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自生沉积岩
沉积岩 自生沉积岩
![沉积岩 自生沉积岩](https://img.taocdn.com/s3/m/a28f2b27bb4cf7ec4bfed0a5.png)
338/364 白云岩 317 燧石岩 331 灰岩 344 灰岩 355 灰岩 363 灰岩 371 灰岩
313 燧石岩 326 白云岩 345/334 灰岩 343 灰岩
368 灰岩
338/364 白云岩
313 燧石岩
317 燧石岩
326 鲕粒白云岩
331 细晶灰岩
334/345 鲕状灰岩
344 竹叶状泥晶砾屑灰岩
颗粒结构:内碎屑、鲕粒(豆粒)、骨屑、团粒 生物骨架结构 交代残余结构
按矿物成分划分
岩石类型
白云石体积分数 0
灰岩 含白云质灰岩 云质灰岩
5%
25%
50%
按结构特征划分
如:泥晶灰岩、砾屑灰岩、生屑灰岩、
鲕状灰岩等
泥晶<30μm 颜色、结构、构造 碎屑成分、含量 胶结物成分 其他
343 云斑泥晶灰岩
355 泥晶灰岩
363 豆状灰岩
368、371 生屑灰岩
沉积岩
自生沉积岩
沉积岩的分类
(火山碎屑岩)
他生沉积岩
沉积岩
自生沉积岩
陆源碎屑岩
碳酸盐岩 硅质岩 铁质岩 磷质岩 铝质岩 蒸发岩
砾岩 砂岩 粉砂岩 泥质岩
一. 自生沉积岩的结构
晶粒结构
非晶质结构: 隐晶质结构:微晶<0.03mm 显晶质结构:
粗晶>2mm;中晶2-0.063mm;细晶0.063-0.03mm
沉积岩岩石学
![沉积岩岩石学](https://img.taocdn.com/s3/m/0d0d458b312b3169a551a4b5.png)
2)几种主要自生色
红、紫、褐、黄:氧化色,高价铁离子所致, 形成于氧化条件。 深灰、灰黑、黑:还原色,有机质或细分散 黄铁矿所致,形成于还原条件。 绿、灰绿:Fe2+、Fe3 + 共同所致,形成于弱 氧化、弱还原条件。
沉积岩岩石学
二、沉积岩的构造
沉积构造:在沉积作用或成岩作用中,在“岩层”内部或表面形成的某 种形迹特征。大多具有宏观尺度。
沉积岩岩石学
Sedimentary Petrology
沉积岩岩石学
课程大纲
第一章 沉积岩形成过程 1、原始物质提供阶段 2、搬运和沉积阶段 3、成岩阶段
第二章 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一、沉积岩的物质成分和颜色 二、沉积岩的构造 三、沉积岩分类
第三章 主要岩石类型 一、陆源碎屑岩类 二、自生沉积岩类
沉积岩岩石学
沉积作用类型
物理沉积作用—颗粒性(碎屑)物质的沉积作用 化学沉积作用—溶解物质的沉积作用 生物沉积作用—与生命活动有关的沉积作用 复合沉积作用—兼具以上三种作用的沉积作用
沉积岩岩石学
沉积岩岩石学
冰碛岩
沉积岩岩石学
沉积岩岩石学
物理沉积作用—牵引流沉积作用(碎屑沉积作用)
★牵引流:能牵引或推动颗粒状物体(碎屑、不溶残余等)向前移动的 水流称牵引流。实际上,任何水流都是牵引流,如河流、沿 岸流、潮汐流等等。
• 沉积岩形成过程中新生成矿物:粘土矿物、碳酸盐矿 物、盐类矿物;
• 由生物作用形成的有机炭为沉积岩所特有,含化石。
沉积岩岩石学
3 、沉积岩的颜色
1)颜色的成因类型: ①继承色:由继承矿物显现的颜色
②自生色:自生矿物显现的颜色。进一步分为:
原生色:由原生矿物显现的颜色。分布均 匀、稳定。
实习6 自生沉积岩类
![实习6 自生沉积岩类](https://img.taocdn.com/s3/m/9b20afea910ef12d2af9e7b2.png)
硅藻岩(硅藻土)
是由硅藻遗体堆积后经初步成岩作用而成的一种
土状岩石。由于其个体很小,通常小于0.01毫米,故肉
眼下分辨不出硅藻个体。硅藻矿物成分主要为蛋白石, 化学成分中二氧化硅一般在70%以上,优质的可达90% 以上。不同环境下形成的硅藻岩,常混入数量不等的粘 土矿物、铁质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等。
央出现更为粗大的第三世代
第三世代: 嵌晶状
第二世代: 晶粒状
第一世代: 栉壳状
胶结物的世代性
胶结物的世代性
第三世代: 嵌晶状 第二世代: 晶粒状
第一世代: 栉壳状
胶结物的世代性
第一世代: 栉壳状
第二世代: 嵌晶状
染色白云质生屑灰岩
← 10×4(-)
10×4(-) →
染色白云质生屑灰岩
← 10×4(-)
观察内容:
自生颗粒——种类、含量、鉴定特征
填隙物——泥晶基质、亮晶胶结物
综合定名
——主要自生颗粒类型+Dunham命名
内碎屑
← 10×4(-)
10×4(+) →
鲕粒灰岩
← 10×4(-)
10×4(+) →
自生颗粒——鲕粒 ← 10×4(-) 表鲕(薄皮鲕)
10×4(+) → 真鲕(正常鲕)
自生颗粒——鲕粒
土状硅藻岩呈白色或浅黄色,质软疏松多孔,相
对密度为0.4~0.9,孔隙度极大,可高达90%以上,吸
水性强、粘舌,外貌似土状,纹层状页理十分发育,薄
如纸页。
大部分硅藻土产于第三纪以来的海相或湖泊相的地
层中,少数分布于白垩纪的地层中。多与粘土岩、泥灰
岩共生,有时与火山岩共生。年代较老的地层中硅藻土
一般均转变为板状硅藻土或蛋白土,最终渐变至燧石岩。
沉积岩(word)
![沉积岩(word)](https://img.taocdn.com/s3/m/402e42c7240c844769eaee65.png)
绪
第一节:概 念 和 术 语 1,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
Fr
V gD
V:为水流流速, g:为重力加速度
D:为水深。
4
Fr 被称为佛罗德数, Fr 愈大,水动力也愈大。 d, 牵引流的流态分类
按 Fr 的大小可将水流分为三种流动状态: Fr<1 时,为低流态(缓流),大致相当于河流下游(水深流缓)的状态; Fr>1 时, 为高流态(急流),大致相当于河流上游(水浅流急)的状态; Fr = 1 时,为临界流态。 (5), 牵引流的搬运方式 三种搬运方式, 1)悬浮搬运:较小、较轻或片状颗粒:细碎屑物(粉砂)和粘土物质被启动浮在水中很 难下沉的状态称悬浮液,震中搬运方式为悬浮搬运。 如:黄河水悬浮搬运量最大。 2)跳动(跃)搬运: 较大、较重或粒状颗粒:在牵引流底部的碎屑颗粒,时浮时落的运 动方式,为跳跃搬运。 3)滚(挪)动搬运: 更大、更重的颗粒:在牵引流流动过程中,底部碎屑颗粒的迎流面 承受水流的推动力,当这种推动力大到足以克服有颗粒重量与底摩擦系数决定的摩擦力时, 颗粒就会沿底部以滚动或挪动的方式被搬运,通常称为滚动搬运。 (6) , 牵引流的分选作用 (p167) 分选性:碎屑颗粒大小均匀程度。 产生分选性的原理:不同的流速的水流搬运不同大小范围的碎屑颗粒,当其流速减小 或水深加大到一定程度时, 就或有一定大小范围的碎屑颗粒沉积下来, 这就是牵引流沉积的 分选作用。 在离母岩区不远的山前地带,分选作用最弱,河流下游的分选要强于上游,海湖浅水 环境的分选要强于河流,也强于较深水的泻湖,而潮汐海滩的分选几乎总是最强的。 影响碎屑磨圆度和细粒化程度的因素 a, 搬运距离及搬运的强度:搬运距离越长磨损越厉害, 但更重要的是水流能量和搬运 的强度, 如: 海滩环境下波浪往返冲洗颗粒被磨损十分厉害, 所以海滩砂圆度和分选性最好。 搬运方式为滚(挪)动或跳跃搬运,磨蚀相对较强,悬浮搬运模式相对较弱; b, 颗粒自身形态和物理性质: 抗磨强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大体是石英、电气石、 十字石、尖晶石、石榴石、长石、绿帘石、锆石、角闪石、磁铁矿、磷灰石、方解石。 (7)牵引流的沉积构筑方式和加积类型
沉积岩-05-06讲自生沉积岩一般特征共50页
![沉积岩-05-06讲自生沉积岩一般特征共50页](https://img.taocdn.com/s3/m/515710e70b1c59eef8c7b4fa.png)
. 矿物成分:古代碳酸盐岩以低镁方解石、白云石和菱铁 矿为主(现代碳酸盐沉积物中有高镁方解石和文石);次要矿 物成分还有石膏、天青石、重晶石、黄铁矿、海绿石及陆源 碎屑矿物。
二、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
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包括以下5种: (1)原地生长的造架生物骨骼 (2)格骨架颗粒 (相当于陆源沉积岩中的碎屑颗粒) (3)泥晶 (相当于陆源沉积岩中的极细砂-粉砂-泥级杂 基或基质) (4)亮晶 (当于陆源沉积岩中的胶结物) (5)孔隙
格架结构(构造)
强壮的造架生物原地生长,捕获栖礁、附礁生物和 其它碳酸盐沉积物,形成生物格架结构(礁灰岩)。
粘结结构(构造)
藻类生物沿地面生长在地面形成藻席,同时分泌粘液粘 结碳酸盐沉积物,形成叠层状结构(构造) (叠层石灰 岩) 。
泥晶支撑结构
泥晶中漂浮一定数量的碳酸盐颗粒,颗粒之间彼此互不 接触。是低能环境或快速堆积的产物。
碳酸盐岩既是生烃源岩又是油气储集层,它蕴藏着世界近一半的石油; 同时,还是生产石灰、水泥等的主要原料,也可直接用于建筑材料。在 化学、钢铁工业中用途广泛。
石灰岩受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形成各种具有旅游价值的 喀斯特景观地貌:石芽 石沟 石林 溶洞 地下河等.
桂
林
象 鼻 山
市 的 标 志
-
-
一、碳酸盐岩的基本特征
(1)生物碎屑(生屑) (2)内碎屑
磨蚀颗粒
(3)鲕粒
(4形石
生物碎屑:
生物硬体经波浪、潮汐作用破碎、搬运、 磨蚀之后再沉积下来的颗粒状物质。
生物碎屑通常不能完整地保留生物化石的 形态,但根据其显微结构特征,可以鉴别大的 生物门类。
6.自生沉积岩类
![6.自生沉积岩类](https://img.taocdn.com/s3/m/c556e6fe19e8b8f67c1cb9e3.png)
二、硅质岩
硅质岩成因——有机成因(生物或生物化学作用)
放射虫硅质岩:主要由放射虫构成
二、硅质岩
硅质岩成因——有机成因(生物或生物化学作用)
放射虫硅质岩:主要由放射虫构成
二、硅质岩
硅质岩成因——有机成因(生物或生物化学作用)
二、硅质岩
硅质岩成因——有机成因(生物或生物化学作用)
具颗粒结构 具结晶结构
颗粒为鲕粒:鲕粒硅质岩 颗粒为内碎屑:内碎屑硅质岩 颗粒为团粒:团粒硅质岩 颗粒为较零星的硅质生物:含硅质生物的硅质岩 硅质岩或燧石岩
二、硅质岩
硅质岩成因——有机成因(生物或生物化学作用)
硅藻岩(或硅藻土):主要由硅藻外壳堆积而成
二、硅质岩
硅质岩成因——有机成因(生物或生物化学作用)
第六讲
自生沉积岩类
一、碳酸盐岩
二、硅质岩 三、其它自生沉积岩类
一、碳酸盐岩
自生碳酸盐矿物含量超过50%的沉积岩,是最
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类自生沉积岩
体积只占所有沉积岩的4%左右,但在大陆地
表的沉积岩中可占10-35%,仅次于细粒陆源 碎屑岩(泥质岩+粉砂岩) 绝大部分都沉积在温暖气候带的海水环境中, 少数沉积在温暖的湖泊内,它们都是化学、生 物或复合沉积作用的产物
一、碳酸盐岩
文石 方解石 球霰石 高镁方解石 铁方解石
铁白云石
白云石
菱镁矿
菱铁矿
一、碳酸盐岩
方解石(Calcite, CaCO3):加稀盐酸起泡,单偏光镜 下无色透明,菱形解理,正交镜下干涉色为高级白, 茜素红-S (Alizarin Red S) 染色后为紫红色
一、碳酸盐岩
白云石(Dolomite, CaMg[CO3]2):菱面体,菱形晶面 常弯曲,稀盐酸不起泡,茜素红-S染色不着色。单偏 光镜下菱面体中央有雾心, 正交镜下干涉色为高级白
自生沉积岩类
![自生沉积岩类](https://img.taocdn.com/s3/m/73e0f6eaf46527d3240ce0a9.png)
1、石灰岩
①内碎屑灰岩 填隙物可以是灰泥或亮晶。常具粒序性。 例:竹叶状灰岩。 ②生物碎屑灰岩 颗粒为生物骨架或碎片。高能环境中形成亮晶胶结物。
低能环境中形成灰泥杂基。 ③鲕粒灰岩 鲕粒含量超过50%,填隙物为亮晶或微晶。形成于温暖 浅水的中等水动力环境,如水下浅滩、潮汐沙坝。
自生沉积岩类
第一节 碳酸盐岩
碳酸盐岩—主要由碳酸盐矿物(体积含量大于 50%)组成的沉积岩。
碳酸盐岩分布较广,占沉积岩的4%,但占大陆 地表的30%左右,仅次于泥质岩和砂岩。含 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富的无机矿产和油气。 主要是海洋(浅海)中形成的。
提
纲
一、碳酸盐岩的成分和结构
二、碳酸盐岩的分类与命名
三、碳酸盐岩的主要类型
团 多种颗
块
粒
亮 亮晶内碎屑灰
晶
岩
>50%
微 微晶内碎屑灰
晶
岩
50-
微 内碎屑微晶灰
25%
晶
岩
25-
微 含内碎屑微晶
10%
晶
灰岩
<10%
微晶灰岩、泥晶灰岩类(Ⅱ)
原地固着生物灰岩(Ⅲ):生物礁灰岩、生物层灰岩、生物丘灰岩 重结晶石灰岩(Ⅳ):粗、中、细(2-1-0.5-0.05mm为界限)
三、碳酸盐岩的主要类型
颗粒为核形石,由藻纹层围绕一个核心呈非同心 圆的不规则状,富含有机质。
⑧淡水CaCO3沉积 例:石灰岩溶洞中的CaCO3沉积
2、白云岩
按成因,白云岩分为原生白云岩和次生白 云岩(成岩白云岩)两类。
①原生白云岩(准同生白云岩) ②次生白云岩(成岩白云岩)
四、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
沉积岩ppt课件
![沉积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1bb68c1ed9ad51f11df21d.png)
单位,由成分基本一致的岩石组
成。一个层可以包括一个或若干
个纹层、层系或层系组。
19
二、层理分类及主要类型:
(一)非均质层理:
1、水平层理:
特点:纹层呈直线状互相平行,并且平行于层面。纹 层可连续,可不连续。其厚度一般为1~2毫米。“在原 始沉积时,纹层是水平的”。
纹理的显现可因粒度变化、不透明矿物分布、云母片 和碳质碎片的顺层排列而显示出来。
露出水面,遭到较大但较疏的雨淋而落下的痕迹。
沉积物中的雨痕
沉积岩中雨痕
67
二. 生物成因的构造 生物通过生活活动形成的沉积构造。生物形成的特殊
构造有: 生物活动构造(如虫迹、虫孔等); 叠层构造;
68
生物活动构造 -- “U” 形穴
69
浪成波痕和爬迹(潮间带)
70
.叠层石(Stromatolitic) 由单细胞或简单多细胞藻类(还有细菌)等在固定基
砂质层 泥质层
冲刷痕
13
槽模的高陡坡和钝园端指示水流上游 方向,低缓坡端指示水流方向.
a
b
c
d
a, 冲刷痕的形成 b, 冲刷痕被覆盖 c , 层面剥开后分别在下伏层顶面和 上复层底面显示冲刷痕和印模 d, 岩层底面上的槽模(箭头示流向)
e
e, 岩层断面上的冲刷构造(粗线为冲刷面).
14
Nichinan City, Miyazaki Prefecture, Kyushu 古水流方向
40
波状交错层理
41
42
几种特殊的交错层理 a.羽状交错层理;形成于有双向水流的环境,如潮坪、河口湾 。 b.冲洗交错层理;形成于有水流反复冲洗的环境,如潮坪、河口湾。 c.丘状交错层理;形成于风暴浪底附近的较深水环境,常为风暴成因。 d.浪成交错层理: 形成于正常浪底附近的环境,为一般波浪成因. e.风成交错层理: 形成于缺少植被的陆表环境.
沉积岩资料
![沉积岩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62902320722192e4536f651.png)
一、名词解释1、沉积岩:是指在表生条件下,由各种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在逐渐被埋藏过程中经成岩改造而成的岩石。
2、陆源碎屑:从母岩中机械分离出来的岩石或单个晶体的碎块,按大小顺序可分为砾、砂、粉砂和泥。
3、沉积构造:指在沉积作用或成岩作用中在岩层内部或表面形成的矿物成分的空间分布与排列方式特征。
4、原生沉积构造和次生沉积构造:在沉积作用中或在沉积物固结之前形成的构造称为原生沉积构造,在沉积物固结之后形成的构造称为次生沉积构造。
5、层理构造及构成要素:沉积物以层状形式堆积而在岩层内部形成的层状形迹,它由沉积质点的颜色,成分或形状,大小等显示绝大多数层理都是在沉积作用中形成,主要与流体的机械作用有关,部分还与化学或生物作用有关,被称为沉积层里。
基本术语主要有纹层,层系,层系组等。
6、水平层理:纹层呈平面状,相互平行叠置且与层面平行,纹层厚度多在1mm 以下,常产在粉砂岩、泥质岩或粒度相当的其他岩层内。
7、碎屑结构:沉积物的结构总称,指在一定动力条件下共生在一起的碎屑颗粒所具有的内在形貌特征的总和。
包括粒度、分选度、圆度、充填样式、和孔隙等。
8、磨圆度:碎屑外表棱角被磨平的程度或表面的光滑度。
9、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成分成熟度:碎屑沉积物中碎屑成分与稳定成分极端富集的终极极状态的接近程度。
结构成熟度:碎屑沉积物与无基质、分选、磨圆都极好的终极状态的接近程度。
10、化学沉积作用:在地壳表层,在化学和物理化学规律的支配下,物质以离子状态迁移、再结合成固态物质的过程。
11、生物碎屑和内碎屑:生物碎屑:粒度大于泥级的游移性生物硬体,由带骨骼或外壳的生物死亡、软组织腐烂后形成,也可由这类生物被食肉动物咀嚼或吞食,再以废弃物的形式吐出或排泄形成。
内碎屑:指先沉积的碳酸盐沉积物在固结或半固结状态下(通常未埋藏或浅埋藏),在沉积盆地以内经机械破碎形成的一种自生颗粒。
12、鲕粒:由核心和核外包壳构成的形同鱼子的颗粒。
《沉积岩石学》精品课程
![《沉积岩石学》精品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51b0472558fb770bf68a5505.png)
课程简介《沉积岩石学》是石油地质、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及相近专业的必修课,属主干专业基础课,是中国石油大学重点课程和品牌课程。
该课共120学时,包括《沉积岩石学》部分80学时(含20学时实验课),《岩相古地理》部分40学时。
《沉积岩石学》和《岩相古地理》是地质工程专业(石油地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可为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地球化学、石油地质学、储层地质学以及测井地质学、地震地层学学习和研究提供沉积学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全面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石产状和岩层之间的关系;总结沉积岩形成的理论,包括风化、搬运、沉积及沉积后变化的理论,特别是研究沉积作用及沉积后作用所形成的物质组分和结构、构造特点,搞清沉积物(岩)的成因和油气生成及储集的关系,并兼顾某些沉积矿床的成岩和成矿机理。
根据沉积岩的原生沉积特点和时空分布规律,阐明沉积岩的物源、沉积岩的成分、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沉积岩类型和特征、沉积相的概念和分类、不同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相的基本特征、主要识别标志和与油气分布之间的关系、沉积相模式、沉积岩形成的沉积环境、沉积砂体的时空分布,恢复沉积古地理面貌,预测沉积矿产的有利分布地区。
同时,介绍沉积岩和沉积相的综合研究方法。
岩石学(沉积岩石学)部分共80学时,5学分,其中实验课占20学时。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石产状和岩层之间的关系,为阐明沉积岩成因及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总结沉积岩形成的理论,包括风化、搬运、沉积及沉积后变化的理论,特别是研究沉积作用及沉积后作用所形成的物质组分和结构、构造特点,搞清沉积物(岩)的成因和油气生成及储集的关系,并兼顾某些沉积矿床的成岩和成矿机理;掌握主要类型沉积岩的岩性特征,观察和描述方法,分类和命名原则,并初步掌握沉积岩的机械分析,染色分析,油浸法等常规测试鉴定办法。
了解部分先进测试鉴定方法。
要求学生有矿物学、岩浆岩、变质岩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矿物、岩石的描述和鉴定方法。
自生沉积岩类
![自生沉积岩类](https://img.taocdn.com/s3/m/c4d5c2cec850ad02de8041fc.png)
岩石类型 白云石含量 0
灰岩
含白云质灰岩
白云质灰岩
5%
25%
50%
岩石类型 砂含量 0
灰岩
含砂灰岩
砂质灰岩
5%
25%
50%
图 16-1 两种按成分划分的石灰岩分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按结构特征划分
石灰岩的结构最能反映石灰岩的成因,按结构特征 划分理所当然地成了当今主要的石灰岩划分方法而 被誉为“现代石灰岩分类”。但石灰岩的结构特征 涉及到许多方面,不同人强调的侧面可以有很大不 同,再加上多少有些人为色彩(如含量界线、岩石 名称拟定等),因而已经提出的划分方案非常多, 虽然它们各有特色,但大多是在先面世方案的基础 上或启发下修改而成的,常常都有些亲缘关系。自 Folk(1959)提出他的具划时代意义的方案至今, 绝大多数方案已在实践中被搁置起来,成为石灰岩 研究的历史见证。
叠层构造和鸟 眼构造可发育 在特定石灰岩 中。其它沉积 构造有泥裂、 生痕、生物扰 动、结核、缝 合线等,特别 是虫孔、生物 扰动、硅质 (燧石)结核 和缝合线很常 见。
3、其它构造
4、石灰岩的构成与成岩作用
许多石灰岩几乎由纯的方解石构成,其它成分的总含量常在 5%以下,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粘土矿物、石英粉砂、铁质微粒、 海绿石、有机质等。在与砂岩过渡的灰岩中可含较多陆源碎 屑,白云石化也可使白云石含量增加。
低能与高能环境的特征
低能环境和高能环 境都有许多类型, 进一步区分这些环 境需结合泥晶(或 颗粒)相对含量、 颗粒自身特点以及 沉积构造等作综合 分析,其中的生物 碎屑特别重要,常 常是通过显微沉积 特征作沉积环境分 析的主要研究对象。
泥晶灰岩(图16-2-1)
沉积岩的主要特征与分类ppt课件
![沉积岩的主要特征与分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2755f914791711cd791720.png)
层理的结构术语有:
●纹层:由成分单一的细微薄片组
成,厚以毫米(mm)计.
●层系:由结构和产状相似的纹层
组合成的。
●层系组:在相似沉积环境下形成
的层系的组合,代表一套层理的基
本单元。
●层面:层系组间的界间,它是沉
积过程中暂停沉积的间断面最新课件
8
1)水平层理:细层界面平直 且互相平行,并与层面一
致。
32
❖ 常见的沉积岩
一、陆源碎屑岩类:
1.砾岩
2.砂岩 3.粉砂岩 4.泥质岩
二、火山碎屑岩类:
1.集块岩
2.火山角砾岩 3.凝灰岩
三、碳酸盐岩类:
1.内碎屑灰岩边(竹叶状灰岩)
2.鲕粒灰岩
3.生物碎屑灰岩(介壳灰岩)
4.藻灰岩
5.隐藻(叠层石)灰岩 6.泥晶灰岩 7.白云岩
四、其它岩类:
铝质岩 磷块岩 铁质岩 煤 油页岩
最新课件
27
最新课件
28
主要内容
❖1、沉积岩的矿物成分特征
❖2、沉积岩的主要构造
❖3、沉积岩的结构
❖4、沉积岩的颜色
❖5、沉积岩的分类
❖6、常见的沉最新积课件 岩
29
根据沉积物的来源、岩石的成因、成分和 结构特点,将沉积岩划分为他生沉积岩和自生 沉积岩两大类
他生沉积岩
自生沉积岩
陆源碎屑岩
砾岩>2mm 砂岩2-0.05mm 粉砂岩0.050.005mm 泥质岩<0.005mm
最新课件
15
4)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
最新课件
16
叠层石
最新课件
17
主要内容
❖1、沉积岩的矿物成分特征
自生沉积岩
![自生沉积岩](https://img.taocdn.com/s3/m/4878d312c281e53a5802ff3c.png)
碳酸盐岩:自生碳酸盐矿物含量超过50%的沉积岩称碳酸盐岩,自生碳酸盐矿物中若一半以上为方解石称石灰岩或简称灰岩,若一半以上为白云石称白云岩或简称云岩。
1.石灰岩的一般特征1)形态:海成石灰岩区域性的稳定层状,也可与净砂岩互层。
湖成石灰岩规模一般不大,以条带状出现。
2)颜色:灰白、灰、灰黑或紫红等色3成分:——方解石//其它成分常在5%以下:粘土矿物、石英粉砂、铁质微粒、海绿石、有机质等。
——砂岩过渡的灰岩中可含较多陆源碎屑,——白云石化也可使白云石含量增加。
4)沉积构造:——常见泥裂、生痕、生物扰动、结核、缝合线等,特别是虫孔、生物扰动、硅质(燧石)结核和缝合线—水平层理相对常见,—纹层状层理(如交错层理,颗粒性岩石,风暴或浊流石灰岩)——多见块状层理。
——叠层构造和鸟眼构造。
5)结构:—泥晶结构和各种颗粒结构为主,—生物骨架结构、粘结结构或障积结构。
—结晶结构。
—叠加的交代结构。
6)成岩方式:压实和胶结为主,溶蚀、交代和重结晶等作用常见。
2.石灰岩的分类命名1)按矿物成分划分石灰岩中除方解石(含量>50%)以外的其它成分超过5%时可采用这种划分法。
这种划分称为三级划分,划分时各界线含量是指两种相互过渡成分之间的相对含量。
岩石类型灰岩含白云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石含量0 5% 25% 50%岩石类型灰岩含砂灰岩砂质灰岩砂含量0 5% 25% 50%2)按结构特征划分石灰岩的结构最能反映石灰岩的成因,按结构特征划分理所当然地成了当今主要的石灰岩划分方法而被誉为“现代石灰岩分类”。
Dunham(1962)方案,将含量界线放到次要位置而用支撑类型反映水动力条件,避免了必须统计含量才能划分岩石的不便。
—实际运用中将颗粒类型加在“颗粒”之前,如生屑颗粒泥晶灰岩、泥晶砾屑颗粒灰岩、鲕粒颗粒灰岩等等。
—原始或新鲜的泥晶大致在4μm以下,但在沉积后不久就可重结晶成微亮晶(4-10μm左右),本教材中泥晶粒度不到30μm者仍称泥晶,超过30μm者称亮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008年秋季
岩石学(Petrology)
简介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第十三章 内源沉积岩
第一节 碳酸盐岩概述 第二节 碳酸盐岩的成分特征 第三节 碳酸盐岩的结构 第四节 碳酸盐岩的构造 第五节 碳酸盐岩的分类 第六节 碳酸盐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第七节 其他内源沉积岩
第二节 碳酸盐岩的成分特征
二 矿物成分:
1.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和文石、白云石、菱铁 矿、菱锰矿、菱锌矿、铁白云石Ca(Mg,Fe)[CO3]2
2.陆源碎屑混入物:粘土矿物、石英、长石及 微量重矿物。当陆源碎屑混入物>50%则过渡为粘 土岩或粉砂岩/砂岩。
3.非碳酸盐自生矿物:石膏、硬石膏,重晶石、 天青石、K,Na,Mg的卤化物、及蛋白石、自生石英、 黄铁矿、白铁矿、海绿石(K,Fe,Mg的铝硅酸盐矿 物)、鲕绿泥石( Fe,Mg的铝硅酸盐矿物)、磷酸 盐矿物和有机质。
10~25 10~25 25~50
粘土(砂) (%)
10~25 25~50 10~25
10~25 25~50 10~25
50~75 50~75 50~70
岩石名称
含泥(砂)含云石灰岩 含云泥(砂)灰岩 含泥(砂)云灰岩
含泥(砂)含灰白云岩 含灰(砂)泥云岩 含泥(砂)灰云岩
含灰含云泥(砂)岩 含灰含云泥(砂)岩 含灰云质泥(砂)岩
第三节 碳酸盐岩的结构
1.粒屑结构
(2)鲕粒及鲕粒结构 基本特征:由核心和同心纹层构成的球体或椭
球体。鲕粒直径在2-0.2mm之间,粒度较均匀。 鲕粒分类:真鲕、假鲕、复鲕、薄皮鲕、变形
鲕、变晶鲕。
形成条件:核心、扰动的水体、CaCO3过饱和。 形成环境:水深适宜的潮下浅滩或较封闭的浅 湖环境。
第三节 碳酸盐岩的结构
第三节 碳酸盐岩的结构
3.结晶结构
按照结晶程度可分为非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 和显晶质结构。
非晶质结构见于一些化学或胶体化学成因的岩 石类型中,如硅质岩、磷灰岩等。
隐晶质结构由微晶矿物集合体组成。
显晶质结构按照结晶颗粒的大小分为:
粗晶(大于2mm)
中晶(2-0.062mm)
细晶(0.062-0.004mm) 微晶(0.004-0.001mm)
第二节 碳酸盐岩的成分特征
一 化学成分:
1.主要化学成分:CaO、MgO和CO2 2.次要化学成分:SiO2、TiO2、Al2O3、FeO、 Fe2O3、K2O、Na2O及H2O等 3.石灰岩的化学成分: CaO占42.61%; MgO占 7.9%; CO2占41.58%; SiO2占5.91% 4.(纯)白云岩的化学成分:CaO占30.4%; MgO 占21.8%; CO2占47.8%; 5.极少量的微量元素:Sr Ba Rb V Ni等,可作 为判别环境的标志。
生物碎屑灰岩:(1)亮晶生物碎屑灰岩 (2)泥晶生物碎屑灰岩
第六节 碳酸盐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一、石灰岩
3、鲕粒灰岩: 主要特征:由鲕粒构成,填隙物可以是灰泥基质或亮晶胶 结物。颗粒支撑、具波痕、交错层理; 形成条件:温暖浅水、中等搅动;一般形成于温暖的、中 等能量的浅海环境,如台地边缘浅滩(鲕滩)、潮汐协坝 或潮汐三角洲等环境。
0-10 % 灰岩 10-25 % 含白云质灰岩 25-50 % 白云质灰岩
第五节 碳酸盐岩的分类
A.按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分类:基于方解 石和白云石相对含量划分的岩石类型
岩类 方解石% 白云石%
石灰 岩类
白云 岩类
100-90 90-75 75-50
50-25 25-10 10-0
0-10 10-25 25-50
方解石 白云石
第一节 概 述
矿产资源:油气(约占50%),金属矿产,建筑材 料等。 理论意义:沉积相标志、古地理再造、古环境恢复、 古气候变迁等。 形成环境:碳酸盐岩主要形成于温暖气候带的海相环 境。 形成作用:化学、生物、机械作用或复合沉积作用。 产状分布:多为区域性的稳定层状;占沉积岩体积 20%,我国沉积岩占全国总面积75%,其中55%为 碳酸盐。
第四节 碳酸盐岩的构造
灰岩常见泥裂、生物痕迹、生物扰 动、结核、缝合线等,特别是虫孔、 生物扰动、硅质(燧石)结核和缝合 线,可见水平层理,多见块状层理, 常见叠层构造和鸟眼构造。
第五节 碳酸盐岩的分类
1.常见的碳酸盐岩: 灰岩-方解石含量>50% 白云岩-白云石含量>50%
2.根据矿物成分碳酸盐岩主要分为: 灰岩、白云岩和菱铁岩。 菱铁岩只在河口附近
第六节 碳酸盐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一、石灰岩
1、内碎屑灰岩
亮晶内碎屑 灰岩示意图
粒屑灰岩
第六节 碳酸盐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一、石灰岩
2、生物碎屑灰岩 (1)亮晶生物碎屑灰岩 成因:高能、稳定环境,如滨浅 海;特征:颗粒支撑、具波痕、交错层 (2)泥晶生物碎屑灰岩 成因:低能、稳定(静水)环境, 如潮下带;特征-基质支撑、块状层理。 (3)生物碎屑种类 海百合茎、珊瑚、介形虫、有孔虫、 藻类、层孔虫、双壳、腕足类等。
d.重结晶石灰岩:前三类岩石经过强烈重结晶 作用而形成,具有各种化学结构及残余结构。
第五节 碳酸盐岩的分类
灰岩结构—成因分类(曾允孚,1980)
颗粒百 主要填
颗粒灰岩类分含量 隙物 内碎屑 来自屑 鲕粒 团粒 团块混合
大于 亮晶 50% 泥晶
50-25% 泥晶
25-10% 泥晶 小于 泥晶 10%
重结晶灰岩
亮晶内碎 屑灰岩 泥晶内碎 屑灰岩 内碎屑泥 晶灰岩 含内碎屑 泥晶灰岩
亮晶骨屑 灰岩
泥晶骨屑 灰岩
骨屑泥晶 灰岩
含骨屑泥 晶灰岩
亮晶鲕粒 灰岩
泥晶鲕粒 灰岩
鲕粒泥晶 灰岩
含鲕粒泥 晶灰岩
亮晶团粒 灰岩
泥晶团粒 灰岩
团粒泥晶 灰岩
含团粒泥 晶灰岩
亮晶团块 灰岩
泥晶团块 灰岩
团块泥晶 灰岩
含团块泥 晶灰岩
粘土
岩石名称1 岩石名称2
石灰岩 (或白 云岩)
泥岩
100~90 90~75 75~50
50~25 50~75 10~25
0~10 10~25 25~50
50~75 75~90 90~100
石灰岩 含泥石灰岩
泥灰岩
灰质泥岩 含灰泥岩
泥岩
白云岩 含泥白云岩
泥云岩
白云质泥岩 含云泥岩
泥岩
第五节 碳酸盐岩的分类
c.泥晶:原地机械沉积的、粒度<0.0039mm的 灰泥。
e.亮晶/淀晶:化学沉淀的、粒度>0.0039mm 的、较为洁净的方解石(胶结物)。
第六节 碳酸盐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一、石灰岩
1、内碎屑灰岩 内碎屑:砾屑级-粉屑级。圆度因搬运磨蚀程度有差别 填隙物:灰泥基质,或亮晶胶结物或者两者均有。 两个基本类型: (1)亮晶内碎屑灰岩 高能且稳定环境,如滨浅海; 特征:颗粒支撑、具波痕、交错层理 (2)泥晶内碎屑灰岩 高能但不稳定环境,如浊流; 特征-基质支撑、具粒序层理 碎屑形成高能环境但沉积于低能环境。
4、藻灰岩典型的生物-生物化学成因
5、生物礁灰岩:主要造礁生物:钙藻、珊瑚、层孔虫、海 綿、苔藓虫、厚蛤
鲕粒灰岩:由鲕粒 构成,填隙物可以是 灰泥基质或亮晶胶结 物。颗粒支撑、具波 痕、交错层理。
叠层石粘结灰 岩:由单细胞或简 单多细胞藻类(还 有细菌)等在固定 基底上周期性繁殖 形成的一种纹层状 灰岩
1.粒屑结构
(3)生物碎屑(骨屑):破碎的生物骨骼碎屑。骨骼 的组分指示水深、水温、盐度和水流特征等;骨骼 的门类、生态类型、分选和磨圆,可提供环境标志。
(4)团粒: 不具内部结构的碳酸盐球状、椭球状的 颗粒。一般认为是生物的粪便。
(5)团块:由几个碳酸盐颗粒被灰泥或藻类粘结在 一起而形成——也称为葡萄石。
第三节 碳酸盐岩的结构
一 碳酸盐岩的结构分类
1.粒屑结构:经波浪或流水搬运、沉积而成的碳酸盐 岩常具有粒屑结构。它主要由自生颗粒(内碎屑、生 物碎屑、包粒、团粒、团块)、填隙物和孔隙构成。
2.生物骨架结构:由原地固着生长的生物骨架构 成。
3.结晶/重结晶结构:由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沉淀 而成。
4.交代残余结构:如白云岩化灰岩,交代白云岩。
(2)亮晶方解石:为粒度通常大于0.01mm 的、干净透明的亮晶方解石。亮晶方解石常发育 栉状结构。
悬挂式胶结物(针状方解石,视域直径为2.5mm)
第三节 碳酸盐岩的结构
2.生物骨架结构
原地生长的底栖固着生物通过生命活 动,由生物骨架和伴生的生物化学组分构成 的结构,也称生物结构。常见于礁灰岩中。
第三节 碳酸盐岩的结构
二、碳酸盐岩结构特征分述
1.粒屑结构
自生颗粒类型及结构
(1)内碎屑(无内部结构的碳酸盐岩软泥颗粒)结构 (2)生物碎屑(骨粒)结构、 (3)包粒(鲕粒和豆粒,核形石)结构 (4)团粒(不具有内部结构的粪团粒)结构 (5)团块(颗粒集合体)结构。
第三节 碳酸盐岩的结构
1.粒屑结构
第五节 碳酸盐岩的分类
②石灰岩的结构一成因分类
a.微晶或泥晶灰岩(正常化学岩):为化学—生物 化学成因,形成于低能环境,具微晶或泥晶结构。
b.颗粒石灰岩或粒屑石灰岩(异常化学岩):是经 过波浪及流水作用或重力作用形成的岩石类型,具 有典型的粒屑结构特征。
c.原地固着生物灰岩:以生物作用为主形成的石 灰岩,具有典型的生物骨架结构。
第一节 概 述
1. 定义:自生的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
含量超过50%的沉积岩类称碳酸盐岩。 类型:自生碳酸盐矿物中若一半以上为方解石 称石灰岩, 若一半以上为白云石称白云岩。
碳酸盐多为区域性的稳定层状;就体积而言,碳酸盐岩 约占所有沉积岩的4%左右,但在大陆地表的沉积岩中它却可 占10-35%,仅次于泥质岩(包括粉砂岩),和砂岩相近,是最常 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类内源沉积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