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防控指南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概要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一、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务人员对甲型H1NI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指定医疗机构应在易于隔离的地方设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急)诊、隔离留观室,定点收治甲型H1NI流感患者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病区。
(三)医疗机构应当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建立并落实岗位责任制。
(四)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和加强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工作效果。
二、隔离技术(一)隔离的原则。
1 •对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并进行单间隔离。
确诊患者可以置于多人房间,不设陪护。
患者的活动应当限制在隔离病房内进行。
与患者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
2.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1)患者应安置在具备有效通风条件(至少每 5 分钟空气交换 1 次)的隔离病房内。
有条件的,可安置在负压病房内进行隔离。
(2)若条件不允许时,可以将确诊患者置于同一房间,床间距>1 米。
(3)隔离病房的门必须随时保持关闭。
(4)尽量减少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数量。
(5)隔离病房应设有专用的卫生间、洗手池。
(6)医疗设备、器械(如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实行专人专用。
用于其他患者前应当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7)隔离病房门口放置速干手消毒剂。
(8)隔离病房内放置免触式医疗废物容器及利器盒。
(9)尽量减少患者携带个人物品,餐具、杯子等日用品应置于患者伸手可及之处。
(10)隔离病房门外设专用工作车或者工作台,放置个人防护用品。
(11)隔离病房门外放置有盖容器,收集需要消毒的物品。
(12)隔离病房内设置电话或其他通讯设施,尽量减少人员出入隔离病房。
医院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

医院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的随着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医院作为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前沿阵地,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保障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包括健康教育、个人防护、环境卫生管理等,以减少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风险。
2. 严格管理:对疑似或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加强病例监测和报告,确保疫情不扩散。
3. 协同配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
4. 科学防控: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特点和疫情变化,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
三、组织架构成立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设立疫情防控办公室,负责日常防控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四、具体措施1. 健康教育:通过培训、宣传栏、网络等多种形式,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提高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2. 病例监测:加强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的监测,对疑似或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并做好病例的登记、报告和信息共享工作。
3. 个人防护:医院工作人员要佩戴口罩,加强手卫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防护。
4. 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5. 医疗资源调配:根据疫情需要,合理调配医疗资源,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6. 跨部门协作:加强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共同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
五、培训和演练组织医院工作人员进行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防控能力和救治水平。
定期进行疫情防控演练,检验防控工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六、总结和反馈定期总结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对防控工作中的优秀个人和团队进行表彰和奖励。
七、附则本方案可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疫情变化和防控需要进行调整。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管理方案》
二〇〇九年七月十三日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二日
一、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 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
早隔离、早治疗的能力。
(二)指定医疗机构应在易于隔离的地方设立相对
已为本土传播并广泛播散,部分地区为流感优势株
社区规模的暴发,尤其是学校等聚集性人群,呈上 升趋势; 自限性疾病、病情温和,绝大多数甲型H1N1流感患 者为轻症病例;部分地区出现了重症与危重病例; 个别地区已经出现死亡病例; 重症和死亡比例未超出季节性流感所致结果。
国内甲型H1N1流感现状
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
护等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工作效果。
◆ 隔离传染源
感染性疾病科和门(急)诊:
住院患者隔离:
★ 切断传播途径 ● 保护易感人群
保护患者: 医院尤其要重点保护高危人群: --- 妇产科的孕妇 --- 新生儿和儿科病房的患儿 --- 肥胖患者 --- 各种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保护职工:
第二节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基本要求 二、隔离技术 三、防护技术 四、消毒技术 五、医疗废物管理
卫生部文件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二〇〇六年七月六日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2009年修订版)》
二〇〇九年七月十日
《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工作方案》
二〇〇九年七月十三日
三、临床诊断、分类处理原则
◆ 潜伏期: 一般为1-7天,多为1-3天。 ◆ 密切接触: 是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的情况下,诊治、照看
甲型H1N1流感 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二)不同部门的隔离措施
1.发热门(急)诊 设立较独立的医护人员工作区域。 发热和急性呼吸道症状患者戴外科口 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 口鼻,然后将其丢入医疗废物容器。 近距离接触(距离<1米)急性发热性 呼吸道症状患者,医务人员应采用 “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预防”的措施。
2.隔离留观室
三、防护技术
(一)医务人员防护原则: • 标准预防。 • 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采取飞 沫隔离和接触隔离措施。 • 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可能发生感染 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 • 防护措施应适宜。
标准预防的概念
• 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均被视为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接 触上述物质,或者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 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 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 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 强调双向防护。即预防疾病从患者传至医 务人员,又预防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患者。
飞沫预防+接触预防
• 除标准预防措施外,还应执行: 适宜通风的单间,可能时使用负压, 关门,房间每小时至少换气 6次、通 过排气管排到外面; 工作人员在房间内戴医用防护口罩; 限制患者的活动,患者的房间内。 接触隔离的措施:手套、口罩、帽 子、穿隔离衣。
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 进行手卫生,并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的要求。 •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 染的物品时应戴手套;脱手套后立即洗手。 • 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污 染时,应选择相应的防护用品,包括外科口 罩、防护镜或面罩、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 处理所有的锐器时防止被刺伤。 • 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正确消毒灭菌。
5、危重症病房的隔离措施
• 整个病区空气的流向为从办公区 → 走廊 → 缓冲间→ 隔离病房,保证病区通风良好。 • 隔离病房为污染区,病房外走廊与患者房间 之间设立缓冲间,防护用品臵于缓冲间内。 • 进入隔离病房前,在缓冲间内穿戴防护用品, 离开隔离病房时,在缓冲间脱摘防护用品。 • 患者的一切诊疗护理工作和生活活动均在病 室内完成。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2009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2009年修订版)为进一步指导医疗机构做好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减少和避免甲型H1N1流感在医疗机构内的交叉感染,规范医务人员的防护行为,根据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的特点和疫情进展情况,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基本要求㈠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能力。
㈡指定医疗机构应在易于隔离的地方设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急)诊、隔离留观室,定点收治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病区,环境布局符合隔离要求。
㈢医疗机构应当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建立并落实岗位责任制。
㈣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和加强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工作效果。
二、隔离技术㈠隔离的原则。
1、对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疑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确诊患者可以同时置于多人房间,床间距>1米。
患者的活动应尽量限制在隔离病房内,原则上不设陪护。
与患者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
2、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⑴应将患者安置在具备有效通风条件的隔离病房内。
⑵隔离病房的门必须随时保持关闭。
⑶隔离病房应设有专用的卫生间、洗手池。
⑷用于疑似患者的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实行专人专用。
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在用于其他患者前,应当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⑸隔离病房配置消毒剂。
⑹隔离病房应当设立明确的标识。
3、对患者应当进行培训和指导。
具体内容包括:⑴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佩戴外科口罩。
⑵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容器。
⑶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
社区医疗机构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内容(完整版)

社区医疗机构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内容(完整版)
1、日常预防措施
(1)规范预分诊流程,为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就诊病人提供一次性口罩,引导病例至专门的发热呼吸道门诊就诊。
(2)加强发热呼吸道病例监测,发现聚集性病例、重症住院病例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对发热病例进行必要的接触史询问,规范填写发热门诊日志,做好甲型H1N1流感排查。
(4)做好个人防护用品、消毒用品等应急物资储备。
(5)加强指导辖区各单位消毒和卫生工作。
(6)开展学校、托幼机构症状监测和缺勤监测,加强对养老院等重点人群流感样病例监测工作。
(7)加强公众健康教育,开展必要的知识宣传,提高防病意识。
2、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防控措施
(1)对病例实行分类诊治与管理,确诊病例中的轻症病例可采取居家隔离治疗;确诊病例中的重症病例应在定点医院住院隔离治疗;确诊病例中的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和患有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首选住院治疗。
(2)协助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及送检等工作。
(3)对居家隔离治疗者进行指导和管理,首次需上门详细告知注意事项,每日随访并做好登记和上报工作,密切注意隔离治疗者病情变化,出现重症及时收治医院。
(4)加强密切接触者的登记和管理,指导正确居家医学观察。
(5)建立疫情日报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流感样病例就诊数、住院病例数、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情况等信息,及时统计报告。
(6)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严防发生院内感染。
(7)指导疫点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指导开展居家隔离治疗及医学观察者垃圾等废弃物的处理。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医务人员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病房 的工作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采 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 (3)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4)进入相关区域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 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 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清洗消毒。
2.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可以使用250mg /L—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0.2%的过氧乙酸或者75%的乙 醇浸泡30 分钟后,清洗干燥后备用。
甲型H1N1流感患者 使用物品的消毒
1.患者使用后的体温计,浸泡于75%乙醇浸泡 15 分钟,或者浸泡于0.2%过氧乙酸中10 分 钟后,干燥保存。血压计、听诊器等,每次 使用前、后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压舌板 一人一用一灭菌,或者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2.氧气瓶在移出隔离病房、隔离病区前,用 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外表面。 3.患者复用的餐饮具,采用常规消毒方法即可。
(1)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 泄物均被视为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 离,接触有明显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的物质,或者接触非完整的皮肤 与粘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患者 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 员传给患者。
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 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 当戴手套。 (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 术指南》 (试行)
隔离原则
按规定建立预检分诊点 分诊点的工作人员接待可疑患者流程: 1、指导患者戴口罩; 2、指导患者消毒双手(用快速手消15秒钟) 3、指导患者测量体温(腋下超过37.5℃) 4、及时引导患者至待查室。
甲型HN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件

开展患者健康教育,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度。 按照《医疗机构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 3M DM电动送风空气过滤式呼吸器 将面罩放在适当位置,上面的头带绕过头顶固定在头部后面较高位置
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
关注职工感染病例
实施职工感染的报告制度; 职工家属确诊甲型H1N1流感,发生暴露的职
防防
加增 强 强预 营 体防 养质
作好应对感染聚集发生的准备
甲型H1N1流感症状体征是非特异性的; 人群普遍易感; 在发病初期(出现临床症状前一天)就具有很强
的传染性; 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 医院是高危人群聚集、同时又是人群频繁出入的
场所; 由于存在上述医院感染聚集发生的高风险因素,
病人病情允许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
一、医院感染控制基本要求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务人员对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帽子 在医院入口处设立公告栏,分流发热患者到发热门诊进行预检筛查;
在接诊、救治和护理甲型H1N1流感病例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隔离衣/防护服 什么情况下应洗手+卫生手消毒?
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
口罩 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
区域隔离示意图
医务人员通道
走廊
患者 处置
室
患者入
口
蓝色:清洁区 黄色:潜在污染区 红色:污染区
内容
一、医院感染控制基本要求 二、隔离技术
三、防护技术
四、消毒技术 五、医疗废物的管理
(一)防护原则
1、标准预防 2、基于传播方式的预防:飞沫和接触隔离 3、分级防护(按照导致感染的危险程度) 4、防护措施适宜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酒精能杀灭
病毒结构: 由基因片段和包膜组成
内部 该毒株包含 抗原 有猪流感、 禽流感和人 流感三种流 感病毒的基 因片断,是 一种新型流 感病毒
医院感染流行三环节
病人 病人
宿主
医务人员
传(感)染源
医务人员
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接触
×
医院感染流行三环节
医院感染主要的传播方式
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病原体通过粘膜或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 间接接触:传染性病原体通过污染的物体或人传播。 飞沫传播 :一般认为直径>5um的含水颗粒即飞沫 空气传播 :即气溶胶传播。直径≤ 5um,能在长时间
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特此公告。 二〇〇九年四月三十日
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 猪流感(swine 来了! fluenza)
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学
A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株 病毒为有囊膜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 溶剂均敏感 病毒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min可灭活;对 紫外线敏感,但用紫外线灭活病毒能引起病毒的 多重复活
隔离技术:隔离原则
1.对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甲型H1N1 流感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并进行单间隔离。确诊患者可以置 于多人房间,不设陪护。患者的活动应当限制在隔离病房内进行。与患者相 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 2.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 离与接触隔离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患者应安置在具备有效通风条件(至少每5分钟空气交换1次)的隔离病 房内。有条件的,可安置在负压病房内进行隔离。 (2)若条件不允许时,可以将确诊患者置于同一房间,床间距>1米。 (3)隔离病房的门必须随时保持关闭。 (4)尽量减少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数量。 (5)隔离病房应设有专用的卫生间、洗手池。 (6)医疗设备、器械(如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实行专人专用。用于 其他患者前应当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7)隔离病房门口放置速干手消毒剂。 (8)隔离病房内放置免触式医疗废物容器及利器盒。 (9)尽量减少患者携带个人物品,餐具、杯子等日用品应置于患者伸手可及 之处。 (10)隔离病房门外设专用工作车或者工作台,放置个人防护用品。 (11)隔离病房门外放置有盖容器,收集需要消毒的物品。 (12)隔离病房内设置电话或其他通讯设施,尽量减少人员出入隔离病房。 (13)隔离病房应当设立明确的标识。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2024年修订.pptx

山东省卫生厅
2009年7月11日
附件列表:
卫独创电[2024]124号
中心和国家机关发电
发电单位卫生部
签批盖章马晓伟
等级特提•明电
卫独创电[2024]124号
中机发7762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甲型HlNl流感 医院感染限制技术指南(2024年修订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⑴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佩戴外科口罩。
⑵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容器。
⑶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运用清洁剂洗手或者运用消毒剂消毒双手。
4、指定医疗机构依据实际工作条件设置隔离病区。详细要求包括:
⑴将整个病区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 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潜在污染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内走廊等,污染区包括病室、处置 室、污物间等。
⑴应将患者安置在具备有效通风条件的隔离病房内。
⑵隔离病房的门必需随时保持关闭。
⑶隔离病房应设有专用的卫生间、洗手池。
⑷用于疑似患者的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实行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在用于其他患者 前,应当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⑸隔离病房配置消毒剂。
⑹隔离病房应当设立明确的标识。
3、对患者应当进行培训和指导。详细内容包括:
1、发热门(急)诊 医疗机构应当按规定设立发热门(急)诊,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刚好引导相关患者到发热门(急)诊就诊。发 热门(急)诊应实行如下措施: ⑴独立设区,出入口与一般门急诊分开,标识明显。
⑵候诊区应当通风,其空间应能够满意患者候诊须要。 ⑶有备用诊室。 ⑷设隔离卫生间。
甲型H1N1流感的医院感染控制

广泛 开展 , 新型 病原 微生 物 的 出现 , 院感染 问题 医 日益突 出。 医院感染 管 理部 门 肩负 着 医疗质 量 和
理, 是终 末消 毒.目的是 杀灭 病 原体, 断传 播 尤其 切
途径 , 以防止 交叉 感染 。
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②严格遵守消毒、 隔离的
各 项规 章制 度 。③ 进 入隔 离病 房 的 医务人 员 必须
戴 医用 防护 口罩 , 工 作 服 、 离 衣 、 套 , 手 穿 隔 鞋 戴
洗。 建议在隔离病区使用一次性隔离衣) ②防护 ( 。
眼 镜 : 可 见 污染 时 , 7 %酒 精擦 拭 消 毒 , 班 无 用 5 每
2 空气 消毒 . 1
① 每班开 窗开 门 自然 通风 I2 -
次, 每次 1( h 如天气好 , 可增加通风次数) 。②每班
空 气 消毒 1次 , 次 l ( : 每 h 注 空气 消 毒 时应关 闭 门
窗 ) 。
22 物 体表 面 、地面 的清 洁 与 消毒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① 病 区内所
疫情 的传播 和蔓 延 。根据 诊疗 过 程 中感 染风 险 的
不 同, 时采取不 同的 防护措施 。 及
1 防护措施
有 的物体 表 面 、 面都 应 进行 清 洁 , 地 受到 病原微 生 物 污染 时 , 先 清 洁 , 进 行 消毒 。② 清 洁工作 应 应 再
分 区进行 ,按 清洁 区 潜 在 污染 区 污染 区的顺
11 普通 门( ) 、 通病 房 的医务 人 员 采 取一 . 急 诊 普
序 , 区进 行 。抹 布 、 把分 区使 用 , 清楚 。③ 逐 拖 标记 湿擦各 种 物体表 面 、 湿拖 地 面。所用 消毒剂 的溶 度
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诊疗方案(2023版)

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诊疗方案(2023版)甲型(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或人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这种病在猪中经常发生,很少导致猪的死亡(猪的病死率为l_4%)。
人类很少感染猪流感病毒,但也发现一些人类感染猪流感的病例,大多数是与病猪有过直接接触的人。
2 0 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发生人感染猪流感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HlNl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猪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
人感染猪流感后的临床早期症状与流感类似,有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还可以出现腹泻或呕吐等症状。
病情可迅速进展,突然高热、肺炎,重者可以出现呼吸衰竭、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一、病原学猪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
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 0 nm~1 2 0 nm,有囊膜。
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和M2蛋白。
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呈螺旋状对称,直径为l onm。
猪流感病毒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约为l 3.6 kb,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
尽管不同亚型之间可以组成很多种流感病毒血清型,但是可造成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的血清型主要有HlNl、HlN2和H 3N2。
猪流感病毒为有囊膜病毒,故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2 0 0 mL/L乙醚4℃过夜,病毒感染力被破坏;对氧化剂、卤素化合物、重金属、乙醇和甲醛也均敏感,l 0 9/L高锰酸钾、1 mL/L升汞处理3mi n,7 5 0 mL/L乙醇5mi n,1 mL/L碘酊5mi n,1 mL/L盐酸3mi n和lmL/L甲醛3 0mi n,均可灭活猪流感病毒。
猪流感病毒对热敏感,5 6℃条件下,3 0mi n可灭活;对紫外线敏感,但用紫外线灭活猪流感病毒能引起病毒的多重复、d,涪。
二、流行病学在1 9 7 6年美国发生所谓的“新泽西事件”中,大约5 0 0人感染了猪流感Hl Nl亚型病毒,该病毒与当时从猪体内分离的病毒相同,首次证实了在自然条件下,猪流感病毒可从猪传播给人。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及就诊流程09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及就诊流程09第一篇: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及就诊流程09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及就诊流程一、甲型H1N1流感病毒简介:目前认为,本次流感病毒为甲型(A型)H1N1,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属于正粘病毒科,球型,RNA病毒,直径80-120nm;外有脂质囊膜;其上有多种糖蛋白,主要包括血凝素(H1-16)、神经氨酸酶(N1-9),均具有抗原性;耐低温和干燥,但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剂(乙醇、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及紫外线敏感。
甲型H1N1流感病生存的适宜湿度:35-40%,适宜温度28C°(82F)。
存活时间:在无孔硬物表面可存活24-28小时,如在塑料和不锈钢表面存活时间大于24小时,在24小时内人手接触病毒污染表面可被传染;在布,纸和餐巾纸上可存活8-12小时,15分钟内人手接触污染布和纸可被传染;即使病毒量大时病毒在手上存活时间也少于5分钟,但此期间可能导致间接接触传播。
二、甲型H1N1流感病传播特点:1.传播方式:(1)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及空气近距离传播;(2)猪传人、人传人、人传猪。
2.传播途径:(1)通过感染患者(或潜伏期)咳嗽或喷嚏而进行人际间传播;(2)受污染的环境接触;(3)与受感染生猪接触;3.传播时期:(1)感染者从发病到第7天(发热、呼吸道症状、头痛,肌肉疼痛);(2)病程超过7天临床症状仍未缓解的患者;(3)儿童,尤其是幼儿,具有传染性的时间更长。
三、甲型H1N1流感预防与控制:(一)感染患者的住院隔离(控制传染源):1.隔离原则:对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采取住院隔离,确诊病例可置同一房间,其余的应置单间隔离。
限制病人只在病室内活动,原则上禁止探视、不设陪护,与病人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
2.隔离区域:疑似病例观察区、确诊病人病房、发热门诊。
甲型H1N1流感院内感染控制方案

甲型H1N1流感院内感染控制方案一、医院的隔离1、发热门诊(1)独立设区,远离其他门诊、急诊,出入口与普通门急诊分开,标识明显。
(2)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病人专用通道。
(3)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无交叉,有明显标识。
(4)诊室和留观室通风良好。
(5)留观病人一人一间,房间内设卫生间。
(6)病人病情允许时应戴口罩,不能离开留观室,严禁病人间相互接触。
二、病人隔离原则对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采取住院隔离,确诊病例可置同一房间,其余的应置单间隔离。
限制病人只在病室内活动,原则上禁止探视、不设陪护,与病人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
三、隔离病区(1)独立设区,与其他病区相隔离,有明显标识。
房间隔离的具体要求包括:整个病区的空气定向流动,从办公区→走廊→缓冲间→隔离病房。
(2)病区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病人专用通道。
(3)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房前,在缓冲间更换防护用品;离开隔离病房时,在缓冲间更换防护用品并进行手的卫生处理。
(4)病人的诊疗、护理工作和病人的生活活动在病室内完成。
(5)病区产生的废弃物,均按感染性废物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中,损伤性废物放入锐器盒,其它医用物品必须经过消毒后才能移出病区。
(6)病人戴医用防护口罩,不得离开病区。
(7)重型病人应当收治在重症监护病房或者具备监护和抢救条件的病室,该病室禁止收治其他病人。
(8)原则上不设陪护,不得探视,病人病情危重应由医务人员及时向家属通报病情,若必须探视,探视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四、医务人员个人防护(1)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
2、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揉搓1—3分钟。
(2)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甲型H1n1流感病毒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

4、衣服、被褥等纺织品:用有 效氯250㎎∕L消毒剂浸泡15分钟 或在阳光下暴晒半天以上。 5、餐(饮)具: (1)首选煮沸消毒10分钟。 (2)有效氯250-500㎎∕L消毒剂 浸泡15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6、诊疗用品、家用物品、家具: 可选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 氯250-500㎎∕L消毒剂进行浸泡、 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10分钟后, 再用清水擦拭干净。
6、做好终末消毒记录。 内容包括接诊患者姓名、性别、年 龄、住址、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 空气、地面、物体表面及使用过的 医疗用品等消毒方式及持续时间、 医疗废物及污染衣物的处理等,最 后有实施消毒人的签名和记录者的 签名,并注明记录时间。
1、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执行一级防 护。 2、独立设区,与其它门诊、急诊及 病区相隔离,防止人流、物流交叉。
2、防护隔离 (1)进入隔离病室接触病人包括接触病人的血液、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2)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 洗手和/或手消毒。 (3)进入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 应穿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 后按医疗废弃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4)隔离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一、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又分为直接传播和间 接传播两种。 2、飞沫传播:是一种近距离(一米 以内)传播。通过说话、打喷嚏等 形式。
二、隔离方式 (一)接触传播的隔离预防
1、病人的隔离 (1)病人安置在单人房间,无条件时 可将同种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安置于一室。 (2)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 (3)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应尽量 减少对其他病人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1)发热门诊应有明显标识。 (2)诊室消毒期间,应有备用诊室。
3、工作人员通道与病人通道完全分开。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63页】

▪
整理ppt
三、病原学
▪ A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株
▪ 病毒为有囊膜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 剂均敏感
▪ 病毒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min可灭活;对紫 外线敏感,但用紫外线灭活病毒能引起病毒的多重 复活
▪ 酒精能杀灭
整理ppt
三、病原学
▪ 为有囊膜病毒,故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 均敏感,200 mL/ L乙醚4℃过夜,病毒感染力被破 坏;
▪ (三)确诊患者病区 ▪ 1、已建立负压病房的医院可以采取房间隔离: ▪ ―― 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房前,在缓冲间更换
防护用品;离开隔离病房时,在缓冲间更换防护 用品,并进行手的卫生处理。 ▪ ―― 患者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患者的诊疗、护 理工作和生活活动在病室内完成。不得随意离开 病区。 ▪ ―― 隔离病房应有隔离标志,严格限制人员出 入,并做好出入人员登记。
➢ 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尤其是咳嗽或打喷嚏之 后。
➢ 尽量避免与患者发生密切接触。
➢ 采用乙醇类洗手液、手消毒剂
有效
整理ppt
三、加强综合控制措施
▪ (四)公众宣传,双向防护
▪ 如果已患流感:发烧伴24h内,应在家中 自行隔离;
➢ 需要外出就医的患者,应由家属提前向医院、社 区医疗部门报告病情;
整理ppt
二、医院隔离要求
(二)疑似病例病区: ▪ 6、患者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禁止离开病房和相
互探访。 ▪ 7、原则上不设陪护,加强病房管理,不得探视
;若必须探视时,探视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 好个人防护。
整理ppt
二、医院隔离要求
▪ (三)确诊患者病区
▪ 1、已建立负压病房的医院可以采取房间隔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