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病机理
中医针灸治病的科学原理
中医针灸治病的科学原理•中医学最大的价值在于中药、针灸的治病疗效,以及中药、针灸治病背后蕴含的科学原理!中医人的故步自封和世人的无知埋没了中医针灸、中药治病的科学性。
中医学是地道的临床实践医学、经验医学、经验理论,某些专家学者把中医定义为文化、哲学、道、非科学、超科学是在埋没中医学的科学价值。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它们是被发展被继承的关系,现代医学发现的神经系统能够证实中医针灸的科学性以及经络现象的科学性,从这一方面说中医学被现代医学超越发展了。
方剂、针灸是中医治病救人的技术,是中医的主体。
针灸过程产生的酸麻胀痛是中国古人最早发现的神经现象。
中国古人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对人体控制系统的探索并且成功运用到临床,针灸就是人为制造神经冲动刺激病所来治病的古老技术。
如果这一认识得到世界公认一定会引起轰动---中国古人才是神经研究的先驱,中医有文字记载研究经络的历史记录比欧洲的科学家发现神经系统要早1500年左右。
经络的感应传导就是神经系统产生神经冲动、传导神经冲动的过程,经络感传的速度就是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经络的得气就是神经系统对于针刺的应激性反应,中医针灸内脏俞穴是控制内脏器官的植物神经经过的地方,中国古人通过漫长的临床实践发现刺激这些穴位能够调整内脏功能失调,这和今天现代医学解剖发现的控制内脏的植物神经走向是一致的。
针灸调理人体内脏功能失调,正是利用神经冲动通过联系内脏的植物神经的传导功能刺激相应的脏腑器官来实现的。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是中国古人根据经络现象大胆猜测虚构出来的产物,人体内是不存在古人臆想的经络循行路线的!中医经络是中国古人对人体控制系统认识的萌芽,大家比较一下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神经系统生理功能是不是神似:一【a】经络有酸麻胀痛的得气反应【b】神经对刺激同样出现应激反应二【a】针刺过程中经络有感传【b】神经元之间有生物电传导三【a】感传有一定的速度【b】不同的神经纤维也有不同的传导速度四【a】脊椎两边是内脏腧穴【b】神经系统通过脊椎传出神经与内脏相连五【a】经络行气血营阴阳【b】神经系统控制血液循环,调节人体整体状态六【a】经络联络脏腑沟通上下【b】神经系统就是联络五脏六腑联络全身七【a】经络感应传导调节机体平衡【b】神经系统感应传导调节机体平衡无论中医学还是西医学,都是研究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诊断治疗疾病的科学。
针灸的医学原理
针灸的医学原理
针灸被认为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络理论: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是一种能量循环的通路,通过身体的各部位,如肌肉、脏器等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系统。
针灸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插入针具,可以刺激经络中的气血流动,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2. 异位反应:针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发人体的自愈机制。
插入针具刺激特定的穴位后,人体会产生一种奇特的生理反应,如麻木感、刺痛感等,这种反应被称为异位反应。
针灸通过激活这种反应,促进人体自我调节和修复的能力。
3. 神经调节:针灸刺激穴位可以通过神经传导作用,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
针灸可以调节神经兴奋性,改变大脑中的化学物质释放,如内啡肽、血清素等,从而产生镇痛、抗炎等效果。
4. 微循环改善:针灸对微循环也有一定的影响。
微循环是指血液在微小血管中的流动情况,与人体组织的供氧供养密切相关。
针灸可以通过改善微循环,增加局部血液流量和氧气供应,帮助身体排除代谢产物,促进组织修复。
综上所述,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理论上涉及多个方面。
它通过刺激经络、引发异位反应、调节神经系统和改善微循环等机制,起到促进人体自愈和恢复健康的作用。
中医针灸疗法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中医针灸疗法的作用机理是什么针灸,作为中医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然而,对于其作用机理,却并非人人都能说得清楚。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探究中医针灸疗法背后的神秘机制。
要理解针灸的作用机理,首先得从人体的经络系统说起。
经络就像是人体内部的高速公路,气血在其中运行不息,以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针灸所选取的穴位,正是分布在这些经络之上的关键点。
当针灸针刺激穴位时,就如同在这条高速公路上设置了一个交通信号,能够调节气血的运行。
从神经调节的角度来看,针灸刺激可以通过神经系统传递信号。
穴位所在的部位往往富含神经末梢,当针刺入穴位时,会引起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这些神经冲动沿着神经纤维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大脑。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这些信号会被整合和处理,然后通过传出神经纤维,对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产生调节作用。
例如,针灸可以刺激神经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具有镇痛的效果,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症状。
针灸还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当人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时,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机制来对抗病原体。
针灸的刺激可以帮助免疫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从而预防和治疗疾病。
在体液调节方面,针灸可以影响体内各种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泌。
例如,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改善激素失衡引起的各种疾病。
同时,针灸还能够影响细胞因子的释放,调节炎症反应,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此外,针灸还具有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当针灸刺激穴位时,会引起局部血管的扩张,增加血液流量,从而为组织和器官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良好的血液循环有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加速疾病的康复。
针灸对于身体的调节作用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不同的穴位组合和刺激方式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
例如,对于一些慢性疼痛疾病,针灸师可能会选择一些具有镇痛作用的穴位进行刺激;而对于消化系统疾病,则可能会选取与脾胃相关的穴位进行调理。
针灸治病机理
针灸治疗作用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机体处于经络疏通、气血畅达,脏腑协调,阴阳平衡的状态。
而在病理情况下,则经络壅滞,气血不畅,脏腑失调,阴阳失衡。
针灸治病就是通过针刺或艾灸腧穴,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疏通经络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
中医理论中“不通则痛”,即指经络闭阻不通而引发的多种病症。
经络闭阻不通,气血流行不畅,甚至气滞血瘀,从而引发肢体或脏腑组织的肿胀、疼痛。
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到相应肢体和脏腑组织,又会引起肢体的麻木、痿软、拘挛或者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失去平稀,解结,就是疏通经脉,使脉道通利,气血流畅。
二扶正祛邪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过程,就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
疾病的发生是正气处于相对劣势,邪气处于相对优势。
既病之后,机体仍会不断产生抗病能力,继续与病邪抗争。
若正能胜邪,则邪退病愈,若正不敌邪,则病情加重。
针灸治病不外乎扶正与祛邪两个方面。
扶正就是扶助正气,补益脏腑气血,增强抗病能力,正气得复就有利于抗邪;祛邪就是祛除病邪,减轻疾病症状,消除致病因素,病邪得除又减轻对正气的损伤。
针灸治病的过程就是不断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
凡邪盛正气未衰者(新病),治宜祛邪为主,邪去正自安;正虚邪不盛者(久病),治宜扶正为主,正复邪自除。
若正已虚而邪未衰,单纯扶正则难免助邪,一味祛邪又更伤正气,故治宜攻补兼施。
若以正虚为主者,扶正为上,兼以祛邪,或先补后攻;若以邪实为主者,祛邪为上,兼以扶正,或先攻后补。
三调和阴阳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了破坏,即阴阳的偏盛偏衰代替了正常的阴阳消长。
既然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调理阴阳,使失调的阴阳向着协调方面转化,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则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
综上所述,针灸的治疗作用实质上就是对机体的一种良性调节作用——调节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
针灸的原理
针灸的原理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其原理主要基于中医学的理论。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人体的内部有着经络系统,经络通过穴位与内脏、器官、肌肉、神经等有机联系。
针灸的作用就是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激发身体自身的自我调节和治愈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具体来说,针灸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刺激穴位改善血液循环:针灸能够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
增加组织供氧和营养,提高组织代谢水平。
2.调节神经系统功能:针灸能够刺激穴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
神经调节,增强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从而改善人体的机体功能状态。
3.调节内分泌系统:针灸能够通过穴位刺激,调节体内各种激素
的分泌和代谢,促进机体的自我调节和治愈能力。
4.提高免疫力:针灸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机体的
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总的来说,针灸的原理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机体内部的生理和病理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作为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
中医针灸学治疗原理整理
中医针灸学治疗原理整理中医针灸学是一门古老而又独特的医学学科,其治疗原理基于中医理论和经验。
以下将整理中医针灸学的主要治疗原理。
1. 气血调和中医认为,在人体内存在着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气和血。
气血的流动与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针灸通过调整经络系统和穴位,可以调和气血的运行,促进气血的畅通,并恢复其正常平衡。
2. 调节阴阳中医理论中,阴阳是指事物相对而言的两种对立面。
在人体内,阴阳的平衡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通过刺激适当的穴位,针灸可以调节体内阴阳的相对平衡状态,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3. 疏通经络中医针灸学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种复杂的经络系统,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促进气血的流动和运行,并改善疾病症状。
4. 调整脏腑功能中医强调人体各个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针灸可以通过影响穴位和经络系统,调整脏腑的功能,促进其正常的活动和平衡。
5. 协调免疫系统中医针灸学认为,人体的免疫系统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通过刺激适当的穴位,针灸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并促进疾病的康复。
6. 激活自愈能力中医针灸学相信人体具备自我愈合的能力。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激活人体的自愈机制,促进疾病的恢复和康复过程。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学的治疗原理主要包括气血调和、调节阴阳、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协调免疫系统和激活自愈能力。
这些原理基于中医的理论和经验,并通过针灸的方法来实现治疗效果。
在实践中,针灸师会根据具体疾病和患者情况采取相应的针灸手法和穴位刺激,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针灸的现代医学原理有哪些
针灸的现代医学原理有哪些针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使用特制的细针刺激人体穴位以调节机体功能和促进自愈能力。
尽管针灸的确切工作原理尚不完全清楚,但现代医学认为针灸可能通过多种生理和神经生物学机制发挥作用。
以下是针灸的现代医学原理:1. 神经调节机制: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传递信号到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神经元的功能和神经递质的释放。
这可能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整,如促进内啡肽、多巴胺等内源性药物的释放,进而影响疼痛传导和感受等。
2. 微循环改善:针灸可以改善局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血液流速。
这样可以促进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有利于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3. 免疫调节: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针灸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加免疫介质的产生等途径,调整机体的免疫平衡,从而具有抗炎和抗过敏的效果。
4. 脑电波和脑功能改变:针灸可能通过影响大脑的电生理活动和功能来调节机体。
研究表明,针刺可以改变脑电波的频率和振幅,影响大脑皮质的活动模式。
这可能与针刺引起的神经反射、神经递质的释放等相关。
5. 神经内分泌调节:通过施以针灸刺激,可以调节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功能,影响内分泌的平衡。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生殖激素等内分泌物质的合成和分泌,从而调整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6. 针灸的心理学效应:针灸对心理状态的调节可能与针灸时的痛觉刺激、针刺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患者对针灸疗效的期望等因素相关。
通过改善心理状态,如减轻焦虑、改善睡眠,针灸可以进一步促进机体的自愈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作为一种综合疗法,在应用过程中也需要结合个体病情和特点,以及综合考虑其他治疗方法的配合。
虽然现代医学对针灸的科学基础已有一定认识,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深入理解和阐明针灸的机制。
对于针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实验研究来验证。
针灸治病的原理
针灸治病的原理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已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
它是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灸针,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那么,针灸治病的原理是什么呢?
首先,针灸治病的原理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有着数条经络,通过这些经络可以使气血得以运行。
当人体出现疾病时,往往是由于经络阻塞或气血不畅引起的。
针灸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灸针,可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其次,针灸治病的原理还基于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的阴阳
五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当人体出现疾病时,往往是由于阴阳失衡或五行失调引起的。
针灸可以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施加刺激,调节人体的阴阳五行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此外,针灸治病的原理还涉及到现代医学的神经调节机制。
研究表明,针灸可
以通过刺激人体的神经末梢,激活神经系统,从而调节人体内部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比如,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从而改善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
总的来说,针灸治病的原理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了中医经络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也包括了现代医学的神经调节机制。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其治疗原理在历经千年的实践检验后,被证明是有效可靠的。
当然,针灸治病也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希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灸这一传统的疗法能够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针灸治病的原理是什么
针灸治病的原理是什么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利用针刺刺激特定的穴位来治疗疾病。
其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1.经络理论:中医认为,在人体内部存在着经络系统,通过这些经络传导气血和信息。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经络的运行,使气血得以顺畅流通,从而恢复和促进人体的正常功能和抵抗力。
2.促进血液循环:针灸可以刺激皮肤和局部组织,通过改变血管的扩张和收缩,调节血液流量,从而改善血液循环。
良好的血液循环有助于输送养分和氧气到疾病部位,帮助恢复损伤的组织。
3.神经调节:针灸可以刺激神经末梢和肌肉,产生反射作用,从而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它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改变神经兴奋性和阻滞疼痛传导,从而缓解疼痛和调节身体的平衡。
4.调整免疫功能:针灸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促进机体的免疫反应。
它可以增加白细胞数量和活性,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5.调整内分泌系统:针灸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影响各种激素的分泌和平衡。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可以调整内分泌的紊乱,从而改善相关疾病的症状。
总之,针灸治疗的原理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经络的运行,促进血液循环,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从而恢复和促进身体的正常功能。
针灸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
针灸治病的原理是什么
针灸治病的原理是什么
针灸治病的原理是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刺激,调节和平衡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内部存在着一种称为“气”的生命力量,而通过针灸可以调整气的运行。
针灸治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 疏通经络:针灸刺激穴位可以疏通经络,使得气血畅通。
中医认为,疾病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通过针灸可以改善气血的循环,促进疾病的康复。
2. 调节脏腑功能:中医认为,脏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与针灸经络相互联系。
通过合理施针可以刺激相应穴位,调节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激发自愈能力:针灸刺激穴位可以激发人体的自愈能力,增强体内的免疫功能,促进机体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
4. 调节神经系统:针刺穴位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作用,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对疾病产生积极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需要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师进行操作,确保安全和疗效。
此外,针灸只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手段,对于某些疾病可能需要综合运用其他中医方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中医针灸疗法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中医针灸疗法的作用机理是什么中医针灸疗法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实践检验,以其独特的疗效在医疗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针灸疗法的作用机理却像是一个神秘的谜团。
那么,中医针灸疗法的作用机理究竟是什么呢?要理解针灸疗法的作用机理,首先得从人体的经络系统说起。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它像一张无形的网络,将人体的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针灸就是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当针灸针插入穴位时,会产生多种生理反应。
一种是机械刺激作用。
针的插入会对穴位周围的组织产生轻微的损伤,这种损伤会触发身体的自我修复机制。
身体会调动各种生理资源,包括免疫细胞、神经递质等,来修复受损的组织。
在这个过程中,身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得到了调整和优化。
另一种是神经调节作用。
穴位所在的部位通常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分布。
针灸刺激会通过这些神经末梢将信号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接收到这些信号后,会对身体的各种生理功能进行调节。
例如,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的激素分泌,来影响身体的代谢、生长和发育;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来影响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的活动。
针灸还能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
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血运行不畅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消除气血瘀滞的情况。
比如,对于疼痛性疾病,往往是由于局部气血瘀滞所致。
针灸可以疏通经络,使气血顺畅地到达疼痛部位,从而缓解疼痛。
此外,针灸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对于一些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疾病等,针灸疗法都有一定的疗效。
在心理和情绪方面,针灸也能发挥作用。
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紧张情绪,改善睡眠质量,从而对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医针灸的原理
中医针灸的原理中医针灸,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理深奥而又神秘。
针灸疗法是通过在人体特定部位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其原理主要包括经络理论、气血理论和五行学说。
首先,中医针灸的原理之一是经络理论。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有经络,经络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针灸治疗的重要依据。
经络的流通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而针灸正是通过刺激经络来调节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络理论是中医针灸原理的重要基础,也是针灸疗法能够产生疗效的关键所在。
其次,气血理论也是中医针灸的重要原理之一。
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气血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
在针灸治疗中,针刺可以刺激穴位,调节经络,进而调整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气血理论是中医针灸原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针灸治疗能够产生疗效的重要理论支撑。
此外,中医针灸的原理还涉及到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而这五行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经络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针灸治疗中,针刺不仅可以调节气血,还可以调整五行的相互关系,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五行学说为中医针灸的原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也为针灸治疗的疗效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之,中医针灸的原理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其中包括经络理论、气血理论和五行学说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理论相互交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中医针灸疗法的理论基础。
在针灸治疗实践中,医生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这些理论进行针灸治疗,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通过对中医针灸原理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医针灸疗法,从而更好地应用和发挥其疗效。
针灸治病原理
针灸治病原理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其治疗病痛的原理可以归结为下面几个方面:
1. 气血循环调节:针灸能够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的流动,促进气血循环。
在中医理论中,病痛被认为是由于气血不畅所引起的,针灸能够恢复正常的气血循环,从而缓解疼痛和恢复健康。
2. 祛除病邪:中医认为病痛是由于病邪入侵所引起的,针灸能够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祛除体内的病邪,从而达到治疗病痛的目的。
3. 激发自愈能力:针灸作为一种物理刺激疗法,能够激发人体的自愈能力。
针刺穴位会引起局部的微创伤,进而激活修复机制,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和细胞代谢,促进组织恢复和修复。
4. 调节神经系统:针灸的刺激可以通过神经系统传导,影响神经调节,从而产生止痛、镇静等效果。
针灸对神经递质的释放有调节作用,能够改善神经功能,减轻疼痛感受。
5. 调节免疫系统:针灸刺激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通过刺激穴位,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分泌细胞因子等,从而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总之,针灸治疗的原理是通过调节气血循环、祛除病邪、激发
自愈能力、调节神经和免疫系统等多种机制综合作用,来达到治疗疾病、缓解痛苦、促进康复的效果。
针灸治病机理
针灸治病机理针灸治病的范围很广,它可以治疗功能失调的病症,如尿闭、遗尿、便秘;可以治疗器质性疾患,如小儿麻痹后遗症,神经性耳聋、视神经萎缩可以治疗急、慢性炎症,如急性圃尾炎、急性扁桃体炎、风湿性关节炎;可以治疗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也可以治疗寄生虫病,如疟疾;可以用来矫正异常胎位;更可以治疗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疼痛,如三又神经痛、神经性头痛、手术后创口疼痛;并可做为外科手术时的麻醉手段一一针刺麻醉等等。
针灸为什么能够治疗这么多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这就是所谓针灸治疗的机理问题,也属于针灸治疗作用的范畴许多实验表明,针灸主要是激发和调动机体内固有的抗病能力,对机体各系统的功能有调整和稳定的作用,这是目前已经得到实践证明的针灸对机体的基本作用。
(一)针灸可以加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人体内发生了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性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现象,但同时人体内的抗病机制也动员起来,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与之斗争,这种现象在《黄帝内经》中称为“正邪共会',中医学中一般称为“邪正交争'。
如果抗御疾病的因素能充分调动起来,那末就能拒病邪于机体之外。
针灸具有“治神'的作用,就是通过治理神气'调动和加强抗御疾病的积极因素,从而消除导致疾病的消极因素。
提出本观点的事实根据很多,举例而言:针灸并不能直接杀死病原体,但为什么能治疗一些传染病和炎症疾病?在急性菌痢时,针灸可以解除结肠痉挛,缓解腹痛,同时使白细胞吞噬能力及抗体增加'有利于控制感染。
针刺治疗急性阑尾炎时,白细胞吞噬能力增高,血中氢皮质素等也增高,说明加强了机体生理性防御措施,从而抑制炎症的发展。
动物实验证明,针灸可以防止由于炎症引起的组织坏死,有抗炎症渗出的作用,而对炎症的屏障作用(在炎症病灶与正常组织之间形成一道防御“墙”)不但不削弱,反而加强。
对于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针灸疗法可使肿大的腺体缩小。
一般认为,这种病由缺碑引起,治疗就是给患者补充碘化物。
针灸治疗的机理研究与应用
针灸治疗的机理研究与应用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一项重要治疗手段,在国内外广受欢迎。
然而,其治疗机理一直备受争议。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针灸的治疗效果,并且揭示了其治疗机理,使得针灸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得到广泛推广。
一、神经调控学说针灸治疗的第一个理论就是神经调控学说。
神经调控说认为,针刺刺入穴位后,刺激身体的神经系统,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身体进行调节。
《黄帝内经》所言,“针艾之法,知阴阳之要,审五脏之所在,虚实之所感,以取其要,刺之可治”,即说明针灸能够通过刺激穴位之间的经络系统来调整人体气血的流通,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神经调控说的主要机理,是针灸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介质调节体内机能。
研究发现,针灸能够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神经系统,解除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等,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二、循环调控学说循环调控学说是说道养分供给和代谢废物,是针灸治疗的第二个理论。
针刺定位准确的穴位可以改善该穴位手足毛细血管代谢状态,促进该穴位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并通过提高局部活性物质摄取和代谢功能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循环调控学说的主要机理,是针刺穴位可以诱发机体局部代谢与血液循环变化,导致相应部位营养的加强,废物代谢的减少,并从而促进组织恢复。
三、生物反应调控学说生物反应调控学说是指人体对针刺穴位的生物反应,针灸的治疗的第三个理论。
针刺刺入皮肤后,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物物质,并引起多种相应反应,如疼痛、发热、红肿、出汗等反应,从而使整个机体得到调控。
生物反应调控学说的主要机理,是人体对针刺穴位的刺激反应,可以改变生物体内部环境。
针刺穴位之后,通过生物反应,可以加强机体的免疫与调节机制,提高人体自身治疗能力,完成一定的自愈过程.结语综上所述,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是多元的。
针灸治疗的机理已经从神经调控学说、循环调控学说和生物反应调控学说等各个角度进行了研究。
治疗不仅是在特定穴位使用特定治疗技术,而是通过神经、血液、代谢、分子等多种相互关联的机制来实现治疗目标。
针灸治疗的有效性与机理解析
针灸治疗的有效性与机理解析针灸是一种古老而广泛应用的中医疗法,被许多人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促进身体健康。
虽然针灸的确切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但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其治疗的有效性。
本文将探讨针灸治疗的有效性及其可能的机理,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了解。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针灸治疗的起源。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疗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年左右。
它的原理是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以达到治疗疾病或促进健康的目的。
根据中医理论,针灸可以调整和平衡人体的气血运行,恢复身体的自然平衡和健康状态。
针灸治疗的有效性已被许多研究证实,尤其在缓解疼痛方面。
例如,临床试验表明,针灸可有效缓解慢性低背痛、颈椎病等疼痛症状。
在这些试验中,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后,疼痛感明显减轻,其效果与传统药物治疗相当。
此外,针灸治疗还被广泛用于治疗头痛、关节炎、经期不适等病症。
那么,针灸治疗的有效性主要基于哪些机理呢?虽然尚无确凿的科学解释,但有几个可能的机制被广泛讨论和研究。
首先,针灸可能通过神经调节的方式发挥作用。
针刺特定穴位时会刺激周围的神经末梢,引起一系列信号传递至大脑皮层和脊髓。
这些信号可以抑制疼痛传导和促进内源性镇痛物质(如内啡肽、多巴胺等)的释放,从而减轻疼痛感。
研究还发现,针灸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如5-羟色胺、γ-氨基丁酸等,以恢复和调整身体的正常功能。
其次,针灸可能通过免疫调节机制发挥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针刺穴位时释放的化学物质和神经调节信号可以刺激和调节免疫反应,并促使机体释放自身修复和愈合的生长因子。
这些生长因子不仅可以促进受损组织的再生,还可以促进身体的整体康复。
此外,针灸可能通过影响大脑中的神经调节中枢产生作用。
研究表明,针灸对大脑的神经调节中枢产生影响,如督脉、督脉、脑岛等。
这些中枢对疼痛、情绪和认知等方面的调控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针灸可能通过在这些中枢上的调节作用来影响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
针灸起作用的原理是什么
针灸起作用的原理是什么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医学疗法,其治疗效果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理:1. 经络灸热理论针灸可通过经络输送、聚散气血,调节阴阳平衡,达到治疗效果。
灸热可活血化瘀,Needling可疏通经络。
2. 针刺激理论Needling或Moxa Heat可激活小径神经递质释放,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并Ca使用一系列生物反应,加快组织修够,产生镇痛等效果。
3. 针药理作用理论Needling过程中会引起组织损伤,使得细胞释放各种生物活性物质,起到药理作用,如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
4. 神经调控理论针刺激可调整神经兴奋性,改变痛觉传导通路的传递性,抑制痛觉在中枢的传递,达到镇痛作用。
5. 门控理论针刺激可在脊髓后角激活束间细胞,关闭痛门,阻断痛觉信号到达大脑,产生止痛作用。
6. 内分泌调节理论针灸治疗可引起下丘脑-垂体-内分泌系统轴的变化,调控神经内分泌网络,平衡内环境稳态。
7. 整体平衡理论针灸可调和阴阳气血,协调脏腑功能,恢复气血津液、精气神的动态平衡,达到整体治疗效果。
针灸作为一种综合性疗法,其治疗效应来源于多方面机制的共同作用结果,既有机械作用,也有反射与调节效应。
这些理论仍在不断完善与发展之中。
针灸——作用机理
针灸——作用机理简介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的目的。
针灸的作用机理涉及多个方面,如神经调节、内分泌调控、免疫调节等。
神经调节针灸通过刺激穴位,引起身体的神经反应,从而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研究表明,针灸能够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如增加内啡肽、血清素等的含量,降低脑内多巴胺的含量。
这些神经递质的变化可以影响疼痛感知、情绪调节等生理和心理过程,从而对疾病产生治疗效果。
内分泌调控针灸还能够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产生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节下丘脑-垂体-靶腺的功能,促进激素的分泌和平衡。
例如,对于女性的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问题,针灸能够调节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缓解相关症状。
免疫调节针灸还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
这些效应使得针灸在预防和辅助治疗各种疾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感冒、过敏、免疫性疾病等。
其他作用机理此外,针灸还有一些其他的作用机理。
例如,针刺会产生局部的微创伤,引发局部组织的修复反应,促进血液循环和细胞再生;针灸可以增强体内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失调;还可以改善情绪状态,减轻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结论综上所述,针灸的作用机理是多方面的,涉及神经调节、内分泌调控、免疫调节等多个层面。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病情,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生理和心理过程,起到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的作用。
然而,针灸的具体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和医疗保健。
针灸原理是什么
针灸原理是什么针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刺激,来调节人体的气血,以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那么,针灸的原理究竟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首先,针灸的原理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内有经络,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它们相互联系,贯穿全身。
而针灸的原理就是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来调节经络,促进气血的畅通。
这样可以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其次,针灸的原理还涉及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针灸穴位的选择和刺激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抑制性,从而调节脑神经活动,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调整机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
这也是针灸治疗疾病的重要原理之一。
此外,针灸的原理还包括了局部反射作用。
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可以引起局部组织的生理变化,比如改变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供应、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等。
这对于一些局部疾病的治疗非常有效。
另外,针灸的原理还涉及到了心理因素的作用。
在针灸过程中,患者往往会感到一种舒适、放松的感觉,这对于改善情绪、缓解压力、调整心理状态也有一定的作用。
总的来说,针灸的原理是多方面的,它涉及到经络学说、神经系统、局部反射、心理因素等多个方面。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疗法属于专业医疗技术,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才能熟练掌握。
在接受针灸治疗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有资质的医师进行操作,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针灸的原理是多方面的,它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涉及到神经系统、局部反射、心理因素等多个方面。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希望大家能够对针灸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利用这一传统的中医疗法来保健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病机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针灸治病机理
针灸治病的范围很广,它可以治疗功能失调的病症,如尿闭、遗尿、便秘;可以治疗器质性疾患,如小儿麻痹后遗症,神经性耳聋、视神经萎缩可以治疗急、慢性炎症,如急性圃尾炎、急性扁桃体炎、风湿性关节炎;可以治疗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也可以治疗寄生虫病,如疟疾;可以用来矫正异常胎位;更可以治疗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疼痛,如三又神经痛、神经性头痛、手术后创口疼痛;并可做为外科手术时的麻醉手段一一针刺麻醉等等。
针灸为什么能够治疗这么多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这就是所谓针灸治疗的机理问题,也属于针灸治疗作用的范畴许多实验表明,针灸主要是激发和调动机体内固有的抗病能力,对机体各系统的功能有调整和稳定的作用,这是目前已经得到实践证明的针灸对机体的基本作用。
(一)针灸可以加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人体内发生了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性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现象,但同时人体内的抗病机制也动员起来,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与之斗争,这种现象在《黄帝内经》中称为“正邪共会',中医学中一般称为“邪正交争'。
如果抗御疾病的因素能充分调动起来,那末就能拒病邪于机体之外。
针灸具有“治神'的作用,就是通过治理神气'调动和加强抗御疾病的积极因素,从而消除导致疾病的消极因素。
提出本观点的事实根据很多,举例而言:针灸并不能直接杀死病原体,但为什么能治疗一些传染病和炎症疾病在急性菌痢时,针灸可以解除结肠痉挛,缓解腹痛,同时使白细胞吞噬能力及抗体增加'有利于控制感染。
针刺治疗急性阑尾炎时,白细胞吞噬能力增高,血中氢皮质素等也增高,说明加强了机体生理性防御措施,从而抑制炎症的发展。
动物实验证明,针灸可以防止由于炎症引起的组织坏死,有抗炎症渗出的作用,而对炎症的屏障作用(在炎症病灶与正常组织之间形成一道防御“墙”)不但不削弱,反而加强。
对于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针灸疗法可使肿大的腺体缩小。
一般认为,这种病由缺碑引起,治疗就是给患者补充碘化物。
但
针刺本身并非补充碘化物,怎么能治疗这种病呢用放射性同位素碘等研究表明,针刺后血浆中碘含量和甲状腺摄碘的能力提高,而尿中的排出量则有所降低,提示针刺的疗效是通过提高机体和甲状腺对碘的利用率来实现的针刺有一定的抗休克作用。
在动物实验中,先造成休克状态(如用动脉放血方法造成失血性休克),针刺“水沟'可以使血压升高,死亡率降低,恢复正常血压所需血量。
关于针刺镇痛的实验研究则证明了针刺可以调动机体内在抗痛能力而发挥针刺麻醉的作用。
其作用原理是:针刺兴奋了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一系列神经结构,使传人的疼痛信号在不同水平受到抑制,故而有镇痛效果。
另一方面,科学工作者也证明:在针刺作用下,人体和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内“内啡肽'(一种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后者也起镇痛作用。
二、针灸疗法具有调整作用
正常人体有保持其自身的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作用。
例如在一定范围内,外界温度虽有变化但体内的温度却能维持在正常水平等等。
这是由于正常人体具有一种调整作用,中医理论则认为是阴阳二气保持平衡,人体气机调和的结果,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
针灸疗法能够调节气机,使之协调,也就是能够促进这种调整作用。
临床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针灸同一腧穴既能发汗,又能止汗;既能治遗尿,又能通尿团;既能治疗便秘,又能治疗腹泻;既能治疗高血压病,又能使休克状态的低血压回升动物实验也获得类似结果。
例如,对狗的实验中针刺某些穴位可以使血压调节系统的稳定性提高一倍以上。
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表明,在接受针刺的动物,肾及小肠的血流量和心输出量都比对照动物稳定。
给实验动物人工造成高血糖,针刺可使血糖降低;人工造成低血糖,同样针刺可使血糖升高。
对正常动物,针刺经穴则无明显影响。
在人体,针刺对正人血糖含量的影响是不恒定的,但对血糖原水平偏低者,针后升高,而对血糖原水平偏高者则针后下降。
曾有报道,对缺乳妇的某些经穴施予针灸,可使生乳素的分泌机能加强,同时临床上也看到与此相平行的疗效。
其他实验例子还有:动物注射肾上腺素,心率
变慢(通过反射引起的),针刺可削弱这种变化,使心率变慢程度减少。
对动物施予痛刺激,心率加快,针刺可使增速的心率减慢人为地造成动物多尿或少尿,用耳针针刺可以纠正这种异常状态。
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这种调节作用,有时也叫做“双向性调节'。
从上面所举实验例子可见针灸对机体的效应与针灸当时机体的机能状态有关。
在机体机能偏离正常状态的情况下,针灸有促进机体机能恢复正常的功效。
上述针灸能够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实质上也可以说是机能调整的表现,例如针刺的抗炎作用就是针刺对植物神经、局部血液循环、细胞免疫及内分泌等功能调节的综合结果。
又如针刺对病理痛的镇痛效果是针刺的抗痛与针刺的抗炎及解痉等作用协同活动而取得的当然,针灸治病要取得疗效还与选取的经穴,运用的手法密切相关。
取穴问题又涉及经络理论对此有所谓“经穴特异性'的研究,也就是:根据“循经取穴'等原则选穴针灸是否疗效卓着不按经络学说用针施灸是否就无疗效关于这个问题在临床上与实验室里已经做了不少工作,然而结果却不一致。
有人说穴位特异性是肯定的,有人说穴位功能似无明显的特异性。
例如有报告针刺心包经的内关穴对早期冠心病和可疑冠心病患者,可使其心电图TV4~6升高,而在相同条件下针刺大肠经的温溜穴或三焦经的外关穴则 TV4~6不升高或虽升高但不显着,因而证明了穴位作用有明显的特异性。
但更多的实验却观察到穴位只有相对特异性。
例如有的作者根据针刺对产妇子宫的收缩作用,选特异性穴位。
阴交,非特异性穴位悬钟、颊车及阳陵泉等,观察各个穴位针刺后的效应,结果表明非特异穴位对子宫收缩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比特异性穴位差。
(三)针灸作用是如何来完成的
关于实现针灸作用的途径,已有大量实验材料证明,神经或神经一一体液途径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在观察针灸对网状内皮系统影响的实验中指出,交感神经与吞噬能力的提高有密切关系,迷走神经则有抑制吞噬机能的作用,有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参与这一过程。
针灸对体液性免疫影响的研究工作表明,针灸对特异性的或非特异性的免疫体一般均可增加其效
价,而电针神经干时也可产生同样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下丘脑一一垂体系统与大脑皮层亦参与活动。
因此认为:针灸对免疫体的影响,与神经一一一体液调节有关。
许多实验明确指出,在实现针灸效应时,有关的神经或神经一一体液机制的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针灸作用的完成。
尽管如此,也有些人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声称:神经与神经一一体液并不能解释所有事实,因而提示,可能还有神经及体液以外的因素参与针灸的作用,这就有必要理一步探讨古典的经络学说了。
关于机体接受针灸刺激以后,神经系统发生什么样的活动过程,以致最终导致机能调整的效果,这是一个更加深人而细致的问题,与此有关的研究相对地稀少。
有些工作表明,针灸在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以及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其高级部位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恢复协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提示了针灸之所以有调整作用,以及针灸之所以能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动员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代偿与防御措施,从而消除病理过程的一种可能机制。
但这种认为还相当粗浅,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加以补充和修正。
过去在针灸作用原理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特别是近年对针刺镇痛机理的探讨,给今后关于本问题的继续深人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实验研究和针灸治病的大量资料。
诚然,针灸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但各种疾病的疗效如何即使同一种病,其疗效与针灸取穴、手法、患者年龄、病情等关系如何疗效具体指标是什么疗效的巩固程度如何临床观察有没有对照组有没有治疗失败的等等。
概括地说,针灸治病的临床规律到底如何我们必须深人探讨。
对成功的经验要发扬;对失败的事例也应重视实事求是,稳步前进。
探索针灸治病机理,不仅在于解决针灸治病的道理,而且在于用这个道理去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病的效果,扩大针灸治病的范围,使得在整个医学上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才是研究针灸治病机理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