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建设建设经验总结
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总结
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和环境问题。
为
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通过改善城市水文循环系统,减少城市内涝和水污染,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中,我国各地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首先,在城市规划方面,海绵城市建设注重合理规划城市水资源利用,推动雨
水资源的集中利用和分散排放,减少城市内涝风险。
各地在城市规划中加入了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雨水利用设施,有效改善了城市水环境,提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其次,在建设工程方面,海绵城市建设注重构建多功能的雨水设施,如雨水收
集池、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有效提高城市的雨水利用率,降低了城市的雨水径流量,减缓了城市的洪涝风险。
各地在城市建设中大力推广这些雨水设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最后,在管理和监测方面,海绵城市建设加强了城市水资源的管理和监测,建
立了城市水资源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城市水资源的变化情况,有效预防了城市的水环境问题。
总的来看,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在我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改善城市水资源和
环境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但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和技术,加大投入力度,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萍乡、常德海绵城市建设考察心得
萍乡、常德海绵城市建设考察学习心得2017年7月20日至23日,在武汉市海绵办、市海绵公司的组织下,武汉海绵城市建设青山示范区有关单位对与武汉同属首批海绵城市试点的萍乡、常德两地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听报告、看现场的方式对两地海绵城市建设有了深切了认识,现将考察学习心得汇报如下:一、萍乡海绵城市建设方面萍乡在2015、2016年度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组织的海绵城市建设年度绩效考评中连续两年排名第一,有许多可取的经验值得借鉴,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1、建设目标明确。
萍乡海绵城市建设与武汉一样,面临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等不利因素,但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明确,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着建设独具江南特色的海绵城市展开规划设计,重点解决水安全、水生态和水环境问题。
试点区域面积32.98平方公里,海绵项目共计159个,计划总投资63亿元。
截止日前,投资完成比80.70%。
2、体制机制创新。
与其他试点城市类似,萍乡海绵建设也成立了海绵办,但与武汉不同,该市海绵城市建设由市委书记亲自挂帅,作为全市战略在推进,真正当做一把手工程在实施,形成了“海绵办一周一调度,分管副市长半月一调度,市长一月一调度,书记一季一调度”的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了项目推进中的各种难题。
同时,该市海绵城市建设的资源整合有深度,从全市选调了22名业务骨干集中办公,建立了一个指挥有力、业务扎实、综合协调、常态运作的工作机构。
主要表现在简化办事流程,对涉及到的手续做到能合并的一律合并,能并联的一律同步进行,能走绿化通道的一律挤进去,解决了项目审批难、审批慢的问题。
3、全员参与和舆论宣传。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该市通过多媒体广泛传播海绵城市理念,不断提升海绵城市在干部群众中的知晓度、认可度和支持度,将政府有形的手和社会无形的手有机结合起来,“海绵城市”连续两年成为萍乡年度十大热词之一。
4、制度和管控创新。
加强制度和管控创新是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萍乡为此出台了《萍乡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海绵城市建设施工、竣工验收技术导则》等制度标准,从项目的立项、可研、规划、建设、竣工验收等阶段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落实途径,解决了项目在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等环节无标准、无规程的问题。
海绵工程个人工作总结
海绵工程个人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作为海绵工程项目组的一员,参与了多个海绵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工作。
通过这次工作,我收获颇丰,现就此给大家做个总结。
首先是规划阶段的工作。
在规划阶段,我参与了项目调研和现状分析工作。
通过走访调查和数据收集,我对项目区域的水文地质特征以及当地的产业结构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我参与了规划方案的设计,通过与团队成员的讨论和汇报,最终确定了项目的基本框架和目标。
其次是设计阶段的工作。
在设计阶段,我主要负责方案细化和技术方案的拟定。
通过对地形地貌的分析和模拟计算,我确定了合适的海绵设施布置方案,并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编制。
同时,我也与工地施工人员进行了沟通和协作,确保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
最后是实施阶段的工作。
在实施阶段,我参与了海绵设施的建设和监测工作。
通过现场的指导和监督,我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进度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也参与了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报告的编制,为项目的后续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这次工作,我深刻体会到了海绵工程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也对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为海绵工程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城市发展策略,旨在通过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增加城市的适应性和韧性,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作为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一员,我深刻感受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挑战,比如地形地貌复杂,工程施工条件艰苦,项目过程中需要与不同部门和利益相关方协调合作等。
在面对这些挑战时,我学会了灵活应对,主动沟通,团队协作等技能。
通过与各部门的合作协调,及时解决了诸多工程施工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工程进度和质量的顺利推进。
同时,我在项目中也遇到了一些技术问题,如海绵设施布置的合理性、雨水排放和管理等。
通过与同事一起分析、探讨,我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更意识到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XX 市 XX 区 20XX 年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总结及 20XX 年工作计划XX 区是 XX 市最早开发的城区,也是中心城区之 1。
改变粗放的开发模式,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意义尤其重大。
20XX 年,区海绵办依照市海绵办《关于印发 20XX 年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任务分工 1 览表的通知》(X 海绵办〔20XX〕7 号)的要求,在各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项目中深度挖潜并落实海绵城市理念,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现将我区 20XX 年工作情况及 20XX 工作计划汇报以下:1、20XX 年工作完成情况(1)积极推动落实新增海绵城市面积及既有设施海绵专项改造项目我区 20XX 年度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任务包括:1)新增海绵城市面积 1.5 平方千米;2)既有设施海绵专项改造项目 20 项。
我区积极响应任务分工,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推动落实,并对 XX 区所有在建工程进行了现场调查,全面梳理落实海绵城市理念的项目,构成了切实可行的 20XX 年海绵城市项目库。
目前我区 20XX 年可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38 项,总面积约 1.5 平方千米,既有设施海绵专项改造项目 29 项。
(2)展开海绵城市专项计划及重点区域详细计划编制工作根据市海绵办《关于征求落实 XX 市 2022 年度海绵城市试点绩效评价专家意见的工作方案意见的通知》(深海绵办〔20XX〕32 号),要求各区加快推动计划编制,实现重点建设片区详细计划(实行方案)的全覆盖。
我区目前已完成《XX 区海绵城市专项计划及重点区域详细计划》(送审稿),预计将在 20XX 年底正式发布。
该计划包括现状分析^p 与问题辨认、计划目标与指标体系、整体思路、海绵城市建设分区与空间格局分区、管控单元海绵城市建设策略与指标分解、海绵城市相干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建设时序计划、计划实行保障措施等,从计划层面指点全区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专项施工总结
海绵专项施工总结一、背景介绍海绵城市建设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中,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城市各类海绵城市设施和海绵绿地,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表面积非透水部分,提高城市地表水的渗透、蓄水和净化能力,实现城市内涝、降雨径流污染的综合治理。
海绵专项施工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科学施工和技术手段,确保海绵城市建设达到预期效果。
二、施工原则海绵专项施工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规划:在施工前需要进行科学规划,确定施工范围、时间和措施,确保施工与城市整体规划相协调。
2.保护环境: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护周边环境,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影响。
3.优化设计:施工过程中需要优化设计,提高海绵城市设施和海绵绿地的功能和效果。
4.科学施工:施工过程中需要科学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确保海绵城市设施和海绵绿地的正常使用。
三、施工步骤海绵专项施工包括以下步骤:1.前期准备: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确定施工计划和施工队伍,准备必要的施工材料和设备。
2.场地清理: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清除杂物和建筑垃圾,确保施工场地干净整洁。
3.地基处理: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包括土地平整、填筑、夯实等工作,确保地基的稳定和承载能力。
4.设施建设: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计划,开始建设海绵城市设施,包括雨水花园、雨水渗透设施、生态护坡等。
5.绿化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绿化工作,包括植树、种草、搭建绿化构筑物等,增加绿地覆盖率。
6.安装设备:根据需要安装污水处理设备、植物滞留设备、雨水收集设备等,完善海绵城市设施的功能。
7.试运行:完成施工后,进行试运行和调试,确保海绵城市设施和海绵绿地的正常运行。
四、施工难点和对策在海绵专项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难点:1.场地选择:选址是海绵专项施工的关键之一,需要考虑城市规划要求、地质条件、用地限制等因素。
对策是在选址前进行详细的调研和评估,选择合适的场地。
2.技术要求:海绵专项施工需要掌握多种技术手段,包括地面渗透、雨水收集、生态绿化等。
海绵工程监理竣工总结
海绵工程监理竣工总结一、工程概况和监理工作范围本工程涉及的海绵城市建设主要包括: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透水铺装、雨水收集系统等。
监理工作的主要范围为施工阶段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合同、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
二、监理组织和人员安排为了确保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成立了专门的监理团队,配备了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定期会议、现场巡查和实时沟通等方式,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问题的及时解决。
三、监理工作实施过程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制定详细的监理计划和方案,明确各项任务和目标。
对施工单位的资质、人员、设备等进行全面审查,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施工能力和资源。
对工程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方面进行全面监控。
及时协调处理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四、监理工作成效通过我们的努力,本工程取得了以下监理成效:施工阶段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得到了有效保障。
合同、信息管理得到了有效执行,各方关系协调顺畅。
施工现场的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监控和管理。
及时协调处理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确保了施工进度和质量。
监理资料齐全、规范,为工程的顺利竣工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经验教训和改进建议在监理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并提出以下改进建议:加强施工现场的日常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施工技能和管理水平。
加强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其他监理单位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工程进展。
加强监理团队内部的管理和培训,提高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
六、结论和建议通过本次监理工作的实施,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为了进一步提高监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我们提出以下建议:继续加强施工现场的日常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施工技能和管理水平。
海绵城市建设培训心得_1 (3)
海绵城市建设培训心得_1 (3)
海绵城市建设培训心得1
本次参加的海绵城市建设培训让我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它被视为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有效方式。
在培训中,我们深入学习了海绵城市的概念,概述了主要构成成分,总结了其建设关键要素,并且加深了对可持续城市发展模式和理念的认识。
通过学习,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全方位考虑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科学整合多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制度安排,综合运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努力和精力来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因此,如何更好地建立和完善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如何做好多方面的协调和统筹,如何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手段来加强可持续城市发展尤为重要。
同时,培训也使我对当前我所在的城市的变革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在实施可持续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建设可持续的城市”为核心,把可持续性的概念融入到城市的发展规划中去,探索和研究出一种可行的发展模式,确保城市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
总之,本次培训使我对海绵城市建设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也让我对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要求有了全新的想法,让我有信心去推动我们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关于海绵城市施工的经验总结
关于海绵城市施工的经验总结
海绵城市施工经验总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 综合规划:海绵城市施工需要进行全面的规划,考虑城市整体布局以及各项功能的协调。
需考虑到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交通布局等多方面因素,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水资源管理:海绵城市施工中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
需要合理规划设计雨水收集系统、蓄水系统以及污水处理系统,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
3.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大量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如湿地公园、雨水花园、雨水廊道等。
这些设施的建设需要注意景观美化、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综合考虑。
4. 社区参与:在海绵城市施工中,社区居民的参与非常重要。
需要与居民保持良好的沟通,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并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
5. 技术创新:海绵城市施工需要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
例如,可以利用智能监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以实现对城市水资源的精细管理和控制。
6. 教育宣传:海绵城市施工还需要进行广泛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通过讲座、展览、媒体报道等方式,传播海绵城市的理念和价值。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施工经验总结应包括规划设计、水资源管理、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参与、技术创新以及教育宣传等方面。
这些经验可以为未来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
海绵城市规划总结汇报
海绵城市规划总结汇报海绵城市规划总结汇报一、引言海绵城市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和技术手段,使城市在面对极端天气事件时能够吸收、蓄存、净化和利用降水,并通过合理的再利用方式减少对城市自然水循环系统的干扰。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不断加剧,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和水资源利用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海绵城市规划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城市发展策略。
二、海绵城市规划的背景1.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随着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城市面临更多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风险。
2.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挑战: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土地利用的不合理规划,导致城市面临水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三、海绵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目标1. 基本原则:(1)生态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2)多元共享:建立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水系统,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共享。
(3)适应性强:根据地域特点和需求,灵活应用技术手段,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
(4)兼顾经济效益:在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提高城市经济的竞争力。
2. 目标:(1)改善城市水环境:通过排除污水,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
(2)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收集降水、净化水源,提供可再利用的水资源。
(3)增加城市绿地和生态系统:通过增加绿地覆盖、建设湿地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
(4)提高城市抗洪排涝能力:通过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和城市空间布局,减少洪涝风险。
四、海绵城市规划的技术手段和措施1. 比较成熟的技术手段:(1)绿地和屋顶绿化:增加城市绿地覆盖,减少地表径流。
(2)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通过收集和利用降水,减少城市对外部供水的依赖。
(3)湿地建设和恢复:建设湿地系统,提供自然的水质净化功能。
(4)生物滞留系统:通过建立生物滞留系统,实现水的净化和蓄存。
2. 新兴技术手段:(1)蓄洪区域规划:将蓄洪区域纳入城市规划范围,减少洪水对城市的影响。
(2)生态河道修复:通过河道修复和湿地建设,提高城市水资源的自净能力。
海绵城市施工总结报告
海绵城市施工总结报告海绵城市施工总结报告一、施工概况海绵城市是指以自然生态系统为蓝本,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制造出一种能够模拟和促进自然过程的城市。
本次施工旨在建设一座具有海绵特性的城市,以解决城市雨水排洪问题,并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二、施工内容1. 增设雨水收集设施:对城市各个区域进行规划和布局,增设雨水收集设施,包括雨水花园、雨水湖泊等。
这些设施能够有效收集降雨时的雨水,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
2. 构建绿化系统:通过种植各类植物,建设绿化带、绿篱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
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城市空气,改善城市气候。
3. 道路改造:在城市道路上增设透水铺装,使得降雨时雨水能够渗透至地下,减少雨水流经速度,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4. 建设湿地公园:利用城市空闲土地建设湿地公园,湿地具有良好的雨水储存和净化能力,能够有效处理城市雨水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三、施工效果1. 解决城市排水问题:通过增设雨水收集设施和改造道路,能够有效削减城市内涝的风险,提升城市的排水能力。
2.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构建绿化系统和建设湿地公园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城市空气,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 提升城市景观品质:海绵城市施工以自然生态为蓝本,注重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增设雨水花园、湖泊等景观,打造独特的景观品质,提升城市的美感。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1. 施工过程中,工地管理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导致施工质量差。
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指导,确保施工质量。
2. 部分雨水收集设施设计不合理,存在排放困难的情况。
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设施的排放问题,确保设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 部分透水铺装材料性能不理想,存在易破碎和变形等问题。
在选择材料时要严格把关,选用优质可靠的材料。
4. 部分绿化带和湿地公园存在维护不到位的情况。
加强对绿化带和湿地公园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海绵城市工作总结
海绵城市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问题日
益突出。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许多城市开始探索海绵城市建设的道路,通过改变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方式,实现雨水的自然收集和利用,从而减轻城市的水资源压力,改善城市的水环境质量。
在这一背景下,我所在的城市也积极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我们通过改造城市道路和广场,增设雨水花园和雨水湿地,实现了雨水
的自然渗透和储存。
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城市内涝和水浸现象,还能够改善城市的热岛效应,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城市的雨水管网改造和维护工作,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排放,避免因雨水管网堵塞而引发的城市内涝问题。
其次,我们积极推动了雨水资源的利用工作,建设了一批雨水收集和利用设施,如雨水收集池、雨水花园等。
这些设施不仅能够为城市的绿化和景观提供水源,还能够为城市的农业和工业生产提供补充水源,减轻城市的自来水供应压力,实现了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城市的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加大了城市水体的清淤和
修复力度,改善了城市的水环境质量。
同时,我们还积极推动了城市水生态的恢复和建设工作,修复了一批湿地和河流生态系统,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总的来说,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我
所在的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统筹性不足、资金投入不足等。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海绵城市示范区工作总结
海绵城市示范区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凸显,海绵城市建设成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
为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许多城市纷纷设立了海绵城市示范区,以探索海绵城市建设的路径和模式。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在海绵城市示范区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海绵城市示范区工作的情况。
首先,我们在海绵城市示范区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我们通过改造城市排水系统,建设雨水花园和湿地公园,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的雨水利用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城市绿地建设和植被恢复工作,增加了城市的绿色空间和生态功能,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社会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了市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然而,海绵城市示范区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由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和理念相对较新,我们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和知识空白,需要加强研究和探索。
其次,由于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协同合作,我们在协调和沟通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组织和管理。
最后,由于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我们在资金和人才储备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和配置。
总的来说,海绵城市示范区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研究和探索,加强组织和管理,加强资源整合和配置,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海绵工程工作总结
海绵工程工作总结
海绵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海绵工程作为海绵城市
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城市雨水管理、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等重要任务。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海绵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
下面,我将对海绵工程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海绵工程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因地
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海绵工程设施和技术。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过对城市雨水径流进行调查和分析,结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情况,科学确定海绵工程的布局和设计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其次,海绵工程建设需要充分发挥生态效益。
我们在工作中注重将海绵工程与
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通过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生态设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绿地和湿地面积,提升城市生态承载力。
同时,我们还注重保护和恢复城市的自然水系,打通城市河道,修复湖泊和水库,促进城市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修复。
另外,海绵工程建设需要充分发挥社会效益。
我们在工作中注重加强与社会各
界的沟通和合作,积极宣传和推广海绵城市理念,引导市民参与城市雨水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开展城市雨水利用和生态修复的示范项目,引导和鼓励企业和居民参与海绵工程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总的来说,海绵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需要科学规
划和精细设计,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我们将继续发扬海绵工程建设的优良传统,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打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海绵城市而努力奋斗。
海绵城市示范区工作总结
海绵城市示范区工作总结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凸显,海绵城市建设成为了各地政府和城市规划者们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规划理念,海绵城市旨在通过多种手段来减缓城市内涝、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抗灾能力。
为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各地纷纷设立了示范区,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海绵城市示范区的工作成果和经验。
首先,海绵城市示范区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示范区内的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系统得到了有效的建设和运行,大大减少了城市内涝的发生频率。
同时,示范区内的绿地和湿地建设也得到了加强,有效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其次,海绵城市示范区在社会宣传和教育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通过举办各类宣传活动、开展环保教育和推广海绵城市理念,示范区在市民中树立了环保意识和理念,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来,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再次,海绵城市示范区在政策制定和法规建设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示范区在土地利用、建设标准、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和设计,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最后,海绵城市示范区在国际交流和合作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通过与国外城市进行交流和合作,示范区吸收了国外先进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技术,为本地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总的来说,海绵城市示范区在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
希望各地示范区能够继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不断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总结
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总结
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在我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海绵城市建设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设计,减少城市内涝,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对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首先,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强调全过程的参与和管理。
在项目的规划、设计、施
工和运营阶段,需要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协同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链条。
同时,需要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的实施符合规范和标准。
其次,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需
要尽量保留和修复原有的湿地、绿地和水体,以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力。
同时,需要合理利用雨水资源,通过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减少城市的径流量,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
再次,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注重科学技术的支持和创新。
在项目的规划和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气候和水文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方案。
同时,需要引入新技术和新材料,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最后,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注重宣传和教育。
通过宣传和教育,可以提高公众对
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支持,形成社会共识,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
总之,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共同
努力。
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实践总结
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实践总结
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实践总结如下:
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补给地下水,或对之加以利用。
绿色屋顶:绿色屋顶也称为生态屋顶或植被屋顶,是指在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城围、桥梁(立交桥)等的屋顶、露台、阳台或大型人工假山山体上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
绿色屋顶主要由植被层、生长介质层、排水层、过滤层、防水层等组成。
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是指具有渗透功能的路面铺装,其由透水底层、透水基层和透水面层组成。
透水铺装能够使雨水通过面层、基层渗透至土壤中被吸收,或通过面层、基层的集水管道排入附近的雨水收集系统中被再利用,以达到减少径流、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目的。
生物滞留设施:生物滞留设施是指在地表形成的浅洼地,内填充有植被与土壤,可蓄存、渗透和净化雨水。
生物滞留设施通过植物、微生物、土壤等的综合作用对雨水径流进行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补给地下水,同时削减径流洪峰。
下沉式绿地:下沉式绿地是指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在200mm以上的绿地,其具有集雨、渗透和净化的功能。
以上这些技术实践都是为了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即提高城市雨水利用效率,缓解城市洪涝灾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在实践中,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以实现最佳的效果。
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总结
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建设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其中海绵城市建设成为了一个热
门话题。
海绵城市建设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利用自然系统的原理,达到城市防洪排涝、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我们要肯定海绵城市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在一些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已
经初见成效,一些水体得到了有效的修复和保护,城市内的洪涝灾害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市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
同时,一些新型的建筑和设施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思路。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一些地方在海绵城市
建设中存在理念不够深入、政策不够明晰、技术不够成熟等问题,导致了一些项目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同时,一些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也存在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因此,我们在总结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时,需要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加强政策制定,加强技术创新,加强管理落实。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未来的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更加顺利,为我们的城市带来更多的福祉和美好。
海绵办 工作总结
海绵办工作总结
海绵办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海绵办团队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合作,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
在这篇工作总结中,我将回顾我们的工作成果,并对未来的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我们在海绵办的工作重点是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我们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活动、组织培训和推动政策制定,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我们成功地引导了一些城市政府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视,并取得了一些政策上的突破。
同时,我们也成功地吸引了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来,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发展格局。
其次,我们在海绵办的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例如,一些城市政府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导致政策的执行存在一定的困难;一些社会力量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参与意愿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引导;一些项目的推进进度较慢,需要我们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
针对以上的问题和挑战,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与城市政府的沟通和协调,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来,形成更加广泛的合作网络。
最后,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总的来说,我们在海绵办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我相信,在全体海绵办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为海绵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顾海绵城市10年发展历程:总结、思考、再出发
回顾海绵城市10年发展历程:总结、思考、再出发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是在继承古代先贤智慧、充分参考国外实践经验和启发、系统总结我国雨水管理领域长期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水系统的实际问题而提出的,“治涝”和“治黑”并举、“渗、滞、蓄、净、用、排”并重,这既是继承发展,又是另辟蹊径,最终实现我国在城市雨水管理领域的系统治理。
当然,结合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城市雨水及水系统的诸多问题,以城市雨水系统为切入点,提出旨在构建可持续城市发展指引的海绵城市理念和方法体系,这背后有着长期的积累和清晰的发展逻辑。
事实上,我国现代城市雨水管理相关研究和工程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90年代城市雨水资源直接利用开始,逐步发展到多目标全过程控制的现代城市雨水管理体系,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工程应用都经历了相当长的探索、研究、综合提升过程。
我国的海绵城市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全方位、全过程开展城市生态转型、韧性提升和环境保护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是最大限度减轻城市建设对自然生态本底的影响,实现城市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尽管我国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晚于一些发达国家,从国际视角来看,我国的海绵城市概念及其建设有其独到之处,海绵城市绝不等同于国外BMPs、LID、GSI、SuDS、WSUD、LIUDD中一种或几种,而是从城市总体生态格局保护的顶层规划入手,既包括绿色基础设施也包括灰色基础设施,既包含径流水量控制也包含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回用、生态保护等,既涵盖工程化措施也涵盖非工程化措施,同时涉及多专业、多领域衔接协同的系统性复杂理念方法体系和建设模式。
海绵城市就是体现在既要建立明确的城市雨水管理体系,与国际接轨,又要脚踏实地,结合我国管理体制、专业设置、工程规划和标准体系,针对发展中国家城市面临的突出矛盾,综合性地衔接好其他相关的专业和非专业的系统和多部门的关系,不仅解决好我国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也为国际贡献关于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宝贵经验和发展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经验总结
1. 深入群众,切实解决居民诉求
1.1了解居民需求,践行海绵加理念
社区改造项目要充分调研论证,组织各相关部门对小区的管网系统、小区环境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依托原始竣工图纸,结合现场勘察,对接社区、物业、业委会等单位,了解项目详细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改造项目在设计入场之前,充分调研业主和居民需求,以满足居民需求为海绵城市设计的附加条件。
综合协调居民需求和海绵改造和谐双赢。
在青山海绵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用户诉求与海绵建设理念不统一、不协调的矛盾。
用户诉求主要如下:
居民诉求:
①活动空间的占用(要绿化还是要铺装)
②停车位的极大需求,不要绿化。
③要花园而不要雨水花园。
④要求先解决老旧小区供水压力不足的困难再去解决排水问题。
各主体的诉求:
①建设部门:道路荷载、道路绿化安全、调蓄模块的安全问题。
②园林部门:先达到绿化率,再谈在绿化用地内进行海绵改造。
③水务部门:解决片区存在的主次干管错解和区域积水位置处理措施等历史遗留问题。
④学校公建等:厕所、门廊、操场跑道、建筑等其他诉求,有些地块不打算进行海绵改造,情愿维持原状。
根据用户的诉求,在施工过程中海绵建设内容进行了相应调整,分为消减和积极两个方面:
消极方面:取消项目、取消调蓄、零散的雨水花园、单一的海绵道路、指标
的缩减、非海绵设施建造。
积极方面:充分解决片区渍水难题、海绵+、找到了老旧社区海绵改造过程中指标与问题的平衡点、与社区居民的积极沟通、各式铺装调节、局部细节的提升。
1.2结合红色物业,多方并举解决居民难题
充分发挥党员组织的作用,以点带面,口口相传海绵理念,做到先了解,再理解,最后支持。
积极协调社区、居委会、物业、业委会等部门做好群众的解释宣传工作。
利用“红色物业”自身的熟悉情况、宣传平台、主人翁意识等优势,拉近与居民的距离,建立坦诚沟通、相互理解的交流氛围。
在海绵城市建设指标和解决居民实际问题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
海绵城市建设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依托“红色物业”深入宣传,让百姓知道海绵要做什么,怎么做,有什么效果,如何维护,让人民群众能从内心理解海绵工程的痛点和难点,认识到“短期不便”与“长期受益”的辩证关系。
形成的实施方案要与“红色物业”进行反复对接、沟通、解释后,通过物业对业主进行宣传解释工作,使社区居民都能真正了解海绵,了解社区改造后的真实效果。
同时开展社会立体宣传。
通过举办专项论坛活动扩大声誉,通过央媒、省媒、市媒等多层面,宣传报道海绵理念、海绵常识、海绵成果。
大力开展宣传活动。
通过走基层、进社区,开展民意测评、调查问卷、科普宣讲等活动,在群众中广泛宣扬海绵城市理念在水环境治理方面的优势。
沟通过程中可尝试联合街道社区组织小区居民代表到已经完成的示范亮点小区参观,与示范小区内的居民进行互动交流,通过现场观摩,现身说法让居民消除顾虑,转变观念,从而以正确的心态和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海绵改造中来,为海绵建设的积极推进发挥正向作用。
2. 发挥城市优势,推进“产学研”发展,助力海绵建设2.1建设维护积极探索,不断明确技术需求
海绵试点建设工作的材料大部分属于新材料运用,例如盲管、透水砖、透水沥青、溢流口等,在使用的厚度、工艺、不同环境等方面均在尝试性探索,业主、设计人员和施工单位为第一尝试者,边摸索边实施。
尤其作为操作层的施工一线人员,大多存在经验不足,对海绵理念理解表面化,实际工程中很难做好融会变通,甚至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情况。
这就要求严格落实设计交底、方案交底、“三级教育”等管理制度,做到施工前心中有数。
统一施工标准,例如统一施工作业人员对透水混凝土的浇筑的理解,每种不同的工艺不同队伍都要进行试验段的施工,取得初步浇筑、振捣数据后,再进行常规施工。
透水沥青设置在人行道上要因地制宜,对于门面商铺位置要慎重使用,防止卸货车辆对人行道沥青的破坏,尤其餐饮、汽车修理厂油污对沥青的腐蚀将造成严重破坏的地方不宜使用透水沥青。
大部分老旧社区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对蓄水模块进行后期维护,综合考虑其建设维护成本,结合武汉市丰水型城市特点,建议后期慎用蓄水模块。
在人流量集中或商铺集中路段,慎重考虑设置下城市绿地。
由于居民乱扔垃圾和餐馆污水流入下沉式绿地,打理不方便,造成植物长势不好,影响市容市貌。
雨水花园要充分考虑社区实际情况和征求社区意见。
尤其老旧小区,普遍存在公用场地相对较少,停车位紧张等情况。
雨水花园占用大片空地,需综合考虑社区实际情况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