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举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之我见设计问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教师设疑时不能设计过于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设计的问题应具有较大的思维空间,问题与问题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这样不仅使课堂教学富有了生命力,而且也使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拓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课堂问题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教师获得教学反馈、调控教学手段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师只有精心设计好课堂上的每一个问题,明确每一个提问的目的,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有层次、有步骤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才能使课堂的教学获得最大的效益。

那么怎样来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呢?

1.问题的提出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苏联教育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太难或太易的问题都没有探究价值。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才具有探究价值。问题太易,则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如提问的很多问题是非常简单,答案仅为“是不是”或“对不对”之类的问题,虽然看起来是问题引导,但并没发动学生的思维,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还不如教师直接讲授有效率。若问题太难也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使提问失去应有的价值。

2.问题的设计要能给学生留下广袤的活动空间某个杂志上刊登了这样一个故事: 1998 年年底,一个美国科学教育代表团到上海访问,希望听一堂中学的科学教育公开课。接待人员安排了一所很有名的重

点中学为他们展示了一堂高一年级的物理课。任课教师是一位在全国都小有名气的特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有理论,有实验;教学过程活跃,教师问问题,学生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教师语言准确精练,教学时间安排合理。当老师说“这堂课就上到这里”的时候,下课的铃声正好响起。按照我们习惯的观念,这堂课可谓天衣无缝。随着铃声响起,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可是听课的美国客人却没有表情。接待人员请他们谈谈感受时,他们的回答大出人们的意料!他们反问:老师问问题,学生答问题,既然老师的问题学生都能够答出来,这堂课还上它干吗?他们认为: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的,他们走进课堂的时候肯定带着满脑子的问题。我们该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又激发他们产生更多的问题,让他们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走出课堂。

3. 问题的设计要能拓展学生深层次的思维空间。新课程的教育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调查、实验、讨论、分析等一系列研究活动,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提高思维水平,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个体。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就要少提“是不是?”“对不对?”“是什么?”等问题,而应该多提探索类和发散类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活动中,拓展自己深层次的思维空间。

探索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的原因、规律、内在联系加以说明;代表性的词语有“为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等。这类问题有利于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有利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 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我们必须承认,能力培养是在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积累下形成的,没有脱离开知识的单纯的能力,而能力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那么,涉及事实性知识、有着明确答案的封闭性问题,指向教师的预设的标准答案,仅仅是知识的简单强化。如果学习与探究仅仅停留在回答封闭性问题的水平上,那么学生运用的不过是低级的思维技能。封闭性问题应该是开放性问题设计的基础,而开放性问题是答案不唯一或不确定,一般用“为什么?怎么样?”这样的问句,往往需要学生思考、探究、讨论、扩展思维,进行知识建构。为此,我们有必要适当给学生提出一些开放的、没有现成答案的、需要他们经历一番探索才能回答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