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附合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课件)

CD 603644 603801 1 17
f CD
60 6 147
f 容 60 n
12560627
坐标方位角
5
2364428
2110753
1002711
二、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点号
1
A
B
1
2
3
4
C
D
坐标
方位角
5
距离
m
6
2110753
1002711
125.36
107.31
64.81
107.27
64.83
98.76
144.63
17.92
30.88
97.12
97.10
141.29
17.89
30.92
= 4 + 180° −
′
= +6 × 180°
− 测
二、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写成一般公式为:
式中
′
终
= 始 + × 180° − 测
始 ——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
′
终
——终边的推算坐标方位角
若观测左角,则
′
终
= 始 + × 180° + 测
坐标值
点
m ∆x/m ∆y/m ∆x/m ∆y/m x/m y/m 号
6
7
8
9
10
11
12 13
125.36
98.76
144.63
116.44
156.25
603801
A
1536.86 837.54 B
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第三节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 、y 。
计算之前,应先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准确。
然后绘制计算略图,将各项数据注在图上的相应位置,如图6-11所示。
一、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 1.坐标正算根据直线起点的坐标、直线长度及其坐标方位角计算直线终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
如图6-10所示,已知直线AB 起点A 的坐标为(x A ,y A ),AB 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分别为D AB 和αAB ,需计算直线终点B 的坐标。
直线两端点A 、B 的坐标值之差,称为坐标增量,用Δx AB 、Δy AB 表示。
由图6-10可看出坐标增量的计算公式为:y图6-10坐标增量计算⎭⎬⎫=-=∆=-=∆AB AB A B AB AB AB A B AB D y y y D x x x ααsin cos (6-1)根据式(6-1)计算坐标增量时,sin 和cos 函数值随着α角所在象限而有正负之分,因此算得的坐标增量同样具有正、负号。
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如表6-5所示。
⎭⎬⎫+=∆+=+=∆+=AB AB A AB A B AB AB A AB A B D y y y y D x x x x ααsin cos (6-2)例6-1 已知AB 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为456380m 62.135'''︒==AB AB D α,,若A 点的坐标为m 82.658m 56.435==A A y x ,,试计算终点B 的坐标。
解 根据式(6-2)得m 62.792456380sin m 62.135m 82.658sin m 68.457456380cos m 62.135m 56.435cos ='''︒⨯+=+=='''︒⨯+=+=AB AB A B AB AB A B D y y D x x αα2.坐标反算根据直线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AB (始 ) 和终止边的方 位角CD (终 ) 为已知,外业观测
资料为导线边距离和各转折角,求其余各导线点坐标。
(1)计算角度闭合差:
f 测 理
如图: 以右转折角为例
计算 。 理
一般公式:
终 始 n 180 理
理 始 终 n 180
同理: 以左角计算 理
理 终 始 n 180
-104.19 563.34 545.81 4
-45.81
500.00 500.00 1
125 30 00
2
2
359 59 10 +50 360 00 00
392.90 +0.09 -0.07 0.00 0.00
辅 助 计 算
f
(n 2) 180 50 测
f 容 60 4 120
f x x测 0.09
1
893630
3 730020
x1 500m y1 500m 12 12530'00
1074830 2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观测角 改
点 号
正 (右角) 数
°´" ˝
改正角 °´"
坐标 方位角
α
距离 D m
增量计算值
Δx
Δy
m
m
改正后增量
Δx
Δy
m
m
坐标值 点
x
y号
m
m
1 125 30 00 105.22
2 107 48 30 +13 107 48 43 53 18 43 80.18
3 73 00 20 +12 73 00 32 306 19 15 129.34
4 89 33 50 +12 89 34 02 215 53 17 78.16
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步骤

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步骤
附合导线测量是导线测量的一种,它是由两个或更多已知控制点出发,经过一系列观测站,最终附合到另一个已知控制点上的导线测量。
下面是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一般步骤:
1. 准备工作:检查外业观测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包括观测角度、边长和高差等数据。
2.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根据附合导线的转角观测值,计算出角度闭合差。
如果角度闭合差超过允许的限值,需要进行调整。
3.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根据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和转角观测值,依次推算各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
4. 坐标增量的计算:根据各导线边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计算出各点之间的坐标增量。
5. 坐标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计算出各个点的坐标闭合差,检查是否符合限差要求。
如果超过限差,需要进行调整。
6. 坐标计算:根据经过调整后的坐标增量,计算出各点的坐标。
7. 精度评定:计算导线的全长相对闭合差、测角中误差等精度指标,评定导线测量的精度。
8. 成果整理:整理计算结果,编写附合导线测量的技术报告。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可能会因使用的测量仪器、数据处理软件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而有所差异。
在进行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时,应参考相应的规范和技术手册,并确保使用正确的计算方法和参数。
附合导线测量实习报告

导线测量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掌握附合导线测量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我们的测量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实习任务包括:1. 学习并掌握附合导线的布设方法、观测和记录方法。
2. 了解并实践全站仪和水准仪的操作技巧。
3. 完成指定区域的附合导线测量工作,包括高程测量。
4. 提交测量成果表、原始记录数据的电子表格、导线测量的布点图、点之记表、原始测量数据的记录表格和导线测量成果的精度报告。
二、实习过程在实习开始前,我们首先接受了安全教育,了解了实习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随后,指导老师详细讲解了附合导线测量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以及全站仪和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指导老师的讲解进行操作。
首先,我们进行了附合导线的布设,确定了测站的位置,并对测站进行了整平。
然后,我们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了观测,并详细记录了观测数据。
在观测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仪器操作不当、数据记录错误等,但在指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们逐一解决了这些问题。
在完成观测后,我们进行了数据处理,包括计算高程差和平差。
通过处理数据,我们得出了准确的测量成果,并完成了实习报告的撰写。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附合导线测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全站仪和水准仪的操作技巧,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在团队协作中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
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问题,但通过指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逐一解决了这些问题,使我对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更大的信心。
最后,我要感谢指导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教导,感谢同学们的互相帮助,使我能够在实习中收获满满。
四、实习反思在本次实习中,我发现自己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仪器操作不熟练、数据记录不规范等。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测量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我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通过互相帮助、沟通解决问题,使测量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附合导线测量方法

附合导线测量方法
附合导线测量方法是测量电力系统中电流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在电力系统中添加一个或多个附合导线,使电流经过这些附合导线,再由这些附合导线中的电场感应出电压。
通过测量这些感应出的电压,便可计算出电流的大小。
实际操作中,通常采用两种附合导线测量方法:
1. 单导线法:在电力系统中添加一个附合导线,在该附合导线和被测电流之间加装一个电阻,再通过测量该电阻两端的电压,即可计算出电流的大小。
2. 双导线法:在电力系统中添加两个平行的附合导线,通过测量这两个附合导线之间的电压差,即可计算出电流的大小。
需要注意的是,附合导线测量方法只适用于交流电流的测量,而不能用于直流电流的测量。
附合导线测量

附 合
点号
观测左角 ( °′ ″ ) 改正数 ( ″) 方位角 ( °′ ″ )
导 线 计 算 表
坐标增量(m) △X △Y 改正数(mm) 改正后坐标增量(m) X Y △X △Y 平差后坐标(m) X Y
平距(m)
XY63 XY62 SY01 SY02 SY03 XCE1 XY66 XY65 fβ=Σfβ测-Σfβ理 fβ=11″ fβ允 = ±10√n = ±24″ fβ<fβ允,符合一级导线要求 fx=715.373 -(3531924.0823531208.677) fx=-0.032 176°22′45″ 96°57′20″ 172°23′31″ 1.833 1.833 1.833 86°07′37.95″ 82°30′21.17″ 183.864 23.98 182.293 6 6 7 10 3 -1 -1 -1 -2 -2 23.986 182.292 180.29 -1.697
87°25′07.28″
3531924.082 518616.09
3531938.854 518943.753 fy=0.852 -(518616.09-518615.245) fy=0.00 7 f=√(fx*fx+fy*fy)=0.033 K=f/ΣD=1/28978<1/20000 符合精度要求
江苏科兴第四期测量业务培训 —附合导线控制网
编制 :张伟 日期:2014年12月26日
内容
一、附合导线测量定义 二、相关知识点
三、外业测量 四、内业数据处理
一、附合导线测量的定义
附合导线是由一个已知边出发开始测量,经过若干未 知点,到达另一个已知边,通过外业测量得出各控制点之 间的距离以及观测边之间的夹角,内业计算出各加密点得 坐标值。
附合导线测量

附合导线测量----cfe80c9a-7165-11ec-9ecc-7cb59b590d7d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支导线工程测量→ 第六章→ 第二节导线测量第二节导线测量一、导线测量概述导线——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连续折线(导线边)。
导线测量——根据一定要求在地面上选择一系列点,按相邻顺序连接成虚线,测量各线段的边长和转角,再根据起始数据确定各点平面位置的测量方法。
主要用于带状地区、隐蔽地区、城建区、地下工程、公路、铁路等控制点的测量。
导线的布设形式:附接导线、闭合导线、分支导线和导线网。
自由导线网钢尺量距各级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注:表中n为测站数,M为测图比例尺分母,表6j-1测图根电磁波测距技术要求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2.导线边长测量光电测距(测距仪、全仪)、钢尺量距当导线跨越河流或其他障碍物时,可采用连接距离作为辅助点的方法。
(α+β+γ)-180o改正内角,再计算fg边边长:FG=bsinα/sinγ3。
横向转角测量一般采用经纬仪、全站仪用测回法测量,两个以上方向组成角也可用方向法。
导体的转角可分为左角和右角。
当与高级控制点连接时,需要进行连接测量。
三、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思路:① 水平角β的观测值,计算方位角α②由方位角α及边长d,计算坐标增量δx、δy;③由坐标增量δx、δy,计算x、y。
(计算前仔细核对现场工作记录,满足规范公差要求后方可进行现场工作计算)坐标正算(由α、d,求x、y)已知a(XA,ya),DAB,αAB,求点bxb,Yb的坐标。
坐标增量:待求点的坐标:(一)闭合导线计算图6-10是实测图根闭合导线示意图,图中各项数据是从外业观测手簿中获得的。
12边坐标方位:12=125°30′00〃;点1的坐标:X1=500.00,Y1=500.00。
结合本例,闭合导线的计算步骤如下:准备工作:填表,如表6-5中填入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n带边缘形状的闭合导线的内角和理论值:(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示例:Fβ=σβ测量-(n-2)×180o=359o59'10(2)角度容许闭合差的计算(公式可查规范)角度测量符合要求,否则角度测量不合格,则1)对计算进行全面检查,若计算没有问题,2)对角度进行重测本例:根据表6-5,Fβ=-50〃,=±120″则fβ(根导线)如果:F≤ fβ如果不是,则:3)角度闭合差fβ的调整:假定调整前提是:假定所有角的观测误差是相等的,(n——角度测量的数量)角度改正数计算,按角度闭合差反号平均分配,余数分给短边构成的角。
附合导线测量详解

β 理(右) α 始 α 终 n 180
怎么计算
测角个数 当观测角为左角时: o ' '' o ' '' 43 17 12 4 16 00 6 180o
α AB α CD n 180 0
理
?
0
β 理(左) α 终 α 始 n 1800 =1119 °01′12″
48 f
返回表格
f -48 v 6 n
+8
2018/12/6
(7)
3)改正后的转折角:
改 = 测 v
βB改= βB+vβ β1改= β1+vβ
=180°13′36″+8″ =178°22′30″+8″ =193°44′00″+8″ =181°13′00″+8″ =204°54′30″+8″ =180°32′48″+8″
4°16′00″
D
外业观测数据
C
43°17′12″
CD
C
XC=1845.69 YC=1039.98
180°32′48″
4
3 1
B
4
204°54′30″
2
1
178°22′30″
3
193°44′00″
2
181°13′00″
A
B
AB
180°13′36″
XB=1230.88 YB= 673.45 返回表格
<
1 2000
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与调整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角度闭合差( f):实测角值之和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2C值有效范围)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牛人经验分享!全站仪导线测量的详细操作方法一目了然!由于一般提供的控制点较远,一般需要在道路工程开工前对控制点进行加密,这将涉及到附合导线测量。
我们将与你分享两篇关于如何做的文章。
阐述了导线测量的野外工作,包括选点、埋石和观测;下一部分说明办公室的调整和坐标计算。
首先,实地选定控制点选址前,必须有计算程序,路线的设计参数经过编辑,知道路线的大致走向。
选点的几个要求:基础稳固,便于架设仪器和后期放线,超出施工挖填范围一定距离,相邻两点能见度好,各点与前后相邻点的距离尽可能长。
要确定导线等级,请参考下面的《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参数》。
第二,埋石头在选定的点挖一个坑。
根据土质情况,建议埋深不小于0.6m.将钢筋切成约50厘米长的小块,选择横截面平坦光滑的一端,用钢锯锯成约2mm深的十字丝,备用。
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坑内,人工夯实,表面平整,在中心插入钢筋,钢筋顶端高出混凝土表面1厘米左右。
在混凝土表面标记点数。
这样的控制点被埋没了。
注意:有些问题不是绝对的。
例如,也可以在坚固稳定的岩石或建筑物上做标记和标记。
总之把握一个原则,控制点要稳定,便于后期保存和使用。
第三,导线测量(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为了方便大家&prime的学习和理解,我将用一个案例来论证。
案例背景G1、G2、G3、G4为设计院给出的坐标已知的控制点,D1、D2、D3为待测的埋地加密点。
连接两个相邻点后,形成一个导线电路图,如下图所示:测量方案从G1点到G4点测量,测得的水平角为左角。
导线等级为一级,测量仪器为二级;全站仪,使用同型号的两个棱镜。
根据技术要求,每个站需要观测两次回波测量。
开始前的一些常识说明线边:两个线点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为线边,所以线边的长度就是相邻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水平角:指相邻两条导线边缘形成的夹角。
左右角:观测推进方向的左角称为左角,右角称为右角,一般测量。
前点和后点:前点和后点由观测点的位置决定,在相对于观测点的观测方向上称为前点,反之亦然。
附合或闭合导线测量的要点与数据检验数据标准有哪些?附测量数据与计算成果

附合或闭合导线测量的要点与数据检验数据
标准
附合或闭合导线测量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用于确定地面上的点的坐标或测量基线长度。
下面是关于该测量方法的要点和数据检验数据标准:
测量要点:
•选择适当的仪器设备,如全站仪、测量杆等。
•设置测量控制点,通过测量与已知基准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来确定控制点的坐标。
•根据测量任务确定导线的布设方式,可以选择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
•在测量过程中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地形、植被等。
•严格按照测量方法进行操作,保持仪器设备的准确性。
•记录测量数据,并及时进行数据检验和校正。
数据检验数据标准:
在附合或闭合导线测量中,数据的准确性对于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常用的数据检验数据标准:
•闭合差:通过计算闭合导线测量中最后一个控制点与第一个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差,判断测量的准确性。
•角度闭合差:通过计算闭合导线测量中各个角度的代数和,判断角度测量的准确性。
•导线长度闭合差:通过计算闭合导线测量中测得的导线长度与理论值的差异,判断导线长度测量的准确性。
•垂直高差闭合差:通过计算闭合导线测量中垂直高差的代数和,判断垂直高差测量的准确性。
附测量数据与计算成果:
在完成附合或闭合导线测量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得出最终的测量成果。
这些成果包括:
•控制点坐标: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得出各个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
•导线长度: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得出各个导线段的长度。
•角度: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得出各个角度的大小。
•闭合差、角度闭合差、导线长度闭合差和垂直高差闭合差等数据。
控制测量—导线测量闭合导线(工程测量)

261.87 50.04 166.47 129.26
655.21 419.53 307.99 500.00
154.23 204.27 370.74 500.00
3
4 5 1
2
3352400
2
∑ 5400050 50 5400000
1137.80 0.30 0.09 0
0
辅 f (n 2)180
辅 助 计 算
点 号
观测角 改正 (左角) 数
改正角
坐标 方位角
距离 增量计算值 改正后增量 m ∆x/m ∆y/m ∆x/m ∆y/m
坐标值 x/m y/m
点 号
12
3 4=2+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500.00 500.00 1
2 1082718 1010827083352400 201.60183.30 83.92 183.35 83.90 683.35 416.10 2
前提:fβ≤fβ允 角度观测符合要求 角度闭合差的调整 分配原则:相反符号,平均分配。 角度闭合差改正数:vi=-fβ/n 改正后的角值应为(n-2)180º
(3)根据改正后的角值和已知方位角推算导线边的 坐标方位角值
β为左角取正号, β为右角取负号。
(4)坐标增量计算
x S cos y S sin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及分配
坐标增量闭合差:
fx x测
fy y测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限差:
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fD fx2 fy2 k fs 1
S S fS
图根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K≤k允=1/2000。
坐标正反算及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坐标正反算及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导线测量是现场进行的一种测量方法,用于确定地面上的各个点的位置。
在进行详细的现场测量之前,必须进行内业计算来分析数据和计算结果。
内业计算包括坐标正算和反算、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1.坐标正反算:坐标正算是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坐标,利用测量数据计算出其他点的坐标。
坐标反算是根据已知的控制点和测量数据,计算出测量点及其相对坐标。
在进行坐标正反算时,需要完成以下步骤:-确定基准点:选择已知坐标的控制点作为基准点。
-数据处理:整理测量数据,包括观测角、观测距离等。
-计算坐标:根据测量数据和已知基准点的坐标,利用三角法或其他测量方法计算出其他点的坐标。
-检查和改正:对计算出的坐标进行检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并进行必要的改正。
-生成报告:将计算出的坐标整理成报告,包括测量点的坐标和相对坐标。
2.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附合导线测量是一种用来确定地面上各个点的位置的测量方法,适用于大范围的测量工作。
内业计算包括观测数据的处理和计算结果的分析。
在进行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时,需要完成以下步骤:-数据处理:整理测量数据,包括观测角、观测距离、校正数据等。
-计算导线起始点坐标: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坐标和测量数据,计算出导线的起始点坐标。
-计算导线上各个点的坐标:根据导线的起始点坐标和测量数据,利用三角法或其他测量方法,计算出导线上各个点的坐标。
-检查和改正:对计算出的坐标进行检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并进行必要的改正。
-分析计算结果: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导线的形状,评估测量误差并进行合理解释。
-生成报告:将计算出的坐标整理成报告,包括测量点的坐标和相对坐标,并附上测量误差和分析结果。
在进行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时,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计算过程的合理性,确保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同时,要熟练掌握测量方法和计算工具,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附和导线测量方案

附和导线测量方案东太湖路道路改造工程编制:复核:批准:编制日期: 年月日第1页,共7页东太湖路(吴中片区)道路改造工程导线控制点闭合导线测量方案一、工程简介:东太湖路道路建设工程(吴中片区)东太湖路(苏旺路,苏震桃快速路)位于吴中区,东起苏震桃快速路,西至苏旺路。
道路大致呈东西走向,全长约1.96公里。
本工程主要由排水和道路、桥梁三个单位工程组成。
二、复测依据:1、东太湖路工程设计图纸。
2、《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三、导线复测1、导线复测方案设计说明1.1 起算基点、基线边选定起始点:1B1、终算点1B3。
起始方向边:1B1、1B2、1.2 导线点布设原交桩点:1B1、1B2、1B3、2B3计4个点,由于1B2、1B3不通视,增加 JM1、JM2、JM3、JM4,共计8个点。
第2页,共7页1.3 导线形式布置:闭合合导线:路线1B1、1B2、JM1、JM2、JM3、JM4、1B3、2B3(见图)1.4 复测方法(1)水平角观测:按照《规范》采用一级导线标准测设两个测回,各测回互差小于12〞。
(2)距离观测:每条边往返各观测2个测回,取平均值作为观测边长。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测回数导线平均平均中测距测距相方位角导线全长相1〞级2〞级6〞级等级长度边长误差中误对中误闭合差对闭合差仪器仪器仪器(Km) (Km) (″) 差差一级 4 0.5 5 15 1/30000 - 2 4 ?1/15000 L20二级 2.4 0.25 8 15 1/14000 - 13 ?1/10000 L20水平角方向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仪器精度一测回内2C互同一方向值各测半测回归零差等级(″) 等级差(″) 回较差(″)2〞级仪器 12 18 12 一级及以6〞级仪器下 18 - 24第3页,共7页1.5 观测人员、仪器配置、(1)人员:由具有多年丰富工程测量经验的工程师负责组织进行,另配多名辅助人员。
《附合导线测量》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土地勘测
在土地勘测中,附合导线测量可用于测定地界、地标等关 键要素的位置,为土地调查、地籍管理和土地规划提供基 础数据。
附合导线测量的重要性
提高测量精度
附合导线测量能够有效地控制测 量误差的积累,提高整体测量的 精度和可靠性。
提供定位基准
附合导线测量所建立的控制网能 够为各类工程提供准确的定位基 准,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特点
附合导线测量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 性,适用于地形复杂、地物遮挡较多 的区域,能够有效地控制测量误差的 积累。
附合导线测量的应用场景
城市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附合导线测量可用于建立高精度的城市控 制网,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准确的定位基准。
道路建设
在道路建设中,附合导线测量可用于测定道路中线、边线 以及桥梁、隧道等关键构造物的位置,确保道路建设的精 度和质量。
案例二:高速公路勘测定界项目
总结词
长距离、高效率的测量
详细描述
在高速公路勘测定界项目中,需要进行长距离的附合导线测量,以确定道路的边界和走向。通过合理 规划导线网,选用适合长距离测量的设备和技术,提高测量效率,确保勘测定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高速公路的建设提供保障。
案例三:矿山测量项目ຫໍສະໝຸດ 总结词艰苦环境下的高精度测量
附合导线测量
CONTENTS
目录
• 附合导线测量概述 • 附合导线测量的基本原理 • 附合导线测量的实施步骤 • 附合导线测量的质量保障措施 • 附合导线测量的案例分析
CHAPTER
01
附合导线测量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附合导线测量是指从两个已知控制点 出发,通过测量角度和距离,将导线 的起始边和终止边附合到已知点上的 一种导线测量方法。
测量中附合导线的操作方法

测量中附合导线的操作方法
测量中附合导线的操作方法如下:
1. 准备工作:
- 确保测量仪器正常工作并已校准;
- 确保测试仪器和附合导线与电源断开连接,以避免电击。
2. 连接导线:
- 将附合导线的一端连接至测量仪器的导线接口;
- 将附合导线的另一端连接至测试点或被测设备的相应接口。
3. 设置测量仪器:
- 确定测量仪器的测试模式和参数,如电流、电压、阻抗等;
- 选择合适的量程和测量范围。
4. 进行测量:
- 打开测量仪器的电源,并按照提示进行操作;
- 读取测量仪器显示屏上的数值或记录测量仪器的输出数据。
5. 关闭测量:
- 关闭测量仪器的电源;
- 断开附合导线的连接。
注意事项:
- 在进行测量前,确保导线接头清洁,无腐蚀或松动;
- 根据需要使用导线夹或绝缘套进行安全连接;
- 遵守测量仪器和被测设备的安全和操作指南;
- 当在高压环境下进行测量时,必须有专业人员参与,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附合或闭合导线测量的要点与数据检验数据标准有哪些?附测量数据与计算成果

附合或闭合导线测量的要点:1.选择适当的测量仪器:附合导线测量通常使用反向测量法,需要使用型号齐全的测距仪、测角仪等仪器,并确保仪器的精度和准确性。
2.确定测量的起点和终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测量的起点和终点,并在现场进行标志。
3.确定导线上的控制点:根据测量的需要,在导线上确定一些控制点,可以是明显的地物点、导线辅助点等,以便于后续的测量操作。
4.进行导线测距:使用测距仪等仪器,按照测量的要求逐点测距,记录下每个测点的距离数据。
5.进行导线测角:使用测角仪等仪器,按照测量的要求逐点测角,记录下每个测点的角度数据。
6.计算导线的长度和坐标:根据测距和测角数据,采用三角测量法或其他计算方法,计算导线的实际长度和坐标。
数据检验数据标准:1.比较和分析每个控制点的测量数据,检查其之间的一致性。
如果控制点之间的测量数据出现较大的差异,需要进行重新测量或校正。
2.检查导线的总长度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并与设计长度进行比较。
如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可能需要重新测量或调整。
3.检查导线的坐标数据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可以通过与已知点的坐标进行比较,或与其他测量方式得到的坐标进行比较。
4.检查测角数据是否符合导线的实际情况。
可以通过绘制导线图或与其他测量方式得到的角度进行比较。
相关参考内容(以附合导线测量为例):测距数据:测点距离(m)A 100.5B 180.2C 250.7D 320.3E 400.9测角数据:测点角度(°)A 45.2B 93.7C 135.9D 180.0E 225.1计算结果:根据测距数据和测角数据,可以使用三角测量法计算出每个测点的坐标和导线的长度。
假设起点坐标为(0, 0),计算结果如下:测点X坐标Y坐标长度(m)A 100 71.3 100.5B 156 180 80.0C 209 250 70.5D 263 314 69.6E 330 387 80.6通过与实际情况比较,确定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双定向附合导线角度闭合差允许值

双定向附合导线角度闭合差允许值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双定向附合导线角度闭合差允许值
的确定涉及到测量精度要求、测量设备精度、测量环境等多个因素。
一般来说,角度闭合差允许值应当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前提下尽量小,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工程测量中,双定向附合导线角度闭合差允许值的确定
需要根据具体的测量任务和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通常情况下,会根
据测量精度等级、测量距离、测量设备精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以确定合理的角度闭合差允许值。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测量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测量数据处
理方法等因素,以确保确定的角度闭合差允许值能够满足工程测量
的精度要求,并在实际测量中得到有效应用。
总的来说,确定双定向附合导线角度闭合差允许值是一个综合
考量多个因素的复杂过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确定,以
保证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
β理 αAB αCD n 1800
=1119°01′12″
助 f 测 理 =-48″
fx = ∑△x测-(xC-xB)=614.90-614.81 =+0.09m fy = ∑△y测-(yC-yB)=366.41-366.53 =-0.12m
计 f容 40 n =±98″
(2)
二、方法与步骤
1、填写外业观测数据与已知数据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3、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 4、坐标增量的计算与闭合差调整 5、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2020/5/15
(3)
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步骤)
点 转折角
号
(右)
°′″
A
改正后 转折角
°′″
方位角 距离 增量计算值 改正后增量
β = α
°′″
(m)
∆x
测
(m)
1∆8y 0o1∆3x'3(m6)''∆y
坐标值
(m)
x
y
+178 22 30 B +193 44 00 1
180 178
+8
13 36
+8
22 30
180 178
13 22
43 44
43 38
44
17 03 40
12 28 50
124.08 164.10
-2
+90.66 -2
=44°40′50″
23=12 -2改+180=°44°40′50″-193 °44′08″+180°
=30°56′42″
34=23 -3改+180=°30°56′42″-181 °13′08″+180°
=29°43′34″
4C=34 -4改+180=°29°43′34″-204 °54′38″+180°
= 180°13′44″ = 178°22′38″ = 193°44′08″ = 181°13′08″ = 204°54′38″ = 180°32′56″
计算检核:
2020/5/15
改= 理
(8)
返回表格
3、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
左角 : 前 = 后 +左-180° 右角 : 前 = 后 -右+180°
算
f < f容
fD
f
2 x
f
2 y
0.15m
f
K = D
=
1 4922
<1
2000
角度闭合差计算与调整
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与调整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角度闭合差(f) :实测角值之和 与测理论值 之差理
f
测
理
检核测角 精度
2020/5/15
f 容
40
n
f
>f 容ຫໍສະໝຸດ ,精度不符,重测f
如图所示为一条附合导线,A、B、C、D为场地已知控制点, 试用导线测量方法测定导线点1、2、3、4的坐标。
αAB=43°17′12″
αAB
A
2020/5/15
1
2
B
XB=1230.88m YB= 673.45m
XC=1845.69m αCD
D
YC=1039.98m
C
4 3
αCD=4°16′00″
(1)
1119 00
+8
00
+8
00
+8
30
+8
48
24
193 44 181 13 204 54 180 32
1119 01
08 08 38 56
12
30 29 4
4
56 43 48 16
42 34 56 00
-2
208.53 +178.85
94.18
-1 +81.79
-2
147.44 +146.92
738.33 +614.90
f
容
,精度符合,可以平差
返回表格
(5)
? β理(右怎)么α计始算α终理 n 1800
αAB αCD n 1800
当观测角为左角时 :43o17'12'' 4o16'00'' 6 18测0角o个数
β理(=左1)11α9终°0α 1′始 12″n 1800
当观测角为右角时:
终边方位角
β理(右)α始 α终 n 1800
注意:若算得 前>360 °,则应减去360 ° 若算得 前< 0 ,则应加上360 °
本例为右角,所以:
B1=AB -B改+180=°43°17′12″-180 °13′44″+180°
=43°03′28″
2020/5/15
返回表格
(9)
12=B1 -1改+180=°43°03′28″-178 °22′38″+180°
+116.68
o ' ''
+2
1230.88
+84.71 +90.64 +84.73
+3 o ' '' 1321.52
+115.39 +116.66 +115.42
673.45 758.18
2
+181 13 00 3
4
+204 54 30 C +180 32 48 D
=1119 00 24
193 44 181 13 204 54 180 32
起始边方位角
2020/5/15
返回表格
(6)
2)调整角度闭合差(平差)
将fβ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对观测值进行改正。
改正数:v
f
n
v 计算检核: f
在本例中:
v
f
-48
n
6
+8
计算检核: v (+8)+(+8)+(+8)+(+8)+(+8)+(+8)
48 f
2020/5/15
=4°48′56″
检验:算到终边已知方位角
CD=4C -C改+180=°4°48′56″-180 °32′56″+180°
=4°16′00″
2020/5/15
(10)
返回表格
4、坐标增量的计算与闭合差调整
计算各边坐标增量值:
X=D cos Y=D sin
4°16′00″
D
外业观测数据
43°17′12″
CD
C
XC=1845.69
C YC=1039.98
180°32′48″
4
4
3
204°54′30″
AB
A
1
2
2
3
181°13′00″
B
1
193°44′00″
178°22′30″
B
180°13′36″
XB=1230.88 YB= 673.45
返回表格
2020/5/15
+3
+107.23
o+178.'83
+'1' 07.26
1438.18
+2
+46.70
o+81.'78
1617.01 +''46.72 1698.79
+2
+12.38
o+146.'90
+12.40
''
1845.69
o ' ''
+366.41 +614.81 +366.53 +614.81
873.60 980.86 1027.58 1039.98
返回表格
(7)
3)改正后的转折角:
改 =测 v
βB改= βB+vβ β1改= β1+vβ β2改= β2+vβ β3改= β3+vβ β4改= β4+vβ βC改= βC+vβ
=180°13′36″+8″ =178°22′30″+8″ =193°44′00″+8″ =181°13′00″+8″ =204°54′30″+8″ =180°32′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