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教学走进学生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没有一个学生发现,这件事情至今让我耿耿于怀,首先说明教师备课是多么的不认真,同时说明学生是多么的相信老师,其实,有时老师比学生还要愚昧。
最后,我告诉学生,对老师讲的任何一道题都要仔细地思考,甚至可以提出异议,学生的眼睛又睁大了。
四、学习方法的故事
快要期中考试了,我想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因此,我就利用一堂课快要结束时,给学生讲了几个励志的故事。
有一个故事好像我看新东方那边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大专生喊英语都把下巴喊脱臼了,最后打败了那些本科
生、
硕士生,成了新东方非常棒的老师。
我觉得基本上成功的人都是自己学出来的,那些失败者都是参加培训班的,包括参加我的培训班的人,就是失败者都是消费者,不断地交钱学英语,但是最后出来的人很少很少。
知道牛群吧,为了学英语,他吧家里所有的东西都用英语写下来,然后贴在上面,卧室,厨房,客厅,甚至厕所里,全是英语贴的单词,他的老婆每天帮他记忆,每天跟他一直记。
一个旅游城市的警察,好像是交警,记不清楚了,为了自己可以帮助别人,40多岁,学会了9门外语。
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英语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如何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维持他们的注意力,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对于学习的整个过程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它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前苏联教育家科罗廖夫说:“有兴趣,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记忆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
”因此,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外语的兴趣已经成为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外语学习的长期过程中,孩子往往容易走神,开小差,注意力不够集中,而如何持续吸引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注意力已成为中学英语教学的关键要素。
故事教学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语言宝库,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激趣和增效的作用。
同时,执教老师在故事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情感知识的落实,如周玲霞老师和张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故事的教育意义,并对故事的寓意进行了挖掘和提升,故事
中善与恶、
美与丑等思想内容的强烈对比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对其全面发展起
到潜移默化的正面引导作用。
然而,
英语学习的兴趣还要依靠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激发。
单纯的英语课文、单词的
教学和家庭教育通常枯燥、
乏味。
但如果将英语学习的内容用故事的方式体
现出来,效果就大为不同了。
因此,
在教学和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把“讲故事
学英语”
作为英语学习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导方法。
学生在听故事时,由于精力高度集中,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随之加强。
(作者单位:河南省滑县第一高级中学)
·115·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内容
的呈现应该是现实的、
生活化的,尤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
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
变得具体、
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意识。
关键词: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生活化数学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走进学生数学课程内容小学数学教学数学课堂
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
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运用新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是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主题。
在这方面,我有几点粗浅体会。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
习兴趣。
例如:
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我先给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
过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
“不断重复”,再举出自然现象“水→汽→云→水”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和法则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因此概念法则的教学也就必须在生活实际中找到相应的实例,并引导学生从直观入手从而抽象出来,逐步加深理解和运用。
例如:在教学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时,我在教学前,在班里举行了一次口算比赛和跳
绳比赛。
这样的“生活教学”例子,通过生活经验验证了抽象的运算,而具体的经验更提炼上升为理论(简便运算的方法),学生容易理解且不易忘记。
让数学回到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有必要的,从而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二、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力求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过程中学习数学。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带着“教室里有
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这个问题去观察、
思考、探索,很快就得出:“数学书的表面是长方形的。
”“教室的黑板表面是长方形。
”“奖状的
表面是长方形。
”“文具盒的表面是长方形”。
“课桌面的表面是长方形”……经过引导学生从身边熟知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不但能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联系生活学习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生活经验引进数学课堂,把社会生活中贴近学生生活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用形象化的生活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抽象的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个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相向(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
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把这节数学课搬到了学校操场:组织学生同
桌两人为一组,将相向、
相背和同向中的三种相遇情况作演示。
通过角色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
另外,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创造有利条件,尽可能的把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教室转移到室外,让学生处于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
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更能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让所学的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使于更好地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
因此,教师要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购物》一课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到商店进行购物,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又如:
学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利用平面图形知识为学校设计
花坛。
这种模拟生活问题的情景练习,
学生热情高涨,发言积极,并能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并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总之,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
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把数学与生活相结合,让数学更贴近生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动力源泉。
(作者单位:四川省都江堰市石羊小学)
让小学数学教学走进学生生活
□杨
波
教育随笔
2016第6期(总第1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