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3第一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体液:人体内的总称,分为 (约占 )和 (约占 )。
(2)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等。
2、血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3、用图示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的关系:4、血浆的主要成分有:;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而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
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①定义:是指溶液中②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自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约为 KPA,相当于的渗透压。
(2)酸碱度:正常人体血浆中酸碱度范围:,与缓冲溶液中、有关。
若食物呈酸性,与发生中和反应;若食物呈碱性,与发生中和反应。
(3)温度:正常的温度维持在度左右。
6、列举引起组织水肿的因素:。
7、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
8、9、内环境的稳态:(1)定义: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作用,使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调节机制:目前认为是机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其中在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但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的。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
(4)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系统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和。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节)、内分泌系统(体液调节)、免疫系统(免疫调节)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其中效应器是指。
2. 反射发生的条件:。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变为显著的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形式: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2)过程:①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的电位为电位,表现为,形成原因:;②受刺激时:产生电位,表现为,形成原因:。
③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内,膜外。
④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_总结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什么是内环境?——分清“内外”1水为基础的物体。
还有离子)(细胞质基质 细胞液)1/3):包括: 等体液中只有 才是内环境。
内环境(针对多细胞生物而言):是由 构成的液体环境。
2、主要有三种内环境,是 、 、注意血浆和血液的区别。
脑脊液属于一种特殊的内环境。
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等存在与外界相通的官腔内,二、体液关系:三、内环境(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无机物:气体: O 2, CO 2 等有机物:营养物质: 血浆蛋白、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维生素等代谢废物: 尿素 尿酸 乳酸等特殊物质: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组织胺血红蛋白、纤维素、呼吸酶、消化酶、转录翻译酶等细胞代谢的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四、内环境(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人体血浆中PH :7.35---7.45 渗透压: kPa 、正常的温度: 度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 的含量有关。
在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中,含量占明显优势的是 。
PH 调节的试剂: 缓冲溶液, 。
CO 2+H 2 3 乳酸+Na 3 乳酸钠2 3五、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六、内环境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 和 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稳态的实现是: 、 、 共同调节, 、 、 、 四大系统协调作用的结果。
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
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完整版)生物必修3第一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推荐文档
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稳态的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人的体温:37℃ 血浆的 PH:7.35~7.45
血糖的浓度: 80-120
mg/dl
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若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就会引起细胞新陈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
失调
血液中钙含量降低
成年人:骨质疏松症 儿童:佝瘘病
• 原因:
1. 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到毛细淋巴管, 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
2. 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3. 过敏反应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 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4. 肾小球肾炎等疾病:会引起血浆蛋白流失到组织间隙,使其浓度 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3、组织液、血浆、淋巴三者的异同点 1) 相同点: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①营养物质:水(约 90%)、无机盐(约 1%)、葡萄糖、氨基酸、 甘油、脂肪酸等。 ②代谢废物:CO2、尿酸、尿素等。 ③其他物质: O2、激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纤维蛋白原等。
复习课 必修 3 第一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一、人体的内环境
1细. 胞内液(约占2/3 )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约占1/3 ) 组织液
内环境
淋巴
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联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 有何联系?
3、 从转化关系解释以下组织水肿的原因?
血浆O2和养料-毛细血管壁动组脉 织液
HL + NaHCO3→NaL+H2CO3 H2CO3→H2O+CO2 (2) 当碱性物质增多时(如[Na2CO3]) Na2CO3 + H2CO3→2NaHCO3 3、温度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左右。在 37℃时,人的血浆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体液: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分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痕(细胞质基质、细胞液八(存在于细胞内.釣占23)L体液J 「血浆"细胞外疲=内环境(細胞直接主活的环境)彳蛆织液屮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M)L淋巴等"2. 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内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細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W徘巴(淋巴循环)3、细胞外液的成分a水,无机盐(Na+, Cl-),蛋白质(血浆蛋白)b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02、CO2等匚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C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注意:(1)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2)人的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故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而是外界液体。
(3)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4)血液中的物质不一定是内环境成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但血液中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5)不同体细胞所处内环境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1)渗透压:分为离子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O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 / NaHCo3 NaH2PO4∕Na2HPO4∣CO2+H2O^=→H2CO3 ⅜ ---- k H--HCO3-(3)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归纳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的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考点: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5、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 O2、CO2 等调节物质: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等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⑴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大,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
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射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人体摄取了过量水分而产生脱水低钠症的中毒征状);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等。
⑵血浆的酸碱度:7.35---7.45调节物质:缓冲物质: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⑶正常的温度:37摄氏度。
温度主要影响酶的活性7、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的电位:内正外负。
4、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5、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6、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7、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8、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分为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
9、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0、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1、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2、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3、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 1)体液:人体内的总称,分为(约占)和(约占)。
(2)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含、、等。
2、血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3、用图示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的关系:4、血浆的主要成分有:;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邻近,但又不完整相同,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血浆中含有许多的,而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
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浸透压:①定义:是指溶液中②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③血浆浸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浸透压90%以上来自于;细胞外液的浸透压约为KPA,相当于的浸透压。
( 2)酸碱度:正常人体血浆中酸碱度范围:,与缓冲溶液中、有关。
若食品呈酸性,与发生中和反响;若食品呈碱性,与发生中和反响。
( 3)温度:正常的温度保持在度左右。
6、列举惹起组织水肿的要素:。
7、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
8、9、内环境的稳态:( 1)定义:稳态是指正常机体经过作用,使协调活动,共同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固状态;( 2)调理体制:当前以为是机保持稳态的主要体制,此中在此中饰演了主要角色。
但保持内环境稳态的调理能力是的。
(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
( 4)参加内环境稳态的系统直接参加物质互换的系统:、、和。
起调理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理)、内分泌系统(体液调理)、免疫系统(免疫调理)第二章第一节经过神经系统的调理1.神经调理的基本方式:;反射的构造基础:;反射弧由五部分构成;此中效应器是指。
2.反射发生的条件:。
3.喜悦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觉外界刺激后由相对变成明显的的过程。
4.喜悦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形式: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类电信号也叫;( 2)过程:①未受刺激时: 神经纤维处的电位为电位,表现为,形成原由:;②受刺激时 : 产生电位,表现为,形成原由:。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节知识点整理
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梳理(仅供参考,以教材为蓝本)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1、内环境: ,(1)单细胞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通过细胞膜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2)体液的组成:(3)内环境:①概念:相对于人体生活的外界环境,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练习:写出下列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1)组织细胞:组织液 (2)血细胞:血浆(3)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5)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②主要组成之间的关系:(如上图)2、稳态(1)概念: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调节机制目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人体的神经调节 1、神经系统 (1)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大脑、小脑和脑干)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
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体液 (内环境)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从脑和脊髓发出的遍布全身的神经。
(2)基本单位——神经元①结构: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轴突和树突称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称为神经末梢。
)②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③种类: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4)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原因:K+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原因:Na+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高中生物必修3必记总结(图表)
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一.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概念的形成——通过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熟悉并形成内环境的概念人体结构、功能的全然单位—细胞—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人体的内环境〔细胞获得营养和排除废物的媒介〕2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重点解决细胞与组织液、组织液与血浆、组织液与淋巴的关系。
增加淋巴循环图,以便于学生构建出淋巴循环与血液循环的空间上的联系,要点分析一、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1.体液2.内环境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尽管也是液体,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关系图1-14.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1〕血浆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90%以上是水,其中含有数千种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质、糖类、无机盐类、氨基酸、维生素、激素、抗体和各种细胞代谢产物等。
〔2〕组织液组织液是血浆通过毛细血管滤过而形成的,其中各种离子成分与血浆相同,也存在各种血浆蛋白,但其浓度明显低于血浆。
〔3〕淋巴组织液中的物质进进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因此淋巴的成分与组织液类似。
与血浆相比,淋巴中水分的含量明显较多,另外,由肠道汲取的脂质尽大局部是通过淋巴运输而进进血液的。
〔4〕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要紧方面。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反之,溶液渗透压越低。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要紧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
二、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媒介。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详解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详解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血浆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淋巴循环)3、细胞外液的成分a.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b.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O2、CO2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c.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d.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a.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b.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CO2+H2O H2CO3H+ + HCO3-c.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必修3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作用:内环境是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 物质交换的媒介。 (挖掘教材P8中图1-4)
提醒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不是恒定不变的。
(2)血红蛋白存在红细胞内部,不属
于内环境成分,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属
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5.内环境稳态意义 (1)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①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 ②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2)失调 ①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 ②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 ③渗透压失调——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④体温失调 ——发热、中暑等。
C)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C.细胞代谢紊乱
B.渗透压下降
D.糖尿病
构建知识网络
考点突破
考点一 1.图示 内环境——细胞和外界环境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间图:
2.析图
物质类别 转移途径 消化(外环境) 相关系统 穿膜层数
养料(如 葡萄糖)
位分别是肺泡;最低部位相反,沿运输途径方向浓
度依次降低,如O2浓度,血浆>组织液。
对位训练 1.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 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
知识综合应用
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 D)
生物必修三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的组成1.2.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有盲端) 淋巴、组织液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3. 血浆:血浆蛋白血液血细胞:血红蛋白⑥⑦ ⑧ 细胞外液 血浆 组织液淋巴4.内环境的成分(1)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一般是指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
(2)不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有:①只存在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
②存在于体内的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
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
(3)在内环境中发生的生理过程(1)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2)兴奋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3)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4)激素调节过程,激素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高分点拨]不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1)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
(2)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3)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水解消化过程。
二、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皮肤营养物质、氧气代谢废物循环系统养料O2CO2、H2O废物废物重吸收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引发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总结如下:五、物质跨膜层数的计算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小肠绒毛壁、肾小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物质通过该细胞要穿透2层细胞膜。
葡萄糖、氧气等物质从血浆进入组织液,经过毛细血管,至少要跨毛细血管壁(一层上皮细胞,共2层细胞膜)。
物质由体外环境(肺泡、小肠等)进入血浆,至少要跨1层上皮细胞和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即要跨4层膜,才能进入到血浆中。
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总结(完成)
高中生物基础知识汇总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①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②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血浆、淋巴、组织液三者之间联系与区别: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2、兴奋传导(1)神经纤维:具有双向性。
静息状态时(或未受刺激时、未产生兴奋时):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时(或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时):外负内正大致过程;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2)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具有单向性。
大致过程: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
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1章人体的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环境2、各种细胞的环境①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②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和组织液;③毛细淋巴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和组织液;④体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3、环境和外环境(1)对于细胞来说:①环境:细胞外液;②外环境:呼吸道、消化道、肺泡腔、输卵管、子宫等(2)对于人体来说:①环境:人体部的环境;②外环境:人们生活的外界环境二、人体有关的液体1、体液:包括细胞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也叫人体的环境。
此外,脑脊液也属于细胞外液。
2、外分泌液:主要指外分泌腺(如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泪腺、汗腺、皮脂腺等)分泌的,运输到体外和消化腔的液体。
包括各种消化液、泪液、汗液等。
3、原尿:血浆通过肾小球时经滤过作用形成,与血浆成分相比主要是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4、尿液:原尿再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后形成,主要包括水分、无机盐及代废物,是人体的重要排泄物。
尿液是一种排泄物,既不是体液,也不是外分泌液。
三、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1、血浆成分: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质、氨基酸、激素、维生素、抗体、各种细胞代产物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的蛋白质含量很少。
四、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1、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由于血浆中含有无机盐和蛋白质,故血浆渗透压与其有关。
(1)水在细胞外的转移取决于细胞外渗透压的大小。
(2)钾外钠:决定细胞液渗透压的主要是钾盐(因为钾盐主要存在于细胞液);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是钠盐(因为钠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
(3)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液渗透压—→水外流→细胞皱缩;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液渗透压—→水流→细胞肿胀2、正常人的血液pH围是7.35~7.45,缓冲物质是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3、温度:37℃左右五、环境的功能: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一、知识概述《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①基本定义: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主要是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知识。
内环境简单说就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像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这些就是。
稳态呢,就是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比如人的体温、血糖浓度等等,都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
②重要程度:这在高中生物里非常重要。
这部分知识是理解生物体正常功能以及疾病发生机制的基础。
它贯穿于整个生物学科体系当中,如果不理解内环境和稳态,后面关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等内容就很难懂。
③前置知识:在学这章前,你得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有所了解,知道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也行,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外界这个概念。
④应用价值:在生活里,像医生给病人治疗的时候就用得上这些知识。
比如给糖尿病人调整血糖,就是想让他的内环境血糖浓度恢复稳态。
还有人发烧,医生想办法降温让体温恢复正常稳态,都是在这知识的基础上做的事。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部分在必修三教材里是开篇的关键内容哦。
以后学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都与内环境和稳态有联系。
整个生命活动都是在稳态的内环境下的,它是一切的基础。
②关联知识:它和细胞代谢关联密切。
细胞需要从内环境获取营养物质等,代谢产生的废物也排到内环境中。
另外也跟后面的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网络有很大联系,这网络就是维持稳态的机制呢。
③重难点分析:重点是掌握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以及稳态的概念和调节机制。
难点就在于理解内环境之间成分的交换以及这三个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怎么维持稳定。
像我当初搞不懂血浆、组织液成分交换的细节,特别迷糊,那会儿觉得好难。
④考点分析:考试很重要。
选择题里常见的就是考查内环境组成成分。
像问你血红蛋白是不是内环境成分这种题。
简答题就会考稳态的调节机制这些,比如给个血糖调节失调的案例,让你分析怎么办,这就是在考查对稳态调节机制的理解。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1 稳态的生理意义体液包括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和细胞内液。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组成。
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是由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构成的。
细胞外液具有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理化性质。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章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考点1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与调节过程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各种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反应。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反射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类型。
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突起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的功能。
考点2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是静息状态下电位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电位为外负内正,恢复到静息状态时电位为外正内负。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过程和特点是通过突触进行传递,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
传递方向是单向传递,即轴突到树突和轴突到胞体。
单向传递的原因是只有突触前膜有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考点3 人脑的高级功能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和水盐平衡中枢位于下丘脑,呼吸中枢位于脑干,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是小脑,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是脊髓。
人的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涉及听、说、读和写。
考点4 动物激素的调节激素的产生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如胰岛素)和类固醇(性激素)。
血糖的正常范围是80-120mg/dL,来源包括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血糖的去路包括进入细胞氧化分解成H2O和CO2、合成肝、肌糖原以及转变成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血糖下降恢复正常。
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是胰岛素,升高血糖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知识分享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知识分享高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中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细胞的生存环境: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C摆布(一般不超过1C)。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是指一般机体经由进程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举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猛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举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根蒂根基:神经系统细胞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突起轴突神经纤维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进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尺度。
高中生物必修3之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整理
高中生物必修3之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整理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2、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0.8 g/L:低血糖症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8、血糖平衡的调节9、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反馈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复习知识梳理
必修3《稳态与环境》复习学问梳理第一单元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其次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1、内环境:(1)单细胞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通过细胞膜干脆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2)体液的组成:(3)内环境:①概念:相对于人体生活的外界环境,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练习:写出下列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1)组织细胞:组织液(2)血细胞:血浆(3)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5)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②主要组成之间的关系:(如上图)③功能: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稳态(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整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改变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调整机制经典说明: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整和体液调整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目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整机制。
组织液 血浆 淋巴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体液 (内环境)(3)调整途径反馈调整: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整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整方式叫做反馈调整。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加的调整。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整。
(4)意义:维持内环境在肯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特殊提示】①稳态不是肯定稳定,而是相对稳定。
②稳态主要通过神经调整,体液调整起协助作用,另外,免疫调整也起作用。
③人体维持稳态的实力是有肯定的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改变过于猛烈或人体自身的调整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二、体温调整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3、体温的来源: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热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课必修3 第一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组织水肿:
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者是血浆、细胞内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 使组织间水分过多引起.
•原因:
1.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到毛细淋巴管, 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
2.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3.过敏反应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4.肾小球肾炎等疾病:会引起血浆蛋白流失到组织间隙,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3、组织液、血浆、淋巴三者的异同点
1)相同点: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①营养物质:水(约90%)、无机盐(约1%)、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
②代谢废物:CO2、尿酸、尿素等。
③其他物质: O2、激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纤维蛋白原等。
2)主要不同点:所含的蛋白质含量不同:
如:血浆蛋白质,血浆中较多,而组织液和淋巴中很少。
【易错提示】
“细胞内液”与“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的区别
①“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
“内环境”是相对于个体的外界环境提出,细胞外液是相对于动物和人的细胞内液提出的。
②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不是说就只有这三种。
例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③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
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
④细胞内液里的物质,比如::血红蛋白、胞内酶。
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练习: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CO2、血红蛋白、H+
B.H2O2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泪液
D.Na+、 2
HPO、葡萄糖、氨基酸
4
2.(2012.广东模拟)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相比甲丙液,3中的CO2浓度较高
C.人发生过敏反应,1结构的通透性会升高,可能会造成组织水肿D.1中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通过5层膜才能被3中细胞吸收并利用
1.渗透压
1)渗透压的概念: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3)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的因素: 主要与无机盐(Na+,Cl-)、蛋
白质的含量有关.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2. 酸碱度
正常人的血浆pH,在缓冲物质的调节下维持在7.35-7.45之间;之所以比较稳定,与它含有HCO3-和HPO42-
血浆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
如: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缓冲对的作用:
(1).当酸性物质增加时(如乳酸[HL]过多时)
HL + NaHCO3→NaL+H2CO3
H2CO3→H2O+CO2
(2).当碱性物质增多时(如[Na2CO3])
Na2CO3 + H2CO3→2NaHCO3
3、温度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1.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B.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只有H2CO3/ NaHCO3
C.人体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与酶无关
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2、(2011广东) 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寒冷时出现寒颤
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练习: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四、内环境稳态及其稳态的调节机制
定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人和动物机体内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稳态的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人的体温:37℃血浆的PH:7.35~7.45 血糖的浓度: 80-120 mg/dl 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若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就会引起细胞新陈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
----失调
(04广东高考)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五、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正常人血液中的PH通常在___________间,变化范围很小!
实验原理分析:
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pH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
结论:
1)加入HCI 或NaOH后pH的变化,生物材料更像缓冲液。
2)生物材料中有缓冲物质,有利于维持pH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