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自序(知识点)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孔子修旧.起废 _指__过__去__被__废__弃__破__坏__的__礼__乐__ ②补敝.起废. _偏__颇__之__事__;__废__弛__之__业___ (2)形容词作动词 ① 善. 善 恶. 恶 , 贤 贤 贱 不 肖 _友__好__地__对__待__,__奖__励__;__不__友__好__地__对__待__,__惩__罚___ ②整.齐.百家杂语 _整__理__,__归__纳___
蒯.聩.(kuǎi kuì) 孙靳.(jìn) 阙.(quē) 社稷.(jì) 缧.绁.(léi xiè) 俶.傥.(tìtǎnɡ)
二、通假字 ①堕.先人所言 _堕__同__隳__,__毁___ ②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 _纂__同__缵__,__继__承__ ③辅拂.股肱之臣配焉 _拂__同__弼__,__辅__助__ ④ 扶 义 俶. 傥. , 不 令 己 失 时 _俶__傥__同__倜__傥__,__卓__越__洒__脱__,__不__拘__于__俗_____
2.从司马迁不顾一切完成《史记》的经历中, 我们可以发现他具有哪些优良品质? 【提示】 (1)有济世之宏志。(2)有执着之精 神。(3)追求人格独立,具有叛逆精神。 3.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为了完成家族的使命、父亲的遗愿,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效仿孔子作《春秋》 “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成 就一家之言。
三、一词多义
①本《诗》《书》《礼》《乐》之际《太史公自序》 _动__词__,__遵__奉__
②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1)本 名__词___,__树__木__的__根___
③舍本.逐末 名___词__,__根__本__
④自言本.是京城女《琵琶行并序》 副___词__,__本__来___ ⑤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名__词___,__稿__本__
2.动词的活用 (1)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故述往事,思.来者 _使__…__…__思___ ②存.亡国,继.绝世 _使__…__…__恢__复__;__使__…__…__延__续__ ③垂.空文以断礼义 使__…__…__流__传__,__留___下_
(2)动词的为动用法 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 _为__…__…__死____
4.司马迁将《自序》放在70列传之中,清人金 圣叹说:“此篇,于《史记》为序,于太史公 便是自己的列传。”(《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八)。 《自序》阐述写列传的主旨是什么? 【提示】 褒奖那些“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 立功名于天下”的人。
5.近代学者梁启超说:“迁著书最大目的 乃在发表司马氏一家之言,与荀况著《荀 子》、董生著《春秋繁露》性质正同。不过 其‘一家之言’乃借史的形式以发表耳,故 仅以现代史的观念读《史记》,非能知《史 记》者也。”请结合《自序》谈谈对梁启超 观点的个人看法。
记》的写作,隐忍苟活。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
发愤写书,历十年艰辛,终于完成了我国最早的一 部纪传体通史《史___记_》,其后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2.相关知识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
《史记》原称《太史公记》,列“二十四史”
之首,《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 之一,与后来的《_汉__书__》、《__后__汉__书__》、 《_三__国__志___》合称“前四史”。它记载了上自 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 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它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
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
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 鲁 迅 誉 为 “_史__家__之__绝__唱__,__无__韵__之__离__骚__” , 有 很 高的文学价值。
八、整体预知
一、第1~3段自叙家世家 家世 学谱 渊系 源
【名师点拨】 首先,梁启超肯定了《史记》是 一部史学巨著。司马迁秉笔直书的史家品质, 《史记》中“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也 为广大史学家所肯定。其次,司马迁写《史记》 并不是为写史而写史,他在《自序》中一再强调, 他的创作动机是效法孔子作《春秋》,是为了“ 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为天下仪表”。 最终目标是说道理,明鉴戒,阐释他的治天下方 略。这是他的“一家之言”。梁启超的观点合乎 司马迁的创作宗旨,非常正确。
②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 古义:_参__与__其__事____ 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
③故发.愤.且卒 古义:_愤__懑___ 今义:决心努力
④小.子.何敢让焉 古义:_谦__词__,__我__ 今义:男孩子
六、文言句式 ①此孝之大者 _判__断__句__,__定__语__后__置__ ②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__宾__语__前__置___ ③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 _被__动__句__ ④后世中衰,绝于予乎 __状__语__后__置___ ⑤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 _判__断__句___
⑤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 _介__词__,_因__为___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_主__管__ ②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 _担__任__将__军___ ③ 至 于君 不 君.,臣 不 臣., 父不 父., 子不 子. _像__君__;__像__臣__;__像__父__;__像__子___ ④诸侯之相王. __封__王___
基础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探究 太
史Fra Baidu bibliotek
公
写作素材积累
自
序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 颛.顼.(zhuān xū) 司马卬.(ánɡ) 会.稽.(Kuài jī) 汶.水(wèn) 弑.(shì) 轩.辕.(xuān yuán)
唐虞.(yú) 喟.然(kuì) 邹.(zōu) 谿.谷(xī) 伏羲.(xī) 股肱.(ɡōnɡ)
6.从与壶遂的辩论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写《史 记》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否认自己是创作, 而认为是“整齐”?
【名师点拨】 采用汉代初年学者常用的问答体 的形式,借评述孔子作《春秋》,表明自己著 《史记》的目的,说明自己著《史记》就是想效 仿孔子,通过论述历史,评判是非,褒善贬恶, 为天下仪表。他否认是创作,非本心话,是为了 逃避世俗的劫难,怕世俗人像壶遂那样批判他著 的《史记》,如孔子那样,是因为“上无明君, 下不得任用”,或者为发个人忧愤。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 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 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 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 乐、律令、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
七、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纪传体的开创者——司马迁
司马迁,字_子__长__,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生卒年月
不详。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继任太史令,得 以博览皇室古籍,参与修订历法,并开始写作《史 记》。武帝元封五年,因为投降匈奴的汉将_李__陵__辩 解而触怒武帝,获罪下狱,受宫刑。他为完成《史
(2)名词作状语 ①南.略邛、笮、昆明 _向__南___ ②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 _向__上__;__向__下__ (3)名词的使动用法 王.卬于殷 _封__…__…__为__王__ (4)名词的意动用法 则学者至今则.之 _以__…__…__为__则__,__把__…__…__当__作__准__则___
名词,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上筑坛祭天,在泰 山下梁甫辟场祭地的一种盛典
封赏
动词,
动词,封 闭
名词,土堆,坟 界域
名词,边界,
①以.传剑论显《太史公自序》 _介__词__,__凭__借__,__依__靠__ ②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_连__词__,__来__
(3)以 ③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太史公自序》 _介__词__,__把___ ④是故《礼》以.节人《太史公自序》 介__词__,__用__,__用__来__
[三楼] 坎坷的遭遇,对古圣先贤的景仰思慕,使司马迁 逐步形成了自己超出其时代很远的人生价值观。 面对奇耻大辱,他彷徨过、痛苦过,但冷静下来 之后,他又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所以毅然决定“ 隐忍苟活,幽于粪土而不辞”,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士大夫庸常的为节 而死的观念没有绊住司马迁,他把自己的人生目 标放在了无论如何也要实现自己的最高的人生价 值上。这样的志向,给了司马迁无尽的动力。
[细剖·深析] [楼主] 从本文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司马迁写作《史记》并 最终能够完成这部巨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请谈谈 你的认识? [沙发] 完成先父的遗愿。家学渊源,子承父业,父亲司马 谈的临终嘱托显然是司马迁完成史记的一个起因。 [板凳] 效法周公和孔子,秉承良史精神,“绍明世,正 《易传》,继《春秋》”,继承孔子以写《春秋》 为己任的精神。
素材积累
1.课内素材开发 忍辱负重,终以有为
由于“李陵事件”,司马迁被判以腐刑。面对着 世人的诽谤诬陷和自身不幸的遭遇,司马迁没有 一蹶不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实现心中“修 史著说”的远大抱负,他忍辱负重,一心沉迷于 浩瀚的书海中,发愤苦读,最后,终于完成了中 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面对 着自己身体和精神上的不幸,含垢负重,发愤著 书,终有所为,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好好地 深思和学习吗?
太史公自序
二、第4~6段叙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和受父 临终嘱托,立志创作《史记》 三、第7~10段阐述自己创作《史记》的目的
四、第11段叙自己忍辱写《史记》
五、第12~13段写《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和
全书的体例和规模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司马谈“发愤且卒”,说说他内心有怎样的“ 愤懑”? 【提示】 司马谈作为史官,内心的愤懑有三点: 一是汉武帝时代,海内一统,政治稳定,经济繁 荣,文化学术大发展,有那么多“明主忠臣死义 之士”,作为一个史官,却不能记录他们,记录 这个盛世,内心忧惧;二是在太平盛世,汉武帝 首次举行封禅大典,作为史官,既不能躬逢其盛, 更不能亲笔记载这一时刻,十分痛心;三是一直 以祖上史官世家传统为荣耀的司马谈由此而痛心 这一传统在自己手上中断。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 _使__…__…__显__耀___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善 善 恶 恶 , 贤. 贤 贱. 不 肖 _崇__尚__,__以__…__…__为__贤__;__轻__视___,__以__…__…__为__贱__
五、古今异义 ①至.于.夏商 古义:_到__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另提一事
因此,作者巧妙地采用了问答的形式,反复强调 《春秋》批判现实的意义,借以暗示自己的写作 意图,流露出他的不满现实的深意。他时而闪烁 其词,时而借他人之口点明旨意,有时也为最高 统治者维护、涂饰一番,以掩饰自己的真意,全 文采用的这种隐微曲折的笔法,读者应予注意。 ●随堂练笔
假如你最要好的同学上课时常迟到,请你用委婉 的口气劝说他,写成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
写作素材积累
技法借鉴
隐微曲折的笔法 《史记》的要旨,在于忠于史实,褒贬古今。对 于这一点,作者当时是有所顾忌的,他通过和壶 遂的问答委婉地说明《史记》的写作主旨:继承 《春秋》的褒贬古今的精神,总结经验教训,使 后世君臣父子都有所借鉴。但这个问题是个很敏 感的问题,它涉及作者对当代朝廷的政治态度, 司马迁处在专制政权的高压下,要对这个问题作 出回答是受到限制的。
太史公自序
诗海探珠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赏析】 《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 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诗句出自他亲身的 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表达了深挚 的爱国主义情感。 【思考】 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