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关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指导意见工信部办[2010]173号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指导意见工信部办[2010]173号](https://img.taocdn.com/s3/m/0ae6f5e1172ded630b1cb629.png)
中小 企业是 国民经济 的重 要组成 部分 ,对促进 经济平稳增 长、保障就业 、推进技术创新
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数量 多、涉及行业广、社会影响大 ,提高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是贯彻落实科学
依然严峻 ,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偏低,重点用能行业的中小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比全国平均水平 高 出 2%以上 ,节 能减排潜 力 巨大 。各 地工 业 和信息 化 主管 部 门、 中小 企业 主管 部 门要充 0 分认识中小企业发展新阶段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引导企业依靠质量求生存 , 依靠节能和管 理求效益 ,依靠机 制体制创新 求发展 ,把节能减排作 为促进 中小企业 转变发展 方式的一项重 要措施抓 紧抓好 ,实现 中小企 业又好又 快发展 。
石化 、造纸、印染等重点行业企业节能减排工作 ,工业行业管理部 门要发布重点行业节能减 排技 术设备 ( 品)导 向 目录 ,支持 中小企业 实施 工业锅炉 ( 产 窑炉 )改造 、余热余压利 用 、能 量系统优化 、资源综合 利用 、清 洁生产等节 能减 排 技术 改造工 程 。要 通过举 办节 能减排 技术 、 产品交流会等方式 ,推动高效节 能减排技术 、工 艺及产品 、设备在 中小企业 中的广泛运用 。
息渠道 不畅 ,节 能减排 的高投入 与中小 企业资金 、技 术实力弱 的矛盾十分 突出 ,中小企业节 能环保普 遍存在 融资难 、担保难等 问题 。这些都成 为制约 中小企业 节能减排 的主要障碍 。 党 中央 、国务院高度重视 中小企业 发展 。国发 3 6号文 件为 改善 中小企 业经 营环 境 ,克 服金融危机 带来 的不利影 响 ,促 进 中小 企业 发展发挥 了积极作用 。但 中小企业节 能减 排形势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方向和措施方案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方向和措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9b1d5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2.png)
智能化生产管理与优化调度
推广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
01
实现生产计划、调度、监控等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发展能源管理中心
02
实现能源数据采集、分析、优化调度等功能,提高能源利用效
率。
推广自动化控制技术
03
如自动化炼钢、自动化轧钢等,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稳定
性和效率。
绿色产品认证
推动钢铁产品绿色认证,提高产 品环保性能,满足市场需求。
01
节能减排技术应用
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如高炉煤气 余压发电、干熄焦等,降低能源 消耗。
02
03
04
资源综合利用
加强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回收利用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 成本。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分析
低碳化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钢铁行业 将面临更严格的碳排放限制,推动低碳化发
持续改进路径及创新点挖掘
技术改造升级
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治理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 治理水平。
管理优化创新
引入精益管理、能源管理等先进理念和方法,提升企业管理效能。
创新点挖掘
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活动,培育节能减排新动力。
国内外经验借鉴与合作交流
国内经验借鉴
学习国内先进企业的节能减排经验,推广成功案例和 做法。
国际合作交流
加强与国际钢铁行业组织、企业的交流合作,引进国 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政策对接与资源整合
密切关注国内外政策动态,整合内外部资源,为企业 节能减排提供有力支持。
05
总结与展望:推动钢铁行业绿色发 展
项目成果总结及亮点展示
钢铁工业的能效评估方法与节能减排措施
![钢铁工业的能效评估方法与节能减排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37fba8d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a.png)
钢铁工业的能效评估方法与节能减排措施钢铁工业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生产过程中耗能较大,同时也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对钢铁工业的能效进行评估,并实施相应的节能减排措施,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钢铁工业的能效评估方法和节能减排措施展开讨论。
1.钢铁工业的能效评估钢铁工业的能效评估是对该行业生产过程中能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其能源利用效率的高低,为实施节能措施提供依据。
(1)能源消耗分析首先,钢铁生产是一个高能耗行业,其主要能源包括煤炭、焦炭、天然气等。
对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定量地了解各种能源的消耗比例和用途,找出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环节,为后续的节能措施提供依据。
(2)能源利用效率评估评估钢铁工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可以采用各种能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如单位产量能耗、煤气化率、电耗等。
通过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其能源利用效率的优劣,并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能源浪费现象。
(3)环境影响评估能效评估还需要考虑钢铁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为节能减排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2.节能减排措施在进行能效评估的基础上,钢铁工业可以采取以下节能减排措施,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钢铁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能源浪费的环节,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可以提高生产线的能效。
比如改进高炉煤气的利用率、优化焦炉技术、采用高效的节能设备等,都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消耗。
(2)资源综合利用钢铁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料和能源较为丰富,可以通过资源综合利用,实现能源的互补和循环利用。
比如利用余热发电、煤气替代燃料等,都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3)管理优化通过优化生产计划和工艺流程,合理安排生产时间和设备运行状态,可以减少因生产计划不合理而造成的能源浪费现象。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关于《扎实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为全面实施“十二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关于《扎实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为全面实施“十二](https://img.taocdn.com/s3/m/03233143cf84b9d528ea7a41.png)
三是强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管理。工信部成立后 ,把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作 为抓好节能降耗的重中之重 ,狠抓落实 。编制印发了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指导意 见 ;大力推进重点高能耗行业能效对标达标 ,发布了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重点用能行
与综合利用队伍 。
国 家 工 业 和 信 息 化 部 节 能 与 综 合 利 用 司 司 长 周 长 益
关于
《扎 实 推 进 工 业 节 能 降 耗 减 排 治 污 , 为 全 面 实 施
“ 二 五 ” 规 划 开 好 局 起 好 步 》 的 讲 话 摘 要 十
“ 一五 ” 及 2 1 十 00年工业 节能 与综 合利 用工 作情况
“ 十一五”期间 ,全系统把节 能降耗减排治污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 置 ,采取多种措
施 ,推动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工信部成立后 , 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对工业经济 发展和节能降耗工作的冲击 ,积极行动,主动作为 ,推动工业节能降耗取得新进展。 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 目 标责任。“ 十一五”期间 ,各地区工业系统加强 了节能降耗 工作组织领导 ,工作机构得到 了强化 ,组织 机构 、监督检查机构等工作体系逐步完善 ’为
一
、
“ 十一五”期间 ,特别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 以来 ,全 国工业系统共同努力 ,克服种种 困难 ,认真履行职责 ,紧紧围绕 国家 “ 十一五”节能减排 目标任务 ,大力推动工业节能降
耗 ,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 ,积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 ,工业 、通信业
节 能 降耗 和减 排 治污 各项工 作取 得显著 成 效 。 1 .狠 抓 落 实节能 降耗各 项措 施 ,确 保 完成 “ 一五 ” 约束性 目标 任务 十
钢铁行业如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钢铁行业如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9183616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0.png)
钢铁行业如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大户,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减少能源消耗和降低污染物排放已经成为钢铁行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本文将探讨钢铁行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首先,技术创新是钢铁行业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
先进的生产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例如,采用新型的炼铁技术,如COREX 和FINEX 工艺,可以减少焦炭的使用,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在炼钢环节,推广转炉负能炼钢技术,通过回收转炉煤气和蒸汽等二次能源,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甚至向外输出。
此外,电炉炼钢技术的不断改进,如超高功率电炉和直流电炉的应用,能够提高电能利用率,减少电力消耗。
在钢铁生产过程中,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高温的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和焦炉煤气可以用于发电,既满足了企业自身的用电需求,又减少了对外部电网的依赖。
同时,高温的钢坯和轧钢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可以通过余热锅炉回收,用于供暖或生产蒸汽。
对于压力能的回收,如高炉顶压余压发电(TRT)技术,可以将高炉炉顶煤气的压力能转化为电能。
这些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不仅降低了能源消耗,还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优化能源管理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
钢铁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对能源的购入、存储、使用和回收进行全过程监控和管理。
通过能源计量和统计分析,找出能源消耗的重点环节和设备,制定针对性的节能措施。
同时,加强能源调度和优化,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避免设备的空转和低负荷运行,提高能源利用的整体效率。
加强原材料的管理也有助于节能减排。
选用优质的铁矿石和煤炭等原材料,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此外,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减少废料的产生,也是节约能源和资源的重要途径。
例如,通过优化选矿工艺,提高铁矿石的品位,减少炼铁过程中的渣量;在炼焦过程中,采用配煤技术,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降低焦炭的消耗。
工业重点领域推动节能降碳意见和建议
![工业重点领域推动节能降碳意见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6dd37ba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d.png)
工业重点领域推动节能降碳意见和建议在咱们这个时代,节能降碳可真是个热门话题,听说过“绿色发展”吧?这可不是单纯的口号,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参与的行动。
想象一下,咱们的工厂、车间,哪怕是办公室,都在源源不断地排放二氧化碳,给地球带来压力。
我们可是不能任由这些“污染大户”肆无忌惮。
今天就来聊聊,怎样在工业重点领域里推动节能降碳,让大家都能轻松上阵,打造个更环保的未来。
说起节能,大家可能会想到一些复杂的技术,听得人云里雾里。
不过,实际上,咱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简单有效的方法。
例如,工厂里的机器设备,如果能够定期保养,那效率就会高很多。
没错,维护可不是小事,像人一样,机器也需要“休息”和“调养”。
你要知道,好的设备运行起来就像跑车,快得不要不要的,能省下不少电能呢!咱们还可以好好利用那些新能源。
太阳能、风能,这些都是现在流行的选择。
想象一下,工厂屋顶上铺满了太阳能板,阳光一晒,电就来了,环保又省钱,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
这不仅能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还能提升咱们的品牌形象,简直是一举多得。
谁不喜欢那种顺手牵羊的感觉呢?再说了,节能降碳也不是单靠工厂的努力,咱们每个人都能参与。
你看,每次办公时别老是开着空调,把窗户一开,夏天的微风吹进来,那感觉可真不错。
还有节约用纸,尽量用电子文件,既环保又省钱。
就像老话说的:“细节决定成败”,这些小习惯一旦养成,积少成多,效果可是不容小觑的。
对了,咱们还可以鼓励员工参与到节能行动中来。
可以设立一些小奖励,比如每个月评选“节能之星”,让大家都参与进来。
通过这些小活动,大家的积极性会提升,企业文化也能因此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谁说工作就得严肃?乐中带严,反而能激发出更多的创造力。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技术创新。
企业如果能投资一些节能设备,比如高效能的机器、智能化的生产线,这些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说白了,就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以前那种“大水漫灌”的生产方式真的是时候告别了,咱们要走的是精细化管理的路子。
落实34号文件工信部多举措保钢铁业平稳运行
![落实34号文件工信部多举措保钢铁业平稳运行](https://img.taocdn.com/s3/m/f38859d2d15abe23482f4d17.png)
工期为5 个月 ,1 号 机组预计于 6 、22 1年 ̄ 源自 1年分 别建成投入商业 05 06
运行 。
室气体排放 目 ,保护生态环境 , 标 保 障北部湾经济区电力供应将发挥积极
作用 。此外 ,防城港核电站的建设将
防城 港核 电站一 期工程两 台机
有效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8
。糊 年
4 亿元 ,设备本地化 比 近 日,国务院 已核准广 西防城 程总投资约2 0
组 建成 后 ,与同等 规模燃 煤 电站相
港核 电项 目一期 工程 。作 为西部大
开发2 个重点项 目之一 、中 国少数 3
民族地 区首个核 电站——广西 防城
例不低于8%。 0
比,每年可减少 电煤消耗60 ,可 0万t 有效缓 解 “ 北煤 南运 ”对交 通运输
由中广核所 属中广核 工程 有限公 司
承担工程 建设管理任 务。单机建设 98 万公顷森林 ,对实现 中国控制温 . 2
台百万千 瓦级核 电机 组 ,其 中一期
工程采用 自主 品牌中 国改 进型压水 堆核 电技 术C R10 ,建 设两 台单 P 00 机容量为 1 8 W的核 电机组 ,工 0 万k
区域 。
分 布式 能 源 首 次 进 入 国家 能 源 规 等诸 多问题 。 划 ,必然 会对行 业发展起 到积 极的 推 动作用。 据该 委 员会 统计 ,目前 中 国分 2 1 年 4 ,国家能源 局 下发 00 月 了 国家能源 局关于对 ( 展天然 发 气分 布 式 能 源 的 指 导意 见 )征 求
办发 【0 03 号 )的 文件精 神 ,进 2 1]4
一
步统一思想 ,并部署相关 工作 ,7
月1  ̄ 3 2 1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辽宁 大连 召开全 国钢铁 工业座 谈会 。工 业和 信息化部 部长 李毅 中作重 要讲
工信部关于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节[2013]514号
![工信部关于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节[2013]514号](https://img.taocdn.com/s3/m/9e0be038eefdc8d376ee323e.png)
—
政 策 导 向
能、 大宗 基础 化学 品 的总量 , 淘汰 或改 造其 中部 分能 耗高、 污 染重 的产 能和 装置 . 提 高新建 项 目的能效 和 环保 门槛 : 在 化工 产业 集 聚区 , 通过集 中建设热 电联 产机 组逐 步 淘汰分 散燃 煤锅 炉 大力 发 展高性 能合
( 二) 主要 目标 到2 0 1 7年底 . 石 化和 化学 工业万 元工业 增 加值
能源 消耗 比 2 0 1 2年 下 降 1 8 % .重 点产 品单 位综 合 能耗持 续下 降 , 全 行业 化学 需 氧量 、 二氧化 硫 、 氨氮 、 氮 氧化 物 排 放 量 分别 减 少 8 %、 8 %、 1 0 %和 1 0 %, 单
上 .新 增 石 化 和 化 工 固 体 废 物 综 合 利 用 率 达 到
7 5 %. 危 险废物 无害 化处 置率达 到 1 0 0 %
三、 重 点任务
吨, 排放废水 4 3 . 9亿 吨 、 二 氧化 硫 2 3 1 . 1万 吨 、 氨 氮
1 1 . 5万 吨 、 氮氧化物 9 8 - 3万 吨 , 均 位 居 工 业 行 业 前
行业技术装备工艺水平参差不齐企业间节能清洁生产综合利用等方面工作开展情况差距较大部分企业单位产品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节能环保水平离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行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挑为确保国家中长期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顺利完成石化和化学工业必须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发展方式转变到内生增长创新驱动上来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二、 指导 思想 和主 要 目标
为贯 彻落 实党 的十八 大关 于加强 生态 文 明建设 的战略部 署 . 促进 工业 经济 与生 态环 境协 调发 展 . 推 动 石化 和 化学 工 业提 高 能 源 资源 利 用 效率 、 降低 污
2023年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政策
![2023年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b63ac17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6.png)
2023年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政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国际社会对碳排放的控制要求日益严格。
作为重要的能源消耗行业之一,钢铁行业在碳排放和能耗方面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钢铁行业向着低碳环保方向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政策。
1. 强化碳排放控制2023年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政策之一是强化碳排放控制。
钢铁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主要的碳排放源,钢铁企业需要加强对碳排放的管控。
政府要求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碳排放标准,加强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采取更加环保、节能的生产工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政府还鼓励钢铁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替代传统的高能耗能源,促进碳排放的降低。
2. 推动技术创新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另一项政策是推动技术创新。
政府鼓励钢铁企业加大对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钢铁生产的能效水平。
政府还会加大对环保和能源节约领域的科技创新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合作,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促进整个行业向着更加清洁、低碳的方向发展。
3. 加强政策扶持为推动钢铁行业向着低碳发展方向迈进,政府还将加强相关政策扶持。
包括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和贷款利率优惠,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
政府还将逐步建立健全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监管体系,强化对钢铁企业的环保督查和监测,对违规者进行严厉的处罚,形成一系列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企业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4. 促进国际合作钢铁行业是全球性的产业,国际合作对于推动全球钢铁行业向着低碳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将促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低碳环保技术和理念,借鉴国外相关经验,为我国钢铁行业的低碳发展提供借鉴和支持。
政府还将积极参与国际碳排放交易,促进全球碳排放资源的流通和配置,提高碳排放资源的利用效率,为钢铁行业的低碳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钢铁公司能源管理体系适用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清单
![钢铁公司能源管理体系适用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0dc6e21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db.png)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10〕176号)
2010年04月13日
2010年04月13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0年5月23日
炼钢厂、炼铁厂、烧结球团厂、高线厂、企管部、技术部、动力部:条款第2页、第4-8页、附件(pdf)第1—4页
1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34号)
国家技术监督局
2010年5月15日
各厂、棒材车间、动力部:条款3、4、5、6
18
电焊设备节能监测办法(GB/T16667-1996)
1996年12月19日
1997年7月1日
国家技术监督局
2010年5月15日
各厂、棒材车间、动力部、综合部:条款4。1、4.2、5、6
19
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17166-1997)
25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212-2008)
2008年7月29日
2009年4月1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0年5月16日
质管部:条款3.1、3.2、3.3、、4。1、4.2、4.3、5、6
26
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761-2009)
2009年10月30日
8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
2010年02月06日
2010年02月06日
国务院
2010年5月20日
炼钢厂、炼铁厂、技术部、动力部:条款第3页
9
《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一批)》公告(工节[2009]第67号)
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和环保的可行方案
![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和环保的可行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2ce7b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7.png)
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和环保的可行方案钢铁行业是工业领域中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最高的行业之一。
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实施节能减排并推动低碳和环保发展已成为钢铁行业的当务之急。
本文将针对钢铁行业的特点和挑战,提出一些可行的节能减排方案。
一、技术创新与升级技术创新是实现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关键。
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钢铁企业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物的产生。
例如,采用高效炼钢技术和新型冶炼炉,可以大幅提高冶炼效率,减少碳排放。
此外,利用废气和废热发电,实现能源的再利用和回收,也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二、能源结构优化钢铁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主要依赖高耗能的煤炭和焦炭。
因此,优化能源结构对于实现节能减排至关重要。
钢铁企业可以考虑使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燃料,如采用天然气、生物质能源以及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此外,鼓励能源综合利用和能源互联网建设,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能源共享和优化利用,也是一种有效的节能减排方案。
三、资源循环利用与废弃物处理在传统冶炼过程中,存在大量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
要实现低碳和环保发展,钢铁企业需要加强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
通过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并采用先进的废弃物处理技术,可以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同时,钢铁企业还应该优化生产工艺,减少原材料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绿色供应链建设钢铁行业的供应链管理对于实现节能减排和环保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绿色供应链,钢铁企业可以减少能源和物资浪费。
在供应商选择过程中,优先选择环保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共同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
此外,加强供应链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和及时响应,也能提高整体效率和减排效果。
五、政策支持和行业合作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行业间的合作对于钢铁行业实现低碳和环保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和技术创新。
同时,行业协会和企业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经验分享和示范项目,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电弧炉能耗限额标准
![电弧炉能耗限额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fb93ab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f.png)
电弧炉能耗限额标准
电弧炉能耗限额标准主要涉及到电力、钢铁等行业。
在我国,电弧炉主要用于钢铁生产,通过高温熔融钢铁原料,形成钢水。
为了提高电弧炉的能效,降低能源消耗,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电弧炉能耗限额标准。
以下是几个与电弧炉能耗限额标准相关的政策规定:
1. gb/t 28827-2012《钢铁行业电弧炉节能技术规范》:该标准于 2012 年 12 月 1 日实施,规定了电弧炉的能耗限额。
根据钢铁品种、冶炼时间等因素,将电弧炉能耗分为四个等级。
其中,一级能耗为最优等级,四级能耗为最差等级。
2. gb 21258-2007《钢铁企业能源消耗限额》:该标准于 2007 年 7 月 1 日实施,规定了钢铁企业能源消耗的限额。
其中,电弧炉的能耗限额根据企业的规模、产品类型和冶炼工艺等因素进行划分。
3. 工信部等部门关于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指导意见:2013 年,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要求钢铁企业加强电弧炉节能减排工作,提高电弧炉的能效,降低能源消耗。
4. 地方政府相关政策:各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电弧炉能耗限额标准政策,鼓励钢铁企业提高电弧炉的能效,降低能源消耗。
总之,以上是电弧炉能耗限额标准的相关政策。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遵循这些政策规定,通过改进电弧炉的设计、提高操作水平、优化生产工艺等手段,降低能耗,实现节能减排。
同时,政府将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确保电弧炉能耗限额标准的有效实施。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指南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715af0c4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9.png)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指南
钢铁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和排放量较大的行业。
为了实现绿色低碳发展,钢铁行业需要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本指南旨在为钢铁企业提供节能减排方面的先进适用技术指导,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效炼铁技术:介绍高炉、直接还原炉、煤气化等炼铁技术的节能减排效益和适用范围。
2. 能源回收利用技术:介绍高温余热回收、炉气发电、焦炉煤气净化等能源回收利用技术的原理、应用和效益。
3. 废气治理技术:介绍炉顶除尘、脱硫、脱硝、余热锅炉等废气治理技术的适用范围和效果。
4. 节能控制技术:介绍高效照明、变频空调、智能控制系统等节能控制技术的适用和效益。
5. 环保新材料技术:介绍新型高强度钢、轻量化钢材、节能环保涂料等环保新材料技术的应用和优势。
6. 用能管理技术:介绍能源计量、能源管理体系、能源绩效评价等用能管理技术的应用和效益。
本指南力求详细、全面、实用,旨在促进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 1 -。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与能耗控制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与能耗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b410a37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7.png)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与能耗控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及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加剧,钢铁行业作为能源密集型和高碳排放的重点领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与能耗控制成为了不可回避的课题。
以下是六个关键点,用以探讨钢铁行业如何通过创新技术、管理优化及政策引导,实现能源效率提升和环境影响减缓。
一、技术创新引领能效提升技术创新是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核心驱动力。
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如连续铸钢技术、氧气转炉炼钢技术、电炉炼钢技术的优化升级,以及高效节能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显著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与排放。
同时,研发应用低碳冶金技术,如氢气直接还原铁技术、生物质燃料替代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实现深度减排的未来方向。
二、能效管理与系统优化建立和完善能效管理体系,是提升钢铁企业能源使用效率的关键。
这包括实施能源审计,识别能耗高、效率低的环节;采用能源管理系统(EMS),实时监控能源消耗,实现精细化管理;通过能量平衡测试与调整,优化生产流程配置,减少无效能耗。
此外,引入循环经济理念,促进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形成闭路循环的生产模式,也是提升整体能效的重要途径。
三、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钢铁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宏观策略。
鼓励淘汰落后产能,限制新增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同时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发展短流程炼钢,提高废钢利用率,减少对原生铁矿石的依赖,不仅能减少能源消耗,还能大幅降低碳排放。
此外,通过整合重组,形成规模效应,提升行业集中度,也有助于统一标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体能效水平。
四、政策法规与市场机制激励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是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外部推力。
通过制定严格的能效标准、排放限额及环保法规,倒逼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同时,利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绿色信贷等经济激励措施,鼓励企业采取节能减排措施。
建立碳交易市场,让碳排放成本内化为企业经营成本的一部分,激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来减少排放,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耗与节能减排
![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耗与节能减排](https://img.taocdn.com/s3/m/22d9beb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36.png)
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耗与节能减排钢铁行业作为重工业的代表之一,在全球工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然而,由于其高度依赖能源,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耗量巨大,直接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碳排放的增加。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钢铁行业需要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
本文将分析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耗现状,并探讨一些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
一、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耗现状钢铁行业以高炉冶炼为主要工艺,这种工艺不仅耗能量大,而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根据统计数据,目前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耗约占全球工业能源消耗的15%-20%。
高炉冶炼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煤炭和焦炭,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还进一步加剧了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二、节能减排的重要性钢铁行业的高能耗和高碳排放直接影响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背景下,钢铁企业不仅要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还需要承担社会责任,积极采取节能减排措施。
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碳排放,钢铁企业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有效改善环境质量,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节能减排的措施1.技术改进:推动钢铁行业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工艺的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引进先进的高效炼钢设备和渣钢综合利用技术,减少原料浪费,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2.能源替代:开发利用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替代传统能源。
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对煤炭等有限资源的依赖,减少碳排放,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3.废气治理:加强钢铁行业的废气处理和治理,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通过引进先进的废气处理设备和技术,实现废气的高效净化,减少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4.节约用水:钢铁行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用水,因此,节约用水也是重要的节能减排措施之一。
通过引进节水设备和工艺,降低水资源消耗,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加强管理:健全环保管理制度,完善监测和考核机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推动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
四、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节能减排是全球范围的工作,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
工业重点领域推动节能降碳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工业重点领域推动节能降碳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53147b4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07.png)
工业重点领域推动节能降碳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如今这个讲究节能降碳的时代,工业领域可谓是大展拳脚的舞台。
说到节能降碳,很多人一开始可能会皱眉,觉得这事儿跟自己没啥关系,觉得工业领域离自己很远,其实不然。
我们的生活和工业息息相关,节能降碳就是为了让我们的空气更清新,环境更美丽嘛。
想想看,大家都喜欢干净的空气,谁不想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呢?咱们得从源头做起,推动技术升级。
这就像家里装修,旧的家具换成新的,不仅美观,还省事儿。
工业设备也是一样,老旧的设备就像个拖油瓶,耗能又费时。
换上新的设备,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能大大减少能源消耗,这可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有些企业已经开始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分析来优化生产流程,这样不仅减少了浪费,还提升了生产效率,真的是聪明的做法。
然后,咱们得提到可再生能源,这可是节能降碳的“救星”。
想象一下,如果能用太阳能、风能来发电,那就像给大自然加了一层保护罩,既环保又省钱。
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搭建自己的太阳能发电设施,虽然起初投资可能有点高,但从长远来看,省下来的电费可是相当可观的。
要知道,太阳公公每天都在那儿照耀,为什么不利用一下呢?真是“天上掉下个馅饼”的感觉。
节能降碳光靠企业的努力可不够,相关部门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关部门可以出台一些激励,比如减税、补贴等,鼓励企业投资绿色技术。
这就好比一位老师,给予学生支持与引导,才能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实施这样的,效果显著,企业纷纷加入绿色行动的行列,简直是个双赢的局面。
再说了,咱们的环保意识也得跟上。
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关注环保,大家在购买产品时,往往会考虑它的环保属性。
这就逼着企业不得不调整生产方式,开始向绿色转型。
消费者的选择就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工业的变革。
这是个“看得见的手”,为节能降碳助力。
想想,谁不想买到既好用又环保的产品呢?企业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
像是邻居间的互帮互助,一家企业成功引入了新的技术,另一家也可以借鉴,这样能加快整个行业的转型步伐。
钢铁生产中的节能减排方案
![钢铁生产中的节能减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27427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5.png)
钢铁生产中的节能减排方案
钢铁生产是一个能耗较高、排放量较大的行业,因此在开展生产过程中采取节
能减排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针对钢铁生产中节能减排的方案:
1. 提高焦炉煤气利用率:焦炉煤气是钢铁生产中的副产品,通过采用余热锅炉
等设备,可以将焦炉煤气中的热能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
2. 使用先进的高炉炉料预处理技术:通过对高炉炉料的预处理,可以提高炉石、焦炭和铁矿石的利用率,降低能耗和排放量。
3. 采用先进的炼钢技术:利用先进的炼钢技术,如转炉炼钢、电炉炼钢等,可
以降低原料、能耗和排放量,提高钢铁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4. 推广能源替代技术:在钢铁生产中推广使用煤气发电、焦炉余热发电等能源
替代技术,减少对传统煤炭等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5. 完善废气处理系统:加强对钢铁生产过程中废气的处理,采用先进的除尘、
脱硫、脱硝等设备,降低废气的排放浓度,保护环境。
6. 提倡循环经济理念:建立钢铁生产的循环经济体系,促进废渣、废水等资源
的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在实施上述节能减排方案的同时,企业应加强管理,建立科学的能源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制定详细的节能减排计划,鼓励员工参与节能减排工作,形成全员参与的节能减排氛围。
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和推广的支持力度,引导钢铁生产企业朝着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总的来说,钢铁生产中的节能减排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不断改进技术、管理和政策的手段,钢铁生产行业可以实现更环保、更高效的生产模式,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0a9ac48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a7.png)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日期】2024.02.05•【文号】工信部联节〔2024〕26号•【施行日期】2024.02.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节〔2024〕2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生态环境厅(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分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市场监管局(厅、委),有关中央企业: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加快推动新兴产业绿色高起点发展,前瞻布局绿色低碳领域未来产业,培育绿色化数字化服务化融合发展新业态,建立健全支撑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技术、政策、标准、标杆培育体系,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制造流程数字化、产品供给绿色化全方位转型,构建绿色增长新引擎,锻造绿色竞争新优势,擦亮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
(二)主要目标到2030年,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传统产业绿色发展层级整体跃升,产业结构和布局明显优化,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显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升,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碳排放总量实现达峰,新兴产业绿色增长引擎作用更加突出,规模质量进一步提升,绿色低碳产业比重显著提高,绿色融合新业态不断涌现,绿色发展基础能力大幅提升,绿色低碳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绿色发展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坚实基础。
冶金行业节能减排的措施
![冶金行业节能减排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1952b1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6d.png)
冶金行业节能减排的措施冶金行业是能源消耗较大、排放污染较多的行业之一。
为了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冶金行业必须采取节能减排的措施。
本文将从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探讨冶金行业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
一、技术方面的措施:1. 使用先进的冶炼技术:采用先进的冶炼技术可以提高冶炼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例如,采用高炉煤气发电技术可以将煤气能量转化为电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优化燃烧系统:改进燃烧系统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燃料消耗和气体排放。
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燃烧控制系统和余热回收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3. 推广节能设备:冶金行业可以推广使用高效节能设备,如高效电机、变频器、能量回收装置等,降低设备能耗,提高生产效率。
4. 发展清洁能源:冶金行业可以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降低碳排放。
二、管理方面的措施:1. 建立节能减排目标:冶金企业应制定明确的节能减排目标,并将其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体系中。
通过制定目标、分解任务、考核绩效等手段,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
2. 加强能源管理:冶金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通过能源计量、能源监测和能源分析等手段,及时发现和消除能源浪费现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培训与技术支持:加强员工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员工的节能减排意识和技能水平,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定期检查和评估:定期对冶金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三、政策方面的措施:1. 减免税收政策:政府可以对冶金企业采取减免税收的政策,鼓励企业购买节能设备和使用清洁能源。
2. 奖励机制:政府可以设立节能减排的奖励机制,对冶金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给予奖励,激励企业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工作。
3. 强制性标准和限制措施:政府可以制定强制性的节能减排标准和限制措施,对不符合标准的冶金企业进行处罚,促使企业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
工业和信息化部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截至2014年8月31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截至2014年8月31日)](https://img.taocdn.com/s3/m/a2ad687c1eb91a37f1115cfa.png)
附件1:工业和信息化部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截至2014年8月31日)序号文件名称文号备注1 黄磷行业准入条件公告:产业﹝2008年﹞第17号2 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管理和注册登记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联产业﹝2008﹞319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发布3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制定程序公告:节﹝2008﹞第6号4 关于办理开采黄金矿产批准书有关问题的通知工信厅原﹝2008﹞88号5 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工信部联通﹝2008﹞235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6 关于切实加强通信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规﹝2008﹞47号7 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工信部联电﹝2008﹞73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18 关于固定无线视频传输系统使用频率的通知工信部无﹝2008﹞332号9 关于专用移动无线视频传输系统使用频率的通知工信部无﹝2008﹞333号10 关于发布7GHz频段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容量及射频波道配置规定的通知工信部无﹝2008﹞353号11 关于发布超宽带(UWB)技术频率使用规定的通知工信部无﹝2008﹞354号12 道路机动车辆产品检测工作监督管理规定公告:工产业﹝2009﹞第26号13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公告:工产业﹝2009﹞第44号14 专用汽车和挂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公告:工产业﹝2009﹞第45号15 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2009年修订)公告:工联产业﹝2009﹞第48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16 关于进一步完善摩托车准入管理事项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09﹞115号17 关于办理《公告》车辆产品检测授权有关事项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09﹞312号18 关于调整《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技术要求有关事项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09﹞716号19 关于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标准制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厅科﹝2009﹞87号20 关于印发《工业和信息化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工信部运行﹝2009﹞374号221 关于印发加强工业应急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工信部运行﹝2009﹞446号22 《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一批)》公告:工节﹝2009﹞第67号23 印发《关于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水泥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工信部原﹝2009﹞575号24 关于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平板玻璃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工信部原﹝2009﹞591号25 关于印发《平板玻璃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原﹝2009﹞718号26 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标示管理规定公告:工装﹝2009﹞第50号27 关于加强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管理的通知工信部装﹝2009﹞93号28 农用薄膜行业准入条件公告:工消费﹝2009﹞第73号29 关于制革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工信部消费﹝2009﹞605号30 关于印发《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工信部联消费﹝2009﹞701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察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31 关于建立通信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通报制度(试行)的通知工信厅通﹝2009﹞255号332 关于支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际通信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电管﹝2009﹞107号33 关于印发《第三代移动通信服务规范(试行)》的通知工信部电管﹝2009﹞176号34 关于印发《电信网络运行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工信部电管﹝2009﹞187号35 印发《关于加强互联网站备案管理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工信部电管﹝2009﹞188号36 关于建立境内违法互联网站黑名单管理制度的通知工信部联电管﹝2009﹞371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保密局联合发布37 关于调整固定本地电话网营业区间结算标准的通知工信部电管函﹝2009﹞243号38 关于公用电信网网间结算调整问题的通知工信部电管函﹝2009﹞593号39 关于TD-SCDMA网络网间互联结算问题的通知工信部电管函﹝2009﹞594号40 关于进一步加强电信市场准入和年检环节信息安全专项审查的通知工信部保﹝2009﹞10号41 关于印发《互联网网络安全信息通报实施办法》的通知工信部保﹝2009﹞156号42 关于印发《木马和僵尸网络监测与处置机制》的通知工信部保﹝2009﹞157号443 关于150MHz 400MHz频段专用对讲机频率规划和使用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工信部无﹝2009﹞666号44 关于电动摩托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10﹞17号45 纯碱行业准入条件公告:工产业﹝2010﹞第99号46 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办法公告:工产业﹝2010﹞第109号47 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公告:工产业﹝2010﹞第122号48 商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公告:工产业﹝2010﹞第132号49 农药产业政策工联产业政策﹝2010﹞第1号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50 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和注册登记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联产业﹝2010﹞453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发布51 轮胎产业政策公告:工产业政策﹝2010﹞第2号52 关于办理三轮汽车低速货车生产企业《公告》变更有关事项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10﹞588号53 关于印发《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工信部联科﹝2010﹞540号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54 关于印发《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管理办法》的通知工信部科﹝2010﹞93号555 关于印发《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核定细则》的通知工信厅科﹝2010﹞143号56 废旧轮胎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公告:工产业政策﹝2010﹞第4号57 关于加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节﹝2010﹞135号58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办﹝2010﹞173号59 关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10﹞176号60 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工信部节﹝2010﹞218号61 关于印发《再制造产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节﹝2010﹞303号62 关于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10﹞582号63 关于民用爆炸物品行业技术进步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安﹝2010﹞227号64 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通信和民爆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工信部安﹝2010﹞393号65 关于印发《民爆行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编制导则》的通知工信部安﹝2010﹞493号66 关于进一步推进民爆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安﹝2010﹞581号67 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公告:工原﹝2010﹞第129号668 耐火粘土(高铝粘土)行业准入标准公告:工联原﹝2010﹞第86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69 萤石行业准入标准公告:工联原﹝2010﹞第87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70 关于加强耐火粘土和萤石开采生产控制的通知工信部原﹝2010﹞3号71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有关工作的通知工信部原﹝2010﹞381号72 关于印发钨锡锑冶炼企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原﹝2010﹞475号73 关于进一步做好淘汰水泥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工信部原﹝2010﹞564号74 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专项核查办法》的通知工信部联装﹝2010﹞566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75 关于加强汽车产品质量建设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装﹝2010﹞100号76 关于进一步加强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通告管理的通知工信部装﹝2010﹞529号77 印染行业准入条件(2010年修订版)公告:工消费﹝2010﹞第93号778 粘胶纤维行业准入条件公告:工消费﹝2010﹞第94号79 日用玻璃行业准入条件公告:工产业政策﹝2010﹞第3号80 关于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及简化外资经营离岸呼叫中心业务试点审批程序的通知工信部通﹝2010﹞550号81 关于进一步整治手机“吸费”问题的通知工信部联电管﹝2010﹞668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发布82 关于印发《移动电话机定制管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电管﹝2010﹞4号83 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落实网站备案信息真实性核验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工信部电管﹝2010﹞64号84 印发《关于加强国际通信网络架构保护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工信部电管﹝2010﹞469号85 关于印发《通信机楼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工信部电管﹝2010﹞543号86 关于印发《通信网络供电系统运行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工信部电管﹝2010﹞563号87 关于TD-SCDMA网络网间结算问题的通知工信部电管函﹝2010﹞607号88 关于加强互联网域名系统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工信部保﹝2010﹞53号89 关于印发《域名系统安全专项应急预案》的通知工信部保﹝2010﹞614号90 关于超宽带(UWB)技术频率使用规定有关事宜的通知工信部无﹝2010﹞641号891 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公告:2011年第37号92 关于印发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联产业﹝2011﹞46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93 关于进一步提高大中型客货车安全技术性能加强车辆《公告》管理和注册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联产业﹝2011﹞632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发布94 关于规范工业产品质量企业自我声明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科﹝2011﹞367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95 关于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标准制修订工作补充规定》的通知工信厅科﹝2011﹞137号96 关于做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公告:工产业政策﹝2011﹞第5号97 关于加强工业雷管安全生产基础条件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安﹝2011﹞431号98 氟化氢行业准入条件公告:2011年第6号999 镁行业准入条件公告:2011年第7号100 磷铵行业准入条件公告:2011年第31号101 关于印发镁冶炼企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原﹝2011﹞40号102 关于印发《铸造用生铁企业认定规范条件》的通知工信部原﹝2011﹞134号103 关于抑制平板玻璃产能过快增长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工信部原﹝2011﹞207号104 关于印发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原﹝2011﹞406号105 关于印发《耐火粘土(高铝粘土)萤石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原﹝2011﹞439号106 农机工业发展政策公告:2011年第26号107 浓缩果蔬汁(浆)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公告:2011年第27号108 关于进一步加强通信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通知工信部通函﹝2011﹞313号109 关于印发《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工信部电管﹝2011﹞48号110 关于规范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校园电信业务市场经营行为的意见工信部电管函﹝2011﹞306号111 关于印发《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监测与处置机制》的通知工信部保﹝2011﹞545号10112 关于进一步加强国际电联频率周报处理工作的通知工信厅无﹝2011﹞140号113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试行)公告:2011年第39号114 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工信部联信﹝2011﹞160号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115 政府部门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机构申请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安全审查程序(暂行)公告:2011年第21号116 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公告:2012年第25号117 玻璃纤维行业准入条件(2012年修订)公告:2012年第46号118 关于实施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管理的通知工信部联产业﹝2012﹞12号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119 关于全挂车产品实施《公告》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12﹞344号120 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12﹞349号121 关于印发《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12﹞422号122 关于发布并实施《罐式危险品运输车及半挂车补充安全技术要求》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12﹞504号123 关于印发《玻璃纤维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12﹞528号11124 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工业产品保障应急预案》的通知工信部运行﹝2012﹞98号125 关于印发《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的管理办法》的通知工信部企业﹝2012﹞197号126 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二批)公告:2012年第14号127 《轮胎翻新行业准入条件》和《废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条件》公告:2012年第32号128 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公告:2012年第38号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129 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公告:2012年第47号130 关于深入推进节水型企业建设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联节﹝2012﹞431号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联合发布131 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能工作的意见工信部节﹝2012﹞339号132 关于印发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节﹝2012﹞493号133 关于促进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安﹝2012﹞388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134 关于提升工业炸药生产线本质安全水平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安﹝2012﹞301号135 岩棉行业准入条件公告:2012年第10号136 钼行业准入条件公告:2012年第30号12137 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公告:2012年第33号138 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2年修订)公告:2012年第35号139 木材防腐行业准入条件公告:2012年第40号140 石墨行业准入条件公告:2012年第60号141 合成氨行业准入条件公告:2012年第64号142 关于印发磷铵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原﹝2012﹞144号143 关于印发氟化氢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原﹝2012﹞238号144 关于印发岩棉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原﹝2012﹞253号145 关于印发稀土指令性生产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原﹝2012﹞285号146 关于印发钼企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原﹝2012﹞358号147 关于印发《稀土企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原﹝2012﹞377号148 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原﹝2012﹞531号149 关于印发石墨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原﹝2012﹞554号13150 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公告:2012年第18号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151 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公告:2012年第22号152 关于印发《铅蓄电池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联消费﹝2012﹞569号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153 关于印发粘胶纤维生产企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消费﹝2012﹞39号154 关于印发印染企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消费﹝2012﹞40号155 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实施意见工信部通﹝2012﹞293号156 关于互联网通用顶级域申请有关问题的通告工信部联电管﹝2012﹞89号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联合发布157 关于进一步加强电信服务用户消费提醒工作的通知工信部电管函﹝2012﹞27号158 关于进一步规范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和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市场准入工作的通告工信部电管函﹝2012﹞552号159 关于发布24GHz频段短距离车载雷达设备使用频率的通知工信部无﹝2012﹞548号160 关于国际移动通信系统(IMT)频率规划事宜的通知工信部无﹝2012﹞436号161 关于发布1800和1900兆赫兹频段国际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射频技术指标和台站设置要求的通知工信部无﹝2012﹞559号162 关于调整400兆赫兹频段无线接入系统频率使用规定的通知工信部无函﹝2012﹞52号14163 关于发布5150-5350兆赫兹频段无线接入系统频率使用相关事宜的通知工信部无函﹝2012﹞620号164 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产业﹝2013﹞16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165 关于促进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产业规范发展的意见工信部联节﹝2013﹞92号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166 关于做好《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实施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联节﹝2013﹞210号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167 关于印发《重点工业行业用水效率指南》的通知工信部联节﹝2013﹞367号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国家统计局、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联合发布168 关于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13﹞56号169 关于印发《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节﹝2013﹞86号170 关于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13﹞514号171 关于印发《民用爆炸物品进出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工信部联安﹝2013﹞61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15172 关于印发《民用爆炸物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通则》的通知工信部安﹝2013﹞20号173 建筑防水卷材行业准入条件公告:2013年第3号174 二硫化碳行业准入条件公告:2013年第19号175 铝行业规范条件公告:2013年第36号176 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标准公告:2013年第56号177 关于加强铬化合物行业管理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原﹝2013﹞327号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178 关于印发建筑防水卷材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原﹝2013﹞19号179 关于促进耐火材料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信部原﹝2013﹞63号180 关于印发合成氨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原﹝2013﹞111号181 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公告:2013年15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182 铸造行业准入条件公告:2013年第26号183 船舶行业规范条件公告:2013年第55号184 关于印发《铸造行业准入公告管理办法》的通知工信部装﹝2013﹞375号16185 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对外开放增值电信业务的意见工信部联通﹝2013﹞410号工业和信息化部、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186 关于试点期间对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相关资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通告工信部联通﹝2013﹞458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187 关于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告工信部通﹝2013﹞191号188 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校园电信业务市场经营行为的意见工信部电管﹝2013﹞107号189 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工信部电管﹝2013﹞120号190 关于印发《互联网接入服务规范》的通知工信部电管﹝2013﹞261号191 关于国内多方通信服务业务商用试验转为正式商用的通告工信部电管﹝2013﹞371号192 关于调整公用电信网网间结算标准的通知工信部电管﹝2013﹞506号193 关于设立新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的指导意见工信部电管﹝2013﹞530号194 关于印发《卫星固定业务通信网内设置使用移动平台地球站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无﹝2013﹞29号195 关于实施《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办法》若干事项的通知工信部无﹝2013﹞43号196 关于调整卫星通信网网络编号格式的通告工信部无﹝2013﹞99号197 关于无线电台站规范化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工信部无﹝2013﹞157号17198 关于发布40-50吉赫兹(GHz)频段固定业务中点对点无线接入系统频率使用事宜的通知工信部无﹝2013﹞500号199 关于发布40-50吉赫兹(GHz)频段移动业务中宽带无线接入系统频率使用事宜的通知工信部无﹝2013﹞502号200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国际协调工作的通知工信厅无函﹝2013﹞800号201 电石行业准入条件(2014年修订)公告:2014年第8号202 焦化行业准入条件(2014年修订)公告:2014年第14号203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关于废止国三柴油车产品《公告》的公告)公告:2014年第27号204 罐式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要求公告:2014年第48号205 关于做好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工作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14﹞296号206 关于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在建项目产能置换有关事项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14﹞327号207 关于贯彻《罐式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要求》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14﹞354号208 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三批)公告:2014年第16号209 高耗能老旧电信设备淘汰目录(第一批)公告:2014年第26号210 关于印发电石、铁合金行业能耗限额标准贯彻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联节﹝2014﹞78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18会联合发布211 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化炸药生产重点环节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工信厅安﹝2014﹞47号212 关于做好民爆安全生产许可下放有关衔接工作的通知工信部安﹝2014﹞125号213 关于加强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全过程安全管控的通知工信部安﹝2014﹞266号214 温石棉行业准入标准公告:2014年第21号215 铜冶炼行业规范条件公告:2014年第29号216 关于印发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原﹝2014﹞286号217 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一批)公告:2014年第54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218 制革行业规范条件公告:2014年第31号219 关于做好下放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审批工作的通告工信部消费﹝2014﹞10号220 关于电信业务资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通告工信部联通﹝2014﹞182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221 关于取消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备案的通知工信部通﹝2014﹞129号222 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经营增值电信业务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工信部通﹝2014﹞130号19223 关于加强移动通信转售企业电信资费网上公示管理工作的通知工信部通﹝2014﹞203号224 关于印发《通信工程建设项目评标专家及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的通知工信部通﹝2014﹞302号225 关于开展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城市群)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联通﹝2014﹞5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联合发布226 关于印发《公用电信设施损坏经济损失计算方法》的通知工信部联电管﹝2014﹞372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发布227 关于印发《移动电话用户号码携带试验管理办法》的通知工信部电管﹝2014﹞144号228 关于印发《国家应急通信一类保障队伍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工信部电管﹝2014﹞345号229 关于加强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网络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工信部保﹝2014﹞368号230 关于加强“非独立操作使用的无线电发射模块”型号核准管理的通知工信部无﹝2014﹞1号231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试行)公告:2014年第3号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信部:关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发布时间: 2010-05-27 信息来源:工信部字体:大中小工信部节〔2010〕17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有关中央企业,相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切实转变钢铁工业发展方式,促进节约、清洁和可持续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我国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重点行业。
2009年,全国粗钢产量突破5.6亿吨,占全球的46%,能源消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6.1%、工业总能耗的23%;新水消耗、废水、二氧化硫、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占工业的3%、8%、8%和16%左右。
近年来,钢铁工业节能减排不断取得进步。
2008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总能耗2.43亿吨标准煤,吨钢综合能耗626.92千克标准煤,吨钢耗新水5.18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0.2%和7.2%;吨钢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COD)、工业烟粉尘排放分别下降到2.27千克、0.13千克、1.55千克,同比下降6.2%、18.75%和1.9%。
但是,钢铁工业节能减排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能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同口径相比,吨钢综合能耗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约15%。
重点大中型企业按照工序能耗计算,48.6%的烧结工序、37.8%的炼铁工序、76%的转炉工序、38.7%的电炉工序能耗高于《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强制性标准中的参考限定值(电力折标系数按当量值计算),13%的焦化工序能耗高于《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强制性标准中的参考限定值(电力折标系数按当量值计算)。
高炉、转炉煤气放散率分别达到6%和10%,余热资源回收利用率不足40%。
二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烟粉尘、SO2排放量与国外先进钢铁企业相比尚有较大差距;通过国家及地方政府清洁生产审核的钢铁企业仅1.4%,其中重点大中型企业约30%;钢铁行业氮氧化物、CO2、二恶英等污染物减排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
三是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水平偏低。
重点大中型企业中,冶金废渣、粉煤灰和炉渣利用率分别达到94.93%、79.47%,但固体废物高附加值利用技术和水平亟待提高;尾矿综合利用率仅5.02%。
四是落后产能比重大。
整个行业企业较多、产能及布局分散;还存在土法炼焦、环形小烧结机、横列式轧机等落后工艺;相当多的企业仍然使用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等落后装备,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是先进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不够。
重点大中型企业高炉干式炉顶压差发电(TRT)、干熄焦、转炉干法除尘配备率仅30%、52%和20%;煤调湿技术仅在少数企业得到应用。
依靠先进技术推进节能减排的激励机制还未完全建立,相应节能减排技术规范不完善,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我国工业能源消耗占全社会能源消耗的70%以上,是耗费能源、资源,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产业,而钢铁工业又是工业中消耗资源能源和产生污染排放的重点行业。
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成效对实现国家“十一五”约束性目标意义重大,是实施节能减排战略的主攻方向。
特别是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迫切需要加速推进钢铁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这既是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迫切需要,也是钢铁工业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紧迫任务。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的工作部署,落实《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降低钢铁生产能源资源消耗和减少钢渣、二氧化硫等废物排放为目标,加强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强化企业监督管理,全面提升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水平,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钢铁工业。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
加强政府宏观引导,加快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律法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
坚持控制增量与优化存量相结合。
把节能减排作为项目准入的重要标准,严格执行项目审批制度,严把节能环保两个闸门,严控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鼓励支持钢铁企业积极挖潜,改造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配套完善节能环保关键装备和设施,提升现有产能节能环保水平。
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
针对钢铁节能减排目标任务需求,加快培育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建设节能减排技术支撑平台,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节能减排技术。
以重点技术为支撑,围绕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大力支持钢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提升相结合。
以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二次能源回收利用等重点环节和领域为突破口,加快专项工程建设,力争钢铁行业关键环节、重点企业节能环保技术和管理水平取得突破;通过加强行业指导,强化企业和行业管理,加快行业信息化技术应用,带动全行业节能减排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主要目标到2011年底,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不超过620千克标准煤;吨钢耗用新水量低于5立方米,水重复利用率95%以上;吨钢烟粉尘排放量小于1.0千克,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低于1.8千克,吨钢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低于0.2千克;二次能源基本实现回收利用;钢渣综合利用率94%,铁渣综合利用率97%,尘泥综合利用率99%,尾矿综合利用率10%。
钢铁工业新增22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双达标。
到“十二五”末,重点大中型企业基本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能耗、水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吨钢综合能耗不超过615千克标准煤,主要生产工序能耗全部达到国家《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和《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限定值(电力折标系数按当量值计算)。
全面实施综合污(废)水回收利用,钢铁联合企业废水基本实现“零”排放;氮氧化物、二恶英等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冶金废渣基本实现综合利用,尾矿综合利用率较大幅度提高。
大幅提升废钢资源循环利用水平,铁钢比降低5个百分点。
全国钢铁行业初步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
三、重点任务(一)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严格执行国家炼钢、炼铁、铁合金、焦炭等落后产能淘汰标准(详见附件1),分解制定和严格执行淘汰落后产能年度计划,确保2011年底前实现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炼铁能力12540万吨,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炼钢能力2820万吨的目标。
积极研究制定以节能环保强制性标准淘汰落后产能的具体措施,加快推动规模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产能和低水平企业,促进产能改造和技术水平提升。
(二)强化工序节能和二次能源利用。
焦化工序加强焦炉改造,重点发展高压干熄焦、煤调湿;烧结工序加强烧结余热利用;炼铁工序强化高炉喷煤、高炉干式TRT;转炉工序提升煤气回收利用水平,发展干法除尘、低压饱和蒸汽发电;热轧工序积极推广应用蓄热式加热炉。
钢铁企业要全流程系统优化和提升煤气、余热、余压资源回收利用。
积极采取综合节电措施,推广应用变频调速、节能型变压器、高效风机水泵等设备,鼓励钢铁企业积极参与有序用电等电力需求侧管理。
制定和发布焦炉煤调湿、干熄焦、烧结余热发电、高炉喷煤、高炉干式TRT、热送热装和无头轧制、全煤气高温高压锅炉、燃气蒸汽联合循环(CCPP)热电联产、饱和蒸汽余热发电、蓄热式加热炉、变频调速、无功补偿节电等12项成熟适用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方案。
(三)开展行业能效对标达标。
积极督促钢铁企业对比《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6-2007)、《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2-2008)、《铁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1-2008)确定的限值(见附件2)。
组织行业协会和有关技术支撑机构建立和完善行业能效对标信息平台,定期发布主要工序能耗领先水平和“领跑”企业名单,引领钢铁企业结合自身能耗现状,开展对标达标活动,不断挖掘节能减排潜力。
(四)推进冶金废渣资源化利用。
重点解决冶炼废渣高附加值利用、粉煤灰及尾矿综合利用问题。
探索钢渣磁选后尾渣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和途径,推进钢铁渣微粉加工、氧化铁皮生产粉末冶金利用;加强矿山企业尾矿综合利用,做好废弃尾矿有价组分复选回收工作,提高铁尾矿综合利用水平。
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做好闭库尾矿库、排岩场生态恢复治理。
推广尾矿生产建材、干排填埋塌陷区、胶结充填采空区等尾矿综合利用技术。
(五)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
建立各工序内部、厂内、厂际、多极用水循环;与主体技术改造配合,采用不用水或少用水工艺及大型装备,做到源头用水减量化;采用高效、安全、可靠的先进水处理技术工艺,提高水循环利用率,降低吨钢耗新水量;采用先进工艺对排放的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实现废水资源化,减少水循环系统的废水排放量。
重点推广干熄焦、干法除尘、干式TRT(“三干”节水技术)、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清污分流、循环串级供水技术等6项节水技术。
(六)努力推进废钢循环利用。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加强废钢铁供应基地建设,努力提升废钢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围绕车辆、舰船、机械、家电等机电产品报废拆解,支持建设国内现代化废钢铁回收、加工、配送基地,大力推进国内废钢铁资源分类分级高效利用。
研究调整有关鼓励进口的管理政策和法规体系,支持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开拓国外供应渠道,更好地利用境外废钢资源。
(七)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组织编制和实施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推行方案,加强非高炉冶炼-炼钢、精炼-直接轧制全新流程清洁工艺技术研发和试验,推广应用烧结烟气循环富集技术、高炉喷吹废塑料技术、洁净钢生产系统优化技术、转炉炼钢自动控制技术、转底炉处理含铁尘泥生产技术、废水膜处理回用技术等典型清洁生产工艺技术。
积极支持钢铁企业编制清洁生产规划,组织钢铁企业对照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支持钢铁企业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的实施,到2011年重点大中型企业达到“清洁生产企业”以上水平。
(八)加快构建钢铁工业循环经济模式。
继续加强循环经济试点探索,总结提升钢铁工业十家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发展经验。
积极支持和引导重点大中型企业加快建立以钢铁企业为中心,集钢铁生产与化工、建材、能源转化等行业为一体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资源相互共享、废物互为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