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史记淮阴侯列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共12分)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来得知名。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信拜礼毕,上坐。
信曰:“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
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
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①蓐食:蓐,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
②下:即为胯下。
③蒲伏:同“匍”。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布衣,即为布制衣服,为古代庶人之服,这里借指平民,如“布衣之怒”。
B.拜,在这里表示授予官职,“拜大将”就是“授予大将军”。
C.三秦、河南,古地名。
随着时间推移,古今词义所指有的有变化,如“三秦”;有的没有变化,如“河南”。
D.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种传记的体类,内容是记叙人臣的事迹,以便流传后世。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B.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C.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D.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韩信为布衣时,很穷困而且无所事事,经常去亭长家蹭饭,因饭不好,最后大怒而去。
淮阴侯列传 课后习题 答案与解析
淮阴侯列传答案与解析1.解析A“罢”同“疲”;B“倍”同“背”;D“萆”同“蔽”。
答案 C2.解析B.望:怨恨。
答案 B3.解析A项均为副词,反而,竟然。
B项,动词,带领/目的连词,来;C项,代词,代韩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介词,对/介词,“为……所”组成固定结构,表被动。
答案 A4.解析A指“仔细考虑”;C指“妇女,小子”;D指“英雄豪杰”。
答案 B5.解析B为使动用法,ACD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B6.解析B项依上下文,省略的成分应是“亭长妻”;C项依上下文,省略的成分应是“广武君”;D项依上下文,省略的成分应是“人言”。
答案 A7.解析“实属不该”有误。
答案 D8.解析A项应为名词作动词,烧火煮饭。
答案 A9.解析副词,均作“才”讲。
B.指示代词,那/副词,还是。
C.代词,指韩信、张耳等人/代词,这。
D.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
答案 A10.解析A.李左车当时并未预见韩信会背水而战。
B.“二千精兵偷袭”既非汉军擂鼓壮行,也非韩信亲领。
C.曲解原文,没有领会“兵法不曰”的反诘语气。
答案 D11.答案(1)韩信派人暗中打探,探子了解到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的建议,回来向他报告,韩信非常高兴,方才引兵进入井陉狭道。
(2)驻扎在水边的军队打开营门让韩信等人进来,而后汉军又与赵军激战一番。
(3)韩信下令全军,不要杀害广武君,有能活捉他的赏给千金。
(4)这也在兵法上,只是诸位没有留心罢了。
兵法上不是说“把士兵置之死地,就没有其他选择,只有拼死战斗,死中求生而获胜”吗?况且我没有得到素有训练的将士,这就是所说“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这种形势下非把将士们置于死地,使人人为保全自己而战不可;如果给他们留下生路,就都跑了,怎么还能用他们取胜呢?12.解析B.“所”表示大约的数目。
答案 B13.解析A组中的两个“以”分别为介词“因为”和介词“用、凭借”;B 组中的两个“为”分别为介词“替、给”和动词“做、对待”;C组中的两个“所以”都表示“用来……的”;D组中的两个“于”分别为介词“在”和介词“对于”。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史记-淮阴侯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史记-淮阴侯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走归汉。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
赵王、成安君陈余聚兵井陉口。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坚营勿与战。
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不听广武君策。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乃敢引兵遂下。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军望见而大笑。
平旦..,信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
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派水上,禽赵王歇。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
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诸将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
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诸将皆服曰:“善。
非臣所及也。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B.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C.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D.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阴,古人把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叫阴,水北山南为阴,淮阴,指淮河的北岸区域。
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答案
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褥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释而不斩。
与语,大悦之。
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
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语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
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
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沐浴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改动)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无行:不行动B.不为具食具:准备C.坐法当斩坐:犯罪D.居一二日,何来谒上居:过了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信亦知其意其出人也远矣B.若虽长大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诸将亡者以十数愿以十五城请易璧D.非信无所与计事者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韩信与众不同的一组是①常从人寄食饮②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③信仗剑从之④次至信,信乃仰视⑤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⑥能用信,信即留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信还是平民的时候,家境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曾经在一位亭长家混饭吃,一吃就是几个月,惹得亭长妻子很不高兴。
《史记 淮阴侯列传》《史记 高祖本纪》(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信拜礼毕,上坐。
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
”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
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恃匹夫之勇耳。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
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
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
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故曰其强易弱。
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
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
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材料二:高祖置酒雒阳南宫。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史记.淮阴侯列传》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史记.淮阴侯列传》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史记.淮阴侯列传》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注释】①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上”指刘邦,“信”指韩信。
②各有差:“差”读“cī”,等级,此处指高低。
小题1:下面各组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多多而益善耳自以为大有所益B 于公何如皆以美于徐公C 何为我禽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D 何为我禽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小题3:这个故事隐含着的一句歇后语是:(1分)韩信在这个故事中表现出的性格特点是:(1分)参考答案:小题1:C小题2:陛下不善于带兵,但善于统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了。
(重点词语准确,句子通顺即可,2分)小题3: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1分)答案示例:过分自信、自傲、自负。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C项中的“为”都是“被”的意思。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3:本题是一道综合题。
先根据文章的内容说出本文隐含的歇后语。
然后再根据文章对“韩信”的描写来分析性格特点即可。
文言文《史记_淮阴侯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而小题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
亭长妻患之,乃晨炊尊食①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②。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尿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③。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④信,遂将兵会垓下。
项羽已破,离祖袭夺齐王军。
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鉴王,都下邳。
信之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徳不卒,"召辱已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
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
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①酵食:在睡觉时用的草垫子上吃饭。
②漂:漂洗衣服。
③蒲伏:通“匍匐”,在地上爬行。
④齐王,破楚之前,韩信灭齐,被封齐王。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岀/胯下蒲伏/B.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浦伏/C.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D.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岀跨下/蒲伏/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侯,爵位需,是古代帝王对贵戚或功臣的封赐名号之一,传统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B. 布衣,借指平民。
富贵人家穿绸锻,平民穿麻、葛织物;后也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 高祖,刘邦的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自汉高祖。
《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篇一:浅谈对中韩信形象的看法浅谈对中韩信形象的看法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
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但后来遭到汉高祖刘邦的疑忌,最后以谋反罪处死。
去年新拍的电视剧一度成为银屏大热,我也经人推荐看了这部电视剧,并且很快喜欢上了由段奕宏饰演的韩信形象。
本文以为本,尝试分析韩信的性格特点及其辉煌与灭亡的原因。
读,韩信此人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性格孤高自傲:“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就是说韩信少年时经常到一个亭长家蹭饭吃,亭长老婆讨厌他,变着法子不给他饭吃,他一气之下竟跟亭长断绝了关系。
可见韩信自尊且自负,容不得别人对自己的冷言冷语。
那么为什么韩信在少年会有这样的性格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1、韩信没落贵族的身份。
文中说韩信好带刀剑,后面又说:“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那时候只有有贵族身份的人才有资格佩戴剑,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韩信很可能是个没落贵族,而空有身份而无家底,空有才能却无人赏识令他性格较为极端,他不愿蝇营狗苟地活在这个世界上;2、韩信从小家贫为大多数人歧视,加上常常寄人篱下造就了他强烈的自尊心。
而后来他“亡楚归汉”和“萧何夜下追韩信”亦由此性格导致。
虽然韩信性格孤傲,但他却能在关键时刻隐忍。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古人说:“士可杀而不可辱”。
那韩信为什么接受这样一个奇耻大辱呢?也许有人说少年贫穷的生活让他学会了忍耐,但也许苏东坡的开头的这段话更适合用在韩信身上。
《史记·淮阴侯列传之韩信拜将》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信拜礼毕,上坐。
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
”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日:“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
然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故曰其强易弱。
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民曰,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
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
合齐、赵共击楚。
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
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
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
汉王使郦生说豹,不下。
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B.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C.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D.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布衣,指布制的衣服,即用麻葛之类的织物制成的衣服,用来代指平民。
史记.淮阴侯列传答案
史记.淮阴侯列传答案怨眜,闻其在楚,诏楚捕眜。
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
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
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①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游云梦。
实欲袭信,信弗知。
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
人或说信曰:斩眜谒上,上必喜,无患。
信见眜计事。
眜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眜在公所。
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
乃骂信曰:公非长者!卒自刭。
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
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②。
信曰:果若人言,lsquo;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rsquo;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
遂械系③信。
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怏怏,羞与绛、灌等列。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注:①巡狩,天子亲往诸侯境内巡视。
天子所至,诸侯都要来朝见。
②后车,随皇帝出行的副车。
③械系,用桎梏锁起来,拘捕关押。
)(《史记middot;淮阴侯列传》)1.下列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素与信善善:友善、交好b.高帝以陈平计以:用c.信由此日夜怨望怨望:抱怨、希望d.信知汉王畏恶其能畏恶:害怕、嫉妒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乃骂曰:公非长者!b.弃甲曳兵而走c.赦信罪,以为淮阴侯d.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3.下列加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沛公今有事,亡去不义b.信初之国项王死后,亡归信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c.欲谒上,恐见禽 d.高祖且至楚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行县邑,陈兵出入:到各县邑巡视时,进出都带着武装卫队 b.所以不击取楚,以眜在公所:(沛公)之所以不攻取楚地,就因为我在您这里 c.天下已定,我固当亨:天下已经安定太平,我当然就应该享受 d.生乃与哙等为伍:我这一辈子竟然与樊哙这般人为伍 5.下列对本文意思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韩信位尊权重,招致疑忌,险酿杀身之祸。
《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理解及答案
《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理解及答案
《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理解及答案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谒上。
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
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6、下面各句加点词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诸将亡者以十数
A.不及以闻 B.以光先帝遗德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17、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信度何等已数言上孤不度德量力 B.丞相何亡若亡,何也
C.大楚兴,陈胜王王必欲长王汉中D.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马无故亡而入胡
18、回答下列问题。
(3分)①文中的“上”指的是(写出姓名)(1分)②后人根据这段历史故事概括出一个典故,它是
参考答案:
16、D(3分)
17、B(3分)
18、刘邦(1分)萧何月下追韩信(2分)(若只写萧何追韩信亦可)。
[史记淮阴侯列传翻译]淮阴侯列传翻译
[史记淮阴侯列传翻译]淮阴侯列传翻译篇一:[淮阴侯列传翻译]淮阴侯列传文言文翻译原文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经商)。
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同褥)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篇二:[淮阴侯列传翻译]《史记·淮阴侯列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及译文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钓于城下,诸母漂。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熟视之,俯出胯下,匍匐。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
未得知名,为连敖①,坐法当斩。
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与语,大悦之。
言于上,上拜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
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
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淮阴侯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淮阴侯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韩)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陈豨[xī]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
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
”豨曰:“唯将军令之。
”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
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
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
”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
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
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部署已定,待豨报。
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
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
”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
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余视其母冢,良然。
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①矣。
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①血食,享受后代的牺牲祭祀。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B.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C.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D.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拜,古代官职任免术语,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文言文阅读:《史记-淮阴侯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史记·淮阴侯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韩信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
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今井陉之道,车不符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不至十日,而信之头可致于戏下。
成安君曰:“兵法云,十则国之,倍则战。
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
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不听广武君策。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十人,人持一赤帜,从问道蔽山而望赵军。
诚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我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帆。
”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军恐吾至艰险而还。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军望见而大笑。
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
起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于是韩信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
韩信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恭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起旗,立汉赤帜二千。
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璧,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
于是汉兵矢击,大破赵军,斩成安君派水上,擒赵王歇。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材料二:世言韩信伐赵,赵广武君请以奇兵塞井陉口,绝.其粮道,成安君不听。
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广武君策,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遂胜赵。
使广武计行,信且见禽。
是说者,不善现人者也。
夫以韩信敌陈馀,犹以猛虎当羊豕尔。
信与汉王语,请北举.燕、赵,正使井陉不得进,必有他奇策矣。
文言文阅读《史记淮阴侯列传》《资治通鉴》练习及答案译文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一)冬,上在邯郸。
陈将侯敞将万余人游行,王黄将骑千余军曲逆,张春将卒万余人渡河攻聊城;汉将军郭蒙与齐将击,大破之。
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至马邑,不下,攻残之。
赵利守东垣帝攻拔之更命曰真定帝购王黄曼丘臣以千金其麾下皆生致之于是陈军遂败。
淮阴侯信称病,不从击,阴使人至陈所,与通谋。
信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报。
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
春,正月,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
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
”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臣光曰:世或以韩信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仆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
观其距蒯彻之说,迎高祖于陈,岂有反心哉!良由失职怏怏,遂陷悖逆。
夫以卢绾里旧恩,犹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请;岂非高祖亦有负于信哉?臣以为高祖用诈谋禽信于陈,言负则有之;虽然,信亦有以取之也。
始,汉与楚相距荥阳,信灭齐,不还报而自王;其后汉追楚至固陵,与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
当是之时,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顾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信复何恃哉!夫乘时以侥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
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节)(二)蒯通曰:“……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
臣原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
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
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蒯生曰:“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资治通鉴 汉纪四》《史记 淮阴侯列传》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文本一:臣光曰:世或以韩信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仆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
观其距蒯彻之说,迎高祖于陈,岂有反心哉!良由失职怏怏,遂陷悖逆。
夫以卢绾里闲旧恩,犹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请,岂非高祖亦有负于信哉?臣以为高祖用诈谋禽信于陈,言负则有之;虽然,信亦有以取之也。
始,汉与楚相距荥阳,信灭齐,不还报而自王;其后汉追楚至固陵,与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当是之时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顾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信复何恃哉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
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四》,有删改)文本二:齐王广、龙且并军与信战。
与信夹潍水阵。
韩信乃夜令人为万余囊,满盛沙,壅水上流,引军半渡,击龙且,详不胜,还走。
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
”遂追信渡水。
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
龙且军大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
龙且水东军散走,齐王广亡去。
信遂追北至城阳,皆虏楚卒。
汉四年,遂皆降平齐。
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
愿为假王便。
”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
不然,变生。
”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当是之时/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顾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信/复何恃哉/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B. 当是之时/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顾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信/复何恃哉/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C. 当是之时/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顾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信复何恃哉/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D. 当是之时/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顾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信复何恃哉/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汉之所以得天下者”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所以”含义不同。
《淮阴侯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翻译
《淮阴侯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翻译《淮阴侯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翻译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阅读都很熟悉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淮阴侯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信拜礼毕,上坐。
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
”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
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项王喑噁叱咤①,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②;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③,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
有背义帝④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
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
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故曰其强易弱。
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⑤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
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
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⑥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
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注:①喑噁叱咤,这里形容项羽发怒的样子。
②呕呕:和悦的样子。
③刓:磨去棱角;弊:损坏。
④义帝:即楚怀王。
⑤三秦王:秦朝三降章邯、司马欣和董翳,被项羽分封为王。
⑥法三章: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三条法令。
⑦ 三秦:指章邯、司马欣和董翳所占据的土地。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共12分)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来得知名。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信拜礼毕,上坐。
信曰:“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
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
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①蓐食:蓐,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
②下:即为胯下。
③蒲伏:同“匍”。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布衣,即为布制衣服,为古代庶人之服,这里借指平民,如“布衣之怒”。
B.拜,在这里表示授予官职,“拜大将”就是“授予大将军”。
C.三秦、河南,古地名。
随着时间推移,古今词义所指有的有变化,如“三秦”;有的没有变化,如“河南”。
D.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种传记的体类,内容是记叙人臣的事迹,以便流传后世。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B.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C.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D.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韩信为布衣时,很穷困而且无所事事,经常去亭长家蹭饭,因饭不好,最后大怒而去。
《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淮阴侯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传,出自《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本传记载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一生的事迹。
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
注入了作者无限同情和感慨。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轻,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与语,大说之。
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信拜礼毕,上坐。
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
”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日:“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
然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故曰其强易弱。
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民曰,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
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
合齐、赵共击楚。
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
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
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
汉王使郦生说豹,不下。
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B.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C.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D.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布衣,指布制的衣服,即用麻葛之类的织物制成的衣服,用来代指平民。
古代指平民的词还有“黎庶”“黔首”“元元”“民氓”等。
B.三秦,项羽灭秦后,把秦关中之地分封给三个秦朝降将,其所辖地就称三秦。
今把陕西的陕南、陕北、关中并称“三秦”。
C.斋戒,指古人在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活动前要沐浴更衣、整洁身心,不饮酒,不吃荤,不游乐,以示虔诚和庄敬。
D.谒,在此处指“谒见”,有觐见、拜见之意,是臣下、属下以恭谨的礼仪拜见君王或上级,拜见时还有一定的礼仪要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信出身贫寒,却不甘居人后。
先后投奔项梁、项羽都因不受重用而逃走;又投奔刘邦,也因不受重用再次逃走。
B.韩信才华出众,深受萧何贯识。
萧何在韩信逃离时,毫不犹豫追回了他,又极力请求刘邦礼待重用韩信。
C.韩信见识独到,颇能看清形势。
他冷静分析了刘邦和项羽的优劣形势,指出刘邦夺取天下的关键是民心。
D.韩信足智多谋,善于带兵打仗。
刘邦与齐王、赵王合击楚军却大败,韩信收集了败军在彭城击败了楚军。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5分)(2)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0.【答案】B【解析】“益为”指增加设置,作句子的谓语。
“疑兵”作“益为”的宾语,“信乃益为疑兵”是指“韩信就增设疑兵”,中间不能断开。
据此排除AD两项。
“从夏阳”和“以木罂缻”是介宾短语作“渡”的状语,“从夏阳”和“以木罂缻”之间不应断开。
据此排除C项。
故选B。
11.【答案】D【解析】“谒”的理解有误。
原文语句是“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谒”在此处是“请求”之意,魏王豹请求回家探望生病的亲人。
故选D。
12.【答案】D【解析】“韩信收集了败军在彭城击败了楚军”说法有误。
原文中说“合齐、赵共击楚。
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
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所以韩信收集溃散的人马与汉王会合,在京县、索亭之间又摧垮楚军。
故选D。
13.【答案】(1)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如果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去的原因。
(2) (韩信)说:“大王自己估计在勇敢、强悍、仁厚、(兵力)强盛方面与项王相比,谁更厉害?”【解析】(1)“素”,一向、向来;“慢”,轻慢、对人无礼貌无礼;“拜”,授与官职、任命;“所以”,……的原因;“乃”,是。
(每点1分,共5分)(2)省略句,句首补充主语“韩信”;“料”,估量、揣度、料想;“强”,指兵力强盛;“孰与”,固定结构,与……相比,谁更……。
(每点1分,句意1分,共5分)【参考译文】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
当初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贫穷且没有出众的德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小吏,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
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
等到项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带了宝剑去投奔他,留下来做他部下,一直默默无闻。
项梁失败后,又投奔项羽,项羽任命他做郎中。
他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都没有被采纳。
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逃离楚军去投奔他,还是没什么名气。
韩信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很佩服他。
队伍到达南郑时,在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有几十个。
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他。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骂道:“跑掉的军官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
”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
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最杰出的人。
大王假如只想长期做汉中王,当然没什么事情给他做;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
”于是汉王打算召见韩信任用他。
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如果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去的原因。
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选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礼仪完成仪式,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
任命韩信的仪式结束后,汉王就座。
汉王说:“丞相多次称道将军,将军用什么计策指教我呢?”韩信谦让了一番,乘机问汉王说:“如今向东争夺天下,难道敌人不是项王吗?”汉王说:“是。
”韩信说:“大王自己估计在勇敢、强悍、仁厚、兵力强大方面与项王相比,谁强?”汉王沉默了好长时间,说:“我不如项王。
”韩信拜了两拜说:“我也认为大王比不上他呀。
但是项王军队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横遭摧残毁灭的,天下的人大都怨恨,百姓不愿归附,只不过迫于威势,勉强服从罢了。
虽然名义上是霸主,实际上却失去了天下的民心。
所以说他的优势很容易转化为劣势。
如今大王果真能够与他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英勇善战的人才,有什么不可以被消灭的呢?大王进入武关,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残酷苛刻的法令,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百姓没有不想要大王做秦地大王的。
如今大王发动军队向东挺进,只要一道文书三秦封地就可以平定了。
”于是汉王特别高兴,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
就听从韩信的谋划,部署各路将领攻击的目标。
八月,汉王出兵经过陈仓向东挺进,平定了三秦。
汉二年(前205),出兵函谷关,收服了魏王、河南王,韩王、殷王也相继投降。
汉王又联合齐王、赵王共同攻击楚军。
四月,到彭城,汉军兵败,溃散而回。
韩信又收集溃散的人马与汉王在荥阳会合,在京县、索亭之间又摧垮楚军。
因此楚军始终不能向西进军。
六月,魏王豹以探望亲人疾病为由请假回乡,一到封国,立即切断黄河渡口临晋关的交通要道,反叛汉王,与楚军订约讲和。
汉王派郦生游说魏豹,没有成功。
这年八月,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
魏王把主力部队驻扎在蒲坂,堵塞了黄河渡口临晋。
韩信就增设疑兵,故意排列开战船,假装要在临晋渡河,而隐蔽的部队却从夏阳用木制的盆瓮浮水渡河,偸袭安邑,魏王豹惊慌失措,带领军队迎击韩信,韩信就俘虏了魏豹,平定了魏地,设立为河东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