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合集下载

我国的植被类型

我国的植被类型

我国的植被类型我国的植被类型非常丰富多样,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多种类型。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植被类型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森林是我国最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华东地区。

我国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目前已经达到了21.66%,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森林类型包括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等。

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而混交林则分布在西南地区。

森林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资源,还能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维护生态平衡。

草原是我国另一个重要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

我国的草原面积广阔,被誉为“东方的大草原”。

草原有助于保护水源和土壤,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的草原类型有草甸草原、草原草甸和荒漠草原等。

草原植被丰富,草类植物和灌木居多,生物多样性较高,是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沙漠是我国的特色植被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我国的沙漠面积较大,占全国总面积的近15%。

沙漠的植被稀疏,植物种类少,适应干旱和高温的能力强。

沙漠的植物主要有沙蒿、沙柳、沙橐吾等,它们具有耐旱、耐寒的特点。

沙漠地区的植被对于固定沙丘、防止风沙侵袭具有重要的作用。

湿地是我国独特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

我国是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面积达到了3360万公顷。

湿地植被种类繁多,包括芦苇、莲藕、水稻等。

湿地是许多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也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

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

不同的植被类型在不同地区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为我国的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我们应该加强植被保护,促进植被恢复,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我国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

我国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

我国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中国南方地区是一个多样性极高的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形、气候、土壤和地貌条件,导致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植被生态系统的形成。

在这里,我们将着重介绍中国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

首先,南方地区的植被主要被划分成以下四大类:森林、草地、湿地和沙地。

在这些区域中,各种类型的植被都有自己的生态环境和特点。

1.森林南方地区的森林面积很大,其中的常绿阔叶林是森林的主要类型。

常绿阔叶林分为低地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中等阔叶林两种。

前者主要分布在华南和海南,后者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和江西北部,两种森林都具有相似的气候和植被特征。

常绿阔叶林具有高度的密集度、复杂的生态系统和物种丰富性。

由于中国南方的气候和生态环境,许多动物物种和生态系统都高度依赖其生存,并呈现出广泛的物种多样性。

除常绿阔叶林之外,南方地区还有其他类型的森林,包括天然林、鸟类林、竹林和针阔混交林。

这些森林类型在南方地区也有广泛的分布。

2.草地南方地区的草地主要分布在高山和丘陵地区,独特的环境条件和物种组成导致了不同种类的草地类型。

由于山地的特殊环境,南方地区的草地通常比较短,能够承受高度的人类活动(例如放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南方地区的山地草地大多数是多年生植物,例如高山毛茛、紫花千里光、高山火绒草等等。

3.湿地湿地是一种特殊的植被地貌类型,在中国南方地区也有广泛的分布。

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湖泊、河流和其他水体。

湿地常有独特的植物组成,如芦苇、箭竹和荻芦等。

这些植物也为湿地的许多动物维持生态系统,如天鹅、鸬鹚等水鸟,以及青蛙、鱼等其他水生生物。

4.沙地沙地的特殊环境在南方地区也有广泛的分布,占地面积较小。

南方的沙地通常在河道、河床、海边和岛屿等地形中存在,其植被以草本植物和耐旱树木为主。

南方地区沙地的植被类型包括沙漠草地、沙生林地、沙草地等。

在这些沙地植被组成中,具有适应沙漠环境的植物和生物体现了自然界中的巨大适应能力。

总体而言,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不仅仅是上述四类。

植被分类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植被分类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群丛: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 片的优势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
根据上述系统,我国植被分为11个植被型组、29个植被型 、550多个群系,至少几千个群丛。
11
群丛的命名:凡被确认的群丛,均应给予正式命名。我国 习惯于采用联名法,即将各个层中的建群种、优势种和生 态指示种的学名按照顺序排列起来,前面冠以Ass. (association),不同层中的优势种以 “–” 相联。
3 全球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
3.1 常雨木本群落:红树林
红树林为热带海岸的一种适应特殊条件的常绿矮林,分布于不受风 浪冲击的平坦海岸或海湾浅滩,生长基质为通气条件差的淤泥,并 受海潮影响。
结构特征:红树林主要由红树科(Rhizophoraceae)和马鞭草科 (Verbenaceae)植物组成,都是常绿灌木,灌木状小乔木,一般高 度在10m以下。涨潮时仅树冠部分露出水面,退潮时才露出树干、 支柱根和呼吸根。在群落外围支柱根尤其发达,常交织成网状,以 抵御海水冲击。
Ass. Caragana microphylla ‖ Stipa grandis– Cleistogens aquarrosa
Ass. (Caragana microphylla) – Stipa grandis – Cleistogens 但在草本植物群落,习惯上采用 “+” 来连接各层的优势 种。如:Ass. Caragana microphylla < Stipa grandis + Cleistogens aquarrosa + Artemisia frigida(蒿属)
季雨林普遍分布于东南亚地区,以印度、缅甸中部最为典型,我 国南部也有分布。
我国的季雨林包括落叶季雨林、半常绿季雨林和石灰岩季雨林等 三种。

植被的分类

植被的分类

植被的分类植被是指植物在地理上所占据的区域,及植物所组成的群落。

它们是地球上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占地球表面面积的30%以上,而且被证明对地球降水、气候和地表温度的影响十分重要。

植被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其分类方法也很复杂。

根据它们的结构、生长环境及其生理特征,植被可分为以下几类:1.原植被:草原植被是指草本植物和密度较少的草本树种所构成的植被,常发生在半干旱区、盆地或高山草地及草甸上,常将草原植物分为草原植物和乔木植物两部分。

2.地植被:林地植被是指以乔木和灌木为主体的群落,多发生在温带及亚热带的湿润地带,这种植被形成的森林,极具生物多样性,有数千种树木。

3.落叶森林植被:落叶森林植被是指以景天科灌木及栎树科乔木为主的群落,又称为温带森林。

它们通常发生在温带和亚热带湿润的地区,其分布以南非半岛、中亚、西亚、北美洲、南欧国家的海岸为主。

4.木植被:灌木植被是指密度较大的小型树木构成的植被,常出现在低湿度的后海滩带,或者夏季降水较少的干旱地区,它们可以承受更大的干旱,抵抗更强的风力。

5.林植被:刺林植被是以刺枝或铁刺类的乔木为主要组成部分,多出现在热带或亚热带的湿润地带,主要有热带草刺林、热带灌木林和热带乔木林三类。

6.灰岩植被:石灰岩植被指在石灰岩上出现的植物群落,它们具有石灰岩特有的结构、植被组成、生态特征及其生长适宜性。

石灰岩植被的特殊性在于它们的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在全球范围内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极具特色的环境。

7.作地植被:耕作地植被是指人为耕作的地上的植物群落,其类型及植被特征比其它植被要简单得多。

耕地上的植物主要有农作物、杂草和植物杂类,它们构成了农田或草地植被。

植被在地球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能够影响气候、土壤及生物多样性,而且还可以改善地表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可以维持和改善生态平衡,同时也是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

不同的植被类型,具有不同的分布范围、生长条件及生物多样性,因此,研究各种植被类型在生态学中的作用,对于了解生态系统及维持植被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 中国植被

第三章 中国植被

2 高山流石滩植被:分布于上高山带,由 适应冰雪严寒生境的寒旱生或寒中旱生 多年生轴根型草本和垫状植物构成的稀 疏植被类型。>45°流石滩。植被矮小, 莲座丛状或垫状,凤毛菊、虎耳草、葶 苈、绿绒蒿等属。
(五)草甸
是由以多年生中生草本植物为主构成的 植被类型。草甸的中生环境可由大气降水、 地表径流、地下水和河水泛滥等形成。在中 国草甸主要分布在北方温带山地、平原和海 滨,青藏高原东北部,西南亚热带山地,各 高大山地的高山荒漠和草原地区有地表径流 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5、群系: 为分类系统的最重要的中级分类单位。凡是建群种或是 共建种相同(在热带或亚热带有时是标志种相同)的植物群 落联合为群系,如根茎禾草草甸草原(群系组)可分为羊草 草原、窄颖赖草草原等群系。 6、亚群系: 为群系的辅助单位。在生态幅比较广的群系内,根据次 优势层片及其所反映的生境条件的差异(这种差异常常超出 植被亚型的范围)而划分亚群系。如羊草草原(群系)可以 划分出羊草+中生杂类草草原、羊草+丛生禾草草原、羊草+ 盐中生杂类草草原三个亚群系。对大多数群系来说,并不需 要亚群系的划分。
高寒草原:高寒草甸 湿 高寒典型 干 高寒荒漠 草 冷 冷 冷
原 温带草原: 草甸草原 湿 典型草原 干 荒漠草原 热 热 热
热带草原:湿润稀树 湿 典型稀树 干具刺灌丛稀树 草原类型生态关系图
(三)荒漠
是以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为主构成的植被类型, 其特点是干旱。 1、干旱可出现在任何热量带,因此荒漠可以分为热带 荒漠、亚热带荒漠、温带荒漠和寒带(高寒带)荒漠。
1、典型草甸:
由典型的多年生中生草本植物在典型的中温、
中性土壤上发育的植被类型。
分布:温带森林的外缘伐迹或火烧迹地,森林向草 原过渡的一侧,热带和亚热带中山带,草原或荒漠 的河漫滩、地下水位较浅处或泉水溢出带,干旱区 山地森林带及其上下。

中国植被的类型与区划

中国植被的类型与区划
地理分布的特征等划分出高、中、低各级植 被组合单位。
影响中国植被类型和分布的条件
• 气候条件 • 土壤条件 • 地貌条件 • 主要建群植物的区系
特征和地理分布 • 青藏高原的隆起 • 人类活动
中国的气候特征
气候带:
• 寒温带:大兴安岭区域。 • 温带:北纬34-50º之间,分为暖温带和温带。 • 亚热带:秦岭--淮河至南岭南侧。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 000 000)》 及说明书的主要内容
中国植被图图件由以下6个组成部分: 1)中国植被图(1∶1 000 000)60幅,表示了全国868个基本植 被分类单位,绘制图斑75785个,详细显示了我国植被的分布状况和 地理格局,包括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及其与气候因子和地面环 境因子的关系。 2)中国植被区划图(1∶6 000 000)1幅,表示了我国8大植被 区域的460个基本植被区划单位的区域性分布和地带性分异规律,详 细表示了我国植被的局地分异和组合情况。 3)《中国植被及其地理格局》——中国植被图(1∶100万)说 明书(上、下卷),共1270页、230万字,并附彩版168页,含867 幅植被照片,叙述了我国植被研究的基本理论、各级植被分类单位和 区划单位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4)中国植被图及说明书的电子版(DVD)光盘1个。 5)中国植被图(1∶100万)电子数据库一份。 6)中国植被信息管理系统(VIS)一套。
Forest Region Forest Region III. Warm Temperate Deciduous Broadleaf Forest Region IV. Subtropical Broadleaf Evergreen Forest Region V. Tropical Monsoon Rain Forest and Rain Forest Region VI. Temperate Steppe Region VII. Temperate Desert Region VIII. Qinghai-Xizang (Tibetan) Plateau Alpine Vegetation

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

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
652
1北亚热带
灌木层主要由柃木属、山矾属、杜鹃属 等组成.常绿、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海 拔400~500m以下的丘陵,而在西部秦 岭可上升到1800m的中山地带,在海拔 700m以下马尾松林普遍分布.
653
2中亚热带
中亚热带的典型植被是常绿阔叶林. 组成林木层的优势种主要是壳斗科的青冈属、
641
三森林特点
本区域内天然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但森林的 比重很少,并且多为次生林,今后本区应以恢 复森林为主,并在已有基础上大力发展经济 林.在平原地区,目前,仅在村庄、河岸、渠旁、 路边有栽培的阔叶树,常见的有槐、臭椿、 刺槐、榆、毛白杨、旱柳、梧桐、合欢、桑 树等.今后应大力发展平原林业,建立高标准 的农田林网.
656
3南亚热带
林下植物均由热带科、属种类所组成. 本地带次生林以马尾松群落为最普遍,面
积最大,它在此已属边缘分布区,过南界 即与热性的海南松相交替,越出西界则由 云南松替代.
657
2.西部半湿润常绿 阔叶林亚区域
西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的典型群 落主要由壳斗科的青冈属和栲属的一些种组 成.
北纬31°以北,常绿阔叶林逐渐向暖温带过渡, 相应出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构成一条狭 窄的过渡带.
另一方面,从中亚热带向南移,约在北回归线附 近出现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包括滇
中南、桂中南、粤中南、闽南和台湾北半部等
地.
649
三森林特征
本区域的西部地区,北倚青藏高原,没 有北亚热带存在,只可划分出中、南 两个地带.
止或逐步减少对天然落叶松林的采伐,加以
保护.
626
二、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
一地理位置 二气候特征 三森林特点
一地理位置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思维导图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思维导图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课件
重点 4.实验: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
【目的要求】 尝试校园绿化设计,学习有关常见花卉、林木、草木等 植物的知识,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爱护植物和热爱学校的情感。 【方法步骤】 • (1)准备。分小组,定组长。 • (2)调查校园内植物的品种及分布,假山、水池、亭子的分布。画一
张草图,并标明各自的位置。 • (3)上图书馆查阅有关园林学和园艺学的书籍,或访问附近环境优美
• (2)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合理,乱砍滥伐,使森林 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即使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地区也出现了一 些荒山。
• (3)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沙化的土地面积每年都 在扩大。土地沙漠化已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构成了严重威胁。这 是人类在草原上过度放牧的严重后果。
思维导图解读——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解 析 我国目前森林覆盖率低,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
水平的1/4。
典型例题
例 3 下列对森林的保护措施,正确的是( B ) A.为了保护森林,不能砍伐森林 B.为了保护森林,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 C.为了保护森林资源,要多种树、少种草 D.为了保护森林资源,要少种树、多种草
的学校、社区或公园,吸取其中设计的优点,请园艺工人介绍经验。 • (4)小组讨论。与他人讨论设计,吸取优点,改掉缺点。 • (5)上交合理设计。
典型例题
•例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 A.常绿阔叶林分布的地区四季分明 • B.针叶林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 • C.热带雨林分布在高温多雨的地区 • D.草原植物大多适应半干旱气候 解 析 本题考查我国各类型植被生长区域的气候特点。草原气候半干旱;热
续发展的道路,我国政府明确提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 并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 • (3)开展广泛而持久的全民义务植树、种草活动,设立专项资金,国家扶 持绿化荒山、绿化荒漠的项目。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 • (4)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垂直带,植被,山地]中国山地植被垂直带三大类型

[垂直带,植被,山地]中国山地植被垂直带三大类型

中国山地植被垂直带三大类型A森林地带A1雨林、季雨林亚地带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常见于约北纬10度、南纬10度之间的热带地区生物群系。

热带雨林地区长年气候炎热,雨水充足,生物群落演替速度极快,是地球上过半数动物、植物物种的栖息居所。

龙脑香科植物是判断热带雨林类型的重要树种依据。

季雨林是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植被类型。

它的主要特点是当不利环境条件――干季来临的时候,树木或多或少以落叶的形式渡过干季,所以呈现一种季节变化的特征。

中国的热带地区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云南、广西、台湾的南部和海南岛,中国的热带雨林是印度-马来雨林群系的成员,具有与赤道附近亚洲雨林类似的外貌特征和植物区系成分。

如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具有3个~4个可分的乔木层,和婆罗洲的雨林非常类似。

受季风和地形影响,中国热带雨林中存在少数落叶树种,具有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的特点。

A2常绿阔叶林亚地带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湿润地区由常绿阔叶树种组成的地带性森林类型。

这种类型森林的树木都是常绿双子叶植物的阔叶树种,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和木兰科中的常绿乔木为典型代表,种类丰富。

中国的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南部的广阔亚热带地区,东临太平洋,西依青藏高原,东西约跨24个经度,大体上包括秦岭南坡、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和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安徽南部、江苏南部的广阔低山、丘陵、平原,以及东海岛屿和台湾岛的北半部。

A3常绿阔叶混交林亚地带常绿阔叶混交林由常绿阔叶树和落叶阔叶树混合组成,是出现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带或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上界的森林植被类型,在我国亚热带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

该森林群落内物种丰富,结构复杂,所以优势树种不明显。

亚热带地区也有明显的季相变化,主要是在秋冬气候变干、变冷时,相对比较高大的并处于林冠上层的落叶树种叶片脱落。

第二或者第三亚层的常绿树种比较耐寒。

有时林分内的常绿树种的成分增多,树木较高,形成较典型的常绿与落叶树种的混交林。

我国主要植被类型与代表动物

我国主要植被类型与代表动物

体长80cm, 体长80cm, 尾黑褐色, 尾黑褐色,中部具一条 宽的白横带。以旱獭、 宽的白横带。以旱獭、 黄鼠、鼠兔为主食。 黄鼠、鼠兔为主食。栖 息于开阔河谷地区或荒 漠,草原地区
玉带海雕
黄羊
栖息于半沙漠地 区的草原地带,性喜群栖。 区的草原地带,性喜群栖。 雄兽角短直,雌兽无角,尾 雄兽角短直,雌兽无角, 巴很短,臀部有明显白斑。 巴很短,臀部有明显白斑。
高寒草原代表动物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最为典型,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最为典型,其中最著 名的物种有藏羚羊、藏野驴、 名的物种有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和藏原羚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藏野驴、野牦牛、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藏野驴、野牦牛、 藏羚羊、 藏羚羊、白唇鹿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棕熊、兔狲、 石貂、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棕熊、兔狲、豺、石貂、 岩羊、盘羊、 岩羊、盘羊、藏原羚 秃鹫、猎隼、红隼、 珍 稀 鸟 类:秃鹫、猎隼、红隼、藏雪 鸡、大天鹅
水獭
蒙古野马
中国一级保 护动物,生活在草原、 护动物,生活在草原、沙 漠地带。凶野,耐饥渴, 漠地带。凶野,耐饥渴, 善奔跑。 善奔跑。 岩 羊
(三)荒漠草原
草原中最旱生 类型主要由旱生丛 生小禾草组成, 生小禾草组成,常 混有旱生小半灌木。 混有旱生小半灌木。 戈壁针茅草原分布 较为广泛。 较为广泛。
(二)草原化草甸
以旱中生植物为主, 以旱中生植物为主,集中于森林和草原的 过渡地带。以羊草-杂类草草甸为代表, 过渡地带。以羊草-杂类草草甸为代表,混有 中生杂类草,如地榆、野火、黄金菊、 中生杂类草,如地榆、野火、黄金菊、箭头唐 松草、蓬子菜等。 松草、蓬子菜等。
(三)沼泽化草甸
多由湿生草本植物组成, 多由湿生草本植物组成,是草甸向 沼泽过渡的类型。植物种类相对贫乏, 沼泽过渡的类型。植物种类相对贫乏, 喜湿的莎草科植物占居优势地位。 喜湿的莎草科植物占居优势地位。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1.针叶林:中国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区域的各气温带内,从寒温带、温带到亚热带都有分布,尤其是亚热带针叶林有久远的发展历史。

2.阔叶林:中国阔叶树种类非常丰富,将近1000 属之多,为北美东部的三倍,其中乔木2000 多种:而材质优良,经济价值较高的约1000 种,许多是特有属和特有种。

(位于我国中部)
3.灌丛和萌生矮林:中国的灌丛指的是荒漠以外的中生或中旱生灌木所组成的植被,包括各气候带高山上和特殊生境下,具有生理性干旱的灌木所形成的原生灌丛,也包括温带干旱区地下水位较高和半干旱区易蓄水的沙丘上的原生中旱生灌丛。

此外,湿润区各气候带的地带性森林破坏后的次生灌丛,荫生矮林也属于这一类。

4.荒漠和旱生灌丛:中国的荒漠则主属温带的范围。

在中国境内亚热。

第十二章 中国植被

第十二章  中国植被

中国的林业



区划 发展现状 发展规划 面临的挑战 出路
中国林业区划(一级区,征求意见稿)


大兴安岭寒温带限制开发区 东北中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优先开发区 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保护开发区 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重点开发区 南方热带季雨林、雨林限制开发区 云贵亚热带针叶林优先开发区 青藏高原东南部暗针叶林限制开发区 蒙宁新森林草原治理区 西北荒漠灌草恢复治理区 青藏高原高寒植被与湿地重点保护区
世界陆地植被图
世界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图
中国植被的历史变化(赵士洞等,1992)
中国土地利用图(2000年)
中国的植被类型



针叶林 针阔混交林 阔叶林 灌丛 荒漠 草原植被 草丛 沼泽 高山植被 人工植被
中国植被的分类单位
群落分类的依据:优势种、特征种、外貌和结构、生态环境特征、动态特征。 中国植被的分类单位(共6级): 植被型组(11个):最高级的分类单位。凡建群种生活型相近,而且形态、外貌 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组,如针叶林、阔叶林、荒漠、沼泽等。 植被型(Vegetation type, 53个):重要的高级分类单位。在植被型组内,把建 群种生活型(一级或二级)相近或相似,同时与水热条件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 为植被型,如:寒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草原等。 植被亚型(2个):在植被型内根据优势层片的差异,进一步划分亚型。 群系组(7 个):在植被型或亚型的范围内,可以根据建群种的亲缘关系相似(同属 或相似属)、生活型(三级或四级)近似或生境相似的,则划分为同一群系组。如: 铁杉针阔叶混交林等。 群系(Formation,29个):最重要的中级分类单位。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群种相同 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如:兴安落叶松林、辽东栎林、大针茅草原等。 亚群系(231 个):在同一群系内,根据次优势层片或建群种的植物亚种及其所反 映的生态条件的差异而划分为亚群系。如:兴安落叶松、樟子松林,兴安落叶松、 蒙古栎林,兴安落叶松、白桦林等。

我国植被系统

我国植被系统

第一节主要自然植被类型系统黑龙江省自然植被划为10个植被型、13个植被亚型、47个群系、86个群丛。

一、寒温带针叶林(一)寒温带落叶针叶林1.兴安落叶松林446070公顷(1)偃松——兴安落叶松林;(2)杜鹃——兴安落叶松林;(3)杜香——兴安落叶林;(4)草类——兴安落叶松林;(5)白桦——兴安落叶松林。

2.长白落叶松林85570公顷(6)杜香——长白落叶松林;(7)苔草——长白落叶松林;(8)蒙古栎——长白落叶松林。

(二)寒温带常绿针叶林1.樟子松林152080公顷(9)杜鹃——樟子松林;(10)草类——樟子松林。

2.偃松林32980公顷(11)偃松矮曲林。

3.鱼鳞松林194580公顷(12)鱼鳞松林。

4.臭冷杉林493580公顷(13)红皮云杉+臭冷杉林;(14)臭冷杉林。

5.红皮云杉林13190公顷(15)红皮云杉林。

二、温带针叶林1.赤松林3640公顷(16)赤松林。

2.兴凯赤松林(17)兴凯赤松林。

3.红松林(18)红松林;(19)云杉+冷杉+红松林。

三、温带针阔叶混交林1.红松针阔叶混交林968670公顷(20)蒙古栎红松林;(21)椴树+红松林;(22)枫桦+红松林;(23)鹅耳枥+沙冷杉+红松林;(24)水曲柳+春榆+红松林。

四、落叶阔叶林(一)典型(温带)落叶阔叶林1.蒙古栎林6544000公顷(25)胡枝子+榛子蒙古栎林;(26)黑桦+蒙古栎林(27);蒙古栎疏矮林。

2.色木十椴树林1662900公顷(28)色木+紫椴+糠椴林。

3.水曲柳林219550公顷(29)春榆+水曲柳林。

(二)山地杨桦林1.白桦林3403890公顷(30)白桦林2.黑桦林443700公顷(31)黑桦林。

3.岳桦林55950公顷(32)岳桦矮曲林。

4.山杨林669950公顷(33)山杨林;(34)山杨+白桦林。

(三)河岸落叶阔叶林1.钻天柳十甜杨林63680公顷(35)钻天柳+甜杨林。

五、落叶阔叶灌丛1.胡枝子灌丛349530公顷(36)胡枝子灌丛。

植被类型及分布

植被类型及分布
总结词
草原是指以草本植物为优势种组成的植被类型,通常分布在气候干燥或温带地区。
详细描述
草原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如禾本科、菊科等植物。草原的形成与气候、土壤和地形等多种因素有关,通常在年 降水量较低、土壤贫瘠的地区分布较为广泛。草原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和提供食物等重要作 用。
沙漠
总结词

阔叶林
总结词
阔叶林是指以阔叶树为优势种组成的森林,广泛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详细描述
阔叶林主要由橡树、枫树、桦树等阔叶树种组成,形成茂密的林冠层。叶子通常 较大,形态各异,能够适应多种气候和土壤条件。阔叶林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 价值,为众多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同时也是人类重要的木材和景观资源。
草原
保护措施
设立自然保护区
为保护特定的植被类型和生态系统, 可以在关键区域设立自然保护区,限 制人类的开发和干扰。
生态补偿机制
加强公众对植被重要性的认识,提高 人们的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 与植被保护的氛围。
立法保护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禁止非法砍 伐、采矿、开发等活动,确保植被的 长期稳定。
公众教育
沙漠是指以耐旱植物为优势种组成的植 被类型,通常分布在气候极端干燥的地 区。
VS
详细描述
沙漠主要由仙人掌、沙棘、胡杨等耐旱植 物组成,这些植物具有特殊的生理机制和 形态特征,以适应干旱的环境条件。沙漠 的形成与气候、地形等多种因素有关,通 常在年降水量极低、土壤贫瘠的地区分布 较为广泛。沙漠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 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
总结词
经度对植被类型的分布也有一定影响,但相 对于纬度而言,其影响较小。
详细描述
在同一纬度带内,不同经度地区的植被类型 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气候、地 形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在大陆东岸和西岸 的植被类型就有所不同,东岸的植被较为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
叶林
2、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第一章人的由来
1
2进化论的建立者是19世纪的达尔文
3、演变大致过程:环境变化→下地生活→直立行走→前肢解放→制造工具→大
脑发达→产生语言
3
输精管---输送精子
4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5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征,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2)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6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1
种为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能提供能量。

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
含糖类较多的食物奶、蛋、鱼、肉
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肥肉、大豆、花生
含脂肪较多的食物葡萄糖、蔗糖、淀粉
无机盐:钙——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鸡胸、X形或O形腿),牛奶
中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

磷——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
铁——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动物肝脏、菠菜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海带、紫菜、碘盐
锌——生长发育不良、味沉发生障碍
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鱼肝油、动物肝脏
维生素B
——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1
维生素C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牙龈出血 桔子
维生素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牛奶等
2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收器官)
消化腺:唾液腺——唾液淀粉酶 肝脏——胆汁(化成脂肪微粒) 胃腺——胃蛋白酶 胰腺、肠腺——含有消化糖类、
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3、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4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胃、小肠) (胆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