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解读和使用

合集下载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法探讨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法探讨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法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教法。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教学方法的探讨、教学案例的分享、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教学创新建议,全面地探讨了散文教学的方法和效果。

结论部分对文中的思路和研究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教学实践和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从而更好地开展《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法、教学方法、教学案例、教学效果、教学创新、教学评价、教学效果、教学结论、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蓬勃发展的时期,各种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等相继兴起,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中收录了这些思想家的部分作品,对于了解先秦思想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这部教材的深入研究和教学方法的探讨,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1.2 研究意义《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法探讨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挖掘先秦诸子的文学价值、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对《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教学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传统思想,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和认知结构,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对教学方法、案例分享、效果评价和创新建议的探讨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对《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法的探讨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也对教育教学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 正文2.1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材内容分析《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是一部描绘先秦诸子思想和文化的经典教材,其中包含了许多不同流派的篇章,如儒家、道家、墨家等。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课件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课件

逻辑严密:文章 结构严谨,逻辑 清晰,论证有力
思想深刻:文章蕴 含深刻的思想,具 有较高的哲学价值
思想特点分析
百家争鸣:先秦时期思想家众多,观点各异,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注重实践:先秦诸子散文注重实践,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强调道德:先秦诸子散文强调道德修养,注重个人品质的培养 关注社会:先秦诸子散文关注社会问题,提出了许多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
课件目的
介绍先秦诸子散文 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探讨先秦诸子散文 的思想内涵和历史 地位
提高学生对先秦诸 子散文的鉴赏能力 和理解能力
激发学生对先秦诸 子散文的兴趣和热 爱
课件内容
介绍先秦诸子散文的背景和特点
分析先秦诸子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 术特色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讲解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作品及其 作者
文化传承:先秦诸子散文对后世的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儒家的六经、道家的道德经、 墨家的墨经等。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韩非子》选读
作品特点:逻辑严密,语言 简洁,具有强烈的批判性
作者:韩非,战国时期韩国 人
主要思想:主张法治,反对 人治,强调君主集权
代表作品:《孤愤》、《五 蠹》、《说难》等
第五章
先秦诸子散文特 点分析
语言特点分析
简洁明了:语言 简洁,表达清晰, 易于理解
生动形象:运用比 喻、拟人等修辞手 法,使文章生动形 象
艺术特点分析
语言简洁,表达清晰 逻辑严密,论证有力 善于运用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 注重思想性,强调道德修养和政治理念
文化影响分析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义、忠诚 等道德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 了深远影响

中国小说欣赏语言文字应用先秦诸子选读简介及教学建议ppt 人教课标版

中国小说欣赏语言文字应用先秦诸子选读简介及教学建议ppt 人教课标版
刀”“献刀”“遇陈宫”“杀伯奢”,请用章 回小说题目的形式,分别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二)细读文本,画出描写曹操的段落,思考: 节选部分曹操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你认为 曹操是个怎样的人?理由是什么?作者为什么 既写曹操“奸”的一面,又写他“雄”的一面?
(说明:学生细读文本之后,可以结合完成“学案”5 -6两题来完成此目标,然后交流。)


遇到烦事,说是“破事儿”,破的东西, 瞧着就不舒服,把这样的形容词“破”和 “事”联系在一起,真是太贴近了! • 北京人出去挣钱,往往会说挣“嚼裹” 钱,形象地说出了挣钱是为了吃饭穿衣,为 了养家糊口,也体现了生活的艰辛。 • 说人多时,北京人爱说:乌yāng乌yāng 的,似乎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无需解释,乍 一听,头脑中仿佛呈现出一幅人们摩肩接踵 的画面,还伴着人声鼎沸,多么生动形象。 真绝!
• 二、安排活动 • (一)根据活动内容,将学生分成三个“活动小 组”,每个小组完成一项活动。(可由学生根据兴 趣自己选择) • (二)小组确定本内容在全班的呈现方式,然后分 头进行准备。 三、展示交流 • (一)在全班海选或制定两位主持人,了解各组准 备情况。 • (二)小组内展示,“海选”小组发言人。 • (三)在全班展示交流。
(2005年全国卷)
19.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 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 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6分) (2005年全国卷) 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 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1)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您帮帮忙”,也 可以说“ 您了”。 (2)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 解”,也可以说“请您 ” (3)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 也可说“您老人家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散文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散文课件

“仁者爱人”
孔子办教育
后人评孔子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 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 氏书,想见其为人。„„天下君王至于 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 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 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 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朱子语类》卷九三
二、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
比喻蕴涵深刻哲理,不同于一般的简单比喻。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章七十七)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古代风箱)乎?虚而 不屈,动而愈出。(章五)
《老子》的艺术特色
三、语言凝练精妙, 多用格言、警句。
合抱之木,生于毫 末;九层之台,起 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章六 十四)
①经济根源:生产力发展出现多种 经济基础并存局面。②政治状况: 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 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③阶级基础:阶级结构、阶级关系 十分复杂,代表不同阶级立场的思 想家层出不穷,对当时的社会变革, 发表不同的见解,并形成了不同的 派别,出现了“诸子百家”。④社 会环境:在诸侯割据称雄的时期, 统治者不可能推行封建的文化专制 主义,相反,各诸侯国竞相招揽人 才,礼贤下士成为社会风尚,使各 个学派都有了发展机会。⑤不同派 别的代表人物竞相著书立说,宣传 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形成了 “百家争鸣”的局面。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居 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滕文公下》)
○景春,孟子同时代人,纵横家。人姓名。公孙衍、张仪,也都是纵横家。公孙衍合纵,张仪连 横。公孙衍先在秦国为相,后又离开秦国策划合纵,一度身佩楚、韩、赵、魏、燕五国相印。张 仪先说楚,楚相失玉,门人诬之,张乃说秦,说从前我没有偷你的玉,无限我窃玉,今天小心点, 我要来偷你们的城了。纵横家们多类此,没有一定行为准则,所以孟子瞧不起他们,认为他们没 有资格称大丈夫,只配称小妇人。 ○“居天下之广居”三句,说大丈夫应该立足高远,立身正大。道,即仁政。 ○“得志”两句,得志便率领百姓一起走上大道,之代道。这两句演变为后世儒家著名的两句话: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富贵不能淫,淫,《辞海》解“惑乱”,有的人“一阔脸就变”,迷惑了本心,不知自己是谁。 贫贱不能移,移,改变节操。如《论语· 雍也》载: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而不改其乐, 孔子称赞他说:"贤哉回也!" 威武不能屈,屈,使动用法,使之屈。后世最典型的例子有苏武、 文天祥等。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 子· 告 子下》)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孟子篇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孟子篇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孟子篇【走近孟子】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

孟子师承子思(一说是师承自子思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

但是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述。

有《孟子》七篇传世,篇目为:《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发挥详尽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

据说,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

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

元丰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

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

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元朝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明朝朱元璋辑有《孟子节文》,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

【内容概述】孟子思想在本单元中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仁政学说。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解读和使用课件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解读和使用课件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解 读和使用课件
通过解读《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先秦时期思想家的作品, 掌握解读散文的技巧,开拓视野并探索人生哲学和伦理道德。
课程目标
1 了解先秦时期的思想 2 分析散文的特点和风 3 掌握解读散文的方法
家和他们的作品

和技巧
先秦诸子简介
孔子 老子
孟子 庄子选读散文的重要性来自1 了解先秦思想的核心观点
2 探究人生哲学和伦理道德
3 开阔思维和拓展视野
选读散文的方法和技巧
1 阅读前的了解和背景研究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案(人教版)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案(人教版)

翻译为“他”;代词“我”;代词翻译为“这样的”;语气助词;动词“到”。

2、“焉”:怎么;副词词缀,表示状态;句末语气词。

3、“以……为”翻译为:“认为……”;“所……者”翻译为假如……的话”。

4、“乎尔”介宾结构后置;宾语前置;“于师”介宾结构后置;“乎沂”“乎舞雩”介宾结构后置;“何以”宾语前置
六、搜集尊师名言:
1、一日之师,终身为父。

——元.关汉卿
2、为学莫重于尊师。

——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3、君子隆师而亲友。

——《荀子修身》
4、事师之犹事父也。

——《吕氏春秋劝学》
5、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吕氏春秋.劝学》
6、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晋.葛洪《勤求》
7、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

——《荀子.大略》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9、片言之赐,皆事师也。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10、师道既尊,学风自善。

——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11、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宋〕李觏《广潜书》
教学反思:。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第一章先秦诸子散文概说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起,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巨变。

所谓“诸子”就是指先秦诸多的思想家,因人非一位,书非一种,所以称之为“诸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140多家,今存者仅有20多家,且多出于后人的假托。

《庄子·秋水》载公孙龙言:“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

《荀子·解蔽》说:“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

在诸子著作中明确提到的诸子数量并不多,且不一样:《庄子·天下》所列为11家,《尸子·广泽》所列6家,《荀子·非十二子》所举12家,《吕氏春秋·不二》所列10家。

对后世文化有巨大影响的诸子是: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所谓“轴心时代”,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的概念,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文中,他指出:在公元前五百年前后,在古希腊、印度、中国和以色列等地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对人类关切的根本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且形成了各自的传统,这些文化传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的主要精神财富。

“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

”(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14页)时间: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以先秦、尤其以春秋战国时的思想为文化的源泉;空间:在地域上,形成了东亚文化圈。

造成这时思想世界变化的原因至少有两点:第一,秩序的变化使得过去天经地义、不言而喻的“知识”和“思想”不再拥有不言自明的权威性,重新建立思想与知识对于世界的有效解释,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第二,周王室的衰微,掌管文化的“王官”(知识分子)散落民间,这些人为了生存,开始出卖知识,促成了私学的兴起。

由于政治统治的松动,不同职业的文化人有不同的文化选择,加速了固有“知识-思想”体系的分化,各种思想学派便纷纷产生。

这正如《庄子·天下》所说:道术将为天下裂。

谈《先秦诸子选读》与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

谈《先秦诸子选读》与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

谈《先秦诸子选读》与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议论文写作是高中写作训练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文体,引导学生写好议论文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重心。

新人教版的选修教材《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是引导学生写好议论文的最好教材。

那幺,教师如何把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学生的议论文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呢?一、注重先秦诸子散文中精神品质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先秦诸子的高尚道德节操能给我们以指引。

孔子为了改善春秋时期混沌的社会局面而周游列国。

在周游途中不断受到同样可以称为“智者”的很多人的质疑和非议。

假如孔子不是因为有着对社会巨大的道德责任感,也许早就中途放弃,打道回府了,即使他和弟子们困在陈蔡郊外,饿得几乎要死的时候,孔子仍然可以气定神闲地为弟子们弹琴、讲故事。

他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他身上最高尚的品质莫过于为了拯救社会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与坚毅。

孟子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观点,一生都过着忧国忧民的生活,为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到处游说诸侯,屡屡碰壁也丝毫不言弃。

孔孟奉行“仁义礼智信”的做人基本准则,他们的精神几千年来一直闪耀着巨大的光辉,泽被后世。

社会文明进步了,也应该把先秦诸子思想中的宝贵一面发扬光大,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才能写出真诚的、能打动人的文章,而不是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话空话满天飞。

二、用先秦散文的艺术技巧提高中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技能运用先秦散文中的各种辩论技巧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

1.比喻论证2.对比论证对比论证是把正反两个方面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更鲜明地阐述观点。

先秦诸子散文中曾大量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

如孟子的《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中,孟子先从正面立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接着从反面推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接着再把“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归为“仁义礼智”四端,最后引出所要论述的中心。

在这篇散文中,孟子正是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的。

先秦诸子散文选讲主题

先秦诸子散文选讲主题

先秦诸子散文选讲主题
先秦诸子散文选讲的主题可以涵盖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责任和担当:先秦诸子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和担当,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社会和政治生活中,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尽心尽力。

例如,孔子的“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就表达了他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

2.智慧和生存哲学:先秦诸子散文中有很多关于智慧和生存哲学的论述,其中最著名的是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此外,也有很多诸子论述了如何明辨是非、保持内心平静、应对复杂局面等方面。

3.人格修养和理想人格:先秦诸子提出了不同的人格修养标准和理想人格模式。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孔子的“仁”的学说,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仁爱、正义、诚信、勇敢等品质,以达到理想的人格境界。

4.政治和伦理道德:先秦诸子在政治和伦理道德方面也有很多论述,包括对于治理国家的原则和方法、个人与国家
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探讨。

例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伦理原则。

5.形而上和认识论:先秦诸子也涉及到了形而上和认识论方面的议题,对于世界的本质、人类的认知方式、真理的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例如,庄子的“齐物论”就提出了对于真理多元性的认识。

先秦诸子散文选讲的主题是丰富多样的,涵盖了社会责任、智慧、人格修养、政治伦理道德、形而上和认识论等多个方面,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课件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课件
墨家
墨子等,主张兼爱非攻、尚同 等思想,强调普遍的爱和反对
不义战争。
02
散文特点
语言特色
简练明快
先秦诸子散文语言简练 ,不事雕琢,言简意赅
,直抒胸臆。
形象生动
善于运用比喻、夸张、 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 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质朴自然
语言质朴无华,不矫揉 造作,以平实自然的语
言传达深刻的道理。
节奏鲜明
拓展人生境界
诸子散文中的人生哲学和 智慧,有助于拓展个人的 视野和人生境界,提升生 活品质。
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1 2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诸子散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传承和发展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增强民 族文化自信心。
弘扬民族精神
诸子散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其传承和发 展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荀子》选读
总结词
荀子的著作,主张礼治、强调后天教化和王道政治。
详细描述
选取《荀子》中的重要篇章,介绍荀子的礼治思想、教育理念和政治主张,展 现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老子》选读
总结词
道家经典之一,以道为核心,强调无为而治、自然法则和返 璞归真。
详细描述
选取《老子》中的核心章节,深入解析老子的道家思想、人 生哲学和政治主张,展现道家思想的独特魅力。
学术氛围
士人阶层的崛起和学术氛围的浓厚 ,为思想家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他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等,主张仁 、义、礼、智、信等道德原则 ,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
谐。
道家
老子、庄子等,主张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等思想,强调个体 自由和自然法则。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法探讨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法探讨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法探讨1. 引言1.1 引言《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是一部集先秦诸子的散文精华于一体的重要教材,对于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和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该教材的教法进行探讨,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本书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背景随着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先秦诸子的散文作品。

对于如何将这些作品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古代文化修养问题仍然值得探讨。

本文旨在通过对《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可行的教学参考。

研究意义通过对《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教法进行深入探讨,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古代文化修养,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水平。

对于教师而言,更好地运用这本教材进行教学也能提高他们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1.2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主要围绕着先秦诸子散文这一文学形式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展开。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先秦诸子散文具有重要地位,代表了当时各种不同学派和思想流派的形成和表达。

通过对先秦诸子散文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伦理道德观念和文化传统,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随着文化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传统文学的研究和传承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先秦诸子散文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珍贵遗产,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重视和关注。

由于诸子散文的内容较为复杂,形式多样,如何有效地传授和教学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诸子散文的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1.3 研究意义通过教学《先秦诸子散文选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先秦诸子的思想观念,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摘要:社会浮躁,人们趋利追名,忘记孝悌、诚信等,这是目前社会中存在的道德问题。

教育除了传播知识外,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育人,教化百姓。

针对现实,联系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教学任务和特点,首先关注了《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这本教材在当下意义;其次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有关规定及要求根据社会现实做了解读,强调了这门选修课程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性;最后对这门学科的教学方向、思路给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东风,本课程的教学应着力于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教育。

关键词:诸子散文核心价值观三十多年前的1988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瑞典等离子体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遗憾的是作为我们自己的精神食粮,一度被忽视或者至少说没有被重视。

直到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传统的美德才被重拾,再一次得到重视,而《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或者说整个的诸子散文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忠贞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就是我们传统优秀文化的本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有的根本”,是我们重塑社会人格,重构价值观念的“根基”。

那么《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哪些渊源性的联系呢?一.对《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材编选在当下意义的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弘扬,《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源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传承了中国精神和儒家的德育传统。

从国家的层面出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提出的就是“富强”,这是“落后就要打”这一沉痛教训的深刻总结,《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第二单元“王好战请以战喻”一文中提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闯兀?鱼鳖不可胜食也。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解读和使用ppt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解读和使用ppt


先秦诸子尤其是其中的孔子、孟子、 荀子等儒家学者,以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为人生追求,以道德为立身行事 自处处人的根本,是道德人格思考和培 养方面的大师。。
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启发和引导学 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格健全地发展

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各方面的问题,有异常敏锐深刻 的洞察。他们或者教人以种种智慧的、积极的方式因应社 会人生问题,或者启发人们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进行反思。 这些睿智的思考现在看来仍然富有引导和启示意义。
二、切实贯彻《高中语文新课 程标准》“文化论著选读与专 题研讨”部分的教学要求。


1.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特别是一些经典名 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思考人生价值 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科学 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 行为准则。 2.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选读其中的 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 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 关键材料。
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胜人者有力,自胜者 强”。 所以,有益于培养和加强学生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




先秦诸子散文原创性之强、哲思之深、风格流 派之多、影响之远,它们都是空前的绝后的。 学习先秦诸子的文章,可的享受。 丰富学生的思想智慧,开启学生的思路,提高 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经典论说可资援引,其奇妙优美的表达可资 借鉴。 所以,开设这门课程,又有益于提高他的 写作能力。
知人论世 掌握材料 自主探究 联系当下
三、 秦诸子选修课的定位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梳理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

孔丘的思想言行见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

传世的《论语》共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等20篇。

《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

)孔子曾任鲁国大司寇,后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整理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二、背景介绍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

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

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的最终被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

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

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孔子就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他确立了自己“仁”“礼”的学术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在开办教育的过程中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后来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这些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流传至今的经典名著——《论语》。

三、知识点总结《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是《论语·微子》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天下有正道,我孔丘就不会同你们一道从事变革了。

孔子热心救世,遭到不少隐士泼来的凉水,像选文中的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国时期,各诸侯除了在政治、经济、军事等 方面加强自己的实力外,为逐鹿中原,十分需 要借重知识分子,因而“养士”之风盛行。这 对“百家争鸣”起了促进作用。 战国诸侯对“士”往往采取宽容的政策,允许 学术自由。他们虽然有所偏重和选择,但对各 家的学术兼容并蓄。这是因为战国诸侯为了巩 固其政权,要从多方面去总结政治得失,摸索 统治经验,因此对各家各派“兼而礼之”。由 于战国诸侯对“士”的宽容政策,允许其“合 者留,不合者去”,从而促进了各国的人才流 动。这也为“百家争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先秦诸子尤其是其中的孔子、孟子、 荀子等儒家学者,以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为人生追求,以道德为立身行事 自处处人的根本,是道德人格思考和培 养方面的大师。。
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启发和引导学 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格健全地发展

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各方面的问题,有异常敏锐深刻 的洞察。他们或者教人以种种智慧的、积极的方式因应社 会人生问题,或者启发人们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进行反思。 这些睿智的思考现在看来仍然富有引导和启示意义。
第2条说明了本教材中阅读专题的分类, 教材把所有的章节分成了必读和选读两 类,“必读材料要求精研细读,选读材 料意在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能基 本把握材料的主旨即可”。 第3条说明了要求背诵的条目,要求“可 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学生背诵更多的选文。


第4条说明了本教材的选编范围和编选重点。 根据以上教学目的,全书共选编了《论语》、 《孟子》、《荀子》《老子》、《庄子》、 《墨子》、《韩非子》共七部著作的选读。其 中《论语》和《孟子》的选读两个单元共占了 14个小专题,另外,《荀子》1个小专题, 《老子》1个小专题,《庄子》5个小专题, 《墨子》3个小专题,《韩非子》2个小专题, 共12个小专题。即《论语》和《孟子》占了整 个模块的一半以上的分量。

儒道相互影响:儒家孟子受黄老之学的影响, 郭沫若早就指出过。他认为孟子主张的“浩然 之气”是袭取了《管子· 内业》的“浩然和平, 以为气渊”,而“稍为改造了一下。”(《十 批判书· 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孟子的“养心莫 善于寡欲”(《孟子· 尽心下》)也是受了黄老 之学的影响。《管子· 心术上》说:“虚其欲, 神将入舍”。《内业》说:“能去忧乐、喜怒、 欲利,心乃反济”。两者一比较,其影响是明 显的。

《先秦诸子选读》,在“拓 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思考人 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 和责任感,培养科学精神,提高 文化素养,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 行为准则”方面具有十分独特的 价值。
做到四个“有益于”:
有益于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 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增强他们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有益于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 德性,使人格健全地发展。 有益于培养和加强学生把握社会、人生 问题的能力。 有益于提高他的写作能力。


吕思勉先生说:我国学术,只有先秦时候 的诸子百家之学纯为我华夏民族的自创。
先秦诸子创造了那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 并且深刻影响了身后两三千年的中国历史, 可以说,先秦诸子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根。所以开设这 门课程,有益于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 优良传统的热爱,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各家主张虽然各不一致,相互如水火一样不相容。但是并非毫无 关系,往往是相灭又相生,相反又相成。在学术发展过程中往往 互相补充,而使学术思想水平不断提高。比如老子首先提出“道” 这个抽象概念,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这种客观唯心主义哲 学,片面地强调了抽象思维的作用。墨子在认识论上特别强调经 验,即重视感性认识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这就克服了老子哲学 强调抽象思维的片面性。荀子吸取了墨子重视感性认识的长处, 建立了他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同时又吸取了宋鈃、尹文的唯物 主义的认识论,给理性认识以一定的地位。因而荀子的认识论就 在前人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一步。老子强调天道无为,忽视了人 的主观能动作用。儒家纠正了老子这一弱点,强调了人的主观能 动性。但是,孟子又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陷入了主观唯心 主义。荀子批判了孟子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吸取了他重视人的 主观能动性的合理部分,继承了历史上的唯物主义思想传统,形 成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知人论世 掌握材料 自主探究 联系当下
三、 秦诸子选修课的定位
1、不上成必修课
必修课强调“实”字,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 衡性,侧重共同知识、技能、素质的形成,强 调为学生奠定未来发展的共同根基 选修课突出“活”,强调个性自由,注重生成 和发展,更应致力于拓展性和开放性,更加重 视发展学生的特长与个性。 因此,在选修课教学时,更需要关注学生个体, 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切实贯彻《高中语文新课 程标准》“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 研讨”部分的教学要求。


1.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特别是一些经典名 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思考人生价值 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科学 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 行为准则。 2.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选读其中的 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 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 关键材料。


3.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理性的反 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 的独立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互相启 发,共同提高。 4.借助工具书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知道 作者情况和相关的文化背景,了解论著中涉及 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

在学术自由的环境中,培养了冲破旧传统思想 的束缚、敢于探求的精神,从而大大促进了学 术的发展。因此,各家各派的著作如雨后春笋 般涌现出来。各种观点纷然并存,直接交锋。 在“百家争鸣”过程中,有儒、墨之争,儒、 法之争,儒、道之争,等等,就是在一家之中, 内部也有不同派别的争论。诸子都从自己的立 场出发,提出救世的主张。正如《淮南子· 要略》 说,诸子之学皆出于救时之弊。这样就形成了 各家各派的特色。

在“百家争鸣”中各家的相互影响,还表现在 思想资料的继承关系上,并不局限于某家只继 承某家,而是各家之间互相吸取营养。比如法 家韩非批判地继承了老子的一些思想,他作 《解老》、《喻老》两篇,把老子的唯心主义 的“道”,改造为唯物主义的“道”,吸收到 他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中去。

百家争鸣促成了诸子散文的蓬勃发展。这不仅 反映在内容上,而且表现在文体形式上。记载 孔子言行的《论语》,尚属简短的语录体, 《墨子》沿用语录体,但议论成分增多,以适 应争鸣的需要。不过,这种议论尚较质朴。到 了《孟子》,论辩色彩加浓,行文显得繁富而 又曲折。《庄子》开始突破语录体,向专题论 文发展,到了《荀子》、《韩非子》则不再用 语录体,而成为专题论文。诸子散文这种由简 到繁,由语录体到专题论文的演进过程,生动 地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积极作用。
着眼于当下: ①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 ②促使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③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⑤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⑥使学生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
具体方法上
①了解背景 ②抓住重点 ③理性反思 ④关注现实




5.联系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和中外文 化现象,有意识地验证、借鉴、运用所读论著 的观点、方法,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 6.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对感兴趣的 社会、历史、文化现象进行理论思考,独立作 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开展专题讨论和研究,积 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7.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 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 途径,学习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剖析。
二、“概说”的概说

教材的“概说”部分,从“从学派出现 到百家争鸣”“诸子之思想及其争 鸣”“诸子议论文的魅力”三个方面介 绍了先秦诸子。
1、“百家争鸣”和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阶级关 系发生变化,宗法制动摇,兼并战争频仍、政 治风云多变。正是在这种情势之下,士阶层空 前活跃.有的聚徒讲学、有的游说各国。诸侯 卿相争相养士,以招揽人才,壮大目己的势力, 而贤能之士也借机献计献策,陈述己见。如战 国中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中各派学者 荟萃,竟达上千人,他们论学议政,著书立说, 盛况空前。
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胜人者有力,自胜者 强”。 所以,有益于培养和加强学生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




先秦诸子散文原创性之强、哲思之深、风格流 派之多、影响之远,它们都是空前的绝后的。 学习先秦诸子的文章,可以得到独特的享受, ──一种将感性与理性深刻融合在一起的享受。 丰富学生的思想智慧,开启学生的思路,提高 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经典论说可资援引,其奇妙优美的表达可资 借鉴。 所以,开设这门课程,又有益于提高他的 写作能力。

3、 先秦诸子的魅力
思想的魅力 文学的魅力 人格的魅力
思想的魅力

诸子散文充满智慧、经验、哲理,富含 人文精神。是提高现代人素质,建设社 会精神文明的可贵借鉴。

孔子说: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 说不知道,这才是智者。因为只有承认 自己有不尽知的,才不至于自欺欺人, 才能学无止境。孔子道出了求知必须取 真诚态度。孔子的话应该使强不知以为 知者自省。
2、诸子往往是相灭又相生,相反又相成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相互诘难,进 行了激烈的论争,但这只是“百家争鸣” 的一个方面,在争鸣的过程中,各家还 有相互影响的一方面。
例如儒法两家“百家争鸣”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就表现 得十分明显。 田齐法家具有法家强调“法”的特点,而同时兼用儒 家的“礼”、“义”。《管子· 牧民》有“礼、义、廉、 耻”为国之四维之说,而且还主张孝悌之道。这些显 然是受了儒家的影响。 孟子在稷下学宫,也受法家影响。《孟子· 尽心上》说: “舜的父亲杀人”,该怎么办呢?孟子认为,法官应 该把瞽瞍逮捕起来,舜不能去禁止,因为这是依法办 事。仅从这一点看,说明孟子也有法治思想。 荀子受田齐法家的影响更深。他把儒家的“礼”进行 了改造,加进了“法”的内容,常常“礼”、“法” 并称。他说:“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因 此,荀子两个弟子韩非和李斯后来都成了法家的代表 人物,也就不难理解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