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致因理论1

合集下载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实践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事故致因理论在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应用效 果,为类似场景提供借鉴和参考。
确定事故致因因 素:分析事故发 生的原因,识别 出关键因素,为 风险评估提供依
据。
评估风险等级: 根据事故致因因 素的风险大小, 确定风险等级, 为制定相应的风 险控制措施提供
参考。
推动行业发展:事故致因理论在许多行业中都有广泛应用,对于推动行业的安全和 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PART THREE
定义: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人或组织在一段时间内更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性。
理论观点:事故频发倾向论认为,某些个人或组织由于某些原因,在生产或生活中 存在更高的发生事故的风险。
事故频发倾向的成因:包括个人或组织的技能水平、工作经验、心理状态、管理状况 等因素。
减少事故发生:通过分析事故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提高安全性: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保障员工和企业的安全,事故致因理论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安全性。
优化管理:事故致因理论可以帮助企业发现管理漏洞和不足,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增强竞争力: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事故致因理论的应用有助于企业增强竞争力。
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事故中的作用,因此在应急管理中需要特别关注人的行为 管理和设备的安全性。
结合事故致因理论,应急管理部门可以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事故致因理论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对事故发生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员工的 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制定风险控制措 施:针对不同风 险等级的事故致 因因素,制定相 应的风险控制措 施,降低事故发

安全科学原理—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科学原理—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频发倾向论
16
第三节
一、因果继承原则
事故因果论
事故现象的发生与其原因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事故现象是后果,与其前因有必然的联系。 因果是多层次相继发生的,因和果有继承性,前段的结 果往往是下一段的原因。一次原因是二次原因的结果,二 次原因又是三次原因的结果,如此类推。
17
第三节
事故因果论
23
第三节
事故因果论
某些因果连锁,又有一系列原因集中、复合组 成伤亡事故后果——复合型 单纯的集中型或连锁型较少,事故的因果关系 多为复合型。
24
第三节
三、起因物和施害物
事故因果论
起因物——造成事故起源的机械、装置、天然或人 工物件、环境物等。
施害物——直接造成事故而加害于人的物质
不安全状态导致起因物作用;施害物又是起因物促 成其造成事故后果的。
12
第二节
事故频发倾向论
1926年,纽鲍尔德(E.M.Newbold)研究大量工厂中事 故发生次数分布,证明事故发生次数服从发生概率极小, 且各个人发生事故概率不等的统计分布。 马勃(Marbe)跟踪调查了一个有3000人的工厂,结果发 现: 第一年里没有发生事故的工人在以后几年里平均发生 0.30—0.60次事故; 第一年里发生过一次事故的工人在以后平均发生0.86— 1.17次事故; 第一年里出过两次事故的工人在以后平均发生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能量意外释放论/能量转移论
能量意外释放论的出现是人们对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实 质认识方面的一大飞跃。1961年和1966年,吉布森(Gibson) 和哈登(Hadden)提出了一种新概念: 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 的能量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于是,应该通过控制能量, 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 量释放。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一、安全生产人类自诞生起就离不开生产和安全这两大基本需要,以往安全研究的范围通常限于劳动保护领域中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属狭义安全的范畴。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的创立及研究领域的发展,安全科学技术所研究的问题已不再仅局限于生产过程中的狭义安全,而是包括生产、生活、以及人类的一切可能活动领域、场所中的所有安全问题——广义的安全。

二、事故致因理论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因素是事故的致因因素。

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以海因里希因果连续论为代表的早期事故致因理论;以能量意外释放论为代表的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现代系统安全理论。

(一)早期事故致因理论该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事故发生可能在某一瞬间,却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在事故因果连锁论中,以事故为中心,事故的原因概括三个层次: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

(二)能量意外释放论调查伤亡事故原因发现,大多数伤亡事故都是因为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正常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引起的,并且这种过量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释放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

(三)现代系统安全理论系统安全认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防止事故就是消除、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

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M.Greenwood)和伍兹(H.H.Woods)对许多工厂里的伤亡事故数据中的事故发生次数按不同的统计分布进行了统计检验。

结果发现,工人中的某些人较其他人更容易发生事故。

从这种现象出发,后来法默 (F armer)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

所谓事故频发倾向(Accident Pronene ss),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Accident Causation Theory)是一个在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领域被广泛应用的概念。

事故往往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有其内在的原因和逻辑。

理解事故致因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潜在的危险情况。

1. 事故的本质事故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

事故不仅会给个体和组织带来损失,还可能影响整个社会系统的稳定性和发展。

因此,深入理解事故的本质和致因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2. 事故的分类事故可以根据其性质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类。

常见的事故包括机械事故、交通事故、化学事故等。

而事故的分类也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

3. 事故的致因事故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常见的事故致因包括人为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等。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事故的本质。

4. 事故防范措施为了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这包括事前的风险评估、事中的应急处置和事后的事故调查与总结。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措施,才能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5. 事故的管理与监控事故管理是一个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

建立健全的事故管理体系和监控机制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事故防范的根本目标。

综上所述,事故致因理论是一个涉及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领域的重要概念。

理解事故的致因机制、完善事故管理体系以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提高社会安全水平和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我们能够减少事故的发生,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以上是关于事故致因理论的一些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安全管理原理--02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管理原理--02事故致因理论

(2)1949年Gorden利用流行病传染机理来 论述事故的发生机理,提出了“流行病方法”。
环境特征:温度、 湿度、季节、社 区卫生状况、防 疫措施等
流行病方法理论
明确提出了事故因素间的关系特征,认为事故是几种因 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推动了关于上述三种因素的研究和调查。 如何找致因的媒介? 致因的媒介到底是什么? 怎么定义? 能量伤害方式?
为研究事故发生原因,便于对伤亡事故进行 统计分析和调查处理,国务院有关部门将事故 按严重程度分为6类: (1)轻伤事故 (2)重伤事故 (3)死亡事故 一次事故中死亡1~2人的事故 (4)重大死亡事故 3~9人 (5)特大死亡事故 10人及10人以上 (6)特别重大死亡事故
特别重大死亡事故:




民航客机发生的机毁人亡(死亡40人及其以上)事故 专机和外国民航客机在中国境内发生的机毁人亡事故 铁路、水运、矿山、水利、电力事故造成一次死亡50人 及其以上,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及其以 上的 公路和其他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其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 在500万元及其以上的事故(航空、航天器科研过程中 发生的事故除外) 一次造成职工和居民100人及其以上的急性中毒事故 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
(3)1961年Gibson提出、Hadden发展了 能量转移论。 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转移,各 种形式的能量构成了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 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造成伤害 及事故,主要取决于:人所接触的时间长短和频率, 力的集中程度,受伤害的部位及屏障设置的早晚等。
第十六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二)醉酒导致伤亡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事故致因理论和预防原理分析

事故致因理论和预防原理分析

事故致因理论和预防原理分析事故致因理论和预防原理分析引言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事故的发生往往带来巨大的损失和危害。

了解事故致因理论和预防原理对于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别从事故致因理论和事故预防原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研究事故发生原因的学说,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故的本质和规律,为预防事故提供理论依据。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事故致因理论:1.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该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一系列因果关系事件连锁反应的结果。

这些事件包括基本事件、间接事件和结果事件,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2.能量转移理论:该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于能量在传递、转化过程中失去控制而导致的。

根据能量转移理论,防止事故的关键在于采取措施控制能量的释放和转移。

3.人因失误理论:该理论强调人为因素在事故发生中的作用。

人因失误包括操作失误、判断错误、反应迟钝等,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4.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事故是由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些危险因素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等,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的生产条件和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事故的成因和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二、事故预防原理事故预防原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止或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事故预防原理:1.消除危险源:消除危险源是预防事故的最根本措施。

通过改进工艺流程、使用安全设备、提高设备可靠性等手段,消除危险源,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减弱程度:减弱程度是指采取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

例如,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阻燃材料、降低设备运行速度、增加安全距离等措施都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3.隔离和闭锁:隔离和闭锁是指将危险源、危险区域与工作人员隔离开来,或者通过设备的安全装置、连锁装置来防止意外启动或运行。

《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

《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

15,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把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看作是现场失误,现场失误是由于管理失误,管理失误是由于管理体系方面的问题。管理体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目标、管理组织和发挥管理机能方面。
五、论述题
1,论述海因里希工业安全理论的科学性和局限性。
答: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理论阐述了事故发生的因果连锁论,作为事故发生原因的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之间的关系问题,事故发生频率与伤害严重度之间关系问题,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事故预防工作与企业其他管理机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基本责任,以及安全与生产之间的关系等工业安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数十年来,该理论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广大事故预防工作者的赞同,作为他们从事事故预防工作的理论基础。尽管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认识的深化,许多新观点、新理论相继问世,但是该理论中的许多内容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现今的事故预防工作中产生重大影响。
3,亚当斯认为,管理体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的( C )方面。
A,计划、指挥、协调 B,计划、组织、指挥 C,目标、组织、机能 D,目标、责任、机能
4,在事故统计分析时把物的因素进一步区分为( B )。
A,机械和物质 B,起因物和加害物 C,机械和物体 D,设备与环境
四、回答问题
1,人为什么会产生不安全行为?
不正确的态度,缺乏知识或操作不熟练,身体状况不佳,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不良的物理环境
2,怎样防止不安全行为?
3E原则。
3,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1)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间接原因是人的缺点,基本原因是遗传和环境。
危险源及危险性,没有绝对安全,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期间,不可靠是不安全的原因,“内在的安全”而不是“附加上的安全”。

《事故致因理论》PPT课件

《事故致因理论》PPT课件

事故
加害物
伤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接 触

第二种简单模型
5、系统安全理论
• 该理论是二十世纪五十到六十年代在美 国研制洲际导弹的过程中产生的。
• 系统安全指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 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识别危 险源(Hazard),并使其危险性(Risk) 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 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事故致因理论
5)眼部受伤较重,有可能失明的。 6 )手部伤害:大拇指扎断一节,食指、中指、无 名指、小拇指任何一只扎断两节或任何两只各断一节的, 局部肌腱受伤严重,引起机能障碍,不能自由伸屈、残 废的。 7 )脚部伤害:脚趾断二只以上的局部肌腱受伤严 重,引起机能障碍,不能行走自如,可能残废的。 8)内部伤害:内脏损伤、内出血或伤及腹膜等。 9 )凡不在上述范围内的伤害,经医生诊断后,认 为受伤较重,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上述各点,由企业行 政部门会同工会提出初步意见,报当地劳动部门审查确 定。
事故致因理论
2、事故链的组成: [附录6-3 事件及后果] 损失 事故或事件的影响 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 根本原因
事故致因理论
隐 患 根 本 原 因 间 接 原 因 损失 直 接 原 因
多米诺骨牌理论——事故链
事故致因理论
1) 损失(损失原因模式) 损失可被定义为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包括:
4、、轨迹交叉理论
• 人的运动轨迹与物的运动轨迹发生意外 交叉。即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 的不安全 状态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
说相遇时,则将在此时间和空间发生事
故。
事故致因模型
物、包括环境
不安全状态
起因物
加害物
伤害

《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

《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

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事故致因理论一、解释名词、概念1,事故致因理论:阐述什么是事故、事故为什么发生、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以及怎样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

2,事故频发倾向: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的倾向。

3,不安全行为:曾经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

4,比例1:29:300:根据事故统计,同一个人发生的330起同种事故中,300起没有造成伤害,29起造成了轻微伤害,1起造成了严重伤害。

说明事故发生后严重伤害只是极少数,大量的情况不会造成伤害;事故后果具有随机性。

5,3E原则:工程技术、教育、强制。

6,能量以外释放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

如果事故时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人体,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则将造成人员伤害;事故发生时人体能否受到伤害,以及伤害的严重程度如何,取决于作用于人体的能量的大小,能量的集中程度,人体接触能量的部位,能量作用的时间和频率等。

7,系统安全: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程度。

8,“三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9,本质安全:机械设备、物理环境等生产条件的安全称作本质安全。

10,两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11,变化的观点:由于管理者的计划错误或操作者的行为失误,没有适应生产过程中物的因素或人的因素的变化,从而导致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破坏了对能量的屏蔽或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12,P理论:本尼尔认为生产活动中扰动,即外界影响的变化,将作用于行为者。

当行为者能够适应扰动时,生产活动可以维持动态平衡。

如果行为者不能适应这种扰动,则自动动态平衡过程被破坏,开始事故过程。

二、单选题1,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中,事故基本原因是(B )。

事故致因理论简介

事故致因理论简介

四、现代因果连锁理论
博德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 基础上,提出了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五、轨迹交叉理论
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 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 生的时间和空间,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 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 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相通,则将在此时间、此空间发生事故。
事故致因理论简介
事故发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了解事故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对于辨识、 评价和控制危险源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掌握 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有效地控制事故发生 的途径,保证生产系统处于安全状态。事故 致因理论是帮助人们认识事故整个过程的重 要理论依据。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事故致因理论,通过 下述理论可以了解人类对事故的认识以及对 其控制的发展过程。
(5)伤害。由于事故直接产生的人身伤害。
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 移。”能量造成伤害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 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 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 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 生伤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取决于能量大小、 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 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 生。
(三)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
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 即:
( 1 )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 2 )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 3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 4 )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 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事故的致因理论

事故的致因理论

一、事故及其特征安全系统工程的目标是要控制危险、消除事故,因此必须对事故进行研究。

1.事故的定义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

这个定义有三重意思:一是事故的背景,即定义中的“存在某种实现目的的行动过程”,例如人们需要某种产品而开办工厂进行生产,或者是人们为了探亲而去旅行等;二是“突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件”,即事故是突发事件;三是事故的后果,即迫使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

显然,事故有生产事故和非生产事故之分,生产事故才是需要着重讨论的对象。

2.生产事故生产事故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体、损坏财物、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外事件。

根据生产事故所造成的后果不同,有设备事故、人身伤亡事故(又称工伤事故)、险肇事故(又称未遂事故)3种。

人身伤亡事故又称为工伤事故。

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对工伤事故的定义为:企业的职工为了生产和工作,在生产时间和生产活动区域内,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或虽然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的环境、设备或劳动条件等不良,致使身体受到伤害,暂时地或长期地丧失劳动能力。

工伤事故通常称为事故。

因公伤亡与工伤事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两者在处理上、对策上都是不同的。

3.事故的特征事故的特征主要包括:事故的因果性,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和预测性。

(1)事故的因果性因果即原因和结果。

因果性即事物之间,一事物是另一事物发生的根据。

事故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结果。

一个因素是前一个因素的结果,而又是后一个因素的原因。

也就是说,因果关系有继承性,是多层次的。

(2)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从本质上讲,伤亡事故属于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随机事件。

就一特定事故而言,其发生的时问、地点、状况等均无法预测。

事故是由于客观存在不安全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某些意外情况而发生的,这些意外情况往往是难以预知的。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安培课件)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安培课件)
➢ 10、能量转移理论:1961年吉布森提出,1966年哈顿引 申
20
➢ 11、1965年科罗敦(Kolodner)在安全定量化的论文中 介绍了FTA;
➢ 12、1972年威格尔斯沃思(Wigglessworth)提出了以 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
➢ 13、1974年劳伦斯(Lawrence)根据威格尔斯沃思的事 故理论,提出了扰动促成事故理论,即P理论 (Perturbation Occurs),此后又提出了适用于复杂自 然条件、连续作业情况下的矿山以人失误为主因的理论, 在南非金矿试用。
是,制造厂家必须对其产品引起的事故完全负责。
17
第二节 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后,科学 技术进步的一个显著特征是 设备、工艺和产品越来越复 杂。战略武器的研制、宇宙 开发和核电站建设等使得作 为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标志的 复杂巨系统相继问世。这些 复杂巨系统往往由数以千、 万计的元件、部件组成,元 件、部件之间关系非常复杂。
➢ 14、1983年瑞典工作环境基金会对1969年瑟利提出的人 行为系统模型提出了一个修改模型,即WEF模型
➢ 15、1991年安德森提出了瑟利模型的修改系列模型 ➢ 16、1998年,Abdul.Raouf提出了多因素学说
21
第三节 事故因果论
• (1)连锁型:各因素彼此互为因果,互为连锁导致事故发生。 • (2)多因致果型(集中型):各种原因同一时间的共同发生 • (3)复合型:连锁、集中、交叉、复合造成事故
事故致因理论
Accident Causation Theories
1
第一节 事故及其基本特征
(the property of accident)
一、事故及其影响因素

事故的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论、事故因果连锁论、能量意外释放论)

事故的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论、事故因果连锁论、能量意外释放论)

事故的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产物。

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不同,特别是随着生产形式的变化,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处地位的变化,引起人们安全观念的变化,促使新的事故致因理论相继出现。

概括地讲,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即以事故频发倾向论和海因里希因果连续论为代表的早期事故致因理论,以能量意外释放论为主要代表的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现代的系统安全理论。

(一)事故频发倾向论1.事故频发倾向事故频发倾向(Accident Proneness)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

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M.Greenwood)和伍兹(H.H.Woods)对许多工厂里事故发生次数资料按如下3种统计分布进行了统计检验:泊松分布(Poisson Distribution)、偏倚分布(Biased Distribution)和非均等分布(Disuibution of Unequal Liabiliy)。

通过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工厂中存在着事故频发倾向者。

1939年,法默(Farmer)和查姆勃(Chamber)明确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认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事故遭遇倾向事故遭遇倾向(Accident Liability)是指某些人员在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事故的发生不仅与个人因素有关,而且与生产条件,工人的年龄、工作经验、熟练程度有关。

明兹(A.Mintz)和布卢姆(M.L.B)建议用事故遭遇倾向取代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

3.关于事故频发倾向理论自格林伍德的研究起,迄今有无数的研究者对事故频发倾向理论的科学性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探讨,关于事故频发倾向者存在与否的问题一直有争议。

实际上,事故遭遇倾向就是事故频发倾向理论的修正。

近年来许多研究结果认为,“事故频发倾向者”并不存在。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解: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解: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解: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M.Greenwood)和伍兹(H.H.Woods)把许多伤亡事故发生次数按照如下三种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1.泊松分布。

当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个体差异时,即不存在事故频发倾向者时,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

这种情况下,事故的发生原因是由于工厂里的生产条件、机械设备以及一些其他偶然因素引起的。

2.偏倚分布。

一些工人由于存在精神或心理方面的毛病,如果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过一次事故,则会造成胆怯或神经过敏,当再继续操作时,就有重复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事故的倾向,符合这种统计分布的主要是少数有精神或心理缺陷的工人。

3.非均等分布。

当工厂中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人时,发生不同次数事故的人数服从非均等分布,即每个人发生事故的概率不相同。

这种情况下,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的因素引起的。

进而的研究结果发现,工厂中存在事故频发倾向者。

在此研究基础上,1939年,法默和查姆勃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

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1.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海因里希第一次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理论,阐述导致伤亡事故各种原因因素间及与伤害间的关系,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1)伤害事故连锁构成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1)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2)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事故致因理论-两类危险源(最新版)

事故致因理论-两类危险源(最新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事故致因理论-两类危险源(最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事故致因理论-两类危险源(最新版)1.第一类危险源定义: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作为第一类危险源来处理。

例如,带电的导体、奔驰的车辆等。

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如下: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能量载体;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等;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各种压力容器等;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可燃烧爆炸的物质等;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

2.第二类危险源定义: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从系统安全的观点来考察,使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限制措施失效、破坏的原因因素,即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二类危险源往往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二类危险源出现得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3.危险源与事故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没有第一类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就无所谓事故。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也不会发生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

事故致因理论范围和分类

事故致因理论范围和分类

事故致因理论范围和分类事故致因理论范围和分类事故致因理论是研究事故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的重要理论体系。

以下是常见的事故致因理论及其分类:1.事故因果论事故因果论是一种通过分析事故原因及其因果关系来预防事故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由一系列因果关系导致的,包括人、机、环等多个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找到事故的根源,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2.轨迹交叉论轨迹交叉论是一种研究事故发生机理的理论,它关注的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时间上的交叉点。

该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在时间上的重叠导致的。

通过避免这种交叉,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3.能量意外释放论能量意外释放论是一种从能量转换和传递的角度研究事故原因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于能量在传递或转换过程中失去控制而导致的。

在事故发生前,往往存在高能量物质或过程,如果失去控制,将会导致伤害或破坏。

因此,该理论的核心是控制和减缓能量的释放。

4.事故多米诺骨牌模型事故多米诺骨牌模型是一种将事故发生原因分解为多个因素的理论模型。

该模型认为事故是由一系列因素连锁反应导致的,类似于多米诺骨牌的倒塌。

这些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良等因素。

只有当每个因素都得到解决,才能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

5.扰动起源论扰动起源论是一种研究事故起源的理论,它关注的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初始扰动因素。

该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于某些微小的扰动因素导致的,这些因素可能在事故发生前就已经存在,或者是在事故发生过程中产生的。

通过对这些扰动因素进行分析和预防,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6.人类失误论人类失误论是一种研究人在操作中失误原因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于人的失误导致的,包括判断错误、操作不当、反应迟钝等因素。

通过对人的行为和心理进行分析,可以找到失误的原因,并采取措施来减少或避免人的失误导致的事故。

7.安全系统理论安全系统理论是一种研究如何设计和实施安全系统的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置屏障
从时间和空间上将人与能量隔离 设置警告信息
举例 液压动力代替电力等 安全电压 、降低运转速度等
通风 减振装置 、防坠落装置
接地、安全阀 防护罩 、绝缘层 、安全围栏 防火门 、个人防护用品
道路交通的信号灯 检测仪、报警器
二、典型事故致因理论介绍
(四)基于人体信息处理的人失误事故理论
这类事故理论都有一个基本 的观点,即:人失误会导致事故, 而人失误的发生是由于人对外界 刺激(信息)的反应失误造成的。
二、典型事故致因理论介绍
(五)轨迹交叉理论
轨迹交叉论综合了各种事故致因理论的积极方面,其基本思想 是:伤害事故是许多互相关联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这些事件可 概括为人和物两个发展系列。
三、其它安全理论介绍
事故法则(事故三角形)
一切事故都是可能预防的!(来自于美国杜邦公司,家族企业,始于1802年,从生产黑火药、石化、到 生化知识密集型可持续发展三个100年的历程),体现了“实事求是” 的安全作风。 杜邦十大安全原则: 1、所有伤害和职业病均可预防 2、安全是管理者的责任 3、安全是就业者需遵从的条件 4、培训是安全工作环境的必要因素 5、管理者必须进行安全审核 6、所有不安全因素应立即纠正 7、须对所有事故进行实质性调查 8、工作外安全与工作内安全同等重要 9、安全是企业形象 10、人是最重要的因素 具体操作:“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
1、威格里斯沃思模型 威格里斯沃思在1972年提出, 人失误构成了所有类型事故的基 础。他把人失误定义为“(人)错 误地或不适当地响应一个外界刺 激”。
二、典型事故致因理论介绍
(四)基于人体信息处理的人失误事故理论
2、瑟利模型 瑟利把事故的发生过程分 为危险出现和危险释放两 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各自 包括一组类似人的信息处 理过程,即感觉、认识和 行为响应过程。
人、机、环、管
事故是一种能量的 异常或意外的释放
二、典型事故致因理论介绍
(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从能量意外释放的观点出发,预防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或危险物 质的意外释放,从而防止人体与过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接触。
措施 安全的能源替代危险大的能源
限制能量 防止能量蓄积 降低能量释放速度 开辟能量异常释放的渠道
一、事故致因理论概念
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
提炼
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
反映
事故发生的规律
原因 定性、定量分析
事故
预测、预防
提供 科学的 完整的 依据
二、典型事故致因理论介绍
(一)事故频发倾向论
所谓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 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 个人的内在倾向。
根据这种理论,少数人具 有事故频发倾向,是事故频发 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事故发 生的主要原因。如果企业里减 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 减少事故。
内容提要
一、事故致因理论概念 二、典型事故致因理论介绍 1、事故频发倾向论 2、事故因果论 3、能量转移论 4、人失误主因论 5、轨迹交叉论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员能 叙述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一、事故致因理论概念
阐明事故为什么会 发生、是怎样发生以 及如何防止事故发生 的理论,称为事故致 因理论,或事故发生 及预防理论。
为什么 受伤的 总是我?
二、典型事故致因理论介绍
(一)事故频发倾向论
日本的丰原恒男发现容易冲动的人、不协调的人、不守规矩的 人、缺乏同情心的人和心理不平衡的人发生事故次数较多 。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性格特征
脾 厌慌动喜
气 倦慌作怒
感情 暴 工 张 生 无
冲动 躁 作 张 硬 常
容易
没不工感
兴奋
有沉作情
耐着效多

率变

理解 能力 低判 断和 思考 能力 差
极 度 喜 悦 和 悲 伤
缺 乏 自 制 力
处 理 问 题 轻 率 冒 失
运动 神经 迟钝 动作 不灵

二、典型事故致因理论介绍
(二)事故因果连锁论
1、海因里希(美国)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1931年海因里希提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该理论认为,事故 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事故发生可能在某一瞬间,却 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5个因素
遗传及社会环境
人的缺点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事故
伤害
最基本的因素
先天缺陷 后天不足
直接原因
意外 事件
人身 伤害
二、典型事故致因理论介绍
(二)事故因果连锁论
海因理希事故因果连锁论,可以用5块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加 以描述。如果第一块骨牌倒下(即第一个原因出现),则发生连锁 反应,后面的骨牌相继被碰倒(相继发生)。
博德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5个因素
管理缺陷
个人及工作 条件的原因
直接原因
事故 损失
根本 原因
知识、技能、态度 设备、工具、环境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表象
与能量或 危险接触
人员 财产
二、典型事故致因理论介绍
(二)事故因果连锁论
2、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预防、控制事故首先要在管理上下功夫,从控制间接因素入手,
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经验分 2010年11月15日
事故损失
58人遇难 70余人受伤
直接损失 约5亿人民币
直接原因
电焊工无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 严重违反操作规程
课堂基本要求
(一)请勿吸烟 (二)请勿玩手机 (三)请勿睡觉 (四)请勿大声喧哗 (五)有问题时请举手 (六)请留意逃生路线
二、典型事故致因理论介绍
(二)事故因果连锁论
海因里希认为,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要移去中间的骨牌——防 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连锁的进 程,避免伤害的发生。
二、典型事故致因理论介绍
(二)事故因果连锁论
2、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博德(美国)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 了与现代安全观点更加吻合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同样为五个因素,但每个因素的含 义与海因里希的都有所不同。
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最终防止事故的发生。
管 理 缺 陷
二、典型事故致因理论介绍
(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哈登(美国)研究提出:在正常生产过程中,能量在各种约束 和限制下,按照人们的意志流动、转换和做功。如果由于某种原因 能量失去了控制,发生了异常或意外的释放,则称发生了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