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中医药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的中医药防治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严重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之一。如果不能早期发现和干预,会引发后续的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导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1]国内成年人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年轻化趋势显著。如何高效防治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现今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尽管现代医学在控制血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仍存在“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的“三低”现状。运用中医药综合干预防治高血压,通过一些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使高血压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高血压的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普遍认为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肾性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过度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等是导致高血压发病的重要机制[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指出的临床常用的六大类降压药中,单一用药的效果往往不佳[3],多数患者需要联合且长期用药,其在降压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4],如干咳、面部潮红、肝肾功能损害等,有的药物还会因降压过快而导致血压波动过大出现头晕加重等不适反应。同时,西
药中多数药物价格昂贵,有的药物长期服用还会出现耐药性,以上这些因素都将导致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差,势必会影响高血压的治疗[5]。
2.中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
中医虽无高血压病名,但根据其相关临床表现,本病与中医“风眩”相似,古代医家一般归属于“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6]。历代医家大体认为高血压的病因病机不外乎因虚、因风火痰饮、因血瘀致病。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本病的发生多由年老肾虚、饮食失节、情志不调、久病老伤、先天禀赋不足等所致;临床多表现在头窍,病理因素主要为风、火、痰、瘀、虚;病机性质为本虚标实,以肝肾阴虚为本,肝阳上亢、痰浊内蕴为标。病位主要与肝、脾、肾等脏腑相关。
3.高血压中医诊疗的优势
中医药在单纯降压方面,疗效并不比西药强。但在防治高血压中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整体观念及治未病等理念[7],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主要症状及伴随症状,并且中药降压缓和且疗效稳定。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优势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1)改善病人症状,提高生活质量;(2)保护靶器官损害,减少并发症;(3)采用中医非药物疗法预防和治疗轻度高血压。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无症状型高血压、轻度高血压或高血压合并
并发症者,运用中医学辨证施治理念,配合中医的药物和非药物特色疗法[8],通过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对高血压进行综合调治,往往能达到既降压又消除症状,减轻或逆转靶器官损害,防止严重并发症的效果。这些均是单纯西药降压治疗所无法比拟的。
4.高血压的辨证论治
4.1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
笔者根据临床中常见高血压的主要临床表现、兼见症及舌脉,将高血压主要分为以下五种证型:即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痰湿壅盛证、瘀血阻络证。
4.1.1肝火亢盛证
肝火亢盛证临床主要表现为头胀痛、眩晕耳鸣、目赤肿痛、面红口苦,或伴见胁肋灼痛、失眠多梦、口干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症,舌红,苔黄,脉弦数,治以清肝泻火,可予当归龙荟丸、龙胆泻肝汤、泻青丸等加减应用。
4.1.2阴虚阳亢证
阴虚阳亢证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赤烘热,或伴见失眠多梦、烦躁易怒、头重脚轻、腰膝酸软、咽干口燥等症,舌质红,脉弦细数,或弦劲有力,治以滋阴平肝潜阳,可予天麻钩藤饮、杞菊地黄丸等加减应用。
4.1.3阴阳两虚证
阴阳两虚证临床主要表现为畏寒肢冷、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自汗盗汗、午后潮热、五心烦热,或伴见形体羸弱、精神萎靡、心悸失眠、头晕目眩等症,舌质淡胖,脉细数无力,治以滋阴助阳,可予肾气丸等加减应用。
4.1.4痰湿壅盛证
痰湿壅盛证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如裹、胸闷腹胀,或伴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悸失眠、神疲嗜卧、便溏肢重等症,舌体胖大,苔黄腻,脉滑或缓,治以燥湿化痰利窍,可予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应用。
4.1.5瘀血阻络证
瘀血阻络证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或伴见健忘、失眠、心悸、面唇紫暗等症,舌质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治以祛瘀生新,活血通窍,可予通窍活血汤加减应用。
4.2治疗高血压的常用单味中草药及现代中药制剂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具有降压作用的单味中药有天麻、葛根、川芎、黄芩、淫羊藿、泽兰、钩藤、大黄、丹参等70 多种[9]。现临床上常用的治疗高血压的中草药和中成药主要有以下几类:
常用中草药平肝熄风类:钩藤、天麻、罗布麻、地龙、石决明等;清热类:栀子、黄芩、黄柏、黄连、夏枯草等;活血化瘀类:红花、三七、川芎、当归、牛膝等;补益类:党参、黄芪、桑寄生、黄精、枸杞子等;利水类:泽泻、车前子、萹蓄、猪苓等;祛风湿类:防己、臭梧桐、独活等。
常用中成药菊明降压片、安宫降压丸、杜仲降压片、罗布麻降压片、复方羚角降压片、牛黄降压丸、脑立清等。
在中医辨证治疗中,应尽量选用既对证又有明确降压疗效的药物,一药多用,并根据患者具体临床表现,单味或多味中药配伍应用,以增强药物的降压作用,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4.3治疗高血压的常用中药茶饮
中医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很多中药既是食物,也是药物,所以对于高血压特别是轻度高血压患者,治疗时可配合一些平肝潜阳、清热的中药代茶饮用,如菊花饮、双枯饮、青葙饮、桑竹饮等。此外,笔者对一些患者用单味鬼针草适量长期泡水饮用,亦取得了很好的降压效果。
4.4治疗高血压的常用中医特色疗法
运用中医药理论防治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值得一提的是中医的特色疗法,其简、便、效、廉,无毒副反应的特点,深为广大患者所接受。现临床中常用的特色疗法主要有中药熏洗、耳穴贴压、穴位贴敷、刮痧、针灸、穴位埋线及八段锦、太极拳等有氧运动[10],其通过治外以安内之法,对人体进行整体的调治,从而达到缓解症状,控制血压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