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美文《女性情感卷》季羡林主
2023年真情真实真挚真切《季羡林散文》读后感
真情、真实、真挚、真切——(季羡林散文集)读后感近日阅读季羡林先生八十年散文作品的精选集,耳目一新,感触良多。
季先生堪称学界人瑞、文坛常青树,其写作期之长、创作生命力之旺盛,举止无双。
该散文集搜集了季老先生80年散文之一局部,从处女作开始一直到新作(惮巴老),按年代顺序排列。
细细阅读,可略见其创作的线索和思想、生活、感情世界的历史变迁,显示“世纪老人〞的风范,表现其高尚的精神世界。
季先生身处校园、情系世界,他的社会活动、足迹遍世界,个人生活方面既出入人民大会堂,又住过“牛棚〞,基于丰富的阅历,智慧老人散文中的许多内容,丝丝淡泊中放出智慧的光辉,对于后来人,这是最好的、最活得历史。
更突出的一点,就是其散文知识之丰富性、活动领域之广阔多样性和个人体验之深切性无缝地融合在一起,读来不忍释卷,季先生的散文更是反映时代风云的镜子,也是抒发人们心声的画卷。
首先,季先生散文的风格更是平实、诚挚,是不屈不隐的本色写作,读其文,可见其人。
文章平白浅近,没有华美的词藻,不轻易表露深爱和沉痛。
他晚年与猫为伴,其中一只喜爱的猫叫咪咪,是一只浑身白雪的波斯猫。
有一天走失了,他心中的难受和思念可想而知,但落在笔下的只是淡淡的一句话“它从我的生活中消逝了,永远的消逝了……至今回想起来,我内心还发抖不止。
〞中国近代外交家黄遵宪倡导“我以我手写吾口〞,季先生则是“我以我手写吾心〞,文字虽平淡如水,而其中的对生活的感想却醇厚如醴。
他的文章缺少棒喝、顿悟的讥讽,也没有惊世骇俗的警句,是本色的,不以机智和才智取胜,但文章处处闪现其真情、真实、真挚、真切,这是季先生散文的第二个特点。
如季老写于1991年的散文(八十抒怀),读后为之动容,他写道:“十年浩劫后,我成了陶渊明的志同道合者,他的一首诗我很观赏: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我肯定要做一些对别人有益的事,绝不想成为行尸走肉〞。
这就是一任爱国老人的心声。
又如在(悼巴老)一文中写道:“……在学习你的作品时,有一个人绝不会落伍,这就是九十五岁的季羡林〞。
季羡林的感情世界:死生契阔 情深难了 转载
季羡林是一个感情极为丰富的人,却很少将内心深处的情感外露,只有在他的散文中,真情才会通过文字倾泻出来,感染每一个人。
极重感情,决不忘恩,这8个字是季羡林给自己的评价,也是他一生的感情轨迹。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离开母亲,是永久的悔?赋得永久的悔》是季羡林在望九之年写下的一篇文章,他的永久的悔,就是儿时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季羡林6岁以前,同母亲朝夕相处,相依为命,母亲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
母亲那双长满老茧的手,在他心里占据了重要位置,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6岁时,季羡林离开家乡,到济南投奔叔父,入私塾读书,从此以后,就离开了母亲,后来有两次短暂的会面,但都是由于回家奔丧,留的时间也都很短暂。
那时,想着母亲多少日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他发誓要在大学毕业后迎养母亲。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季羡林上大学二年级时,母亲就去世了,回到老家时,母亲已经躺在棺材里,连遗容都没能见上。
此后数十年,季羡林一想到母亲就会泪流不止。
祖国,是他的另一个母亲。
无论是在留德期间,还是回到祖国在北大工作时,他都怀着对祖国如同母亲般情感,践行着爱国这一诺言。
他曾经说过:平生爱国不甘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每一粒灰也是爱国的。
在德国留学的日子里,他几乎时刻牵挂着两个母亲,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
现在到国外来了,在我的怀念中就增添了一个祖国母亲。
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
以后也没有断过。
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除了看破红尘出家当和尚的以外,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家。
一提到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漾起一点温暖之意,一丝幸福之感。
最怀念曾经温馨的家年过九旬,季羡林经历了身边亲人一个个地离去——夫人、女儿、女婿都在十几年前相继去世,与唯一的儿子也是关系疏离,直到季羡林生命的最后半年,父子二人才重归于好。
季羡林优美文段摘抄
以下是季羡林的一些优美文段,供您参考:1. 如果人生真的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2.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3.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
与其在人间做些俗事,不如坐在花丛中歌唱。
4. 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5. 人世间,云谲波诡,因果错综。
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6. 我没有游览过仙境,我却又确实看到过彩虹,是在乌云翻滚、阴风阵阵、雨雪交加之后,雪的洗礼让彩虹如仙女衣裙上的长飘带在天际辉映。
这是上苍对勤劳者的馈赠。
7. 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8. 我的脑筋还在,我的思想还在,我的感情还在,我的理智还在。
我不甘心成为行尸走肉,我必须干点事情。
二百多万字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就是在这时候译完的。
9. 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
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
10. 我交了一辈子朋友,究竟喜欢什么样的人呢?约略是这样的:质朴平易;心怀诚意;胸襟开朗;少于城府;作风正派;能受委屈;不要有棱角;具有想象力。
11. 我对任何出众的才华和真正的学识,都尊崇备至。
这种例子,古今中外,多得不胜枚举。
12. 在我漫长的一生中,我不曾发现一个人能与她相提并论。
她到处放射出诗的光辉,令人赏心悦目,使时间放慢了脚步。
13. 我生平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
在各阶段中,这些人物都曾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给过我以种种帮助。
14. 我的脑力不济。
而且察非的语言十分艰深。
非但如此,我还必须把印度对外部世界的独特观点强压进英文字这欧式鞋子里。
这是一件繁难的活儿。
15. 所谓有思想的人,就是能对每一种不同的意见都能耐心地听取,就是能吸收对自己有用的意见,充实自己的思想。
季羡林《人间自有真情在》读后感
季羡林《人间自有真情在》季羡林《人间自有真情在》季羡林《人间自有真情在》篇1今天,我读了一本主题学习丛书——《人间真情》,读完让我泪流不止。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有关父爱、母爱和友谊的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有关母爱的故事。
《母亲的眼泪》、《合欢树》、《请系上保险绳》、《十一支康乃馨》、《寄小读者〔通讯十〕》等故事。
在这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两篇是:《母亲的眼泪》和《十一支康乃馨》。
《母亲的眼泪》主要讲述了:母亲的家族遗传着失明,而她七岁的儿子的眼睛却炯炯有神,但是假如顺其自然,渐渐的,将来他也要失明。
所以,母亲为了为他凑钱做手术,不辞辛苦经常晚上也要出去打工,她工作的时间完全超过了12小时。
有好几次,她正工作的时候,眼前一片漆黑,她知道她即将失明,为了不让公司觉察,她凭听觉说话,凭记忆走路,她用一个黑色的、模糊的轮廓猜想这个世界。
每次回家,她都会让儿子念存折上的数字,她深深地知道,存折上毎多一分钱,儿子就会离手术台近一步。
直到那一天,她刚凑齐手术费,却被汽车撞了,她不顾自己的安危,陪着儿子做完手术,她流了一滴眼泪,正好砸中儿子的眼角。
读到这里,禁不住让人泪水长流。
《十一支康乃馨》主要讲述了:母亲节降临了,我和弟弟去给母亲买礼物,本来能买一块巧克力和一束鲜花,可钱居然丢了。
我和弟弟想到了一个可以赚到鲜花的方法,就是帮助花店送鲜花,每送一家赚取一枝鲜花,我们送了十一家,赚取了十一支康乃馨送给了自己的妈妈。
这不光是他们姐弟俩的祝福,也是另外十一位妈妈的祝福呀!通过这几个故事,我明白了,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她可以把任何东西送给子女,可以为子女做任何事,却不求一点回报。
就像《母亲的眼睛》一文中的那位母亲一样。
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向《十一支康乃馨》一文中的姐弟俩学习,做一个心疼父母、谅解父母、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季羡林《人间自有真情在》篇2人间处处有真情,人世间,总有一个人默默等地为我们付出;总有一种爱,让我们泪流满面,只要你去观察就会发现。
季羡林散文精选内容简介
季羡林散文精选内容简介
季羡林,中国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历史学家和艺术评
论家,被誉为“文化泰斗”。
他的散文作品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风格简洁明快,深入浅出,充满人文情怀。
季羡林散文精选包括:《一个受伤的中国人》、《悼念——毛泽东》、《人性的弱点》、《青年不知愁滋味》、《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三十年的沉思》等。
这些作品让读者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
感受到季羡林对中国历史、文化、人民生活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
其中,《一个受伤的中国人》表达了季羡林对当代中国社会现实
和问题的关切,呼吁中国人保持内心的善良和人性之美;《悼念——
毛泽东》文章中,季羡林深切悼念毛泽东逝世十周年,同时批评了毛
泽东晚年“文斗武斗”、屠杀冤狱等极左错误;《人性的弱点》则着
重探讨了人性中的弱点和缺陷,引起人们深思;《青年不知愁滋味》
则表达了对年轻人的关注和教育的呼吁。
总的来说,季羡林散文深刻把握当下社会、文化的现实,呼吁人
们保持人性、责任心、慈悲和关爱他人,强调文化自信和历史自觉,
是中国当代文化思想界的重要代表之一。
季羡林怀念母亲读后感想
季羡林怀念母亲读后感想《季羡林怀念母亲读后感想》一嗨,朋友们!我最近读了季羡林先生写的《怀念母亲》,心里头那叫一个百感交集。
季先生在文章里提到他对生母和祖国母亲的那种深深的思念,真的太让人感动啦。
他说自己很小就离开了生母,这得多难受啊!想想咱们,天天在妈妈身边撒娇,有时候还嫌妈妈唠叨。
可季先生想被唠叨都没机会,这一对比,真觉得自己得好好珍惜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光。
还有他对祖国母亲的那份情,我也特别有感触。
咱们平时可能没怎么特别去想过爱国这件事儿,可季先生在国外的时候,那种对祖国的思念和眷恋,一下子就让我明白了,祖国就像咱们的大家长,不管走到哪儿,心里都得装着她。
读完这文章,我就在想,以后我可得对妈妈更好点儿,多帮她干点儿活,少惹她生气。
而且呀,也要从心里头更爱咱们的祖国,为她骄傲,为她努力。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好多,亲情和爱国情都是那么珍贵,咱们可不能把它们当成理所当然的,得好好去珍惜和守护。
你们说是不是呀?《季羡林怀念母亲读后感想》二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想和你们聊聊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
哎呀,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心就像被一只小手轻轻揪着。
季先生对生母的回忆,那些小时候的点点滴滴,让我忍不住掉眼泪。
他那么小就和母亲分开,这得多痛苦啊。
咱们天天能见到妈妈,还不觉得有啥,可季先生连妈妈的面都见不着,这得多想念啊。
再说他对祖国母亲的感情,也特别打动人。
他在异国他乡,那种孤独和对祖国的思念,让我一下子明白了祖国在我们心中的分量。
就好像是一个永远的港湾,不管走多远,只要想到祖国,心里就踏实。
我读完以后,就在心里默默发誓,以后一定要多陪妈妈,听她的话,不跟她顶嘴。
而且,我也要努力学习,为祖国做点儿啥。
哪怕是小小的一件事,也是我的一份心意。
不知道你们读完这篇文章有啥感受,反正我是觉得自己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好多,明白了好多以前不懂的道理。
咱们可得好好珍惜身边的人,还有咱们的祖国,要让她们因为我们而骄傲!怎么样,小伙伴们,你们是不是也这么想?。
《优秀散文》季羡林的优美散文精选
《优秀散文》季羡林的优美散文精选季羡林在他的散文中揭示了历史与自我生命的真实。
下面是第一我整理的季羡林的美丽散文精选,盼望我们的文章你能喜爱。
季羡林的美丽散文精选篇一:马缨花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
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晰,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
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院子不小,都是方砖铺地,三面有走廊。
天井里遮满了树枝,走到下面,浓荫匝地,凉爽蔽体。
从房子的气概来看,从梁柱的粗细来看,依稀还可以看出当年的富贵气象。
这富贵气象是有来源的。
在几百年前,这里曾经是明朝的东厂。
不知道有多少忧国忧民的志士曾在这里被囚禁过,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这里受过苦刑,甚至丧掉性命。
据说当年的水牢现在还有迹可寻哩。
等到我住进去的时候,富贵气象早已成为陈迹,但是阴森凄苦的气氛却是原封未动。
再加上走廊上陈设的那一些汉代的石棺石椁,古代的刻着篆字和隶字的石碑,我一走回这个院子里,就仿佛进入了古墓。
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气氛,把我的记忆提到几千年前去;有时候我简直就像是生活在历史里,自己俨然成为古人了。
这样的气氛同我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我一向又不信任有什么鬼神,所以我住在这里,也还处之泰然。
但是也有紧急不泰然的时候。
往往在半夜里,我突然听到推门的声音,声音很大,很剧烈。
我不得不起来看一看。
那时候常常停电,我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着爬起来,摸索着找门,摸索着走出去。
院子里一片浓黑,什么东西也看不见,连树影子也仿佛同黑暗粘在一起,一点都辨别不出来。
我只听到大香椿树上有一阵的声音,然后咪噢的一声,有两只小电灯似的眼睛从树枝深处对着我闪闪发光。
这样一个地方,对我那些常常来往的伴侣们来说,是不会引起什么好感的。
有几位在白天还有兴致来找我谈谈,他们很怕在黄昏时分走进这个院子。
万一有事,不得不来,也肯定在大门口向工友一再打听,我是否真在家里,然后才有士气,跋涉过那一个长长的胡同,走过深深的院子,来到我的屋里。
美文野老话家常,内含真情透芬芳——季羡林《年》的赏析
美文野老话家常,内含真情透芬芳——季羡林《年》的赏析《美文野老话家常,内含真情透芬芳季羡林《年》的赏析》季羡林,中国当代的诗人、小说家,他以其纯朴而超越时代、深厚而温润独特的文字风格,获得了大批读者的喜爱。
季羡林的诗文无不让人感到激动、深深地打动,尤其他的文笔之精彩纷呈,又非常抒情活泼,令人赏心悦目。
其中最出色的当属《年》,它丰富多样的内容,为人们展示了一种新奇而温馨的家常文字风格。
《年》是一部诗歌性质的小说,它以一个老太太的故事为主线,以年轮的年月划分出十四年的历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个身处乡村间的普通老太太,叫做老宋。
每一年都是老宋跟随着生活变化而改变的心境,每一年都有老宋不安的寂寥,有老宋幸福的释怀,有老宋内心的苦闷,有老宋快乐的欢腾,以及她善良的随和、热情的关爱。
正是这种老宋所处的社会环境,爆发出了老宋生活的真情实感,让我们看到了老宋普通却并不平凡的一生。
从故事情节来看,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季羡林在写作中所抒发出来的深刻而富有现实感的生活真情,他所描述的普通老太太老宋,其生活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大多数乡村妇女的身份地位及其生存状态。
季羡林把老宋的一生,细致而真实的描写出来,把老宋的一举一动,细节化的描绘出来,让读者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老宋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所受到的处境,以及老宋几乎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人性矛盾。
在写作中,季羡林用他独特的文学语言,传递着最真实深沉的情感,让我们能够深入理解老宋的内心,从而更加仔细地观察到这样的老太太的人生所作的精彩,以及她的诸多经历所带来的温馨。
在《年》中,季羡林对老宋的充分深入的描写,让我们更能感受到乡村家常的诗意及其淡淡的芬芳。
他让我们看到了老宋的繁忙,以及每一件小事无一不蕴含着老宋的真情。
在乡村家庭里,老宋就是一个默默耕耘的小人物,因此她也受到许多家庭关注,许多家庭照顾,也被许多家庭爱护,因为关爱和关心使得老宋能够更加坚韧,也更加勇敢。
而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一种认真、坚忍、勤劳,以及温柔体贴的真情。
季羡林经典散文十篇
季羡林经典散文十篇季羡林是我国著名文史学者,他的文章笔锋犀利,思想深邃,其中不乏经典之作。
下面就来一起欣赏季羡林经典散文十篇。
第一篇,是季羡林所著的《中国文化小史》。
在这本书中,他以独特的视角,对我国文化进行了概括性阐释。
他认为中国文化的特点是多元化、统一性强,他对中国文化的解读,让人耳目一新。
第二篇,是季羡林所著的《道家思想与中华文化》。
这本书详细阐述了道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强调了道家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塑造作用。
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刻认识,让我们更加明白自己的文化底蕴。
第三篇,是季羡林所著的《论读书》。
在这篇文章中,他谈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以及对读书的态度,他认为读书不仅要求时间投入,还要有经验支撑和心态支持。
他的观点引人深思,提醒人们在读书时要有正确的心态。
第四篇,是季羡林所著的《论古人与今人》。
在这篇文章中,他谈到了古人和今人的差异以及应该如何看待古人的贡献。
他认为,古人的智慧和经验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和吸收,但也要看到时代背景的不同和现实需求的不同。
他的思考提醒我们不要一味的模仿古人,而是要应对时代前行的需求。
第五篇,是季羡林所著的《有感而发》。
在这篇文章中,他以情感真挚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时代和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他对当下现实的深刻把握和对未来的关注,是我们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第六篇,是季羡林所著的《谈学问的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他谈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态度,追求真理和知识是一种信仰。
他强调了认真阅读、积累经验和思考的重要性。
他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进行学习。
第七篇,是季羡林所著的《四世同堂的家庭风范》。
在这篇文章中,他讲述了他自己的宗族家庭的故事。
这个家族有几代人都住在一个院子里,共同生活,互相帮助。
他认为家庭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单位,家庭的和谐可以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他对家庭的理解和表达,让我们更加珍惜家庭和亲情。
第八篇,是季羡林所著的《怎样读快读好》。
在这篇文章中,他阐述了什么样的阅读方式是高效的,他认为快读需要先了解材料的结构,清晰明了地了解阅读的目的和重点,从而达到快速且准确的阅读效果。
季羡林怀念母亲原文
季羡林怀念母亲原文季羡林怀念母亲原文导语: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思念”,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的内疚,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
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
小编精心准备了季羡林怀念母亲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作品原文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1935年11月16日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
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
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
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时,活动起来。
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935年11月18日从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
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
我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此刻才明白,全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1935年11月20日此刻我真的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
季羡林:人间自有真情在
季羡林:人间自有真情在季羡林:人间自有真情在前不久,我写了一篇短文:《园花寂寞红》,讲的是楼右前方住着的一对老夫妇。
男的是中国人,女的是德国人。
他们在德国结婚后,移居中国,到现在已将近半个世纪了。
哪里想到,一夜之间,男的突然死去。
他天天莳弄的小花园,失去了主人。
几朵仅存的月季花,在秋风中颤抖、挣扎,苟延残喘,浑身凄凉、寂寞。
我每天走过那个小花园,也感到凄凉、寂寞。
我心里总在想:到了明年春天,小花园将日益颓败,月季花不会再开。
连那些在北京只有梅兰芳家才有的大朵的牵牛花,在这里也将永远永远地消逝了。
我的心情很沉重。
昨天中午,我又走过这个小花园,看到那位接近米寿的德国老太太,在篱笆旁忙活着。
我走近一看,她正在采集大牵牛花的种子。
这可真是件新鲜事儿。
我在这里住了30年,从来没有见到过她莳弄过花。
我满腹疑团:德国人一般都是爱花的,这老太太真有点个别。
可今天她为什么也忙着采集牵牛花的种子呢?她老态龙钟,罗锅着腰,穿一身黑衣裳,瘦得像一只螳螂。
虽然采集花种不是累活,她干起来也是够呛的。
我问她,采集这个干什么?她的回答极简短:我的丈夫死了,但是他爱的牵牛花不能死!我心里一亮,一下子顿悟出了一个道理。
她男人死了,一儿一女都在德国。
老太太在中国可以说是举目无亲。
虽然说是入了中国籍,但是在中国将近半个世纪,中国话说不了十句,中国饭吃不惯。
她好像是中国社会水面上的一滴油,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
平常只同几个外国人和中国留德学生来往,显得很孤单。
我常开玩笑说:她是组织上入了籍,思想上并没有入。
到了此时,老头已去,儿女在外,返回德国,正其时矣。
然而她却偏偏不走。
道理何在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现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让我看到她采集大牵牛花的种子。
我一下子明白了:这一切都是为了死去的丈夫。
丈夫虽然走了,但是小花园还在,十分简陋的小房子还在。
这小花园和小房子拴住了她那古老的回忆,长达半个世纪的甜蜜的回忆。
这是他俩共同生活过的地方。
为了忠诚于对丈夫的回忆,她不肯离开,不忍离开。
美文季羡林:我的德国女房东
美文季羡林:我的德国女房东【登载于今日发行的1855期《作家文摘》】我的女房东欧朴尔太太,我不能不谈她。
我们共同生活了整整10年,共过安乐,也共过患难。
在这漫长的时间内,她为我操了不知多少心;她确实像我自己的母亲一样。
回忆起她来,就像回忆一个甜美的梦。
她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德国妇女。
我初到的时候,她大概已有50岁了,比我大二十五六岁。
她没有多少惹人注意的特点,相貌平平常常,衣着平平常常,谈吐平平常常,爱好平平常常,总之是一个非常平常的人。
然而,同她相处的时间越久,便越觉得她在平常中有不平常的地方:她老实,诚恳,善良,和蔼,不会吹嘘,不会撒谎。
同她相处,不必费心机、设提防,一切都自自然然,使人如处和暖的春风中。
我在生活方面所有的需要,女房东一手包下来了。
晚饭以后,我在家里工作。
到了晚上10点左右,她进屋来,把我的被子铺好,把被罩拿下来,放到沙发上。
这工作其实是非常简单的,我自己尽可以做;但是,女房东却非做不可,当年她儿子住这一间屋子时,她就是天天这样做的。
铺好床以后,她就站在那里,同我闲聊。
她把一天的经历,原原本本,详详细细,都向我“汇报”。
她见了什么人,买了什么东西,碰到了什么事情,到过什么地方,一一细说,有时还绘声绘形,说得眉飞色舞。
我无话可答,只能洗耳恭听。
“汇报”完了以后,照例说一句:“夜安!祝你愉快地安眠!”我也说同样的话,然后她退出,回到自己的房间里。
我把皮鞋放在门外,第二天早晨,她把鞋擦亮。
其余许多杂活,比如说洗衣服,洗床单,准备洗澡水等等,无不由女房东去干。
德国被子是鸭绒的,鸭绒没有被固定起来,在被套里面享有绝对的自由活动的权利。
我初到德国时,很不习惯,睡下以后,在梦中翻两次身,鸭绒就都活动到被套的一边去了,绒毛堆积如山,而另一边则只剩下两层薄布,当然就不能御寒,我往往被冻醒。
我向女房东一讲,她笑得直流泪,于是细心教我使用鸭绒被的方法。
我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在她的照顾下愉快地生活。
她的家庭看来是非常和睦的,丈夫忠厚老实,一个独生子不在家,老夫妇俩对儿子爱如掌上明珠。
美文欣赏(季羡林)
(九年级语文组)姓名:班级:【季羡林简介】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季羡林作为一个文字功底深厚、阅历丰富的学者,他的散文题材丰富,不限地域和时代,每一篇都反映出时代的特点,以及思想的深度。
在他的散文作品当中,有两大特点,分别是真和朴,文章行云流水、情感自然流露、节奏恰当、富有内涵。
(一)黄昏季羡林黄昏是神秘的,只要人们能多活下去一天,在这一天的末尾,他们便有个黄昏。
但是,年滚着年,月滚着月,他们活下去有数不清的天,也就有数不清的黄昏。
我要问:有几个人觉到这黄昏的存在呢?早晨,当残梦从枕边飞去的时候,他们醒转来,开始去走一天的路。
他们走着,走着,走到正午,路陡然转了下去。
仿佛只一溜,就溜到一天的末尾,当他们看到远处弥漫着白茫茫的烟,树梢上淡淡涂上了一层金黄色,一群群的暮鸦驮着日色飞回来的时候,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地压在他们的心头。
他们知道:夜来了。
他们渴黄昏望着静息;渴望着梦的来临。
不久,薄冥的夜色糊了他们的眼,也糊了他们的心。
他们在低隘的小屋里忙乱着,把黄昏关在门外,倘若有人问:你看到黄昏了没有?黄昏真美啊,他们却茫然了。
他们怎能不茫然呢?当他们再从崖里探出头来寻找黄昏的时候,黄昏早随了白茫茫的烟的消失,树梢上金色的消失,鸦背上日色的消失而消失了。
关于季羡林的优美散文作品
关于季羡林的优美散文作品季羡林散文的创作观念和散文本身都具有了别具一格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才是季羡林先生散文的真正价值和魅力所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季羡林的优美散文作品,供大家欣赏。
关于季羡林的优美散文作品篇一: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老舍先生含冤逝世已经二十多年了。
在这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我经常想到他,想到的次数远远超过我认识他以后直至他逝世的三十多年。
每次想到他,我都悲从中来。
我悲的是中国失去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正直的大作家,我自己失去一位从年龄上来看算是师辈的和蔼可亲的老友。
目前,我自己已经到了晚年,我的内心再也承受不住这一份悲痛,我也不愿意把它带着离开人间。
我知道,原始人是颇为相信文字的神秘力量的,我从来没有这样相信过。
但是,我现在宁愿做一个原始人,把我的悲痛和怀念转变成文字,也许这悲痛就能突然消逝掉,还我心灵的宁静,岂不是天大的好事吗?我从高中时代起,就读老舍先生的著作,什么《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我都读过。
到了大学以后,以及离开大学以后,只要他有新作出版,我一定先睹为快,什么《离婚》、《驼骆祥子》等等,我都认真读过。
最初,由于水平的限制,他的著作我不敢说全都理解。
可是我总觉得,他同别的作家不一样。
他的语言生动幽默,是地道的北京话,间或也夹上一点山东俗语。
他没有许多作家那种忸怩作态让人读了感到浑身难受的非常别扭的文体,一种新鲜活泼的力量跳动在字里行间。
他的幽默也同林语堂之流的那种着意为之的幽默不同。
总之,老舍先生成了我毕生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我对他怀有崇高的敬意。
但是,我认识老舍先生却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
三十年代初,我离开了高中,到清华大学来念书。
当时老舍先生正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
济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
李长之是济南人,他是我的惟一的一个小学、中学、大学“三连贯”的同学。
有一年暑假,他告诉我,他要在家里请老舍先生吃饭,要我作陪。
在旧社会,大学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宛然是两个阶级。
季羡林美文60篇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季羡林美文60篇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季羡林美文60篇读后感暑假闲来无事,和儿子到建邺区图书馆办了一张借书证,第一次借书就借到了一本季老的书——《季羡林美文60篇》。
季老,季羡林也,字希逋,又字齐奘,当代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被称为”学界泰斗”.2009年去世,享年98岁。
在苏教版小学教材中选用了一篇季老的散文《夹竹桃》,而此文也收录在了《季羡林美文60篇》中。
有人说,读一本书,就仿佛和作者在进行对话。
读这本书,我觉得,我在静静地听季老讲故事,各种各样的故事,形形色色的故事,人与人之间的故事。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回忆陈寅恪先生》等,就描述了他与这些文化人之间发生的点滴小事,而这些小事往往是动人心魄,让我们能感受到文人为人的。
有一次在发廊季老与老舍先生遇见,寒暄之后就开始理发。
当季老准备结账的时候,店员告诉季老,老舍先生已经帮他付过钱了。
而陈寅恪先生更是季老的引路人,一路将他引向文化的殿堂。
这也让我想到了我身边的引路人,我的恩师。
此书共分六辑,人物篇、记事篇、景物篇、游记篇、抒怀篇、论说篇。
《夹竹桃》一文就收录在景物篇里。
这是一篇展现中缅人民友情的文章,借家乡的夹竹桃说事。
苏教版教材的编委们煞费苦心地让大家看到了一篇写景写物抒情抒怀的好文章。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哦,我爱上了夹竹桃。
”刚刚教完六年级,这个精彩的片段信口拈来。
就连我正在上二年级的儿子,也因为我常常在家里和车上背书而受到熏陶,也能背诵出一段来。
对比了原文,我们或许能知道为什么季老要写夹竹桃,以及怎样写夹竹桃的了。
借这样的一本书,我还有一个私心,那就是窥探一代文学大家是如何写文章的。
反复阅读了六辑的文章,发现自己才疏学浅,无章可循。
季老笔法随性,但总是妙笔生花,经常运用到一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文字——”大名垂宇宙”这是在数篇写景文章中都出现的词语。
而对于黄昏的描述和对”代沟”的独特认识,也或者是对于朱自清先生《背影》的理解,他认为应该上升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层次去理解,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篇名文所蕴含的真精神,认为仅仅拘泥于欣赏父子情,则显得眼光过于短浅了……这种见解让我们感受到虽然是个耄耋老者,但是他的思维一点都不受年龄和活动范围的限制,依然是”奔腾垂宇宙”的。
中华百年经典散文情感世界卷
中华百年经典散文·情感世界卷中华百年经典散文·情感世界卷作者:中华百年经典散文·情感世界卷类别:人物传记中华百年经典散文·情感世界卷正文藤野先生范爱农弘一法师之出家李叔同我的母亲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契诃夫的墓园怀李叔同先生悼夏丏尊先生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悼闻一多先生儿女我所见的叶圣陶致家人林琴南先生怀念赵元任先生恐怖母亲旅人的心母亲的时钟悼志摩爱尔克的灯光再忆萧珊怀念曹禺纪念傅雷清风明月高山流水——我心中的俞平伯先生私塾师悼念俞平伯先生坚信笃行的佛学家熊十力赋得永久的悔钱钟书写《围城》吴宓先生与钱钟书夫子循循然善诱人祭马思聪文话黄胄负笈东林寺周公遗爱程派千秋怀念田家英不能忘记的老师访母校·忆儿时多年父子成兄弟金岳霖先生美国家书(1987年)清风亭下哭信芳(节选)青山有幸元白先生的豁达父亲树林和鸟上学第一天和墨刺的梅花点绵绵土怅望那座墓园(节选)关于父亲梨园影坛两大师——忆父亲梅兰芳和卓别麟的交往我的塾师父亲的悔恨三松堂断忆文章与前额并高笑声泪痕我吻女儿的前额老师窗内的灯光母亲的鼾歌华老师,你在哪儿?父子情杨绛先生印象记父子篇听朱光潜先生闲谈母亲的厨房专业外婆侧影——参观台北胡适故居无言的诉说——参观台北林语堂故居美丽的错误——写给年轻母亲的信觅渡,觅渡,渡何处?无愧的暮年——写在翁独健师逝后记忆我们的父亲刘少奇妈妈在山岗上母亲,我不识字的文学导师挥手——怀念我的父亲藏在相册里的命运合欢树回家去问妈妈话说父亲朱东润先生旅伴寂寞女儿心民主斗士闻一多父亲给我留下的面包祭。
女人你读过的季羡林的作品从中摘抄一个你喜欢的片段
季羡林散文摘抄
1、对什么事情都不嘀咕,心胸开朗,乐观愉快,吃也吃得下,睡也睡得着,有问题则设法解决之,有困难则努力克服之,决不视芝麻绿豆大的窘境如苏迷庐山般大,也决不毫无原则随遇而安,决不玩世不恭。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2、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3、在这一条十分漫长的路上,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
路旁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
路太长了,时间太长了,影子太多了,回忆太重了。
4、影响我一生的四句话,分别是陈寅恪所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胡适所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梁漱溟所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马寅初所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
5、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
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6、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
与其舒舒服服,懵懵懂懂活一辈子,倒不如品尝一点不平常的滋味,似苦而是甜。
7、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
只望有誉,不能有毁。
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年美文《女性情感卷》季羡林主编
1.罂粟正悄悄蛰动出它美丽欲滴的绝美。
2.她以为自己可以一直这样飞下去,谁知啪的一个跌落,一切依旧于沉沦死寂。
——艾云《细读繁漪》
3.我坐在窗前看窗外的窗,窗外的窗子静静地看我。
4.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
——铁凝《女人的白夜》
5.6这稀薄仿佛变做了满山遍野妖艳诱人的罂粟花,永远美丽永远绚烂也永远残酷。
——石娃《味道》
6.生命是什么?是力气,是长生不灭的存在。
他是灵魂。
灵魂不死。
——冯秋子《把日子过好》
7.我要做云朵似的男人,有自由不羁的心灵和高贵儒雅的气度。
与孤鹜齐飞,共秋水一色,存缤纷气象锦绣丘壑于胸,温柔时情深似海,庄严时威不可当。
8.海明威说:冰山之所以壮丽,是因为他将八分之一藏在海水底下——我就是要做这样的男人,含而不露,深不可测,巍峨壮观,坚如磐石。
——北北《下辈子做个好男人》
9.我绝不允许自己以及我的亲人友人,随着岁月的流逝,生命力的渐渐衰老,而一点一滴地衰退我们的意志、殆尽我们的尊严。
——陈染《一个不老的人从一个老人那里看到》
10.这才知道,爱的东西,原是不能放的太近的。
——楚楚《洞箫》
11.一截树枝,一个愿望,一份执着。
——麦琪《鸟的启示》
12.是人,请用尊严之光驱散凶手围观者牺牲品。
——荒林《叙述秋瑾》
13.每一条大路都在唱着红尘的歌。
每一段流年都在吟着随笔的曲。
14.像一枚叶子,以细长的微笑,谛听着你们花朵的开放;像一块泥土以朴拙的厚重,钦羡着你们翅膀的飞翔。
——徐坤《一唱三叹》
15.也许月亮注定挣扎不出日光的罗网,
潮汐的消长掩饰了多少心中的黯淡;
也许梦里注定蹁跹不出虚幻的飞翔,
醒来却只看见泪已沾湿了风的翅膀;
也许流年注定翻唱不出古老的忧伤,
湮灭了青春红尘永远的欣喜与悲凉;
也许
也许吧
…………
16.给我机会吧,让我在今后的日子里,尽心尽力的去爱人帮助人,即使一切本是磨难,即使一切终将成空,也让我好好去爱,好好的去做吧。
——唐韵《生命从指尖消失》
17.聪明或傻,人类心里似乎还缺少那么一座公平的天平,没有一个聪明人会认为自己在做傻事,也没有一个傻子会觉得自己做的不是聪明事。
——艾雯《夜语》
18.今天,我入土,像蝉的幼虫一样,不要悲伤,这不叫死,有一天,生命回复活,会展翅,会如夏日出土的鸣蝉。
——张晓凤《玉想》
19.以后的一分一秒你都不能忘掉我,让它来替你数。
20.记得当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
我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林捎鸟儿在叫
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
21.问余何适,廊尔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弘一法师
22.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把次爱变为最爱是妥协,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把最爱变为次爱是取舍。
——李碧华《最爱和次爱》
23.人不能自外与山水,当我再次启程,我是一株行走的草,替仍旧耽溺在红尘里的我,招魂。
——简祯《一株行走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