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艺术与科学》教案
九年级美术下册《艺术与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c)比例:以古希腊雕塑为例,探讨比例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展示黄金分割的魅力。
3.引导学生认识到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确保小组讨论的顺利进行。
九年级美术下册《艺术与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艺术与科学之间的紧密联系,认识到艺术家在科学领域中的影响和贡献。
2.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使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运用到的科学原理,如光影、色彩、比例等。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美术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提高实践能力。
7.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同学们互相学习、交流,共同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理解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艺术创作中运用到的科学原理,如光影、色彩、比例等。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重点: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难点:引导学生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作品。
2.教学策略:
a)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教学相长。
b)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提高实践能力。
3.教学评价:
a)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美术艺术与科学教案
初中美术艺术与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艺术与科学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欣赏和评述实际案例,认识掌握艺术与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生活的重要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和认同艺术与科学的双翼对我们自身及环境的影响,感知两者平衡发展的永恒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能够感知和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谈艺术与科学的平衡发展,并将两者融入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自主探究,导入新课。
教师安排学生课前需要收集资料的相关信息:安济桥曾经历的自然灾害;了解并简述新媒体艺术的概念、达芬奇的艺术成就等议题。
出示课题《艺术与科学》。
学生分组完成探究任务成果的展现。
教师安排分组学生说明资料收集情况。
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并板书。
教师补充说明。
初中美术教学课例《艺术与科学》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关于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 科学是艺术的技术基础。艺术的材料从原始的粘土、木 头、石块到随着科学发展而形成的经过冶炼的金属,特 定的技术作为中介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 作用,也推动了艺术的发展。而与材料技术相关的表现 技术,在艺术创作中又是艺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 课例研究综
1、导入:通过看雨过天晴后出现的虹和霓进入理 教学过程 论知识的学习。
2、列举于讨论:(1)列举出只重视科技发展,忽
略与艺术融合而出现的社会弊端。(2)列举生活中设 计体现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的实例。
3、欣赏与评述:探究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艺术与科 技是怎样的关系?
4、感想与思考:为什么艺术与当今社会需要艺术 与科学双翼齐备的高素质人才?
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持续发展”为教育目标的今天,
人们越来越关注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重视艺术
与科学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一个崭新而广阔的学习和探
究空间。
1、知识技能:能够联系生活,了解艺术与科学的
结合对人类生活的促进作用,认识到现代科技对艺方法: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生活中各
通过例子分析生活中的作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 生活经验进行分析、思考、如何将已有的科学体系,进 行整合以及怎么看待和处理不同学科的学习目的学习 方法等。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设计艺术界所应当吸收、遵 循的。美术教学应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重新构建设计 艺术学的学科体系,在学科体系的构建和专业设置上进 行一系列整合,突破单纯侧重艺术,以及侧重技术的设 教学策略选 计艺术教育模式,而是从‘设计艺术是艺术与科学的融 择与设计 合’理念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力图向艺术与科学融合的方向发展,使设计艺术学科借 助艺术的表现,人文科学的素养,以及技术的手段,得 以升华和发展,形成艺术学科,人文学科和工科相互依 托的交叉学科体系。
九年级美术下册人教版教案第2课艺术与科学
提问:埃舍尔的《圆形极限3》的创 作的灵感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主 题?与科学有什么关系?
根据学生的描述板书关键词(抽象 几何空间、永无边界、无限而有界)。
小结:有些艺术作品直接涉及了有 关世界的观念和规律,以不同于科学的 方式增强了人们对世界的理解。
展示修拉的《春季的塞拉河》,包括
结合课前掌握的资料,观察课 本图片及图注文字,发言。
联系已有的知识,思考后说出 自己的见解。理解安济桥的结构形 式与功能和谐统一,初步感知艺术 与科学间的关系。
观察作品,说出作品的科学主 题,以及作品的形象与色彩构图是 如何服务于科学主题的。
理解艺术可以表现科学的主 题,从而增强人们对世界的理解。
观察作品,说出修拉点彩法的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对艺术和科学密切关系的感知和理解。
教学难点:能在案例学习的启发下,描述、分析和评价艺术分例子,能联系生活谈艺术 与科学的和谐发展。
教具 学具 资料 准备
PPT课件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一、讲授新课
1、展示安济桥的组图,引导学生观察 其造型以及桥上的单孔、坦拱和敞肩, 理解这些结构的功能,说出安济桥体现 出的形式美、装饰没和功能美。
单元
2教学内容艺术与科学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艺术与科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与 关联。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本课学到的思考方法和角度,欣赏、理解和评述科学影响艺术 的某个例子。联系生活,;了解拥有艺术与科学的双翼对我们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并认冋拥有艺术与科学的双翼对我们自身发展的重要作 用。认冋两者的平衡发展是我们永恒的理想和追求。
艺术与科学教案九年级美术
艺术与科学教案九年级美术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美术领域的艺术和科学的关系。
2、通过日常的实践,让学生在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中感受和欣赏多种美术表达的方式。
3、通过学习,让学生培养利用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来探索有创意地进行审视和表达
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步骤
1、板书设计:标题“美术与科学”,概括艺术和科学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集体讨论“美术”和“科学”的概念,并从古今中外文化
的角度归纳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理解:举例说明艺术和科学之间存在着多种交流关系,例如创新的形式
表达、科学研究的媒介运用、发现技术的美学等。
4、引导学生应用: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水准,融合艺术和科学的精髓,从而利
用技术手段来把美学内涵,表现出来的能力。
5、把握学习节奏:课堂上采取快、慢的节奏,形成有规律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方法
1、课堂探究:探究设计,以知识拓展为目的,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敢于创新的意识,探索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可能性。
2、群组讨论:小组内的学生分工协作,交流思想;当学生交流完后,归纳总结,以
一句话总结出大家的思想,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践运用:学生在课堂上尝试绘画等实践操作,把课堂上获得的知识融会贯通;
每个学生完成作品后,由全班学生进行点评,提出自己的创新思路和看法。
《艺术与科学》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教材艺术与科学执教者户县电厂中学刘军胜一、教材分析(一)指导思想本节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
通过资料搜集、观察欣赏、分析讨论,了解科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探索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启发学生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美。
认识感受科学给艺术带来的方便快捷,及科学对艺术的影响力。
使学生了解艺术与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初步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认识感受科学给艺术带来的方便快捷,及科学对艺术的影响力。
应会:能够从生活中汲取美,认识感受科学、艺术对生活的影响。
使学生了解艺术与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及科学艺术考察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启发学生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生兴趣。
难点:感受科学对艺术产生的影响。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通过欣赏了解科学与艺术作品间的关系,在分析讨论中感受科学对艺术产生的影响。
在观察中了解艺术作品的科学构思。
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学习材料教师:教学PPT课件,美术书。
学生:美术书及课前网络搜索的科学艺术资料。
(三)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方法自评、讨论、总结相结合。
2、教学评价点欣赏感受的效果,分析评价的活动情况。
三、教学过程 (探究式学习)2012年12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美术下册艺术与科学教案
课题:艺术与科学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第一课三、教学时间:(40分钟)四、学生分析:学生喜欢画画,喜欢美术课,但是现在的学习越来越紧张了。
学生都不知道现在学习美术对自己、对自己的将来有什么用。
这就是我们的学生,他们从懵懂的少年开始有了对自己的未来、对社会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思考。
对于科学与艺术这样深奥而严肃的话题有着自己蒙昧的初步的感性认识。
五、教材分析:科学与艺术的话题正是目前探讨的热门的话题,也是我们的学生在现阶段需要认知和理解的内容。
教材将这样的话题放在学期的第一课作为供学生学习探讨,对学生现阶段的认知能力具是有针对性的。
教材中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并结合社会发展的现实,提供了较为具有说服力的资料,教学目标鲜明。
如何引导学生将生活中所感知的片面的、感性的认识整理加工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是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六、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联系生活,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人类发展的促进作用;认识到现代科技对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2. 通过了解科学与艺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科学的热情和对艺术的热爱,认识到将艺术和科学有机的结合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七、教学重点: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和意义。
八、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艺术对科学的促进作用。
九、教学准备:powerpoint电脑教学课件、实物教具。
十、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一起来欣赏雄伟的建筑、精美的绘画。
设问:我们所看到的都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留下的经典的文化遗产。
人类从蒙昧时代发展到了今天具有了极大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你认为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什么力量在起着作用?引出课题: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是《科学与艺术》。
(二)、欣赏探究:联系经典事例,体会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讲授:艺术、科学的概念。
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艺术与科学教学设计
《艺术与科学》教学设计《艺术与科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美版八年级第一课,下面我着重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这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虽然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美术课并不陌生,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美术课就是画画、做手工,加上现在的学习越来越紧张,致使大部分学生很少关注美术课堂,不知道现在学习美术对自己的将来有什么用,这就是我们的学生。
其实他们从懵懂的少年就有了对自己的未来、对社会的初步认识和思考。
对于科学与艺术深奥而严肃的话题也有着自己蒙昧的初步感性认识。
二、教材分析:科学与艺术的话题正是目前探讨的热门的话题,也是我们的学生在现阶段需要认知和理解的内容。
教材将这样的话题放在学期的第一课作为供学生学习探讨,对学生现阶段的认知能力具是有针对性的。
教材中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并结合社会发展的现实,提供了较为具有说服力的资料,教学目标鲜明。
如何引导学生将生活中所感知的片面的、感性的认识整理加工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是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下:1.使学生能够联系生活,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人类发展的促进作用;认识到现代科技对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2.通过了解科学与艺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科学的热情和对艺术的热爱,认识到艺术和科学有机的结合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明确了学习目标,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教学重点: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艺术对科学的促进作用。
三、教法学法:在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指导思想,通过问题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欣赏、分析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感性感知,积极互动、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节假日里,同学们一定去过好多地方旅游,说说看都见过哪些名胜古迹?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美术课教案艺术与科学
美术课教案艺术与科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认识到艺术创作中科学原理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激发学生探索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与科学的内涵与关系2. 美术作品中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案例分析3. 艺术与科学在现代美术创作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与科学的内涵、关系及案例。
2. 欣赏法:分析美术作品中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实践。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2. 美术作品示例3. 绘画、制作工具和材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艺术与科学的内涵、关系及案例。
3. 欣赏:分析美术作品中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4.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实践,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艺术与科学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或博物馆,加深对艺术与科学结合的理解。
2. 邀请艺术家或科学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悟。
3. 开展美术作品比赛,鼓励学生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展示创新成果。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艺术与科学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讨论进行评估。
2. 学生美术作品的创意和质量,通过作品展示和评比进行评估。
3. 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进行评估。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鼓励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发挥个性,充分展示创新思维。
3. 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地指导学生。
九、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提高教学效果。
3. 积极探索艺术与科学的新趋势,更新教学资源。
美术课教案艺术与科学
美术课教案艺术与科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认识到艺术与科学的相互影响和交融。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美术作品,提高其美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概述2. 美术作品欣赏:分析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等元素3. 科学分析方法在美术鉴赏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美术作品欣赏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科学方法分析美术作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
2. 示范法:展示优秀美术作品,分析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等元素。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分析指定美术作品。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 示范:展示优秀美术作品,分析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等元素。
4. 实践:让学生动手分析指定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
5.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分析。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一幅美术作品。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或博物馆,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2. 邀请艺术家或科学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3. 开展美术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其对艺术与科学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美术作品分析的方法和思路。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其在课堂外的应用和实践。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年龄段的美术教材,介绍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美术作品和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美术课教案艺术与科学
美术课教案艺术与科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认识到艺术创作中科学原理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激发学生探索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与科学的定义及关系2. 美术作品中科学原理的应用案例分析3. 艺术创新与科学发展的相互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与科学的定义、关系及应用案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美术作品中的科学原理。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艺术与科学的创新结合。
四、教学准备1. 课件:艺术与科学的相关图片、案例等。
2. 教材或参考资料:关于艺术与科学的相关内容。
3.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具有科学元素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艺术与科学关系的思考。
2. 新课内容:讲解艺术与科学的定义、关系及应用案例。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美术作品中的科学原理,如透视、光影、色彩等。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艺术与科学的创新结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进行创新实践。
6. 课后作业:搜集一幅运用科学原理创作的美术作品,分析其科学元素及艺术价值。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艺术与科学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美术作品中科学原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难点1. 艺术与科学关系的理解。
2. 美术作品中科学原理的分析。
八、教学重点1. 艺术与科学的定义及关系。
2. 具体美术作品中的科学原理分析。
九、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具有科学元素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艺术与科学关系的思考。
2. 讲解艺术与科学的定义及关系:引导学生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内涵,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3. 分析美术作品中的科学原理:以具体作品为例,讲解作品中运用到的科学原理,如透视、光影、色彩等。
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二课《艺术与科学》word教案1
艺术与科学一、人文与科学的关系先来看看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与科学的关系。
文艺复兴解放了被宗教禁锢的思想,绝不仅局限于人文文化,它涉及到思想文化领域的几个方面,由人文主义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新科学运动所构成,这些运动都渗透着一种理性主义,通过理性主义恢复了人的尊严。
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思想和学术的巨匠,他们在科学与人文的领域中充分施展着多才多艺的天赋,他们跨文化创造的建树起到了将科学与人文结合起来的作用。
在这方面可以列举出许多人的名字,如里昂·巴蒂斯塔·亚尔培蒂、韦罗丘、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等。
尤其是达芬奇,他不仅对各种艺术无不擅长,而且对各种知识也无不研究,从他的手稿就可以看出,他观察和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包括了人文与科学的各个领域。
他不仅是著名的画家,还可以称得上是雕塑家、工程师、建筑师、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哲学家,而其在每一学科中,他都在当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被公认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杰出的艺术家和科学家。
将科学与艺术结合最好的是达芬奇,可他并不是将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人,在科学家中李政道就是其一。
李政道教授是物理学家,但他对历史、诗词、绘画、音乐等文化艺术,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也十分喜好。
二、艺术想像、审美要求对科学的影响李政道说过: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
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
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雕塑、音乐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
情感越珍贵,唤起越强烈,反响越普遍,艺术就越优秀。
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
科学家抽象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创造就越深刻。
尽管自然现象本身并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的抽象和总结乃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是一类特定的抽象和总结,适用于所有的自然现象,它的真理性根植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
美术课教案艺术与科学
美术课教案艺术与科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认识到艺术创作中科学原理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激发学生探索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与科学的定义及关系2. 美术作品中科学原理的应用案例分析3. 艺术创新与科学发展的互动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与科学的定义、关系及应用案例。
2. 欣赏法:分析美术作品中科学原理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探索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包括艺术与科学的定义、关系及应用案例。
2. 美术作品图片:展示作品中科学原理的应用。
3. 创作材料:水彩、画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艺术与科学的定义、关系及应用案例,分析美术作品中科学原理的运用。
3. 欣赏: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中科学原理的应用。
4. 实践:分组进行艺术创作实践,让学生尝试将科学原理应用于作品之中。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一幅结合科学原理的美术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和点评。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艺术展览,加深对美术作品中科学原理应用的理解。
2. 邀请艺术家或科学家进行讲座,分享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经验和案例。
3. 开展艺术与科学主题的研讨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创作。
七、教学评价1. 学生作业:评价学生在艺术创作中科学原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欣赏和实践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2.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
2. 艺术与科学-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2. 艺术与科学-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课程背景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欣赏和喜爱。
而且,科学与艺术之间也存在着微妙的关系和联系。
因此,我们需要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为此,我们开设了这门课程——《艺术与科学》。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历史渊源;2.掌握艺术与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现状;3.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理解二者相互依存的关系;4.通过创作实践,加深对艺术与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内容1. 艺术与科学的历史渊源艺术与科学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人类尚未将艺术、科学分开,而是在神话、祭祀、医学等领域中的进行实践和探索。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与科学才彻底分开,这时艺术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学科。
2. 艺术与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现状艺术与科学在现代社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艺术方面,高科技的手段、电脑科技的普及,以及人们对视觉效果的不断追求,都在推动着艺术的高速发展。
而在科学方面,则在电子、计算机、生物技术等领域中的应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3.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艺术与科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渗透。
艺术的视觉效果和设计,往往都要借助科学的成果,比如电子科技、照明科技等;而科学在研究技术的过程中,也会受到艺术因素的影响。
如人体造型研究,需要涉及到美学、艺术和人体测量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4. 创作实践环节通过创作实践,加深了解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学生可以通过选题自我创作,结合学过的艺术设计理论和科学知识,在实践中体验艺术与科学因素的融合。
创作形式可包含电子版画、数码雕塑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此环节增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并具备了艺术创作技能。
四、教学重点•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的理解;•艺术与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现状的掌握;•创作实践环节的完成。
九年级美术下册《艺术与科学》优秀教学案例
(1)案例中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具体表现;
(2)这种结合对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影响;
(3)如何将这种结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各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四)总结归纳
1. 教师邀请各小组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归纳各小组讨论的成果。
2.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重要性,并提出以下结论:
(1)明确案例中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具体表现;
(2)阐述这种结合对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影响;
(3)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以及如何将这种结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案例亮点
(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2)倡导绿色环保,关注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鼓励创新实践,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本章节教学注重情景创设,将学生带入一个充满艺术与科学气息的学习环境。具体策略如下:
1.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艺术与科学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
3.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
4. 定期组织作品展示、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展示自己成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要求,追求卓越。
(五)反思与评价,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本案例重视反思与评价环节,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提高自我认知。同时,学生互相评价,学会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在这种互动评价中,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2 艺术与科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美版九年级下册
《艺术与科学》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理解科学与艺术相辅相成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对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思维方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和艺术的热爱,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理解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联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培养创新思维。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图片、视频资料,用于展示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2. 准备讨论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准备教学课件,便于课堂展示和讲解。
4. 邀请科学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或视频,作为课程补充。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组织学生观察教室环境,引导学生发现教室中存在的科学元素,如:电灯开关、黑板、窗户上的双层玻璃等。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1. 观察艺术与科学的关系(1)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教室内的科学元素进行深入观察,记录其特点和功能。
(2)小组讨论:艺术如何与科学相结合,使该元素更具美感?(3)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分享和讨论成果展示。
2. 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发展历程(1)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发展历程,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推动。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艺术与科学在历史上的重要时刻和人物,以及他们如何推动各自领域的发展。
(3)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分享和展示。
3. 创作实践(1)教师介绍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和要求:以艺术与科学为主题,创作一件融合两者元素的美术作品。
(2)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创作方式,如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
(3)学生自由创作,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组织学生将各自的创作作品展示在教室或学校展览区。
(2)邀请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引导学生从科学和艺术的角度评价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人美版美术9年级下册 2艺术与科学 教案设计
➢艺术与科学➢课时:1课时➢课型:欣赏·评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密切联系,理解艺术与科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联。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本课学到的思考方法和角度,欣赏、理解和评述科学影响艺术的某个例子。
联系生活,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双翼对我们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并认同科学与艺术的双翼对我们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认同两者的平衡发展是我们永恒的理想和追求。
➢教学重点:对艺术与科学密切联系的感知和理解。
➢教学难点:能在案例学习的启发下,描述、分析和评价科学影响艺术的例子,能联系生活谈艺术与科学的和谐发展。
➢教学过程:前置作业:课前一周给每个小组布置任务。
1、搜索“赵州桥”,了解其基本情况。
着重了解其独特魅力。
2、查找两件以科学发展中的人与事为主题的美术作品,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名称,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作品表达的内涵。
3、查阅资料:长信宫灯的结构和造型特点;艺术家埃舍尔《圆形极限3》的创造灵感以及色彩混合原理;4、查阅资料:达·芬奇的艺术成就和他对自然科学的研究。
一、导入新课,开始发现之旅。
1、故事导入------出示图片——工程师之戒、加拿大魁北克大桥图1、加拿大魁北克大桥图2引出问题:艺术设计能否脱离科学单独存在呢?学生:回答问题(否定)2、教师:那么艺术与科学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跟大家一起探讨的第二课《艺术与科学》。
3、步入新课,互动交流,体会艺术与科学的有机结合。
第①部分:《赵州桥》案例详解,调动学生通过描述、分析和评价,感知并理解艺术与科学的有机结合。
教师:刚刚我们看了一座惨烈的桥,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座令人安心的桥,出示图片《赵州桥》。
同学们了解他吗?教师:赵州桥历经洪水、地震、战乱,迄今1400多年,我请大家看一段视频,看的时候,第一请同学们要欣赏赵州桥的美在何处?第二希望大家注意它为什么被称为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典范?学生:观看视频。
美术课教案艺术与科学
美术课教案艺术与科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认识到艺术创作中科学原理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与科学的概述2. 美术作品中科学原理的应用案例分析3. 创新美术作品的创作方法与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美术作品中科学原理的应用。
2. 难点:创新美术作品的创作方法与实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分析美术作品中科学原理的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认识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联系。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创新美术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阐述美术作品中科学原理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联系。
4.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创新美术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总结课程收获。
6. 课堂小结:强调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和创新。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艺术与科学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美术作品中科学原理的应用的认识。
3.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
七、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有关艺术与科学的相关文章、图片等。
2. 图书资源:艺术与科学相关的书籍、画册等。
3. 实物资源:各类美术作品、创作工具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艺术与科学的概述2. 第二课时:美术作品中科学原理的应用案例分析3. 第三课时:创新美术作品的创作方法讲解4. 第四课时:学生创作实践(上)5. 第五课时:学生创作实践(下)6. 第六课时:作品展示与评价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存在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与科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艺术与科学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欣赏和评述实际案例,认识掌握艺术与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生活的重要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和认同艺术与科学的双翼对我们自身及环境的影响,感知两者平衡发展的永恒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感知和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谈艺术与科学的平衡发展,并将两者融入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自主探究,导入新课
教师安排学生课前需要收集资料的相关信息:安济桥曾经历的自然灾害;了解并简述新媒体艺术的概念、达芬奇的艺术成就等议题。
出示课题《艺术与科学》。
学生分组完成探究任务成果的展现。
教师安排分组学生说明资料收集情况。
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并板书。
教师补充说明。
环节二:交流学习,分享收获
1.展示安济桥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桥的造型是怎样的?如什么是伏拱、坦拱和敞肩?
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总结:伏拱是在主拱肩上的小拱,能减轻桥梁自重,增加稳固性和泄流量。
坦拱:使桥身平坦,方便同行。
2.展示埃舍尔的《圆形极限3》以及《双曲几何空间示意图》提问:作者第一幅作品的创作灵感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主题?与科学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总结:有些艺术直接涉及了有关世界的观念和规律,以不同于科学的方式增强了人们对世界的理解。
3.图片展示《长信宫灯》提出问题:燃烧产生的烟烬不直接进入空中,而是进入宫女中空的身体中,有什么好处?造型上是如何满足这个功能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补充:燃烧产生的烟烬顺着箭头的方向进入身体,利于保持室内环境清洁。
灯罩与袖子连在一起功能与审美同时满足。
4.展示《网》图片,作品包含怎样的新科技?有什么艺术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科技的创新可以催生新的艺术门类。
环节三:巩固练习,认识升华
提出问题:过分偏重科学发展会带给我们什么问题?(环境污染)展示达芬奇的《水工构造物研究手稿》。
说说其兼具的能力和素养如何利于他的发展?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兼具科学能力和艺术素养的大师?(张衡、徐霞客、伽利略)
环节四:小结作业,拓展提高
课后作业: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拥有艺术与科学的双翼对我们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写一篇300字以内的文章)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