可能的避免泡沫破灭的风险后果.在犇牛看来,作者在本章中提出的一些建议,更像是一些学术性的建议,与实操层面的措施还存在距离.比如第一项建议是,货币当局应当运用温和的货币政策来抑制泡沫,作者在书中提到, 当认为股票市场估值过高时,货币当局采取小幅度,但又是象征性的利率提高政策是有用的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向公众阐明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抑制泡沫.但货币当局不应当通过强烈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来试图促使泡沫破灭 .第一,首先这个观点货币当局未必能够接受.第二就算是当局接受了,在实际操作层面上,这个度的拿捏也是很困难的,有的时候股票市场是非常敏感的.给出的第二个建议是, 意见领袖发表有利于市场稳定的言论 .作者在书的前面部分已经论证了,大众对于专家的相信,是有科学根据的,或者说有据可查的.但实际上,意见领袖也经常这样做.但从效果看在市场崩溃的时候,意见领袖的意见对于稳定市场的作用非常有限.作者给出了第三个建议,是制度性的鼓励,建设性的交易.个人倒是认为这一点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建议,但是,如果遇到一个控制欲较强的政府,恐怕到时候这一点也很难执行下去,比如我A就经常以保护投资者为由头对交易进行各种各样的限制.也就是面对市场剧烈的波动的时候,作者给出的建议是,加大市场的交易力度,或者给出更全面的市场交易,而不是关停交易.但是这和,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熔断机制是相悖的.第四点建议是,公众应该得到更多的对冲风险的帮助.简单概括的说,就是你的资产如果是做多的,那么应该有一部分做空来帮助你来对冲风险.第五点建议是储蓄和退休计划的政策应该现实考虑泡沫的存在.结合我国的国情,应该是我们在进行养老.教育储蓄时候,应该考虑到当下资产的泡沫情况,和未来的泡沫情况.比如我们当下有一套帝都的房子,估值在千万.从普通人的收入角度来看,千万资产对一个人的养老和教育应该是绰绰有余的,但如果这个千万是一个泡沫,后面如果出现了泡沫的破灭,千万变成了百万,甚至不可变现,那么到时候你的养老,你的教育是如何实现呢?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应该保持一个现金储蓄的习惯.作者在最后还给出了其在_年诺贝尔奖上的演讲,叫做投机性的资产价格,作为本书的一个总体的一个概况和总结,但内容过于学术性不太好理解,所以,本次没有细读.几点感触1.第3章,房地产价格历史说明,房地产并不是一直上涨的一个资产.作者在这一章用几个小标题表达了作者的思路,住房价格的历史长期走势;实际住房价格总体上并未呈现长期上行趋势;实际住房价格并没有强劲上升的原因;非理性繁荣的昨与今;贷款机构在房地产泡沫中扮演的角色.2.股票市场并不总是一个长期高效的投资市场,或者说是长期最佳投资的唯一选择.作者在书中提出,以30年非重叠历史看.股票的收益不总是高于债券投资的收益.因此个人应该加强对债券投资的,认知与学习.通篇来看本书的话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去理解非理性,非理性的成因,非理性的历史,以及如何去解决非理性的学术性书籍.在这一点上,本书其实与市场有效理论更相似,都更像是一种片面的学术理论研究.所以本书内提到的所有内容未必具都是真实的,或者说可借鉴的意义.但是从道与术的层面上来说,其在术的层面上虽然指导意义有所欠缺,但在道的层面上来说,偏听则暗,兼听则明,给我们了一种新的思维的启迪.总来说还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籍.。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3)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简介《非理性繁荣》是一本由查尔斯·普洛特尼克撰写的经济学著作,于2021年出版。
本书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揭示了经济领域中非理性行为的普遍存在,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建议。
本文通过阅读本书并对其中的核心思想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及对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进一步加深了对经济学领域非理性行为的理解。
1. 非理性行为的定义和特点在经济学领域,理性行为一直被视为决策者在面临不同选择时做出的最佳决策。
然而,在《非理性繁荣》中,普洛特尼克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观点:人们在经济决策中普遍存在非理性行为。
非理性行为的定义是指人们在经济决策中不依赖于理性分析和优化算法,而是受到情感、心理偏差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做出与最佳决策相悖的选择。
这种行为特点明显,经常导致市场出现多种错误估计和投资失误。
2. 非理性行为的案例分析普洛特尼克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示了非理性行为在经济领域中的普遍存在。
以股市为例,他指出了常见的非理性行为,如追涨杀跌、投资决策受到噪音交易员的干扰等。
这些行为通常是由于个体的心理偏差和情感因素导致的。
此外,在消费者行为方面也存在非理性行为的体现。
例如,购买奢侈品时,消费者可能会受到社会认同和群体效应的影响,而忽视自身的经济状况和真实需求。
这种非理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的不平等。
3. 非理性行为的原因和机制为了深入理解非理性行为的产生机制,普洛特尼克引入了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他指出,人类的决策过程往往受到认知偏差和情感驱动的影响。
其中,代表性启发、群体效应和确认偏见等是非理性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代表性启发是指个体在决策时过分依赖于某种特征或对过去经验的简单归纳。
这种启发在投资决策中尤为常见,导致投资者往往高估某些风险,而低估其他风险。
群体效应是指个体在做出决策时受到周围群体的影响,倾向于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
这种效应在股市中尤为明显,投资者往往会跟风买入或卖出,而不依赖于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非理性的繁荣读后感
本书书名取自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理事主席格林斯潘1996年底在华府希尔顿饭店演讲中,谈到当时美国金融资产价格泡沫时所引用的一句名言。
从那时起,许多学者、专家都注意到美国股市因投机风气过盛而引发的投资泡沫现象。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甚至多次预言美国的投资泡沫将破,可是每当美国股市有衰竭的症候时,就会有另一股投机热潮注入,让股市得以暂时维持不坠,直至近日方有软着陆的迹象。
90年代,美国股市不断创新高,投资人的热度沸腾,投机风气鼎盛,知名的股市分析师甚至喊出道琼指数会上五万点的说法。
本书作者席勒为耶鲁大学的教授,也是美国股市的投资人,他根据多年来对美国股市多头行情的分析研究,以及历史上各种股市大幅波动变化的前车之鉴,冷静分析这一波美国股市荣景的各种因素。
然而,这些因素多半无法以一般经济学效率市场的理论来分析,原因是股市中人们所发挥的投机贪婪,是一种非理性的本性,全文娓娓道来,分析鞭辟入里,引人深思。
事实上,所有经过正统训练的经济学家,在他们分析经济现象时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假设:人们所有的经济决策都是从理性出发。
古典经济学派并曾将经济学领域里所设定的虚拟人物为「经济人」(Homoeconomica)。
这个「经济人」如果处身于现代的人类社会中,将是六亲不认、毫无情感,一切行为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准则;因此,他不会犯下一般「凡人」感情用事的错误,花的每一分钱、用的每一份力气,都经过仔细的盘算。
同样的,经济学家也相信最完美的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这个市场中的买卖双方参与者众多,多到没有人能够以他买卖的数量控制价格;市场中的信息充分流通,任何讯息会迅速传达给所有的参与者,立即而有效地反映在市场的价格之上,这也是金融市场为效率市场的重要假设。
但是正如凡人不是一个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市场也无法完全符合「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因此,一旦出现「非理性」投资人与「非理性繁荣」市场,经济学教义派就颇难解释其存在;同样的,这些人所制定的财经政策当然也无法解决非理性思维下的经济问题。
非理性繁荣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非理性繁荣前言「非理性繁荣」这个词,是前美联储出席格林斯潘形容完股市以后全球主流股指暴跌,从而为人们所熟知并传播的。
所以人们一开始的印象中,非理性繁荣总是跟股市联系在一起,但其实股市、债市、房地产等具有投资性质的东西都会经历非理性繁荣。
人们对未来过于乐观的情绪会传染,然后一拨本来不是很懂的人由于判断另一拨人会持续过于乐观而希望在此赚一波,从而也表现出乐观,这就更加放大了情绪,加剧了非理性繁荣的泡沫。
那么,人们会基于哪些理由而过于乐观从而导致非理性繁荣的产生呢?偶发诱因大家都知道,互联网领域的股票市盈率都特别高,为什么?因为互联网的特点是有指数效应,或者用它本身的名字命名,叫网络效应。
人们倾向于认为「这个东西一旦牛了之后就会不成比例地牛」,于是在判断看好的股票的未来市值时就会将其估得特别高。
每一项革命性的新技术,都会极大地提升各行各业的运行效率,尤其是当它们已然改变了几个行业时,人们就会开始开脑洞,倾向于将其描述得无所不能,在预测这些领域的公司市值时,自然就会开始非理性,这里的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就是诱使非理性繁荣的偶发因素,我们无法提前预知,你也可以说是被上帝或者随机选中了文明的发展方向。
当然偶发因素不止于此,例如互联网这样的技术比其他的革命性技术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它使在线下单变得更为便捷,这大大降低了普通人参与投资的门槛:投资人数和市场参与资金大量增加,当市场整体可选择标的增加不够快的时候,必然导致每个有限标的不成比例地被热捧,催生大量泡沫。
这同样是我们无法提前预计的,也是偶发因素。
还有其他诸如政府下调利率之类的,也都是诱因之一,这种诱因就跟诱导人体得病的那些因素一样,并没有百分百一定哪个诱因可以导致哪个投资市场的上行,但会比平时增加上行的概率,刚刚哪个市场就差最后一根稻草的时候,上行就会发生。
反馈环当某个投资市场被一些偶发的诱因一起推上去之后,人们的心理就会开始建立正面反馈环。
如果牛市的持续时间可以有一年甚至以上,那些获益的人们就会把不投资到这里的人称为傻瓜;若是牛市可以持续得更久一些,例如像21世纪以后的中国楼市,那么买房甚至可以成为一种信仰:买房从来不是中国人的信仰,只有作为投资品大幅涨价了以后才逐渐成为的。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新时代”理论主要是在对股市繁荣的事后诠释的过程中形成的。希勒考察 了 19 世纪末以来的美国三次大牛市的乐观主义气氛( 新时代理论),证实了对 新时代的推崇和传播并不是导致股价最初上涨的原因,而是对延续和扩大股市繁 荣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些新时代思想是产生投机性泡沫的反馈机制的一部分。房 地产市场中也在新时代思想的推动下走向繁荣,同股票市场的繁荣几乎如出一辙。
希勒还通过对多国股价走势、股票市盈率与利率等的分析,强化论证了当时
1
的股市存在着投机性泡沫,并且泡沫即将破灭,股价强劲攀升难以为继。 2 房地产市场 在房地产市场分析的这部分,希勒指出,近些年来房地产市场也显示出投机
性泡沫的存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房价都经历了急速的上涨。希勒构建了一个从 1890 到 2005 年的美国长期住房价格指数,并将其变动趋势与建筑成本、美国人 口、长期利率等的变动趋势做比较,探寻房价涨落的原因。结果房价变动和前述 因素都不存在持续相关性。希勒还指出,1997 年开始的房价强势上涨与历史上 的二战后美国房价的迅速攀升性质并不相同,人们对前者日益感到担忧和不安, 房地产市场也不时出现骤然波动,并且 2000 年以来的房地产市场繁荣已然波及 到全世界,众多世界著名城市的房价走势显示出惊人的相似。
交易成本下降,换手率增加,鼓励更多 “当日交易”业余投资者进入市场。交易服 务的飞速进步及频繁的价格信息披露吸引 了公众对股市的关注。
赌博机会的增加
(The rise of gambling opportunities)
赌博场所的增多及实际赌博频率的增 加,对投机文化和冒险态度产生潜在影响, 使股票投机更广为接受。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非理性繁荣》这本书的第二版,以遍及全球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 现象为切入口,研究了各类社会因素如何推动投机性市场变化的问题。
行为金融学-《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方旭《非理性繁荣》,是罗伯特席勒的著作,其为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经济系教授,行为金融学的创始人之一。
本书是行为金融学领域的经典著作,研究的是股票市场的波动。
股票市场为什么会出现暴涨暴跌?是不是偶然因素?不是。
这是市场非理性因素的必然结果。
很多人都有投资股票的经验,而股市有一个周期性的特点,就是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大涨。
股价越来越高,泡沫越来越大。
然后某一天泡沫破裂,市场崩盘,股灾就来了。
任何一个国家的股市好像都难以摆脱这种暴涨暴跌的周期,哪怕是比较成熟的美国股市也是这样,从20世纪初以来美国股市的暴涨暴跌就反复出现。
好像一个魔咒,其中最惨烈的就是1929年10月28号的黑色星期一,道琼斯指数两天之内跌去了23%,随后的11月又跌了48%。
那为什么股市会反复出现这样的暴涨暴跌?经济学家们原因解决问题,但效果并不明显。
对此,席勒教授在本书提出了他的观点。
他认为股灾之所以反复出现,是因为市场总是容易出现虚假繁荣。
在人们的追捧和炒作下,股票价格越来越高。
偏离真实价值越来越远。
那么席勒就把这种情况称之为非理性繁荣。
那这种非理性繁荣的状态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泡沫迟早会破裂,然后股价急转直下加速下跌,股灾就会爆发。
拿1929年的股灾来说,崩盘之前是连续六年的牛市,股票指数暴涨3.7倍。
这就是非理性繁荣的典型表现,最后股灾的爆发就是非理性繁荣的泡沫不断积累的必然结果。
关于为什么会出现非理性繁荣,席勒认为首先应该从市场的结构本身找原因,而市场结构性因素的背后其实是人类的心理因素在发挥作用。
重点关注他们的作用。
以下从两个方面说明市场的非理性因素。
第一,导致市场陷入非理性繁荣的结构性因素是什么?第二,在市场的结构性因素背后是什么样的心理因素在发挥作用?一、非理性繁荣的结构性因素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把市场投资者看成是理性人,很多经济学家在解释股市暴涨暴跌的周期性现象的时候,也仍然坚持这样的一个假设。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非理性繁荣读后感在金融危机之后,这本书变成了一个好像“圣经”一般的经济读物,我想不仅仅是因为它几乎是准确预见了金融危机的发生,还因为这本书可以从一个更为细致的方面去分析经济。
我觉得这也是经济学有意思的地方,它真的不是单一的数学可以解释的,而是包含了人类社会的很多研究和表现在。
谈到金融危机的时候,书中说“如果让这些破坏性的变化随意蔓延,这些变化所造成的破坏将不只限于经济方面,还将危及我们社会的基础——那些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乐观以及共同的习惯和生活方式,而且这种破坏的后果将会在今后的数十年间持续不断地显现出来”。
让我立即就想到了现在我们周围的这个社会。
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上的影响是可以修补的,但是在人们的关系方面却很难回到从前了。
这也是温家宝说信心比黄金更加重要的原因吧。
归根到底,所有的事情都还是要人去完成,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互信、;乐观这些基本的品质都丧失了的话就会对这个经济的基础造成非常严重的打击。
作者说,次贷危机解决方案的内容全部都是关于机制变革的:超越短期修补的愿景,以及改革上层建筑的勇气。
他看的更为长远——经济的复苏不是单一地鼓励消费、扩大投资那样简单,而是要从根本上进行机制的变革,这个社会契约指我们整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应该保护所有人免遭重大灾难的困扰,同时控制住那些已经出现的问题,使之不要再蔓延。
这本书也对房地产领域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析。
作者说,鼓励居者有其屋是一个意义深远而且令人肃然起敬的目标,它传达出来的是一种参与意识以及国家认同感,而且较高住房自有率对一个健康的社会也有着相当多的益处。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美国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创新无疑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的。
但是在实施的角度上,却没有一个相应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去控制这个逻辑的运转,所以说造成了所谓“非理性繁荣”。
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观点是我们在这次严重的住房泡沫过程中正在经历的“新纪元”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把土地的价值和住房的价值捆绑到了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00字《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范文
《非理性繁荣》1500字范文
每个人都想知道,对于股市,什么是利好消息?只要抓住利好消息,人们就可以通过
投资来赚钱。
希勒的《非理性繁荣》却告诉投资者,这样的方式不完全可行。
通货膨胀高是利好消息?不是。
低通涨是利好?不是。
人口生育高峰利好?不是。
人口增长减速利好?不是。
有战争是利好?不是。
和平年代是利好?也不是。
新闻影响政治和立法是利好?不是。
新闻失去对政治的影响力是利好?也不是。
在最近二十多年来,全球的金融学家通过他们对于现实世界的研究,发现了以上这些答案。
而这些答案本身所暗示的可能的规律,则足以让任何一个认为,或者曾经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的人惊心。
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其原因就是因为确定了“人是理性的”这
一基本假设。
尽管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之中一在有人试图以实证的研究去证伪这一基本假设,但他们持续的失败一度使人们坚信,我们如果发现有任何事情可以动摇“理性人”这一
基本假设,那只能说明我们的研究不够深入。
但金融学的发展及对现实世界的研究使我们再次回归为怀疑者:这一假设可信吗?
在二十世纪末,金融学开始成为一门正式的科学,不再从属于经济学。
但是,希勒在这个时候警告投资者不要过于相信自己已经可以掌握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的规律。
目前的金融学不足以提供什么确定的结论,而且不能可以理性地预测和理解股价的波动。
希勒指出“非理性”心理使得我们的对未来的预测很不可靠。
什么是股价?学院派的说法是“资产定价”。
但是,任何定价都会遭到投资者的质疑:
为什么我们要用这么多的钱(股价)去买一份资产呢?这看起来是个经济学问题,却反映了
投资的心理动机。
通俗的解释是,现在花所买的是这份资产将来的回报。
因此,与现在的股价接受,是建立在人们对未来的现金流期待和潜在风险评估。
而这样的预测又是基于人们对于当前这份资产的评估。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悖论。
简单地说,投资者对于现在的付,出,取决于
对将来的预期,然而预期又建立在对现在的分析之上。
关键问题是什么变量能够确保对未来的预测是可靠。
希勒悲观的指出,一些潜在因素,对股价的影响超过一些常规的因素。
比如,1989年10月13日的一次股市暴跌,整个股
市市值缩水了6.91%。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这次暴跌和UAL公司的一项杠杆交易失败有
关,实际上UAL暴跌只能解释全部市值的1%下降。
有趣的是,事后对于市场交易员的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6%的人在这场暴跌之前听说了UAL的交易失败,也就是说股市缩
水过程中,有其他因素带动,导致了另外5.91%的损失。
目前最经典的例子是1929年到1933年美国的金融危机。
至今没人找出它是由哪次
具体事件引起的。
金融危机爆发前几天里,全球也就只发生了这几件大事。
你也可以参与到这场评判中来,看看哪个最有可能是一种可以引起危机的事件。
1.州际商会将推进其收回超额铁路收入的计划;
2.康涅狄格州制造者协会成功的引入了一条有利的关税条款;
3.墨索里尼演讲称法西斯主义下的人民能面对任何危机;
4.法国总理候选人爱得华德宣布了其未来内阁中的外交部长;
5.一架载有七人的英国飞机在海上失踪;
6.格拉夫计划探险北极;
7.大卫的小分队正向南极推进。
对于导致股价变动的原因,希勒试图把潜在因素拓展到更多领域,讨论更多人类行为和事件:从1929年的金融危机,到生育高峰,从通货膨胀因素到社会中的赌博文化,从
贸易结构到媒体如何影响政治,几乎可以涵盖我们所想到的可能以及不可能影响到股价的因素。
这是一个庞大的模型,变量集合可能是无底洞。
他指出,在决定股价因素中,股票价值很重要,但是人们的信心和理性或许对宏观性的股份波动有更大的影响。
希勒的《非理性繁荣》一书成书于二十世纪末,其所讨论的事件及文化都只涵盖了美国,最多加上欧洲。
对于中文的读者来讲,与讨论理性是否应该成为金融学的前提等深奥问题相比,与中国有关的思考或许会使我们更感兴趣。
看我们的赌博文化,媒体与政治,投资工具等与希勒所讨论的美国有什么不同,而我们又应该如何去看待今日的中国,为我们的情绪去定价,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避免这种情绪化的投资给我们带来的不良的影响。
1500字《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范文
今天终于读完了本书,去年刚买到它时,读了几天暂时放下了,现在读这类的书有些读不进去了。
今天终于读完了这本书,自己觉得中间部分有高潮,最后一章可惜没有提出什么可供操作的结论出来,给散户投资者的建议并没有可以用来在股市中赚钱的招数,简单的建议分散化。
这本书可以说是论证巴菲特投资理论的学术论文,证实了老巴的“市场
是无效的”、“市场是情绪化的”、“投资者要控制住情绪才能在市场中生存”、“股指和某只
个股的价格无法预测”、“投资是要在低估时买进并持有到高估时卖出”、“投资企业而不是股票”等等观点,同样给散户的投资建议也如同老巴的购买指数基金:“尽量分散化”,个人投资将会分享社会财富的必定增长。
下面是我写的读书笔记,与大家分享。
第138页
静下心来(欲速不达,一步一步走吧!)
此后,股票市场的大幅下跌与公众信心的丧失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股票市场的下跌既与2001年的经济衰退相关,也与2000-2001年度公司利润的下降有关。
但是这些并不能看作市场衰落的外因,因为人们并没有将它们视为导致股价回落的反馈机制的一部分。
市场的整体性衰退更多地应该被归结为人们心理的自然反馈和纠正过程,而不是某些完全从外部作用于市场的事件。
为啥公众信心会一瞬间丧失呢?上涨过程中正向激励会刺激股市越来越涨,下跌过程中的负向激励同样会刺激股市越来越跌,但是如何寻找从下跌转为上涨的转折点和从上涨转为下跌的转折点?
第166页
静下心来(欲速不达,一步一步走吧!)
我们这里讨论的定位部分解释了市场日复一日的稳定,但也必须注意到定位偶尔的松弛或突然松弛的可能性。
这种松弛会导致股市发生急剧变化。
......但是现实世界中的决策往往因为情感因素和缺乏确定的目标受到影响,因此,人们并不总能像事先想好的那样行事。
股市中的信息丰富,而且千变万化,即便是理智思维来选择判断决策,对一个人能力的挑战也是巨大的。
而一个人的判断力还要受到情绪的妨碍。
市场在大部分时间内是稳定的,这种稳定基本上指的是股市的不涨不跌,在某一个范围内上下波动,没有明显的向上或者向下趋势,但是什么时候才会发生给投资者带来机会的快速下跌或者快速上涨的走势呢?
第185页
静下心来(欲速不达,一步一步走吧!)
这段话是否意味着,股市在大多数的时期内,应该是漫无目的地平行震荡,总趋势向平,小幅地上升或者下降,然后舆论说三道四的都有,但是对走势无决定性意义,就像09年之后至今。
只有等企业基本面明显向好,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进来,因为这
时候确实具有投资价值,还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即可确定,来获取显而易见的回报,这之后,经过口口相传,才能逐渐地引发一轮制造泡沫的上涨,上涨过程也是自我强化的过程,结果就是涨过头了,随之而来的又是一轮暴跌。
第201页
静下心来(欲速不达,一步一步走吧!)
当股息很低的时候,持有股票的收益率也很低,除非低的股息本身能够预测股票价格的上升。
所以,在股息低的时候人们期望股票价格比平时涨得更多,从而抵消低股息导致的收益率下降。
不过历史数据显示,当股息相对与股票价格较低时,随之而来的并不是未来5~10年内股票价格的上升。
恰恰相反,当股息相对于股票价格低的时候,往往跟随
着很长时期的股价下跌(或者说增长率比平时下降)。
因此,此时投资者的总收益将受到双
重打击:一方面是低的股息,一方面是股价下跌。
所以,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当人们获得的股息相对于购买股票的价格低时,不是购买股票的好时机,这一道理已经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
这段是本书中我发现的唯一具有非常高的利用价值的实战建议:股息率低证明股价过高,相对应的应该是市盈率处在高位,股价处在一波上涨行情后的高位,即便是公司业绩优良,股息绝对值也在增加,但是相对于股价来说,那个时刻买进股票的回报率也就是股息率会相对低,很明显说明不具有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