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

合集下载

有限空间作业的操作规程

有限空间作业的操作规程

有限空间作业的操作规程
有限空间作业的操作规程:
① 作业审批:每次作业前都要进行审批。

填好作业申请表,像要进入一个污水井作业,把作业时间、作业人员、作业内容等信息都写清楚,得到审批通过才能作业。

② 气体检测:作业前要检测有限空间内的气体。

用气体检测仪检测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的浓度,比如氧气浓度要在19.5% -
23.5%之间,检测到可燃气体浓度超过爆炸下限的10%就不能作业。

③ 通风措施:进行通风,保证空间内空气流通。

可以使用通风机,像在一个封闭的地下室作业,提前半小时开启通风机从外部鼓入新鲜空气。

④ 个人防护:作业人员要穿戴好防护装备。

比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护手套、防护鞋,进入有有毒气体的空间还要佩戴防毒面具。

⑤ 照明设备:准备好照明工具。

要用安全电压的照明灯具,像在一个储油罐内作业,使用12V的防爆灯进行照明。

⑥ 监护人员:安排监护人员在有限空间外监护。

监护人员要时刻关注作业人员情况,比如在一个电力管沟内作业,监护人员在沟外观察,和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⑦ 作业时间:控制好作业时间。

不能长时间在有限空间内作业,像在一个闷热的设备容器内作业,每工作半小时就出来休息一会儿。

⑧ 工具设备:检查作业工具和设备。

确保工具设备无损坏,像进入一个狭窄的管道作业,检查电动扳手是否能正常工作。

⑨ 应急措施:制定应急方案。

准备好应急救援设备,像在一个深的污水池作业,旁边备好救生绳、担架等,一旦有意外能及时救援。

有限空间作业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有限空间作业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有限空间作业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在面对空间有限制的情况下,要进行布置、装修或者利用的工作。

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充分了解和把握空间的具体情况。

无论是小房间、狭窄走道还是小尺寸搁架,我们都需要先仔细测量和了解具体的空间大小和形状。

只有明确了空间的尺寸和特点,才能更好地规划和安排作业内容。

其次,要合理规划空间的布局。

有限空间的布局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整个空间的使用效率和舒适度。

在规划布局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和功能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尽量选择小巧、多功能的家具和装饰品,合理地利用每一个角落和墙面,以最大限度地优化空间利用效果。

第三,要注意色彩和光线的运用。

色彩对于空间的视觉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在有限空间中,我们应该选择明亮、清淡的色彩,以增强空间的明亮感和宽敞感。

同时,要注意光线的运用,尽量选择自然光,增加窗户的大小和数量,或者使用合适的照明设备来提供足够的光线。

光线的合理运用可以使空间显得更加明亮、开阔。

第四,要注意空间的整齐与收纳。

有限空间通常容易变得凌乱杂乱,给人压抑感。

因此,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我们要注重整齐和收纳。

可以使用一些收纳盒、隔板和嵌入式橱柜等工具,将物品有序地摆放和归类,让空间更加整洁、利落。

最后,要注意空间的个性化和舒适度。

有限空间虽然面积有限,但我们仍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增加一些个性化的装饰和摆设,以提升空间的美感和舒适度。

可以选择与主题相符的壁纸、挂画或者摆放一些绿植,让空间显得更加有生气和温馨。

综上所述,有限空间作业需要注意空间情况的了解、布局的合理规划、色彩和光线的运用、空间的整齐与收纳,以及空间的个性化和舒适度等方面。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考虑,才能够使有限空间发挥最大的效用,并营造出一个舒适、美观、实用的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类别

有限空间作业类别

有限空间作业类别有限空间作业类别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在空间狭小、通风不良、光线不足、易产生有害气体或粉尘等危险因素的环境中进行的作业。

这种作业环境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都存在着较大的威胁,因此需要特别注意。

有限空间作业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管道作业管道作业是指在管道内进行的作业,通常需要爬进管道内部进行维修、清洗、安装等工作。

这种作业环境通常非常狭小,通风不良,存在着窒息、中毒等危险。

2. 油罐作业油罐作业是指在油罐内进行的作业,通常需要爬进油罐内部进行清洗、维修等工作。

这种作业环境通常非常狭小,通风不良,存在着爆炸、中毒等危险。

3. 舱室作业舱室作业是指在船舶、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舱室内进行的作业,通常需要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维修、清洗、安装等工作。

这种作业环境通常存在着通风不良、光线不足等危险。

4. 地下作业地下作业是指在地下进行的作业,通常需要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挖掘、维修、安装等工作。

这种作业环境通常存在着通风不良、地质条件不稳定等危险。

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 进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安全检查,确保作业环境安全。

2. 进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准备必要的工具和设备等。

3. 进入后需要保持通讯畅通,确保能够及时与外界联系。

4. 进入后需要注意通风、照明等问题,确保作业环境舒适。

5. 进入后需要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总之,有限空间作业是一种高危作业,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

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需要充分准备,确保作业环境安全,同时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一、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二、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三、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四、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五、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一、什么是有限空间?答: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二、有限空间作业存在那些危险?答: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存在以下危害:(一)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

有毒有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内的,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的,比较常见的有:(1)硫化氢。

如清理、疏通下水道、粪便池、窑井、污水池、地窖等作业容易产生硫化氢。

(2)一氧化碳。

如在市政建设、道路施工时,损坏煤气管道,煤气渗透到有限空间内或附近民居内,造成一氧化碳积聚,以及在设备检修时,设备内残留的一氧化碳泄漏等。

(3)苯、甲苯、二甲苯。

如在有限空间内进行防腐涂层作业时,由于涂料中含有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的挥发,造成有毒物质的浓度逐步增高等。

(二)缺氧危害:空气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

(1)二氧化碳。

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在长期通风不良的各种矿井、地窖、船舱、冷库等场所内部,二氧化碳易挤占空间,造成氧气浓度低,引发缺氧。

(2)惰性气体。

工业上常用惰性气体对反应釜、贮罐、钢瓶等容器进行冲洗,容器内残留的惰性气体过多,当工人进入时,容易发生单纯性缺氧或窒息。

氮气、甲烷、丙烷也可导致缺氧或窒息。

(三)燃爆危害:空气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过高遇火会引起爆炸或燃烧。

(四)其他危害:其他任何威胁生命或健康的环境条件。

如坠落、溺水、物体打击、电击等。

有限空间作业八条注意事项一、作业必须履行审批手续。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方案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方案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方案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方案(精选5篇)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

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方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方案(精选5篇)1一、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特征有限空间作业通常是指在污水池、排水管道、集水井、地窖、化粪池、发酵池及槽罐、管道、反应塔等内部作业,在这些环境中,作业场地狭小、通风不畅、照明不良、人员进出困难且与外界联系不便,因此存在一定危险性。

由于有限空间体积较小,处半封闭状态,因此密度大于空气的一些有毒有害和易燃气体极易集聚,难以散发,若不采取通风措施,必然造成作业人员出现急性中毒事故。

沟泥处理中心有限空间包括转固格栅、进泥池、提升泵池、循环水池及外部配套检查井。

二、应急组织机构应急救援组长:应急救援副组长:应急联络:现场维护:现场监护:应急救援:应急抢救:职责: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疏散,营救中毒人员,维护现场秩序等工作;及时将现场情况向领导报告,根据安排将伤员送至就近医院。

三、应急救援器材名称特殊需求单位数量正压式呼吸器?套2气体检测仪四合一台1对讲机防爆台3通风机防爆台1手电防爆个2安全绳捆2安全带全身件2安全梯个1四、应急处置程序(一)应急响应现场应急救援组长和应急救援人员首先对事故情况进行初始评估,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初步分析事故的范围和扩展的潜在可能性。

(二)现场联络报告120急救中心、报警方式:发现人员中毒事件后,联络组立即报急救中心,同时到路口等待急救中心医护人员。

急救中心为全国统一号码“120”,拨通电话后应向医护人员简明讲清楚以下几个内容:(1)报急救中心人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2)发生事件的准确地理位置;(3)能够了解的人员中毒信息,医护车如何方便地进入现场等;(4)耐心回答“120”医护人员的询问;(5)随时与急救中心保持联系以及汇报情况汇报方式:发现人员中毒事件后,及时电话通知车间领导,拨通电话后应简明讲清楚以下几个内容:(1)汇报人姓名(2)发生有限空间中毒事件的准确地理位置(3)能够了解的人员中毒信息。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图片2:螺旋输送设备(输料仓检修、维护)
一、有限空间作业的基本概念
2、有限空间分类 (2)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 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地坑、废井、地窖、 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管道阀门 井等;
一、有限空间作业的基本概念
2、有限空间分类 (2)地下有限空间
图片3:雨水、污水池(井)
二、有限空间作业危险特性及风险辨识
1、有限空间作业危险特性 (1)作业环境情况复杂; (2)危险性大,发生事故后果严重; (3)容易因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
二、有限空间作业危险特性及风险辨识
1、有限空间作业危险特性
图片11:网络图片(1)
二、有限空间作业危险特性及风险辨识
2、有限空间作业风险分析 (1)中毒: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有害物质, 引起中毒。有害物质可能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 的,也有可能是在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形成的。生
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或因生化反应(蛋白质腐烂)呼吸作用等 ,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容易积聚,一段时间后会形成较高浓度的有毒 有害气体,如硫化氢(H2S)、一氧化碳(CO)。
二、有限空间作业危险特性及风险辨识
2、有限空间作业风险分析 (2)窒息:空气中氧气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窒 息。有限空间氧气被细菌消耗导致缺氧;在有限空 间中进行焊接、加热、切割作业会消耗氧气,导致 缺氧;氧气被惰性气体置换,导致缺氧。
一、有限空间作业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限空间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 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 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 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即:一切通风不良、容易
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和缺氧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叫有

有限空间作业方法

有限空间作业方法

有限空间作业方法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在有限的空间条件下进行学习和完成任务的一种学习方法。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口增多和资源有限性,有限空间作业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学习方法。

本文将介绍有限空间作业的定义、优势和应用,以及学习者如何在有限空间中进行高效的学习。

首先,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在有限的空间条件下进行学习和完成任务的一种学习方法。

这种学习方法通常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将学习环境限制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以达到节约空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有限空间作业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如家庭、学校、办公室等。

它可以是一种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有限空间作业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它可以节约空间。

在现代社会中,人口增多和资源有限性导致了空间的稀缺性。

因此,有限空间作业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资源,提高空间利用率。

其次,它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学习可以减少外部干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有限空间作业还可以促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进行任务完成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潜力,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有限空间作业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应用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职业培训等各个领域。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通过限定孩子的学习空间来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有限空间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在职业培训中,有限空间作业可以用来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和工作效率。

那么,如何在有限空间中进行高效的学习呢?首先,学习者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空间。

他们可以通过布置房间、整理桌面和减少干扰因素等方式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其次,学习者应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他们可以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学习,确保每个任务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此外,学习者还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时休息、多做锻炼和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

最后,学习者还应该注意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有限空间作业定义和分类

有限空间作业定义和分类

有限空间作业定义和分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限空间作业的场景。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在空间狭小、通风条件差、存在特殊危险性的环境下进行的作业活动。

这些活动可能涉及到施工、维修、清洁、检测等工作,常见的有限空间包括储罐、井下、管道、舱室等。

由于有限空间的特殊性,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有限空间作业的定义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在空间受限制、通风条件差、存在特殊危险性的环境下进行的作业活动。

这些空间通常具有以下特点:狭小、封闭、难以进出、通风差、存在有害气体、有爆炸、有毒性、有窒息、有物体坠落等危险因素。

二、有限空间作业的分类根据有限空间的特征和作业的目的,可以将有限空间作业分为以下几类:1. 施工作业:包括建筑施工、工程维修等。

在施工作业中,人们需要进入有限空间进行砌筑、焊接、切割等工作,如地下管道的维修、储罐的清洁等。

2. 检测作业:包括对有限空间内部环境、设备状态等进行检测和监控。

例如,对储罐内部气体浓度、温度、湿度等进行检测,以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3. 清洁作业:包括对有限空间内部的污物、杂物等进行清理。

这类作业通常需要使用特殊的清洁工具和设备,如高压水枪、吸尘器等。

4. 救援作业:在有限空间作业中,由于环境的封闭和危险性,可能出现人员伤亡、意外事故等情况,需要进行紧急救援。

救援作业包括对被困人员的搜救、紧急救护等。

三、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措施由于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以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措施:1. 事先评估和规划: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和作业规划。

评估包括对作业环境、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规划包括对作业流程、作业时间、作业人员的培训等进行安排。

2. 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作业人员必须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根据作业环境的不同,可能还需要佩戴呼吸器、安全帽等。

3. 提供足够的通风系统:由于有限空间作业的通风条件差,作业人员容易受到有害气体的侵害。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
(1)在作业前,应当提前完成有限空间作业的全部准备工作,检查有
限空间作业的设备、设施、材料等,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可靠。

(2)
应当做好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预案,明确防止失足、缺氧等各类危险因素,制定紧急救援预案并做好演练。

(3)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作业区域,应
当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准确掌握有限空间的
结构、空气流动特性、空气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及作业安全注意事项等。

(4)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的特性和危险性,合理安排作业人员,确保作业时
可以落实安全措施,组织多部门共同参与有限空间作业,充分调查有限空
间内空气情况,防止有毒气体积聚。

(5)有限空间作业期间,应当按照安
全规定佩戴防护用品,严禁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应当确保作业环境的通
风良好,并定期检查有限空间中的确有毒性气体积聚情况,及时调整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在封闭或半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工作,如储罐、管道、容器等。

这类作业环境往往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我们必须要注意安全,确保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有限空间作业的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吧!我们要明确有限空间作业的基本概念。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在封闭或半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工作,如储罐、管道、容器等。

这类作业环境往往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我们必须要注意安全,确保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那么,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1. 了解作业环境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我们要对作业环境进行全面了解,包括作业区域的大小、形状、通风情况、可进入性等方面的信息。

只有充分了解作业环境,我们才能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2. 制定作业计划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我们要根据作业环境的特点,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包括作业步骤、人员分工、工具设备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还要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应对措施。

3. 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我们要根据作业环境的特点,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防护手套、安全带等。

这些防护用品可以有效地保护我们的安全。

4. 保持良好的通风有限空间作业时,空气流通不畅会增加中毒的风险。

因此,我们要确保作业区域内有足够的通风设施,及时排出有害气体。

5.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我们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擅自改变作业步骤,不违规操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作业的安全顺利进行。

除了以上几点注意事项外,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安全措施:1.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我们要定期组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让员工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2. 加强现场管理在有限空间作业现场,我们要加强现场管理,确保作业区域整洁、有序。

我们还要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指导,确保他们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有限空间作业要求

有限空间作业要求

有限空间作业要求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建设工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建设工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应包括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名称、作业单位、作业的负责人及作业人员、监护人、签发的日期及作业结束时间、作业内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可能造成的危害、有限空间的氧气、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的检验结果和进入有限空间作业防护和应急措施。

2、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3、应配备急救援装备: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应急通讯报警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和安全梯等基本装备。

4、有限空间作业前,应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根据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实际情况,对有限空间内部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检测。

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施工单位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5、对消防水池及水池密闭空间内防水等有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有限空间作业时,每隔30分钟必须进行分析,如有一项不合格以及出现其他情况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作业人员;现场经处理并经检测符合要求后,重新进行审批,方可继续作业。

6、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作业。

7、检测指标应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浓度值、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值等。

检测时应填写《特殊部位气体检测记录》。

根据检测结果,施工单位现场技术负责人组织对作业环境危害情况进行评估,制定预防、消除和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8、有限空间作业入口处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告知存在的危害因素和防控措施。

9、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时,应至少有两人同行和工作。

若空间只能容一人作业时,监护人应随时与正在作业的人取得联系,做预防性防护。

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
6~8 4~6
表 2-1 不同氧气含量对人体的影响
对人体的影响
体力下降,难以从事重体力劳动,动作协调性降低,易引发冠心病、肺病等 呼吸加重,频率加快,脉搏加快,动作协调性进一步降低,判断能力下降 呼吸加重、加快,几乎丧失判断能力,嘴唇发紫 精神失常,昏迷,失去知觉,呕吐,脸色死灰 4~5min 通过治疗可恢复,6min 后 50%致命,8min 后 100%致命 40s内昏迷、痉挛,呼吸减缓、死亡
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安全风险
2.1 主要安全风险类别

在生产过程中作为原料使用以及有机物分解、发酵
等产生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含量超过一定浓度时,人的呼吸会受影响。
◆ 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碳时,几秒内人会迅速昏迷倒下,更严重者会出现呼
吸、心跳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
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安全风险
2.1 主要安全风险类别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基础知识
1.3 有限空间作业定义和分类
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作业(主要部位进入)
◆,如Biblioteka 入污水井进行疏通,进入发酵池进行清理等。
◆ 设备设施的安装、更换、维修等作业,如进入地下管沟敷设线缆、
进入污水调节池更换设备等。

,如在储罐内进行防腐作业、在船
舱内进行焊接作业等。

中毒、缺氧窒息、燃爆以及淹溺、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灼烫、坍 塌、掩埋、高温高湿等。
许多有限空间进出口距底部超过 2 m,一旦人员 未佩戴有效坠落防护用品,在进出有限空间或作 业时有发生高处坠落的风险。
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安全风险
2.1 主要安全风险类别
中毒、缺氧窒息、燃爆以及淹溺、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灼烫、坍 塌、掩埋、高温高湿等。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最全)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最全)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最全)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任何可能影响作业人员健康和安全的工作环境,如坑道、储罐、管道、垃圾箱、沟壑等狭小封闭的空间。

由于这些空间通常存在有毒气体、缺氧、高温、高湿等危险因素,进行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一系列的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首先,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必须获取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许可。

所有参与作业的人员都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和安全要求。

此外,还需准备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适合空间的透气服装、气密护目镜、耳塞、防护手套、安全鞋等。

在实施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按照以下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首先,进行充分的通风,确保空间内空气新鲜、充足。

如果有独立通风系统,必须保证其正常运行。

如果空间无法达到适当通风条件,作业人员进入前必须使用合适的防护装置,如呼吸器等。

其次,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必须检查空间内是否存在有毒气体、可燃性气体或粉尘等危险物质。

必要时可以进行气体监测,确保空间内没有危险物质浓度超标。

如果有毒气体或可燃气体检测结果超出安全范围,作业必须延迟或取消,直到恢复到安全水平后才能进行。

进入有限空间后,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以下操作规程。

首先,必须有足够的照明设备,确保空间内足够明亮,以便作业人员能够看清工作环境和操作对象。

同时,要维护良好的沟通,保持与外界的有效联系。

作业人员应按照事先制定的时间表进行作业,并定期报告作业进展和状况。

在有限空间作业期间,必须保持清洁和整齐的工作环境。

作业人员必须确保作业区域内没有杂物、容器或工具等障碍物,以免妨碍作业和安全撤离。

在作业过程中,不得将危险物品、易燃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带入有限空间。

一旦有危险发生,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及时报告相关人员。

当有限空间作业完成后,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安全撤离。

如果有任何不寻常的情况或紧急事件发生,作业人员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适当的救援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内容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内容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内容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工作场所内部空间狭小,并且进出口有限的一种作业环境。

在这种环境下,作业人员容易受到各种危险因素的影响,例如缺氧、有毒物质、有害气体、机械设备等等。

因此,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培训十分重要,能够使作业人员了解作业环境的特点和潜在的危险,并掌握正确的作业方法和应急措施,确保作业过程中的安全。

一、有限空间作业环境的特点有限空间作业环境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空间狭小:有限空间通常都是相对狭小的,不方便作业人员进出和活动。

这就使得作业人员在空间内的行动受到限制,增加了作业的困难。

2. 进出口有限:有限空间的进出口通常只有一个或者很少几个,这就导致作业人员在事故发生时很难迅速逃离。

3. 缺氧或有毒气体:由于空间狭小,通风不好,容易导致空气中缺氧或者积聚有毒气体。

这些缺氧和有毒气体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4. 机械设备:有限空间中常常存在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如管道、容器、管道接口等。

这些机械设备可能会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

5. 高温或低温:由于有限空间的通风不好,很容易导致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给作业人员带来身体不适。

二、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因素有限空间作业容易受到以下危险因素的影响:1. 缺氧:有限空间中由于通风不好,容易导致空气中含氧量不足,不能满足人体正常呼吸需求,造成缺氧窒息的危险。

2. 有毒气体:由于有限空间通常存在有毒物质,如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作业人员一旦吸入或接触这些有毒气体,可能会导致中毒或死亡。

3. 爆炸和火灾:有限空间作业中,如果遇到易燃易爆的物质,如燃气、液体燃料等,一旦发生泄漏或点火,可能引发爆炸和火灾,威胁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4. 机械设备伤害:有限空间中的机械设备,如管道、阀门等,可能存在破裂、漏气、滑落等危险,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造成作业人员的伤害。

5. 高温和低温:有限空间的通风不好,可能导致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给作业人员带来体温失调,进而引起中暑或冻伤等危险。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一、定义、术语1.有限空间:是指在生产区域各类炉、塔、罐、仓、管道、烟道、下水道、沟、井、池等进出口有限,通风不良,存在有毒有害风险,可能对进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危害的封闭、半封闭设施及场所。

2.有限空间作业:指进入或探入有限空间进行的作业都称为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因空间狭小、通风不畅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或易燃易爆气体积聚超标和缺氧危险,发生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或作业面狭窄、作业环境复杂,还容易发生塌方、物料突然进入、触电、机械损伤等事故;发生事故后施救困难。

二、公司的有限空间作业范围:各种罐、螺旋、碾混机、筛凉药机、下水道、沟、池等作业范围三、有限空间作业原则有限空间作业坚持“先通风、先检测、后措施、再作业”的原则四、职责要求(一)安全保卫部职责1、负责审查各项安全手续是否符合要求。

2、负责对进入有限空间区域进行含氧检测分析,并对检测情况负责。

3、监督检查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安全,检查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责令整改,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二)车间单位职责1、负责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手续的办理工作。

2、负责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各项安全措施的制定、落实及检查工作。

3、负责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对有限空间区域进行介质的驱赶、置换,含氧检测分析确定。

(三)作业负责人职责1.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负全面责任。

2.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作业方案和防护设施及用品达到安全要求后,可安排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3.在有限空间及其附近发生异常情况时,应停止作业。

4.检查、确认应急准备情况,核实内外联络及呼叫方法。

5.对未经允许试图进入或已经进入有限空间者进行劝阻或责令退出。

(四)作业监护人职责1.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设作业监护人。

作业监护人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掌握应急急救知识。

2.作业监护人在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负责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安全措施不落实或不完善时,有权拒绝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半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累积或氧气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前,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根据作业现场和周边环境情况,检测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一、施工要求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需包括空间作业场所的名称、作业单位、作业的负责人及作业人员、监护人、签发的日期及作业时限、作业内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可能造成的危害、有限空间内的氧气、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检验结果和有限时限和进入有限空间作业防护和应急措施。

2、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安全标识,并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

3、在繁华地区作业时,应指派专人维护现场秩序,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现场。

二、防护用品气体检测仪、风机、长管呼吸器、全身式安全带、三脚架、对讲机、紧急逃生仪、便携式检测仪、防护栏杆等。

三、施工流程安全技术交底→检测作业设备→危害告知→安全隔离→自然通风→气体检测分析→管线强制通风换气→再次检测→作业设备到位→下井作业→安全撤离四、具体操作步骤1、封闭作业区域及安全警示1.作业前,应先封闭作业区域,并在出入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

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应符合GB 2893、GB 2894、GBZ 158中的有关规定。

2.夜间实施作业,应在作业区域周边显著位置设置警示灯,地面作业人员应穿戴高可视警示服,高可视警示服至少满足GB 20653规定的1级要求,使用的反光材料应符合 GB 20653规定的3 级要求。

3.占用道路进行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应符合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关于道路作业的相关规定(占道作业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技术要求,DB11/854-2012)。

2、设备安全检查作业前,应对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应急救援设备、作业设备和工具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更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2、技术措施 作业前,必须对有限空间实施隔断(隔 离)、置换通风、检测监测化验等措施, 将受限空间与其联结管道或其它空间进行 安全隔离(如堵盲板或拆除一段管线), 不得以关闭阀门代替安装盲板,而所用盲 板压力等级应和系统压力相匹配。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作业人员可佩戴长管式面具、空气呼吸器等,佩戴长管面 具时,应仔细检查其气密性,同时防止通气长管被挤压, 吸气口应置于新鲜空气的上风处。
进入受限空间使用电器,必须确保绝缘良 好并配置相应的漏电保护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进入有坍塌危险的受限空间内作业时,应 预先清除有坍塌危险的物品或采取预防措 施(如设置保护棚、应急通道与提升工 具);进入有淹溺危险的受限空间内作业 时,应设置防水挡墙(门)、紧急通道与 提升工具,穿戴潜水服。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作业负责人应向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内容和安全技 术措施交底,并指派作业监护人。作业人员和作 业监护人必须清楚可能存在的危害、安全措施、 应急措施等。作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前、作业中, 作业负责人和监护人应进行检查、确认并签字, 落实相应安全措施。在受限空间实施作业时,严 禁同时进行各类与该受限空间有关的试车、试压 或试验。 另外,同一项目未施工完,但中断施工30分钟及 以上,再次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时,必须重新进行 安全检查,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准进入。





一、有限空间作业的定义; 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法规依据; 三、典型事故案例及特点; 四、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主要类型 及危险性分析 ; 五、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控制措施。
一、有限空间定义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 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 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 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 含量不足的空间。发生事故时救援难且易 扩大
二氧化碳危害

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 高浓度时 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 氧的因素。急性中毒: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 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 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 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固态(干冰)和液 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的冻伤。慢性影 响: 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 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神经功能紊乱等。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作业过程中应对受限空间采取机械强制通 风措施,确保受限空间内空气流通良好。 施工单位应该根据作业环境特点,合理安 排进入受限空间内的作业人员适时轮换作 业或休息。如进入受限空间内作业时间较 长,至少每1小时检测分析一次有害气体、 氧气含量;如检测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 加大检测频率;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 作业,迅速撤出人员。
二、有限空间作业法规依据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法规标准依据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 监督暂行规定》已经2013年2月18日国 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 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7月 1日起施行 GB8958 HG 23012化工企业厂区设备内作业安 全规程



1、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比空气轻,易于燃烧,燃烧时为蓝色 火焰。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如果达到0.04%~0.06%时, 就可使人中毒,与空气混合达12.5%时,还可能产生爆炸。 一氧化碳造成的健康危害有急性中毒和慢性影响两种,它 能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急性中毒表现 为: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 吐、无力;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口 唇樱红、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意识模糊,可有昏迷; 重度患者昏迷不醒、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加、频繁抽搐、 大小便失禁等,深度中毒可致死。慢性影响表现为:长期 反复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可致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 若一旦吸入,需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 给输氧。呼吸和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术,并马上就医。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穿一般消防防护服。
典型事故案例及特点


3、在缺氧的受限空间内作业(如料斗料仓、 涵洞、人工挖孔桩井等场所)窒息死亡。 4、受限空间内有毒气体在压力状态下溶于 水,外界环境压力下降后从水中逸散出来。
典型事故案例分布行业例举

四、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主要类型及危
险性分析
在受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主要是因为含易燃 易爆易中毒危险气体的理化特性,且其聚积浓度 达到或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短时间内容许接触的 最高浓度,或工作时间内容许的加权平均浓度引 起不同程度的中毒、窒息等事故;或者聚积浓度 达到爆炸极限遇到火源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如: 一氧化碳的易燃易爆易中毒危险特性、甲烷(5 %~14%)、乙炔(2.5%—81.0%)、氨气、丙 烷(2.1~9.5%)等易燃易爆、二氧化碳、氮气 等易窒息气体以及如油漆稀释剂(蒸气与空气混 合物爆炸极限1.1~7.5 % )、200#溶剂油( 1.3%~8.0% )等易燃液体。

在进入有限空间前30分钟必须取样分析, 取样应按照有关规定具有代表性,特别是 置换通风后的气体。对各种可能存在的易 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烟气以及蒸汽、 氧气的含量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如 氧含量19.5%~23.5%为合格,有毒有害 物质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 毒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指标),合格后才 允许进入受限空间内作业,受限空间内温 度应适宜作业人员进行作业。
典型事故案例及特点

2、在密闭空间内作业,虽然密闭设备设施 内的有害气体经置换和检测,但没有采取 可靠隔断的措施,将与之相关联的管道设 备设施隔断,造成有毒有害物质渗漏到有 限空间作业区域,导致中毒或窒息等事故 发生。
典型事故案例及特点



如,2009年3月21日8时30分,中国某冶金建设公司曹妃 甸工程项目部闻某等3名民工,在某钢铁公司连铸车间水 泵房除盐水池进行池壁渗漏修复作业时,因稳压罐内氮气 随回流水管道反串到除盐水池内,池内氮气含量超标,造 成闻某等3人缺氧窒息死亡。 2012年8月,武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3名员工在湖南某钢 铁公司水池进行池壁渗漏修复作业,因同样原因窒息死 亡。 2010年1月18日上午8时30分左右, 河北某建设有限公司 的6名检修施工人员进入内丘顺达冶炼公司2号高炉炉缸 内搭设脚手架,拆除冷却壁时,因停产检修的2号高炉与 生产运行的1号高炉连通的煤气管道仅电动蝶阀关闭,未 进行可靠的隔断,造成6名施工人员煤气中毒死亡。
一、有限空间定义


有限空间定义 受限空间:受限空间指各种设备、设施 内部如工业炉窑(高炉、转炉、热风炉、 锅炉、加热炉等)、塔、球罐、气柜、 槽车、料斗料仓(槽)、管道、烟道、 下水道(沟)、井(人工挖孔桩)、池、 涵洞、污水处理设施等封闭、半封闭的 场所,以及其它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 毒有害气体聚积和缺氧的场所。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 送作业人员,禁止与作业无关的人员和物品工具 进入受限空间。此外,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有 足够的照明,照明要符合防爆要求。进入受限空 间作业所用照明应使用安全电压小于24V的安全 行灯,金属设备内或特别潮湿作业场所作业,其 安全行灯电压应为12V且绝缘性能良好。使用手 持电动工具应有漏电保护装置。若受限空间原来 盛装爆炸性液体、气体等介质的,则应使用防爆 电筒或电压不大于12V的防爆安全行灯,作业人 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使用防爆工具、机具。


2、甲烷 甲烷也称沼气,为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 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 爆炸。 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使空气中氧含 量明显降低,也能导致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 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 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若不 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 可致冻伤。一旦吸入,需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 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五、有害空间作业危险控制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1、管理措施 作业许可制度及要求 作业前,作业单位应针对作业内容及危险源辨识, 制定相应的作业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含应急措 施)。 作业方案中必须明确作业负责人、作业人员和现 场安全监护人员及其职责。对受限空间作业施工 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含应急措施)需进行审查 和审批。现场确认与安全警示等。
氧气危害

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 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 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 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 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 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 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 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 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 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氮气危害

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 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 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 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 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 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 者可迅速出现昏迷、呼吸心跳停止而致死 亡。潜水员深潜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 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 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 微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
三、典型事故案例及特点

1、在密闭空间内作业,因为密闭设备设施 内的有害气体未经彻底置换和检测,也未 采取可靠的个体防护措施,导致中毒或窒 息或可燃气体火灾爆炸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