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坚解析
漫谈俞孔坚创建中国景观设计学(二)
漫谈俞孔坚创建中国景观设计学(二)2007年7月16日零点左右,有人在“景观中国网友”发贴指责:他老人家在国外乱叫,将中国古典园林批得一无是处。
这位网友说的“老人家”就是俞孔坚。
他其实是年轻人,1963年出生于浙江金华市的一个小村庄。
类似的嘲笑、指责据说不少,我们且不评说。
俞孔坚1997年头戴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桂冠回国作了大量调研之后,首先抓住铺天盖地的“城市化妆运动”和仿古园林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和突破口进行工作。
由于敬恭桑梓之心过甚,他采取矫枉过正的方法和言论就难免显得唐突、显得锋芒毕露,让很多人不易接受。
其实他的目的极单一、极明确,那就是要为自己的祖国创立一门新鲜的、他认为最为急需的应用学科:景观设计学。
笔者以为,这是爱国家、爱人民的表现,是想为这个时代多做些益事。
即便言辞过激,相信世人最终会理解他、原谅他。
当代景观设计学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主席佩里·霍华德在2007年第1期《城市环境设计》杂志上撰文说,景观设计学这个词是1828年提出来的,整整过了40年才作为专业术语被应用。
从1909年到1920年,美国官方有纪录称景观设计学是一种为人们装饰土地和娱乐的艺术。
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的章程里写明景观设计学的定义是安排土地,并以满足人们的使用和娱乐为目标。
1975年协会章程改得较为宽广而全面:景观设计学是设计、规划和土地管理的艺术,通过文化和科学知识来安排自然与人口元素,并考虑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反过来环境将创造有利于人们的生活。
到了1983年协会宪章修订定义措辞,称景观设计学是一个通过艺术和科学手段来研究、规划、设计和管理自然与人口的专业。
这个段落中可以明显的看到:(1) 景观设计学是年轻的学科,连定义都在不断修改、完善;(2) 这个学科的包罗范围正在一步步地放大,然后又高度归纳到土地与人口这样一个大命题上。
在阐述景观设计学的内容时,佩里·霍华德说,它涵盖了景观的保护、发展和适当的使用、可行性研究、工程的成本计算等等。
俞孔坚讲座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聆听了著名生态学家、景观设计师俞孔坚教授的讲座,深受启发。
俞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案例,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生态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精彩演讲。
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生态设计理念的深入人心俞孔坚教授在讲座中强调,生态设计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生态设计不仅仅是景观设计,更是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它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在生态设计中,我们要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将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聆听俞教授的讲解,我深刻认识到生态设计的重要性。
在当今世界,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日益严重,生态设计理念的推广和实施显得尤为迫切。
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们要时刻牢记生态设计的原则,将环保意识融入到每一个设计项目中,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生态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俞孔坚教授在讲座中详细阐述了生态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1. 尊重自然:在设计中,我们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景观,避免破坏生态平衡。
2. 可持续发展:生态设计要关注长远发展,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 人文关怀:在设计中,我们要关注人的需求,创造人性化的空间,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4. 创新思维:生态设计需要创新,我们要勇于尝试新的设计理念、技术和方法,为生态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5. 生态修复:针对受损的生态系统,我们要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
三、生态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俞孔坚教授在讲座中分享了许多生态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使我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1. 污水处理厂:将污水处理厂打造成生态景观,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同时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2. 城市公园:运用生态设计理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园,提升城市生态环境。
3. 建筑设计:将生态设计理念融入建筑设计,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建筑舒适性。
俞孔坚的景观设计理念
俞孔坚的景观设计理念
俞孔坚是中国著名的景观设计师,其创作理念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思维,强调“自然、人文、创新”的整合,注重产品化、市场化和文化内涵的结合。
首先,俞孔坚强调“自然性”,认为景观设计应以自然为基础,融入自然的元素与质感。
他坚持把自然优先,让自然成为景观设计的核心与灵魂。
在景观设计中,俞孔坚善于运用自然元素,享受自然的美好,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其次,俞孔坚注重“人文性”,认为景观设计必须以人为中心,通过设计与营造,创造人们居住的舒适空间,强调空间与人的互动。
他在景观设计中,注重人的感受,强调设计的人性化与人文化,使景观设计成为一个引领生活方式、传达文化内涵的载体。
最后,俞孔坚追求“创新性”,认为设计一定要有创意与创新,注重设计的表达性、艺术性与价值性。
他在景观设计中,不断创新,创造具有现代感的设计风格,尤其擅长在设计中融入多元文化,让景观设计成为多样性与和谐共生的代表。
景观设计 景观大师分析
The Red Ribbon: Tanghe River Park
俞孔坚设计的启示
• 尊重自然。俞孔坚的设计强调对原有 自然生态和植被的尊重,哪怕是最野 的本地草木,也是值得保护和利用的。 在爱心广场设计中,同样有着原始保 留的桃林和梨林,所以我认为完全有 必要将其保留。 • 事半功倍。“红飘带”作为这个设计 的一大亮点,充分体现了以最少的材 料和人工创造最大效果的思想。既能 作为座椅,照明设施,科普展示,还 是整个景观视觉的焦点。这也是我们 应该在爱心广场设计中思考的。
粟根植物展示区
草本植物园
整体设计
6、旧建筑和构筑物 的保留和利用: ·利用料厂的建筑 基底建筑茶室和接 待中心; ·灌渠的利用而成 为线形的种植台;
利用建筑基底建筑茶室和接待中心
·西岸水塔的保留和利 用作观景塔; ·泵房的改造利用,以 作为环境艺术元素; ·防洪丁坝的保留和利 用而成为植物的种植台。
美国IBM公司索拉纳(Solana)园区
除了应用材料的丰富, 还有平面的复杂。将简单的 几何图形,采用人工 的秩序来组合、变化、复制 ,去统领自然的材料。如沃 克在景观设计中常 用的网格叠加法,也许可以 追溯到极简主义艺术家早期 作品中对网格的应 用。沃克的极简主义园林中 修剪整齐的植物,几何的、 有秩序的、复杂的 平面布置,以及他对昂贵材 料的偏爱,对精湛工艺的苛 求,所有的这些都在 一定程度上与古典主义园林 有异曲同工之处。
俞孔坚的评价
• “极简主义”。 大胆的创意,最 简练而又时尚的 手法,兼具功能, 这就是汤河公园 所带给我们的震 撼。不需要一味 的追求形式上的, 构图上的美。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大师 彼得沃克
彼得沃克
•
大师介绍
彼得·沃克,1932年生,当代国际知名景观设计师,“极简主义” 设计代表人物,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理事,美国注册景观设 计师协会(CLARB)认证景观设计师,美国城市设计学院成员,美国 设计师学院荣誉奖获得者,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城市设计与规划奖获 得者。他有着丰富的从业和教学经验,一直活跃在景观设计教育领域 ,1978-1981年曾担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景观设计系主任。1983 年于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成立了彼得·沃克合伙人景观设计事务所 。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与梅拉尼·西蒙合作完成的《看不见的花园:寻 找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彼得·沃克有着超过50年的景观设计实践 经验。他的每一个项目都融入了丰富的历史与传统知识,顺应时代的 需求,施工技术精湛。人们在他的设计中可以看到简洁现代的形式、 浓重的古典元素,神秘的氛围和原始的气息,他将艺术与景观设计完 美地结合起来并赋予项目以全新的含义。
俞孔坚成功分析——李景奇——201203
俞孔坚成功之道红色专家--很好把握了中国特色以及在中国的生存之道;开创自己的事业、天地;善于捕捉机遇;理论与设计都比较落后的园林界;不争气的园林界给了他更大的机遇:老一代专家自己树立的对立面成就了他。
前不久近乎二百人讨伐俞孔坚多么滑稽!!缺乏风度!!缺乏包容!!缺乏风范!!缺乏博大的胸怀!!一、自身要素:学问:哈佛景观设计学博士谦恭:温和:勤奋:不断的创新与新观念的引进;农林院校扎实的科学研究的素养;敏锐的思维与捕捉社会热点能力;中国传统园林的缺陷;京杭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新农村建设;人与自然,人与土地,人与景观;高举生态学与环境保护大旗;二、外在要素:北京大舞台:中关村回国留学创业基地:中央领导多次接见江泽民/胡锦涛北京大学影响:城市景观建设热潮:全国崇洋媚外的流行;风景园林的发展的不足;城市设计的兴起:三、推销自己之法:举办以及参加会议:高级景观培训班:网络建设:土人网;景观中国网;北京大学景观研究院网著书立说:翻译,专著,论文工程项目:起步阶段--中山歧江公园市长培训班:很高的平台与起点;加强国际交流,频繁在国际获奖;洋博士打土人牌—反弹琵琶四、核心要素凝聚力:亲和力:团队精神:开始创业到现在:高等级人才并不多五其他:学术精神:土地之子;土人理念;弘扬五四精神,科学与民主;有远大理想,有社会抱负;企业精神:土人景观公司成功小时候的成长环境与教育方式的影响天、地、人、神土人??故弄玄虚??下里巴人??海龟派(海归)--PK--土鳖派(国内) 土者,五行居中,万物之本;为生命之象征,意为土地之神。
上呈天光,精神所聚;草木之所以丽,灵兽之所以生。
古人以树示土,竖直横平,为大地之枢,宇宙之轴,称建木,谓扶桑,乃若木也;太阳缘此东升西落,帝神梯之往来于天地。
昔晋之重耳,拜受野人之土,叹为社稷昌盛之兆。
人者,虽为万物之灵,饱尝自然之恩赐,往往不知所以;伐神木、尝禁果,唯利是图,毁神之伊甸。
而吾人则谦躬合掌,愿替世人请罪,负土地监护之重任,祈求地方神灵之荫护;将神之旨意传予人类,感化世人;从自然之道,解生命之苦难;把乡土之文脉,济精神之匮乏。
景观设计大师介绍及作品分析
• 作为学者,俞孔坚明确定义景观设计学的核心和责任:土 地的设计,协调人跟土地的关系;应该放弃小农式园林的 包袱,承担起整个人类生态系统设计的重任。具体包括以 下领域:1.居住社区规划设计。2.城市设计。3.城乡与区 域景观与生态规划。4.自然与文化保护地规划设计。5.旅 游地规划。同时,俞孔坚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进行了反思: 景观设计源于我们的生存艺术,但却长期被上层文化忽略, 使人误以为造园就是景观设计的全部内涵,认为只有精雕 细琢的园林才是古典园林的精髓,忽视了平常人的体验。 于是俞孔坚提出“白话景观”和“大脚美学”的概念,让 景观回归到平常,尊重平常人的生活,重新认识土地。
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 群力湿地公园:将面临消失的湿地转化为雨洪公园,一 方面解决城市雨洪的排放和滞留,同时利用城市雨洪, 恢复湿地系统,营造出具有多种生态服务的城市生态基 础设施。该项目荣获2012ASLA杰出设计奖。
• 设计面临的难题:
• 此湿地系统处于城市中央,已被孤立,怎样才能让其可持 续发展? • 怎样设计才能为城市提供一个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 最经济可行的办法?
俞孔坚大脚革命读后感
俞孔坚大脚革命读后感篇一:俞孔坚的《大脚革命》是一本充满启发性和启示性的著作,深入探讨了城市化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提高农民收入来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在这本书中,俞孔坚提出了“大脚革命”的概念,即通过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我看来,俞孔坚的“大脚革命”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大量的人口流动和城市扩张,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
因此,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促进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
俞孔坚的“大脚革命”概念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不仅可以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时也可以促进乡村振兴,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在具体实践中,俞孔坚的“大脚革命”概念也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方式来实现。
例如,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条件,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向农村,促进乡村振兴。
俞孔坚的《大脚革命》是一本极富启发性和启示性的著作,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和挑战,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篇二:俞孔坚的《大脚革命》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描绘了中国乡村建设的艰难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
在这本书中,俞孔坚提出了“大脚革命”的概念,即通过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形态,来推动中国乡村建设的发展。
我读后深深感到,俞孔坚的“大脚革命”理论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当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理论,努力推动乡村建设事业的发展。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来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和收入水平。
比如,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不亚于红皮书上的一类或二类保护植物。在每天都有物种从
地球上消失的今天,在人类日益远离自然、日益园艺化的今 天,乡土物种的意义甚至比来自于异域或园艺场的奇花异木 重要得多。‛
7.阅读“理解设计”这部分文字,欣赏相关图片,说说你 最欣赏设计师对公园哪一部分的设计?理由是什么? 【提示】歧江公园体现了设计师富于个性与创新的设计理 念,在当代中国景观设计中影响很大。设计师注意保留我
作者心语
1.在我看来,无所谓建筑风格,只要你能适应这块土地, 能亲近这块土地,就是好的建筑,好的人居模式。 2.一片林荫,一条河流,一块绿地,无不潜藏着无穷的诗
意,保住这份诗意,它一定会让人获得身心再生之感。
本文的副标题是“一个景观设计师的手记”,它表明这是一 个设计者对自己的作品的回顾和阐释,这里面有对设计的前后思 路的梳理,也有对具体景观设计的考虑,结构层次清晰,主次分 明。前四个部分都使用了“理解”一词,表现了设计师超前的设 计理念和设计态度。五个部分之间互相照应,互为补充,在层层
的文化的设计理念,表达了设计师追求时间之美、工业之 美、野草之美,以及人性之真的思想。它的设计形式与思 路和中国传统园林或西方古典景观设计很不相同,它更多 地吸取了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特别是城市更新和生态恢复
的手法,获得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11.全文对整个设计过程的说明分为五个部分:理解场地、 理解文化与传统、理解自然、理解设计、几点遗憾。文中五 个部分的关系怎样?
(6)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 人非常感动。 (7)稍纵即逝: 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 易失去。 (8)异曲同工: 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
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
景观设计博士俞孔坚:把质朴的田野带入城市
专业论文景观设计博士俞孔坚:把质朴的田野带入城市作者:俞孔坚发表:北京电视台《世纪之约》[评论]一位哈佛博士的景观设计之路,他把质朴的田野带入城市,给城市带来新的视野和体验。
一个焦点人物的创业之路:他如何实现景观的“白话文运动”;在商界和学界的矛盾之间他如何面对?七年前,当一位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博士被北京大学隆重请来在学校创建景观设计研究院的时候,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个学科是干什么的。
而报考的学生甚至不知道从这个系毕业后出路何在?这位哈佛博士就是俞孔坚。
曾涛:俞教授,您现在是这个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系的教授,那我想很多人都不了解这个景观设计它究竟是什么。
俞孔坚:我们叫景观设计学院,准确地说是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景观讲的就是,总的来说它是要解决人跟土地的关系,人地关系的协调,所以景观设计学就是协调人跟土地的关系,这叫景观设计学。
实际上就是土地的设计,这个土地和土地上的物体整体的进行设计,这是景观设计。
曾涛:那您学的,现在从事的这个专业,您觉得当年您和林业大学上大学的时候所学的这种园林是有非常大的差异吗?俞孔坚:应该说有很大的差异。
这个差异主要是第一:它的指导思想。
应该说大大拓展了,大大的这个开阔了以前我们的这个园林呀。
风景园林呀更偏向于视觉审美的,但是景观设计学这门学科它是在大工业背景下产生的,而我们的园林传统的园林是在农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它是一个经验学科,而景观设计学它是在大工业社会在一个大的现代学科体系下产生的,所以它是一个现代科学。
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俞孔坚早年学的是传统的中国园林,在这期间他考察了中国的许多地方,成为在景观地理学界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
青年时期的壮游让他对中国人的传统理想景色观有了深刻的认识。
曾涛:您当时就是在得出这个结论,中国人的理想景观是什么样的?俞孔坚:得出来就是:它是一个基于人类进化,所以一方面它基于人类的进化形成了这种对于桃花源式的一种盆地,一种围合结构,一种盆地的一种偏好。
比如说西方的,西方的教堂为什么选在山顶上?你可以看到西方很多的寺庙它都是高高的尖塔,歌德式的建筑,它都在山顶上。
《俞孔坚:理想人居,天地,人,神合一》观后感
《俞孔坚:理想人居,天地,人,神
合一》——观后感
通过看《俞孔坚:理想人居,天地,人,神合一》,我充分感受到了人的理想居住。
只有尊重自然,只有认识自然,人才能回到他的理想的环境。
我感觉俞孔坚教授所说的理想的人居环境模式应该是人与自然相和谐,所谓“天地—人—神”和谐之意。
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也是这样,应该往“天地,人,神合一”的思想靠拢,怎样去做呢?
首先,应充分考虑城市与区域的生态基础设施的完整和健康,它是保证城市生命的基础,城市建设是在维护其土地的生命的前提下进行的。
生态基础设施就好像一棵生命之树,只有其根基健康,才能结出旺盛甜美的果实,城市就是这棵生命之树上的果实。
例如,一个城市关键性的水系统、湿地系统、植被系统等根本的生态格局不能遭到灾难性破坏。
建立在一个活的土地生命机体上的城市,才能获得完善的生态服务功能。
其次,除了为城市和居民提供极富生命力的、可持续的生态服务,还要注重城市的文化遗产网络,从人地关系入手,通过对人文传统的认识与感受,使城市有认同感、归宿感,增强个体与社会的历史、文化意义。
第三,理想的人居环境还要有完善的结构、和谐的功能,有一个安全健康、宜人的公共空间体系,即满足人类身心活动所需要的游憩
网络。
现代城市人生活空间狭小、节奏快,所以休闲、旅游、度假成为越来越多人追求的重要价值之一。
游憩网络的健全优越,可以大量增加人与自然的亲近、交流。
也就是说理想的人居环境应该是用土地生命系统网络、文化遗产网络、游憩网络来安放我们的城市,重建我们的生存空间。
2012年9月28日。
俞孔坚:景观批判
俞孔坚:景观批判数百种花木构成的热带雨林花开四季,耗资巨大的人工湖景波光粼粼,然而这些靓丽的卖点却遭到了不少专家的否定。
拥有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首席设计师俞孔坚先生尤其反对当前一些不计成本过于花哨的景观设计,直言“这是暴发户心态和小农思想掺杂的结果”。
做秀之批判俞教授认为,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中日渐涌现的游乐场和主题公园的风潮,是设计目的不明确的表现。
“开发商只考虑卖点,不考虑居住者的使用,只考虑售楼的短期效应,不考虑日后的长期维护成本。
”俞教授说,建筑应该为人服务,而不是相反,景观更是如此,评价的要素是功能性和功利性。
现代人文地理学派及现象主义景观学派都强调人在场所中的体验,强调普通人在普通的、日常的环境中的活动,强调场所的物理特征、人的活动以及含义的三位一体性。
这里的物理特征包括场所的空间结构和所有具体的现象;这里的人则是一个景中的人而不是一个旁观者;这里的含义是指人在具体做什么。
因此,场所或景观不是让人参观的、向人展示的,而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场所、景观离开了人的使用便失去了意义,成为失落的场所。
人既是自然人,同时也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所以在做景观设计时应该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住宅小区中那些展示性的、不为人考虑的设计,从根本上是不尊重人的体现。
人造之批判“土人”二字充分显现出俞孔坚对自然的热爱。
他认为,现代化并不意味着破坏自然、破坏生态,也不是钢筋水泥丛林的高楼大厦,而是自然和文化的天人合一,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原本的环境和原有的特色,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
因此,设计师做景观设计时,首先要考虑与周围的景观相融合,分析这块场地自然形成的过程、周围的山水格局、植被现状以及地下水等,进行系统的自然背景分析后,再整体设计分析这块场地的适应性。
所有的景观必然从这个场地的自然属性开始。
漫谈俞孔坚创建中国景观设计学(一)
景观不是古老园林艺术的延续“景观”两个字,近几年似白虹贯日,显得甚是醒目而响亮。
198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有注:“景观,地理学名词。
”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的王云才说:景观作为一个学科,“在我国全面受到关注和重视,是近十年以来的事情”;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景观建筑学博士刘滨谊说,在全世界,这也是“不过百年的新兴学科专业。
”把“景观”两个字追溯得早一些的是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俞孔坚。
他说“景观”一词最早可见于希伯来文本的《圣经》旧约全书,是用来描述耶路撒冷这个梭罗门圣都景观的。
刘滨谊在他著的《现代景观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上说,“景观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没有离开园林的核心。
”并且补充:“追根寻源,园林在先,景观在后。
”这大概可以理解为景观源于园林,景观是园林的再生。
但是对此俞孔坚斩钉截铁地说,如果把景观设计定位为“古老园林艺术的延续,这是大错特错”的。
他在《生存的艺术》一书上阐述了这样的观点。
书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去年十月出版的。
很多人知道,中国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
最早见于公元前11世纪西周的灵囿。
北魏时出现了“自然山水园”,唐宋朝盛行“写意山水园。
”到了明代,不但有专业的园林匠师,而且还有计成专著《园冶》传世。
非但历史悠久,而且留下佳作不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大骄傲和标志。
为什么俞孔坚不愿意景观去“延续”古老园林,说“延续”是大错特错的呢?不少人知道,俞孔坚是原北京林学院园林系读的本科和研究生,对中国园林专业重要的创始人汪菊渊教授敬佩有加,而且在“北林”的园林系教过五年书。
俞孔坚为什么对自己选择的相守相伴的专业、准备奋斗终身的园林,不想“延续”,不想发扬光大呢?说来正巧,对于中国古典园林,刘敦祯教授早在1962年为《江南园林志》(童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10月)撰写的“序”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余惟我国园林,大都出于文人、画家与匠工之合作,其布局以不对称为根本原则,故厅堂榭能与山池树石融为一体,成为世界上自然风景园林之巨擘。
景观大师——俞孔坚讲解
• 水文地质:场地以山前冲洪积物沉淀为主,沉淀物主要为颗粒较细的粘性土 层 和颗粒相对较粗的粉土层,砂卵石地层的交互沉积,在勘测深度30m范围 内主要存在3个含水层,即上层滞水层,第一承压含水层和第二承压含水层。
道路系统设计
中央水体景观的道路系统设计主要考虑以步行道为主,兼顾临时机动车通行。水体 两侧从南到北用步行道连接,在这两条步行道之间布置两座钢桥加强横向联系。U型 路两侧的非机动车道和中央水体景观中的步行道通过集中绿地中的步行道连接。这样 中央水体景观的道路和全园道路连为一体,形成网状步行系统。主要步行道路宽为3m, 采用花岗岩铺面。
水源
竖向设计
• 中央水体水源水质要求为“景观娱 乐用水C类水质标准,主要水源以 园区东南角的持续的工程排水备用 的中水系统和地表径流。园区东南 角抽水泵站,水质为洁净地下水且 水量充足,可满足补水要求,从水 体东南侧注入水体。另在湖面北端 做两处中水预留,以备条件成熟时 利用中水补充水源。地表径流则通 过地形高程变化和水体周围的生态 绿地进入水体中。水体周围的绿地 浇灌则直接从水体中抽取,经离心 泵提升后再流经过滤处理设备进入 灌溉系统。
• 俞孔坚对破坏生态、缺乏人文的“城市化妆运动”的批判、他的 生态人文理念,挽救了大地母亲上的一条又条的河流、一处又 一处的文化遗产。
• 俞孔坚在材料选择上表现了节约的思想,以用尽量少的东西来 做尽可能好的景观的“4R”理念进行创作。
• 俞孔坚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自身设计语言的重复,这在 很多作品中有所体现。这是一种生态思想。
种植设计
根据生命园的具体地理条件并结合北京的气候特点,在水面及近水处选择 适生的水生植物,主要为芦苇、水葱、香蒲、大话萱草等;岸边选择耐水湿的 乔木,主要是水杉、立柳等,其它乔木有华山松、云杉、银杏、紫穗槐等。靠 水一侧乔木层下不设置灌木层,保持视线的通透。
俞孔坚的设计理念
俞孔坚的设计理念
鲁道夫·孔坚是一位伟大的装饰设计师,他的设计主张将古典主义和现
代主义结合起来,让设计更加贴近居住者的审美需求。
1. 注重艺术感:鲁道夫·孔坚提倡以艺术性为前提,运用优美的线条、匀
称的比例、以及完美的审美,处理设计的细节,从而营造出具有艺术
气息的空间环境。
2. 重视实用性:让空间变得功能化是鲁道夫·孔坚的一大设计精神。
他
通过准确地分析室内空间和使用功能,明晰室内空间的分布和动线,
使空间呈现出很好的实用性,让住居者与环境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3. 注重精致度:体现孔坚设计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他强调每一个
细节都要精益求精,因此,在所有构成设计空间的各种元素里,都要
严格遵守精益求精的设计原则,表现出完美的艺术感。
4. 强调软装元素:鲁道夫·孔坚强调的一个重要的设计理念就是:空间
设计要运用大量的软装元素来营造家居氛围,让空间充满温馨舒适的
气息。
5. 尊重传统:另一条设计理念,就是尊重传统,孔坚觉得要尊重传统,但也要考虑时尚元素,提倡把现代和历史两者结合在一起,让充满历
史气息的传统风格的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里,以满足当时设计需求之要求。
俞孔坚
部的典型特征,多处地段已成为垃圾场,有残破的建筑和构筑物,包 括一些堆料场地和厂房、水塔、提灌泵房、防洪丁坝、提灌渠等;
(3)安全隐患和可达性差:场地可达性差,空间无序,存在安全隐 患,环境治理迫在眉睫.
(4)使用需求压力:目前这一地带由于位于城乡结合部的特点 和缺乏管理;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把它当作游憩地,包括游泳、 垂钓、体育锻炼等。
个人成就
1999年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北 京土人景观与建筑目前已达350多人的国际 知名设计院。
出版著作15部;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 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 科在中国的确立。
曾5度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荣誉设计和 规划奖,两次获得国际青年建筑师优秀奖, 并获中国第十届美展金奖。
其作品“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被国 际权威媒体评为世界建筑新七大奇迹之一。
俞孔坚的作品以现代性和鲜明
俞 孔
的中国色,以生态和人文的精神, 赢得国际声誉;他把城市与景观设 计作为“生存的艺术”,倡导白话
坚
景观,“反规划”理论,以及“天
的
地-人-神”和谐的设计理念,赢得国
设 计
际同行的广泛认同;俞孔坚7次被国 际景观设计师联盟, 美国景观设计 师协会邀请作为年会的主旨演讲人;
设需要解决的。
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 存在的机遇与挑战
项目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机遇和挑战: (1)场地原属高产农田,是东北稻的种植地,
土地肥沃,水源丰沛。这一场地特征在现场踏勘 时便给设计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场地因建 筑施工而面目全非,但茂盛生长的稗草、水蓼等 乡土物种,仍然能告诉设计者,这里所适宜的植 被。
俞孔坚一席演讲 大脚革命观后感
俞孔坚一席演讲大脚革命观后感《俞孔坚一席演讲大脚革命观后感》近日,我有幸观看了著名演讲家俞孔坚的一场精彩演讲,题目为《大脚革命》。
在这场演讲中,俞孔坚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思考,向观众传递了许多有关个人成长、改变与革命的深刻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俞孔坚在演讲中强调了“大脚革命”的概念。
他认为,我们常常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行动,不敢改变,而这种畏惧却成为我们追求成长的绊脚石。
他以自己的经历为例,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跨越舒适区,勇敢面对挑战的。
他告诉我们,只有敢于迈出脚步,敢于尝试新的事物,才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让我深思,我是否也有许多被自己设定的“小脚革命”束缚住了自己的成长?其次,俞孔坚在演讲中提到了“革命”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们常常害怕改变,害怕面对未知,害怕面对困难,而这种害怕却是阻碍我们进步的最大障碍。
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勇于革命,勇于挑战现状,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成长与进步。
他的话语让我明白,改变并不可怕,而是让自己停滞不前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在演讲中,俞孔坚还讲到了“思维的革命”。
他强调,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决定了我们的结果。
他鼓励我们要打破常规,要勇敢地面对问题,要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他告诉我们,只有不断革新自己的思维,才能不断地进步。
这让我深受启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否存在局限,是否需要进行一次革命,来打开新的思维空间。
最后,俞孔坚的演讲给了我很多鼓励和信心。
他讲述了自己曾经失败过的经历,但他从不气馁,总是坚持不懈地努力。
他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继续前行。
他的坚持和勇气给了我很多动力,让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能够克服,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的来说,俞孔坚的一席演讲《大脚革命》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和启示。
他的经历和观点让我认识到,只有勇敢面对改变,敢于挑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成长与进步。
俞孔坚批判中国城市美化运动
⽆论是北⽅⼤都市,还是南国⼩城,⽆论是新建⼩镇,还是千年古都,许多城市都为建设纪念性和展⽰性景观⼤道⽽⼤兴⼟⽊。
它们往往以欧洲的巴洛克城市景观⼤道为模板,强调宽⼴、⽓派和街景⽴⾯的装饰。
对此,俞孔坚深感忧虑。
景观⼤道是作为车流⼲道来设计的,对步⾏者是⼀道危险的屏障。
隔断道路两侧的交通,功能交混、复杂,导致城市功能的效率低下;粗暴地划破了原有城市有机体的交流络和纤细的肌理;拆迁⼤量居民,耗资巨⼤,丢弃传统风貌,破坏城市社区的社会结构,导致场所性与认同感的丧失。
由于其纪念性追求,两侧往往要求布置⼤量公共和⽂化性建筑,但这些建筑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在相当长的时段内,景观⼤道名不副实。
这样的景观⼤道与“亮化⼯程”相结合,古⽼的街道、⾏道树被霓虹灯和各种装饰物所替代。
对于⼤量城市⼴场的出现,俞孔坚不以为然。
许多⼴场往往不以市民的休闲和活动为⽬的,⽽是把市民当作观众,⼴场或⼴场的雕塑,⼴场边的市府⼤楼却成为主体。
如果不在空中,⼴场优美的⼏何图案难以欣赏。
⼴场以⼤为美、以空旷为美、以不准踩草坪为美,以花样翻新、繁复的⼏何图案为美,全然不考虑⼈的需要和安全,为⼴场⽽⼴场。
城市中⼼的⼴场⼒图将商业活动、居民的⽇常⽣活排斥在外,以追求纯粹的形式美。
⽆树荫供⼈遮阳,⽆座椅供⼈休闲,热衷于抛光⼤理⽯和花岗岩铺地,市民却举步维艰,⾬雪之后,更成为不敢光顾之地。
⾦⽟堆砌、以贵为美。
把材料的价值与⼴场的质量视为同⼀,将户外⼴场当作室内厅堂来做———刨光的花岗岩地⾯,精雕的汉⽩⽟栏杆,修建⼤型喷泉、华灯以及各种莫名其妙的机关,没有场所性和地⽅性特⾊。
俞孔坚说,这实际上是对城市形象和地⽅精神的污染。
城市中⼼地带拆迁量巨⼤,投资动辄数以亿计,成千上万⼈离开故⼟,社会结构遭到破坏。
除此之外,还造成了⼟地资源的浪费。
俞孔坚说,普通⼈是城市的主⼈,在景观设计和城市建设中应该得到关怀。
场所、景观,离开了⼈的使⽤,便失去了意义,成为失落的场所。
景观园林设计作业
景观园林分析
景观园林分析
景观园林分析
景观园林分析
景观园林分析
谢谢观赏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建筑学10级3班 XXX
景观园林分析
景观园林分析
景观园林分析
景观园林分析
景观园林分析
景观园林分析
景观园林分析
景观园林分析
景观园林分析
景观园林分析
景观园林分析
景观园林分析
景观园林分析
景观园林分析
景观园林分析
景观园林
景观园林分析
景观园林分析
景观园林分析
景观园林分析
景观大师作品分析----俞孔坚
秦皇岛汤河公园设计
作者:XXXX 建筑学3班
大师简介
俞孔坚,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 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所 长、首席设计师。俞孔坚主持设 计的世博后滩公园,摘获美国景 观设计师协会唯一一个年度大奖— —杰出项目奖。1963年出生于浙江 金华;1987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 林系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5年; 199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 士学位,主攻景观规划和城市设 计;1995-1997年任职于美国SWA 集团;1998年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 域规划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3-至今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 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0-至今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 计学院院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水位状况
低水位
lower water level
中水位
middle water level
高水位
an higher water level
场地挑战及对策(2):
古树保护、防洪与挖渠成 岛
Site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old tree preservation 、 flood control and the making of an island
3
实例分析
一、化腐朽为神奇
中山岐江公园 Zhongshan Shipyard
项目背景:岐江公园是在中
山市粤中造船厂的旧址上建设
的。粤中造船厂是中山市历史
上的重要建筑之一,从中可以
看到中山市时代的发展和历史
建国
大跃进
的变迁,它是城市历史的凝固。
文革
改革
开放
周边环境
周边环境:岐江
公园位于中山市区 中心地带,东临石 岐河,西与中山路 毗邻,南依中山大 桥,北邻富华酒店, 东北方向不远处是 孙文西路文化旅游 步行街和中山公园。 岐江公园总体规划 面积11公顷,其中 水面3.6公顷,建筑 3000平方米。
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岐江公园
设计上遵循场地性原则 、功能性原则、生态型 原则、经济型原则的基 础上,运用现代设计手 法将机器、龙门吊等原 场地上的标志性物体串 联起来记录了船厂曾经 的辉煌和火红的记忆, 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场地挑战与对策(1) :变化水位与栈桥式湖 岸Site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fluctuati ng water level and terraced bridge lake shore
斯坦尼兹搞的主要是景观 规划, 他是在美国第一个
用计算机用地理信息系统 来进行景观规划的。
2
设计理念
他的作品以现代性和鲜明的中国特色,
生态和人文的精神,赢得国际声誉;俞
孔坚教授倡导以大脚城市主义与大脚美
学为理论与实践的基点,提出“反规划”
理论,强调“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
以大脚城市主义与大脚美学向大家展现
反规划
反规划"Negative Planning" 是应对中国快速的城市进程,和在市场经济 下城市无序扩张的一种物质空间的规划途径。是指首先建立国土和城市生态 安全格局,以此来定义城市的空间发展格局。它是一种景观规划途径,本质 上讲是一种通过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 它是系统的,一个与自然过程、生物过程和遗产保护、游憩过程紧密相关的, 预设的、具有永久价值的网络;是大地生命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北部公共活动 区
中部服务区
南部自然区
流线
◎该庭院广场的人 流,一部分来自南 侧的入口,一部分 来自西侧入口,还 有北侧入口。以步 行为主,公园与城 市没有明显界限。 主路线分布在周围 成环绕状。
出入口
主要人流线 次要人流线
轴线
轴线:场地以环绕公园的园
路作为主轴线,园路由西侧 路口开始经过北侧入口一直 到达南区出口结束,主要景 观均沿道路展开。其中,西 侧的儿童活动场所、中部的 广场、主题餐厅茶室成为公 园的主要景观节点,骨骼塔、 琥珀塔、红房子等都作为次 要景观节点。场地中保留的 铁轨一起笔直的造型形成一 条明显的视觉周线,设计者 在铁轨的基础上加上柱阵, 有运用在铁轨方向的湖另一 端布置了湖心岛以此形成一 条景观次轴线。
琥珀水塔:一座50~60年的水塔,再 普通不过,但当它被罩进一个现代科 技的玻璃盒后,却有了别样的价值。 同时,岛上的灯光水塔,又起到引航 的功能。
绿房子 模数化的工业产品和设计,被 用于户外绿篱的设计,绿房子一些由树 篱组成的5×5米模数化的方格网。围合 的树篱,加上头顶的蓝天和脚下的绿茵, 为一对对寻求私密空间的人们提供了场 所。
场地挑战及对策(3) : 保留、再利用和再生 设计
Site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preserve、 reuse 、 recycle and recreate
船坞的再利用Leabharlann 造船厂巨大的钢架结构船坞, 拆卸非常耗时费力。俞孔坚 将它重新刷漆,改造成一个 独特优美,又具有回忆性的 景观,既简单又实用。
• (2)、野草之美。野草不自美,因人、因设计而美。在不同的环境条 件下,用水生、漫生、旱生乡土植物——那些被农人们践踏、鄙视的 野草来传达新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现,并以此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尊重, 培育环境伦理。
• (3)、人性之真。小时穿越铁轨时的快感,在这里变为一种没有危险 的游戏,使冒险、抗战和寻求平衡感的天性得以袒露;人对水的向往、 对空间的探幽天性等都通过亲水栈桥和平地涌泉、树篱方格网的设计 而得以充分体现。
90年代初,俞孔坚来到美国,在著名的 哈佛大学学习景观设计理念。这段时间的 学习对他是一个巨大的思想冲击。
美国高度工业化、信息化的景观设计让 他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而此时的哈佛大 学景观设计也正处在一个注重整体生态的 革命时期,几位富有革命精神的大师在俞 空坚心中大下的深深烙印:理查德佛曼--景观生态之父,卡尔斯坦尼兹---美国景观 规划一个最主要的创始人和目前在世的一 个权威——他的导师叫凯文林奇。
二、雨洪利用与野草之美
台州永宁公园 Yongning River Park
这是一个关于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案例。把一个以防洪 为单一目的的硬化河道,用最经济的途径,恢复重建为充 满生机的现代生态与文化游憩地。
图02 公园场地现状:硬化的防洪堤 ,钢筋混凝土并不能阻碍洪水的肆 虐,在大自然面前,如何干扰都是 没有用的。
水体与地形
水体设计:岐江水位变化非常之大。为了
克服水位变化带来的景观影响,建设者们创 造了一种栈桥式堤岸,并利用不同的植物, 根据其水生、沼生、湿生和中生的特性,配 置成一个能在不同水位下遮护湖岸的生态群 落。另外,歧江一侧凿穿江岸,一方面满足 水利要求,同时也保留了江堤上的古榕树, 形成江外有江的景观效果。
1
大师简介
俞孔坚大师于1995年获哈 佛大学景观设计学博士学位。
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 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1998年创办国北京土人景 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出版著作15部,并完成大量 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并推 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 立。
著名设计项目
俞孔坚大师的城市和景观设计作品遍布全国和海外,
小结
• 与岭南园林相比,岐江公园彻底抛弃了园无直路、小桥流水和注重园 艺及传统的亭台楼阁的传统手法,代之以直线形的便捷步道,遵从两 点最近距离,充分提炼和应用工业化的线条和肌理。与西方巴洛克及 新古典的西式景观相比,岐江公园不追求形式的图案之美,而是体现 了一种经济与高效原则下形成的“乱”。蜘蛛网状结构的直线步道、 “乱”的铺装,以及空间、路网、绿化之间的自由均为基于经济规则 的穿插。与环境主义及生态恢复相比,岐江公园借鉴了其对工业设施 及自然的态度:保留、更新和再利用,与之不同的是,岐江公园的设 计强调了新的设计,并通过了新的设计来强化场地及景观作为特定文 化载体的意义,揭示人性和自然之美。
铺装与植物造景
铺装上:采用自然石材和青石铺地。铺砖风格形式干净利索,不
做过多修饰,这种风格也符合园区直线形的构图。如果能够利用原 厂房和宿舍的所有红砖、灰砖以作为铺地,那么整个园区的文化意 蕴则更加浓厚,废弃的砖石也能很好的运用。
植物造景:在岐江公园分
为四类:一是广场的方格式 棕榈科植物列阵。二是自由 式的树林草地,以榕树与其 他大型林荫树为主;三是路 边及歧江岸边的大叶榕作为 行道树和庭荫树;四是水边 的生物群落。在歧江公园的 设计中,很少见到公园里常 见的园艺花木,大量使用了 乡土野草,如白茅、橡草和 田根草等,通过与机器的对 比,成为营造公园历史与工 业气氛的主要材料。
铁轨的再利用
遗留下的铁轨是工业时代的印证 ,如何处理它非常重要,既要保 留又要改造。将铁轨垫层的鹅卵 石换成白色的,既美观又凸显了 铁轨的锈迹斑斑和它曾经辉煌的 历史。
分区
分区:整个场地分为三个区域,
北区以广阔的草坪为主,作 为公共休闲区域。中区以内 湖与保留下来的工厂构筑物 构成,作为公园的服务与后 勤管理的所在地。南区其内 以保留的大叶榕构成的自然 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从动 静来看,北区为动区,视野 开阔,有大面积铺装的广场。 南区为景区,道路蜿蜒曲折。
The philosophy:Values and Ethics
The culture being neglected and the beauty of weeds 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关于文化与自 然的新伦理
大脚美学与反规划及生态安
全格局---Yu Kong jian
前言preface
• 当挖空心思寻找千年古迹和传统形式,以求地 方文脉和精神的时候,突然发现,这种精神就 在足下、就在眼前。在“退二进三的城市改造 中,那些被视为丑陋的钢铁厂棚,生锈的铁轨 和吊车,斑驳的烟囱和水塔,却给每个经历过 那个火红时代的人们多少记忆,又能给没有经 历过的人们多少想象的空间。高温与高压之下, 花岗岩也变得温柔;切割的直线之上,仍可见 人性的天然。
图01 水泥硬化和渠化的永宁江段 (由侧下半部)与生态保育 和恢复后的永宁江段(上半 部分,左侧为永宁公园)的 对比
图03 洪水泛滥安全格局分析,作为公园生 态防洪设计的依据,可见公园所在位置遭遇 洪水的几率非常之大,做好防洪工作是首要 工作。
地形设计:俞孔坚一向主张设计应该回
到。回到土地,必须回到土地的全部,必须 认识到土地是美,土地是栖居地,土地是生 命的系统,土地是故事和历史的符号土地是 值得敬畏的神。所以在他的设计中很少去大 面积改造地形,而是顺应地形而设计尽可能 的尊重自然。
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