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知识点

合集下载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设计的研究内容已从传统的三元素 即功能、技术、形式拓展到第四元素— 环境科学
2 、导论

建筑流派或思潮:


以风格考虑为首者有“工艺美术”和“新艺术”两次典型的设计运动; 以形式考虑为首者有“构成主义”和“风格派”等典型的设计运动; 以技术考虑为首者有“芝加哥学派”以及所谓的“高技派”等等。在 当代, 以环境考虑为首引发了“绿色设计”的建筑思潮。
• 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建造的具有物质实体的生活环境,它既需 满足人们生活、生产的需求,也需满足人们审美的欣赏。因 此,它也是通过物质实体来表现空间变化与组合的一种图形 艺术。建筑形象常常是通过建筑环境的布局;建筑群体的组 合;建筑物的立面造型、平面布置、空间组织和内外装饰, 以及建筑材料所表现的色彩、质地、肌理、光影等多方面的 处理,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本质是为人类提供符合人 们各种行为活动所需的各种使用空间。 • 古今中外,历来的古典美学家都将建筑列为艺术部类(即建 筑、绘画、雕刻合称为三大空间艺术或三大造型艺术)之首。 故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之美
三、公共建筑设计中的若干概念及辩证 关系
1、正确理解“建筑”的含义 a、 什么是建筑? 建筑贯穿着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全过程,其涵盖的内 容非常的广泛。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我们可以把建筑看 成是一种人造的空间环境,这种空间环境在满足人们一定 的功能使用要求的基础上,还应满足人们精神感受上的要 求。
• 什么是建筑?
2 、导论
工程学
功能性 物理学
经济学
电子学
终极目标 心理学 审美性 艺术美学 色彩学
材料学 构成学 伦理学 民俗学
2 、导论
建筑设计是一种边缘性和交叉性的学科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重点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重点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重点1.功能性原理:公共建筑的设计首先要确保其功能得到满足。

这包括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布局和功能分区,同时也要考虑到建筑的外部环境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2.可持续性原理:公共建筑的设计应该注重可持续性,即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利用率。

这可以通过采用环保材料、节能设备、绿色建筑技术等方法来实现。

3.安全性原理:公共建筑的设计要求考虑到人员的安全。

这包括对建筑结构、消防设施、紧急出口等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撤离。

4.通行性原理:公共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到人员的流动和交通问题。

这包括合理规划出入口、通道和楼梯的位置和尺寸,确保人员可以自由流通,同时也要考虑到无障碍设计,方便老人和残疾人的使用。

5.舒适性原理:公共建筑的设计要注重用户的舒适感。

这包括建筑内外环境的温度、湿度、采光等因素的控制,同时也要考虑到人员的行为习惯和人体工学原理,以提供舒适的使用体验。

6.可视性原理:公共建筑的设计要注重建筑的外形和内部布局的美观。

这包括建筑的整体形象和比例、立面设计、室内空间的布局和装饰等方面,通过合理的设计,提升建筑的艺术价值和感官体验。

7.社会性原理:公共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到社会性的因素,即建筑对社会环境和公众的贡献。

这包括建筑的社交功能、文化元素的体现和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总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重点是确保建筑的功能、安全、舒适和美观,同时也要注重可持续性和社会性的因素。

这些原理的遵循和应用,能够提高公共建筑的品质和使用价值,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美好。

09专题八(《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09专题八(《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b. 垂直方向的组织:
即把不同的流线组织在不同的层上,以垂直方向 把不同流线分开。
如同前述,在车站建筑中将进站流线和出站流线 分别布置于底层和二层;医院建筑中将门诊人流布置 在底层,各病区人流按层组织在其上部;展览建筑中 将展品流线组织在底层,把参观人流组织在二层以上, 等等。 这种垂直方向的流线组织,分工明确,可以简化 平面,对较大型的建筑更为适合。但是它增加了垂直 交通,同时分层布置要考虑荷载及人流量的大小 。 一般讲,总是将荷载大,人流多的部分布置在下,而 将荷载小,人流量少的置于上部。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c. 水平和垂直相结合的流线方式:
即既在平面上划分不同的区域,又按层组 织交通流线,常用于规模较大,流线较复杂的 建筑物中。
流线组织方式的选择一般应根据建筑规模 的大小,基地条件及设计者的构思来决定。 一般中小型公共建筑,人流活动比较简单, 多取水平方向的组织;规模较大,功能要求 比较复杂,基地面积不大,或地形有高差时, 常采用垂直方向的组织或水平和垂直相结合 的流线组织方式。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这种流线组织的灵活性直接影响到建筑布 局及出入口的设置。
以展览建筑为例,各个陈列室相套布置,参观路 线很连贯,但是没有一点灵活性。一但调整某一陈列 室的布置,全馆就不能开放。若采用一个交通枢纽, 把几个陈列室连接起来,参观路线既连贯也具有灵活 性,可中断开放任一个陈列室而不影响其他部分的开 放。此外,也可增加出入口,如北京美术馆,除设主 要入口外,两侧还入了二个辅助入口,除了全馆统一 安排陈列外,三个部分都能独立的开放。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3、根据功能要求绘制空间组合分析图 要求体现出功能单元的使用与空间组合手法的关系。 成果图纸: 不少于6张3#图纸 手绘、仪器绘制均可,黑白、彩色均可 表达清晰、构图美观。(需附上所选课程设计题目的 首层平面图) 需有一定数量的文字说明。 交稿时间:最后一次课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5.3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5.3

•1~2m为亲切距离;12m可看清对方表情;25 m能认 清对方;130m能辨认对方;1200m能看见对方。
二.

把众多的外部空间按一定程序连接在一起,还可 以形成统一完整的空间序列。 • 底面 • 顶面 • 垂直要素



底面 外部空间底面指地面或水面。底面在 人的视野几率与比重较大,故地面的铺装 设计与室外设施设计非常重要。 作用:限定空间、标志空间、增强识别性、 改变尺度、延续空间。 设计手法:升高或降低、地面图案拼装、 质感变化。
外部空间的围合与限定 空间的封闭程度首先取决于它的界定情况:一般地 讲,四面围合的空间其封闭性最强,三面的次之,两 面更次之。当只剩下一幢孤立的建筑时,空间的封闭 性就完全消失了。这时将发生一种转化—由建筑围合 空间而转化为空间包围建筑。 可以看出,外部空间主要是借建筑体形而形成的, 要想获得某种形式的外部空间,就必须从建筑体形入 手来推敲研究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
垂直要素
垂直的线性要素,如用杆件或柱子来支持起顶面,
这些线要素将有助于从视觉上形成划定空间的界限,
而不会打断通过这一领域内的空间交流。
垂直要素
垂直的线性要素,如用杆件或柱子来支持起顶面,
这些线要素将有助于从视觉上形成划定空间的界限,
而不会打断通过这一领域内的空间交流。
三、外部空间的对比与变化
在讨论内部空间处理时,经常利用空间在大与小、
一、外部空间与建筑形体 :
建筑外环境指的是建筑周围或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环
境,是以建筑构筑空间的方式从人的周围环境中进一 步界定而形成的特定环境,与建筑室内环境同是人类 最基本的生存活动环境。
外部空间具有两种典型的形式:其一是以空间包
围建筑物,这种形式的外部空间称之为开敞式的外部

(完整版)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一章

(完整版)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一章
这类广场对城市面貌影响较大,同时在艺术处 理上要求也比较高,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广场的空间 尺度和立体构成等构图的问题,为人们观赏建筑的 景观提供良好的位置和角度。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学专业二年级
(2)活动场地
有一些公 共建筑,如体 育馆、学校、 幼儿园、托儿 所等建筑类型, 需要分别设置 运动场、游戏 场等室外活动 场地。这些活 动场地与室内 空间的联系是 比较密切的。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学专业二年级
第一章 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 局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学专业二年级
1.1、公共建筑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 作为建筑师,在开始创作公共建筑时,首
选遇到的就是总体环境布局中的问题。所以一幢 好的公共建筑,其室内外的空间环境应是相互联 系、相互延伸、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的关系,使 之构成一个整体统一而又和谐完整的空间体系。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学专业二年级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学专业二年级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学专业二年级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学专业二年级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学专业二年级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学专业二年级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学专业二年级
总的看来,古代建筑群体组合受功能的制约 较少,对形式的考虑较多;而近现代建筑的群体 组合受功能的制约较多,建筑形式往往随着功能 的要求而变化。不同类型的建筑群,由于功能性 质不同,反映在群体组合的形式上也必然会各有 特点。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学专业二年级
(二)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场地 及道路)
由于各种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不同,所要求的室 外场地的空间也不同,通常可划分为三类:
a.集散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重点整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重点整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重点整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是指在公共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理念。

这些原理包括建筑形式、功能布局、空间设计、材料选择等方面,旨在保障公共建筑的实用性、舒适性、安全性和美观性。

下面将对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重点进行整理。

2.空间设计原则:公共建筑空间的设计应注重维持室内外环境的和谐和协调。

合理运用色彩、光照、声学和视觉效果等元素,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空间氛围。

同时,还需要注重空间的尺度和比例,使人们在其中能够感受到空间的层次感和流畅性。

3.建筑形式原则:公共建筑的建筑形式应符合功能需求和环境要求。

需要考虑建筑的尺度、形状、立面设计等方面,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达到美观和视觉效果的统一4.建筑材料选择原则:公共建筑的材料选择应根据项目需求和建筑特点来确定。

需要考虑材料的性能、耐久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等方面。

合理选择材料既能满足功能要求,又能够提升建筑的整体品质。

5.环保设计原则:公共建筑的环保设计原则是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

需要考虑建筑节能、水源利用、室内空气质量等方面。

采用可再生能源、高效节能设备和材料,降低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合理设计建筑朝向和采光、通风系统,达到节能效果和优质室内环境。

6.安全设计原则:公共建筑的安全性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考量。

需要合理安排出入口、疏散通道、消防设施等。

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场地特点和环境要求,采取合理的防火、防水、防震措施,确保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7.可持续发展原则:公共建筑设计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建筑的选择、设计、施工到运营管理,都应考虑到社会经济、环境和人文等方面的可持续性。

建筑师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全面考虑公共建筑的使用效率、功能密度、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以更好地满足当前和未来的需求。

综上所述,公共建筑设计的原理包括功能布局、空间设计、建筑形式、材料选择、环保设计、安全设计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公共性、实用性、美观性和可持续性的统一,为用户提供舒适、安全和环保的使用环境。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重点整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重点整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重点整理公共建筑是指为了满足公众集中活动和服务的需求而建造的建筑物。

其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点:1.功能布局合理性:公共建筑的功能布局应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和活动方式进行合理规划。

建筑内部的各功能区域应具有明确的边界,避免交叉干扰,同时要方便使用者的出入和流线的设计,提高使用效率。

2.建筑尺度与环境协调性:公共建筑的尺度和环境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协调性。

建筑物的高度、体量和形态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避免对环境造成视觉冲击。

同时,建筑的造型和材料应与环境相协调,保持一定的连贯性。

3.使用者体验与舒适度:公共建筑的设计要注重使用者的体验和舒适度。

在建筑的空间规划和布局中考虑使用者的活动和需求,提供合适的功能和服务设施,尽量满足使用者的期望。

同时,要考虑建筑的气候环境,合理利用自然光、风和景观,提供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

4.建筑安全与可持续性:公共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建筑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建筑物的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抗震性,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另外,要注重可持续设计理念,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

5.盲人、老人和残疾人友好性:公共建筑的设计应考虑到盲人、老人和残疾人的使用需要,提供无障碍通道、无障碍设施和辅助性设备,使他们能顺利进出和使用建筑物。

6.美学和艺术价值:公共建筑的设计要注重美学和艺术价值。

建筑的造型、色彩、材料应搭配和谐,体现建筑的特色和设计理念。

同时,建筑的公共空间应具有艺术性和人文氛围,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美的享受。

7.可变性与可塑性:公共建筑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和可塑性。

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方式可能会随着时间和需求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建筑的设计要具有灵活性和扩展性,方便后期的改造和调整。

总结起来,公共建筑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功能布局合理性、尺度与环境协调性、使用者体验与舒适度、建筑安全与可持续性、友好性、美学和艺术价值、可变性与可塑性等方面。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原则,使公共建筑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美观且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建筑环境。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知识点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知识点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知识点1.功能性原则2.人性化原则公共建筑的设计应注重人性化,考虑到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

如在设计中应该考虑到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使用需求,设置相应的便利设施和无障碍通道等。

3.美学原则公共建筑的设计应追求美学价值,注重建筑的形式、比例、色彩等方面的协调和美感。

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和设计手法,使建筑在空间、光线等方面呈现出美感。

4.可持续性原则公共建筑应注重可持续性设计,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的节能性和环境友好性。

设计师应考虑到建筑的能源利用、废物处理、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可持续性策略。

5.安全性原则公共建筑的设计应注重安全性,保障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设计师需要合理设置出入口、疏散通道、消防设施等,确保建筑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6.气候性原则公共建筑的设计需要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进行灵活的设计。

如在炎热地区,应注重遮阳和降温措施;在寒冷地区,应优化建筑保温性能,减少能源消耗。

7.文化性原则公共建筑的设计应注重与当地文化的融合。

设计师可以通过建筑形式、材料选择、装饰元素等方面,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

8.灵活性原则公共建筑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满足未来可能的变化和更新需求。

设计师应考虑到建筑的可扩展性和改造性,使建筑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9.社会性原则公共建筑的设计应注重社会性,满足社会的整体需求。

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社会的背景和需求,从社会责任角度出发,设计出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建筑。

总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涵盖了功能性、人性化、美学、可持续性、安全性、气候性、文化性、灵活性和社会性等方面的考虑。

在设计公共建筑时,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原理并加以合理应用,以确保设计的建筑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同时具备良好的美感和社会效益。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公共建筑的设计原理<1>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2>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3> 公共建筑的造型问题。

<4>公共建筑的技术经济问题分析。

<5>空间组合的综合分析。

公共建筑: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场所。

公共建筑的类型: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邮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建筑,纪念建筑。

公共建筑与总体环境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惨途,相互补充。

建筑师环境观:1.给人们创造美好的环境,2.注意优美的环境,应该反映出国家,城市,乡镇最突出和鲜明的标志,3.公共建筑与环境艺术是指“生活环境“与视觉艺术”完美结合。

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1.群体建筑2.广场道路3.绿化设施4.雕塑壁画5.建筑小品6.灯光造型与夜间的光明艺术效果.公共建筑总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1)环境中的空间与建筑.2)环境中的空间与场所.3)环境中的空间与绿化。

环境布局的最中目的: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工作,学习方面的要求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环境中的空间与建筑:<1> 通过设计组合所形成的空间环境应体现出一定的设计意图与艺术构思.<2> 环境中应体现的主体建筑为中心,附属建筑的周围环境共同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设计思想。

<3> 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物质要求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场所:1)活动场所2)停车场所3)集散场所作用:1)主要给人们进行活动,游戏,缓冲,休闲等作用2)主要包括汽车,自行车,停车作用三种类型;3)场所环境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该综合室内空间构图要求,安排一定的绿化,雕塑,壁画与小品来丰富空间艺术效果。

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与环境的关系:空间是主要的,环境是与空间相结合.最终目的通过考虑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组合作到两者相互依从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满足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及精神方面的需要.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包括:1)利用环境.2)改造环境.3)创造环境. 利用环境作用:从布局出发提炼周围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将其纳入公共建筑人造环境的设计中去,使其成为有机整体。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的发展,甚至会导致方案不能成立。某一类型的建筑,其功能关系
图只有一个,而建筑设计方案却远远不止一个。
(2)、使用程序——功能序列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内部空间的组织 程序。
建筑师在设计中不仅要按照使用程序——功能序列来组 织功能布局,而且要根据使用程序来精心安排空间程序——审 美序列,使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一种空间的美感,从而使 功能序列和审美序列有机结合,彼此连贯一致。
3)阶梯教室人流疏散组织两种基本方法:
a.出入口合并设置:常用于规模较小的阶梯教室,一般出入口设 在 讲台的一端,缺点是易造成出入人流交叉拥挤。 P49 b.出入口分开设置:常用于规模较大的阶梯教室,一般将入口设 在讲台附近、出口布置在阶梯教室后部。 优点:具有干扰小、 疏散快、不混乱。P50
第三节 公共建筑的人流聚集与疏散
器噪声,这两部分则要求适当的隔离。这种“闹”与“静”的
分区要求在很多类型的公共建筑中都会经常遇到。
Eg:幼儿园建筑功能分区特点: 静空间:卧室(位置较安静,隐蔽); 动空间:音体室(位置阳光充足,明显易找且与室外活动 场所联系紧密); 中小学校音乐教室与普通教室;旅馆建筑中客房与娱乐区 分开。 掌握: 功能关系图:(或气泡图) 流线分析图:(平面流线图,剖面流线图,综合流线图)
问题与应用 1.功能分区的内外关系问题 2.功能分区的闹与静关系问题 3.功能分区的洁与污关系问题 4.功能分区与人流活动需求
第三节 公共建筑的人流聚集与疏散
第三节 公共建筑的人流聚集与疏散
本节课重点讲述了两个关于人流组织方面的问题: 一、公建人流组织方式:(两种基本方式) 1.平面的方式 2.立体的方式 3.综合的方式 二、公建的人流组织问题: 1.人流活动合理顺序 2.人流疏散

张文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4版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试题

张文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4版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试题

第1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1.1复习笔记一、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公共建筑的功能、经济及美观问题,是内在因素;城市规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等要求,是外在因素。

室外空间环境的形成,要关注建筑群体、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等。

1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建筑(1)公共建筑室外环境空间的构成主要是依据建筑或建筑群体的组合,而其他诸如道路、广场、绿化、雕塑及建筑小品等,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①室外环境空间中的建筑,特别是主要的建筑,常位于明显、主要的部位。

②附属建筑是室外空间组合的一部分,应与主体建筑相配合,形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如图1-1)。

图1-1 上海体育馆总体布局图(2)室外环境空间的设计意图室外环境空间应体现出一定的设计意图和艺术构思,要注意公共建筑的布局与各个单体建筑之间的距离与范围,以及建筑群体艺术处理的比例尺度等(如图1-2)。

图1-2 北京天安门广场总体布局图2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1)开敞的空间场所开敞的空间场所,其大小和形状应视公共建筑的性质、规模、体量、造型和所处的地段情况而定。

①有些公共建筑因为人流比较集中,形成一定规模的集散广场,这种类型的广场往往根据各种流线的通行能力和空间构图的需要来确定其规模和布局形式(如图1-3)。

图1-3 塘沽火车站总体平面布局图②有些公共建筑因为城市规划要求,安排在道路的交叉口处。

为了避免主体建筑出入口与转角处人流的干扰,常将建筑后退,形成一段比较开阔的场所,有利于干道转角处车辆转弯时的视线要求,也有利于道路交叉口处的空间处理。

(2)活动场地体育馆、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等公共建筑类型,需要设置室外活动场地。

这些活动场地与室内空间的联系比较密切,应靠近主体建筑主要部位的出入口附近。

(3)停车场所大型公共建筑中的停车场所,应结合总体环境布局,进行合理的设计。

①停车场的位置,一般要求尽量设在方便易找的部位,不影响整体空间环境的完整性与艺术性(如图1- 4)。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知识要点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知识要点

第一章概论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及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什么是建筑观?人们对世界建筑和建筑世界总的看法。

建筑观的来源直接的建筑体验“形”象建筑——以建筑摄影、方案图以及模型照片形式呈现的“意”象建筑——以语言、文字描述出来的建筑设计的特点:真实的、图像的、意向的所谓的建筑设计原理,便是把(真实的或意向的)原型落实到图像层面(设计过程)的方法体系。

建筑设计的内容:建筑设计包括了为建造一栋建筑物所需要的工程技术知识,即建筑学、结构学、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消防、自动控制以及建筑声学、光学、建筑热力学、建筑材料学乃至工程经济学(概预算)等知识领域。

建筑风格、流派: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结构理性主义、现代派、风格派、构成派、野性主义、高技派、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地域主义、结构主义……建筑功能工业建筑:人们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分为通用厂房和特殊厂房。

居住建筑:宿舍、集合式住宅(公寓)、别墅、宫殿公共建筑: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展览建筑、观演建筑、纪念建筑公共建筑的内容:功能关系及空间组合、造型艺术问题、技术经济问题分析、总体环境布置设计任务书1、项目类型及名称、建设规模及标准、使用内容、其面积分配2、用地概况描述及城市规划要求等3、投资规模建设标准及设计进度等4、建设单位(业主)的一些主观意图描述一、“公共限制”条件: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

二、总体环境布置(场地分析及设计):功能及形态、卫生及舒适、经济及安全三、平面图设计:功能,根据不同的建筑性质和用途来合理安排空间布局;结构,根据规模、层数及空间大小合理选择结构类型;艺术,根据规模、层数及空间大小合理选择结构类型。

四、剖面设计五、立面设计第二章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及空间组合第一节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居住建筑的空间组成1、公共活动空间:全家团聚、文娱、休息、进餐、户外活动以接待客人、对外进行社交的综合活动场所(核心空间)2、私密性空间:专门为家庭成员进行私密性行为(如睡眠、休息、个人卫生、梳妆等)提供的空间,包括卧室、卫生间、浴室、衣物贮藏等私密什极强的空间和书房、工作间等特定要求的静谧空间3、家庭服务空间:为进行膳食准备、洗涤餐具和衣物、清洁环境、修理设备等家务活动而提供的空间,在设计时应重视其功能性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水平交通垂直交通:楼梯坡道电梯自动扶梯交通枢纽:门厅、过厅等空间组合中的水平交通1、交通联系的过道、过厅和通廊2、交通联系兼为其他功能服务的过道、过厅或通廊3、各种功能综合使用的过道及通廊水平交通的空间形式、长、宽、高:功能需要、防火规定、空间感受一般在公共建筑中专供通行用的过道,宽度常在1.5m以上;旅馆、办公建筑1.5~2m;学校建筑2 ~3 m;医院门诊部3 ~4 m。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4)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4)

★采暖系统由热源,热媒输送设备(管网)和散热 设备(用户)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采暖系统分类: 局部采暖系统 .按热源位臵不同 集中采暖系统 对流采暖 .按传导方式不同 辐射采暖 热水采暖系统 .按热媒介质不同 蒸汽采暖系统 热风采暖系统。
★常用的采暖系统是热水采暖系统和蒸汽采暖系统。 ������. 热水采暖系统:散热器表面温度不太高,给人以 舒适感,热水的热惰性强(热容量高),室温容易保 持均衡稳定(适用于医院,幼儿园,旅馆等此类公 共建筑) ������. 蒸汽采暖系统:散热器表面温度比热水系统高, 热得快,冷得也快,常适用于短时间采暖或间歇 式采暖的公共建筑。(如学校,影剧院,会堂等) ★新的采暖方式 ������. 辐射采暖: 地板辐射采暖,带型辐射板采暖 ������. 热风采暖,热空气幕采暖
★混合结构的建筑,除承重墙之外,还有非承重墙, 也称隔断墙。起分割空间的作用,一般多选用轻 质材料,如空心砖、轻质砌块、石膏板、加气混 凝土墙板等。
★为了保证墙体有足够的刚度,承重墙的布
臵应尽量做到均匀、交圈,并应符合规范 的规定。 ★楼层的上下承重墙应尽量对齐,门窗洞口 的大小应有一定的限制并尽量对齐,同时 还要避免小房间压在大房间之上,出现承 重墙落空的现象。 ★墙体)气流组织 ★在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中,存在气流组织问题. 将处理好的空气送到人们活动或逗留的区域, 使得整体活动空间的气流,保持合乎标准的温 湿度、洁净度及送风速度,并能及时排除污浊 空气,保持均匀稳定、舒适合理。 ★大型公共建筑气流组织主要有2种: ������.上送下回,具有路线短捷,容易控制的优点(适 用于影剧院) ������. 喷口送风,具有管道短,不占用天花上部空间 等优点,(适用于新型空间结构形式的大跨度 公共建筑 )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ppt 37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ppt 37页)
(d)在超过8层的高层公共建筑中,电梯就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了。 往往因电梯部数多,可考虑成组地排列于电梯厅内,一般每组电梯 不超过8部为宜,并应与电梯厅的空间处理相适应。
(e)因电梯本身不需要采光,所以电梯间的位置可以比较灵活。其 位置重要依据交通联系是否便捷来确定的,通常可布置在建筑的中 心地带。当然也可露明装设,形成装饰性强的景观电梯。
3.交通枢纽空间:
考虑到人流的集散、方向的转换、空间的过渡以及与通道、楼梯等空 间的衔接等,需要设置门厅、过厅等空间形式,起到交通枢纽与空间 过渡的作用。
公共建筑的主要出入口部分,是整个建筑的人流出入汇集的场所,也 是建筑空间处理的重点。
公共建筑门厅出入口部分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要求:
2.垂直交通:
位置与数量依功能需要和消防要求而定,应靠近交通枢纽。布置均匀 并有主次,与使用人流数量相适应。
类型:
(1)楼梯: ——直跑楼梯:具有方向单一和贯通空间的特点;
——双跑楼梯:
——三跑楼梯:
——其它类型楼梯:旋转楼梯、剪刀楼梯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基于防火疏散的要求,至少需设置两部楼梯, 根据布局的需要布置在担负人流大致相当的部位上。设置一部楼梯的 要求详见规范。
(2)自动扶梯: ——在一些大型公共建筑中,往往因为人多而集中的特点,常选择具备
连续不断乘载人流的自动扶梯,借以组织人流疏散问题,如百货大 楼、地铁站、铁路旅客站、航空港等。 ——自动扶梯可以单独布置成上行或下行的,也可以布置成上下行并列 的。 ——一般自动扶梯的坡度为30o,单股人流使用的自动扶梯,多采用 810mm的宽度,每小时运送人数约为5000~6000人左右,运行的垂直 方向升高速度为28~38m/min。 ——优点: --具备连续快速疏散大量人流的优越性。 --不需要在建筑顶部安设机房和在底层考虑缓冲坑等,比电梯占用 空间少。 --发生故障时可做一般楼梯使用。 ——但自动扶梯行程速度缓慢,对于年老体弱及携带大件物品者也不够 方便。所以在大型公共建筑中,在安装自动扶梯的同时,仍需考虑 装设电梯或一般性楼梯,作为辅助性的垂直交通工具。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考点汇总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考点汇总

第一章 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北京和平宾馆总体布局分析: 扩建前的和平宾馆是一所普通标准的旅馆,位于城市中心附近较为隐蔽的小街内, 所处的地段异常狭窄。为充分利用这一地形特点,主体建筑采用“一”字形布局, 与前边的低层餐厅组合成一个整体。前院留有一定的庭院空间,大楼后边设有停 车场和供应物品的场所。停车场的位置方便易找,不影响整体空间环境的完整性 和艺术性,同时利用建筑物的阴影遮盖车辆,在一定区域内防止了烈日暴晒。前 后院的空间通过主楼东侧的过街楼沟通,使总体环境空间布局主次分明,建筑位 置适中,院落大小得体,绿化配置有趣,道路联系方便。尤其在前院入口处,保 留了原有的两株大树,不仅充分利用了原有环境条件,做到“多年树木,碍筑檐 垣,让一步可以立根……”的造园原则,而且起到画龙点睛、亲切怡人及丰富环境 的良好作用,是利用环境特色,突出主体建筑的良好范例。 北京和平宾馆老楼门厅空间效果分析: 采用了不对称布局。该门厅楼梯和电梯设在入口的左前方,从入口处向左偏移一 个角度,为了便于引导人流,在楼梯前装以跌落的花台和台阶,比较自然的暗示 了楼梯的部位,在门厅的左侧,以较大的开口通向友谊厅、餐厅等公共活动空间。 尤其是门厅中的客厅,其位置即可避免干扰,又富于亲切的气氛。整个门厅的空 间环境,达到了大小适宜、亲切怡人、方向明确的效果。
第一章 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天安门广场和圣马可广场在设计意图和艺术构思方面的不同特点: 意大利威尼斯的圣 马可广场,空间环 境统一布局中强调 了各种对比的效果, 如窄小的入口与开 敞的广场之间、横 向处理的建筑与竖 向挺拔的塔楼之间、 端庄严谨的总督宫 与神秘色彩的教堂 之间,采用了一系 列强烈对比的手法, 使广场空间环境给 人以既丰富多彩, 又完整统一的感受。源自第一章 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一)建筑物——包括主体建筑物 和附属建筑物
主要建筑物是最主要的使用部分,在 总体布局中应具有最好的朝向、通风、交 通、绿化等条件。
附属建筑物在总体布局 中通常置于较次要的地位, 一般要设单独出入口。
(二)室外场地
1,开敞场地或集散广场 与道路之间 一般在建筑物
当建筑物位于干道交叉口,且 主要入口设在转角处时,一般 将建筑作曲尺后退,形成开敞 场地。
5,展览性建筑
6,商业建筑
7,生活福利及服务性建筑
8,体育建筑
9,医疗建筑
10,邮电、通讯、广播建筑
11,交通建筑
12,纪念性建筑
13,风景园林建筑
二,公共建筑设计意义与要求
三,总体设计与构思
每个建筑物都是由二类空间组成: 一是建筑实体所形成的内部空间,一 是由建筑物与它周围的环境所构成的 外部空间。
五,公共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一)公共建筑构成及相互关系
– 1,主要使用部分 – 2,辅助使用及附属部分 – 3,交通使用部分
(二)公共建筑空间组合的功能要求
1,建筑空间使用性质及特点 2,建筑内部使用程序
3,合理的进行功能分区
(1)功能分区原则 – 处理好“住”与“辅”的分区关系 一 般主要使用部分布置在较好的区位,靠近 主要出入口,辅助或附属部分放在次要部 位,长设单独的服务入口 – 处理好“内”与“外”的分区关系 一 般对外性强的用房人流量大,应靠近入口 或直接进入;对内性强的房间布置在比较 隐蔽的位置 – 处理好“闹”和“静”的分区关系 – 处理好“清”与“污”的分区关系
旧城市交叉广场建筑压红线布置方式
2,活动场地 一般布置在建筑物南面
3,停车场
尽量设在方便易找的部位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概要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概要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纲要第一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1.公共建筑的类型: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邮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建筑,纪念建筑。

2.公共建筑与总体环境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惨途,相互补充。

3.创造室外空间环境考虑两方面问题:内在因素:建筑本身的功能、经济以及美观问题外在因素:城市规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等4.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群体建筑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5.环境布局的最终目的: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要求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6.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集散广场活动场所停车场所7.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与环境的关系:空间是主要的,环境应与与空间相结合,其最终目的通过考虑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组合做到两者相互依从,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满足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及精神方面的需要。

8.公共建筑出入口及区间道路设置举例并说明其处理手法:一般公共建筑总平面的出入口应安排在所临的干道上,并与主体建筑出入口有比较方便的联系;有些公共建筑所处的地段并不与干道相临,这时要考虑出入口与附近的干道有比较方便的联系,给人流活动创造通畅的条件;还有一些公共建筑所处的地段,面临几个方面的干道,这就需要对人流的主要来向进行分析,把地段的出入口放在人流较多的部位上,而其他方向应根据需要设置次要的出入口。

9.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包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环境.10.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建筑和建筑群体组合11.室外空间环境组合的三个基本经验和看法:1)从建筑的实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并加以合理的分区,运用道路,广场,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空间环境的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

2)在群体建筑造型艺术处理上,需要从性格特征出发,结合周围环境及规划的特点,运用各种形式美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出完整而又优美的室外环境。

3)运用绿化,雕塑及各种小品等手段,丰富群体建筑的空间环境艺趣,一取得多样统一的室外空间环境效果。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2)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2)
常用的有楼梯、电梯、自动扶梯 (一)楼梯 (1)直跑楼梯 (2)双跑楼梯 (3)三跑楼梯 (4)旋转楼梯 (5)剪刀楼梯 主要楼梯 次要楼梯
Principle of Public Building Design
Principle of Public Building Design
公 共 建 筑 设 计 原 理
公 共 建 筑 设 计 原 理
功 能 关 系 和 空 间 组 合
Principle of Public Building Design
公 共 建 筑 设 计 原 理
功 能 关 系 和 空 间 组 合
Principle of Public Building Design
公 共 建 筑 设 计 原 理
功 能 关 系 和 空 间 组 合
公 共 建 筑 设 计 原 理
各类型建筑物的使用容量
Principle of Public Building Design
功 能 关 系 和 空 间 组 合
公 共 建 筑 设 计 原 理
容纳人或机械设备的空间
Principle of Public Building Design
公 共 建 筑 设 计 原 理
功 能 关 系 和 空 间 组 合
相关功能的分析 相互关联的建筑、 部门、空间或活动 ,均须互相紧邻 紧邻的等级 必须的 适宜的 自然的
Principle of Public Building Design
不适宜的
必须隔离的 一定要隔离的
公 共 建 筑 设 计 原 理
公 共 建 筑 设 计 原 理
功 能 关 系 和 空 间 组 合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
公共建筑的空间构成及相互关系 ■主要使用部分 ■次要使用部分(辅助部分) ■交通联系部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社会行为学:
基本需要 成长需要
▪了解需求是满足需求的直接知识前提
社 会 学——人与人关系的科学 心 理 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行 为 学——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 工 效 学——人与小环境的关系的科学 教 育 学——教化培育人的科学 灾 害 学——人在极端状态下的心理与行为
▪满足需求:
最充分的调动最合理的技术手段 建筑知识 结构知识 材料知识 设备知识 施工知识 经济知识 ……
▪建筑物/构筑物 构筑物缺少上述三要素 例如:灯塔、桥梁等.
西安半坡遗址1
❖ 3、关于设计的概念:
▪先于事物的严密而逻辑的设想,是对想象的系统化,并以可 以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设计的三个核心:
1、先于事物的实际存在
2、非常周密严谨符合逻辑
3、清晰完整的表达
▪表达的方式:图示表达 ▪建筑师应有的素质:
溢 ——水满则溢,物极必反
如果封闭,则要提供相反的东西,如自然环境 如果开放,则要提供人工性很强的东西.
因 ——借鉴
把外界的环境适当的引导进来,以提升自身空间 的魅力.如窗
祁县乔家大院内院
意大利加拉·普拉齐 迪亚街5号住宅
苏州艺圃乳鱼亭
河南三门峡张湾窑院 绍兴青藤书屋
❖ 2、空间的存在形式 :
北京四合院
礼士胡同垂花门
▪空间组合的水平交通
基本属于交通联系——旅馆、办公、影剧院的安全走道. 主要作为交通联系,兼有其他功能服务——医院、中小学. 各种功能综合使用——陈列厅、展览馆、博物馆
▪空间组合中的垂直交通
一楼梯 直跑楼梯 双跑楼梯 三跑楼梯
二坡道 三电梯
河 南 博 物 馆
天津大学图书馆
地下水 地下吸附水——水位 基础在地下水位线以下时,任何构件都要耐水. 地下水位是变化的,需变化的看待. 地下径流水——地下水有固定的流淌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空间大小:量空间形状:形空间要求:质
2、解决交通联系问题,人流疏散集中的地方,以利于安全快速疏散的要求。


度一般为8%~15%,在人流比较集中的部位,要平缓一些,常为6%~12%,坡道设计还应考虑防滑措施。

坡道所占的面积通常为楼梯的四倍。

3、梯段不得小于3步,不得大于18步。

直跑楼梯的特点:方向性强,指向单
一贯通空间,可不置在人流较大的大厅中表达比较严肃。

双跑楼梯:可节省交通空间,紧爽简洁,使用性强,三跑楼梯:装饰性强可增加空间的活泼轻松气氛,有趣味性。

4、建筑设备主要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电器照明、通讯线路、闭路电视、
网络系统、自动喷淋以及煤气管网等。

5、作为优秀的建筑总体布局的例证和典范,被拿破仑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客厅”
是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对比)
6、公建的功能问题中的核心问题:⑴功能分区⑵人流疏散⑶空间组成⑷与
室外环境的联系公建的功能问题中的次要问题:空间的大小、形状、朝向、供热、通风、日照、采光、照明等
7、北京工人体育馆:辐射悬索结构(上索稳定索,下索承重索,内环,边梁构
件)
8、法国巴黎工业展览馆:218m/218m/218m的三角形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薄
壳:预制好的双曲板,在现场浇制成整体结构系统
9、空间网架结构(上海体育馆、南京五台山体育馆、首都体育馆)多采用金属
管材制造,能承受较大的纵向弯曲力,与一般钢结构比,可节约大量钢材和降低施工费用,用于大跨度公共建筑,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h=L/12~16
10、阶梯教室人流疏散的特点:出入口合并设置,出入口分开设置
11、天安门、午门及太和殿是明清故宫建筑空间艺术处理上的三个高潮。


入大清门首先是千步廊,经过这个狭长的空间后,出现于一处横向展开的广场,迎面是高大的天安门城楼,对比效果强烈,形成第一处高潮。

进入天安门后,与端门之间形成一个较小的空间,顿为收敛。

过端门,呈现一个纵深而封闭的空间,尽端是雄伟的午门,有萧杀威猛的气氛,构成第二个高潮。

午门和太和门之间又变成横向广庭,舒展开阔。

经太和门进入太和广场,是巍峨崇高的太和殿,形成第三个高潮。

1、公共建筑的艺术造型问题:①多样统一。

②形式美。

③传统与创新。

统一与变化、对比和微差、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视觉与视差、节奏和韵律
构图原理:形式美规律用于建筑艺术形式的创作中,称为建筑构图原理。

2、低层建筑(1~3层)多层建筑(4~7层)高层建筑(24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150米以上)
3、电梯设计要求:⑴按防火规定要求,配置辅助性质的安全疏散楼梯,供电梯
发生故障时使用。

⑵每层电梯出入口前,应考虑有停留等候空间。

需设置一定的交通面积,以免造成拥挤和阻塞。

(留前室,深度>1.5m)·⑶在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几乎起同等重要的作用,所以可将电梯和楼梯靠近布置,或安排在同一个楼梯间内,相互调节,有利于集散人流。

⑷在超过8 层的高层公建中,电梯就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因电梯部数,可成组地排列与电梯厅内,一般每组电梯不超八部为(一侧不超四部,两侧不超八部),并应于电梯厅的空间处理相适应。

⑸因电梯本身不需要天然条光,所
以电梯间的位置可以比较灵活。

位置位置主要依据交通联系是否方便来确定,通常可布置在建筑的中心地带。

有的电梯可露明设置,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多形成装饰性强的景观电梯。

4、功能分区:主与次,内与外,闹与静,洁与污
5、计成在《园冶》中指出,造园要“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这相当于室外空
间环境设计原理中的利用环境
6、一般公建反映在人流组织上两种方式:⑴平面的(展览陈列性质的建筑)⑵
立体的(乌鲁木齐航空港)
7、体育建筑人流疏散的特点:⑴比赛的场次,大多不是连续的,因此出入口可
以考虑合用。

⑵体育馆的席位,常沿着比赛场四周布置,故可以沿观众厅周围组织疏散。

⑶规模较大的体育馆,可以考虑分区入场、分区疏散、集中或分区设置出入口的方式。

具有集散大量人流、疏散时间集中的特点,所以在安排人流活动时,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疏散口,以满足安全疏散的要求。

常采用平面与立体两种方式的体系组织疏散。

8、1:1~2 最佳1:1.5 教室30°、8.5m
9、高层性的空间组合:板式(钢与玻璃为主要材料的纽约联合国秘书处大厦)
和塔式(上海金茂大厦)
10、意大利米兰市派瑞利大厦:把垂直交通和一些附属房间集中起来放在一
侧或两端,甚至放在主体空间的后侧,以保障主要空间居于突出的位置。

把30层的楼板挂在8片板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上,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框架结构形式。

11、1973美国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平面为一束筒体结构组成,并以9个75
英尺×75英尺(22.86m×22.86m)的筒体平面拼在一个225英尺×225英尺(68.6m×68.6m)的大筒内。

这种类型的框筒结构体系,也称为套筒结构体系,可以增加结构刚度和节约钢材。

12、狭长空间的特点:自然地产生强烈的导向感,能起到引导人流沿着纵深
方向前进的作用,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由此空间至彼空间的期待感。

13、拱券结构技术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最大的成就,它对欧洲建筑有较
大的贡献,影响之大,无与伦比。

西方建筑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在空间处理上更多的继承了罗马建筑的传统,因强调了人性,使建筑从宗教的气氛中解放出来,因而空间形式比过去任何时期更加丰富多变和轻快和谐。

14、有效面积系数=有效面积/建筑面积
使用面积系数=使用面积/建筑面积
结构面积系数=结构面积/建筑面积
有效面积:建筑平面中可供使用的面积
使用面积:有效面积减去交通面积
结构面积:建筑平面中结构所占的面积
建筑面积:有效面积+结构面积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衡量环境好坏的标准
1、餐厅厨房与杂院(内与外)旅馆客房与其他功能、中小学(主与次、闹与静)幼儿园、医疗建筑
2、门厅应起到交通枢纽和空间过度的作用。

要有功能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要求。

门厅的设计除了应满足通行能力的要求外,还应体现一定的空间构思意境,应具
备合适的尺度感与明确的导向感。

门厅设计应考虑室内外过度问题。

设计时应满足使用方便、空间得体、环境优美、装修事宜、技术合理、经济有效等方面要求。

3、空间组合中的水平交通布置,应从全局出发,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结合空间艺术构思的需要,力求减少通道、厅堂的面积和长度,这样不仅可以使空间组合紧凑,还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诸如整体空间组合中,适当缩小使用开间、加大进深,充分利用走道尽段作为较大的房间,或在走道尽端安排辅助楼梯等措施,皆能达到布局紧凑、缩短交通的目的。

4、通过门洞从一个空间看另外一个空间;通过空廊从一个空间看另外一个空间;通过两个或一列柱墩从一个空间看另外一个空间;通过建筑物透空的底层从一个空间看另外一个空间;通过相邻的两幢建筑之间的空隙从一个空间看另外一个空间;通过树丛、山石、雕像等空隙从一个空间看另外一个空间。

5、公共建筑空间组合中的通道宽度与长度,主要根据功能需要防火规定及空间感受来确定。

再考虑通道的宽度时,分析人流的性质是关键,即:是单纯的人流活动,还是兼有携带物品的人流,或人流中混有运送物品的车流,之外还需考虑人流的方向、数量及门扇的开启方向等。

一般在公共建筑中专供通行用的通道,宽度常在1.5m以上,例如旅馆、办公建筑要做到1.5~2m或者更宽些。

学校建筑一般为2~3m,医疗门诊部为3~4m左右。

公共建筑过道的长度,应根据建筑性质、耐火等级、防火规范以及视觉艺术等方面的要求而定,其中主要是控制最远房间的门中线到安全出口的距离,应控制在安全疏散的限度之内。

具体设计时,应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而定。

1、空间限定的方法(5种)地面限定:抬升,沉降,铺地变化等,吊顶,吊灯,廊架、柱子、植物、隔断、墙体、玻璃、光影变化、空间的大小形状变化、家具和摆设等、人的活动(围合、覆盖、凸起、下沉、架起、设立、质地)
2、美国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展览厅,是逐层向上悬挑增大展廊空间的,这样处理调整了因透视变化而产生后退变薄的问题,因而取得了良好的空间尺度效果。

常以架空第一层与悬挑墙板,再施以浓重的色彩,粗糙的质感,以加大光影等构图的新方法,使得从基座看上去犹如坚实的底座,也同样给人以稳定感。

1、纵观建筑历史的发展,19世纪末叶以来,因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钢筋混凝土和钢材的广泛应用,建筑技术和建筑造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例如建于1851年的伦敦的“水晶宫”——世界博览会展览馆;1889年建在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328m);巴黎世界博览会中的机械馆(熟铁三铰拱,跨度为115m)。

当时的这些建筑技术成就,远不是古典建筑可以比拟的。

另外,轻质高强建筑材料的不断出现,使高层与大跨度的建筑有了很大的发展。

新结构的广泛应用,使承重与非承重体系有了新的观念,因而使建筑造型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与机动性。

同样,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发展,相应的会对建筑空间和形体提出更多的新要求,而新形态空间的创造,需要相应的科学技术来满足,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建筑技术的发展。

这张空间要求与技术进步的互相促进作用,就是建筑与技术发展中的相互依存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