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小学教育缘何从容淡定
德国教育的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德国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借鉴对象。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赴德国留学,了解德国的教育体系和文化。
作为一名曾经赴德国留学的学生,我在德国的学习生活中收获颇丰,以下是我对德国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德国教育的特点1. 严谨的学术氛围德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强调严谨的治学态度。
在德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要经过严格的考试选拔。
德国高校的入学门槛较高,竞争激烈。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们养成了勤奋、自律、严谨的学习习惯。
2. 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德国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德国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环节占有很大比重。
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课后通过实验、实习等方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3. 强调个性发展德国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在德国,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学校也会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4. 强调社会责任感德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内容中融入了环保、公益、公民意识等方面的教育。
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二、德国教育给我带来的启示1. 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德国,学生们养成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学术问题一丝不苟。
这种态度让我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细节,追求卓越,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
2. 注重实践与创新德国教育注重实践与创新,这让我意识到,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勇于创新,不断挑战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 个性发展的重要性德国教育强调个性发展,这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要善于发现并挖掘自己的潜能。
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需求,为社会作出贡献。
4. 社会责任感德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公民,要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能力与学业并重——德国人怎样教育孩子
能力与学业并重——德国人怎样教育孩子徐步青/刘华新望子成龙之心,人皆有之。
但如何做到宽严适度,摆正能力与学业的关系,却是千古难题。
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踏访了德国波恩市莱茵小学。
校长霍茨女士对记者说,办好教育的关键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如果学校一味追求高分,学生学到的往往是“死知识”,学生个性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就会被忽视。
德国小学为4年制,1、2年级的学生每天上午上课,课时仅4小时,无需考试;3、4年级每天的课时为5小时,每个学期的德语课考试只需写两篇作文,数学考试仅有一二次,而且是开卷,艺术、体育、社会常识等课则根据平常的学习情况打分。
低年级学生无家庭作业,3、4年级的学生家庭作业一般可在半小时至1小时内完成,内容不超出授课范围,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为了使学生对学习和校园生活产生兴趣,学校提倡课程、教材多样化。
如小学一般每年举行一周专题课,高低班混合,园艺、生物、光学、烹调、缝纫、手工等专题课供学生自由选择。
上专题课时,老师邀请行家或某些家长来学校讲课或表演。
笔者采访时,适逢该校上专题课,一位家长用纸剪贴了许多小动物,拿幻灯机为孩子们放映,同时讲解一些简单的光学知识。
有时老师让学生阅读报纸上的一篇文章,并就其中的某些“信息”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然后开展讨论并予以讲解。
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和社交能力,学校安排学生自己组织参观、聚会、体育竞赛等活动。
老师还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启发和诱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如在教室养几盆鲜花,让学生学会浇水、施肥;两位小朋友因一点小事闹得不愉快,老师总是耐心听他们解释,直到双方和解。
此外,老师从学生入学一直跟班到学生毕业,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发展了如指掌。
家长很少将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子女身上。
他们认为,盲目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是不现实的,因为不只是孩子,即使是成年人的能力都各不相同。
成绩不佳不能算是坏孩子,孩子的成材还有许多非智力因素,如意志、毅力、性格、品质、动手能力、劳动观念等方面的训练。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
在德国的小学教育中,一直都注重孩子的快乐学习。
他们秉持着“乐学”的理念,即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在快乐的氛围中不断成长。
首先,德国小学独具特色的是把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
在德国小学中,学生往往不是单纯地在课堂中囫囵吞枣地学习,而是在音乐、体育、美术等多种兴趣爱好中进行课外拓展,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或去参加比赛,从而充分挖掘并发掘学生的特长和潜力,为未来的发展打造铺垫。
其次,在德国小学的教育理念中,创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
德国的小学教育中并没有过多地注重书本知识的积累,而是以兴趣、实践和灵活的生动性为标准,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觉地发挥想象力、判断力和创新力,并力求让学习体验是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此外,在德国小学教育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德国小学中,老师不会要求每个学生都按照一种模式进行学习,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己把握学习节奏和学习方法,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同时老师还会用一系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共同打造一个愉快、生动、富有创造力的学习环境。
总得来说,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注重孩子的快乐学习,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创造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让学习不再成为孩子生活中的负担,而变成一种乐趣和享受,从而提升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发展的潜力。
浅谈德国小学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浅谈德国小学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由于中德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不同,因此中德两国的小学教育各具特色。
德国小学教育的总体特征是自由与轻松。
教学方法上表现出多样性和灵活性;依据学生特点实施管理;评价上全面、公开、公正、客观和具体;管理上民主及多方参与。
本文阐述了对德国小学教育现状的认识,揭示了我国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德国小学教育对我国小学教育的某种启示。
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他们的教育事业主要是由各联邦州自己负责,各州在学校体制与课程设置上是大致相同的。
德国作为欧洲大陆主要的经济与政治体之一,较早地推行义务教育和普及义务教育。
德国小学教育阶段除了少数邦为六年(如柏林)之外,其余为四年。
在这里,我谈谈对德国小学教育的认识,以及对我国小学教育的某种启示。
一、对德国小学教育现状的认识小学教育是所有德国儿童都可以完成且必须完成的初等阶段教育。
除了柏林和勃兰登堡少数州的小学学制为六年外,其余各州的小学学制都是四年。
德国宪法规定,儿童六岁入学,在大部分的州中,儿童在小学前两年的学习是没有分数的,只是给学生一般的鉴定。
儿童小学毕业后进入高一级学校,为五、六年级,这是一个过渡阶段,家长和学生主要充分考虑将来升入哪一类型学校。
1.入学成熟检查。
德国各州的教育法都规定,儿童入学时必须由当地卫生部门指定的学校医生进行健康检查,不需要考试。
但这种检查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考试或者测验。
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儿童的身体进行全面检查,看其在身体发育方面是否适合上学。
这项检查一般由校医或者孩子的家庭医生实施,包括测量孩子的身高、体重等。
二是检查儿童的心智发展,检查他们的智力与心理发展的程度,看其是否达到入学标准。
此项检查一般由学校中即将担任一年级教学任务的老师组织实施,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儿童是否具有较长时间对教材或对谈话题目集中思想的能力,是否具有合格的语言能力,是否具有基本的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德国: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
德国: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作者:李珊来源:《幸福家庭》2017年第07期1岁半的孩子进幼儿园我带着女儿优优前往德国与老公团聚并就此定居下来后,优优在那边上了小学,接着我们家又有了新成员——小儿子包子。
优优是在3岁半时上的幼儿园小班,可包子才1岁半,社区的志愿者就来提醒我们:“该送他去幼儿园了。
”我跟先生面面相觑,1岁半的孩子,走路都还不稳当,吃饭也还不利索,拉屎拉尿也都不能自理,这就送去幼儿园?未免太拔苗助长了吧?可是,志愿者让我们放心,说专业的幼教老师一定会对孩子好好负责的。
我们恋恋不舍兼放心不下地将包子送进了一所指定的公立幼儿园。
包子入园第一天,我的不放心情绪就更强烈了。
当初在国内送优优入幼儿园时,小班有20个孩子,配备了3个老师,其中有1名生活老师专门管理孩子的吃喝拉撒。
可包子所在的小班有28个学生,却只配备了1个老师,这位老师说她叫Morse,我们可以称她为M老师。
一个老师照顾28个1~2岁的孩子,这怎么管得过来?可M老师笑眯眯地从我们手里接过了包子,摸摸他的脸,然后告诉我们可以走了,孩子就交给她了。
老师不管吃喝拉撒临走前,忐忑不安的我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了M老师,还告诉她,万一包子有什么让她觉得搞不定的突发状况就随时与我联系,我一定会马上赶到。
我始终没有接到过M老师的求援电话。
后来跟一个同样是从国内移居到德国的朋友聊天,我才知道德国幼儿园的管理方式跟国内大相径庭。
首先,德国幼儿园的老师根本不管学生的吃喝拉撒。
以前优优在国内上幼儿园时,每个教室里都有个小水桶,每隔一段时间生活老师就会提醒小朋友:“该喝水了啊!”到了中午,生活老师又会按人按量把饭菜都盛好:“小朋友们排队吃饭啦!”饭后老师再去收盘子和碗。
可在德国,老师不管这些事儿。
小朋友想喝水了,教室里边有直饮的水龙头,自己就把嘴巴凑过去咕咚咕咚喝水。
到了饭点自个儿去找老师领一个餐盒,盒子里边有面包、沙拉、烟肉、水果,领完了自己找地方吃,愿意在教室吃就在教室吃,想去操场吃就去操场吃。
讲信誉、守时、认真和严谨,为什么德国孩子和大人都这么靠谱?
讲信誉、守时、认真和严谨,为什么德国孩子和大人都这么靠谱?德国人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严谨、认真、守时,做事一丝不苟。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是他们从小家庭教育的结果。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非常注重以下能力的培养。
自理能力:自己吃饭、一个人自主睡觉、做一些家务、学会照顾自己等自理能力训练。
规则意识:比如盛入自己盘中的食物一定要吃光;必须先吃完饭菜,才能吃零食。
坚强:孩子摔倒后,只要不是很严重,父母不会马上去帮忙,而是让他们学会自己站起来。
尊重: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
礼仪:在饭桌上少说话、对别人给予的帮助要第一时间谢谢。
自己承担后果:孩子磨磨蹭蹭没关系,迟到了自己承受磨蹭的后果,父母只是给予提醒。
诚信:答应孩子的事情自己一定先做到,以这种言传身教告诉孩子要信守承诺,说出去的话就一定要说到做到。
团队意识:在德国,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都非常注意孩子团队意识的培养。
因为在德国有这么一句话叫做: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
准时:在德国,你会发现他们的地铁、公交车都能按照时刻表的时间准时到达车站。
因为德国人认为,守时是做人做事的根本,他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非常强调时间观念。
注重家庭:德国人与注重工作相比更注重家庭,他们会在下班后回家与家庭团聚,很少因为应酬而不回家,在节假日更是会把时间花在自己家庭身上。
注重生活质量:德国人绝对不是一个爱慕虚荣的民族,他们宁可把钱花在有品质的生活上,尽管他们能造出世界顶级汽车。
比如他们会花200欧去买一个保温壶,而不是一个Gucci钱包;他们会花500欧去买一个厨房用具,而不是一个LV包;他们会花上千欧去维护自己的花园,而不是一件Burberry大衣。
因为他们知道真正的奢侈品是自己的生活品质,而不是一个包或一件大衣。
在他们的观念里,一家人在一起是生活品质的保证,所以,德国人下班一般都会回到家,和家里人共度美好的亲子时光。
看了德国人的好习惯,你有什么感悟呢?。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1. 引言1.1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的教育理念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的教育理念是一种注重学生快乐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在德国的小学教育中,乐学教育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时培养他们的多方面能力和个性特点。
乐学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德国的小学教育致力于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到知识的乐趣和意义。
在德国的小学教育中,教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和探索。
通过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德国的小学教育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享受学习的过程,而非只关注结果。
2. 正文2.1 德国小学教育特点1.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德国小学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发展方向。
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开设不同的选修课程和俱乐部,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2.强调全面素质教育。
德国小学不仅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会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如音乐、体育、艺术等,让学生在多个领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3.强调实践性教育。
德国小学注重通过实践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会在课堂上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究,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重视学生参与和合作。
德国小学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学校会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和项目,让学生有机会学会合作、沟通和领导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和社交技能。
德国小学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这种教育理念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
2.2 乐学教育的具体实践德国小学教师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他们使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愉快和充满乐趣。
他们会通过游戏、音乐、绘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关于德国教育的理念总结
德国教育的理念总结关于德国教育的理念总结关于德国教育的理念总结平民的中德教育之比较:不要让教育承担太多的责任听朋友谈德国教育很有味道,他在那里生活快十年了,如今儿子已是德国中学生。
为了儿子的读书选择,他对德国的教育很上心,日久食髓知味的,说话也有点专业范了。
这回他对我说:“我们国内的教育真有问题,而且教育的问题,不一定在教育本身。
我们国内习惯于把社会问题都往教育这个箩筐里装,其实是不对的。
德国的教育为什么有效?因为它单一,教育就是教育,没有杂七杂八的使命。
”朋友介绍:德国教育的目的十分明确:一是“公平”,所谓义务教育,是让所有应该受教育的人都受到教育,公民和学校不可以让应该受教育的人不读书;他们不赞成在义务教育阶段“因材施教”,多教一部分人点东西,那样不公平。
由于德国人是从十岁开始分专业的,年龄这样小,学生们不一定想周全的,但不要紧,并不一定要从一而终,德国的职业分类图相互关联,像上海的地铁图,你从任何一个地方上车,都可以到达市中心的。
所以专业的初选并不重要,机会都很公平,如果做工人的将来想竞选总统,不会受专业限制,当然需要继续读书深造,而读书的道路都很畅通,只要你肯读且读得进。
二是“需求”,源动力在于社会,因为学校不可能知道该把人培养成什么样的。
总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学校才会去培训什么。
这种决定权在社会而不在学校,所以不可以把责任都推给教育,恰恰是社会的需求导向,决定了教育的培养目标。
德国需要“有用的人”,所以每个人各让自己对国家有用,没有学历等统一的比较尺度。
如技工是一个“有用的人”,油漆匠是一个“有用的人”,大学教授是一个“有用的人”,相互间没有可比性,“需求”的前提就是“公平”。
在德国,不是人人都想考大学的,朋友说:他所在地区三所高中,去年共有2000人可以参加高考,结果只有80多人去考,我们真的无法想像。
我国社会标榜高学历,以学历分人高低,所以不分青红皂白,大家都去上大学考硕读博了。
2019年德国的小学教育缘何从容淡定
德国的小学教育缘何从容淡定家长为孩子的教育而焦虑并非什么新鲜事,特别是在东亚国家。
很小就让孩子生活在作业、辅导班和升学压力之下人的父母并非真的愿意那么狠心,现实情况是,许多家长哪怕自己本身并不愿意孩子这么辛苦,但孩子在学校巨大的竞争压力之下,竟也变得特别要强。
父母焦虑,孩子自己其实也着急,大家都怕输、怕掉队,而小学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缩影。
相形之下,德国的国际学生评估测试成绩不俗,但小学教育显得相对轻松。
2015年的国际学生评估测试(PISA)显示,在参加测试的72个国家地区中,德国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成绩高于中国学生,在自然科学和数学方面的得分低于中国学生。
不过,若是以学生投入产出比(投入的学习时间和最终的学习成绩之比,即学习效率)来衡量,德国学生的表现仅次于排名第一的芬兰,排名第二。
那么,德国的父母和小学教育为什么能做到从容与淡定呢?1.小学教育的目的和定位首先,这和德国小学教育的目的和定位有关。
作为介于幼儿园和中学之间的教育阶段,德国小学教育的一个首要任务是逐步引导孩子从幼儿园阶段的游戏式学习转向系统式学习。
除了传授阅读、书写、计算等基本的文化技能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之外,德国小学教育的任务还包括保持和呵护“孩子们对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和学习的乐趣”。
为此,德国小学保持慢节奏的教学,跟着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循序渐进。
小学在一二年级的教学仍带有游戏和互动的特征,没有正式的评分,更没有排名。
每学期期末,教师会为每位学生出具详细的学习发展报告,指出其优点、进步之处以及需要加强和改善的地方。
从三年级开始(有些州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教师才会给学生打分。
评分采用等级式分数,通常包括从优秀到不及格五个等级。
成绩不会公开。
学生不会因此有很大的学习和竞争压力。
德国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重。
每周的课时数从低年级的20学时逐渐增加到高年级的29学时。
因为大多数小学生(67%)接受的是半日制的学校教育,所以,每天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并不长。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
在德国的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乐观的学习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并通过各种活动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德国小学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认为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课堂上,老师会采用多媒体教学、游戏和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
在数学课上,老师会使用教具和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德国小学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他们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在课堂上,老师会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善于艺术的学生可以参加绘画课程,善于体育的学生可以参加运动课程。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增强自信心。
德国小学还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他们认为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在德国小学的课堂上,老师会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学生也需要自己完成一些学习任务和项目,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德国小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他们认为团队合作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人合作,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老师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项目,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德国小学教育实习报告
德国小学教育实习报告我在德国的小学教育实习期间,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见解。
德国的教育体系与我国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尤其是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等方面。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一些观察和体会。
首先,德国小学生的学习氛围非常轻松愉快。
与我国小学相比,德国小学生的课程设置更为灵活,教学内容也更加贴近生活。
在实习期间,我注意到德国小学的课程设置中有很多实践性的活动,如手工制作、户外活动等。
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们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德国小学生每周的课时相对较少,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发展。
其次,德国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强。
在课堂上,老师们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活跃,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也能倾听他人的意见。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德国小学生的家庭作业相对较少,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玩耍和参加课外活动。
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健康。
再次,德国小学生的教育注重全面发展。
在实习期间,我注意到德国小学不仅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还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体育和艺术等方面的能力。
学校里设有各种兴趣小组和课外活动,如音乐、体育、绘画等。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不同的活动。
这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多才多艺的人。
最后,德国小学生的教育体系具有很强的贯通性。
在德国,小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中学继续深造。
这种贯通性的教育体系使得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向。
此外,德国的教育体系还注重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学生们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总之,在德国小学教育实习期间,我深刻感受到了德国教育体系的优势和特点。
德国小学教育的灵活性、自主性、全面性和贯通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德国家庭教育成功的原因【育儿知识】
德国家庭教育成功的原因
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疑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德国家庭教育成功的原因一、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而不是只看重成绩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更不是父母未完成梦想的接力者。
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应该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
让孩子成为独立、完整的个体,不能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单
二、尊重孩子,而不是处处权威压制
望子成龙是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然而许多父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不分场合地教训孩子,全然不顾孩子的自尊心是否受到伤害。
不贬抑、不纵容,让孩子自然成长
三、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否则就无权要求孩子这样去做。
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德国早期教育安静却不“安分”
德国早期教育安静却不“安分”编辑视线:有这样一个现象值得深思。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占总数的将近一半,而这一切与德国先进的早期教育理念密不可分。
在德国,你会发现大街上、电视上、广播里根本看不到铺天盖地的教育公司和补习班招生的广告,让人有一种错觉,就好像德国人似乎并不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
其实,这正是德国教育的高明之处。
德国人不会去宣扬、放大早期教育的功能,看似安静得一点儿花样也没有,却能实事求是地把早期教育融入孩子们的生活,而且内容上一点儿也不死板,充分遵循儿童的天性,不得不让人心生佩服。
奇怪的地方德国小孩不上早教课中国国内有一种普遍现象: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或“挖掘孩子潜能”,很多家长将一两岁的小孩带去上早教课。
早教课上的内容有音乐、美术、体育、英语等。
德国早期教育专家罗斯巴赫教授表示,在德国,给1至2岁的小孩提供像音乐、体育、英语这样的课程很少见。
如果有这样的机构的话,多数是给年长一些的孩子,比如3至6岁,而且是作为辅助课程,并且这种机构并不普遍。
在德国人眼中,小孩子从出生就开始学习,也就是说,小孩子的语言能力、数学能力、自然科学能力是自然发生的。
而早期教育的关键是,如何帮助孩子获得这些能力。
德国的早期教育专家们指出,有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课程传授知识,也就是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上课,作用不大。
人们应该把要传授的东西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融入到孩子的游戏中。
比如,在德国人眼中,数学不仅仅是加减乘除,而是跟空间体验有关。
将数学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是促进孩子学习数学的好办法。
比如,在和孩子一起准备餐具的时候,和他玩一对一的搭配游戏,让他数一数有多少个碟子、多少个杯子,再来算一算需要有多少个孩子来吃饭。
再比如,德国人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不需要上语言课程,而是在玩游戏的时候跟孩子进行有水平的对话。
这样很可能比孩子每天在某个地方上20分钟的培训课程有用得多。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德国作为经济强国和教育大国,在教育方面一直以来都备受世人瞩目。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培养,将学习与快乐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本文将从德国小学“乐学”教育的特点、实施方式和成效等方面进行探讨。
德国小学“乐学”教育的特点显著。
在德国小学,“乐学”概念被视为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去发现好奇心,提高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热爱。
德国小学还重视学生的个性特长,注重全面发展。
在这种氛围下,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全面发展的视角。
德国小学“乐学”教育的实施方式多样。
德国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内容多样化,并且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处在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教育者在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形成了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
德国小学还重视学生的课外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教育学生应具备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这种多样化和互动式的教育方式,使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够紧密结合,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德国小学“乐学”教育的成效显著。
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德国小学学生的学业成绩不断上升,学校整体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快乐,教师也因此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方面,德国小学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不少学生在学校展示自己的特长,获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方面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的教育方式,培养了一代代开明、健康、快乐的新生代。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培养,将学习与快乐紧密结合。
这种教育方式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
为什么德国人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 海外育儿
为什么德国人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 海外育儿1、不急不躁:在等待中孕育力量德国幼儿园没有年级,所有年龄的都混在一起;德国小学校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没有课,只有课外活动;英语3年级才开始学习;小学4年级毕业,根据老师推荐升学,学习技工,中专或者上以后能上大学的文理中学;上大学的比例还没中国高……然而,为什么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诺贝尔奖?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在于: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2、师法自然:宪法禁止学前的知识灌输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
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原以为在德国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
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到: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
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a、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b、孩子的动手能力。
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c、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原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
其实,欧洲有关国家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
3、静态花开:保护孩子的想象力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
人们或许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
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
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喜欢学习,是很多孩子缺失的一种品质。
德国小学崇尚“乐学”,鼓励孩子们从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中获得快乐。
德国小学的课程设置在德国的小学里,课程设置十分丰富,囊括了小学的各个科目,还包括了很多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科目。
例如,德国小学有“日常生活”、“交通”、“食品学”、“环保”等科目,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
同时,德国小学注重孩子们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在学习中追求自己的热爱和梦想。
比如,一些文艺类和科技类的课程,往往会引入一些有趣的教学方式和实践项目,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德国小学的教育理念德国小学的教育理念是,在“尊重人性,发掘潜力”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们积极探索世界、自主学习。
这意味着,德国小学会让孩子们在适当的范围内,在自由的环境中学习,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对于教师来说,他们更像是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师”。
他们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引导和启发,而非单纯的灌输知识。
而且,德国小学会注重孩子们的“形语合一”能力,一些文艺类和科技类的课程,会将表演、创作和实践等方面紧密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知识。
德国小学的评价方法德国小学的评价方法十分多元化,除了像中国的小学一样会有期末考试之外,还会在平日里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评价。
孩子们的评估标准不仅仅基于成绩,而且还关注其日常表现、学习态度、个人习惯等方面。
此外,德国小学还会让孩子们自主进行评价,引导他们自我反思和发现自己的不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总的来说,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注重孩子们的兴趣和潜能的发掘,引导孩子们自主学习和思考。
在这样自由而严格的环境里,孩子不仅能够学到知识,也能够习得一些自律、自我管理的能力,锻炼出坚韧不拔、自信向上的品格。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旨在通过愉快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德国的小学教育中,“乐学”概念贯穿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获得全面的发展。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注重以游戏和互动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上,老师会设计各种趣味性的游戏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会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并通过不同的艺术、手工和科学实验等活动,来锻炼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注重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学校里,老师会组织各种团队活动,让学生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互相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除了学习知识外,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音乐、美术等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
在学校里,学生们不仅可以学习到各种学科知识,还可以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发展自己的特长。
这样的教育模式能够让学生在不同领域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人才。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这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旨在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这种教育理念不仅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也得到了教师和教育专家的认可。
在德国,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实行“乐学”教育,尝试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学习环境。
“乐学”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德国小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乐趣。
教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来学习知识。
在数学课上,教师会组织学生们进行游戏和实践活动,让他们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德国小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包括音乐、美术、体育和手工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培养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德国小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学校会定期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和社交活动,让学生们在交往中学会尊重和合作,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
德国小学的“乐学”教育不仅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也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越来越多的家长发现,孩子在“乐学”教育下学习更加主动、积极,成绩也更加优秀。
他们认为,“乐学”教育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家长们也对学校提供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发现孩子在这些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不仅丰富了孩子的课余生活,也培养了他们的兴趣和能力。
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将孩子送到实行“乐学”教育的学校就读,希望孩子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除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外,“乐学”教育在德国教育界也得到了认可和支持。
教育专家们认为,传统的教育方式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学习压力大、兴趣缺失的问题。
对比中国式教育-德国孩子负担轻奥妙何在(全文)
对比ZG式教育:德国孩子负担轻奥妙何在德国的教育体制是为让学生通过学习增长见识,而不是为了拼前途。
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对简单、轻松而且广泛,因为学校更注重的是对学生能力、自主精神和制造精神的培养。
德国教育之父洪堡先生在19世纪初将学校的功能称之为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场所,要能培养既有思辨能力又有猎取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社会精英。
德国学校的教学大纲明确强调,学校要对成长着的一代进行广泛的教养,培养他们具有成熟的对社会负责的个性,向他们传授能整体地认识世界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能力和技巧。
德国中小学生没有作业和考试压力在德国,小孩满六岁可以进入小学。
小学6年级毕业后(个别联邦州为4年级),学生根据自己在小学阶段的表现和成绩,分别进入不同类型的中学。
成绩好的学生进入文理中学(相当于ZG的初高中一贯制重点中学),高中会考通过者,可直接就读大学。
成绩略差的学生进入一般中学,毕业后大部分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少数经过补习,通过专门考试后,可就读应用技术大学。
ZG驻德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姜锋长期从事德国教育问题研究,自己的孩子也在德国上中学。
他用亲身体会向记者谈到德国学生的负担问题。
姜锋介绍说:在德国,小学生在1―3年级时基本没有家庭作业。
德国人认为,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场所,家庭是孩子娱乐和成长的摇篮,因此,学校严格区别两者的社会功能。
特别是在小学的初级阶段,要最大限度地给孩子以自由成长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小学是半日制,下午没有课,老师经常会组织学生踢球、看电影、参观博物馆或到野外郊游。
学生们通过这些活动,掌握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学校很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开发小孩的想象力和创意。
例如手工课就是德国小学使用最多的教学手段之一。
可以用三句话总结小学1―3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成长、享受快乐、做自己喜欢的事。
到了4年级,学生的课程增加,学习任务加重。
因为小学4年级后学生就要面临着“小升初”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德国的小学教育缘何从容淡定
作者:孙进
来源:《青春期健康·上半月》2019年第05期
家长为孩子的教育而焦虑并非什么新鲜事,特别是在东亚国家。
很小就让孩子生活在作业、辅导班和升学压力之下的父母并非真的愿意那么狠心,现实情况是,许多家长哪怕自己本身并不愿意孩子这么辛苦,但孩子在学校巨大的竞争压力之下,竟也变得特别要强。
父母焦虑,孩子自己其实也着急,大家都怕输、怕掉队,而小学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缩影。
相形之下,德国的国际学生评估测试成绩不俗,但小学教育显得相对轻松。
德国的小学生没有什么功课负担,孩子们只上半天课,上午上课,下午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可以学习钢琴、绘画、手工和体育等有关素质修养的课,每天写功课的时间不准超过1小时。
德国教育界的普遍观点:如果太早强行教授所谓的知识,小孩子各方面并不成熟,没有思辨能力,最后会变成背书和读书机器。
那么,德国的父母和小学教育为什么能做到从容与淡定呢?
首先,这和德国小学教育的目的和定位有关。
作为介于幼儿园和中学之间的教育阶段,德国小学教育的一个首要任务是逐步引导孩子从幼儿园阶段的游戏式学习转向系统式学习。
除了传授阅读、书写、计算等基本的文化技能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之外,德国小学教育的任务还包括保持和呵护“孩子们对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和学习的乐趣”。
为此,德国小学保持慢节奏的教学,跟着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