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压的调节课件

合集下载

机能学实验动脉血压的调节

机能学实验动脉血压的调节
动脉血压的调节和 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四川大学
郑焱江
血 压
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的侧压力
正常的动脉血压
稳定和维持取决于
血液充盈、心脏射血、外周阻力、弹性储器
各种神经-体液因素通过调节 心率、心肌收缩力和外周阻力 保持动脉血压稳定
Page 2
2
神经调节 心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
支配心脏活动的主要神经 心交感神经兴奋,心搏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传 到加速,心排出量增加,血压上升
Page 7
7
M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肌、平滑肌、和腺体, 激动M受体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 血压降低。 代表药物:乙酰胆碱
Page 8
8
(二)肾上腺素能受体
α肾上腺素受体 β肾上腺素受体
Page 9
9
α受体主要存在于外周血管平滑肌中,激动α 受体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β受体:β1和β2受体
β1受体存在于心肌中,激动β1受体使心搏加 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和传到加速,血压上升
β2受体存在于骨骼肌血管平滑肌和支气管平 滑肌中,激动β2受体能使血管舒张,血压下 降
Page 10
10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按照其对不同 受体亚型的选择性而分为:
α受体激动药:如去甲肾上腺素 α、β受体激动药:如肾上腺素 β受体激动药:如异丙肾上腺素
Page 13
13
实 验 目 的
熟悉家兔颈部手术操作
学习家兔血压的直接测量法
观察体内外各种神经体液因素对家兔动脉血 压的影响,从而加深对动脉血压调节及作用 机制的理解。
Page 14
14
实验步骤
1.称重、麻醉、固定(乌拉坦 4ml/kg)
2.颈部手术

实验三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讲课演示)课件

实验三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讲课演示)课件
实验三家兔动脉血压的调 节讲课演示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实验结论 • 参考文献
01
实验目的
了解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
总结词
理解家兔动脉血压的生理调节机 制,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详细描述
通过实验,学生将观察到家兔动 脉血压在神经和体液因素下的变 化,从而深入理解血压的生理调 节过程。
实验仪器准备
准备实验台和手术器械
准备药品
实验台应平稳、无尘,手术器械应清 洁、消毒。
根据实验需要准备各种药品,如麻醉 药、生理盐水、抗凝剂等。
准备实验仪器
包括血压计、注射器、动脉插管、血 管夹等,确保其性能良好,准确无误。
实验操作流程
手术准备
进行必要的手术准备,如剪毛、 消毒等。
固定家兔
将家兔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 其稳定不动。
学习观察药物对家兔动脉血压的影响
总结词
学习并掌握如何使用药物来改变家兔 的动脉血压。
详细描述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将学习使用各种 药物来改变家兔的动脉血压,并观察 这些变化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掌握实验操作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
总结词
掌握实验操作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实验动物的准备、实验操作步骤、数 据记录和分析等。
数据分析与解释
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 等。
数据分析解释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解释实验数据所反映的规律和趋势,以 及可能的原因。
结果讨论与总结
结果讨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讨论,探讨可能 的误差来源、实验方法的改进等。
总结
总结实验的主要发现和结论,强调实 验的意义和价值,提出进一步研究的 方向和建议。

实验三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讲课演示)PPT课件

实验三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讲课演示)PPT课件
实验三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 讲课演示)ppt课件
目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讨论
01
实验目的
掌握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
了解家兔动脉血压的 生理正常值及波动范 围。
掌握压力感受性反射 和化学感受性反射对 动脉血压的影响。
学习并掌握家兔动脉 血压的神经调节和体 液调节机制。
了解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一 氧化氮等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 动的调节作用。
02
实验原理
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兴奋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副 交感神经兴奋时,释放乙酰胆碱,使心率减慢、血管舒张,血压降低。
压力感受器反射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受到刺激,通过传入神经 将兴奋传至延髓心血管中枢,使心迷走紧张加强,心交感紧张和缩血管紧张减 弱,导致心率减慢、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因 素对动脉血压调节的具体作用机 制,例如深入研究肾素-血管紧 张素系统在高血压中的作用。
此外,可以研究其他动物模型或 人类中的类似机制,以便更好地 理解这些机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
普遍性和特殊性。
同时,可以探索如何将这些发现 应用于临床实践,例如开发新的 药物或治疗方法来调节动脉血压。
使用药物阻断自主神经的调节作用,如使用阿托品阻断M受体,使用心得安阻断β受 体等。
体液调节阻断
注射药物阻断体液调节机制,如注射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等。
药物注射与观察
药物注射
根据实验要求,将不同浓度的药物注 射到家兔体内,观察其对动脉血压的 影响。
观察记录

动脉血压的调节ppt课件

动脉血压的调节ppt课件
2.高血压:
(1)轻度高血压:收缩压18.67~21.2 kPa(140~159mmHg ) 或舒张压12.0~13.2 kPa(90~99 mmHg);(2) 中度高血 压:收缩压21.33~22.53 kPa(160~169 mmHg)或舒张压 13.33~14.53 kPa(100~109 mmHg);(3)重度高血压: 收缩压大于或等于24.0 kPa(180 mmHg)或舒张压大于或 等于14.67 kPa(110 mmHg)。
动脉血压的调节
动脉血压的调节
1
概念:
收缩压:心室收缩射血的高峰时,主动脉血压最高, 收缩压期最高的血压值称为收缩压。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下降,在心舒末期的 动脉血压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脉搏压: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为脉搏压,简称脉 压就是人们在血管上摸到的脉搏。
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 平均值。
动脉血压的调节
4
1.正常血压:
(1)理想血压:收缩压小于16.0 kPa (120mmHg),舒张压小 于11.33 kPa(85mmHg );(2)标准血压:收缩压小于17.33 kPa(130 mmHg),舒张压小于11.33 kPa(85 mmHg);(3)正 常偏高:收缩压17.33~18.53 kPa(130~139 mmHg)或舒 张压11.33~11.87 kPa(85~89mmHg)。
动脉血压的调节
5
动脉血压除存在个体差异外,还有性 别和年龄的差异。一般来说女性在更年期 前动脉血压比同龄男性低,更年期后动脉 血压升高。男性和女性的动脉血压都随年 龄的增长而升高,收缩压的升高比舒张压 的增长更为显著。
动脉血压的调节
6
中国人平均正常血压参考值(mmHg)

血压及其调节功能最新PPT课件

血压及其调节功能最新PPT课件

第三章 循环机能
第一节 心脏的机能 第二节 血管生理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四节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第四节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一、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 ? (一)肌肉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变化 ? 运动开始: 心输出量就急剧增加,通常一分钟达
到高峰,并维持在该水平。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增 加与运动量或耗氧量成正比。 ? 运动过程中: 由于肌肉的节律性舒缩和呼吸运动 加强,回心血量大大增加,这是增加心输出量的 保证。另外,运动时交感缩血管中枢兴奋,使容 量血管收缩,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也有利于 增加静脉回流。
? 3.运动训练时,可根据血压变化了解心 血管机能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
? 运动后理想的反应是收缩压升高而舒张 压适当下降或保持不变。
? 一般而言,收缩压随着运动强度的加大 而上升。大强度负荷时,收缩压可高达 19OmmHg或更高,舒张压一般不变或 轻度波动。
名词解释
自律性 每搏输出量 期前收缩 代偿间歇 心输出量 射血分数
颈动脉窦性晕厥
反射效应
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PO2↓ [H+]↑ PCO2↑ 等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
↓窦神经、弓神经


↓ 心血管中枢兴奋性改变
↓ 呼吸中枢(+)
↓ 心率↑、冠脉舒
心输出量↑
↓ 内脏 肾脏的血流量↓
↓ 呼吸加深加快
3.本体感受性反射
? 骨骼肌的肌纤维、肌腱和关节囊中有本体感 受器。肌肉收缩时,这些感受器受到刺激, 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 心肌增大是对抗超负荷刺激的一种基本生物学适 应,是对长时间运动负荷的良好适应。

生理实验九动脉血压的调节课件

生理实验九动脉血压的调节课件
果。
分析不同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并比较其作用特点。
02
实验原理
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动脉血压的形成
动脉血压是由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相 互作用的结果。心脏将血液射入动脉 ,而外周阻力则限制血液在血管中流 动,从而形成血压。
影响因素
动脉血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 心率、心输出量、外周阻力、血管容 量和血液粘稠度等。
实验图表
通过绘制图表,可以清晰 地展示动脉血压在刺激前 后的变化趋势,便于分析 和比较。
实验照片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拍摄 了一些关键时刻的照片, 可以直观地展示实验现象 和结果。
结果分析
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各组 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指 标,以便更好地比较和评估实验
结果。
显著性检验
通过显著性检验,可以判断实验结 果是否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从而 确定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数据记录与分析
01
02
03
数据整理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或 图表,便于分析。
数据分析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 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 结论。
结果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结合理论 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讨 论和解释。
04
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展示
实验数据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记录 了不同刺激下动脉血压的 变化情况,包括神经刺激、 体液刺激等。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对血压的影响
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心血管系统的活动 ,进而影响动脉血压。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加快、心输出 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时 ,则产生相反的效果,使血压降低。
体液调节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ppt课件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ppt课件
(结果分析采用spss17.0,error bar代表+/-2SE)
收缩压比较:
精选ppt
15
舒张压:
精选ppt
16
心率比较:
精选ppt
17
心率比较:
精选ppt
18
经验总结
1. 第一只家兔在麻醉过程中死亡。由于家兔 的角膜反射一直未消失,故多推入4ml乌拉 坦。死亡的原因可能为麻醉药注射过量或 推入的速度过快。也有可能为未正确摆放 家兔导致家兔窒息死亡。 总结:在以后的实验中需更仔细地进行麻醉, 注意正确摆放家兔,注意控制麻醉的速度 和药量。
最终家兔失血性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
总结:操作需更规范更仔细。失血过多时可
考虑补充生理盐水维持血压。考虑到胶体
渗透压的维持,可收集血液重新回注如家
兔体内。实验中据情况补充麻醉剂。
精选ppt
21
实验结论
动脉血压可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过程中:
刺激迷走神经,可使动脉血压降低 体液调节过程中: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
精选ppt
1
实验原理阐述 实验结果波形分析 实验结果数据分析 实验操作经验总结
精选ppt
2
实验原理分析:
(以下图片参考浙江大学医学院《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
电刺激迷走神经:
精选ppt
3
去甲肾上腺素i.v.
精选ppt
4
乙酰胆碱i.v.
精选ppt
5
总结:
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心率下降,心输 出量减少,血压下降
外周阻力增加
control
mSP(mmHg) mDP(mmHg)
116.49
88.46
mAP(mmHg) 100.09

机能学实验动脉血压生理性调节要点护理课件

机能学实验动脉血压生理性调节要点护理课件

详细描述
动脉硬化患者的血管顺应性降低,血管阻力 增加,可能导致血压波动较大。在实验中, 我们需要观察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了解其 调节机制,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改善 血管顺应性、降低血管阻力等,以帮助患者 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同时,还需要注意患
者的血脂、血糖等指标的监测和控制。
06
实验总结与展望
机能学实验动脉血压生理性调节要 点护理课件
目录
• 机能学实验动脉血压生理性调节概述 • 实验操作流程 • 动脉血压生理性调节要点分析 • 实验结果解读与护理应用 • 实验案例分享与解析 • 实验总结与展望
01
机能学实验动脉血压生 理性调节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机能学实验动脉血压生理性调节是指通过一系列生理性调节机制,维持动脉血 压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的过程。
生理反应
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生理反应,如 心率、呼吸等的变化。
护理应用场景
危重病人护理
在危重病人的护理中,需要密切 监测动脉血压,并根据血压变化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手术护理
手术过程中,需要对动脉血压进行 监测和控制,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
急救护理
在急救情况下,动脉血压的监测和 调节对于病人的抢救至关重要。
特点
动脉血压生理性调节涉及多个系统的协同作用,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 内分泌系统等;调节机制复杂,涉及多种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的参与。
实验目的与意义
目的
通过机能学实验,观察和分析动脉血压生理性调节的过程,加深对心血管系统生 理功能的理解。
意义
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理论水平,培养其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基础,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心血管相关疾病。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课件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课件

可分为两类:
M受体(毒草碱型受体) N受体(烟碱型受体)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
16
M受体(毒草碱型受体)

M1受体主要分布于神经组织和腺体细胞; M2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脏组织: M3受体主要分布于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细胞
• 阿托品对M1、M2和M3受体均能阻断。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
17
N受体(烟碱型受体)
3
血压的生理调节方式?
心交感神经 心迷走神经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
4
交感N和迷走N对心脏的作用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
5
心脏的N支配和作用
心交感N
起源
脊髓胸段T1~T5
侧角神经元
心迷走N
延髓的迷走神经 背核和疑核
分布 右:窦房结、房室肌前壁 右:窦房结 左:房室交界、束支、 左:房室交界
房室肌后壁
递质
NE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
21
肾上腺素:α、β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是α受体激动药 异丙肾上腺素:β受体激动药 酚妥拉明:α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心得安)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多巴胺:α、β受体激动药 乙酰胆碱(Ach):M、N胆碱受体激动药 阿托品:M型胆碱能受体阻断药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
22
α受体激动药:如去甲肾上腺素 α、β受体激动药:如肾上腺素 β受体激动药:如异丙肾上腺素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
20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可以分为
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以酚妥拉明为代表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以普萘洛尔为代表
β1受体: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传导加速,心排出量增多而导致收缩压升高 β2受体激动作用:骨骼肌血管(在全身血管中比例较大)持续舒张抵消了皮肤粘膜 血管的收缩作用,因而出现后降压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三. 动脉血压的调节 血压调节十分复杂,包括神经调节,反射性调节,
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等。 (一)神经调节
1.血管运动神经: (1)缩血管神经(vasoconstrictor nerve):人体 几乎所有的血管都受交感缩血管神经支配。安静 时,该神经持续发放低频率的神经冲动,称此为交感 缩血管纤维的紧张性活动。后者使血管平滑肌 (VSM)维持一定程度的收缩。当缩血管神经紧张性 增高时,VSM进一步收缩;当其紧张性减弱时,VSM的 收缩力降低,血管即舒张。由于神经末梢和血管平 滑肌细胞(VSMC)之间的间隙较窄,故神经活动可以 对阻力血管进行快速和精确的调节。 •
11
• ⑤循环血量 • 循环血量主要影响回心血量。循环血量多,每搏输出量增加。
所以,循环血量的改变是通过每搏输出量来影响血压的。 • 上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各种因素,都是在假设其他因素不变的前
提下,分析某一因素发生变化时对动脉血压可能发生的影响。实 际上,在各种不同的生理情况下,上述各种影响因素可能同时发 生改变。因此,在某种生理情况下动脉血压的变化,往往是各种 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13
(2)舒血管神经(vasodilator nerve):包括交感和副交感舒血管神 经,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和血管内在神经等。
收缩压(男) 舒张压(男) 收缩压(女) 舒张压(女)
115
73
110
70
115
73
110
71
115
75
112
73
117
76
114
74
120
80
116
77
124
81
2
78
128
82
128
79
134
84
134
80
137
84
139
82
148
86
145
83
以上统计为98年完成的,现在人平均血压有所增加。
10
③外周阻力 如果心输出量不变而外周阻力增大,则心舒期中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 减慢,心舒期末存留在动脉中的血量增多,舒张压升高。反之,当外周阻力 减小时,舒张压的降低比收缩压的降低明显,故脉压增大。 ④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 由于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 大,起“压力缓冲”作用大,使心舒期,收 缩压不会过高,心舒期血压不会过低,故脉压不会很大。老年人的动脉管壁 硬化,顺应性低,“压力缓冲”作用减弱,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脉压增 大。
5
动脉血压除存在个体差异外,还有性别和年龄的差异。一般 来说女性在更年期前动脉血压比同龄男性低,更年期后动脉血压 升高。男性和女性的动脉血压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收缩压的 升高比舒张压的增长更为显著。
6
中国人平均正常血压参考值(mmHg)
年龄
16—20 21—25 26—30 31—35 36—40 41—45 46—50 51—55 56—60 61—65
9
①每搏输出量 如果每搏输出量增大,心缩期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增多, 心缩期中主动脉和大动脉内的血量增多,收缩期动脉血压 就明显升高。所以,每搏输出量增加时,动脉血压升高主 要表现为收缩压的升高,舒张压可能升高不多,故脉压增 大。反之,当每搏输出量减少时,则主要使收缩压降低, 脉压减小。 ②心率 如果心率加快,而每搏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不变,则由于 心舒期缩短,在心舒期内流至外周的血液就减少,心舒期 末主动脉内存留的血量增多,舒张期血压就升高。相反心 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的幅度比收缩压降低的幅度大,故 脉压增加。
动脉血压的调节
1
概念:
收缩压:心室收缩射血的高峰时,主动脉血压最高, 收缩压期最高的血压值称为收缩压。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下降,在心舒末期的 动脉血压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脉搏压: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为脉搏压,简称脉 压就是人们在血管上摸到的脉搏。
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 平均值。
改变。顺应性=△V/△P.
8
(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如前面所述,动脉血压的大小取决于动脉内容
量和动脉顺应性。动脉顺应性不变时,动脉血压 就取决于动脉内容量。其他因素不变,动脉内血 容量增加,动脉压就升高,反之则下降。动脉内 血容量受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调节。心输出量是 射入动脉的血量,外周阻力是控制动脉内血液流 出动脉的因素。因此,凡是能影响心输出量和外 周阻力的因素,都能影响动脉血压。现假设其他 因素不变,分析某一因素变化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4
1.正常血压: (1)理想血压:收缩压小于16.0 kPa (120mmHg),舒张压小于 11.33 kPa(85mmHg );(2)标准血压:收缩压小于17.33 kPa(130 mmHg),舒张压小于11.33 kPa(85 mmHg);(3)正常偏 高:收缩压17.33~18.53 kPa(130~139 mmHg)或舒张压 11.33~11.87 kPa(85~89mmHg)。
2
3
一 .动脉血压的范围 一般所说的动脉血压是指主动脉血压。因为在大动脉中血压
降落很小,故通常将在上臂测得的肱动脉血压代表主动脉血压。 最近,我国对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的标准作了修正。按新标准血压可 分为两大类,六个等级,且高血压的标准比以前有所降低。有关专 家认为,这是为了引起更多血压偏高的人群的注意。
2.高血压: (1)轻度高血压:收缩压18.67~21.2 kPa(140~159mmHg ) 或舒张压12.0~13.2 kPa(90~99 mmHg);(2) 中度高血压: 收缩压21.33~22.53 kPa(160~169 mmHg)或舒张压 13.33~14.53 kPa(100~109 mmHg);(3)重度高血压:收 缩压大于或等于24.0 kPa(180 mmHg)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 14.67 kPa(110 mmHg)。
7
二.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一) 决定动脉血压的因素有两个:①动脉内的血
容量,它是由心脏的射血量和外周阻力决定的; ②动脉管壁的弹性。例如,一个被充满水的球囊, 球囊的压力取决于:①球囊内水容量。②球囊壁 被牵张的难易。如果球囊壁很易被牵张,加入大 量的水进去,只会引起小的压力升高;相反,如 果球囊不易被牵张,加入少量水就会引起明显的 压力升高。球囊被牵张的难易程度可用顺应性 (compliance)来表示,即单位压力改变引起容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