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7古代礼仪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7古代礼仪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7古代礼仪古代中国礼仪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尊重他人、尊重身份和尊重传统的行为准则。

古代礼仪涉及到宴会、婚姻、葬礼、朝拜等各个方面,下面将介绍七种常见的古代礼仪。

1.尊卑礼仪古代中国非常注重尊卑之分,人们在不同场合和不同身份下要表现出符合其身份地位的仪态。

比如,尊长者必须要行揖礼,即俯身拱手以示尊重;皇帝见到官员时,官员要跪地叩头示敬;平民见到贵族时,要行揖礼以示敬意。

这种礼仪体现了尊重他人的态度,也保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2.宴会礼仪古代宴会是沟通和交流的场合,举办宴会是一种表示尊重和友好的方式。

在宴会上,人们需要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比如宴席要按照主客地位分清座次,主人要居中高位,贵客坐次高位;进餐时要注意用餐文明,不可嘈杂和大声喧哗;别人举杯敬酒时要站起来,持杯回敬等等。

这些规范有助于维持宴会秩序,并表达了宴请者的礼貌和热情。

3.婚礼礼仪古代的婚礼是一种庄重而隆重的仪式,它代表着两个家族的联姻。

在古代婚礼中,有很多重要的礼节,包括过堂、拜堂、拜天地等。

比如,在“过堂”仪式中,新娘要穿着嫁衣,由好友或亲戚陪伴,穿过象征门第的虚幌,以示进入新家的仪式;在“拜堂”仪式中,新娘和新郎要行拜帖礼,接受父母的教诲和祝福。

这些仪式都是为了彰显婚姻的庄严和祝福。

4.朝拜礼仪朝拜是古代中国人对神灵、祖先和帝王表示敬意的一种仪式。

在古代,每年或每月定期举行朝拜仪式。

在朝拜时,百姓要整齐列队,面向神位或天空跪拜,手持祭品或写有祝福文字的牌匾。

这个仪式表达了人们对神灵和祖先的敬意和崇拜。

5.葬礼礼仪古代中国人非常重视葬礼,认为它是对逝者的最后送别和告别。

古代葬礼有很多规范,包括穿孝服、守丧期、丧车之类的仪式。

比如,穿孝服是表示对逝者的敬重,守丧期是为了表达哀悼之情,丧车则是将逝者送至安葬地点的一种方式。

这些礼仪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逝者家属的悲痛,同时也传承了社会对逝者的敬重和思念。

6.传统节日礼仪古代中国有很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古代礼仪文化常识有哪些

古代礼仪文化常识有哪些

古代礼仪文化常识有哪些古代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古代,礼仪文化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甚至可以影响着一个人的地位、声望和文化修养。

在这篇文档中, 我将会介绍一些古代礼仪文化的常识。

一、尊卑有序“尊卑有序”是古代礼仪文化的核心,也是古代中国社会秩序的重要原则。

在古代,人们按照身份、地位和职责等因素进行尊卑有序的排列。

如在宴会上,主人与客人之间有着明确的身份和地位,主人必须为客人服务,并在宴会上依据他们的身份进行不同的待遇。

在官场上,高官比低官要受到更严格的礼仪尊重和更多的权利尊享。

尊卑有序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穿戴礼仪在古代,人们对于衣着的要求非常严格。

衣服的品质、色彩必须与身份和场合相符合。

如官员出席重要的公共场合,需要穿着朝服或者礼服。

如果是朝廷的高官,则需穿戴龙袍或雉衣。

而平民百姓则需穿戴朴素且符合身份和职业的衣服。

穿戴礼仪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

三、交往礼仪古代交往礼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例如,亲友之间必须要进行拜访,要注意礼仪穿戴上的要求,礼虽小却很有讲究。

在宴会上,起立敬酒、唱歌舞蹈、聊天谈笑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在约会上,必须遵守一定的礼仪约定,如时间和地点等。

这些交往礼仪都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四、婚礼礼仪在古代,婚礼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

各地的婚礼习俗不尽相同,但总体上都很隆重。

在婚礼上,新郎和新娘都要穿着礼服,婚礼过程中也有着严格的礼仪要求。

如,订婚前要求过门礼和纳彩礼等。

婚礼大宴上,磕头敬酒、讲话发红包、舞狮戏曲都是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婚礼礼仪不仅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婚姻家庭的重视。

在总结中,古代礼仪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穿戴礼仪、交往礼仪、婚礼礼仪等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表达古代礼仪文化常识的行为表现。

上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

上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
华夏族的成年礼,为男子冠礼, 女子笄礼
冠礼要在宗庙举行,主持者是将行冠礼者的父亲。首先,父亲
要在行冠礼之前,先进行筮(占卜),以确定行礼的日期和参加儿子 冠礼的来宾。然后将行冠礼的日期告诉宾家。到了这天,行冠礼的 席位安置在宗庙阼[zuo做]阶(堂前东阶)北端。待来宾到达后,将加 冠者从东堂领出就席,由来宾为他梳头、挽髻、加簪(用于固定头 发)、著[纟丽][li离,亦读xi洗,用于束发的黑色帛]。之后在父亲的 主持下,由事先确定的一位来宾,十分庄重地为他加冠,即将冠戴
春秋时期仍然保留这样的传统:将敌军的俘虏 当场杀了作为祭祀品,并将其鲜血淋在战鼓上, 号为“衅鼓”。
誓师,是指出征前统帅向战士宣布 作战意义,表示决心的意思。
古代出师宣誓:喝酒,拔刀,摔碗
[朝聘]:诸侯定期朝见天子 的礼制。主要有三种形式: 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 “小聘”;每隔三年派卿 朝见天子为“大聘”;每 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 “朝”。
滚冕
加冠之后,人们向加冠者 敬酒以示祝贺。然后加冠 者从西阶下,去拜见自己 的母亲。再回到西阶东侧, 由参加冠礼的来宾给他起 “字”。因此,古人有冠 和字都标志着已进入成年。 最后,加冠者身着礼服、 礼帽,带着礼品,去拜见 兄弟姐妹。冠礼的仪式自 周代形成一种固定的形式, 以后历代相袭,只是加冠 的程序逐步简化,有的减 为二加,甚至一加,但仪 式依然隆重、繁缛。
纳采
婚礼,下达纳 采。用雁。” 郑玄注:“将 欲与彼合婚姻, 必先使媒氏, 下通其言,女 氏许之,乃后 使人纳其采择 之。”其礼物 用雁。
纳采环节从汉代起,纳釆礼就已经不仅 限于雁了。当然,雁还是最重要的一种。奢 靡之风渐兴,纳采礼依身份的不同而异。百 官纳釆礼有三十种,且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如羊、香草、鹿,取其吉祥,以寓祝颂之意; 而以胶、漆、合欢铃、鸳鸯、凤凰等用来象 征夫妇好合之意;或取各物的优点美德以激 励劝勉夫妇,如蒲苇、卷柏、舍利兽、受福 兽、鱼、雁、九子妇等。

中国礼仪文化知识有哪些

中国礼仪文化知识有哪些

中国礼仪文化知识有哪些中国传统礼仪常识【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间的礼节。

一指禅让,即让位给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

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稽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

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

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

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

【肃拜】古代女子跪拜礼的一种。

行礼时,双膝着地,两手先到地,然后拱手,同时头低下去,到手为止,所以又称“手拜”。

【空首】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

行礼时,双膝着地,两手合拢,低头到手,头与心齐平而不着地,所以又称“拜手”。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粘脚跟,以示庄重。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

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

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

【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饮,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

【尚右】古代左、右所表示地位尊卑不同。

周、秦、汉代以右为上。

“左迁”表示降职。

如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

【膜拜】古代的拜礼。

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

【折腰】即拜揖。

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

【六礼】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举案齐眉】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

【以文会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

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

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

《仪礼》《仪礼》文字艰涩,内容枯燥,治史者对它望而生畏。但本书是“三礼”中成书较早的一部,据考古材料及古文献所知,商、周统治者有名目繁多的典礼,其仪节日益繁缛复杂,非有专门职业训练并经常排练演习者,不能经办这些典礼。
《礼记》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一)、礼仪的起源
春秋时期的孔子(公元前551一前479年),他把“礼”推向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要求所有的人都要“克己复礼”,教育他的弟子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食”。总之,为了“礼”的需要,可以舍弃一切 。到了汉武帝时期,“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确立后,礼仪作为社会道德、行为标准、精神支拄,其重要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新妇见舅姑” “新妇馈舅姑” “舅姑飨新妇” “新妇拜宗庙”
一、古代的爱情、婚姻与家庭
六礼的演变:
建立婚姻关系的礼仪
宋朝时, “问名”并入“纳采”, “请期”并入“纳征”, “六礼”合并为四礼。 后《朱子家礼》中又把“纳吉”删去, “六礼”最终变为“纳采”、“纳征”、“亲迎”三礼。
祭天
宗庙之祭 :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 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
祭地与祭宗庙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中国历史上,礼仪文化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礼仪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更是人们相处和交流的基本准则。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常识,包括尊卑有序的社会等级制度、封建礼教的重要性以及古代宴会和婚嫁仪式中的礼仪等方面。

一、社会等级制度在古代中国,社会地位和身份的尊卑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其家族背景和职业地位,人们被分为不同的等级。

这种社会等级制度被称为“阶级”或“等级制度”。

在古代中国,官员们被认为是最高等级的人群。

他们按照官阶高低被分为不同的等级,尊卑有序。

皇帝位居最高阶级,其下依次是太子、王爵、公爵、侯爵等。

类似地,同样是官员身份,高位者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特权。

同时,传统社会还尊重社会地位和资历长者。

年龄越长,地位越尊崇。

人们习惯对长辈行礼,例如行鞠躬礼或者双手奉上尊敬的礼物表示敬意。

二、封建礼教的重要性在中国古代,封建礼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它强调维护尊严和秩序,注重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在封建礼教中,家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要遵守特定的礼仪,例如尊敬父母、尊重长辈、尊重丈夫等等。

同时,妇女在封建社会中扮演被动的角色,需要符合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封建礼教的另一个方面是师徒关系。

师傅和弟子之间有很严格的规定,师尊是弟子的榜样和指导者,而弟子则要终身效忠师傅,并尊崇其为父。

三、古代宴会的礼仪古代中国的宴会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它不仅是人们交流感情的场所,也是展示社会地位和富有的象征。

古代宴会有着许多规定和仪式,如宾客入席要按照地位由上到下的次序排列,主人要起立行礼向客人致意,宾客进场要行揖等。

在古代宴会中,饮酒礼仪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主人首先向客人敬酒,表示欢迎和尊敬。

而客人则需要接受主人的酒,并举杯回敬。

四、古代婚嫁仪式的礼仪古代中国的婚嫁仪式是一种庄重而复杂的礼仪活动。

它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的结合。

古代基本礼仪

古代基本礼仪

古代基本礼仪古代基本礼仪下面整理的古代基本礼仪的国学常识提供给大家阅读。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是非常严密的。

中国古代礼制包括具体的礼节仪式,以及古代的礼包括一系列制度、规定以及贯穿其间的`思想观念,所以比一般想像的礼的范围广泛。

各个时代的礼又是互不相同的,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礼仪也是不相同的。

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演变有密切的关系。

一、五礼传统的观点认为礼分“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吉礼】就是祭祀的典礼。

祭祀是国之大事,所以列为五礼之首。

祭祀的对象可以是上帝祖先,也可以是日月星辰、山川林泽、风雨雷电、神鬼怪魔等等。

【凶礼】一般理解是指丧葬。

除此之外,还应包括对饥馑、战乱等天灾人祸的哀吊。

【军礼】指战事和与战事有关的活动,如校阅、田猎、出师、献捷、献俘、筑城等需要大量人力的活动。

【宾礼】即邦国间的外交往来及接待宾客的礼仪活动。

如天子受诸侯朝觐、天子受诸侯遣使来聘、天子遣使迎劳诸侯、天子受诸侯国使者表币贡物、宴诸侯或诸侯使者。

此外,王公以下直至士人相见礼仪,也属宾礼。

【嘉礼】即国家具有喜庆意义及一部分用于亲近人际关系、联络感情的礼仪活动。

如君主登基、册皇太子、策拜王侯、节日受朝贺、天子纳后妃、太子纳妃、公侯大夫士婚礼、冠礼、宴飨、乡饮酒等。

二、冠礼冠礼是古代的一种成年礼。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十五岁行笄礼,表示已经成年,可以被承认为氏族的真正成员。

【占卜】父亲筮来分别确定行冠礼的日期和给儿子加冠的来宾,然后将冠礼日子通知加冠来宾。

【行礼】冠礼日早晨,父亲将来宾迎入庙,儿子出房就位,然后行礼;来宾将规定的服饰给青年披上,反复三次,称为始加、再加、三加,并用酒祝祷青年。

【拜母】儿子由西阶下,去拜见母亲,然后再回到西阶以东。

【取字】来宾给青年取一个字,其父送来宾出庙门,青年会见兄弟姑姊,再拜见君主、乡大夫、乡先生等;其父用酒款待来宾,并赠束帛和俪皮。

冠礼完成。

是否有字,是一个人是否成年的标志。

中国古代传统礼仪

中国古代传统礼仪

中国古代传统礼仪
中国古代传统礼仪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衣着、饮食、出行和生活习俗。

首先,衣着方面,中国古代对穿着有严格的规定,特别是服饰的颜色、样式和材料的选择。

“五礼”之一的吉礼,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对穿着规定最为严格的礼仪之一,人们要尽量选择红、黄、黑等颜色,避免白色和花色。

其次,饮食方面,中国古代也有很多礼仪规定。

特别是在祭祀和宴请宾客时,讲究的是食品的摆盘、敬酒的顺序、食物的摆放位置等。

此外,古代饮食还讲究营养搭配,孔子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原则,被誉为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行方面,中国古代出行时,人们都有特定的交通工具,并且要遵守交通规则。

步行时,要尽量不打搅他人,以免引起冲突和危险。

生活习俗方面,古代礼仪制度强调家族与传承,注重孝道和亲情。

还有中国的婚姻、祭祀、宗教等方面的礼仪,例如祭天、祭地、宗庙祭祀、军礼、诞生礼、成年礼、飨燕饮食礼仪等,都需要人们严格遵守。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传统礼仪制度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进,强调和谐与尊重、道德与教化、秩序与稳定、家族与传承等价值观,对现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代文化常识礼仪习俗

古代文化常识礼仪习俗

古代文化常识礼仪习俗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第三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礼仪习俗1.年龄称谓襁褓:婴儿。

孩提:2~3岁的儿童。

总角:幼年儿童。

豆蔻年华13岁女子。

及笄:15岁女子。

冠、加冠、弱冠:20岁男子。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50岁。

花甲、平头甲子:60岁。

耆:60岁。

古稀:70岁。

耋:70~80岁。

耄:80~90岁。

期颐:100岁。

2.避讳封建社会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用改字、缺笔、空字,用同义词等方法加以回避。

如"以俟观人风者得焉""人风"即"民风"。

3.谦辞和敬辞窃:私下、私自。

敢:冒犯、冒昧地。

蒙:承蒙。

请:请允许我、请让我。

枉驾:有劳大驾。

惠赐:指对方给以了好处。

科举职官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拜:授给官职。

除:免去旧职任新职。

出:出任。

升:提升官职。

迁:调动官职升官。

革:革除官职。

罢:罢免、停职。

免:免除官职。

黜:废黜、贬退。

谪:降职远调。

削:革职罢官。

废:罢免或废黜。

退:⑴撤销或降低官职;⑵自己辞职。

斥:屏弃不用。

去:去职,被调离。

左迁:降低官职调动。

擢:提拔、选拔。

授:封给官职。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有哪些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有哪些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有哪些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始于先秦时期,经过汉代、唐代、宋代等时期的发展和继承,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礼仪文化体系。

这套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知识与常识。

一、礼仪的概念礼仪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和社会活动中遵循的一定规范和标准,包括言辞、举止、礼品、礼节、场合等方面。

它是人们相互尊重、表达情感、展现气质的一种方式,也是文化的重要体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贯穿于各个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二、礼仪文化的起源礼仪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先秦时期。

《礼记》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的记录,它囊括了我国古代礼仪文化的方方面面。

中国古代的礼制始于周朝,是一种公共行为,是政治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融合,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三、礼仪文化的内涵礼仪文化包括许多方面,主要有:1、人际交往礼仪。

这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时应遵循的一定规范和标准,包括宴会、婚礼、葬礼、拜访等场合的礼仪。

2、官场礼仪。

官场礼仪是指官员在工作中应遵循的一定礼仪标准,包括登门拜访、接待来客、宴请下属等方面。

3、寺庙礼仪。

寺庙礼仪是指寺庙的祭祀和参拜仪式的规范和标准,是佛教、道教、儒教等宗教文化的体现。

4、服饰礼仪。

服饰礼仪是指人们在着装上应遵循的一定规范和标准,包括朝服、礼服、婚服、葬服等方面。

四、礼仪文化的现实意义礼仪文化对于现实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一方面,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可以彰显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另一方面,礼仪文化是人们相互交往的重要规范,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感情,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礼仪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中国古代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予以充分的保护和发展。

保护和发展礼仪文化,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认知能力,使人们能够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珍贵价值。

古代礼仪常识有哪些

古代礼仪常识有哪些

古代礼仪常识有哪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所以我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很多好的东西都流传了下来,有好的就会有坏的,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古代礼仪常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古代礼仪常识【朝聘】古代宾礼之一。

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

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朝觐】古代宾礼之一。

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

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

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

【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

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

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

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

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

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

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

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

《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

”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礼仪制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礼仪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举止,还体现了社会的等级和秩序。

本文将从儒家礼仪制度的起源及其特点、礼仪制度的分类和传承、礼仪制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儒家礼仪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为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礼仪体系。

儒家礼仪制度起源于周朝,是由古代儒家学派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在儒家礼仪制度中,最核心的是尊孔九经、尊祖宗和尊师长。

尊孔九经是指尊重儒家经典《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周礼》、《仪礼》、《乐经》、《春秋》和《论语》等,尊祖宗是指尊奉宗庙祭祀祖先的仪式,尊师长是指尊敬师长、恭敬听从他人教诲的态度。

儒家礼仪制度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重视孝道、友爱和忠诚等道德价值观。

礼仪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多元化的分类。

首先,礼仪制度可以分为宗族礼仪和宫廷礼仪。

宗族礼仪是指家庭中的礼仪,主要包括丧葬礼、祭祀礼以及婚礼等。

宫廷礼仪是指皇帝和宫廷成员之间的礼仪,主要包括朝廷礼节、宴会礼仪和娱乐活动等。

其次,礼仪制度还可以根据场合的不同分为公共礼仪和私人礼仪。

公共礼仪是指与他人相处时需要遵守的礼仪,如会见礼仪、进餐礼仪和言谈礼仪等。

私人礼仪是指在个人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礼仪,如起居礼仪、穿着礼仪和行走礼仪等。

礼仪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秦汉时期,礼仪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受到了法家思想的冲击。

然而,自西汉以后,礼仪制度逐渐恢复了儒家的地位,成为了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唐宋时期,礼仪制度达到了巅峰,礼仪文化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弘扬。

同时,礼仪制度也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佛教礼仪和道教礼仪。

礼仪制度在中国古代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首先,礼仪制度规定了人们的行为举止,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

其次,礼仪制度能够促进人们的心理交流和情感沟通,增强人们之间的亲近感和信任感。

古代文化的常识礼仪

古代文化的常识礼仪

古代文化的常识礼仪古代文化中的常识礼仪是指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在日常生活、社交活动等方面遵循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传统。

这些礼仪规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还体现了人们对自己身份地位的认同、对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以下是古代文化常识礼仪的一些重要方面。

1.尊卑礼仪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将尊长、贵人视为尊贵的对象,需要表达对他们的尊敬和服从。

例如,当与长辈或上级对话时,要以恭敬的态度,称呼对方的姓名或尊称。

在见面、告别或见识到尊贵的人时,要弯腰鞠躬以示尊敬。

此外,还有一些细节注意事项,如在用餐时,尊长做出示意后才可以动筷子。

2.宴会礼仪古代宴会礼仪是社交场合中的一项重要礼节。

在宴请宾客时,主人需要在宴会前准备好宴席,摆放精美的菜肴和酒器,并邀请宾客入座。

宾客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有相应的座次安排。

在宴会过程中,主人需要悉心招待宾客,倾听他们的意见,不应自己过多抢去食物或酒水。

与此同时,宾客也应遵守宴会礼仪,不争抢食物,不随意出言冒犯他人。

3.婚礼礼仪古代婚礼是一种庄重而繁复的仪式,有着严格的礼仪规范。

在婚礼前,新郎新娘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如准备嫁妆、买备用婚服等。

婚礼当天,会有专门的婚媒人依照礼节来主持婚礼程序。

婚礼中有一系列的环节,如迎亲、过门、受贺等,每一步都有着特定的仪式和顺序。

参与婚礼的亲朋好友需要遵守相应礼仪,如准时到达、穿着庄重等。

4.葬礼礼仪古代葬礼礼仪十分重要。

在葬礼仪式上,人们需要以庄重的表情、行为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敬意。

葬礼上,要遵守相应的丧葬礼仪,如身着孝服,低调含蓄。

同时,家属需要安排好葬礼程序,包括请导引员、布置葬礼现场、择吉日等等。

参与葬礼的亲友们要按照礼仪要求进行悼念活动,不得过分高声喧哗,保持肃静。

5.交际礼仪在古代社交场合中,人们需要遵循一定的交际礼仪。

例如,相识和不识的人见面时,应互相行礼致意;进入他人的住所要先行示意等等。

在交流中,也需要遵循一定的礼节,如注重言辞的尊重,不随意打断他人说话等。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
揖礼
在非正式场合,如日常相见、朋友聚会等,行揖礼以示友好。
宴席礼仪
座次礼仪
01
古代宴席上,按照尊卑、长幼、主客等次序安排座位,以示礼
仪。
进食礼仪
02
宴席上,遵循严格的进食礼仪,如不得狼吞虎咽、不得用手抓
食等。
酒礼
03
宴席上,按照礼仪饮酒,如先敬长辈、先敬贵客等。
馈赠礼仪
礼品选择
馈赠礼品时,要选择合适、有意义的礼品,以表达敬意和友谊。
徒弟应保持谦逊、好学的态度,虚 心向师父请教。
传承师业
徒弟在学成之后,应传承师父的技 艺和道德风范。
03
宫廷礼仪
皇帝的礼仪
登基礼
皇帝登基时举行的仪式, 包括祭天、祭祖、接受朝 贺等程序。
册封礼
皇帝对官员或皇亲国戚进 行册封时举行的仪式,包 括册封诏书、册封宝册等 。
朝觐礼
皇帝定期接受官员朝觐时 举行的仪式,包括官员向 皇帝行三跪九叩礼、献上 贡品等程序。
公主礼仪
公主在宫廷中行礼的规范,包括对皇帝、官员、 妃嫔等不同身份的人行礼的规矩。
太监礼仪
太监在宫廷中行礼的规范,包括对皇帝、官员、 妃嫔等不同身份的人行礼的规矩。
04
社交礼仪
会面礼仪
拱手礼
古代中国人见面时,拱手致意,表示尊重和敬意。
跪拜礼
在正式场合,如朝拜皇帝、宴请贵宾等,需要跪拜行礼,以示敬意 。
赠礼方式
赠礼时,要按照礼仪方式进行,如双手奉上、口头致意等。
受礼方式
接受礼品时,要表示感激和敬意,如口头致谢、回赠小礼品等。
05
节庆礼仪
年节庆礼仪
春节
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家团聚的时刻。人们会在 这一天贴春联、吃团圆饭、放鞭炮,并给孩子们发红包。

古代文化常识之中国礼仪文化 课件(共35张PPT)

古代文化常识之中国礼仪文化 课件(共35张PPT)

当代礼仪: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礼仪在中国成为一种 文化形态,它既包括一套以仁、义、 礼、智、信为中心的机制观念,也包 括以礼节仪式为内容的风俗习惯。
叁 礼仪的分类
(一)传统的分类——五礼
周人认为国祚绵长,有两方面的条件:一是神鬼的保佑,一是人的 措施,所以非常重视神鬼的祭祀。《周礼·大宗伯》:“大宗伯之职 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祇)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郑玄 注:“立天神地祇人鬼之礼者,谓祀之祭之享之礼,吉礼是也。保 ,安也,所以佐王立安邦国者,主谓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也。……明 尊鬼神重人事。”古人分礼为五类。
出花园
(1)“出花园”时间 “出花园”在哪一天“出”,这是有讲究的。在潮州这边,一般会在前一
年年底先去“问老爷”,然后根据时辰八字制定一个日期来“出花园”,还会 写明一些祭拜流程和注意事项。而揭阳地区一般是七月初七。当然,也 要提前求神问卜,适宜者才能出花园。 (2)沐浴
这一天,最重要的是使用花草沐浴。这点在潮汕各地是一样的。至 于花草的种类,具体各地有所不同。饶平使用榕树枝、竹枝、石榴花、 桃树枝、状元竹、青草各一对合12种;潮州湘桥有些地方使用的是红花 (石榴花)仙草、龙眼叶、千日红、榕叶、竹叶各一对。
(一)传统的分类——五礼
03 宾礼
一、诸侯定期朝见周天子的礼仪。四方诸侯在规定朝觐之年分别于春、 夏、秋、冬亲来朝觐,《周礼·大宗伯》贾公彦疏:
二、诸侯不定期朝觐周天子的礼仪。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有的 诸侯不服从天子之命,天子须要讨伐,所在方向的诸侯临时会合朝觐天子, 协同征伐。这种礼叫作“会”。另一种情况是,如果十二年中天子不巡守, 则六服之内诸侯都来朝觐,天子筑坛发表训话。这种礼叫作“同”。
人生礼仪

中国古代礼仪常识大全

中国古代礼仪常识大全

中国古代礼仪常识大全以下是生活百科频道我为您整理的中国古代礼仪常识大全,供您参考,()查看。

中国古代礼仪常识大全【一】中国古代仪表仪态礼仪保持头发清洁,修饰得体,发型与本人自身条件、身份和工作性质相适宜。

男士应每天修面剃须。

女士化妆要简约、清丽、素雅,避免过量使用芳香型化妆品,避免当众化妆或补妆。

表情自然从容,目光专注、稳重、柔和。

手部保持清洁,在正式的场合忌有长指甲。

站姿挺直、舒展,手臂自然下垂。

正式场合不应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不要有下意识的小动作。

女性站立时双腿要基本并拢,脚位应与服装相适应。

穿紧身短裙时,脚跟靠近,脚尖分开呈“V”状或“Y”状;穿礼服或者旗袍时,可双脚微分。

坐姿入座时动作应轻而缓,轻松自然。

不可随意拖拉椅凳,从椅子的左侧入座,沉着安静地坐下。

女士着裙装入座时,应将裙子后片拢一下,并膝或双腿交叉向后,保持上身端正,肩部放松,双手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

男士可以微分双腿(一般不要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

离座时,应请身份高者先离开。

离座时动作轻级,不发出声响,从座位的左侧离开,站好再走,保持体态轻盈、稳重。

走姿行走时应抬头,身份重心稍前倾,挺胸收腹,上体正直,双肩放松,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脚步轻而稳,目光自然,不东张西望。

遵守行路规则,行人之间互相礼让。

三人并行,老人、妇幼走在中间。

男女一起走时,男士一般走在外侧。

走路时避免吃东西或抽烟。

遇到熟人应主动打招呼或问候,若需交谈,应靠路边站立,不要防碍交通。

中国古代交谈礼仪态度诚恳,表情自然、大方,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

谈话时不可用手指指人,做手势动作幅度要小。

谈话者应保持一定距离。

在公共场合男女之间不要耳鬓厮磨,与非亲属关系的异性避免长时间攀谈、耳语。

对长辈、师长、上级说话要尊重,对下级、晚辈、学生说话则注意平易近人。

同时与几个人谈话,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个人身上,要照顾到在场的每一个人,注意听取对方的话。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

小功:次 于“大功” 的丧服。 用稍粗熟 麻布制成, 服期五月。
缌麻:“五 服”中最轻 的一种。用 较细熟麻布 制成,做功 也较“小功” 为细。
军礼
• 指军事活 动中的礼 节规范。
• 包括出师、 祭祀、誓 师等
西周时凡出动军队都要举行大规模的祭祀仪 式,屠宰牛羊献祭祖先、社稷。全体出征将士列 队,屠宰后的牛羊还要在队列左右转一圈,号为 “殉阵”,并宣布“不用命者斩之”。统帅亲自 将牲血淋在军器上,号为“衅”,象征性的将作 战使用的旗号、战鼓、金铎、兵器等淋上一点牲 血。奇怪的是淋过牲血的战车却要放回库中保存。 祭祀结束后的牛羊煮熟了,即“胙[zuò古代祭祀 时供的肉]肉”,分给将士们享用。
飨礼:飨,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 受用。古代一种隆重的宴饮宾客之礼。
宴礼:周天子招待诸侯设享礼,招待诸侯之 卿用宴礼。享礼用体荐(宴享时,将牲的半 体置于大俎以进献),宴礼用折俎(宴会时, 杀牲肢解而后置于俎上)。
关于古代社会出使的礼节: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涉及的 出使礼仪有:斋戒(洁身净心,以 示虔诚)、递上国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 古代社会,大到国家政治活动, 小到家庭生活,人们的交往,都 要在“礼”的约束和指导下进行。 礼仪的制度化,使中国古代的社 会生活具有很强的伦理 宾礼 • 嘉礼
古代礼仪
吉礼
• 主要指祭祀自然神和祖先的礼仪
男 加 冠
女 及 笄
射礼是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主要 内容是宾主拜揖行礼,司射放好壶、中、算,宣 布投壶之令(规则),主要有:必须将箭矢的端 首掷入壶内才算投中;要依次投矢,抢先连投者 投入亦不予计分;投中获胜者罚不胜者饮酒等等。 至此,司射上堂对宾行揖礼,禀告宾:“三耦 (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座射”(意思是三耦都 已射毕)宾行揖礼还。射礼讲求立德正己、礼乐 相和。倡导人格塑造和人的精神的文明,射礼讲 究谦和、礼让、庄重,提倡“发而不中、反求诸 己”,重视人的道德自省。在本质上是一种健康 道德的巧妙导引方式,是华夏先民寓德于射、寓 礼于射、寓教于射的珍贵的人文实践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
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 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 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 牺牲的总称。
精品课件
凶礼
指凭吊各种天灾人 祸的丧葬的礼节。
如:古代的“五服”制度(丧服 由亲至疏依次是:斩衰、齐衰、 大功、小功、缌精麻品课件 。)
斩衰: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做,断处外露不缉边,丧 服上衣叫“衰”,因称“斩衰”。表示毫不修饰以 尽哀痛,服期三年。
精品课件
纳采
婚礼,下达纳
采。用雁。”
郑玄注:“将
欲与彼合婚姻,
必先使媒氏,
春秋时期仍然保留这样的传统:将敌军的俘虏
当场杀了作为祭祀品,并将其鲜血淋在战鼓上,号
为“衅鼓”。
精品课件
誓师,是指出征前统帅向战士宣布 作战意义,表示决心的意思。
古代出师宣誓:喝酒,拔刀,摔碗
精品课件
[朝聘]:诸侯定期朝见天子 的礼制。主要有三种形式 :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 为“小聘”;每隔三年派 卿朝见天子为“大聘”; 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 “朝”。
精品课件
小功:次 于“大功” 的丧服。 用稍粗熟 麻布制成, 服期五月。
精品课件
缌麻:“五 服”中最轻 的一种。用 较细熟麻布 制成,做功 也较“小功” 为细。
精品课件
• 指军事活 动中的礼 节规范。
• 包括出师 、祭祀、 誓师等
军礼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西周时凡出动军队都要举行大规模的祭祀仪 式,屠宰牛羊献祭祖先、社稷。全体出征将士列队, 屠宰后的牛羊还要在队列左右转一圈,号为“殉 阵”,并宣布“不用命者斩之”。统帅亲自将牲血 淋在军器上,号为“衅”,象征性的将作战使用的 旗号、战鼓、金铎、兵器等淋上一点牲血。奇怪的 是淋过牲血的战车却要放回库中保存。祭祀结束后 的牛羊煮熟了,即“胙[zuò古代祭祀时供的肉] 肉”,分给将士们享用。
精品课件
嘉礼
• 有关个人成长和交 往以及王位承袭的 礼节。
• [婚冠礼]:男子二 十岁行冠礼后即可 成婚,享受成人待 遇;女子十五岁行 笄礼后也可结婚。 所以把婚礼、冠礼 合成为婚冠礼。
精品课件
六礼,中国婚姻仪礼。指从议婚至完婚 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 纳征、请期、亲迎。纳彩即男方家请媒人去 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 礼前六礼去求婚。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 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纳吉,即男方将 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 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 家。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 求其同意。亲迎,婚前一两天女方送嫁妆, 铺床,隔日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后来的万福,就像现在常看到的一样
第1步:双手轻轻搭于左胯处
第2步:右脚后支
第3步:庄重缓慢的屈膝并低头
第3步:微微屈膝并低头,口道“某某万
福”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嘉礼
古代礼仪中内容最丰富 的部分,上至王位承袭,下至 乡饮酒礼,无所不包,最重要 的内容有婚礼、冠礼、射礼、 飨礼、宴礼、贺庆礼等。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不落窠臼:比喻不为陈旧格式所束缚,具有独创性。与“ 不落俗套”有别:不落窠臼偏重于有独创性;多用在书面 语;“不落俗套”偏重于摆脱老框框;多用在口头语里。
匠心独运:形容文学艺术等方面构思巧妙。不能用于形容 制造工具等。 独树一帜,谓树立旗帜。比精喻品课与件 众不同,自成一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时揖(中揖:揖礼手位于平 者,又叫:拱手,推手,抱拳) 同辈日常见面,辞别礼。身体肃立,双手抱拳,左 手在上,手心向下,从胸前向外平推,俯身约30 度,起身,同时自然垂手或袖手。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3、土揖(下揖:揖礼手位于下者,又叫:下手) 用于长辈或上司还礼。行礼时,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 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约30度,推手稍向下,然后缓
缓起身,恢复立容。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4.长揖,即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向人行礼。 向人作揖虽然恭敬,有时则表示倨傲。 5、特揖:一个一个地作揖; 6、旅揖:按等级分别作揖; 7、旁三揖:对众人一次揖三下。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万福
第1步:举手齐胸,但在左胸侧
第2步:右脚后支
第3步:庄重缓慢的屈膝并低头
精品课件
齐衰: 。“五服”
中列位二等,次
于斩衰。其服以
粗疏的麻布制成,
衣裳分制,缘边
部分缝缉整齐,
故名。有别于斩
衰的毛边。具体
服制及穿著时间
视与死者关系亲
疏而定。
精品课件
大功:服期九个月。其服 用熟麻布做成,较齐衰 稍细,较小功为粗,故 称大功。旧时堂兄弟、 未婚的堂姊妹、已婚的 姑、姊妹、侄女及众孙、 众子妇、侄妇等之丧, 都服大功。已婚女为伯 父、叔父、兄弟、侄、 未婚姑、姊妹、侄女等 服丧,也服大功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方框里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 ①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 ②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与蔡襄、黄庭坚 、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③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值得一看。 ④电影中有几处看来是闲笔,实际上却是□□□□之处。 A.别具一格、不落窠臼、匠心独运、独树一帜 B.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匠心独运、不落窠臼 C.匠心独运、不落窠臼、独树一帜、别具一格 D.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不落窠臼、匠心独运
精品课件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 古代社会,大到国家政治活动, 小到家庭生活,人们的交往,都 要在“礼”的约束和指导下进行。 礼仪的制度化,使中国古代的社 会生活具有很强的伦理道德色彩。
精品课件

• 吉礼 • 凶礼 • 军礼 • 宾礼 • 嘉礼
古代礼仪
精品课件
吉礼
• 主要指祭祀自然神和祖先的礼仪
[揖让]:古代宾主相见的礼
节。按尊卑分为三种,称
为“三揖”:一为“土揖
”;二为“时揖”;三为
“天揖”。
精品课件
宾礼
1、天揖(上揖:揖 礼手位于高者,标准 揖礼)
在正式礼仪场合,如祭 礼、冠礼等礼仪场合中, 对尊长及同族中人行此 礼。行礼时,身体肃立, (见图解),双手合抱, 左手在上,手心向内; 俯身推手时,双手缓缓 高举齐额(一般略高过 眉心),俯身约60度, 精品课件 起身时,恢复立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