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大学建筑遗产保护硕士简介
建筑遗产保护 博士点
![建筑遗产保护 博士点](https://img.taocdn.com/s3/m/5cdb023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66.png)
建筑遗产保护博士点(实用版)目录1.建筑遗产保护的定义和重要性2.建筑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3.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现状和挑战4.建筑遗产保护博士点的设立及其意义5.建筑遗产保护博士点的研究方向和培养目标6.建筑遗产保护博士点的发展前景正文一、建筑遗产保护的定义和重要性建筑遗产保护是指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环境进行保护、维修、修复、整治和合理利用的一系列活动。
建筑遗产保护的目的在于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为后代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财富。
建筑遗产保护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筑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建筑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的保护时期,主要通过对古建筑的维修、修复和保护,维持其原有的使用功能;第二阶段是现代保护时期,主要强调对建筑遗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研究和保护;第三阶段是综合保护时期,强调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旅游开发等多方面的综合协调。
三、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现状和挑战我国建筑遗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现状方面,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建筑遗产保护体系,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等多个层次。
挑战方面,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保护意识不足、保护资金不足、保护技术落后、管理体制不完善等。
四、建筑遗产保护博士点的设立及其意义建筑遗产保护博士点的设立对于培养专业化、高层次的建筑遗产保护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博士点将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培养具备建筑遗产保护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此外,博士点还将加强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五、建筑遗产保护博士点的研究方向和培养目标建筑遗产保护博士点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技术、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等。
安得广厦千万间,先来“土建”读四年——土木建筑专业相关高校推荐
![安得广厦千万间,先来“土建”读四年——土木建筑专业相关高校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8dbe29f7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c.png)
安得广厦千万间,先来“土建”读四年——土木建筑专业相关高校推荐●嘉鱼(整理)目前,我国设置建筑学专业的高校非常多,并且各院校的办学历史、师资水平、科研实力等方面都有院校属性:“985工程”、双一流院校简介:哈尔滨工业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本部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同时在山东省威海市和广东省深圳市分别设有校区。
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被普遍认为是“985工程”院校中的第一梯队,是享誉国内外的理工强校、航天名校。
合并了“建筑老八校”中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后,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共有17个学科位列A类,学科优秀率(A类学科占授权学科的比例)位列全国第六位,A类学科数量位列全国第八位,工科A类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位。
优势学科专业:学校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分别是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分别是光学、电机与电器、物理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飞行器设计、环境工程。
就业特色:2021年有应届本科毕业生3742人,其中3634人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毕业率为97.11%。
毕业学生中就业人数3074人,初次就业率为84.59%。
2021届毕业学生中,有1207人被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有671人考研录取,有189人出国(境)留学,读研比例达56.88%。
国内读研学生中,有1347人在本校,院校属性:“985工程”、双一流院校简介: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成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
马寅初、李四光、何鲁、冯简、柯召、吴宓、吴冠中等大批著名学者曾在学校执教。
2000年5月,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与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同为“建筑老八校”之一)、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
城市历史遗产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策略研究--以张家口市主城区为例
![城市历史遗产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策略研究--以张家口市主城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b84225bfab069dc5122018e.png)
54通信作者:邹昕争(1993-),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
E-mail:2317688224@.基金项目:北京建筑大学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资助项目“创新驱动下的未来城乡空间形态及其城乡规划理论和方法研究”(UDC2018010921)城市历史遗产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策略研究——以张家口市主城区为例孙 立,邹昕争(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 100044)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问题逐渐显现,现代城市中的历史风貌留存较好的区域内往往无法充分满足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存在基础设施供应不足等问题。
作为城市发展中重要的空间资源,地下空间的利用不仅对于历史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又能有效补充地上居民的基础需求。
文章以城市某片区中的各类历史遗产整体为研究对象,提出历史遗产片区的整体地下空间开发原则。
以张家口主城区为例,从总体开发、平面开发和竖向开发3个层面,探讨较大范围内历史遗产地下空间的开发及控制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做出有益的补充。
关键词:历史遗产;保护;地下空间;张家口市主城区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志码:A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Planning Strategy of Urban Historical Heritage Underground Space——Taking the Main District of Zhangjiakou as an ExampleSUN Li, ZOU Xinzheng(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 China)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problems between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relics and urban development have gradually emerged. Some functions of modern cities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residents in urban historical areas. As an important space resource for urban development, the underground space not only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relics, it also can effectively supplement the basic needs of the above-ground residents. Therefore, this paper takes all levels of historical heritage in the area of a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principles of underground space in urban historical heritage areas. And then taking the main urban area of Zhangjiakou as an example, it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and control strategies of the existing underground space of historic relics from three aspects of overall development, plane development and vertical development. It is hoped that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useful suppl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urban historic underground space.Keywords: historical relics; protection; underground space; main urban area of Zhangjiakou作者简介:孙立(1974-),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
文化遗产保护硕士
![文化遗产保护硕士](https://img.taocdn.com/s3/m/240b735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9.png)
识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以下是对文化遗产保护硕士的详细介绍:一、培养目标文化遗产保护硕士的培养目标是为文化遗产领域培养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能够胜任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教学等工作。
二、专业特色文化遗产保护硕士的专业特色在于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同时关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该专业涵盖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各个领域,包括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文化遗产等,旨在培养学生在文化遗产领域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
三、核心课程文化遗产保护硕士的核心课程包括文化遗产保护理论、遗产资源管理、遗产保护技术、遗产价值评估、遗产保护法规等。
这些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文化遗产资源的特性和保护需求,掌握遗产保护的技术手段和法规政策。
四、研究方向文化遗产保护硕士的研究方向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文化遗产保护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相应的研究方向,深入学习和研究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五、实践环节文化遗产保护硕士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实习、项目合作、学术研究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就业前景文化遗产保护硕士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毕业生可以在文化部门、博物馆、文物保护机构、旅游景区等单位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教学等工作。
此外,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毕业生还可以在数字文化领域从事数字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创新等工作。
七、总结文化遗产保护硕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位,它提供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入理解和管理能力。
在这个学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了解并掌握最新的技术和方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社会条件。
这种学位将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开启新的可能性,无论是作为一名专业人士,还是作为一名学者或教育者。
遗产保护与乡村景观规划——以潭柘寺平原村为例
![遗产保护与乡村景观规划——以潭柘寺平原村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3261002c8d376eeafaa3116.png)
遗产保护与乡村景观规划——以潭柘寺平原村为例段思乔(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 100037)摘要:文章基于景观规划与古城保护的思考方向,对潭柘寺平原村的固有现状与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引入第五立面、老房改造、将古建群落作为遗产场地效应中心等方式,试图用景观规划的方法来解决旧村风貌的现有问题,在遗产保护方面建议以修旧如旧的方式使古建与修缮构建达到和谐统一。
对于村内经济的产业规划,本文提出了旅游带动遗产保护的统筹规划,希望以此优化旧村现状。
关键词:景观规划;古建保护;遗产活化;旧村改造[中图分类号]TU-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ki.csjz.2021.10.45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 Case of Pingyuan Village in Tanzhe TempleDuan Siqiao(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37,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the ancient city protec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conditions and problems of Pingyuan village in Tanzhe Temple, and tries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 of the former village style by introducing the fifth facade, reconstructing the old houses and taking the ancient building community as the center effect of the heritage site. In regards of heritage protec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ancient building should be restored as old as it was. For the industrial planning of the village econom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verall planning, which is to use tourism to drive the heritage protection. Hopefully, these methods can optimize the status quo of the old village.Key words: landscape planning; ancient building protection; heritage activation; old village reconstruction1现状1.1村落信息平原村坐落于北京西部地区,如图1—图3,隶属北京市门头沟区下属镇潭柘寺镇,位于门头沟区东南方向,距离阜成门41 km,属于京郊地区。
2023年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考研院校
![2023年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考研院校](https://img.taocdn.com/s3/m/94ecb0b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61.png)
2023年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考研院校2023年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考研院校是一个非常具有潜力的研究领域,对于对历史文化遗产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来说是一项绝佳的选择。
在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任务,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历史建筑、历史文物、遗址和古蹟等等。
考研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需要找到符合要求的院校,目前有以下几个选择:1.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博士点成立于2003年,是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团队,依托于学校的建筑学院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
该专业开设有博士和硕士专业,通过学习掌握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再利用和更新设计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同时也会学习到该领域的国内外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深入研究历史建筑保护与城市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历史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知识与思路。
2. 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主要是以新材料、新技术为引导,研究以历史建筑、历史城区和文化遗产为核心的城市历史文化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学生将具备城市历史文化环境保护、历史建筑保护设计、城市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领域知识,并运用计算机模拟、虚拟仿真技术进行相关研究与设计。
同时还可以参与南京夫子庙的修复和保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是以培养具备较强学术创新能力、高超的理论分析能力及优秀的软件开发能力为目的。
该专业主要涉及历史建筑保护、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将逐步掌握历史建筑保护与城市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时清华大学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历史建筑保护技术中心,提供大量的研究资源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该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理论。
4.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是针对保护和利用我国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传统技术文化的需求而设立的,该专业在中国历史建筑保护与研究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遗产规划专家简介
![遗产规划专家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9f9ae7dad02de80d4d840e5.png)
遗产保护规划专家简介1、韩锋,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系主任。
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士、硕士,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哲学博士。
现任:联合国教科文(UNESCO)世界遗产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文化景观科学委员会(ICOMOS-IFLA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ulturalLandscapes,ISCCL)副主席(负责亚太地区)。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世界保护地委员会专家(WCPA)。
国际学术期刊Landscape Research(英国)审稿人,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英国)顾问编委。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
农业部全国休闲农业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
《中国园林》编委。
教学课程:《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国家级精品课程;《风景区规划原理》(校级精品双语课程);《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生课程(上海市来华英语品牌课程);《环境伦理》研究生课程;《遗产景观》博士生课程。
研究方向:1)环境哲学与文化景观理论;2)风景名胜区规划理论与实践; 3)世界遗产文化景观评价、保护与发展;4)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 5)城市历史景观。
2、宋峰,北京大学城环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教授,师从我国著名风景及遗产保护学家谢凝高教授,曾在英国伯明翰大学与城市形态学界权威Jeremy Whitehand(世界城市形态学会Isuf主席)合作研究。
住建部遗产保护专家库专家,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毕业,研究方向:城市形态、遗产保护与规划。
主要从事城市形态学与建筑类型学、世界自然及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城市遗产等方面的研究。
主持并参与国内世界遗产申报及保护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主持雁荡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风景区建筑设计、古建保护设计、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城市规划等各类项目及科研课题数十项,具有丰富的实践及研究经验。
非遗专业研究生报考院校
![非遗专业研究生报考院校](https://img.taocdn.com/s3/m/885b692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1d.png)
非遗专业研究生报考院校1. 前言非遗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非遗也逐渐在消失,因此保护和传承非遗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国家开设了非遗专业,招收研究生,以研究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
本文将介绍一些非遗专业研究生报考院校,供广大考生参考。
2.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是非常著名的一所教育专业学校,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也非常著名。
该研究中心依托于北京师范大学,主要研究非遗保护和传承,开设非遗保护管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专业。
该专业是国家级重点研究生课程,学制为3年。
报考条件为:本科学历,具有非遗领域的一定研究经验或工作经历。
3. 中央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是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其民族文化与非遗研究中心也非常著名。
该研究中心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硕士专业,主要研究非遗保护与传承,学制为2.5年。
报考条件为:本科学历,具有非遗领域的一定研究经验或工作经历,通过中央民族大学的研究生入学考试。
4. 南京大学南京大学是中国知名大学之一,其“南京大学非遗传承研究中心”也非常著名。
该研究中心开设非遗传承管理硕士专业,主要研究非遗传承与保护,学制为3年。
报考条件为:本科学历,具有非遗领域的一定研究经验或工作经历,通过南京大学的研究生入学考试。
5. 云南大学云南大学是中国西南地区知名高等学府之一,其非遗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也非常著名。
该研究中心开设民俗学硕士专业,主要研究非遗保护与传承,学制为3年。
报考条件为:本科学历,具有非遗领域的一定研究经验或工作经历。
6.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是中国教育界的知名高校之一,其非遗文化研究所开设了民间文化学硕士专业,主要研究非遗保护与传承,学制为3年。
报考条件为:本科学历,具有非遗领域的一定研究经验或工作经历,通过湖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入学考试。
7. 总结以上是一些非遗专业研究生报考院校的介绍,这些院校在非遗保护和传承领域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于从事非遗保护工作的专业人才,是非常好的培养和提高自我素质的渠道。
保护建筑遗产 传承优秀文化——记北京建筑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传
![保护建筑遗产 传承优秀文化——记北京建筑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传](https://img.taocdn.com/s3/m/38378631ed630b1c59eeb5fc.png)
赋 予 重 任
加 强 建 筑 遗 产
保 护 与传 承
此 次 展 览 共 分 七 个 展 区展 示 , 分
I 订建 改 变 革 发 腱 的 急 速 时 期 , 难 能 盯贵 的 是 , 8 0年 来 学 校 始 终 抓 住 国
家 城 市 建 设 发展 的历 史 机遇 . 坚 持 以 城 市 建 没 为 特 色 的 教 学 与 学 科 发 展方 向, 为 困 家 培 养 了 大 批 城 市 建
省部级 、 政 府 委 托 的 北 求 地 区 文 化 遗
大学风雨兼程走过 8 ( ) 年。这 8 0年 正是 叶 1 社会 、 政治 、 经济 , 以 及 城
达8 0 0百 余 项 , 同 时 还 出 版 r多 部 建 筑 遗 产 保 护 方 面 的 著 作 。 本 世 纪 以 来, 随着学 校学 科建设 水平 的提 高 , 建筑 遗产 保护领 域 的教学 L j 研 究 已 经 渚 如 没 计 学 、 信 息 与测 绘 、 土 木 工程 、 环 境 程 、 1 : 会 工 作 等 学 科 相 融合, 并 f ‘ 余所团内、 围 际 著 名 大 学 建 _ r该 领 域 的 教 学 与 研 究 合 作 , 形 成 了鲜 明 的 学 科 々业 特 色 。 时至今 日, 』 匕京 建 筑 大 学 已 经 具 备 从 历 史 建 筑 保 护 T 程 本 科 专 业 到 建 筑 遗 产 保 护 理 沦 技 术 博 匕 后流动站 的本 、 硕 、 博 教 育 教 学 体 系. .同 时 , 拥 有 代 表 性 建 筑 与 古 建 筑 数 据库 教 育部 1 程研 究 中心 、 圈 家 文 物 局 建 筑 遗 产 保 护 与 利 用 研 究 基地 、 文 化 部 教 育 部 中 国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传 承 人群 研 培基 地 、 北 京 建 筑 文 化 北 京 市 哲 学 社 科 研 究 基 地 等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开展2022年“高层次文博行业人才提升计划”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开展2022年“高层次文博行业人才提升计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4a203d50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62.png)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开展2022年“高层次文博行业人才提升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21.08.23•【文号】办人函〔2021〕855号•【施行日期】2021.08.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开展2022年“高层次文博行业人才提升计划”的通知办人函〔2021〕85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物局,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新时代文物人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培养适应文博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现就“高层次文博行业人才提升计划”(以下简称“提升计划”)2022年招录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提升计划”基本情况“提升计划”是国家文物局与相关高等院校合作,面向文博行业在职人员,重点向文博系统基层在职人员,招收硕士研究生。
通过学历教育与文博行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的方式,在提高文博行业在职人员学历水平的同时,培养一批具有文博专业素养的实践型、创新型高层次专业人才。
(一)报考“提升计划”人员须参加国家统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录取后需至少有一年脱产学习时间(具体时间由培养院校制定)。
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培养方案内容,按照培养院校研究生学籍管理和学位授予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颁发研究生学历证书,授予硕士学位。
(二)“提升计划”培养院校面向文博行业需求,对培养课程进行专门设计,实行校内导师和文博行业专家、学者担任行业导师的“双导师制”,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应用性。
二、招生学校和专业设置(一)西北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非全日制,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简介见附件1)。
研究方向有5个:田野考古、科技考古、文物保护学、文化遗产管理、博物馆学。
在西部7省(区、市)及部分民族自治地方工作的少数民族和部分汉族干部,可报考西北大学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古城墙与现代城市发展关系——以荆州古城墙为例
![古城墙与现代城市发展关系——以荆州古城墙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5352118647d27284b7351f5.png)
理论与方法 / Theoretical and Method46州城墙与荆州古城紧密相连,古城的历史轨迹影响着城墙的修筑与变迁。
以已有的史料为据,早在周厉王时代,荆州就已经有了最早的城郭,此后随古城的延续而不断修筑、圮毁、重建,并最终形成如今以明城墙为旧基的城墙。
现存荆州城垣基本完好, 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城池依地势而起伏,蜿蜒迂回。
从城楼下瞰,瓦屋绵延,巷衢规整,绿树掩映,有多处高大的殿堂耸起。
古城城内东西直径3.75 km,南北直径1.2 km,总面积4.5 km 2。
现存城墙由土城和砖城互相依托而成,城墙高约9 m,宽约10 m,周长11.3 km,依照明代旧基修复而成[1]。
环绕城墙的护城河最宽处60 m,最窄处10 m,蜿蜒曲折,与城墙融为一体,构成堑壕、城墙两道防线,易守难攻(图1)。
图1 荆州古城平面图(来源:作者自绘)图2 荆州古城墙局部墙体(来源:作者自摄)2 荆州古城墙的形制与现状中国古城往往由城墙和城壕组成完整的城防体系——古城池。
随着历史变迁,荆州古城池经历了历史风雨的荡涤,基本保持了真实性和完整性。
它不仅经受住了漫长冷兵器时代的刀光剑影,也经受住了热兵器时代的战火硝烟,完整的古城墙与完整的护城河,共同组合成了遗存完整的荆州古城池。
2.1 城垣荆州古城墙墙体由砖石砌筑的外墙和夯土墙芯构成,砖石外墙单侧或双侧包砌夯土墙芯,它们共同构成坚固的防御性墙体。
砖石外墙由墙基、砖墙体、城垛(雉堞)等部分构成。
墙基为青条石砌筑,墙基走向与城内地势相同,即东城墙比西城墙高,南城墙比北城墙高。
环城基石大多筑于明代,遗存较为完整。
砖墙体绝大部分为青灰色特质城墙砖和石灰糯米浆砌筑,古城墙上现存上百处文字砖,记载了城砖的产地,它们来于自鄂、豫、陕、湘、桂等地。
最早的文字砖为南宋淳熙年间烧制,最晚的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图2)。
夯土城垣位于砖石墙体内侧,以素黄土夯筑,呈护坡状,底部宽10~14 m,顶部为人行道,宽2~4 m,现仅有局部人行道为青砖墁铺(图3)。
张家口堡建筑遗产的研究与保护
![张家口堡建筑遗产的研究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98d6341c5ef7ba0d4b733b3c.png)
展示与利用 / Display and Utilization102张家口堡建筑遗产的研究与保护高晓勇,杨一帆,吴 聪(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 100044)摘 要: 张家口堡独特的时代因素及地域背景,决定了其特殊的演进过程,在此过程中,张家口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格局、街巷空间及建筑特征。
文章以张家口堡的历史演进为轴,串联起张家口堡武城与商城两大历史时期,通过文献研究、观察、对比等方法对张家口堡的建筑遗产进行梳理和研究,从而剥离出古堡的核心价值,针对这些价值提出适合当地建筑遗产保护的发展策略,以期恢复张家口堡的文化生态系统,为张家口堡的文化遗产注入活力,为相似古镇古堡的建筑遗产保护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与思路。
关键词:武城与商城;核心价值;建筑遗产;研究与保护中图分类号:TU-87 文献标志码:ADOI:10.19490/ki.issn2096-698X.2019.12.102-106Study on the Architectural Heritage of Zhangjiakou FortGAO Xiaoyong, YANG Yifan, WU Cong(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 China)Abstract: Zhangjiakou Fort's unique historical factors and regional background determine its special evolution process. In this process, Zhangjiakou Fort has formed its unique urban pattern, street space and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Zhangjiakou Fort as the axis, in Zhangjiakou fort military city with commercial city two big historical period,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observation, comparison and other metho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rchitectural heritages and finds out the core value. It also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future protection of local architectural heritages, in order to restore the cultural ecology of Zhangjiakou fort system, to revitalize Zhangjiakou Fort cultural heritage, to provide ideas for the similar architectural heritages.Keywords: military city and commercial city; core value; architectural heritage; research and protection作者简介:高晓勇(1993-),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遗产保护。
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专业
![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2ecaff5a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27.png)
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专业
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专业是指通过研究、保护和传承建筑遗产,以及纪录和解释其历史、文化、艺术和科技价值的学科。
该专业涵盖建筑和城市规划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并结合历史学、艺术史学、考古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对建筑历史和遗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专业中,学生将学习建筑历史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包括历史文献的查找、分析和翻译,建筑遗产的鉴定和评估,建筑样式、建筑师和建筑工艺的研究等。
同时,学生还会学习建筑遗产保护的原则与方法,包括建筑修复技术、文物保护与修复、遗产管理与策划等相关知识。
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专业的就业前景广泛,毕业生可在国家文物管理部门、博物馆、考古研究机构、建筑设计院、建筑咨询公司等单位从事文物保护、遗产研究、考古发掘、文化旅游规划等工作。
此外,也可以从事教育、出版、文化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专业对于学生的艺术、历史、人文等方面的兴趣和才能有一定的要求,同时也需要具备较强的观察、分析和组织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北京建筑大学考研招生简章
![北京建筑大学考研招生简章](https://img.taocdn.com/s3/m/1e41cf01cc7931b765ce154d.png)
北京建筑大学考研招生简章一、学校概况北京建筑大学(原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是一所北京市属普通高等学校,已有70余年办学历史。
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2年被北京市教委确定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才培养基地,2011年成为北京高等学校“城乡建设与管理”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2012年“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技术”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学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和3个基础教学单位,即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计算机教学与网络信息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和体育部。
学校学科专业设置以工学为主,兼有理学、管理学、法学和艺术学。
本校现有5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授权一级学科点;具有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可涵盖5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具有1个硕士学位授权交叉学科点;具有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点和6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点;学校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12个。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10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58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1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410人,具有正教授职务的108人;拥有长江学者1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长城学者1人,教育部、住建部专业指导和评估委员会委员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拥有博士项目博士生导师8名,兼职博士生导师20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省部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获得者、高层次人才、学术创新人才、科技新星、青年拔尖人才37名,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学术创新团队、管理创新团队23个。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296人,其中本科生7018人,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218人,留学生58人。
建筑遗产保护博士项目
![建筑遗产保护博士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1fb720bc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9.png)
建筑遗产保护博士项目一、项目简介建筑遗产保护博士项目旨在培养在建筑历史与理论、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与政策、建筑结构与材料保护、建筑历史地理与环境、传统建筑修缮与复原、数字技术在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社区参与与可持续发展的遗产保护以及建筑遗产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等领域具备高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博士研究生。
二、研究方向1. 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建筑史、建筑理论和建筑评论,深入了解建筑的发展历程、演变规律以及在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背景和影响。
2. 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与政策: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保护政策,以保障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3. 建筑结构与材料保护:研究建筑结构和材料的特性、演变过程以及保护措施,重点探讨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和材料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
4. 建筑历史地理与环境:研究建筑的历史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探讨建筑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在保护建筑的同时,如何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5. 传统建筑修缮与复原:研究传统建筑的修缮技术和复原方法,掌握对传统建筑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修缮和复原的技能和策略。
6. 数字技术在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数字技术在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的应用,包括数字化采集、建模、分析、监测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提高遗产保护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7. 社区参与与可持续发展的遗产保护:研究社区参与在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遗产保护,探讨如何将社区的利益和需求与遗产保护的目标相结合,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
8. 建筑遗产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研究国际上建筑遗产保护的最新理论和实践,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建筑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1. 对各个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 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建筑遗产保护的策略和方法,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3. 关注国际上建筑遗产保护的最新动态,了解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4. 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专家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建筑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5. 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著作,推广研究成果。
文献与文化遗产保护硕士
![文献与文化遗产保护硕士](https://img.taocdn.com/s3/m/5d242d6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d.png)
文献与文化遗产保护硕士
文献与文化遗产保护硕士是一门研究文献和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学位课程。
该硕士专业针对文献和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管理展开培养,培养学生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在这个专业中,学生将学习并掌握保护历史文献和文化遗产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文物鉴赏、文物修复与保护、文献保护与数字化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会学习到如何进行文献和文化遗产的调查和研究工作,了解如何编制与撰写相关文献与报告,同时也会学习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方法进行文献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了解文献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法律和道德要求,以及相关组织和机构的运行和管理。
课程还会强调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文献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作出独立的贡献。
文献与文化遗产保护硕士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可以在各类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和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等单位从事文献和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管理工作。
他们还可以在大学、研究机构和文化机构等进行相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遗产保护硕士简介
北京建筑大学的建筑遗产保护是学校的特色专业,我校在该领域有深厚的积淀。
2011年,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我校承担的建筑遗产保护工程规划设计项目居全国第一;2012年“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技术”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博士学位培养项目;2014年我校获得批准建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至此我校成为全国唯一一所同时拥有建筑遗产保护方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高等院校。
2015年我校获批国家文物局文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
我校在建筑遗产保护领域一直以来与国家文物局深入合作,稳步向前发展。
当前北京建筑大学“建筑遗产保护”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有4个: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建筑遗产保护规划与设计、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建筑遗产环境保护工程与技术,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为2~4学年。
其间,课程学习(含部分专业实践)时间为1~1.5年,学位论文(含专业实践、访学研究等)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2年。
经毕业审核合格且通过论文答辩,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本专业培养建筑遗产保护领域高级专业人才,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掌握建筑遗产保护科学领域的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建筑遗产保护的科学研究和保护工程的科研与设计能力,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及良好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文博行业。
建筑遗产保护专业实施双导师制,学校将根据其所报的研究方向,在本人自愿、双向选择、适当调整的原则下,为其指定校内导师,再由校内导师联系其校外兼职导师。
校内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首要责任人作用,采用集中授课、单独授课等有效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校外导师参与课程教学、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总之,在校期间,由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在实习期间,由校外导师主要负责,校内导师进行辅导;论文期间,学生的开题、答辩由两位导师共同参加指导。
在建筑遗产保护的教学中,要求以真实的建筑遗产、真实的保护场地和实用的保护技能作为教学对象、条件和内容,学以致用,切实满足建筑遗产保护行业的实际需求。
研究生培养阶段注重理论学习、项目研究及工程实践三位一体的培养方式。
研究生从第二年开始在用人单位结合其工程实践进行研究生选题,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应对实际问题能力、适应行业需求的创新能力。
特别强调培养硕士研究生在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的某一方向或专题上进行独立操作、分析、规划、设计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工程实践方面,根据培养方案采取实验室学习、现场学习、实例调研、结合研究生所在单位的实际需求,参与研究课题与工程项目。
通过行业实践培养应用能力,充分发挥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与积极参与的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