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二模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0.6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1.(3分)B
2.(3分)C
3.(3分)B
4.(3分)B
5.(6分)
答案要点:
①重视中医的医学理论体系(如思维方式)和其中蕴含的哲学智慧。

②坚持行医济世,继承和发扬仁爱精神,增强民众对中医的心理认同。

③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和自身创新力度,向国际化发展。

【评分参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6.(3分)C
7.(3分)C
8.(3分)B
9.(9分)
(1)(3分)“穷无穷,逐无极”“不行”或“不为”
“因可势,求易道”
(2)(6分)
参考答案:
第一则:标题:止与为(知止且行)
理由:本则内容是谈凡事既要适可而止,还需切实去做
第二则:标题:势与道(因势求道)
理由:本则内容是谈成就功业名望,需要依靠有利形势,寻求有效法则。

【评分参考】(1)每空1分,不是原文不得分。

(2)标题各1分,理由各2分。

意思对即可。

10.(6分)
(1)礼的基础是仁德,与外在形式相比,礼的根本在于真情实感。

(2分)
(2)(4分)略。

【评分参考】看法(孔子或宰我)1分,结合内容1分,理由2分。

意思对即可。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1.(3分)A
12.(3分)B
13.(6分)
参考答案:
李诗融情于景,诗人与令自己感到“清心”的溪水对话,江边猿啼仿佛在为作者悲啼,外在景物染上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色彩,表达了诗人远游他乡,济世报国之志无着的落寞。

沈诗触景生情,看到清澈的新安江水,以及江水中棱角分明的石,顿生自由和清净之感,洋溢出一种远离尘嚣的轻松愉快之情,并希望友人在尘世中也能保持澄澈的内心。

【评分参考】景情关系2分,结合诗歌分析景物2分,情感2分。

14.(8分)
①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评分参考】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②题所填写的古诗文句子,若不在规定的默写范围内,只要符合情境要求,且无错别字,亦可。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15.(3分)D
16.(3分)B
17.(6分)
答案要点:
(1)题材内容上,作者选取寻常物枇杷,向读者依次介绍枇杷叶常绿、花期长、结果晚的特点,叙述自己采枇杷叶作药引的寻常事,于寻常事物中体现生活情趣。

(2)语言表达上,第②段以说明与叙述性语言为主,如话家常,质朴平实。

同时,又融入口语,如“完事”“你就等吧”“可真是费劲呀”,读来亲切活泼(或者:运用拟人、衬托的手法,如“不像桃花李花喊着叫着要人来瞧”,生动地写出了枇杷开花的低调,语言表达风趣)。

【评分参考】①2分(寻常事或物1分,分析1分)。

②“手法”各1分,“举例并分析”各1分(没有分析不得分)。

意思对即可。

18.(6分)
答案要点:
①作者用“晚”字本是取其字面诗意,说明自身晚年才出文学成果的事实,没有悲怨。

②作者认为自身气质只适合成为通俗抒情诗人、小品作家,文学成就高低与时间早晚无关,因此并不痛惜迟暮。

③文学创作晚熟,反倒使作者创作从容、自然成熟,也愿意接受新事物。

所以感到欣慰。

【评分参考】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19.(5分)略。

【评分参考】对“晴为黛影”或“袭为钗副”准确理解1分,说明两个人的相似点2分,事例选取恰当各1分。

意思对即可。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20.(5分)
(1)(2分)②③④
(2)(3分)
理由:前文说“内院多种花木”,后文所写内容应与之对应,即先写花,再写树。

【评分参考】(1)答对1个序号不得分,答对2个序号得1分,答对3个序号得2分。

(2)修改正确,1分;理由正确,2分。

意思对即可。

21.(10分)略。

【评分参考】根据完成题目要求的质量,以5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22.(50分)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1)那千里马一天能跑千里,劣马走十天就也能赶上它了。

要把穷尽那无穷的(路途),追逐没有尽头(的事情)(当作目标)吗?那么劣马(就是)(跑)折了骨头,(走)断了脚筋,一辈子(也)不可能赶上千里马。

如果有让它停止的限度,那么千里(的路途)虽然遥远,也(不过是)有的(走得)慢有的(跑得)快、有的先到有的后到,为什么劣马不能赶上千里马呢?不懂得行路的人,(是)要把穷尽(那)无穷(的路途)追逐(那)没有尽头(的东西)(当作目标)呢?还是也有个让它停下来的限度呢?那些(对)“坚白”“同异”“有厚无厚”等命题的考察分析,不是不能详审细究,然而君子不去辩论(它),(是因为)有所节制啊;奇怪的行为,不是不能责难,然而君子不去责难,(也是因为)有所节制啊。

所以一步二步不停(地走),瘸了腿的甲鱼(也能走)千里;堆积泥土不中断,土山终究能堆成;塞住那水源,开通那沟渠,江河也会干枯;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六匹千里马(拉车)(也)到不了目的地。

那人的才能本性的悬殊,难道(会)像瘸了腿的甲鱼和六匹千里马(之间的悬殊那样大)吗?然而,瘸了腿的甲鱼能够到达目的地,六匹千里马(却)不能到达,这没有其他的缘故啊,有人去做,有人不去作罢了!路途虽然近,不走(就)到不了;事情虽然小,不做(就)办不成。

(2)天下有三种确实无疑的道理:一是智者(也)有不能办成的事情,二是有力气的人(也)有举不起来的东西,三是强者(也)有不能战胜的对手。

所以即使有尧那样的智慧如果没有众人的帮助,伟大的功业(还是)不能建立;(即使)有乌获那样的(强大)力量如果得不到别人的帮助,(也)不能举起自己来;(即使)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猛如果没有法术(的指导),(也)不能长久取胜。

所以形势总有不能具备的,事情总有不能办成的。

所以乌获认为千钧的东西很轻而自己的身体很重,不是他的身体比千钧还重,(而是)客观条件不方便啊。

离朱认为看清百步之外的事物容易而看清自己的眉毛和睫毛困难,不是百步之外的东西离得近而眉毛和睫毛离得远,自然的法则不允许啊。

所以英明的君主不会因为乌获不能举起自己让他处境艰难,不会因为离朱不能看见自己的(眉睫)让他困窘。

依靠可以(凭借的)形势,寻求简单(有效的)法则,所以用力很少而功业名望可以建立。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几句简单的歌词,道尽家与国的联系。

中国人重视家、忠于国,家国情怀自古便扎根在每一个人内心深处。

中国象形文字是表意的,每个字都讲述着一个故事。

今天,我们从“家”“国”二字说起,感受中华文化中的家国情怀。

家,甲骨文字形就像是一只猪居于屋舍之中。

上半部分是房屋的象形,下半部分是“豕”,即猪。

上有屋遮顶,屋下养头猪,在中国人心中,家就是这样一个稳定的住所,可以容身,有产业可以生存。

因为稳定,所以有依恋,有温馨。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

中国的节日,向来与家有关。

比如春节团圆,过年回家,以家庭团聚作为一年的终点和新一年的起点。

中秋节,更直接被称为“团圆节”——一家人围坐一堂,吃月饼赏月,这样的幸福,古今皆然。

再看“国”字。

国,始见于西周金文,左边是一个方框,象征一片土地,右边是戈,表示以兵戈来保卫这片土地。

后在表示“国土”的“口”外边加了“国界”,仍表达以“戈”卫“国”的意思。

到了小篆时期,在“或”之外又加了一个方框,表示国界、疆域。

历史上,经历了太多战乱和灾害的中国人深知保家卫国、捍卫疆土的重要性。

“国”的字形演变,说的是国家有疆界,需要防卫力量,在边界线上有战士守卫,国家才能安定,敌人才不敢进犯——对于古人而言,国就是需要用生命守护的那一片土地。

由己而家,由家而国,是中国人的精神谱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伟大之处,在于它将个人、家庭与国家、天下联系起来,从一个更广大的角度去思考立家立国的根本。

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我们主动融家
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既重视亲情更心怀天下,既讲究孝悌更倡导尽忠,于是有了烙印在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有了杨家将一门忠烈。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与家教传承。

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历史,处处彰显着我们这个民族对于家的坚守、对于国的热爱。

从《礼记》的“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到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从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到于谦的“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家国情怀深植于中国人心田,岁月深长,情感深邃。

近代以来,面对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无数仁人志士激荡着家国情怀的呐喊和抗争,激发起全体中国人众志成城、保家卫国的伟大力量。

1935年,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的赵一曼在与日军战斗中受伤被俘,被折磨得白骨遍露、血肉模糊但至死不屈。

在开往刑场的列车上,她给自己年幼的儿子连写两封遗书:“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勇士,把“小爱”升华为“大爱”,牺牲个人和家人的幸福,用鲜血和生命去践行自己的信仰与追求,才有了70年前天安门城楼上那声荡气回肠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心底的家,让人温暖、柔软;肩上的国,让人勇敢、坚定。

爱家更爱国,这份刚柔并济,托举出了中华儿女的铁骨柔肠。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
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实现民族复兴之所以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离不开根植于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

作家路遥曾写道:“祖国是什么?她是炊烟,是鸽哨,是端午的龙舟,是中秋的火把,是情人在木栅栏后的热烈亲吻,是婴儿在摇篮里咿咿呀呀的呼唤,是母亲在平底锅上烙出的煎饼,是父亲在远行时的殷殷叮咛……”
近则身家,远则天下。

一近一远,构筑了中国人的精神天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