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填空式 无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填空题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填空题知识点关于高中生物必修三填空题知识点从初中开始,生物就成了我们必学的科目,直到高中。
其中在高中的生物考试里。
填空题是最好拿分的,关键在于熟悉课本知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生物必修三填空题知识点1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3、酶的化学本质: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4、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5、ATP的名称是三磷酸腺苷,结构式是:A—P~P~P。
ATP是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被称为能量“通货”。
6、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反应式:ATP酶ADP+Pi+能量7、动物细胞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作用呼吸;植物细胞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8、叶片中的色素包括两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前者又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后者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以上四种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9、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因此蓝紫光和红光的光合效率较高。
10、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见必修一P10311、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其氧原子来自于水。
12、在绿叶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无水乙醇作用是溶解色素,二氧化硅作用是使研磨充分,碳酸钙作用是防止色素受到破坏。
13、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是为了防止滤液细线上的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导致实验失败。
高中生物必修三填空题知识点2一、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1、碳循环1)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循环的形式是CO2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主要途径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CO22、过程: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课本P103二、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1)物理信息:光、声、热、电、磁、温度等。
人教版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一、植物激素调节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的微量有机物,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生理作用:胚芽鞘的感光部位、生长素产生部位和生长素横向运输部位都是尖端,弯曲生长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伸长区。
生长素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只能进行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植物的向光性: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造成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于向光侧,因而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从而造成向光弯曲生长。
二、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氧气:氧气充足时,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时,有氧呼吸将会减弱。
水分:细胞水分充足时,呼吸作用增强。
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根部细胞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
CO2:环境CO2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此原理可用于贮藏水果和蔬菜。
三、糖类、脂质和无机盐糖类分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核糖)、二糖(如蔗糖、麦芽糖、乳糖)和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糖原)。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无机盐在生物体中具有重要作用,如血红蛋白中的无机盐是Fe2+,叶绿素中的无机盐是Mg2+。
四、水和细胞膜水在细胞中存在形式为自由水和结合水。
细胞膜的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目前被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模型是流动镶嵌模型。
此外,人教版必修三生物还涉及了其他知识点,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遗传的基本规律等。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生物学的基础框架,对于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填空版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体液:人体内的总称,分为 (约占 )和 (约占 )。
(2)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等。
2、血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3、用图示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的关系:4、血浆的主要成分有:;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而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
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①定义:是指溶液中②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自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约为 KPA,相当于的渗透压。
(2)酸碱度:正常人体血浆中酸碱度范围:,与缓冲溶液中、有关。
若食物呈酸性,与发生中和反应;若食物呈碱性,与发生中和反应。
(3)温度:正常的温度维持在度左右。
6、列举引起组织水肿的因素:。
7、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
8、9、内环境的稳态:(1)定义: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作用,使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调节机制:目前认为是机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其中在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但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的。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
(4)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系统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和。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节)、内分泌系统(体液调节)、免疫系统(免疫调节)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其中效应器是指。
2. 反射发生的条件:。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变为显著的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形式: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2)过程:①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的电位为电位,表现为,形成原因:;②受刺激时:产生电位,表现为,形成原因:。
③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内,膜外。
④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体液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淋巴等.三者关系:血浆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组织液淋巴↑淋巴循环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水(90%),蛋白质(7%-9%),无机盐(1%),剩余部分为血液运输的物质,如各种营养物质(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成分与血浆相近,但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主要为Na+、Cl-。
37℃时,人血浆渗透压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注意:渗透压即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大。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
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温度: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4、总结: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内环境的稳态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免疫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稳态调节机制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3.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内环境稳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规律(一)内环境成分辨别1、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属于外界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血浆中的血细胞、淋巴液中的淋巴细胞以及细胞内的各种成分,如血红蛋白等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神经调节1.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2. 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3.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内负外正;兴奋时内正外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汇总
生物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的液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判断方法:独来独往为淋巴;血浆沿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从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淋巴液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即溶液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37℃时,血浆渗透压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2)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物质:HCO3-、HPO42-:例NaHCO3/H2CO3和Na2HPO4/NaH2PO46.稳态: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三、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四、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五、间接参与调节的系统:神经系统、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系统。
六、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7.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神经调节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的过程: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具神经节)传到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新的兴奋通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并作出应答。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填空修正完整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填空修正完整版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稳态知识点总结:细胞内存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液,约占内环境。
外环境包括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等,约占细胞外液。
体液包括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等,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汗液、尿液、消化液和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如何区分某成分是否属于内环境?例如,血红蛋白和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组织液、淋巴和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蛋白质,而细胞外液是无蛋白质的。
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因此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水平衡,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大,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渗透压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缓冲对包括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如H2CO3/NaHCO3和NaH2PO4/Na2HPO4.温度主要影响酶的活性。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中间。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包括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和肾脏等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包括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系统。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能引起组织水肿形成的因素有很多,例如高温工作、严重腹泻等。
改写每段话:1.细胞内存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液,约占内环境。
外环境包括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等,约占细胞外液。
2.体液包括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等,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汗液、尿液、消化液和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如何区分某成分是否属于内环境?例如,血红蛋白和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填空
《必修三》知识点整理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1、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直接从水中获得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并把废物直接排入水中。
2、多细胞生物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内环境内环境与细胞内液的转换1、概念:由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血浆细胞内环境=细胞外液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共同构成,其中含量较多的是,占到。
营养物质通过等系统,氧气通过等系统进入机体细胞;代谢废物(CO2、尿素等)主要通过等系统排出体外。
(P8图)2、体内大多数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红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
3、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说明生命系统起源于原始海洋,血浆成分含量最多的是、其次是,此外还有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成分相比,主要差异为:。
4、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渗透压、PH、温度(1)渗透压:指溶液中对的吸引力,取决与溶液浓度,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浓度越低渗透压越小。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取决于。
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为770kPA,与0.9%的NaCl等渗,所以0.9%的NaCl也叫。
当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因为而破裂,放在浓度较高的溶液中,会因为而死亡。
(2)PH:血浆PH为,与、等离子有关(3)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
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内环境的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的作用,使各个、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叫做稳态。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的必要条件。
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例如: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发生,就会出现,最终会引起死亡。
2、稳态的调节机制是:3、与稳态调节直接相关的系统有、、、等。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人教版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必修三生物知识点1植物激素调节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胚芽鞘的感光部位、生长素产生部位、生长素横向运输部位都是尖端,弯曲生长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伸长区。
3.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造成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于向光侧,因而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从而造成向光弯曲生长。
4.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5.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称为极性运输。
6.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7.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8.证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
9.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那么可促进果实成熟。
10.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11.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人教版必修三生物知识点2种群和群落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根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2.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植物及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标志重捕法。
3.“J〞型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其特点是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倍)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
4.“S〞型增长曲线成因: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从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到平衡。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填空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填空版Chapter 1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and Homeostasis of the Human Body1.Body fluids XXX: intracellular fluid (which accounts for about 2/3 of body fluids) and extracellular fluid (which accounts for about 1/3 of body fluids)。
including blood plasma。
tissue fluid。
lymph。
and cerebrospinal fluid.2.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of blood cells。
lymph cells。
capillary wall cells。
XXX different.3.The nship een blood plasma。
tissue fluid。
lymph。
and intracellular fluid is XXX.4.The main components of blood plasma are proteins。
XXX is similar to that of blood plasma。
but with less protein.5.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include: (1) Osmotic pressure。
XXX。
the osmotic pressure of plasma is XXX sodium ions。
while over 90% of the osmotic pressure of extracellular fluid is determined by sodium ions。
人教教生物必修3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教生物必修3全册知识点总结1必修(必修(3)稳态与环境)稳态与环境第第一一章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内环境.内环境体液包括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占细胞内液(占2/32/3))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
由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就是内环境内环境,由血浆血浆.组织液组织液和淋巴淋巴三部分组成。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渗透压,酸碱度酸碱度,温度温度等相对稳定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无机盐.蛋白质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中性,PH 为7.357.35-萘乙酸,2.4-D)2.其他植物激素其他植物激素激素种类合成部位作用赤霉素(GA)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或幼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促进叶与果实的衰老与脱落促进叶与果实的衰老与脱落乙烯植物的各个部位促进果实成熟促进果实成熟第四章第四章种群和生物群落种群和生物群落11.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1)种群种群的概念生活在同一区域区域的同一种生物生物。
基本特征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单位时间里新出生的(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出生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
龄组成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分为增长型增长型.稳定型稳定型和衰退型衰退型。
可以预测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
性别比例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调查方法1)样方法样方法常用调查植物,昆虫卵密度,蚯蚓等6要求随机取样随机取样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等距取样法2标记重捕法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例对某地麻雀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了50只麻雀,把这些麻雀腿上套上标记环后放掉,数日后又捕获了40只,其中有标记环的10只,那么该地大约有麻雀200只22.种群的数量变动及数字模型.种群的数量变动及数字模型(1)种群增长的““JJ””型曲线和““SS””型曲线“J”型曲线在理想条件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以时间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种群数量为纵坐标。
(新)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填空形式).200
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尽力而为。
这样心无压力,最后的结果反而会更好。
看人生峰高处,唯有磨难多正果。
- 15 -第四部分 种群与群落一、种群种群的数量特征: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随机取样,一般为1m 2:(运动能力强的动物)N:M=n:m 种群: 群落: 年龄组成增长型 幼年>老年 出生率 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数量增多 稳定型 幼年=老年 出生率 死亡率,种群密度稳定,数量稳定 衰退型 幼年<老年 出生率 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数量减小群落的空间特征:均匀分布,随机分布,成群分布,在自然界中成群分布最为常见。
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① “ J ”型增长曲线条件: 理想条件下,实验室) 无限增长曲线,呈 增长的曲线,与密度无关 ②“ S ”型增长曲线条件: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由于 ,导致种群个体数实际增长与理论值的差异或由于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知识点总结当N= 时, 最大,理论上最适合捕捞(图中C 点) N>K/2时,种群增长率 N<K/2时,种群增长率联系实际:保护珍贵动物及消灭害虫时,注意K值,即在保护(消灭)种群数量的同时还要扩大(减小)他们的环境容纳量。
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 、 天敌 、 传染病等,所以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还会 群落的特征: , , 。
丰富度:群落中 的多少 种间关系1 :根瘤菌、大肠杆菌,白蚁,地衣等,“同生共死”2 :曲线波动,直接获取对方能量,不会有任何一方消灭 3 :不同种生物争夺食物和空间(如羊和牛)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你死我活”4 :蛔虫,绦虫、 虱子 蚤,蚊子,菟丝子,靠吸取对方营养为食写出上图中A B C D 图对应的种间关系,画出捕食、竞争和互利共生关系中的生物数量随时间变化曲线生活习性越相近,斗争越 (竞争关系) 二、群落植物与 有关动物与 有关 群落的空间结构注意: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的是 种生物的空间结构, 种生物的高低错落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填空形式)
..WORD专业.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稳态知识点总结(细胞质基质细胞液)(存在于细胞,约占)、1.体液血浆=(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淋巴等2.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用图示画出)考点: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的液体不属于人体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的成分水,无机盐( 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血液运送的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尿素尿酸乳酸等: O2,CO2 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细胞外液是,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物质代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考点:如何区分某成分是否属于环境?如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环境中存在.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相当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 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CO2+H2O H2CO3 H+ + HCO3-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稳态细胞内液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液,约占细胞内的2/3,而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则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包括组织液和淋巴等。
内环境的组成包括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它们之间有相互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呼吸道、肺泡腔和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因此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也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的成分包括水、无机盐(如Na+和Cl-)和蛋白质(如血浆蛋白)。
血液可以运送营养物质如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如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如O2和CO2等,以及其他物质如激素、抗体和维生素等。
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
需要注意的是,血红蛋白和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渗透压是指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渗透压的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酸碱度指正常人血浆近中性,即7.35-7.45.缓冲对是指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如H2CO3/NaHCO3和XXX。
温度是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和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
温度主要影响酶的活性。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包括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组织水肿的形成原因包括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和渗透问题(如过敏和营养不良)。
第二部分: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系统的调节包括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一个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
在神经元内部,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则以化学物质的形式传递。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知识分享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知识分享高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中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细胞的生存环境: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C摆布(一般不超过1C)。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是指一般机体经由进程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举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猛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举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根蒂根基:神经系统细胞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突起轴突神经纤维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进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体液:人体内的总称,分为 (约占 )和 (约占 )。
(2)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等。
2、血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3、用图示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的关系:4、血浆的主要成分有:;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而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
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①定义:是指溶液中②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自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约为 KPA,相当于的渗透压。
(2)酸碱度:正常人体血浆中酸碱度范围:,与缓冲溶液中、有关。
若食物呈酸性,与发生中和反应;若食物呈碱性,与发生中和反应。
(3)温度:正常的温度维持在度左右。
6、列举引起组织水肿的因素:。
7、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
8、9、内环境的稳态:(1)定义: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作用,使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调节机制:目前认为是机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其中在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但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的。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
(4)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系统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和。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节)、内分泌系统(体液调节)、免疫系统(免疫调节)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其中效应器是指。
2. 反射发生的条件:。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变为显著的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形式: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2)过程:①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的电位为电位,表现为,形成原因:;②受刺激时:产生电位,表现为,形成原因:。
③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内,膜外。
④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3)传导特点:离体神经纤维上为传导,在生物体内或反射弧中为传导。
(4)K+外流、Na+内流属于(运输方式),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能量。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小体: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段膨大成杯状或球状。
(2)突触:由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共同形成,包括、、三部分。
在特定情况下,突触后膜还可以是的膜,突触间隙内的液体是。
(3)突触小泡:其形成与(细胞器)有关,内含。
(4)神经递质:①种类:可分为递质(如:乙酰胆碱)、抑制性递质(如:甘氨酸)②释放的方式:,是否需要消耗能量,跨过层生物膜,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③特点:a、属于信号分子 b、与受体特异性结合 c、一经作用后就被水解或灭活(若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作用后不能被灭活,引起的即时效应是使突触后膜持续或使肌肉持续。
)(5)兴奋传递的过程: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内的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经(方式)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
(6)传递的特点:。
原因:(7)传递过程中突触处信号变化:信号→信号→信号6.指针偏转问题①刺激a点:电表①会发生次方向的偏转电表②只能发生次偏转②刺激b点:电表①会发生次方向的偏转,电表②只能发生次偏转③刺激c点:电表①会发生次方向的偏转,电表②只能发生次偏转7.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中枢受脑中相应的中枢的调控(2)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分布有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下丘脑分布有中枢、的调节中枢,还与等的控制有关;脑干有,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的中枢;脊髓有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也有排尿、排便中枢(低级中枢)。
8.人脑的高级功能(1)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和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2)大脑皮层的言语区:区,损伤后不能书写;区,损伤后,不能讲话,可看懂听懂;区,损伤后不能阅读;区,损伤后不能听懂别人的讲话。
9.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和积累的过程;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和;短期记忆主要与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有关。
第二节通过激素的调节1.促胰液素: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由分泌,作用是。
2.激素调节:由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3.常见激素激素化学本质生理功能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多肽类促进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多肽类促进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减少尿量;垂体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的生长发育及的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进的生长发育及的合成与分泌生长激素蛋白质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骨骼生长及蛋白质的合成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氨基酸的衍生物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多肽类促进,从而使血糖升高B细胞:胰岛素蛋白质促进细胞,从而降低血糖性腺雄性激素类固醇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雌激素肾上腺肾上腺素与机体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反应有关激素缺乏症:生长激素幼年缺乏:幼年过量:成年过量:甲状腺激素幼年不足:饮食缺碘:过多:4.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正常范围来源:①;②;③去向:①;②(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③(2)血糖平衡调节:①过程:②调节中枢:调节方式:③作用:如:和素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和对生长发育的作用。
作用:如、和之间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作用(3)血糖失衡的典例——糖尿病①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分泌不足。
②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食,体重下降,身体。
5.激素的分级调节(1)过程:促甲状腺(肾上腺、性腺)激素的释放激素促甲状腺(肾上腺、性腺)激素甲状腺(肾上腺、性腺)(肾上腺素、性激素)(2)内分泌调节的枢纽:。
(3)当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量的时,又反过来抑制和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属于。
(胰岛素作用的结果反过来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是否)属于反馈调节)(4)能调节垂体功能的激素是 .6.激素调节的特点:(1)(2)通过运输(3)作用于。
原因:靶器官(细胞)上有激素作用的(结构名称),成分是。
(4)体内需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的原因是。
(5)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又不提供,也不起,只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是一种分子。
第三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1.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除激素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例如:)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1)特点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应速度增殖分化(2)联系:二者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①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调节可以看作 调节的一个环节;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例如 激素幼年时期分泌少患3.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过程水平衡调节体温调节感受器 调节中枢感觉中枢渴觉中枢:冷觉、热觉中枢:4.抗利尿激素由 合成和分泌,由 释放,促进 对水的 ,(减少/增加)尿量。
5.下丘脑功能:第四节 免疫调节1. 免疫系统的组成: 、 、(1)免疫器官是 场所,包括 、 、 、 、 (2)免疫细胞包括 和 ,其中后者根据成熟的场所不同,分为 、 。
免疫细胞是由骨髓中 分化而来,直接在骨髓中成熟的是 ,迁移到胸腺中成熟的是 (3)免疫活性物质是由 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有 、 、 等。
2.免疫系统的功能: 、 。
3.人体的三道防线:(1)①第一道防线由 、 、胃液、唾液组成; ②第二道防线由 组成;③第一道防线由 和 借助 和 组成 (2)前两道防线的特点: ,称为 免疫。
第三道防线称为 免疫。
4.体液免疫、细胞免疫(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 反应的物质 抗体:专门抗击相应抗原的 。
(2)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抗原 细胞 细胞 细胞(3)细胞免疫过程:(抗原进入细胞)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浆细胞→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记忆B 细胞记忆T 细胞增殖分化抗原 吞噬细胞 细胞(4)免疫细胞 名 称 来 源 功 能 是否特异性识别 吞噬细胞 B 细胞 T 细胞 浆细胞 效应T 细胞 记忆细胞(5)能增殖分化的细胞 ;能产生抗体的细胞 ;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 ;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是 。
无识别抗原作用的是 。
5.二次免疫的特点:作用更 ,速度更 ,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 6.免疫系统疾病:(1)免疫过强 自身免疫病:实例: 、 、风湿性心脏病、重症肌无力 过敏反应: 的机体在 接受 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有明显的 和 。
(2)免疫过弱:如艾滋病(AIDS )①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引起的,遗传物质是 ;②主要是破坏人体的 细胞,使人体丧失大部分的 免疫及全部的 免疫,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 ③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7.免疫学的应用:(1)疫苗的发明和应用: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 和 (主要是得到 ); (2)临床检测和科学研究:利用 的特性,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3)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 、自身 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 免疫起主要作用。
一、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关系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a 、特点比较: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b 、联系:二者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1)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调节可以看作 调节的一个环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例如 激素幼年时期分泌少患 。
2.水盐平衡调节、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体温调节效应T 细胞→与靶细胞结合,激活靶细胞内的 ,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过程感受器神经中枢感觉中枢渴觉:冷觉、热觉:3、下丘脑功能:第三章植物激素二、基础知识自主疏理1.植物激素:由内产生,能从运送到,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
2.生长素(1)生长素发现过程①19世纪末,达尔文提出向光性的原因是;②1910年,詹森证明胚芽鞘顶尖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传递给下部;③1914年,拜尔证明胚芽鞘弯曲的原因是;④1928年,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化学物质是。
(2)化学本质:。
三、生长素的合成、分布与运输1.合成部位:幼嫩的、和发育中的。
2.分布:(1)产生部位<积累部位,如顶芽<侧芽,分生区<伸长区。
(2)生长旺盛的部位>衰老组织,如幼根>老根。
3.运输(1)极性(轴向)运输:①特点:只能从形态学的向形态学运输,是一种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浓度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