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调水工程线路知识讲解
南水北调知识点
南水北调知识点南水北调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战略性工程,旨在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南水北调的相关知识点。
一、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量占全国的 80%以上,而黄淮海流域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 7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方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南水北调工程应运而生。
二、南水北调工程的线路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三、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1、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南水北调工程为北方地区提供了稳定的水资源供应,缓解了城市和工业用水紧张的局面,保障了居民生活用水,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改善生态环境水资源的增加有助于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恢复湿地、增加植被覆盖,减少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南水北调工程加强了南北方的经济联系和交流,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缩小了地区差距。
4、保障粮食安全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南水北调为北方农业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四、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难点1、工程规模巨大南水北调工程涉及的线路长、调水量大、工程复杂,需要建设大量的泵站、渠道、水库等水利设施,施工难度极高。
南水北调原理
南水北调原理南水北调是中国国家重大的水利工程,旨在解决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实现南北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涉及到许多复杂的水利工程原理和技术,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南水北调的原理。
首先,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包括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两大部分。
中线工程是指从长江干流的江苏扬州市泵站抽水,经过引黄灌区的引黄河水,然后经过引汉灌区的引汉江水,最终将水引入黄淮海平原和北京天津地区。
东线工程则是利用江苏省淮安市的淮河水,将水引入山东半岛和天津地区。
其次,南水北调工程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引水和输水的方式,将南方水资源引入北方地区。
中线工程通过引黄、引汉两大引水渠道,将长江水和黄河水引入黄淮海平原和北京天津地区。
而东线工程则是通过引淮渠道,将淮河水引入山东半岛和天津地区。
这种引水和输水的方式,可以实现南北水资源的互补和共享,解决北方地区的用水难题。
另外,南水北调工程的原理还涉及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技术。
在引水和输水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地势落差、输水距离远、水质保护等诸多技术难题。
因此,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需要运用先进的水利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确保引水和输水的安全和稳定。
总的来说,南水北调工程的原理是通过引水和输水的方式,实现南北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通过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的建设,可以实现南方水资源向北方输送,解决北方地区的用水难题,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不仅涉及到引水和输水的技术,还需要运用先进的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手段,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实施,将为中国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重大的影响,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南水北调相关知识点
南水北调相关知识点一、南水北调工程概况。
1. 工程目的。
- 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北方水资源匮乏,南水北调通过跨流域调水,以缓解北方地区的用水紧张局面,满足城市生活、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等多方面的用水需求。
2. 工程线路。
- 东线工程。
- 起点在长江下游扬州附近的江都水利枢纽。
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逐级提水北送,途径江苏、山东、河北等省,终点到达天津。
东线工程主要供水区域为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等省的部分地区和河北东部、天津等地。
- 中线工程。
- 从长江中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通过陶岔渠首闸,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中线工程的供水范围主要是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的大中城市。
- 西线工程。
- 西线工程规划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入黄河上游,以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干旱缺水问题。
目前西线工程处于规划研究阶段。
3. 工程规模。
- 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
它涉及众多水利设施的建设,包括水库、渠道、泵站等。
例如,中线工程的丹江口水库,总库容达到290.5亿立方米,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其大坝加高工程也是工程中的重要部分。
二、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难题及解决措施。
1. 穿黄工程技术。
- 在中线工程中,穿黄工程是关键技术难题之一。
需要在黄河河床下开凿隧洞,将南水北调的水安全地从黄河南岸输送到北岸。
施工过程中采用了盾构法等先进技术,盾构机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进行掘进,同时要解决防水、防沙等问题,确保隧洞的稳固性和输水的安全性。
2. 水质保护技术。
- 为了保证调水的水质,在水源地及沿线采取了一系列水质保护措施。
例如,在丹江口水库及其上游地区,加强了水污染治理,关闭了大量污染严重的企业,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对入库河流进行综合整治,通过植树造林等生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从而保障水源地水质达到较高标准。
南水北调知识点归纳总结
南水北调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南水北调工程概述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由中线工程和东、西线工程组成。
中线工程自2002年开工建设,于2014年12月12日全线贯通,2014年12月27日通水;东线工程自2013年7月开工建设, 2013年10月28日动工开挖,2013年12月31日开工建设,2014年8月11日至2015年3月底,洪湖、九江船闸联合模拟船闸试验成功,2015年6月26日试通航,2015年12月30日正式通航;西线工程自2008年开工建设,2014年10月8日全线贯通。
中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主体工程,主要任务是将来自长江水系的水资源引到华北地区,解决其严重的缺水问题。
东线工程主要任务是利用长江水资源补充淮河流域的水资源,西线工程主要任务是将长江水资源引到山西、陕西等地区。
二、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资源调配1. 长江水资源的利用南水北调工程的核心是利用长江的丰富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将水资源引入到黄淮海平原。
根据规划,每年引水量为44.8亿立方米。
这需要大规模的水利工程设施,包括引水渠、水库、泵站等。
2. 水资源的分配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的水资源引入到华北地区,这涉及到了水资源的分配和调配。
在工程中,需要考虑到各个地区的实际用水需求,调配合理的水资源,以满足各地区的用水需求。
3. 生态环境保护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水系和接收地区的生态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
在工程建设和运行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护长江水系的生态环境,减少对接收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1. 生态补偿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水系和接收地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工程建设和运行中,需要采取措施对受影响的生态环境进行补偿,保护受影响的生态系统。
2. 水质保护在引水过程中,需要保证长江水系的水质在引水过程中不受到污染,保证引入的水资源符合相关的水质要求。
3. 生态恢复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对长江水系和接收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我国调水工程线路
我国调水工程线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的水资源不均衡和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为了保证供水安全和缓解水资源危机,我国开展了一系列调水工程。
这些工程不仅能够改善水资源分布不均,还能够保证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
本文将介绍我国调水工程的线路。
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在2002年启动。
该工程的目的是调节长江、黄河、海河流域的水资源,解决北方缺水的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线路有三条,分别是东、中、西线。
东线工程东线工程起点是江苏扬州瑶里渠,经过山东、河北、天津,最终到达北京市市区和天津市。
总长度约1450公里,最大输水能力为116亿立方米/年。
中线工程中线工程起点是汉江水文站,经过河南、山东、河北、天津,最终到达北京市市区和天津市。
总长度约1436公里,最大输水能力为141亿立方米/年。
西线工程西线工程起点是四川广元盐井渠,经过西北干旱区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省区,最终到达北京市市区和石家庄市清华水厂。
总长度约4600公里,最大输水能力为54亿立方米/年。
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在我国的南北调水工程之外,还有一些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
这些工程通常包括水库、水电站、水渠等,是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列举一些典型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三峡工程是我国的一项国家重点工程,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包括大、小三峡水库和蓄滞洪区。
三峡工程的建设主要目标是防洪、发电和航运。
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控制长江流域的洪水和下游干流的水位,缓解地区的水资源压力。
水利枢纽工程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重大的水利建设项目之一,包括水库、电站、水渠以及提供灌溉、防洪等多种服务。
代表性的有太赵水利枢纽工程、黄长水利枢纽工程等。
黄河十二连跨工程黄河十二连跨工程是黄河流域的一项重要水利建设项目,通过引黄入渭和渭河联运,连接了黄河和渭河的上中、下游。
连跨工程有效控制了黄河的洪水、留水和灌溉问题。
伴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水资源的日益紧缺,我国调水工程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相关知识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相关知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我国重大的水利工程项目之一,旨在解决我国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确保北方地区的水源供应。
该工程自2002年开工以来,历经多个阶段的建设,目前已基本完成。
下面将从工程背景、工程规模、工程建设过程和成果等方面,介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相关知识。
一、工程背景我国南北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北方地区则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
为了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问题,保障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水需求,南水北调工程于2002年启动,分为中线、东线和西线三个主要通道。
二、工程规模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将长江水引入黄河、淮河和海河流域,覆盖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多个省份。
工程总规模巨大,涉及长江干流水源地的调水、引水、输水和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
三、工程建设过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过程可分为水源地调水、引水工程、输水管线和配套设施建设四个阶段。
1. 水源地调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水源地主要是长江干流的江苏段。
为了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安全,工程采取了合理的取水方式,通过建设调蓄水工程和水源地保护区等措施,确保取水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2. 引水工程引水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核心部分,主要任务是将长江水引入黄河、淮河和海河流域。
为了实现引水目标,工程采用了多种方式,包括新建引水渠道、改建河道、修建水闸等。
同时,还充分考虑了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采取了多项技术措施,确保引水过程的稳定和安全。
3. 输水管线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管线是实现水资源调配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输水的正常运行,工程采用了先进的输水技术和材料,建设了一系列输水管道和泵站。
同时,还进行了严格的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防护措施,确保输水过程的顺利进行。
4. 配套设施建设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还涉及到一系列配套设施的建设,包括水源地保护区、水质监测站、水资源管理系统等。
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方案有哪些
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方案有哪些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核心部分,主要任务是调剂汉江水资源,引水经数千公里长的干线输水渠道向北输水至黄淮海平原、北京天津、山西、河南等地,使南方丰水时节容易出现的河川洪水和湖泊库容充足的河流水源向北为缺水区及水资源极端紧张区进行调配。
其中中线工程一期主要负责以汉江水系的水资源为主,向黄淮海平原输水;中线工程二期主要负责以汉江水系以及长江主要支流为主,向北京城市、河北、河南等地输水;中线工程三期主要负责以长江主要支流为主,向山西、北京等地输水。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调水方案主要包括水源地水库蓄水、引水、监测、调度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主要负责解决长江中下游城市及农村地区供水问题,主要通过引水工程,把长江水资源调剂到长江流域城市和农村地区,缓解该地区水资源紧张大城市和提高城镇供水水量。
东线工程主要包括长江水源调配、工程渠道建设、水质监测等一系列技术。
南水北调工程西线主要负责解决三峡蓄水后江河干流段乾涸带水资源紧张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西线工程主要通过水资源调节工程,对干旱且水资源紧张区域进行引水调配,并在大规模地保护西线工程水源地生态环境条件下,有序提取长江上游地区水资源向干旱水资源紧张区域引水供给城乡居民和工农业用水。
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方案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核心技术,是广大水利工程技术工作者经过长期不懈努力的科研成果,是广大水利工程建设者付出辛勤汗水的结晶。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东线和西线三大调水方案的实施,大大缓解了我国干旱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紧张状况,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丰富的饮用水资源,为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丰足的用水资源,为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方案是南水北调工程不断向前发展的坚实基础,是南水北调工程科学、技术和实践的有力证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方案为中国水利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中国水利工程进一步提升科学水平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高三地理南水北调的知识点
高三地理南水北调的知识点南水北调是指我国长江以南水资源向北方调运,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
该工程涵盖了广泛的地理知识点,以下将对南水北调的背景、水资源调运、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背景南水北调是由于北方地区深受水资源短缺困扰而发起的一项工程。
我国北方地区地广人稀,尤其是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区,人口众多却缺乏足够的水资源。
相反,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因此南水北调成为解决北方缺水问题的可行方案。
二、水资源调运南水北调主要通过三条输水通道来调运水资源,分别是东、中、西三线。
其中东线自江苏扬州起,经过河南、山东,最终抵达北京;中线起自湖北丹江口,经过河南、山西,最终抵达北京;西线则是从四川广元开始,经过陕西,最终抵达北京。
通过这三条输水通道,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以南的水资源向北方输送,以满足北方地区的用水需求。
三、影响1. 解决北方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的最大作用是解决北方地区的缺水难题。
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紧缺导致了人们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困境,南水北调的实施将大大改善北方的水资源供应状况,助力北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2. 促进地区协同发展:南水北调不仅仅是解决北方的单一问题,更是推动地区之间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南水北调将不同区域的水资源联系在一起,促进了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协同和合作,加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3. 生态环境保护:南水北调关乎着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
工程的实施涉及到水源地保护、水质监测、水资源调度等一系列环境管理问题,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地理格局优化: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我国的地理格局进行了优化和调整。
通过输水通道的修建,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得到了大幅增加,使得北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加有条件和可持续。
总结: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通过调运水资源解决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
它不仅改善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供应状况,也推动了地区的协同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南水北调完整版PPT课件
❖ b、中线工程
❖
2019年,一期工程正式开工。截至2019年2月,中线河南段干线
工程全线开工。
❖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自2019年9月26日开工建设,2009年6月20日
,混凝土坝坝顶全线贯通。2019年3月31日,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全
部完成。
❖
2019年9月27日,中线穿黄工程开工建设。2019年9月27日,中线
1
背景
2
进程
3
争议
4
评价
themegallery
一、建设背景
❖ 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 “南方水多,北方
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的设想以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 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 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 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
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少
11294 14509
26990
32343
2167
中国 美国 印度尼西亚 俄罗斯 巴西 加拿大
我国水资源地域分布的不平衡性
东线 调水源地 长江下游江苏扬州
附近。
线路走向 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
(解决华北 缺水的问题)
北送。一路向北经黄 河隧洞至山东,河北
,天津;一路向东,
经济南到烟台、威海
❖ 3、工程完工方面
❖a、东线工程 穿黄河主体工程于2019年开工,2019
年1月8日完工。2019年10月,徐州截污导流工程开工建 设,2019年3月15日主体工程建成,同日睢宁二站和徐 洪河影响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标志着江苏段工程进入全 面加快建设高峰期。
八年级南水北调工程知识点
八年级南水北调工程知识点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必须进行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它是中国北方地区缓解水资源匮乏的重要途径之一。
那么,八年级南水北调工程知识点有哪些呢?一、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南水北调工程始建于2002年,是由中国政府投资兴建的一项大型供水工程,主要任务是将长江、珠江流域的水资源向中国北方引水,满足北方干旱地区的用水需求。
而南北水资源差别较大,南方经常因洪水袭来遭受灾害,北方则因水资源不足、干旱缺水困难。
二、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主要通道南水北调工程主要由三条通道组成:东线工程、中线工程和西线工程。
其中,东线工程是从江苏扬州引来的长江水,总长约1408千米,途经江苏、山东、河南、河北等省,灌溉面积约11,400平方公里,年供水量在142亿立方米左右。
而中线工程则是由长江上游的四川、重庆地区引入,总长约1,252千米,从江苏以北分为水源区、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分水期等三部分,其承担的重要任务是为北京市及周边地区提供可观的水资源。
西线工程则是从青藏高原取出黄河的水,经广西贺州市引入白银市,水源地面积约7.9万平方千米,目前还在建设中。
三、南水北调工程的应用价值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和运用,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北方的抗旱、水利设施建设和农业的发展水平。
此外,它还使得北方城市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更为明显,对于加强全国的防洪减灾能力和减少区域的环境污染效果都非常显著。
这也就使南水北调工程成为了我国一个重要的资产。
四、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虽然给中国带来了诸多利益,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对于南岸江河堤防的影响、区域翻天覆地的水文生态效应等。
同时,水资源过度的开发利用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如大规模的枯水期、土地沙漠化、生态环境失衡等等。
还有,非法取水和水资源的操纵也是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问题。
因此,对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发,也必须注意均衡解决好各类问题和利益的平衡问题。
综上所述,南水北调工程在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历程中,具备着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常识“南水北调-东中西线”知识点
【常识】“南水北调-东中西线”知识点
一、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的战略性工程,共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二、东线工程
1.东线工程的起点在长江下游的扬州江都水利枢纽,终点在天津。
2.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江苏、安微、山东、河北、天津五省市。
3.东线主体工程由输水工程,蓄水工程,供电工程三部分组成。
4.东线工程创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泵站群—东线泵站群工程。
三、中线工程
1.中线工程的起点在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终点是北京市顾和园团城湖。
2.中线工程供水范围:河南、河北、北京、天津。
3.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更是丹江口水库的副坝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标志性建筑,陶岔渠首成为向中国北方京津冀等地区送水的“水龙头”。
四、西线工程
1.西线工程将通天河(长江上游)、雅砻江(长江支流)、大渡河用隧道方式调入黄河(西北地区),即从长江上游将水调入黄河。
2.西线工程项目处于前期论证阶段,为未建项目。
南水北调知识点总结
南水北调知识点总结一、南水北调工程背景1. 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中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
根据中国水资源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南方地区拥有约70%的水资源,而北方地区占有约30%。
而中国的经济发展却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山东、河南等地区。
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北方地区水资源供应不足,水资源危机日益加剧。
2. 水资源需求不断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农业和城市化的进程,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
尤其是北方地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工业生产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
然而,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限制,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供应能力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3. 水资源短缺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的推出,正是受到了这些重大挑战和需求的驱动。
二、南水北调工程规划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分为中线工程、西线工程和东线工程三大主线。
其中,中线工程是最主要的一条引水线路,主要负责将长江水系的水资源引入到北方地区。
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湖北省的江汉平原,终点位于河南省的郑州市、西安市及天津市。
总长约1275千米,其中319千米为引水渠,其余为水库、隧洞和泵站等设施。
2.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西线工程是南水北调的一部分,主要是将嘉陵江、乌江两条支流的水资源引入到长江上游的干流嘉陵江中,经由人民公园转入黔黎环城水库,再由人民湖转入巴北支水渠,最后由霞前潭引入涪嘉渠。
这条线路的总长约650千米,包括涪嘉渠、霞前潭水库和其他附属工程。
3.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东线工程是南水北调项目中最长的一条引水线路,也是目前正在建设中的一部分。
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终点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和安徽省滁州市。
总长约1455千米,其引水方式大致为:引水渠、隧洞和加压管线。
南水北调知识点
南水北调知识点南水北调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以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水利工程。
它的实施目的是通过调水方式,从南方水资源丰富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输送水到北方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以下将介绍南水北调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一、背景南水北调是在我国长期面临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背景下提出的一项战略工程。
由于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相对匮乏,长期依赖地下水和降水补给导致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和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决定启动南水北调工程,实现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和利用。
二、主要通道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分为三条主要通道:中线工程、东线工程、西线工程。
其中,中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核心和主干,起于湖南湘江中下游的岳阳,沿山地向北穿越长江,再经河南、河北,最终抵达北京。
东线工程起于江苏,贯穿山东半岛,并最终灌溉到北京、天津等地。
西线工程起于四川,途经陕西、宁夏,最终输至内蒙古。
这三个主要通道覆盖了我国南水北调的主要输水区域,完成了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
三、建设规模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之一。
根据计划,这个工程总建设规模包括了东线、中线、西线和江南水源等四个部分。
其中,中线工程总长约1,268公里,输水量为每年152亿立方米;东线工程总长约1,448公里,输水量为每年143亿立方米;西线工程总长约2,400多公里,输水量为每年48亿立方米;而江南水源为补水北方提供了额外的水资源,每年输水量为171亿立方米。
这些数字足以显示南水北调工程在规模上是非常庞大的。
四、环境影响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不仅解决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方面,南水北调工程为北方地区的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城市供水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南水的调配和调度,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因此,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同时,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南水北调工程知识
南水北调工程知识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那超厉害的南水北调工程呀!
你们想想,水这玩意儿多重要啊!咱每天的生活哪能离得开水呢?就像咱人不能不吃饭一样。
那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这可咋办呢?南水北调工程就像个神奇的魔法,把南方的水给引到北方来啦!
这工程可真是个大工程啊!那长长的渠道,就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咱国家的大地上。
它得穿越好多地方呢,有山有水,有平原有谷地。
这难度,可不亚于孙悟空翻个十万八千里的跟头啊!
你说这工程得费多大的劲儿啊!得修大坝,得挖渠道,还得保证水干净能喝。
这就好比咱家里装修房子,得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那些建设者们,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一点一点地把这个大工程给建成了。
这南水北调工程可给北方带来了大好处啊!以前缺水的地方,现在也能有水喝啦,能浇地啦,那庄稼长得可旺啦!就像给北方干旱的土地打了一针强心剂。
咱老百姓的生活也变得更好啦,洗衣做饭再也不用愁没水啦!
而且啊,这工程还让南方和北方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呢。
水在流,人的心也在一块儿啦!这就像一条纽带,把咱全国人民都连起来了。
咱可得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水呀!不能随便浪费,要知道这每一滴水都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呢。
就像咱珍惜自己的宝贝一样,珍惜这南水北调送来的水。
南水北调工程,真是咱国家的一大骄傲!它让咱看到了人类的智慧和力量是多么强大。
咱能生活在这样一个有伟大工程的国家,真是太幸福啦!以后咱的子孙后代也能享受到这工程带来的好处,这多棒啊!这就是南水北调,一个让咱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大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知识点总结
南水北调工程知识点总结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政府为解决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而实施的重大水利工程。
该工程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包括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设计、环境保护等。
下面我们将对南水北调工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1. 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中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尤其是黄淮海平原地区的水资源匮乏,导致北方城市和农田缺水问题严重。
2. 北方城市和农田的用水需求增加随着北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和农业用水需求不断增加,造成了北方地区水资源供应紧张的局面。
3.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必要性为了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中国政府决定实施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输水的方式将南方丰富的水资源调配到北方地区,缓解北方地区的用水困难。
二、南水北调工程的基本情况1. 工程规模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包括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两部分。
中线工程从长江干流中段取水,经过中部地区输送到北京、天津等地;东线工程则从江苏淮河干流取水,经过东部地区输送到北京、天津等地。
2. 工程建设历程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实际工程建设始于21世纪初,中线工程于2002年动工,东线工程于2013年动工。
3. 工程设计特点南水北调工程采用大规模的输水系统,通过输水渠道、隧道、水库等方式将水资源从南方输送到北方地区。
4. 工程建设成果截至目前,南水北调工程已经完成了中线工程的建设,并成功供水。
东线工程也在建设过程中,预计未来能够顺利完成。
1. 输水系统的设计南水北调工程的输水系统设计包括输水管道、输水渠道、输水隧道等。
这些输水系统需要能够承受长距离输水和大量水量的压力,并且在保证水质的前提下进行输水。
2. 水源调配技术南水北调工程需要实现对不同水源的调配,包括长江水源和淮河水源的调配,以及南北水源之间的调配。
3. 系统运行管理技术南水北调工程的系统运行管理技术需要保证输水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保证输水质量,合理控制水量调配。
南水北调三条线路介绍.ppt
北方 南方
南水北调的意义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平衡。南方每年有许多 富余的水白流入大海,北方地区长期干旱缺水,尤其 是华北平原,缺水已严重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 活正常进行。与此同时,人们的节水意识依然较差, 水资源利用率低,水污染也很严重。 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建成以后,每年的调水量相当 于一条黄河的水量,可以有效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 缺状况,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恢复和改善生态环 境,促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水利部门经过 50 年论证,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 中线、西线三大工程方案。
(6)合理控制湖泊水位,调节、保障岸边湿生 带的水生植被生长环境,以补偿因水位抬高所造 成的部分维管束植物的损失。
血吸虫防治措施
(1)河道硬化。采取河岸硬化工程措施,可使钉螺 失去土壤和植被而不能生存,防止进水口出现钉螺生地。 (2)涵闸防螺工程。结合涵闸修建,增设防螺阻 螺设施。主要包括拦螺网和沉螺池。
西线三维
可调水量
西线 最少 最好 要翻越崇 山峻岭, 工程难度 大
中线 较多 较好 地势南高北低, 基本可以全线自 流,建成后营运 成本较低
东线 最多 较差
长江到黄河地 势南低北高, 要分13级台阶 抽水,耗电量 大,营运成本 较高
源地水质 地形地势对 调水线路的 影响
配套设施
没有现成 的配套设 施
(2)对将占用林地的施工用地,尽量进行适当 调整,避免或者减轻破坏森林植被。 (3)在工程施工当中,应加强管理,限定施工区 域,不准擅自扩大临时占地,避免人为对地表植 被的破坏,选择合理施工场地,尽量在现有村庄 安排生活,尽量减少工程占地和地表植被的损失 面积。 (4)沿线安排的取、弃土场,要合理选址、保留 表层土壤,并用于施工后的表层复土,这样可以尽 早恢复植被和维护沿线的景观,从而控制水土流失。 (5)为消减施工人员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要 标明施工活动区,严令禁止到非施工区域活动, 非施工区严禁烟火、狩猎。
我国调水工程线路知识讲解
我国主要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简介一.南水北调工程从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相机向黄河下游补水。
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
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二.引滦入津工程水源短缺制约天津城市的建设发展,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
为了解决城市用水问题,国务院于1981年9月决定兴建引滦入津输水工程,跨流域从300多公里以外引滦河水。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相关知识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相关知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中国为解决北方缺水问题而进行的一项大规模水利工程。
该工程的目的是通过引水将长江水资源输送到黄河以北地区,以满足北方地区的用水需求。
下面将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水北调工程中最长的一条线路。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起自江苏淮安,向北穿越山东、河北、天津等省市,最终抵达北京。
全长约1569公里,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条人工引水渠道。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分为多个阶段,自2002年开始动工,经过多年的努力,于2013年建成通水。
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将长江水引入黄河以北地区,解决北方地区的用水问题。
同时,该工程还可以调节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的水资源分布,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多种技术难题。
工程需要穿越多个地区的山脉和河流,需要克服地形复杂、地质条件恶劣等问题。
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工程设计人员采用了多项先进的技术手段,包括隧道、桥梁、护坡等。
同时,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还进行了大量的勘测和设计工作。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对于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北方地区的人口数量庞大,用水需求量巨大,而地下水资源日益枯竭。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成,可以有效补充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保障人民群众的日常用水和农田灌溉需求。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材料,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同时,工程建成后,还为当地的农田灌溉、工业用水等提供了可靠的水源,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工程的投资规模巨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其次,工程的建设需要协调多个地区的利益关系,需要解决不同地区之间的水资源分配问题。
此外,工程的长期运行和维护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中国为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程。
初中地理知识点之南水北调输水工程
初中地理知识点之南水北调输水工程初中地理知识点之南水北调输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由水源区工程和输水工程两大部分组成。
输水工程即引汉总干渠和天津干渠。
1.总干渠黄河以南总干渠线路受已建渠首位置、江淮分水岭的方城垭口和穿过黄河的范围限制,走向明确。
黄河以北曾比较利用现有河道输水和新开渠道两类方案,从保证水质和全线自流两方面考虑选择新开渠道的高线方案。
总干渠自南阳市淅川县陶岔渠首引水,沿已建成的8公里渠道延伸,在伏牛山南麓山前岗垅与平原相间的地带,向东北行进,经南阳过白河后跨江淮分水岭方城垭口入淮河流域。
经宝丰、禹州、新郑西,在郑州西北孤柏咀处穿越黄河。
然后沿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京港高铁、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至唐县进入低山丘陵区,过北拒马河进入北京境,过永定河后进入北京区,终点是玉渊潭。
总干渠全长1241.2公里。
天津干渠自河北徐水县西黑山村北总干渠上分水向东至天津西河闸,全长142公里。
总干渠渠首设计水位147.2米,终点49.5米,全线自流,主要控制点水位、流量为:控制点或渠段设计流量(立方米/秒)设计水位(黄海标高)(米) 渠首~方城630(加大800) 147.2~137.8 过黄河500 119.5~106.0 进河北 415 91.3 进北京 70 61.1 进玉渊潭 40 49.5 天津干渠70 64.9~2.7 黄河以南渠道纵坡1/25000;黄河以北1/30000~1/15000。
渠道全线按不同土质,分别采用混凝土,水泥土,喷浆抹面等方式全断面衬砌,防渗减糙。
渠道设计水深随设计流量由南向北递减,由渠首9.5米到北京3.5米,底宽由5.6米~7米。
总干渠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地质问题已基本清楚。
对所经膨胀土和黄土类渠段的'渠坡稳定问题、饱和砂土段的震动液化问题和高地震裂度段的抗震问题、通过煤矿区的压煤及采空区塌陷问题等在设计中采取相应工程措施解决。
总干渠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需穿过黄河干流及集流面积lO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19条,跨越铁路44处,需建跨总干渠的公路桥571座,此外还有节制闸、分水闸、退水建筑物和隧洞、暗渠等,总干渠上各类建筑物共936座,其中最大的是穿黄河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主要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简介一.南水北调工程从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相机向黄河下游补水。
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
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二.引滦入津工程水源短缺制约天津城市的建设发展,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
为了解决城市用水问题,国务院于1981年9月决定兴建引滦入津输水工程,跨流域从300多公里以外引滦河水。
工程起点为河北迁西县大黑汀水库,穿燕山余脉,使滦河水西流,循黎河入于桥水库,经州河、蓟运河,转输水明渠,引入天津市区。
整个引水工程途经河北省迁西县、遵化县及天津市蓟县、宝坻县、武清县、北辰区,全长234公里。
沿线筑有隧洞、泵站、水库、暗渠、管道、倒虹、桥闸等215项工程。
三.引滦入唐工程引滦人唐工程是由引滦人还输水工程、邱庄水库、引还人陡输水工程和陡河水库四大工程组成。
引滦人唐工程每年可给唐山市和还乡河陡河中下游输水5亿~8亿立方米,从滦河大黑汀水库引水,跨流域输入蓟运河支流还乡河邱庄水库,再从邱庄水库穿过还乡河与陡河分水岭,经陡河西支将水调入陡河水库,然后再从陡河水库将水输入下游和唐山市市,供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
工程由明渠、渡槽、隧洞、埋管、水电站、公路桥和天然河道疏浚开卡组成。
上段12.5km为打通滦河与还乡河分水岭的新开渠线,工程复杂艰巨;下段13.3km为天然河道疏浚开卡,工程简单。
投入运用后,全线运行良好,没有发现异常现象。
四.北水南调工程将松花江流域的部分水量调往辽河,以补充辽河中、下游及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洽区沿调水线地区部分用水的工程规划。
统筹考虑松、辽两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可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促进中国东北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
调水设想的主要依据:(1)中国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三盟一市,总土地面积124万。
境内工业基础雄厚,工业化程度高,铁路密度大,陆路交通发达;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松花江与辽河是其中的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共77.58万,占东北地区总面积的61.7%。
有沈阳、哈尔滨、长春、鞍山、抚顺等5个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和其他中等城市,又有广阔的松辽平原和三江平原,为中国北部粮仓。
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占东北全区的3/4。
协调开发松辽两流域各项资源将对整个东北的社会经济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2)辽河中、下游地区面积7.12万,其中辽河干流、浑河、太子河和大辽河的河川径流量共计仅109亿,人均、亩均占有河川径流量,均为全国人均、亩均数的1/5,是中国主要的缺水地区之一。
估计在现有工程条件下,遇中等干旱年份,地表水利用率达85%,平原地下水开采约39亿,利用率接近45%,尚缺水10多亿。
沈阳、辽阳与鞍山的地下水源地,每天超采20~30万t,已形成面积约250、深25~30m的下降漏斗,问题十分严重。
与辽河比较,松花江流域水资源相对较丰,人均和耕地亩均的水资源量均为辽河的2~3倍。
松花江流域除第二松花江上游修建了丰满、白山等大型水库外,嫩江和松花江干流上还没有大型蓄水工程,水资源利用率尚不高。
进一步开发后,在一定期间内有可能在不影响本流域用水需要的前提下调出一部分水量接济辽河地区。
(3)松花江流域有条件通过新增蓄水工程,提高调蓄径流能力。
计划在第二松花江修建哈达山水库,在嫩江上修建的布西水库,初步按2000年发展水平预测考虑了流域本身需水和松花江干流的航运和环境用水后,遇中等干旱年大体有余水约70亿水量可供外调。
2000年后松花江流域各业用水增加时,可从节约用水和逐步渠化松花江航道减少航运用水来解决。
必要时还可考虑从黑龙江支流呼玛河引水济嫩(江)。
工程规划北水南调主要工程除上述哈达山水库和布西水库外,还包括辽河上的石佛寺反调节水库以及长400km的引水渠道。
引水渠自哈达山水库与嫩江上的大资渠首取水,两条输水渠道于后八方汇合后,在太平川附近穿越格辽分水岭,在双辽附近注入江河。
为尽量引调松花江洪水期水量,最大调水流量拟定为400~500。
渠道全部为土方工程,穿越分水岭处最大开挖深度约26m。
设想在实现调水后,再建成松辽运河。
为使黑龙江、松花江、松辽运河和辽河成为南北贯通的内河航线并可与海运相连接,远景还可考虑从双辽起大体平行辽河开挖运河到营口,全长约264km(见图)。
北水南调工程实施后,每年可调送约70亿水量。
在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前提下,辽宁、吉林、内蒙古三省区的工农业和人民生活用水问题可得到解决。
并可改善调水沿线地下水高含氟地区的饮用水条件。
由于布西、哈达山和石佛寺等水库的兴建,可使嫩江、松花江干流和辽河干流的防洪标准,由现在的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并可提高沿线除涝标准,增加发电装机60万kW。
五.引大入秦工程引大入秦工程是为解决兰州市永登县秦王川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由甘肃省水利部门自1976年至1995年,勘测设计并建造的将流经青海、甘肃两省交界处的大通河水,调入100公里以外,跨流域调至兰州市以北60公里处秦王川地区的大型水利工程,简称为“引大入秦工程”。
这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自流灌溉工程,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工程渠线长,费用殊巨,被赞颂为当代的都江堰,在诸多方面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建设中的先进水平。
可谓亘古未有,堪称今古之奇观。
引大入秦工程西起天祝县天堂寺西侧的大通水旁,东至永登县秦王川,地跨甘青两省的四地市县区。
工程由总干渠、干渠和支渠组成,全长884.3公里,相当于京航大运河的49.29%。
沿途以隧洞群为主要特点,有隧洞77座,渡槽38座,倒虹吸3座,隧洞总长达110公里,是当今中国最大的“地下运河”。
总干渠从天堂寺到永登县的香炉山。
全长87公里,其中隧道33座,总长75.14公里,渡槽9座,倒虹吸两座。
总干渠在香炉山设总分闸,将水分流至东一干渠、东二干渠及45条支渠流入灌区。
干渠以上工程中,1公里以上的隧洞31座,是中外罕见的;人工地下长河;。
全长15.723公里的总干渠盘道岭隧洞,是世界第七、我国第一的长隧洞,在引水隧洞目前仍居世界第一,并在施工中解决了一些世界性的难题。
总干渠从天祝县境内的天堂寺渠首引水,全长87公里,设计引水量32立方米每秒,加大引水量36立方米每秒。
总干渠有隧洞33座,总长75公里,另有干渠两条,东一干渠全长50公里,东二干全长54公里,还有45条支渠,总长约为675公里。
引大入秦工程总工程量2740万立方米,全部工程于1997年完成。
引大入秦工程每年引水量4.43亿立方米,规划灌溉面积86万亩。
可以解决秦王川地区28.3万农民脱贫致富,并安排其他贫困地区自愿移民8万人,年均农林牧业总产值可达3.84亿元。
从根本上解决了永登、皋兰两县22个乡(镇)28.3万农民生产生活用水,对改善灌溉渠的气候,建设兰州的卫星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引江济太为改善太湖水体水质和流域河网地区水环境,保障流域供水安全,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特别是为缓解太湖地区水污染问题,2002年1月以来,太湖流域实施了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
利用已建成的望虞河工程和沿长江其它闸站,将长江水引入河网和太湖,再通过东导流、太浦河、环太湖口门等工程将太湖水送到黄浦江上、下游、浙江杭嘉湖地区、沿太湖周边地区。
钱塘江太湖流域引水及航运综合工程的具体方案,本方案的路径计划,利用富春江东洲至周浦的叉河,从富阳市富春江大桥下游处引水,利用周浦到午潮山之间的河流,开挖午潮山隧道至闲林,利用闲林至余杭镇的航道,经余杭镇东北沟通东苕溪,通过自然径流,设计流速为1.5-2米/秒,提高东苕溪的常年水位到3.5-4.0米,其中一部分水源可以直接通过沿山河、余杭塘河进入京杭运河,从节约能源方面考虑,计划建设双向共2通道,每通道各设船闸一座,即河道中间隔离,从钱塘江驶向东苕溪方向(本文称下行)的船舶,使用自然径流航道,从东苕溪驶向钱塘江方向(本文称上行)的船舶,使用平流或回流航道,河道设计最小水深3.0米,每通道宽12米,利用电气化轻轨控制牵引船舶,最大通行实际载重1000吨的船舶。
该路径基本上是利用现有河道,总宽25-30米,占用土地极少。
关键工程是午潮山隧道,关键技术是电气化轻轨七.东深供水工程深供水工程,引东江水南流至深圳市,需将其中一条原本由南向北流入东江的支流──石马河变成一条人工运河,河水由下游抽回上游,逆流而上,工程因而相当艰巨。
1963年,工程展开,经八级提水,将水位提高46米后,注入雁田水库,再由库尾开挖3公里人工渠道,注水至深圳水库,再由深圳水库直接供应香港。
东深工程运河起自广东省东莞市桥头县,流经司马、旗岭、马滩、塘厦、竹塘、沙岭、上埔、雁田及深圳等地,全长83公里,主要建设包括6座拦河闸坝和八级抽水站。
工程于1965年1月完成,3月1日开始向港供水。
除供港外,还灌溉沿线农田16.85万亩,排涝6,000亩,每年向深圳沿线城乡提供3,000万立方米生活用水。
东江水抵深圳水库后,经两条横跨深圳河的水管,输入位于边境木湖的接收水池,然后再输往木湖抽水站。
第一条自边境铺设之水管,1960年是在达成深圳供水协议后装置,水管直径48吋,全长约十哩,起自文锦渡附近,经石陂头、粉岭至距石冈一哩入大榄涌引水道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