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观课件

合集下载

我的世界观(爱因斯坦)

我的世界观(爱因斯坦)

我的世界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多么奇特!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从知道,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

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我们的幸福全部依赖于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其次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

我每天上百次的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是以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为基础的,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

并且时常发觉自己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

我认为阶级的区分是不合理的,它最后所凭借的是以暴力为根据。

我也相信,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

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制,而且要适应内在的必然。

叔本华说:“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这句格言从我青年时代起就给了我真正的启示;在我自己和别人的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它总是使我们得到安慰,并且是宽容的持续不断的源泉。

这种体会可以宽大为怀地减轻那种容易使人气馁的责任感,也可以防止我们过于严肃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它导致一种特别给幽默以应有地位的人生观。

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的观点看来,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

可是每个人都有一些理想,这些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我把这种伦理基础叫做猪栏的理想。

照亮我的道路,是善、美和真。

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

我总觉得,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都是可鄙的。

我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但我又明显地缺乏与别人和社会直接接触的要求,这两者总是形成古怪的对照。

《我的世界观》课件

《我的世界观》课件

我的世界观的意义和价值
指导人生方向
正确的世界观能够帮助个体明确 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避免迷
失和彷徨。
促进心理健康
积极的世界观能够使个体保持乐观 、自信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助于 心理健康。
提高综合素质
正确的世界观能够帮助个体全面认 识和理解世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 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02
绪,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机遇。
THANKS
感谢观看
我的世界观的形成过程
童年时期
个体在童年时期开始形成初步的世界 观,主要是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环 境的影响,逐渐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 界。
青少年时期
成年时期
个体在成年后,通过更广泛的生活、 学习和实践经验,不断调整和完善自 己的世界观,使其更加全面和深刻。
随着个体进入青少年时期,开始逐渐 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世界观 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熟和完善。
未来,我希望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对未来的期许与行动计划
期许
我希望未来能够成为一个更加成熟、自信和有担当的人,拥有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更 加广阔的视野。
行动计划
为了实现未来的期许,我计划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升自己:一是加强学习和思考,不 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二是注重实践和锻炼,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和项目, 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三是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和情
CATALOGUE
我的世界观的哲学思考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是物质 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依赖于物 质,物质决定意识。

《我的世界观》课件

《我的世界观》课件

紧接着第二段和第三段,爱因斯坦 似乎在对两种貌似正确但也未必适当 的倾向提出自己的批评:梦想得到自 己想得到的一切和梦想知道自己想知 道的一切可能都是不好的,虽然人应 该履行自己理想的信条和行为来促进 自己希望结果的实现,以及尽力探寻 知识和与精神同伴的交流。(做应做 的,不能要想要的)
爱因斯坦在第四、五段提到了对社会和政治的观点和信 仰,但并非专业的政治学和社会学讨论,而是从最基本的 个体人的人生出发,提出不能把创造美德、智慧甚至世俗 的财富和成就的任务交给群众的集合体或国家,而应该由 每个个人去承担这种他理应希望的义务和权利,当然,他 提到了社会可以为成员提供基础的福利保障,这是社会生 活能带来的必然的好处,但他从根本上还是把这种好处看 成来自“创造性的个人”,而非一个“集体无意识”的群 体。他对群众的贬义不应理解成由于个人感情造成的知识 和立场错误,而应该是基于在那个时代被大家熟悉的类似 荣格“集体无意识”的话题:当每个人都放弃个人思考的 权利和义务而把思考交给“大家”时,那么这个依然缺乏 思考的“大家”带来的可怕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 课文分析:
爱因斯坦在全文的第一段就告诉我们:人的 生命只有一次,所以生命的体验无论如何是最 重要的,而在这些体验中,当属我们对家人和 亲友的最贴近的“爱”的感觉最让人觉得珍贵 ,除此之外,每一个生活在我们的社会里的其 他成员,无论地位的高低贵贱,性格是否与我 们相投,都通过他们对社会的贡献间接增益于 我,我应当感恩于这世界,生活俭朴,积极回 馈,从不因自己的身份或财产而偏见斯坦这篇文章启示我们无论外 在的名利多么重要多么诱人,你永远 活在你的“内”里,这个“内”是你 的内心,你的品格和爱,你对世界的 谦和与感恩,你独立于大众无意识的 盲流,你对社会的危机保持警惕,你 因好奇而对自然充满新鲜,这篇文章 是为每一个“你”而写的,它不是通 过复杂的哲学符号和命题让你在逻辑 中眩晕,而是进入你的生活、你的世 界询问你内在的感受。告诉我们美德 和智慧不只是为了把事情做好,产生 财富和成就,也是为了我们生命本身 的充实和富足。

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教学课件

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教学课件

艺术赏析

一、文笔自然流畅,观点坦诚无疑。 开头“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多么奇特!” 说出了所有人对 人生的感受,接着就明白坦诚地宣告:人是应当为别人而生存的, 每个人都只需要简单朴实的生活就足够了。再如,“我的政治理想 是民主主义。”襟怀坦白,毫无任何掩饰。整篇文章,如同一份自 己世界观的宣言。 二、语言深刻锐利, 情感激昂洋溢。 反对暴力战争 “暴力所招引来的总是一些品德低劣的人”“在我看 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预这种 可憎的勾当。”这些语言非常深刻犀利,他在为和平奋力疾呼。而 对“文明国家的这种罪恶的渊薮”给予深刻的批判。愤怒之情溢于 言表。
爱因斯坦的信仰

1914年9月,爱因斯坦参与发起反战团体“新 祖国同盟”。

1917年,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爱因斯 坦热情地支持这个伟大的革命 。
二战中,呼吁和平。 1952年,拒绝出任以色列总统。 1955年,反对核战争和呼吁世界和平的《罗 素—爱因斯坦宣言》。

背景简介
20年代末30年代初,也是世界滑向战争的动 荡岁月。法西斯专制势力正企图掀起战争暴力和 其它种种暴行,爱因斯坦关注时事,对国家社会 命运也进行深入的思考。 年轻时受基督教和犹太教思想的濡染,但在 接触了当时的科技读物后很快开始怀疑《圣经》 的讲义,转而钻研科学。后接受斯宾诺莎泛神论, 认为所谓上帝即自然,宇宙是自发自为的,探索 自然的规律和宇宙的奥秘就是最高的宗教。
3、生活的目的在于追求真、善、美,而不 是安逸和享乐猪栏的理想,(庸俗的目标)
4、对社会的责任感——坚持独立思考 (“孤独的旅客”)(保持科学家应有的思想, 群众往往是麻木庸俗的)

三、(5-6)政治思想是民主主义,反对暴力,厌 恶战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我的世界观” 二、 理解“我的世界观”的内涵 谈谈你对“ 3. 谈谈你对“以诚挚的 努力去领悟在自然界中显 示出来的那个理性的一部 这句话的理解。 分”这句话的理解。
分组讨论 生命存在的真正价值
2012-3-2 11
相关评论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无论生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前还是身后都受到全世界人们的热烈爱戴, 前还是身后都受到全世界人们的热烈爱戴,这 种爱戴之情不仅来自于他作为科学家的伟大贡 更因为他那高尚的心灵。 献,更因为他那高尚的心灵。爱因斯坦一生热 爱和平,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爱和平,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被许多 人誉为“人类的良心” 世界公民” 人誉为“人类的良心”、“世界公民”。
2012-3-2
13
选择阅读
《走近爱因斯坦》 走近爱因斯坦》 辽宁教育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科技大师人文随笔精选》 科技大师人文随笔精选》 新世界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中外著名学者学术报告》 中外著名学者学术报告》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2-3-2
14
这篇演讲词阐释了作者的人 生观、政治理想和宗教感情, 生观、政治理想和宗教感情,蕴 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内涵。 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内涵。
2012-3-2 5
一、 理解作者在本篇演讲词中所表达的 人生观、 人生观、政治理想和宗教感情 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人 文思想内涵。 文思想内涵。 分别阐述了作者的人生观、 分别阐述了作者的人生观、政治理想 和宗教感情。 和宗教感情。
第3部分(7段) 部分( “我源自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经验是奥秘的经 验。”
2012-3-2 8
理解“我的世界观” 二、 理解“我的世界观”的内涵
1. 爱因斯坦曾和印度诗人泰戈尔有过一次关于 真理问题的讨论。 真理问题的讨论。泰戈尔认为真理要通过人类 来实现, 来实现,而爱因斯坦坚持科学的真理具有一种 超乎人类的客观性, 超乎人类的客观性,这可以代表诗人和科学家 的两种不同的真理观。 的两种不同的真理观。你如何来理解这两种观 它们能够在人文的意义上相通吗? 点?它们能够在人文的意义上相通吗? 分组讨论 生命存在的真正价值
作 者: 爱因斯坦
2012-3-2 2
1879年 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巴登- 14日出生在德国巴登- 日出生在德国巴登 符腾堡州乌尔姆市一个中产阶级犹太 人家庭。 人家庭。 1905年 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 1905年,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 26 了三篇论文,提出狭义相对论。 了三篇论文,提出狭义相对论。 1915年 发表广义相对论。 1915年,发表广义相对论。 1921年,因在光电效应方面的研究 1921年 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5年 1955年4月18日,因病在美国普林 18日 斯顿逝世。 斯顿逝世。
其他著作
《自述片断》 自述片断》
——回忆青年时代的学习和科学探索的道路
《告文明世界书》 告文明世界书》 ——反对德国文化界名流为战争辩护的宣言的报告
2012-3-2 4
研习要点
一、 理解作者在本篇演讲词中所表达的 人生观、 人生观、政治理想和宗教感情 二、 理解“我的世界观”的内涵 理解“我的世界观”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我的世界观
[美] 爱因斯坦
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 电子邮箱: 电子邮箱: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生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生 ), 于德国乌尔姆镇。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 于德国乌尔姆镇。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 学奖。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学奖。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他不仅是 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和平主义者。 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和平主义者。 1955年 1955年4月,弥留之际的爱因斯坦签署了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呼吁人们团结起 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来,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爱因斯坦在瑞士伯尔尼的故居
2012-3-2 3
作者作品
论文以及学术文章:
《广义相对论纲要和引力理论》 广义相对论纲要和引力理论》 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狭义和广义相对论浅说》 《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狭义和广义相对论浅说》 以太和相对论》 牛顿力学及其对理论物理学发展的影响》 《以太和相对论》 《牛顿力学及其对理论物理学发展的影响》
2012-3-2 9
理解“我的世界观” 二、 理解“我的世界观”的内涵
文章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理想, 2. 文章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理想,即 猪栏理想” “猪栏理想”和作者自己所追求的真善美的 理想,对于这两种理想, 理想,对于这两种理想,说说你的选择和理 由。
分组讨论 生命存在的真正价值
2012-3-2 10
本文文风朴实, 本文文风朴实,作者透过表面现象来发现 生活的真谛, 生活的真谛,看似平淡却表达了自己独特的 思想,同时文章显现出作者的谦虚品德、 思想,同时文章显现出作者的谦虚品德、平 常心,以及对人类的信心。 常心,以及对人类的信心。
2012-3-2 12
电影《爱因斯坦》 电影《爱因斯坦》
导演:拉扎尔 导演:拉扎尔··伊格莱希 编剧:贝阿特里斯· 编剧:贝阿特里斯·鲁班斯坦 让·弗朗索 瓦·格里布兰 时间:1984年 时间:1984年
第1部分(1-4段): 部分(
“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是多么奇特呀! 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是多么奇特呀!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 的何在,却无所知” 的何在,却无所知”。
2012-3-2 6
一、 理解作者在本篇演讲词中所表达的 人生观、 人生观、政治理想和宗教感情 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人 文思想内涵。 文思想内涵。 分别阐述了作者的人生观、 分别阐述了作者的人生观、政治理想 和宗教感情。 和宗教感情。
第2部分(5-6段) 部分(
“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主义。让每个人都作为个人而 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主义。 收到尊重,而不让任何人成为崇拜的偶像” 收到尊重,而不让任何人成为崇拜的偶像”。
2012-3-2
7
一、 理解作者在本篇演讲词中所表达的 人生观、 人生观、政治理想和宗教感情 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人 文思想内涵。 文思想内涵。 分别阐述了作者的人生观、 分别阐述了作者的人生观、政治理想 和宗教感情。 和宗教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