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定理

合集下载

动能定理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动能定理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动能定理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动能定理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定理,描述了动能与物体速度之间的关系。

动能即物体由于运动而产生的能量,是一个标量量,通常用K表示,单位是焦耳(J)。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变化量,是一个矢量量,通常用v表示,单位是米每秒(m/s)。

动能定理表明,物体的动能与其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具体而言,动能定理可表示为以下公式:K = 1/2 * m * v^2其中,K表示物体的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速度增加一倍时,动能将增加四倍。

这说明了速度对于物体动能的影响非常显著。

当物体的速度增加时,其动能也会随之增加。

以汽车为例,假设有两辆汽车,质量相同,但速度不同。

其中一辆汽车的速度是另一辆汽车的两倍。

根据动能定理,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那么速度是两倍的汽车的动能将是速度较小汽车的四倍。

这说明了速度对物体动能的影响。

动能定理也可以用来解释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力以及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而速度是由加速度导致的位移变化率。

因此,当物体受到一定力的作用时,加速度增加,速度也会相应增加,进而动能增加。

在实际应用中,动能定理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工程中的运动物体动能分析,机械设计中的动能转换和传递,以及交通工程中的汽车碰撞分析等。

理解动能定理与速度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中的能量转化和效应。

总结起来,动能定理指出了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动能越大;速度增加一倍时,动能将增加四倍。

这一关系在物理学和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理解动能定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解释物体运动中的能量转化和效应。

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

2 受 力 分 析
1.8 104 N
启发:此类问题,牛顿定律和动能定理都适用, 但动能定理更简洁明了。解题步骤:1、2、3、4
例2、一质量为 m的小球,用长为L 的轻绳悬挂于O点。小球在水平拉 θ 力F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点很缓慢 地移动到Q点,如图所示,则拉力 F所做的功为( B ) P A. mgLcosθ B. mgL(1-cosθ) C. FLcosθ D. FL
分析:物体受力如图,
N
设上升的最大位移为s, 上滑过程:
f
- mgsin 37º s–f s = 0– m v02/2
下滑过程:
mgsin 37º s–f s = m(v0/2 )2/2– 0 全过程: N f
v0
mg
–2 f s = m(v0/2 )2/2– m v02/2
mg
式中f =μ mgcos 37º ,任意两式相除,得μ=0.45。
s F
FN
f
G
解:对飞机 s
F1
1找对象(常是单个物体) 2运动情况分析
由动能定理有
F2
3 确 定 各 力 做 功
1 2 Fs kmgs mv 2
m v2 F km g 4建方程 2s 5.0 103 602 3 0 . 02 5 . 0 10 9.8 2 2 5.3 10
(3)在动能定理中,总功指各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 和.这里我们所说的外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 电场力或其他的力等. (4)动能定理适用单个物体,对于物体系统尤其是具有 相对运动的物体系统不能盲目的应用动能定理.由于 此时内力的功也可引起物体动能向其他形式能(比如 内能)的转化. (5)各力位移相同时,可求合外力做的功,各力位移不 同时,分别求力做功,然后求代数和. (6)有些力在物体运动全过程中不是始终存在的,若物 体运动过程中包含几个物理过程,物体运动状态、受 力等情况均发生变化,因而在考虑外力做功时,必须 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高一物理动能定理公式_动能定理的公式

高一物理动能定理公式_动能定理的公式

高一物理动能定理公式_动能定理的公式动能定理是可以通过牛顿定律推导出来的,是高一物理重要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物理动能定理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物理动能定理公式(1)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

表达式:Ek=1/2mv^2能是标量也是过程量单位:焦耳(J)1kg*m^2/s^2=1J(2)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表达式:W合=ΔEk=1/2mv^2-1/2mv0^2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高一物理动能定理教学反思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最重要的定理之一,本节课是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的第一课时,是整个动能定理教学中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这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动能的表达式,掌握动能定理的内容,学会简单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物理问题,体会到应用动能定理研究问题的优越性。

动能定理主要从功和动能的变化的两个方面来入手。

里面包含了:功、能、质量、速度、力、位移等物理量,综合性很强。

并且动能定理几乎贯穿了高中物理的所有章节、是物理课程的重头戏。

反思我在这次公开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现将本节课的得失总结如下:1、学生课前预习不足在上这节课之前已经让学生提前预习这节课,但是还有些学生课前没有让认真的预习<<动能和动能定理>>和之前几节课学过的内容,所以部分学生知识遗忘比较严重,在课堂上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和其他发言同学的观点和知识点。

2、对学生情绪的调动,积极参与问题的研究不足推导演绎动能表达式时,由于实验条件不足,使得处理这个环节还是有些粗,并且学生自己推导动能表达式是参与度还是不够理想,探究动能变化与什么力做功有关时,参与程度不够,所以,在今后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参与,多交流,多提问。

3、在教师问题引导上斟酌和研究不足对于新课程的课堂的教学,应该是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思考和研究问题,这样对于知识的有效学习有大的帮助,但是如何的引导学生学习是一个突出问题,在教学中问题的创设上还是要多用心,多研究。

动能定理基础知识点

动能定理基础知识点

动能定理基础知识点动能定理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理之一,它描述了物体的动能与外力所做的功之间的关系。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动能定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并解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一、动能定理的概念动能定理是指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的动能的增量等于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从初态到末态发生变化,那么这个变化值等于外力所做的功。

动能定理的思想基于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加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增加得越快。

通过动能定理,我们可以通过物体动能的变化来推断外力所做的功的大小。

二、动能定理的公式动能定理可以表述为以下公式:ΔK = W其中:ΔK表示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单位为焦耳(J);W表示外力所做的功,单位也为焦耳(J)。

根据动能定理,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变化值等于外力所做的功。

三、动能定理的应用1. 碰撞与能量转化:在物体之间的碰撞中,根据动能定理可以推断出物体在碰撞过程中的动能转化情况。

例如,在弹性碰撞中,当两个物体碰撞之后,它们的动能是互相转化的,总的动能保持不变。

2.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受重力做功的系统中,根据动能定理可以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指的是,在只受重力做功的系统中,物体的总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3. 动能定理与力学工作:根据动能定理,我们可以计算外力所做的功。

功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时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功可以用来计算一些力学工作,比如推车沿着平面移动、抬起重物等。

4. 动能定理在运动学中的应用:动能定理也经常应用在运动学分析中,特别是在研究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加速度变化时。

根据动能定理,我们可以通过物体动能的变化来推断物体的加速度变化情况。

总结:动能定理是解决物体动能变化以及外力所做功的基本定理之一。

它提供了物体动能与外力作用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在物理学的不同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动能定理,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分析碰撞、能量转化以及力学工作等问题。

动能定理的定义

动能定理的定义

动能定理的定义动能定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定理,描述了质点的动能与外力所做的功之间的关系。

在物理学中,动能定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动能定理的定义动能定理的定义是:当一个力对一个物体做功时,这个物体的动能将增加。

这个定理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W = ΔK其中,W表示外力所做的功,ΔK表示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动能是质点运动的能量,它与质点的速度有关。

动能定理告诉我们,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动能会发生变化。

如果外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将增加;如果外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将减少。

动能定理的应用动能定理可以应用于很多实际问题中。

例如,当一个运动员在比赛中跑步时,他的动能会随着他的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当他加速时,他的动能会增加;当他减速时,他的动能会减少。

同样地,当一个车辆行驶时,它的动能也会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当车辆加速时,它的动能会增加;当车辆减速时,它的动能会减少。

动能定理还可以应用于机械工程中。

例如,在机械传动系统中,当一个传动轴上的齿轮被另一个传动轴上的齿轮驱动时,它们之间会有一定的动能转移。

动能定理可以帮助我们计算这种动能转移的大小和方向。

动能定理的意义动能定理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之间的基本规律。

通过动能定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动能定理也是其他物理学定理的基础之一。

例如,动能定理和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来推导出动量定理,从而更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总结动能定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定理,描述了质点的动能与外力所做的功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应用于很多实际问题中,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动能定理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之间的基本规律,是其他物理学定理的基础之一。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的内容与公式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的内容与公式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的内容与公式高中物理动能定理公式是W=(1/2)mV₁²-(1/2)mVo²=Ek₂-Ek₁,W为外力做的功,Vo是物体初速度,V₁是末速度,Ek₂表示物体的末动能,Ek₁表示物体的初动能。

W是动能的变化,又称动能的增量,也表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动能定理研究的对象是单一的物体,或者可以称单一物体的物体系。

动能定理的计算式是等式,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动能定理适用于物体的直线运动,也适应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里可以是分段作用,也可以是同时作用,只要可以求出各个力的正负代数和。

拓展阅读: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的知识点动能定理的基本概念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这就是动能定理的内容。

动能定理还可以表述为:过程中所有分力做的功的代数和,等于动能的改变量。

这里的合外力指研究对象受到的所有外力的合力。

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动能定理的基本表达式:F合s=W=ΔEk;动能定理的其他表示方法:∫Fds=W=ΔEk;F1s1+F2s2+F3s3+……=ΔEk;功虽然是标量,但有正负一说。

最为严谨的公式是第二个公式;最常用的,有些难度的却是第三个公式。

动能定理根源我们来推导动能定理,很多学生可能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其实恰恰相反。

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特别注重基础知识的推导和与应用。

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能够帮你更好的理解物理考点。

在内心理解了动能定理,知道了它的本源,才能在考试中科学运用动能定理来解题。

动能定理的推导分为如下两步:(1)匀变速直线运动下的动能定理推导过程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其受力情况为F合=ma;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2as=v2-v02;方程的两边都乘以m,除以2,有:mas=½(mv2-v02)=Ek2-Ek1=ΔEk;上述方程的左端mas=F合s=W;因此有:F合s=W=ΔEk;这就是动能定理在匀变速直线运动情况下的推导过程。

动能和动能定理

动能和动能定理

F
2.当拉力为0.25F时,速度为v2. 1 v 22 2 1 mv 则0.25F= m 末动能EK2= FR 2 2 =4 2R
1 由动能定理得:拉力做功W=EK2-EK1=- FR 4
4.质量为m的小球被系在轻绳一端,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 R的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气阻力 的作用。设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道的最低点,此时绳子 的张力为7mg,在此后小球继续做圆周运动,经过半个圆 周恰好能通过最高点,则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 所做的功是( )
2
5.如图,质量m的小物块与水平转盘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物体 与转轴轴心间距R,物块随转盘由静止开始转动,当转速缓慢 增加到某值时,物块即将在转盘上滑动,最大静摩擦力等滑动 摩擦力,此过程中摩擦力对物体做功为( )
A.0 C.2μmgR B.2πμmgR D. 0.5μmgR m
分析:末动能,即将滑动时的动能 v2 μmg=m R 初动能为0,由动能定理得
v
ABD
F
2.输出功率保持10KW不变的起重机,从静止开始起吊500Kg 的货物,当升高2m时速度达到最大(g=10m/s2)求: 1).最大速度 2)。这一过程所用时间 F V 解:1.当F=mg时,速度v最大。则v=P0/F=2m/s。
2.由动能定理得:
mg
1 2 W1+W2=EK2-EK1,则Pt-mgh= mv -0 2
1 A. mgR 4 1 C. mgR 2 1 B. mgR 3 D.mgR
解析:.在最高点,设绳子拉力 T. 2 2 v1 v T-mg= m 即6mg= m 1 R R .小球恰能通过最高点,绳子拉力为0.
所以Wf=0.5mgR
v2 则mg= m R 1 2 1 2 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由动能定理:-mg2R-wf= mv2 _ mv1 2 2

理论力学 动能定理

理论力学 动能定理

第11章动能定理即质点系的动能等于其随质心平BCθABθCPA2rOr C力的功2rOr CAP2rOr CAP2rOr CAPs汽车驱动问题能量角度:汽缸内气体爆炸力是内力,不改变汽车的动量,但使汽车的动能增加。

动量角度:地面对后轮的摩擦力是驱动力,使汽车的动量增加,但不做功,不改变汽车的动能。

内力不能改变质点系的动量和动量矩,但可以改变能量;外力能改变质点系的动量和动量矩,但不一定能改变能量。

例题11-8水平悬臂梁AB,B端铰接滑轮B,匀质滑轮质量m1,半径r;绳一端接滚,轮C,半径r,质量m2视为质量集中在边缘;绳另端接重物D,质量m3。

求重物加速度。

CωDv BωCv 解:末位置是一般位置hconst 01==T T =2T 2321D v m 221B B J ω+221CP J ω+运动学关系rr v v B C C D ωω===2121rm J B =2222222rm r m r m J P=+=2321222121Dv m m m T ⎟⎠⎞⎜⎝⎛++=gh m W 312=CωDv BωCv h1212W T T =−gh m T v m m m D 30232122121=−⎟⎠⎞⎜⎝⎛++对t 求导h g m vv m m m D D &&33210)221(=−++Dv h =&D D a v=&gm m m m a D 3213221++=例11-9匀质圆盘和滑块的质量均为m。

圆盘的半径为r。

杆平行于斜面,其质量不计。

斜面的倾斜角为θ。

圆盘、滑块与斜面的摩擦因数均为μ。

圆盘在斜面上作纯滚动。

试求滑块下滑加速度。

1212W T T =−01=T 2222212121mvJ mv T A ++=ω解()sF F mgs mgs W B A +−+=θθsin sin 12θμcos mg F F B A ==取导221,mrJ v r A ==ω2245mvT =()θμθcos sin 2452−=gs v a v v s==&&,()θμθcos sin 54−=g a F A 是静摩擦力,理想约束,不作功。

第四节 动能 动能定理

第四节    动能   动能定理

2 2 v v 2 1 2 2 x ( ) v2 v1 2ax 2a 2 2 1 2 1 2 v2 v1 m a ( ) mv 2 mv1 2 2 2a
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末状态
初状态
1 2 ①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等于物理量 mv 的变化 2
②而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③
1 2 mv 由m、v决定; 2
所以
1 2 mv 表示了动能的大小 2
2.表达式
1 2 Ek mv 2
3.单位:J(焦耳)1J=1N· m=1kg· (m/s)2
你的速度小 所以我的动能大!
一质量为10g,飞行 速度为300m/s的子弹
谁的动能大呢?
你的质量小 所以我的动能大!
一质量为4kg,飞行速 度为10m/s的铅球
类型三: 多过程运动
例1.一沙堆正上方2m处有一小金属球由静止释放,最终没 入沙堆2cm深,求沙堆对小金属球的平均阻力是重力的几 倍。
mg H=2m
f
解题注意:
mg
h=2cm
多过程问题,往往可忽略中间状态,直 接选择全过程的初末状态进行研究.
例2. 质量为2kg的滑块,以4m/s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 左滑行.从某时刻起,对滑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力,经过一段 时间,滑块的速度变为向右,大小为5m/s, 试求水平力对滑 块所做的功.
例4.人在A点拉着绳通过一定滑轮吊起质量m=50Kg的物 体,如图所示,开始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当人匀速提 起重物由A点沿水平方向运动而到达B点,此时绳与水平 方向成角,求人对绳的拉力做了多少功?
G
60
A
30
B
例 5.用汽车从井下提重物,重物质量为 m,定滑轮高为 H, 如图所示, 已知汽车由 A 点静止开始运动至 B 点时的速度为 v, 此时轻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θ.这一过程中轻绳的拉力做功多 大?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
湛江市二中物理

、3
一、动能EK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公式:Ek=1/2mv2,单位:J. 3.动能是标量,是状态量,V 4.动能的变化△Ek=1/2mVt2-1/2mV02. △Ek>0, 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 △Ek<0,表示物体的 动能减少.
二、动能定理
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可以从能量变化来求功,也可以从物体做功的多少来求能量的变化.
P初
P末,
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加量W =ΔE =E -E 动能是标量,是状态量,V是瞬时速度。
(2)动能定理适用于单个物体,也适用于系统; 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为正功,则物体的动能增加;

P增 P末 P
初应用:利用动能定理求变力的功
(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一般比牛顿第二定律解题要简便. 一般牵扯到力与位移关系的题目中,优先考虑使用动能 定理
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步骤: (1)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个力的做功情 况:受哪些力?每个力是否做功,做正功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做 负功?做多少功?然后求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 (3)明确物体在过程的始未状态的动能EK0和EKt (4)列出动能的方程W合=EKt-EK0,及其他必要辅 助方程,进行求解.
P91 题型二
4、使用动能定理应注意的问题:
①物体动能的变化是由于外力对物体做功 引起的.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为正功,则 物体的动能增加;反之将减小.外力对物 体所做的总功,应为所有外力做功的代数 和,包含重力.
②有些力在物体运动全过程中不是始终存在的, 若物体运动过程中包含几个物理过程,物体运动 状态、受力等情况均发生变化,因而在考虑外力 做功时,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

运动质点的动能增量等于其他物体对它做的功,称为动能定理。

所谓动能,就是物体因运动而产生的能量。

动能是能量的一种,它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焦耳(J),简称焦炭。

需要注意的是,动能(和相应的功)是标量,也就是说,动能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总的来说,只计算代数和,不满足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规则。

动能是瞬时的,也就是说一个力在一个过程中对一个物体做的功等于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量。

动能是状态量,没有负值。

结合外力做的功(对象的外部力量的总和,最终合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对象可以通过正交计算方法根据力的方向和大小)对象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也就是说,最终动能减少了初始动能。

动能定理一般只涉及物体运动的初态和末态。

通过在运动过程中做功时的能量转换,可以得到初始态和末态的变化。

但是总能量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的转换包括动能、势能、热能、光能的变化(高中没有涉及)。

表达式
W1 + W2 + W3 + W4 + W5…= W
Δw = ek2-ek1 (K2) (K1)表示为一个下标
其中Ek2是最终动能EK1是初始动能。

ΔW是动能的变化,也称为动能的增量。

它也表示联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标量。

当联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时,Ek2 &gt的动能;EK1增加;否则,EK1祝辞Ek2,身体的动能减少。

在动能定理中,位移动能、初始动能和最终动能应相对于同一参
照系。

“动能定理”含义的理解及其生活的应用

“动能定理”含义的理解及其生活的应用

“动能定理”含义的理解及其生活的应用“动能定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是描述物体运动的能量变化的规律。

简单来说,动能定理是指一个物体的动能的变化等于物体所受外力做功的大小。

根据动能定理,一个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物体所受外力做功的大小,即动能的增加等于所受到的外力所做的正功,而动能的减少等于所受到的外力所做的负功。

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K2 - K1 = W,其中K2为物体的末动能,K1为物体的初动能,W为物体所受外力所做的功。

在日常生活中,动能定理有着许多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1. 抛掷运动:当我们抛掷一个物体时,抛出的物体会具有初速度。

根据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所受到的外力所做的功,即动能的增加等于所受到的外力所做的正功。

在抛掷运动中,外力所做的功通常为重力对物体的负功,因此物体的动能会减小。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抛出的物体在空中逐渐失去高度和速度,最终落地停止运动。

2. 车辆制动:当我们开车行驶时,车辆具有一定的动能。

当需要制动减速或停车时,刹车产生的摩擦力会对车辆进行负功,减少车辆的动能。

根据动能定理,车辆的动能减少等于制动摩擦力所做的功,因此制动力越大,车辆的运动速度减少得越快。

3. 体育运动: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的动能变化也可以通过动能定理来解释。

在进行跳远时,运动员在腾空过程中动能会减少,而在着地时动能会增加。

通过控制跳远的速度和姿势,运动员可以利用动能定理来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跳远能力。

动能定理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规律,能够描述物体运动的能量变化。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应用动能定理来解释和理解许多日常现象和运动过程,提高我们对物体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完整版)动能定理

(完整版)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知识梳理 一、动能(一)动能的表达式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2.公式:E k =mv 2,动能的单位是焦耳. 说明:(1)动能是状态量,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其动能就有确定的值,与物体是否受力无关.(2)动能是标量,且动能恒为正值,动能与物体的速度方向无关.一个物体,不论其速度的方向如何,只要速度的大小相等,该物体具有的动能就相等.(3)像所有的能量一样,动能也是相对的,同一物体,对不同的参考系会有不同的动能.没有特别指明时,都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相对地面的动能. (二)动能定理1.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2.表达式:W=E -E ,W 是外力所做的总功,E 、E 分别为初末状态的动能.若初、末速度分别为v 1、v 2,则E =mv 21,E =mv . 3.物理意义:动能定理揭示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即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对应着物体动能的变化,变化的大小由做功的多少来度量.动能定理的实质说明了功和能之间的密切关系,即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利用动能定理来求解变力所做的功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如果物体只受到一个变力的作用,那么:W=E k2-E k1.只要求出做功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变化量ΔE k ,也就等于知道了这个过程中变力所做的功.②如果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作用,但是其中只有一个力F 1是变力,其他的力都是恒力,则可以先用恒力做功的公式求出这几个恒力所做的功,然后再运用动能定理来间接求变力做的功:W 1+W 其他=ΔE k .可见应把变力所做的功包括在上述动能定理的方程中. ③注意以下两点:122k 1k 1k 1k 1k 122k 1222a.变力的功只能用表示功的符号W来表示,一般不能用力和位移的乘积来表示.b.变力做功,可借助动能定理求解,动能中的速度有时也可以用分速度来表示.4.理解动能定理(1)力(合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1、动能定理的基本概念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这就是动能定理的内容。

动能定理还可以表述为:过程中所有分力做的功的代数和,等于动能的改变量。

这里的合外力指研究对象受到的所有外力的合力。

2、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动能定理的基本表达式:F合s=W=ΔEk;动能定理的其他表示方法:∫Fds=W=ΔEk;F1s1+F2s2+F3s3+……=ΔEk;功虽然是标量,但有正负一说。

最为严谨的公式是第二个公式;最常用的,有些难度的却是第三个公式。

3、动能定理的推导(1)匀变速直线运动下的动能定理推导过程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其受力情况为F合=ma;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2as=v2-v02;方程的两边都乘以m,除以2,有:mas=½(mv2-v02)=Ek2-Ek1=ΔEk;上述方程的左端mas=F合s=W;因此有:F合s=W=ΔEk;(2)普通直线运动模式下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运用微积分wuli.in的思想,我们普通运动模式进行拆分,将其肢解为非常小的一段一段的运动(微元法应用;请同学们思考下位移公式的推导过程)。

当我们的运动模式被无限分割后,每一小段都可以认为是匀变加速直线运动模式(要么a>0;要么a<0;要么a=0)。

对任何一段(从t=m到t=n),我们都可以利用(1)中的推理过程得到W=F合s=man=En-Em对整个过程,我们有:W总=W1+W2+W3+……=ma1+ma2+ma3+……=(E2-E1)+(E3-E2)+(E4-E3)+……+(En-Em)+……=E末-E初即,W总=E末-E初;这就是普通的直线运动模式下的动能定理推导过程。

曲线运动模式下,动能定理也是成立的。

4、动能定理的意义无论是研究外力做的功,还是求物体动能的变化,除了最基本的定义外,我们有了另一条求解途径。

动能定理建立起过程量(功)和状态量(动能)间的联系。

我们在分析复杂运动模式时,除了牛顿动力学内容外,还可以借助于动能定理,避开中间复杂的(求加速度等)过程。

动能定理的定义和公式

动能定理的定义和公式

动能定理的定义和公式在咱们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动能定理。

这玩意儿听起来好像有点高深莫测,但其实只要咱们耐心点儿,搞清楚它的定义和公式,那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先来说说啥是动能定理吧。

简单来讲,动能定理说的就是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这就好比咱们跑步,咱们用力往前跑,这个力做的功就会影响咱们跑的速度,速度一变,动能也就跟着变啦。

动能定理的公式是:W 合= ΔEk 。

这里的“W 合”表示合外力做的功,“ΔEk”表示动能的变化量。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公园里看到一个小朋友在玩滑梯。

小朋友从滑梯的顶端滑下来,速度越来越快。

这其实就是动能定理在起作用。

小朋友受到重力这个合外力,重力做正功,让小朋友的动能增加,速度也就变快了。

咱们再深入一点儿理解这个公式。

合外力做功可以是正功,也可以是负功。

如果合外力做正功,那物体的动能就增加;要是合外力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就减少。

比如说,一辆汽车在刹车的时候,摩擦力做负功,汽车的动能就减少,速度逐渐降低。

在实际解题的时候,动能定理可是个大宝贝。

比如,咱们要算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的速度,就可以用动能定理。

先算出重力做的功,然后根据动能定理就能求出末速度啦。

还有啊,动能定理不像有些定理那么“矫情”,它不管物体的运动过程是直线还是曲线,是恒力作用还是变力作用,都能派上用场。

再给您举个例子。

假设一个小球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被一个弹簧推着运动。

在这个过程中,弹簧的弹力是变力,但是咱们依然可以用动能定理来计算小球的最终速度。

先算出弹力做的功和摩擦力做的功,然后根据动能定理就能得出结果。

总之,动能定理是咱们解决物理问题的一把利器。

只要咱们掌握了它的定义和公式,再多多练习,遇到相关的问题就能轻松搞定啦!就像前面提到的小朋友玩滑梯,他从滑梯上滑下来获得了更快的速度,这是因为重力做了正功让他的动能增加。

而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努力学习知识,就像是给我们自己积累“功”,让我们的能力和“动能”不断提升,从而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跑得更快、更远!。

动能动能定理

动能动能定理

动能 动能定理【基本概念、规律】一、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表达式:E k =12mv 2. 3.单位:焦耳,1 J =1 N·m =1 kg·m 2/s 2. 4.矢标性:标量.二、动能定理1.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2.表达式:W =E k2-E k1=12mv 22-12mv 21. 3.适用范围(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1.对动能定理的理解(1)动能定理公式中等号表明了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间的两个关系: ①数量关系:即合外力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具有等量代换关系.②因果关系:合外力的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2)动能定理中涉及的物理量有F 、l 、m 、v 、W 、E k 等,在处理含有上述物理量的问题时,优先考虑使用动能定理.2.运用动能定理需注意的问题(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不必深究物体运动过程中状态变化的细节,只需考虑整个过程的功及过程初末的动能.(2)若过程包含了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既可分段考虑,也可整个过程考虑.但求功时,有些力不是全过程都作用的,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求出总功,计算时要把各力的功连同正负号一同代入公式.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1)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的做功情况: 受哪些力→各力是否做功→做正功还是负功→做多少功→各力做功的代数和(3)明确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初末状态的动能E k1和E k2;(4)列动能定理的方程W合=E k2-E k1及其他必要的解题方程,进行求解.考点二动能定理与图象结合问题解决物理图象问题的基本步骤1.观察题目给出的图象,弄清纵坐标、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及图线所表示的物理意义.2.根据物理规律推导出纵坐标与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3.将推导出的物理规律与数学上与之相对应的标准函数关系式相对比,找出图线的斜率、截距、图线的交点,图线下的面积所对应的物理意义,分析解答问题.或者利用函数图线上的特定值代入函数关系式求物理量.4.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分清图象的类型.若是F-x图象,则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表示做的功;若是v-t图象,可提取的信息有:加速度(与F合对应)、速度(与动能对应)、位移(与做功距离对应)等,然后结合动能定理求解.考点三利用动能定理求解往复运动解决物体的往复运动问题,应优先考虑应用动能定理,注意应用下列几种力的做功特点:1.重力、电场力或恒力做的功取决于物体的初、末位置,与路径无关;2.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与路程的乘积.【思想方法与技巧】涉及多个原型的力学综合题1.涉及多个原型的试题,一般都属于多过程或多状态问题,正确划分过程或确定研究状态是解题的前提,找出各子过程间的联系是解题的关键,确定遵守的规律是解题的核心.。

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动能具有瞬时性,是指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动能是状态量,无负值。

合外力(物体所受的外力的总和,根据方向以及受力大小通过正交法能计算出物体最终的合力方向及大小) 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即末动能减初动能。

动能定理一般只涉及物体运动的始末状态,通过运动过程中做功时能的转化求出始末状态的改变量。

但是总的能是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的,能的转化包括动能、势能、热能、光能(高中不涉及)等能的变化。

表达式W1+W2+W3+W4+W5…=W总ΔW=Ek2-Ek1 (k2)(k1)表示为下标其中,Ek2表示物体的末动能,Ek1表示物体的初动能。

△W是动能的变化,又称动能的增量,也表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标量式,当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时,Ek2>Ek1物体的动能增加;反之则,Ek1>Ek2,物体的动能减少。

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初末动能都应相对于同一参照系。

1动能定理研究的对象是单一的物体,或者是可以堪称单一物体的物体系。

2动能定理的计算式是等式,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3动能定理适用于物体的直线运动,也适应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力可以是分段作用,也可以是同时作用,只要可以求出各个力的正负代数和即可,这就是动能定理的优越性。

1.动能是标量,本身不可以拿来进行矢量分解,但动能定理的运用中,可先求各分力在各自运动方向上所做的功, 再来求代数和。

供向心力。

所以,由右图可知,AB为合力,分解到切向上时等于重力BD分解到切向上的分力BC,由BC垂直于可知AD,BD为斜边,合力在运动方向上的分力小于重力,所以,虽然圆弧长度大于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但采用合力求功并不会小于重力做功的数值。

]3.动能定理要考虑内力做功.比如A物体放置在B物体上,合外力对B施加aN,两物体间有摩擦力bN,B物体运动了c米,发生相对滑动为d米,则有,合外力对系统做总功a*cJ,B有外力对其做正功(a-b)*cJ,A有外力对其做正功b*(c-d)J,所以,总收获为a*c-b*d,损失b*dJ,这部分转化为物体内能,原因是A与B之间的相对滑动,摩擦力相同,A对B做的负功大于B对A做的正功,所以系统总能量消耗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能定理一:考点整理动能与动能定理1.动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用符号E k表示,定义式E k= .动能是量,只有正值;动能是量,因为v是瞬时速度.动能单位:,1 J = 1 N·m = 1 kg·m2/s2.2.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⑴表达式:W合= .⑵物理意义:合外力的功是物体动能的量度.⑶适用条件:①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②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③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二:思考与练习1.关于动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能是普遍存在的机械能中的一种基本形式,凡是运动的物体都有动能B.公式E k = 12m v2中,速度v是物体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且动能总是正值C.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D.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2.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路面上行驶,它们的质量之比m1∶m2= 1∶2,速度之比v1∶v2= 2∶1.当两车急刹车后,甲车滑行的最大距离为l1,乙车滑行的最大距离为l2,设两车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不计空气阻力,则A.l1∶l2 = 1∶2 B.l1∶l2 = 1∶1 C.l1∶l2 = 2∶1 D.l1∶l2 = 4∶1 三:考点分类探讨典型问题〖考点1〗动能定理的简单应用【例1】如图所示,电梯质量为M,在它的水平地板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物体.电梯在钢索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当上升高度为H时,电梯的速度达到v,则在这个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梯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m v2/2 B.电梯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大于m v2/2C.钢索的拉力所做的功等于m v2/2 + MgH D.钢索的拉力所做的功大于m v2/2 + MgH【变式跟踪1】人通过滑轮将质量为m的物体,沿粗糙的斜面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地由底端拉上斜面,物体上升的高度为h,到达斜面顶端的速度为v,如图所示,则在此过程中A.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功为mgh + m v2/2 B.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功为m v2/2C.人对物体做的功为mg h D.人对物体做的功大于mgh〖考点2〗动能定理在多过程中的应用【例2】如图所示,竖直面内有一粗糙斜面AB,BCD部分是一个光滑的圆弧面,C为圆弧的最低点,AB正好是圆弧在B点的切线,圆心O与A、D点在同一高度,∠OAB = 37°,圆弧面的半径R = 3.6 m,一滑块质量m = 5 kg,与AB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45,将滑块由A点静止释放.求在以后的运动中(sin 37° = 0.6,cos 37° = 0.8,g取10 m/s2)⑴滑块在AB段上运动的总路程;⑵在滑块运动过程中,C点受到的压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变式跟踪2】如图所示,粗糙水平地面AB 与半径R = 0.4 m 的光滑半圆轨道BCD 相连接,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O 是BCD 的圆心,BOD 在同一竖直线上.质量m = 2 kg 的小物块在9 N 的水平恒力F 的作用下,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AB = 5 m ,小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 0.2.当小物块运动到B 点时撤去力F .取重力加速度g = 10 m/s 2.求:⑴ 小物块到达B 点时速度的大小;⑵ 小物块运动到D 点时,轨道对小物块作用力的大小;⑶ 小物块离开D 点落到水平地面上的点与B 点之间的距离.〖考点3〗用动能定理求变力的功【例3】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 = 1kg 的物块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A 点,从t = 0时刻开始物块受到如图乙所示规律变化的水平力F 的作用并向右运动,第3 s 末物块运动到B点时速度刚好为0,第5 s 末物块刚好回到A 点,已知物块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2,g = 10 m/s 2.求:⑴ A 与B 间的距离.⑵ 水平力F 在前5 s 内对物块做的功.【变式跟踪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块与转台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物块重力的k 倍,物块与转轴OO ′ 相距R ,物块随转台由静止开始转动,转速缓慢增大,当转速增加到一定值时,物块即将在转台上滑动,在物块由静止到滑动前的这一过程中,转台的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最接近 ( )A .0B .2πkmgRC .2kmgRD .12kmgR 四:考题再练 高考试题1.【2012江苏】某缓冲装置的理想模型如图所示,劲度系数足够大的轻质弹簧与轻杆相连,轻杆可在固定的槽内移动,与槽间的滑动摩擦力恒为f .轻杆向右移动不超过l 时,装置可安全工作.一质量为m 的小车若以速度v 0撞击弹簧,将导致轻杆向右移动 l /4.轻杆与槽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不计小车与地面的摩擦.⑴ 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求轻杆开始移动时,弹簧的压缩量x ;⑵ 求为使装置安全工作,允许该小车撞击的最大速度v m ;⑶ 讨论在装置安全工作时,该小车弹回速度v ′ 和撞击速度v 的关系.练习1、运动员驾驶摩托车所做的腾跃特技表演是一种刺激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如图所示,AB是水平路面,BC是半径为20 m的圆弧,CDE是一段曲面.运动员驾驶功率始终为9 kW的摩托车,先在AB段加速,经过4.3 s到B点时达到最大速度20 m/s,再经3 s的时间通过坡面到达E点时关闭发动机水平飞出.已知人的质量为60 kg、摩托车的质量为120 kg,坡顶高度h = 5 m,落地点与E点的水平距离x = 16 m,重力加速度g = 10 m/s2.设摩托车在AB段所受的阻力恒定,运动员及摩托车可看做质点.求:⑴AB段的位移大小.⑵摩托车过B点时对运动员支持力的大小.⑶摩托车在冲上坡顶的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2.【2013·北京卷】蹦床比赛分成预备运动和比赛动作两个阶段.最初,运动员静止站在蹦床上;在预备运动阶段,他经过若干次蹦跳,逐渐增加上升高度,最终达到完成比赛动作所需的高度;此后,进入比赛动作阶段.把蹦床简化为一个竖直放置的轻弹簧,弹力大小F=kx(x为床面下沉的距离,k为常量).质量m=50 kg的运动员静止站在蹦床上,床面下沉x0=0.10 m;在预备运动中,假定运动员所做的总功W全部用于增加其机械能;在比赛动作中,把该运动员视作质点,其每次离开床面做竖直上抛运动的腾空时间均为Δt=2.0 s,设运动员每次落下使床面压缩的最大深度均为x1.取重力加速度g = 10m/s2,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⑴求常量k,并在图中画出弹力F随x变化的示意图;⑵求在比赛动作中,运动员离开床面后上升的最大高度h m;⑶借助F-x图像可以确定弹力做功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求x1和W的值.练习2如图所示,光滑半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水平面粗糙,弹簧自由端D与轨道最低点C 之间的距离为4R,一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自圆轨道中点B由静止释放,压缩弹簧后被弹回到D点恰好静止.已知小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重力加速度为g,弹簧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⑴求弹簧的最大压缩量和最大弹性势能.⑵现把D点右侧水平面打磨光滑,且已知弹簧压缩时弹性势能与压缩量的二次方成正比.现使小物块压缩弹簧,释放后能通过半圆形轨道最高点A,求压缩量至少是多少?五:课后练习自我提升1.足球比赛时,一位学生用100 N的力将质量为0.5 kg的足球以8 m/s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踢出20 m远,则该学生对足球做的功至少为A.200 J B.16 J C.1000 J D.2000 J2.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正确的是()A.在0~1 s内,合外力做正功B.在0~2 s内,合外力做正功C.在1~2 s内,合外力不做功D.在0~3 s内,合外力做正功3.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的圆弧轨道,半径OA水平、OB竖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自A的正上方P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球沿轨道到达最高点B时恰好对轨道没有压力.已知AP = 2R,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从P到B的运动过程中()A.重力做功2 mgR B.机械能减少mgRC.合外力做功mgR D.克服摩擦力做功mgR/2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物块在粗糙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经距离l后以速度v飞离桌面,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已知l = 1.4 m,v = 3.0 m/s,m = 0.10 kg,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25,桌面高h = 0.45 m,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2.求:⑴小物块落地点到飞出点的水平距离s;⑵小物块落地时的动能E k;⑶小物块的初速度大小v0.三.考点分类探讨典型问题例1 BD;以物体为研究对象,由动能定理W N–mgH = m v2/2,即W N = mgH + m v2/2,选项B正确、选项A错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由动能定理得:W T– (m+M)gH = (m + M)v2/2,即W T = (m + M)v2/2 + (M + m)gH > m v2/2 + Mgg,选项D正确、选项C错误.变式1 BD;物体沿斜面做匀加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W合= W F - W f–mgh = m v2/2,其中W f为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人对物体做的功即是人对物体的拉力做的功,所以W人= W F = W f + mgh + m v2/2,A、C错误,B、D正确.例2 ⑴由于滑块在AB段受摩擦力作用,则滑块做往复运动的高度将越来越低,最终以B 点为最高点在光滑的圆弧面往复运动.设滑块在AB段上运动的总路程为x.滑块在AB 段上受摩擦力,F f = μF N = μmg cosθ①从A点出发到最终以B点为最高点做往复运动,根据动能定理有:mgR cosθ–F f x = 0 ②联立①②式解得x = R/μ = 8 m.⑵滑块第一次过C点时,速度最大,设为v1,分析受力知此时滑块受轨道支持力最大,设为F max,从A到C,根据动能定理有mgR–F f l AB = m v12/2 ③斜面AB的长度l AB = R cotθ④根据受力分析以及向心力公式知F max–mg = m v12/R⑤代入数据可得F max = 102 N.当滑块以B为最高点做往复运动的过程中过C点时速度最小,设为v2,此时滑块受轨道支持力也最小,设为F min,从B到C,根据动能定理有:mgR (1 – cos θ) = m v 22/2 ⑥ 根据受力分析及向心力公式有:F min – mg = m v 22/R ⑦ 代入数据可得:F min = 70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C 点受到的压力最大值为102 N ,最小值为70 N .变式2 ⑴ 从A 到B ,根据动能定理有(F – μmg )x AB = m v B 2/2 代入数据解得v B = 5 m/s .⑵ 从B 到D ,根据动能定理有 –mg ·2R = m v D 2/2 – m v B 2/2 得v D = 3 m/s ;在D 点,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有F N + mg = m v D 2/R 得F N = m v D 2/R – mg = 25 N . ⑶ 由D 点到落点小物块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有 2R = 12gt 2 得t = 4R g= 0.4 s ;水平地面上落点与B 点之间的距离为x = v D t = 1.2 m .例3 ⑴ A 、B 间的距离与物块在后2 s 内的位移大小相等,在后2 s 内物块在水平恒力作用下由B 点匀加速运动到A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 – μmg = ma ,代入数值得a = 2 m/s 2,所以A 与B 间的距离为s = at 2/2 = 4 m .⑵ 前3 s 内物块所受力F 是变力,设整个过程中力F 做的功为W ,物体回到A 点时速度为v ,则v 2 = 2as ,由动能定理知W - 2μmgs = m v 2/2,所以W = 2μmgs + mas= 24J .变式3 D ;在转速增加的过程中,转台对物块的摩擦力是不断变化的,当转速增加到一定值时,物块在转台上即将滑动,说明此时静摩擦力F f 达到最大,其指向圆心的分量F 1提供向心力,即F 2 = m v 2/R ① 由于转台缓慢加速,使物块加速的分力F 2很小,因此可近似认为F 1 = F f = kmg ② 在这一过程中对物块由动能定理,有W f = m v 2/2 ③ 由①②③知,转台对物块所做的功W 1 = kmgR /2.四.考题再练 高考试题1.⑴ 轻杆开始移动时,弹簧的弹力F = kx ① 且F = f ② 解得 x = f /k ③⑵ 设轻杆移动前小车对弹簧所做的功为W ,则小车从撞击到停止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fl /4 – W = 0 – m v 02/2 ④ 同理,小车以v m 撞击弹簧时,–fl – W = 0 – m v m 2/2 ⑤解得v m = mfl v 2320+ ⑥ ⑶ 设轻杆恰好移动时,小车撞击速度为v 1,则有m v 12/2 = W ⑦ 由④⑦解得v 1 = mfl v 220-. 当v <m fl v 220-时,v ′ = v ;当m fl v 220-≤ v ≤m fl v 2320+时,v ′ =m fl v 220- 预测1 ⑴ 由功率公式得P = F v m ,到B 点达到最大速度时有F – f = 0由动能定理得Pt 1 - fx AB = (m + M ) v B 2/2,解得x AB = 6 m .⑵ 在B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 mg = m v m 2/R ,得F N = 1800 N .⑶ 竖直方向可得t = 2h g = 1 s ,则在E 点的速度v 0 = x t= 16 m/s ;从B 到E 过程由动能定理得Pt 2 – W f –(m + M )gh = 12(m + M )v 02–12(m + M )v m 2,解得W f = 30960 J .2.⑴ 床面下沉x 0 = 0.10 m 时,运动员受力平衡mg = kx 0 得k = mg /x 0 = 5.0×103 N/m ,F –x 图线如图.⑵ 运动员从x = 0处离开床面,开始腾空,其上升、下落时间相等h m = 12g ⎝⎛⎭⎫Δt 22= 5.0 m . ⑶ 参考由速度-时间图像求位移的方法,F – x 图线下的面积等于弹力做的功.从x 处到x = 0,弹力做功W T ,W T = 12·x ·kx =12kx 2,运动员从x 1处上升到最大高度h m 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12kx 21 – mg (x 1 + h m ) = 0 得x 1 = x 0+x 20+2x 0h m =1.1 m ;对整个预备运动,由题设条件以及功和能的关系,有 W + 12kx 20= mg (h m + x 0) 得W = 2525 J ≈ 2.5×103J . 预测2 ⑴ 设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 ,最大弹性势能为E p ,对小物块,从B 到D 再压缩弹簧又被弹回到D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有mgR - μmg (4R + 2x ) = 0 解得x = 0.5R ;小物块从压缩弹簧最短到返回至D ,由动能定理有 E p – μmgx = 0 解得E p = 0.1mgR .⑵ 设压缩量至少为x ′,对应的弹性势能为E p ′,则 E p ′/E p = x ′2/x 2,小物块恰能通过半圆形轨道最高点A ,则mg = m v A 2/R ,小物块从压缩弹簧到运动至半圆形轨道最高点A ,由动能定理有E p ′ - μmg ·4R - 2mgR = 12m v A 2 联立解得x ′ = 332R .1.B ;忽略阻力,由动能定理得,学生对足球所做的功等于足球动能的增加量,即W = m v 2/2–0= 16 J ,故B 正确.2.AB ;由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增量,0~1 s 内,速度增加,合外力做正功,A 正确.1~2 s 内动能减小,合外力做负功,0~3 s 内,动能增量为零,合外力不做功,而0~2 s 内,动能增大,合外力做正功,故B 、C 、D 均错.3.D ;小球到达B 点时,恰好对轨道没有压力,只受重力作用,根据mg = m v 2/R 得,小球在B 点的速度v = gR .小球从P 到B 的过程中,重力做功W = mgR ,故选项A 错误;减少的机械能ΔE 减= mgR - m v 2/2 = mgR /2,故选项B 错误;合外力做功W 合 = m v 2/2 = mgR /2,故选项C 错误;根据动能定理得,mgR - W f = m v 2/2 – 0,所以W f = mgR - m v 2/2 = mgR /2,故选项D 正确.4.⑴ 由平抛运动规律,有:竖直方向h = 12gt 2,水平方向s = v t ,得水平距离s = 2h g v = 0.90 m .⑵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E k = m v 2/2 + mgh = 0.90 J . ⑶ 由动能定理,有–μmgl = m v 2/2 – m v 02/2,得初速度大小v 0 =2μgl +v2 = 4.0 m/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