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案(钟治宇)
教案《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质量守恒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4728625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d.png)
教案《质量守恒定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含义。
2. 让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含义。
2.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2.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砝码、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盐酸、硫酸铜等。
3. 教学课件和教案。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引发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思考。
2.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详细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含义和微观解释,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3. 实验演示:进行一系列化学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4.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要对实验操作进行详细讲解和安全指导,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作业练习的完成质量。
七、教学拓展:1. 介绍质量守恒定律在现代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如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
八、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九、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
2. 搜集生活中的质量守恒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
十、教学资源:1.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提供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指导。
化学九年级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化学九年级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bd4d83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0.png)
化学九年级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新课标中要求达到“理解”的层次,因此本课题教学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并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质量守恒规律”的根本原因,让学生体会科学知识探究的方法。
本节课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2、能够微观的角度理解守恒的原因;3、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理解与应用2、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微观含义的理解四、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探究法:利用演示实验示范如何利用实验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
小组合作探究法: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使学生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会运用思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五、教学思路:本节课的设计意在提高课堂实效性,因此本节课的各个探究过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利用演示实验得出与拉瓦锡实验相同的实验结论,实验中虽然在数据上是相等的,但是需要经过深层次的剖析,才能总结出参加反应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的质量总和,这个分析过程实际上也为学生分组实验中直接得出实验结论做了铺垫。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ae1745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0.png)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案第2课时教案: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原理,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原理【教学难点】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实验器材:天平、容器、水、砝码、纸张等;教学PPT【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问题:小明把一块蜡烛放在天平的左托盘上,并加上一块和蜡烛重量相等的铁块放在右托盘上,天平平衡。
小明点燃了蜡烛,问天平是否会失去平衡?为什么?2.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天平不会失去平衡。
原因是:燃烧蜡烛时,蜡烛物质发生变化,释放出的气体会与空气发生一系列物质变化,但整个物质系统的质量仍然保持不变。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通过PPT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2.通过实验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现象和实验操作,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质量守恒定律相关的实验问题。
2.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实验数据,然后进行小组展示和讨论。
四、实验操作(30分钟)1.学生按照分组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五、展示和分析(20分钟)1.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分析数据。
2.教师从理论角度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六、解答疑惑(15分钟)教师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相关问题。
【巩固拓展】1.原子核能反应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之一,请就此进行讲解。
2.让学生设计一个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
【课堂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质量守恒定律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通过实验加深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7d3faa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b.png)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基本原理;(2) 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2.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常识的兴趣,了解并遵守质量守恒的基本原理;(2) 培养学生合作、实践、观察等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3)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内容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封闭系统中,系统的质量在任何变化过程中均能保持不变,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无论是液体,气体还是固体,只要不受外界作用力,其质量都是恒定的。
本课将涉及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适用条件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难点(1) 理解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的区别,并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2) 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思维拓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2) 讨论法:运用问题导向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应用;(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2. 教学手段(1) 实验室设备:实验箱、天平、试剂瓶等;(2) 多媒体课件:呈现图像、动画、实验视频等;(3) 实际案例:生活中的案例、试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引入质量守恒定律,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如汽车行驶过程中汽油的燃烧、消失等现象。
2. 概念讲解: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的区别,并通过图像、动画等形式生动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
3. 实验演示:进行小型实验演示,用天平和试剂瓶等设备,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过程。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dde73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1b.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2.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内容及其应用。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2. 运用讲授法,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3.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内容: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原理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 演示实验:进行一个典型的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如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实验结果。
4.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5. 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6. 案例分析: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实际问题,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损失现象。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8.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通过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内容与资源1. 教学内容:(1)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2)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3)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4)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和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2bdc3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8.png)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二、教学内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意义。
2.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 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
2. 利用实验观察,让学生亲身感受质量守恒定律的存在。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砝码、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铜、硫酸等。
3. 教学课件及素材。
【导入新课】1. 利用课件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历程,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它在化学反应中有什么作用?【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学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实验探究】1.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课堂讨论】1. 提问: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并总结。
【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个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写在作业本上。
2.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方法及效果。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过程【讲授新课】1. 通过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让学生了解它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 举例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互动环节】1.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2. 学生分享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感悟。
九年级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fb6f787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60.png)
九年级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教案名称: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年级:九年级教学科目:化学教学时长: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定义;2.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3. 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教学难点:将质量守恒定律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室中的物品,如量瓶、试剂瓶、坩埚等;2. 制作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数据。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在生活中常常会见到物质的变化,你们觉得这些变化中是否有规律可循?2. 引导学生思考: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是否会导致质量的改变?步骤二:讲解质量守恒定律(10分钟)1. 介绍物质的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定义:在任何封闭系统中,物质的质量在化学反应中保持不变。
2.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步骤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老师进行示范实验:将一定质量的氧化铁加热,观察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2. 让学生填写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数据。
步骤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1. 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2. 引导学生总结:“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实验现象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步骤五:练习题(10分钟)1. 老师出示多道质量守恒定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2. 逐题讲解,纠正错误答案,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步骤六:课堂小结(5分钟)1. 老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并与学生共同回顾学过的内容。
2. 提醒学生认真做好课后作业。
教学资源:1. 学生实验室中的物品,如量瓶、试剂瓶、坩埚等;2.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数据;3. 质量守恒定律的练习题。
教学评价:1. 在实验演示过程中,观察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反应和提出的问题;2. 在练习题环节中,观察学生的解答情况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教案《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质量守恒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ab179e5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10.png)
教案《质量守恒定律》第一章:引言1.1 目的:引导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产生兴趣,并了解其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意义,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概念。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物的质量?”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的现象。
1.4.2 讲解: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意义,强调质量守恒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1.4.3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化学反应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概念,如氢气和氧气反应水的过程。
1.5 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质量守恒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
第二章:质量守恒的实验探究2.1 目的: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质量守恒的现象,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2 教学内容:介绍实验仪器和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进行质量守恒的实验探究。
2.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2.4 教学步骤:2.4.1 实验准备:介绍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基本步骤。
2.4.2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质量变化。
2.4.3 结果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质量守恒的结论。
2.5 作业布置:第三章: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3.1 目的: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化学反应计算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3.2 教学内容:介绍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计算和化学方程式平衡中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3.4 教学步骤:3.4.1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化学反应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计算中的应用,如计算反应物的物质的量。
3.4.2 方程式的平衡:介绍化学方程式平衡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方程式平衡中的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238114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8.png)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的概念。
教学内容:1.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烹饪、建筑等,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和变化的概念。
2. 向学生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质量和变化的看法。
2. 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质量守恒的实例。
3. 引导学生讨论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重要性。
作业:1. 学生可以在家中进行一些观察,如观察水沸腾前后质量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第二章: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够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内容:1. 向学生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即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质量不会因为化学反应而增加或减少。
2. 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即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作业:1. 学生可以进行一些实验,如混合盐和糖,观察混合后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并记录下来。
第三章: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 学生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一些经典的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如化学反应实验、水的蒸发实验等。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质量变化。
教学活动:1. 演示一些经典的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如化学反应实验、水的蒸发实验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质量变化。
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作业:1. 学生可以在家中进行一些简单的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如观察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后质量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第四章: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238ce7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b.png)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质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是一条非常基础的定律,它是许多科学研究的基础。
作为一名物理老师,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传授这条定律,促进学生对于物理学的理解与掌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为您呈现一份完整的“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能够:1.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以及相应的实验原理和方法;3.掌握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4.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向学生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定义和概念,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和意义。
2.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接下来,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质量守恒定律的真实性。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另一方面,在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要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让学生从中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1.讲授式教学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讲解和实验原理方面,我们通过理论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的基础。
2.简报式教学在实验操作环节中,我们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整个流程。
在实验过程中,安排一名学生进行实验的进展简报,即结束一步骤之后,由一名学生对操作的步骤以及数据的处理情况进行汇报。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操作的流程,同时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3.问题式教育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时,我们还要教育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多问问题、多想问题、多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觉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理论讲解的环节,我们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示意图、图片、3D 动画等等,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教案《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质量守恒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2dcbc91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5e.png)
教案《质量守恒定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表述。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和条件。
3. 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和证明。
三、教学重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表述。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和条件。
四、教学难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和证明。
2.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感受质量守恒定律的存在。
3. 运用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烧水时水蒸气的质量问题,引发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思考。
2.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表述: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在任何封闭系统中,系统的总质量在任何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中保持不变。
3. 演示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如石灰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观察并讨论实验结果与质量守恒定律的关系。
4.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通过一些具体的化学题目,指导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问题。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进行讨论,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八、课后作业:1. 布置一些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题,让学生在家中完成。
2.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家庭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以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九、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和作业的情况,评价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十、教学反思:1.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案《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质量守恒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fb6d9df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a.png)
教案《质量守恒定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法:密闭容器、天平、砝码、化学试剂等。
3.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分析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验证化学方程式的正确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实验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如何分析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案、PPT、实验器材(天平、砝码、化学试剂等)。
2. 教学环境:教室、实验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
2. 讲解: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实验方法和步骤。
3. 演示实验:教师进行实验操作,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与分析:引导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
5. 练习与应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验证化学方程式的正确性。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反馈。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自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2. 运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拓展1. 介绍质量守恒定律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质量守恒定律》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abcab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85.png)
《质量守恒定律》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问题。
2. 培养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1. 回顾已学的化学反应知识。
2.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教学步骤:1. 回顾已学的化学反应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2.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质量是否保持不变?”3.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2. 评价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初步理解。
第二章: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
2. 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教学步骤:1. 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如使用天平称量反应前后的质量。
2. 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规范性和准确性。
2. 评价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与解释。
第三章: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与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2.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机制。
2. 举例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如原子重组等。
2. 举例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计算。
3. 让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计算准确性。
2. 评价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四章:质量守恒定律的拓展与思考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反应本质的理解。
教学内容:1. 探讨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和限制。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ca446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2.png)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知道它适用于化学变化。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3.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适用范围和实质。
2. 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天平、砝码、化学试剂等。
2. 教学课件: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内容和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复习相关概念: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等。
1.2 提问: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的物质质量是否相等?2.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2.1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2 强调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范围:适用于化学变化。
2.3 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
3. 实验观察3.1 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如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
3.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与讨论4.1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4.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5. 案例分析5.1 出示一些实际案例,如炼铁、制盐酸等,让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和解答。
5.2 学生汇报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6.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7. 布置作业7.1 编写一个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并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验证。
7.2 收集一些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和解答。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分析质量守恒定律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45057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fd.png)
质量守恒定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5.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微观解释。
2.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3 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化学反应的实例,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提出问题: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实验探究(20 分钟)1.提出假设: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不变、可能增加、可能减少。
2.设计实验:实验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三: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3.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分析数据: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得出结论(5 分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微观解释(10 分钟)播放化学反应的微观动画,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总结: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也不变。
应用举例(5 分钟)出示一些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让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
举例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课堂小结(5 分钟)回顾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微观解释和应用。
强调实验探究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2 分钟)完成课后练习题。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第一课时)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d921556a76e58fafab003b7.png)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第一课时)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第一课时)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案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测定,使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原因分析,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听故事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猜测讨论:可能变大,可能变小还可能不变。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回答问题。
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反应物总质量==生成物总师:上一个实验得出了结论,那么其他的反应会不会有得出同样的结论。
这是一个普遍规律吗?师演示铁与硫酸铜的反应通过上述两个实验我们能总结出什么样的结论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师强调关键字及其含义师: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有没有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反应呢?同学们一起做一下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
天平还平衡吗?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实验结论,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看教学视频镁条燃烧的反应实验镁条燃烧后的质量大于镁的质量,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是不是不满足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质量不相等,如果要让碳酸钠和盐酸反应,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相等,应该怎么办?师提出疑问:宏观上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总是相等,你能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吗?师演示电解水实验的微观动态图师:在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的原因是什么?二、质量守恒原因: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不变归纳总结,分别从宏观和微观总结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
设置“能力拓展”习题,运用质量守恒定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
武汉市杨园学校钟治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②能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推理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②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探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③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体验探究过程。
②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教学过程】
呢?
指导学生做课本91页-92页图5-2、图5-4的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这2个化学变化前后物质质量测定的实验,将图5-5的镁带燃烧改为比较空气中加热铜丝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铁+硫酸铜−→
−铜+硫酸亚铁
碳酸钠+盐酸−→
−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铜+氧气氧化铜
二、活动探究:
(I)提出假设
指导学生分3组分别做3个实验,思考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物质的质量是怎样变化?请每一组讨论后提出假设。
引导提问:
为什么会出现三种不同的可能呢?
到底哪一种可能正确呢?我们应该怎样设计实验才是比较严谨地测量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II)设计实验
下列三个化学反应中,有的产生沉淀,有的产生气体,有的反应物有气体,请质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学生设计实验比较空气中加热
铜丝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方
案如图:
提出假设:
①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不
变。
②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减
少;
③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增
加。
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出在称量中
有气体反应物或气体生成物或
烟没有被测量记录。
得出结论:必须在封闭体系中
进行实验,尤其是有气体参与
的反应和有气体生成的反应。
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学生根据给出的仪器用品,对
于前2个实验能设计类似如下
学习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在分析
三种现象中发现
问题,产生一种
要通过实验来验
证自己猜想的积
极性。
利用学生现有的
知识来设计完成
一定实验目的的
同学们设计比较严谨的实验方法来研究3个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质量变化:
1、二氧化碳+氢氧化钙−→−
碳酸钙+水
2、盐酸+碳酸钙−→−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可用醋和鸡蛋壳代替)
3、白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给学生提供实验仪器和药品。
白磷的燃烧中物质质量测定的实验,教材中原装置有1个不便之处:是用热的玻璃棒伸入瓶中点燃白磷,在塞紧橡皮塞之前可能燃烧已经开始,空气逸出,测量不准。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
对设计实验和改进实验评价后,讲解各实验应注意的问题,同学间如何进行合作才能共同完成实验。
(III )进行实验
组织学生分3组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IV )得出结论
思考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引导分析
以白磷密闭燃烧的实验为例,思考: 反应前有哪些物质?反应后有哪些物质?哪些物质质量发生了变化?哪些
装置实现密闭条件下反应:
对于白磷燃烧的实验学生讨论改进为:先塞紧橡皮塞,再直接垫石棉网稍微加热锥形瓶,足以点燃白磷;
分3组测定3个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并对实验过程作简要记录。
交流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学生思考得出:
m (反应前)=m (不反应的物
质)+m (氧气)+m (白磷); m (反应后)= m (不反应的物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在实践中摸索。
强调实验的重要性。
加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实验动手能力。
强化对定律的理解,真正领会质
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强调“参加
四、交流小结:
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通过提问的方式归纳出本节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的学习方法。
学生小结:
1、知识小结: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质量守恒的原因。
2、方法小结:定量研究化学变化的物质质量,实验设计等。
养成学生学习→总结→再学习的
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
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测定下列化学反应在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铁+硫酸铜−→−
铜+硫酸亚铁 碳酸钠+盐酸−→−
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铜+氧气氧化铜
思考:
“ = ” “ > ” “ < ”
设计实验:测定下列化学反应在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1、二氧化碳+氢氧化钙−→−
碳酸钙+水 2、盐酸+碳酸钙−→−
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可用醋和鸡蛋壳代替) 3、白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分析: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一、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
微观: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
宏观: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都没有改变。
三、应用
解释铁丝燃烧得到固体比原来质量大、镁带燃烧后收集到的剩余固体质量比原来的镁带质量小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协作交流,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
【布置作业】
阅读课本94页“资料”。
习题96页第2、3、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