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后期田间管理的方法
玉米中后期管理技术要点
![玉米中后期管理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6c0bb1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d1.png)
Z a i p e i j i s h u 玉米中后期管理技术要点吐尼沙汗博乐所处区域是荒漠与大陆性干旱半荒漠气候区域,春季气温冷暖多变,夏季高温炎热,伴有干热风。
气候凉爽,冬日漫长寒冷。
玉米种植中中后期就是穗期以及花粒期阶段,玉米穗期大田管理重要任务就是协调营养生长,对茎叶徙长进行控制,促使植株枝叶、穗粒等生长壮大,有助于延长玉米根叶生长。
一、加强穗期追肥操作从当前种植生产活动中能得出,玉米生长至大喇叭口期属于玉米水肥临界点,此阶段玉米植株肥料和水份不足将会对后续玉米种植产量产生较大影响。
在追肥中要注重补充尿素,在每亩地施加20至30kg尿素,适当补充钾肥,能提升追肥成效。
在施肥中要注重应用穴施、开沟等操作,在浇水过程中也能随水施肥,水肥同施能有效提升玉米植株肥料应用成效。
穗肥追施中要注重在玉米雄穗抽穗前12天实施,每亩地施加碳酸铵40kg以及15kg尿素,施肥中可以选取穴施。
在根部周边开穴,将肥料深入施加,之后进行覆土。
在施肥过程中遇到干旱天气,要注重适度浇水,这样能促使根部有效吸收更多肥料。
所以,当前在生产实践中要注重补充充足穗肥,补施粒肥,促使玉米中后期养分得到有效补充,全面提升玉米种植品质与整体产量。
二、适时浇水玉米生长中从拔节期到抽雄期这段时间属于玉米快速生长阶段,在玉米抽雄前10日是作物生长中需水关键时期。
在此阶段对玉米生长中水分要求较高,其中土壤实际含水量处于70%至80%最为合理。
玉米抽雄到开花期是蓄水重要阶段,要求种植区域土壤环境相对含水率能保持在80%。
其中籽粒产生到蜡熟阶段水分需求量相对较低,但是仍处于水分需求重要阶段,土壤相对含水率在70%至75%最为合适。
在抽穗前遇到干旱气候,将会导致玉米产量降低。
当玉米进入到抽穗期之后,转入到灌浆乳熟期,此阶段要注重及时补充水分,这样能有效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目标,但是种植区域自然降水较多要注重及时进行排水。
三、去除杂草以及长势较弱的植株玉米种植生长较快时间段也是杂草丛生时期,当玉米大田中杂草大量生长,要注重集中实施中耕除草操作。
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6a44820eefdc8d376ee3293.png)
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主要指穗期及花粒期的田间管理。
其中拔节到孕穗为穗期;开花受粉及成熟期为花粒期。
1、穗期管理(1)及时中耕、锄草、打杈。
玉米孕穗前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要以蹲苗为主。
应结合机械或人工中耕松土锄草,不时打去玉米基部孽杈,避免养分无端分散损失。
中耕时要避免伤苗、埋苗和铲苗。
(2)追肥。
当玉米株高60厘米左右,结合最后一次机械中耕,亩追尿素20—25公斤于根旁5厘米、深8厘米处,15天左右灌头水。
(3)玉米螟防治。
在秋翻冬灌、轮作倒茬、青黄贮、当年4月中旬集中碾压焚烧玉米秸杆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生物、化学及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玉米螟防治。
如用BT、白僵菌等农药封闭场院上的玉米秸秆堆;在喇叭口期每亩用BT、白僵菌等生物制剂200克或用高效低毒农药灌心1-2次;在越冬代玉米螟成虫及第一代玉米螟成虫羽化期挂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等,防治或降低玉米螟的危害。
(4)化控。
玉米抽雄前5~7天(即上部7~8片叶未完全展开时),亩用玉米健壮素30克(一支)加水16公斤均匀喷施于叶片,可壮秆较好防止倒伏。
(5)实施头水前揭膜,减轻土壤残膜污染。
当中午叶片暂时萎焉、早晚又恢复正常持续2~3天时即蹲苗结束。
此时,要因地制宜地实施头水前揭膜,这不仅可提高灌水质量,促进玉米气生根下扎,增强抗倒伏能力,而且更能有效提高玉米地残膜回收率,减轻土壤污染。
玉米大喇叭口期,地膜已基本不起作用,对于不易受旱的下潮地、河坝地以及浇水便利、水源充足的壤土和粘壤土等地,均应全部实施头水前揭膜,且揭膜后确保1~2天内及时浇上水,以免受旱;尤其秋后要采用机械收获的玉米村队,更要加强头水前揭膜工作的力度。
(6)灌水。
揭膜后要及时进行灌水,这次水一定要灌透灌匀。
10-15天及时跟上第二水,抽穗开花时及时浇第三水。
2、花粒期管理(1)适时灌水。
玉米从开花到成熟不能缺水。
要及时灌水,保证充分灌浆。
此期一般应浇水两次,最后一次要控制水量,以防贪青晚熟。
夏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
![夏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72651cd89eb172ded63b712.png)
伤 、 早衰 , 不 争取 粒多 、 重 , 粒 达到 丰产 的 目的。 阶段 田问 该
管 理 的主要 内容包 括科 学合 理 施肥 、 病虫 害 防治 、 防倒 及 适 时收获等 。
条 件 , 高光合 效果 , 长根 和叶的 生理活 动 , 提 延 防早衰争 活
熟, 提高粒重 。
1 . 后期 中耕 可 以破 除板结 , 进通 气增 温 , 利 于微 .1 2 促 有
耗 , 进 雌穗 发育 ; 促 二是 降低 株 高 , 善通 风透 光 条件 , 改 增 强 了抗 倒 能力 ; 三是 克服 雌 雄穗 开 花脱 节现 象 , 下转2 4 ( 1
页)
任务是攻秆 、 攻穗 , 防缺水 , 严 避免 “ 长脖 旱” 和涝害 。
作 者简介 : 邵友 伦( 9 5 )男 , 17 一 , 安徽 宿州人 , 中专 , 助理农 艺师 , 从事 基层农技 推广与服务工 作。
收稿 日期 :0 0 0 — 3 2 1 — 4 1
( 上接 2 6 且 该 网络线 与地 面值班 室 内多 条线 路捆在 一 0 页)
261 机房 接地 要求 雷 达工作 室 和相关工 作 室按相关 规 .. 范应铺 设导静 电地 板 , 地板 架可 以与 已经设立 的等 电位 连 接 网络进 行 多点 电气 连 接( 连接 点视 机 房 面积大 小 , 般 一 机 房可 在 四角 连接 即可 )为 了地 板下 布设线 路的需 要 , 。 地
个线 路都要 接入 避雷线 路 , 在下 班后 , 最好 把 网络线拔 下 , 以免造成 连锁反应 。
25 线 路 部 分 防 护 .
雷达 和相关 附属 设施 有很 多工作 信 号都很 低 , 使这 要 些信 号正 常工 作 , 要 求供 电部 分 不能 产生 污 染 , 号线 就 信
玉米后期遭大雨后应怎么管理
![玉米后期遭大雨后应怎么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8c59405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a.png)
2023-11-06contents •灾前防御措施•灾后管理措施•补救措施•预防措施建议•案例分析与应用目录01灾前防御措施在玉米种植区域,建设明沟、暗沟等排水设施,确保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定期检查排水设施的运行情况,及时清理堵塞的渠道,确保排水畅通。
定期维护排水设施排水系统建设合理选择防风林物种选择生长快、防风效果好的树种,如杨树、榆树等。
科学规划防风林布局根据地形、气候等条件,合理规划防风林的密度和分布。
防风林建设土地平整与深耕对玉米种植地进行深翻和平整,使土地更加疏松,有利于水分渗透和作物根系生长。
改善土壤结构通过施用有机肥、轮作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土地整治与深耕02灾后管理措施及时排涝排涝原因大雨后,田间的水分会大量积累,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会影响玉米的生长,甚至导致玉米烂根、倒伏。
排涝方法通过水泵、排水渠等工具,尽快将田间积水排出。
如果积水较深,可以采取挖沟引流的方式,将积水导向附近的河流或排水沟。
大雨后,玉米的营养吸收会受到影响,此时进行叶面喷肥可以补充营养,促进玉米的生长。
喷肥原因喷肥种类喷肥方法可以选择磷酸二氢钾、尿素等速效肥料,也可以选择含有多种元素的复合肥。
将肥料配制成适当的浓度,用喷雾器均匀地喷洒在玉米的叶片上,注意要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烧叶。
03叶面喷肥0201大雨后,田间湿度增加,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因此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防治方法定期检查玉米的生长情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使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
同时要保持田间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病残体和杂草。
防治原因病虫害防治VS03补救措施针对玉米生长后期遭遇大雨的情况,可以考虑改种其他适应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作物,以减少损失。
选择生育期较短、耐旱、耐瘠薄的作物,如大豆、绿豆、红小豆等,确保在季节和气候条件允许下实现快速生长和丰收。
改种作物时,需要注意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和行距,确保通风透光良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玉米杂交种后期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杂交种后期田间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44d703087c24028915fc3d6.png)
理 , 时 母 本 雌穗 9 % 以上 均 已吐 丝 , 此 o 三类 苗 散 粉 易 产 生 自 交 植 株 , 重 影 响 种 子纯 度 。 以在 制种 田抽 雄后 期 组织 专 严 所 业 班 子 对 三类 苗 一 次 性 清 除 ,既 改 善 了 田间 的通 风 透 光 又
.
.
玉米 制 种 田蜡 熟 期 , 母 本 上 部 的 茎 秆 砍 去 ( 穗 上 部 把 雌 留 1 2片 叶 )减 少 养 分 消耗 , 营养 向雌 穗 输 入 。 在 砍头 的 - , 使
同 时 , 时进 行 站 秆 扒 皮 , 取 上 述 措 施 可 以 提 早 成 熟 7天 同 采
保 证 了种 子 纯 度 。 2人 工辅 助授 粉 . 可 以提 高母 本结 实率 , 别 年 份 雨 水 多 , 住 晴 天 机 会 个 抓
.
左右 ,同时 降 低 种子 水 分 8 %左 右 ,扒 皮 时 间 不 宜过 早 或 过
■ 栽 Za u培 作 op e wi 物 n z i
玉米杂交种后期 田问管理技术
郭 润 雨
( 票 市娄 家店 农 业站 ) 北
在 杂 交 玉 米 制 种 的 过 程 中 ,往 往 忽 视 后 期 田间 管 理 既 影 响 制 种 田的 产 量 , 时 又 造 成 种 子 质量 的 下 降 所 以 加 强 同
收 获
合 计
7 0
8 4 6 6.6
善, 必将 在我 区结 出丰 收 的果 实 。
表 3 生 育 性 状 表
品 种
每亩穴数
( ) 万
合 计 ( ) 株
分蘖 力 ( 穴均 )
有 效
无 效 ( ) 株
5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999e430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3.png)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的生长阶段分为苗期、生长期、开花期、灌浆期等,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田间管理措施。
同时,玉米也容易遭受多种病虫害的侵袭,病虫害防治也是玉米田间管理的重要内容。
下面将从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病虫害防治方面,详细介绍玉米田间管理的技术要点。
一、苗期管理技术要点苗期是玉米生长的第一个关键时期。
此时,种子萌发,幼苗出土,接受阳光、雨水、营养,开始生长。
因此,苗期管理对后期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
苗期主要包括基肥施用、病虫害防治、杂草清除等方面。
(一)基肥施用适量的基肥施用可以保证玉米幼苗的营养供应,加快幼苗的生长速度。
一般情况下,可以在播种前施用,也可以在幼苗生长1-2叶时进行。
基肥的施用量应该根据土壤类型、肥料品种、玉米品种等因素进行调整,一般来说每亩施用20-30kg的有机肥和30-50kg的复合肥。
(二)病虫害防治苗期是玉米受害最严重的时期之一,常见的病虫害有玉米疫病、玉米夜蛾、玉米螟、白粉虱等。
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农业措施等,这里主要介绍农业措施。
①密植:种子的密植可防止害虫和病菌侵袭,提高幼苗生长率和产量。
②合理施肥:受到虫害和病菌侵袭的玉米地严重缺乏营养,因此,合理施肥有助于增强玉米抗病虫的能力。
③灌溉:及时合理地浇水,保持土壤的湿润,有利于幼苗生长、防治病虫害。
④轮作:轮作可以控制病虫害源头,减少土壤虫害和病害的发生。
(三)杂草防治苗期进行适量的杂草清除,有助于减少玉米的营养损失,维护玉米的健康生长。
可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方法,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机械除草和人工除草进行;化学防治可以使用除草剂进行,需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用量。
生长期对玉米的成材率和产量影响很大,合理的田间管理可以提高玉米的生产性能。
生长期包括施肥、中耕、喷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生长期的施肥应当根据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进行。
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c64e83831126edb6f1a1073.png)
使 用 新 种 子 , 期 播种 , 强 肥 水 管 理 。 适 加
部 薄 壁 细 胞 再 度 膨 大 , 周 皮 层 及 韧 皮 而 部 的 细 胞 不 能 相 应 生 长 , 发 生 开 裂 现 而 象 。 所 以 , r 长 前期 遇 到 干 旱 时 要 萝 - 生 及时浇水 , 肉质 根 迅 速 膨 大 时供 水 要 均
一
王 雨展
、
穗期管理技术
扎 , 强 抗 倒 伏 能 力 , 且 更 能 有 效 提 增 而
( ) 长 季 节 温 度 高 , 其 是 夜 温 四 生 尤
过高 , 分积累少则容易糠心 。 养
( ) 前 期 土 壤 湿 度 高 ,后 期 湿 度 五
叉 根 又 叫歧 根 , 要 是 生 长 点 受 到 主
小 , 肥供应不足则容易糠心。 水 玉 米 中 后 期 田 间 管 理 主 要 指穗 期 及 花 粒期 的 田 间管 理 。 中拔 节到 孕 穗 其 为 穗 期 :开花 授 粉 及 成 熟 期 为花 粒期 。 穗 期 和花 粒 期 田间 管理 均 十 分关 键 。
碍 肉质 根 的 生长 就 会 发 生 叉 根 。施
用 未 腐 熟 有 机 肥 或 浓 度 过 高 的 肥 料 , 根 前 端 长 在 粪 块 上 , 易 造 或 均 成 烧 根 , 形 成 叉 根 。 地 下 害 虫 咬 而
李 翠芹
( ) 夏 萝 卜 种 过 早 、 生 未 熟 六 春 播 发
四、 熟抽 薹 未
未 熟 抽 薹 也 称 为 先 期 抽 薹 。 肉 质 即 根尚未发育完全就出现抽薹的现象。 萝 卜 北 方 春 夏 栽 培 或 高 寒 地 区 秋 冬 栽 在
因 此 , 选 择 品 种 、 产 管 理 、 藏 在 生 贮
石家庄地区夏玉米中后期管理技术要点
![石家庄地区夏玉米中后期管理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7c9132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4.png)
2021年第1期现代农村科技作物栽培石家庄地区夏玉米中后期管理技术要点张娟(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赵县试验基地河北赵县051530)石家庄地区的夏玉米生长进入到生育中后期,这个时期玉米根茎叶基本定型,灌浆进入高峰期,对于产量的形成至关重要,田间管理也十分关键。
1及时追施花粒肥石家庄地区夏玉米生育中后期大部分处于灌浆中期(乳线刚刚形成),脱肥现象严重,影响粒重,宜发生青枯病。
此时底肥和中期的追肥往往消耗殆尽,后期补肥极为重要,应施以氮肥为主的速效肥,如尿素+硫酸钾等。
结合降雨天气施入,可提高肥效和肥料利用率,促穗大粒多。
2注意排涝和防旱夏玉米生育中后期降水充足,一般不会受到旱灾,但是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7月下旬到8月上旬比较集中,田间要疏通沟渠,做好排水,以防积水伤害茎叶及根系,引起死苗。
田间一定不能有长期积水,一般3d积水会影响根系正常发育,7d会造成产量严重影响,甚至死亡。
9月份降雨一般不足,要及时灌溉,保证地皮湿润,并可为小麦播种造墒。
3及时防治病虫害近年来,玉米生育中后期,玉米螟、棉铃虫、粘虫和草地贪夜蛾等虫害发生严重,玉米青枯病、玉米大小斑等病害也是高发时期,要切实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
防治玉米螟等类害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90%晶体敌百虫、48%毒死脾500ml加适量水,拌25 kg 细沙或细干土,每株施2~3g在大喇叭口期灌心,如果防治不利,可在后期用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药剂选用甲维盐、高氯和氟铃脲等复配药剂,在3龄前用苗、僵苗、病苗,要及时喷施芸苔素等调节剂,促其恢复生长。
3.4追肥。
谷子孕穗期末期抽穗前养分需求较多,应在透雨后及时进行追肥,亩追尿素15~20kg,或高氮复合肥料15〜25kg为宜。
3.5及时浇水。
谷子开花前若遇到干旱,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灌溉。
3.6叶面施肥。
谷子抽穗后,叶面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30kg/亩(50g磷酸二氢钾兑水15kg),可有效减少秕谷,促进籽粒饱满,提高千粒重。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96e09a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5.png)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是确保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
以下是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简要介绍。
一、播种前期1. 土壤处理:选择富含有机质、透气性好、保水性较强的土壤。
将土壤深耕细碎,除去杂草和病虫害源,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2.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玉米品种,抗逆性强、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好的品种。
二、整地期1. 相间整地:将苗床和田间地块进行整地处理,清除田间农残、杂草和枯落的植株,并实施深翻整地,提高土壤肥力和通气透水性。
2. 留茬晾晒:将稻谷、豆类等前茬清理干净,堆放堤坡上晾晒,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源头。
三、播种期1. 播种技术:合理控制播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气候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合理选择播种工具,保证播种均匀和深度一致。
2. 施肥:根据土壤条件和玉米吸肥特点,进行科学施肥。
一般在播种前后进行基础施肥,后续根据生长阶段和作物需求进行追肥。
四、苗期1. 种子处理:将玉米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也可以进行种子增效剂处理,促进发芽和生长。
2. 过水过肥:保证苗床湿度和养分供应,提高幼苗生长速度。
及时追肥,调整肥料配方。
3. 预防苗蛀虫:喷洒杀虫剂,防止苗期蛀虫危害。
五、生长期1. 中耕松土:及时进行中耕松土,保持田间土壤松散、通气性好。
中耕还可以控制杂草生长,减少竞争。
2. 喷药防治病虫害: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杀虫剂、杀菌剂进行药剂防治。
3. 施肥追肥:根据玉米的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适时追肥,提高产量和品质。
六、成熟期1. 调整灌溉:根据玉米的生长需水量,合理控制灌溉频率和量,防止干旱或过湿对玉米的不良影响。
2. 防治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的重要害虫之一,定期进行田间巡查,发现虫害进行针对性喷药。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包括土壤处理、品种选择、播种技术、施肥、中耕松土等。
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
![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9d174e1ccc7931b765ce157e.png)
病 的防治 。茎腐病 , 又 叫茎基腐病或青枯病 , 出现在玉米灌 浆期 。 乳熟期末期 至蜡熟期为高峰期。 发病症状是茎基节 间 会 出现纵 向扩展的褐色病斑 , 形状是不规则 的, 并且 随着 时 间的延长 , 病情逐渐加重 , 严重时会使茎秆腐烂 , 极易倒伏 。 防治方法 : 根据茎腐病的特征 , 使用相应的药剂进行治疗。 结束语 :
玉米 中后期 田间管 理 Nhomakorabea张云峰
玉米 的整个生长发 育过程分为三个 时期 , 即: 苗期 、 拔 节孕穗期 、 成熟期 。其 中, 苗期的管 理是确保 玉米稳产稳收
管 理
玉米的后期管理指的是抽穗开花至成熟期间的田间管
的基础 ; 拔节孕穗期 、 成熟期的 田间管理 是确保玉米稳产稳 收、 高产 高收以及高质量 的必 要条件 , 由此可知 , 玉米 中后 期 的田间管理至关重要。 因此 , 本文主要 针对 玉米 中后期 的 田间管理进行探讨 , 以供参考 。 玉米中期 田间管理一 拔节孕穗期 田问管理 拔节孕穗期属于玉米中期 ,它是玉米整个生长发育最 快 的时期 , 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 的时期。 玉米 生长
一
理 阶段 。这一阶段 , 茎叶生长已经停止 , 主要以生殖生 长为 主。 可以说这一时期是 玉米一生 中最重要的阶段 , 因为它决 定有效穗数 、 结实粒数和粒重 , 是开花散粉和受精结实 的关
键时期 , 是决定玉米产量高低 、 质量好坏的关键时期 。 因此 , 要做好这一时期的 田间管 理 , 以保证玉米稳产稳收 。 1 . 及 时 灌溉 灌溉玉米穗期耗 水量最大 ,占一生耗 水总量的 3 0 %~ 3 5 %, 尤其 是在抽雄期 , 要及 时进行灌溉 , 因为这时期耗水 强度最大 , 由此将其化为玉米需水的临界期 , 不可缺水 。如 果不能及时灌溉 , 会造成不 同程度的减产 , 严重时甚至会造 成绝产 。 因此 , 要及时灌溉 , 改善 田间小气候 , 提高大气 相对 湿度 。 2 . 适当排水 玉米的需水量是一定 的 , 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在对玉 米灌溉时 , 要本着多排少灌的原则进行 。因此 , 要做 到及 时 灌溉 、 适 当排水 。 如: 春 玉米开花结实期是一年的多雨季节 , 防旱 的同时又要注意排涝 。 如果玉米受涝严 重的话 , 会 造成 植株发黄早衰 、 灌浆结实差 。 3 . 增 施粒 肥 在玉米 雌穗 抽丝始期 , 要增施粒肥 , 补充养分 , 促进玉
河南: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
![河南: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b357fc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4.png)
河南: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
一、玉米中期(穗期)田间管理
1、防治玉米螟:玉米小喇叭口期(8-9片展开叶)或大喇叭口期(12-13片展开叶),选用1.5%辛硫磷颗粒剂加细沙或细土1:5配比丢玉米心叶,每株1-2g,或选用3%辛硫磷颗粒剂加细沙或细土1:5配比丢玉米心叶,每株1g左右。
2、此期需水量较多,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65-70%时浇水。
3、科学施肥:根据测土结果配方,进行平衡施肥和使用配方肥,应保证每亩施纯氮25公斤、纯磷9公斤、纯钾10公斤、硫酸锌1?D1.5公斤、磷钾一次施入,氮肥在播后25天、45天时分别按1/3、2/3的量追肥。
4、积极推广化控防倒技术:除蹲苗、中耕培土等防倒措施外,可提前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预防。
如用金壤玉30ml/亩,在7-12片叶喷施,减少空棵和秃尖,抗倒增产。
二、玉米后期(花粒期)田间管理
1、防治第3代玉米螟:玉米后期第3代玉米螟主要危害果穗及花丝,可用敌敌畏600倍液滴花丝。
2、玉米生长后期锈病防治:在发病初期用20%粉锈宁1500倍液喷雾,大小斑病可用75%退菌特600倍液喷雾。
要及时发现对症用药。
3、玉米抽雄后15-20天需水量最多,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时浇灌浆水。
4、在玉米抽雄前期亩用1kg尿素+磷酸二氢钾0.15kg
加水60kg喷雾。
后期进行人工隔行去雄和辅助授粉。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f399ff0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7c.png)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其耐贫、耐旱、适应性好等优点,成为广大农民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在玉米生产过程中,田间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简要介绍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并谈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播种前的田间管理1、地力调整:在播种前3个月,应当加强整地、施肥、排灌、松土等田间管理工作,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蓄水能力。
2、田面平整:在播种前应当将田面杂草清除干净,防止杂草的种子混入土壤中。
3、倒伏处理:在放置田硐时,应当规范分布,方便泄水并防止倒伏现象发生。
二、幼苗期田间管理1、追肥:幼苗期间,特别是在4-5叶期,应当进行追肥,同时根据土壤情况和植株状态决定追肥量,利用生物、有机、无机各种肥料配施;2、病虫害防治:在幼苗期内应当重点防治带状叶斑病、真菌性病害等。
3、灌水用药:幼苗期间应当适合为玉米进行及时浇水、喷药以及防霜冻等管理工作。
1、排水、施肥、松土:在壮苗期和生长期内应当加强排水、施肥、松土等管理工作,加强田间管理工作,保证植株拉长,抗旱、抗逆性强。
2、病虫害防治:在壮苗期和生长期内应当适合防治青枯、炭疽、芽胶根腐等多种病害。
四、抽雄期及结实期田间管理2、病虫害防治:在抽雄期及结实期内应当重点防治玉米螟、玉米蛀虫、禾虫等多种害虫。
3、防备翻劫:在玉米抽雄期,为了避免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玉米灾害,应当实施防备翻劫措施,如制定应急预案,留有玉米安全区,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综上所述,玉米田间管理是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措施,需要全方位的管理方法。
同时,每个生长时期的田间管理工作各不相同,需要科学的管理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玉米的生产潜力。
玉米种植与管理技术
![玉米种植与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891054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f.png)
玉米种植与管理技术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与管理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一、选种与育苗
选种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同时要注意种子的质量。
育苗时应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度浇水和过度施肥。
二、田间管理
1. 土壤管理:玉米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应注意保持土壤肥力和水分。
在播种前应进行深翻和施肥,同时注意控制土壤酸碱度和盐分。
2. 播种密度:根据品种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密度,一般为每亩6-8万株。
3. 施肥管理:在生长期间应根据需要进行追肥,注意控制氮肥的用量和时机,避免过度施肥导致秸秆柔软和病虫害的发生。
4. 灌溉管理:玉米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应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进行适当的灌溉,避免过度或不足的灌溉。
5. 病虫害防治:玉米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应注意及时发现和防治,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避免使用过量的农药。
三、收获与后期管理
玉米的收获时间一般为9-10月份,应注意选择适宜的收获时机和
方法,避免损失和质量下降。
收获后应及时进行干燥和储存,避免霉变和虫害。
玉米种植与管理技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科学合理地进行管理,才能获得高产高质的玉米产量。
玉米种植中后期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
![玉米种植中后期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f953ad4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44.png)
玉米种植中后期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摘要:玉米中后期指的是穗期和花粒期阶段,是玉米生长发育的最快阶段,也是决定玉米产量的关键阶段。
抓好玉米种植中后期的管理,优化田间管理技术,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该阶段较易出现的空秆果穗缺粒、多穗、早衰等问题,能有效提高玉米产量,促进高产丰收。
本文对玉米种植中后期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玉米种植;中后期;问题;解决措施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玉米也是我国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种植生产中经常会遇到生长发育不良、果穗结实不良、多穗、空杆、分蘖等问题。
如何提高产量,增加玉米产出效益,抓好玉米种植中后期的管理尤为关键。
本文对玉米种植中后期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一、玉米中后期经常出现的问题1.空秆和果穗缺粒玉米种植后期需要大量的水,水分灌溉不及时,尤其是忽略了后期灌水,导致水分供应不足,影响了玉米的正常发育,会导致出现空秆现象,玉米没有雄穗或者雌穗。
另外,如果土壤肥力不够或土壤中的植物生长元素比例失衡,供给玉米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不足,比如土壤中缺乏氮或钾等元素,或氮磷过量钾元素不足,导致土地的肥力不够,也会导致玉米空秆现象;果穗缺粒的原因通常是由于在花期气温异常,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花粉和花丝,花粉和花丝出现异常就不能进行正常花粉授粉,导致玉米果穗出现缺粒。
2.多穗和早衰玉米出现多穗多是由于玉米养分过剩造成的,另外光照不足或雨水太丰沛,也容易导致多穗。
或者当环境出现异常时也会容易导致出现玉米多穗,玉米多穗无疑会增加玉米养分的消耗,养分分散消耗会导致颗粒不饱满、质量差,虽然穗多,但总体产量不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过人工驯化后的玉米通常都是1-2个穗,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的总体质量和产量。
早衰的出现大多是因为水肥条件达不到玉米生长期的需要,缺少养分的供给。
从而出现叶子干枯、果穗小、籽粒不饱满等现象,通常在土地贫瘠的状况下更为明显。
夏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
![夏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407fd60561252d380eb6efd.png)
!"!!!!!!!!!!!!!!!!!!!!!!!!!!!!!!!!!!!!!!!!!!!!!!!!!!!!!!!!!!!!!!!!!!!!!!!!!!!!!!!!!!!!!!!!!!"!
( !上接 36 页) 土疏松肥沃, 通气良好。还要增 施!磷肥和钾肥。畦以高垄为好, 便于排水, 垅 高!!一般为 10~2 0 厘米。 ! ( 四) 做好定植和定植后的管理。防雨棚 栽!培多采用 带蕾的大苗栽植, 苗大在移植过
二 、花粒 期管 理 玉 米花粒 期营养生 长逐渐 停止而 转入以生殖生长为中心的生育特 点, 田 间管理 的中心 任务是 为授 粉结 实创造 良好的环 境条件 , 提高光 合效 果, 延长 根和叶的生理活动, 防早衰争活 熟, 提 高粒 重 。具 体 措 施 除 增 施 粒 肥 和勤 浇 水 外, 还应抓好以下管理措施: ( 一) 后期中耕。可以破除板结, 促 进通气 增温, 有利 微生物 活动 , 养分分 解, 促 进 根系 吸收 , 既 防早 衰 , 又 利早 熟。灌浆后可浅锄 1 次, 收获前锄平, 除 草保墒, 为适期种麦创造条件。 ( 二) 人工去雄和辅助授粉。玉米去
( 三) 继续防治玉米螟。 ( 四) 防止倒伏。中后期倒伏是玉米 增加穗数、提高产量 的主要限制因素。 要在选用耐密植抗倒 伏品种基础上, 采 取合理密植、施肥、蹲 苗、中耕 培土以及 去 除 小 、弱 、空 株 等措 施 预 防 倒 伏 。在 密 度过 大, 有严重 倒伏 危险的 地块 , 可提 前 喷 施 植 物 生 长 调节 剂 进 行 预 防 。如 用 50% 矮壮 素水剂 200 倍液 在孕穗 前喷 施。也可用丰抗乐 1 号或 2 号。大风过 后, 及 时扶起倒 伏植 株, 但不 能扶 得过 直, 以茎秆与地面成 30~50 度角为宜, 根部用土培好, 并追 施适量速效肥料。 茎倒植株, 可将其与健壮株绑在一起。 ( 五) 适时收获, 实现增产增收。通 过 品 种 合 理 布 局 、抢 时 早 播 、早 促 早 管 、 适时 收获, 使夏 播玉 米充分 成熟 , 这是 提高夏播品种产量和 品质的重要环节。 玉米 植株正 常成 熟时苞 叶逐 渐苍 皮干 枯、松散, 籽粒“乳线”消失, 基 部形成黑 层, 显出特有 光泽, 含水率一 般在 30% 左右 。目前 普遍 存在的 问题 是过 早收 获 , 致使 含 水率 偏高( > 40% ) , 破损 粒 多 , 商品 品 质差 , 影 响产 量 、品 质和 价 格。
甜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
![甜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362b139351e79b8968022662.png)
金 广学 杨春秀
摘 下 的底 叶 和病 叶要 及 时 运 出 田外 集 中处 理 ,不 能 随 意 丢
在 田间 。 ( ) 害防治 。 2虫 田间 管 理
一
、
1 查 苗 补 苗 , 苗 定 苗 。甜 玉 米 出 苗 后 应 及 时查 苗 补 、 间
玉米去雄是一种简而易行 的增 产措施 ,一般可使玉米
增 产 5~1% 。因 为 玉 米在 抽 雄 开 花 过 程 中 , 蕊 的呼 吸作 5 雄 用 旺 盛 , 要 消 耗 大 量 的 养 分 。 雄 后 , 少 无 效 消 耗 , 节 需 去 减 使
止 养 分流 失 。
4 及 时除蘖 、 、 去小穗 。 甜玉米具 有分蘖 和一茎多穗的特
性 , 了促使 主茎 穗 长 成 大 穗 , 证 果 穗 的整 齐 度 和 商 品 品 为 保
省的一部分 养分转而供雌穗抽丝早 , 灌浆快 , 秃顶 少。 另外 , 去雄还可 以改善植 株上部光照条 件 , 降低株 高 , 防止倒伏 , 同时还有兼治玉米螟 的效果 。 但适时去雄是关键 , 去雄过早 容 易带 出顶 叶, 成减产 , 造 去雄过晚 , 营养消耗过多 , 失去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3天时最佳 。去雄 时间以上午 8 9时和下午 l 1 6 7时
为 宜 , 利 于 伤 口愈 合 。在适 期 范 围 内 , 有 一般 1 2天 去 雄 1
次 , 2~3次 去 完 。 分
到病虫危害后 , 会严重影响甜玉米 的产量及品质 。因此 , 对
甜 玉 米 的病 虫 害 防 治 , 首先 是 要 选 用 抗 病 虫 的 品 种 , 此 基 在 础上 , 采 取 以 下措 施 : 可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01e1aa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d.png)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一、土壤管理:1.土壤改良:进行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的施用,添加有机质和矿物质,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状况。
2.水分管理:合理控制灌溉的水量和频率,避免土壤干旱或过湿,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3.土壤保护: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例如搭建护坡、挖设沟渠等,保持土壤肥力和结构的稳定。
4.杂草控制: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以减少竞争养分和水分的损失,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二、肥料管理:1.施肥时间: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科学合理地确定施肥时间,营养的供给要与植物需求相匹配。
2.施肥量:依据土壤养分含量和植物需求,科学合理地确定施肥量,避免过度肥料施用造成环境污染和养分浪费。
3.施肥方法:选择适合的施肥方法,如基肥和追肥相结合,有机肥料与矿物质肥料配合使用,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效益。
4.减少养分损失:避免肥料浸出、气氧化等养分损失的情况,可采用覆盖材料或精确施肥等方式进行控制。
三、病虫害防治:1.预防为主:加强田间清洁消毒、周边环境卫生管理,选用抗病虫害品种作为基础,通过预防措施提前防治病虫害。
2.合理施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防治药剂进行喷洒,并注意施药间隔和剂量的合理安排。
3.生物防治:充分利用天敌、益生菌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进行病虫害的生物防治,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环境污染。
四、灌溉管理:1.灌溉方式:采用适合玉米生长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等,避免出现过度灌溉或不足灌溉的情况,保持土壤水分适宜。
2.灌溉时机:根据土壤水分情况和玉米的需求,科学合理地确定灌溉时机,避免出现土壤干旱或者过湿导致的生长不良。
3.灌溉水质:保证灌溉水质的安全和合格,避免因水质问题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和植株的损害。
五、收获管理:1.适时收割: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和成熟度,选择适时进行玉米的收割,避免收割过早或者过晚导致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2.收割机械:使用适当的收割机械进行玉米的收获,提高工作效率,并注意收割机械对土壤和植株的损伤情况。
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田间管理方法
![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田间管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dea574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d.png)
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田间管理方法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田间管理是指在不同生长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和防治病虫害。
以下是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田间管理方法。
一、苗期管理(播种后至玉米苗高达10~15厘米)1.土壤准备:在播种前,应对土壤进行充分的翻耕和松土,以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持湿润。
2.良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优质玉米种子,并按照规定的密度进行播种。
3.合理密植:对于早熟或耐寒抗病的早熟玉米种植,在密度控制上可以适度增加,促进苗期生长。
4.正确的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温度,选择适合的播种时间,以确保苗期正常生长。
5.及时浇水:确保苗期的土壤湿润,避免干燥和缺水造成苗期生长不良。
6.施肥:适量施入有机或化肥,可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苗期生长。
二、生长期管理(玉米苗高15~30厘米至抽雄)1.间苗调整:在玉米生长期间,对于密度过大的玉米田,可适当稀苗,保证单株玉米的畅通生长。
2.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需求,适量追施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促进玉米生长和发育。
3.防除杂草:杂草对玉米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竞争作用,及时进行除草,保持玉米田内草本植物的干扰最小化。
4.病虫害防治:及时观察和发现玉米生长期间可能出现的病虫害,利用生物防治和农药等手段进行防治,保护玉米的生长。
5.水分管理:根据土壤湿度和降雨情况,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干旱或积水现象的发生。
6.支架建立:对于一些高秧型的玉米品种,可以适当进行支架建立,以支撑植株,促进生长和结果。
7.修剪:在玉米生长期中,可以适量进行修剪,去除死叶和无效枝条,保持玉米植株的通风和光照条件良好。
三、抽雄阶段管理(雄穗结茬后至雌穗露丝)1.追施磷钾:在玉米抽雄阶段,适量追施磷钾肥料,促进雄穗和雌穗的生长和发育。
2.适时除草:继续进行除草,保持田间草本植物的生长最小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 玉米制种后期的管理技术 - 种植技术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 玉米制种后期的管理技术 - 种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354664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10.png)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玉米制种后期的管理技术-种植技术在杂交玉米制种过程中,由于繁种生产程序较多,种植农户往往会放松后期的田间管理,这样既影响了制种的产量又影响了种子的质量,给制种单位和农户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为了提高种子的商品性,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杂交玉米制种田的后期管理非常重要。
1清除弱小苗,人工辅助授粉清除弱小苗是保证种子生产质量的重要一环。
在制种田里后期往往忽视弱小苗的管理,造成散粉、产生自交植株,严重影响种子的纯度。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玉米杂交制种技术和玉米制种后期的管理技术1、及时清除病、弱、小苗清除弱小苗的工作是制种地后期最易被忽视的一项管理工作,而这项工作又对保证玉米种子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不及时清除弱小苗会导致散粉,易产生自交植株,从而严重影响了种子的纯度。
因此,在母本去雄结束后要及时、彻底的将病苗、弱苗、小苗清除干净。
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出现病弱小苗与正常玉米植株争肥、争水、争光的现象,还可以改善制种地的条件,对提保证种子的纯度以及提高制种的质量和产量都十分有利。
2、实施人工辅助授粉并割除父本对玉米实施人工辅助授粉可以预防花期不遇,对于提高玉米的结实率,从而增加制种的产量非常重要。
在操作时可对玉米果穗苞叶长而紧、抽丝缓慢不畅的母本,提前将苞顶部的2~3 cm处剪掉,以促使其提前吐丝。
而对于母本花丝提前出来的,并且一直不能接受花粉的植株则要剪掉一小段花丝,并采集新鲜的花粉实施人工辅助授粉。
一般最佳的授粉时间应选择在上午的9~11点之间,如果授粉时间过早,花粉会因沾上露水而发生膨胀破裂,如果过迟,则因温度过高而使花粉失活。
如遇雨天,则要等雨后雄穗上的水珠蒸发后再授粉。
每隔1天授粉1次,一般2~3次。
在授粉时可以2个人配合操作,用绳拉动父本,或者用竹竿制成丁字形架推动植株,让父本上的花粉均匀的落在母本的花丝上,也可以人工采集花粉后将花粉装入授粉器逐株授粉。
在父本授完粉后为了保证种子的纯度和质量,要及时去雄,这样可改善制种地的通风和透光条件,还可以减少与母本争肥、争水的情况,另外还对母本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的累积有利,可加快种子在后期的成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后期田间管理的方法
玉米易遭霜害,出现水玉米、生霉粒,影响产量,降低质量,品质不佳。
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后期田间管理,促进玉米霜前成熟。
1、拔掉空秆和小株。
在玉米田内,部分植株因授不上粉等因素,形成不结棒的空秆,有些低矮的小玉米不但白白地吸收水分和消耗养分,而且还与正常植株争光照,影响光合作用。
因此要把不结棒的植株和小株拔掉,从而把有效的养分和水分集中供给正常的植株。
2、除掉无效果穗。
玉米可以长出几个果穗,但成熟的只有1个,最多不超过2个。
有的一个果穗上只有几个粒,还不成熟,群众称”大瞎,要把它们全部砍掉,确保主穗籽粒饱满,提高百粒重。
3、人工授粉。
玉米进行人工授粉,能使玉米不秃尖、不缺粒、棒大、粒饱满,早熟增产。
授粉时间在上午8~10时进行,要连续授粉2~3次,效果很好。
4、隔行(株)去雄。
在玉米雄花刚露出心叶时,每隔一行(株),拔出一行(株)的雄花,让其他植株的雄花花粉落到拔掉雄花玉米植株的花丝上,使其受粉。
据试验,玉米隔行(株)去雄可增产10%以上,是一项促早熟、夺高产措施。
5、及早补肥。
生产实践证明,在玉米生长6~8叶正是拔节时期,是需肥高峰期,结合二遍铲趟,每公顷追150公斤硝酸铵,或120公斤尿素,同时根外追施硫酸锌1.5公斤,可减少秃尖;玉米吐丝后,土壤肥力不足,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