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分析

国民经济分析

国民经济分析在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民经济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国民经济的综合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和经济学家了解国家经济的整体状况、发展趋势以及问题所在,从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国民经济的概念与指标国民经济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通过各种经济活动获得的收入和支出的总和。

国民经济分析的基础是对国民经济的测算和统计,其中涉及到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指标。

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分析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它代表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的增长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及经济活力的程度。

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家人口总数之比,代表了一个人在平均条件下,所能享受到的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水平。

人均GDP的增长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情况。

3. 劳动力就业率与失业率劳动力就业率是指从事劳动的劳动力人口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反映了一个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状况。

失业率则是指未就业的劳动力人口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例,是一个国家就业问题的重要指标之一。

劳动力就业率的提高和失业率的下降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国民经济分析的重要意义国民经济分析是对一国经济状况的全面评估和理解,对于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1. 了解经济发展趋势通过国民经济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趋势,判断经济周期的阶段、长期趋势以及经济增长的潜力,从而为政府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2. 分析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国民经济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从而评估经济的发展状况和产业发展的潜力,为调整产业结构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依据。

3. 检测经济波动和风险国民经济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检测经济波动和风险,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或金融危机时期,通过分析经济指标的变化,可以及时预警和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问题。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反映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总量指标主要有社会总产出、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等。

一、社会总产出(一)含义社会总产出也称总产品。

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当以货币表现时,即为全部生产活动成果的价值总量。

这里所说的全部生产活动,即包括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

社会总产品就是这两大部门产品之总和,其产品形式,既有实物形态的货物,也有不具实物形态的各种服务或劳务。

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出,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的总成果。

它包括货物和直接为货物提供的运输、仓储、供应与销售等有关服务,其价值总量即社会总产值。

社会总产值从使用价值角度看,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从价值角度看,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包括工资、利润、税金和利息等)。

可见,社会总产值的价值构成即C十V十M。

国民经济中的物质生产部门是指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和商业(包括饮食业和物资供销业)社会总产值即为五大物质生产部门总产值的总和。

非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其产出成果的价值表现称为服务总值或劳务总值。

由此可见,全社会总产出=社会总产值+服务总值(或劳务总值)(二)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是工业统计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项指标,总产值指标出现错误将影响工业增加值、增加值率、工业产销率等综合指数计算的准确性,因此应重视产值的计算。

1.工业总产值的定义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

根据计算工业总产值的价格不同,工业总产值又分为现价工业总产值和不变价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工业总产值是指在计算不同时期工业总产值时,对同一产品采用同一时期或同一时点的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作为不变价,又称固定价格。

采用不变价计算工业总产值,主要是用以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农业产品价格水平的变化,国家统计局先后四次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工业产品不变价格和农业产品不变价格,从1949年到1957年使用1952年工(农)业产品不变价格,从1957年到1971年使用1957年不变价格,从1971年到1981年使用1970年不变价格,从1981年到1990年使用1980年不变价格,从1991年开始使用1990年不变价格,从2001年开始使用2000年不变价格。

六大重要经济指标解释

六大重要经济指标解释

一、总体经济指标总体经济指标是用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的经济状况;一国民生产总值二价格指数1、概况价格指数包括生产和消费价格指数;生产价格统计主要是从生产者的角度进行的统计,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等;消费价格统计主要从消费者角度进行的统计,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一般来说,生产者价格的变化要先于消费价格变动,换句话说,生产者价格变动往往会引起消费价格的变动;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时间变化的指标;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目前,我国以工业品出厂价格替代生产者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是从生产角度反映当月国内市场的工业品价格与上年同月的价格相比的价格变动;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相比,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只反映了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变动情况,没有包括服务价格的变动;它的变动也要比居民消费价格剧烈一些;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是从居民购买角度看物价变动,而商品零售价格是从零售角度看物价变动,为体现历史的延续性和可比性;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不包括服务价格的变动;三收入指标1、收入指标的分类根据中国城乡二元的现实,主要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两大类指标;反映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指标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职工平均工资,反映农村居民收入的指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3、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为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等,为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基尼系数界于0--1之间变动,越大就表明不均等程度越大,越小就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在以下表示高度平均;之间表示相对平均;之间表示分配相对合理;之间表示差距偏大;以上表示差距悬殊;被作为一般的警戒线;四景气指标:预测宏观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1、景气指标的分类第一类指标通过对现有宏观经济指标的分析,挑选出最能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特点的指标,按照各自的权重,统一加总为一个总指数,判断并预测经济形势;如国家统计局的“国经指数”、国家信息中心的“中经指数”、卡斯特经济评价中心的“卡斯特指数”等;第二类是通过调查问卷设置问题对特定的调查对象如企业家、消费者等进行的景气或信心调查,通过对统计汇总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得出相应的指数;如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的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等;2、现行的主要经济景气指数国经指数;由国家统计局负责编制;选择先行指标四个,包括全国钢产量、基本建设新开工项目数、广义货币M2、10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步指标四个,包括狭义货币M1、消费品零售额、工业生产增长率、海关出口总额等;在此基础上用合成指数分别计算先行指数和同步指数,两个指数合起来称“国经指数”;中经指数;由国家信息中心负责编制;选择同步指标12个,包括现价工业增加值、工业产品销售率、基础农资产品指数各种化肥产量、农药产量、合成氨产量、农膜产量的复合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商品房销售额、货运量、财政支出、海关进出口总额、狭义货币M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社会需求指数复合指数等,编制不同合成指数,称为中经指数;卡斯特指数;由卡斯特评价中心负责编制;选择先行指标7个,包括钢产量、银行各项贷款总额、出口总额等;同步指标6个,包括工业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狭义货币M1、银行工资和其他对个人支出、汽车产量、基建投资总额等;滞后指标5个,包括零售价格指数、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工业企业销售收入、铁路货运量和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等;在此基础上,计算先行和同步指数,统称为卡斯特指数;3、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它通过对部分企业家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状况及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判断和预期来编制景气指数,从而准确、及时地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预测经济发展的变动趋势;以企业景气指数为例;景气指数的数值介于0和200之间;100为景气指数的临界值,当景气指数大于100时,表明经济状况趋于上升或改善,处于景气状态;当景气指数小于100时,表明经济状况趋于下降或恶化,处于不景气状态;4、消费者信心指数通过对消费者定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消费者对未来消费的判读和预期来编制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由消费者预期指数和满意指数组成;其中,预期指数反映消费者对家庭经济状况和总体经济走向的预期,满意指数反映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和耐用消费品购买时机的评价,而信心指数则综合描述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的满意程度和未来经济走向的信心; 目前编制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以1997年为基期,动态反映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变化;这个数值越高,表明消费者的信心越高,这个数值越低,消费者的信心越低;二、主要需求指标经济增长是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共同增长决定的;一般来说,供给能力的提高是决定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它的变化要相对温和一些,导致经济短期波动的往往是一些需求性因素;很多国家都把调节社会需求作为日常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我们通常把消费、投资和出口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三大需求中,消费占据了主体地位;这从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中得到反映;相对其他需求来说,消费是投资和生产的最终目的,是真正的最终需求,是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根本动力;一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反映社会消费总需求的指标主要有两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最终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国民经济各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总额;它反映各行业通过多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生活消费品总量,是研究国内零售市场变动情况、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长期以来,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和波动的重要驱动力;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在过去数十年中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投资驱动特征,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国家也常常把对投资的调控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尽管投资需求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要低于消费,但投资的巨大波动常常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可以说是导致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1、概念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是考察投资需求变动的主要指标;2、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影响与消费需求不同,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影响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总需求的总量与结构都有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是增加社会总供给的重要途径,能够扩大社会的生产能力;这样,投资对经济既有需求拉动作用,又有供给推动作用;需求拉动作用常常直接表现在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同期数值中,供给推动作用则有一定的滞后期,因为固定资产投资要形成产品生产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投资增长的波动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同方向波动;当投资增加时,会立即增加对投资品的需求,增加投资品生产企业的产量和效益;就业会上升,居民收人也会增加,并促进消费增加和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当投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时,企业效益、居民收入和消费都会下降,整个经济的增长速度也会有所回落;从历史数据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的变动基本上是与经济增长速度同步的;投资增长加快时,经济增长速度一般较高;投资增长放慢时,经济增长速度也减缓;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基本都是正增长,只有1989年例外,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下降,并使经济增长速度从1988年11.3%下降到4.2%,这也是中国1977年以来经济增长最慢的一年;1992年和1993年投资膨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和%,与之相应,带动这两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分别达到%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年下降,从 1998年起,中国政府采取了扩大内需的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连续数年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其目的也是希望通过刺激投资来带动整个经济增长;投资增加会直接增加对投资品的需求,并进一步带动消费品的需求增加;因为投资形成固定资本、扩大生产能力会有明显的滞后,所以投资的大幅度增加一般会在短期内带动物价上升;从历史上看,中国投资增长速度的波动与物价波动也比较一致;投资增长速度较快时,物价涨幅也较大;投资增速回落时,物价涨幅也会降低甚至出现通货紧缩;固定资产投资的波动明显领先于物价的波动;如1989年投资增长速度下降到谷底,居民消费价格在1990年下降到谷底;1993年投资增长先达到波峰,物价在随后的1994年达到波峰;4、投资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对股票市场来说,投资增长速度加快,表明企业对经济前景看好,或者说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刺激投资,会改善企业效益,这对股票投资者来说是好消息;而投资增长速度放慢,则可能意味着经济景气下降,股票投资者在此时最好是抛出股票持币观望;但当投资过热时,经济正常运行通常会受到干扰,国家多会采取一些办法进行抑制;比如针1992—1993年投资过度膨胀,国家从贷款等方面进行控制,使过热的投资马上受到抑制,并带动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降,同期股票价格也出现幅度较大的波动;所以,一般来说,投资增长速度的适度加快对股票价格上涨有支撑作用,但投资增长过快,出现过热时,则可能不是好消息;反过来也一样,一般来说,投资增长速度放慢意味着后期的经济景气可能会下降,对股票投资者来说不是好消息;对债券市场来说,投资增长速度的加快,会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同时提高物价水平,市场收益率水平会普遍上升,这会降低债券的价格;而投资增长速度的放缓对债券持有者来说反倒是好消息;对汇率来说,投资增长速度的加快,会增加投资需求和社会总需求,在社会总供给一定的情况下,投资需求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向好,应该推动本国货币升值;但如果投资需求过旺,对国外商品的需求大量增加,导致外汇需求增加,又会导致人民币贬值;一般来说,前者的影响可能更大;从中国目前的外汇管理体制看,投资对汇率的影响还非常有限,但今后应该会更加明显;5、指标的发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数据由国家统计局负责发布;每个月和每个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数据月后13日左右在各媒体转发的“国家统计局月度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国家统计局网站上可以查到,下月月底出版的中国经济景气月报上有当月和部分历史月度数据;年度数据于每年2月28日左右在统计公报上公布;三存货增加存货增加对于研究经济走向有特别的意义;存货增加本身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之一,更重要的是,存货增加常常反映了企业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存货的变动对经济波动有重要影响,许多用来预测经济走势的景气指数都把存货增加作为一个先行指标包含在内;由于中国正处在经济转轨之中,尽管存货增加已经呈现出一定的先行性,但在分析时还应该与其他一些经济指标结合进行;1、概念存货增加就是指企业存货价值的变动额,即期末存货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包括生产单位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以及生产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在制品和原材料;2、存货变动与经济周期同方向变动一般来说,存货变动与经济增长是同方向运动的:经济高涨时,存货占GDP的比例增加;经济相对萧条时,存货投资占GDP的比例下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根据市场变化生产,预期好便增加生产,存货各构成部分,原材料储备、在产品、成品库存增加,存货比率上升;经济预期差,企业减少存货资金占用,存货比率下降,其结果是存货变动和实际产出同向变动;但在中国,情况要更复杂一些;在传统体制下,企业很少注意市场,产销经常脱节;经济景气时,产销衔接好,存货比率从高位下降;经济萎缩时,企业照旧生产,存货比率异常高升;如,经济低谷徘徊的1990年存货比率从1987年的4.9%升至9.3%,其后随经济景气的回升下降至1992年的5.1%;1993年清理整顿,到经济“软着陆”的1995年,存货比率升至6.1%;此后,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存货变动与经济增长同方向的特征就表现得明显一些;1995年以后,随着GDP增长速度逐年降低,存货比率连续下降,到2001年降至0.7%;3、存货增加对经济的影响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果存货增加,企业生产的产品中有一部分要留存下来,暂时不进入市场,这样,即使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净出口都维持不变,社会需求也会增加,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拉动作用;同时,正常情况下,存货的增加往往意味着企业看好市场前景,对经济走势充满信心,这种信心和预期本身就是经济走强的信号;反过来,如果存货减少,也会直接减少社会需求,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1999年,中国GDP增长%,比上年减慢个百分点,而当年存货减少689亿元,仅此一项就把GDP增长速度下拉个百分点;同时,也要注意,存货增加可能是不得已的,这就具有不同的经济含义;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如果库存突然增加,则表明市场需求已难以支撑经济的快速发展,预示着经济发展将要受阻,有进入停滞或衰退的可能;在经济发展低迷的时期,如果商业库存突然减少,则表明市场需求正在扩大,经济发展有好转的迹象;2对价格的影响;如果存货投资增加,社会需求也会相应增加,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加快,一般会拉动物价上涨;反之,则物价涨幅可能回落;当然,如果是由于需求不足导致的存货增加,则另当别论;3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根据存货增加对经济增长和物价的影响,可以判断存货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如果存货增加,同时伴随经济增长加快和价格的上涨,则预示经济景气走强,企业效益会有所改善,对股票投资者来说是利好;同时,市场收益率会上升,债券价格可能下跌,对债券投资者来说则不太有利;经济形势的趋好,会对人民币币值给予支撑,此时多持有人民币,减少外币持有相对来说风险要小一些;但如果在经济已经有过热迹象时存货突然增加,则表明社会需求没有与供给同步增长,经济增长步伐可能会放慢,股票投资者需要警惕,债券和外币的持有者则可以看好后市;如果存货减少,而经济停滞不前,市场状况不佳,则预示股票价格可能会下跌,债券和汇率可能上涨;4、存货增加的统计与发布存货增加是国家统计局在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核算中得到的;目前只有年度数据;由国家统计局编辑,每年5月中下旬出版的中国统计摘要和9月份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会公布上年度存货增加数据;四进出口在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中,投资和消费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内需,出口则是反映外需的主要指标;1、概念进口额、出口额和进出口额三个指标,都是用来观察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总规模的指标,反映进出中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差叫净出口,它从总体上反映一国的外贸余额;当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差额是正数,也叫顺差;反之称逆差;2、进出口对经济的影响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居民需要的许多商品,可以由国内厂商提供,也可以用进口来替代;如果进口减少,社会总供给会减少,会有一部分需求得不到满足,这部分富余的需求会转向国内产品,这对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同样,国内厂商生产的一些产品,可以由国内居民消费,也可以出口到国外,出口增加,也就意味着需求的增加;这样,进口减少和出口增加都会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反过来,进口增加和出口减少则会减慢国内经济的增长速度;事实上,净出口本身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贸易顺差越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就越大;从历史数据来看,进口和出口的变动趋势比较接近,基本都是同向运动;即出口增长较快时,进口增长也较快,出口增长减慢时,进口增长也减慢;而且进口、出口和进出口总额的变动都与经济增长速度相一致;这也表明,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远不只是净出口能完全反映出来的,所以,在分析进出口对经济影响时,既要考察贸易顺差的情况,也要考虑进出口总额的变动;2对价格的影响进口减少会减少国内的供给,出口增加会增加市场需求,两者都会使国内的供给小于需求,加大物价上升的压力;而进口增加会增加国内的供给,出口减少会减少市场需求,两者都会使得国内的供给大于需求,减缓物价上升的压力;3对汇率的影响汇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进口和出口,反过来进出口也会通过改变国际收支状况,对汇率产生影响;一般来说,进口减少、出口增加,会加大贸易顺差,改善国际收支,增加外汇供给,这会使人民币有升值压力;而进口增加、出口减少,贸易顺差的减少或者是逆差的扩大,都会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减少外汇供给,使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4进出口对货币供应和利率的影响进口减少、出口增加,会使净出口增加,增加外汇收入;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结售汇制,企业和居民的外汇收入出售给银行,会增加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扩大货币供给,降低市场利率;这也会进一步加大国内物价上涨的压力;反之,进口增加、出口减少,会使净出口减少,减少外汇收人,则会使货币供给收缩,提高市场利率;5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进出口对相关行业的证券价格有一定影响,但目前对整个证券市场的影响还比较有限;一般来说,进出口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与其对经济增长和价格的影响是一致的;进出口增长速度加快,尤其是净出口增长加快,对股票持有者有利,但对债券持有者不利;反过来,进出口增长放缓对股票持有者来说是利空消息,但对债券持有者来说则属于利好;3、进出口数据的统计和发布进出口数据由海关总署负责统计和提供;出口货物按离岸价格统计,进口货物按到岸价格统计;进出口数据一般同时公布人民币数据和美元数据;1994年及以后,月度进出口人民币数据是按当月美元数据乘以人民币兑美元的上月末汇率的数据;进出口每个月的初步数据由海关总署在月后13日内通过新闻媒体发布,详细数据月后25日内提供;海关总署网站与商务部网站都可以查到相关数据;海关总署编辑出版中、英文版的中国海关统计月刊和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也可以查到,其中,中国海关统计月报在月后25日内出版,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在年后6个月内出版;五利用外资由于我国在过去一直存在资金短缺的现象,国外资本的流入,成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重要补充;而且,利用外资规模的扩大还改善了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因此,在研究分析宏观经济时,利用外资状况常常会受到特别关注,被用来分析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形势,以及可能对整个经济的影响;1、利用外资的概念一般所说的利用外资指中国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通过对外借款、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以及用其他方式筹措的境外现汇、设备、技术等;利用外资的形式有很多种,其中,外商直接投资是目前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所谓外商直接投资,常用英文缩写FDI表示,是指海外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中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中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中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中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在通常的运用中,利用外资这个指标常常会在两个方面用到,一个是对外经济统计部分,反映国际收支中的资金往来,另一个是在投资中,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有多少是利用外资;2、利用外资对经济的影响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利用外资规模迅速扩大,不仅表明经济增长前景较好,也往往意味着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对国民经济有拉动作用;外资流人会增加社会总需求,如果经济仍有潜力,企业会相应提高产量,促使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如果外资流人减少,则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历史上看,利用外资的变动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动趋势比较接近;2对价格的影响利用外资的增加会直接增加社会需求,并导致国外净资产和外汇占款的上升,在中国目前的外汇管理体制下,会引起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增加总的社会需求,在供给一定的情况下,会使物价有上涨压力;反之,利用外资减少会缓解物价上涨压力;从历史上看,利用外资与物价指数的变动趋势也是基本一致的;3对汇率的影响外资流入可以弥补经常项目逆差,扩大国际收支顺差,增加国家外汇储备和外币的供给,在需求一定的情况下,本国货币有升值压力;反过来,如果利用外资大量减少,则本国货币有贬值压力;4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目前,利用外资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直接影响还比较小;但一般来说,利用外资增长加快,表明国内经济前景较好,国际收支状况良好,这对证券市场是有利的;如果利用外资增长放慢或者是减少,则表明国内经济对外资吸引力减弱,国际收支状况可能恶化,对企业效益有不利影响,。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四、国民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核 算的关系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和发展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称SNA)的产生 与发展。 (1)形成阶段:分为三个时期。 • 第一时期是1665-1920年,初创阶段。其 特点:一是由个别经济学家进行估算, 缺乏连续性。
• 第二时期1920-1939年,发展很快。
主要表现:一是政府重视。 二是在国民收入统计的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 第三时期1939-1953年,国民收入统计大 发展阶段。
主要表现:一是计算国民收入的国家增加。 二是受到国际组织的重视。
(2)SNA发展阶段: • 1953-1968年:对原SNA加以补充和拓展 。 • 1968-1993年:对1968年SNA进行修订和 更新。
三、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一)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是特定国民经济现 象总体的某种特征的数量概念 。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 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国民经济统计指标 所组成的多层次、系统性的指标群(集 合)。
(二)设计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及其体系的原则 1、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实际情况 出发。 2、要能够全面描述国民经济现象和过程的各个 方面的数量表现。 3、要从宏观角度出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国民经济宏观管理。 4、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注意指标体系的联系和 协调。 5、从动态角度出发,注意指标体系的修订和完 善。
第二节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一、国民经济统计的任务和内容
(一)国民经济统计的任务 : 1、进行国民经济总量核算,反映国民经济 运行的过程和全貌。 2、研究国民经济的主要比例关系和平衡关 系,对国民经济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和分 析。 3、组织协调整个社会经济统计工作,发挥 统计的监督检查作用。

青海省统计年鉴2024年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指标

青海省统计年鉴2024年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指标

一、年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量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国民经济总量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估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青海省的GDP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在年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量中起到主导作用。

2.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它是青海省经济发展的基础。

青海省拥有丰富的农牧资源,农业是青海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总量有着较大的贡献。

3.第二产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等,是青海省经济的支柱产业。

青海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铋、铜、锑等,大力发展工业,推动了国民经济总量的提高。

4.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包括交通、批发零售、金融、房地产、教育、卫生等行业。

青海省注重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推动商贸、旅游、金融等领域的发展,使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总量的贡献不断增加。

5.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青海省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如交通、能源等,为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年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指标1.经济增速:经济增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青海省经济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不断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这主要得益于青海省在资源、环境、旅游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需求。

2.农业增速:农业增速是衡量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青海省注重农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产品质量和效益,并积极推动农牧业现代化。

这些举措使得农业增速保持稳定增长。

3.工业增速:工业增速是衡量工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青海省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在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工业增速的提高主要得益于青海省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视和政策扶持。

4.服务业增速:服务业增速是衡量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青海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旅游、金融、健康等领域,提高服务业质量和水平。

中国主要统计指标诠释

中国主要统计指标诠释

中国主要统计指标诠释
中国主要统计指标包括国民经济总量、国民收入、国际收支状况、价
格指数、货币政策指标、人口统计指标、国有资产统计指标、经济结构统
计指标、就业指标等。

国民经济总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国家经济
总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态势、经济结构和国家社会经济建设成果。

国民收入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的
发展程度,可以分析出收入的分布情况,反映出经济发展的公平性。

国际收支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收入和支出的报表,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价格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物价水平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情况。

货币政策指标是指政府实施货币政策时所关注的一些统计数据,可以
衡量政府货币政策的成功程度。

人口统计指标指的是一个国家人口的统计数据,包括人口数量、人口
结构、职业分布等,可以反映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国有资产统计指标指的是政府管理的金融资产、财产、债务等统计数据,可以反映政府的财政状况。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和名词解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和名词解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fāzhǎn)主要指标和名词解释GDP :是国内生产总值(Cross Domestic Product)的英文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代表性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内容既包括物质(wùzhì)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既包括第一、二产业,也包括第三产业。

工业(gōngyè)增加值:指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xíngshì)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按生产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按收入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按收入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等于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之和。

目前常用的是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其统计范围是全部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的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

财政(cáizhèng)总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财政总收入所包括的内容几经变化,目前主要包括:(1)各项税收。

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

(2)专项收入。

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

(3)其他收入。

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

(4)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

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

全社会(shèhuì)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国有单位投资、城乡集体所有单位投资、城乡居民个人投资和其他经济类型投资。

按照固定资产投资性质又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也固定资产投资四部分。

国民经济统计的常用指标

国民经济统计的常用指标

国民经济统计的常用指标国民经济统计是指通过统计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来评估和分析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变化趋势的一系列统计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了解经济的结构、增长率、质量和效益等重要信息。

下面是国民经济统计的常用指标: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活动中创造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最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

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个人的收入。

人均GDP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经济水平,是国际上比较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三、劳动力参与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劳动力人口(指年龄在15岁及以上的人口)中参与经济活动的人的比例。

劳动力参与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利用率和就业水平,是衡量劳动力市场供给的重要指标。

四、就业率(Employment rate)就业率是指在劳动力中就业的人数与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就业率可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水平的高低,对于评估劳动力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五、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正在寻找工作但暂时无法找到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的关键指标,它反映了经济的繁荣程度和就业机会的稳定性。

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衡量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动情况的指标。

CPI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对于货币政策制定和经济运行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七、工业增加值(Industrial added value)工业增加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工业部门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总增加值。

国民经济核算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国民经济核算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国民经济核算常用统计指标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或地区GDP。

国民总收入(GNI)即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总收入的概念。

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民总收入是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

三次产业三产业的划分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

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国民经济总体指标

国民经济总体指标

国民经济总体指标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按年统计)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计算公式如下:GDP=GNP-本国居民在国外的收入+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收入= GNP-国外要素收入净额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居民和非常住居民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

对应于这三种表现形态,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常用的是支出法。

其公式为:GDP=C+I+G+(X-M)C代表“消费”;I代表“投资”;G代表“政府支出”;X代表“出口”;M “进口”;(X-M)代表“净出口”。

2.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指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衡量国民经济的重要统计指标之一。

在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重复计算。

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生产法,即工业总产出减去工业中间投入。

二是收入法,即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到的收入份额计算。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劳动力人口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全体。

我国统计部门公布的失业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

充分就业是指对劳动力的充分利用,但不是完全利用,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不可能达到失业率为零的状态。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用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普遍、明显地上涨。

常用的指标有三种:零售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

通货膨胀影响到经济的两种方式:通过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通过改变产品产量与类型。

通货膨胀的3种分类:温和、严重、恶性。

国民经济核算及相关统计指标

国民经济核算及相关统计指标

国民经济核算及相关统计指标国民经济核算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进行统计、核算和分析的一项重要工作,目的是从不同角度全面反映国民经济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

核算的结果以统计指标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统计指标是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参考指标。

下面将对国民经济核算及相关统计指标进行详细介绍。

国民经济核算按照对象和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全国总量核算和各行业、各部门核算。

全国总量核算主要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个经济体系的总量关系,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和支出、人均收入等指标。

各行业、各部门核算则研究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各产业增加值、各行业就业人数、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分别是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生产法是按照产出部门的方式来计算GDP,收入法是按照国民经济中各个经济主体的所得来计算GDP,支出法是按照国民经济中的总支出来计算GDP。

通过综合运用这三种方法,可以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GDP数值。

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主体实际取得的收入总额。

国民收入包括劳动者报酬、经营者盈余、固定资本消耗、税收和补贴等几个部分。

国民收入与GDP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要略低于GDP数值。

国民支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为实施经济发展战略所采取的支出,包括政府支出、个人消费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

国民支出的水平对经济增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国民支出超过国民收入会产生财政赤字,国民支出低于国民收入会产生财政盈余。

人均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总额和人口总数的比值,用于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变化。

人均收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民生福利状况的重要标准。

了解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统计指标

了解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统计指标

了解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统计指标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统计指标国民经济核算是指对国家经济活动进行统一的记录、计量和分析的一种统计方法和工具。

它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经济数据,揭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

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支撑宏观调控和决策制定,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经济统计指标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是衡量经济增长、发展水平和结构的重要指标体系。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经济统计指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分为总量、按产业分和按用途分等不同角度,能够反映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消费投资状况等。

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GDP在人口数量上的平均表现。

它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均GDP,可以较为直观地了解各个经济体之间的差距。

三、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用于购置和增加固定资产的投资额。

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厂房、机器设备等,是支撑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基础。

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可以反映投资活动的规模和动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长。

四、居民消费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在一定时间内用于购买消费品和享受服务的总支出。

它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刺激内需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五、贸易额与贸易顺差/逆差贸易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贸易活动时的进出口总额。

而贸易顺差/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贸易活动中出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与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之间的差额。

贸易额和贸易顺差/逆差是衡量贸易活动和外部经济联系的重要指标。

以上只是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统计指标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指标,如劳动力就业率、通货膨胀率、各行业增加值等。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解释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解释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定义和主要区别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

它们都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

但因其计算口径不同,二者又有所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

所谓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所谓生产活动包括三次产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和部门。

在价值形态上它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之和。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指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总和价值。

本国常住者通过在国外投资或到国外工作所获得的收入(称之为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应计入本国国民生产总值。

而非本国国民在本国领土范围内的投资或工作所获得的收入(称之为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则不应计入本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因此,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本国常住单位从国外得到的净要素收入(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更直观地讲,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从国外获得的劳动报酬、投资收益(包括红利、股息和利息等)的净额。

即: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主要区别,前者强调的是创造的增加值,它是“生产”的概念,后者则强调的是获得的原始收入。

一般讲,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二者相差数额不大,但如果某国在国外有大量投资和大批劳工的话,则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往往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有哪几种方法?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1)生产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总产品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即: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2)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的收入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国民经济统计的概念及内容

国民经济统计的概念及内容

国民经济统计的概念及内容国民经济统计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统计和分析的过程。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民经济统计的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口、就业、物价水平、投资、消费、贸易等等。

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统计的核心指标之一,它衡量了一个国家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GDP的增长反映了国家经济的增长速度和经济活力。

人口统计是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它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变动、人口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人口统计对于制定人口政策、规划社会福利以及其他政府决策具有重要作用。

就业统计是衡量一个国家劳动力市场情况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就业人口的数量、就业率以及失业率等信息。

就业统计可以帮助政府了解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制定就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物价统计是测量物价变动的重要内容。

物价统计包括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等指标,用于监测价格水平的变化,指导货币政策和价格调控。

投资统计和消费统计是评估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

投资统计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等信息,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投资活动水平。

消费统计则反映了居民个人和家庭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水平,对评估市场需求和个人消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贸易统计涉及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的数据,反映了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和贸易活动。

综上所述,国民经济统计的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整个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统计和分析,政府和决策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分析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分析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分析国民经济统计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国民经济统计指标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经济增长的速度以及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

通过对GDP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构调整的情况。

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GDP除以总人口后所得到的平均值。

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平均财富水平。

通过对人均GDP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

三、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消费的总支出。

消费结构是指消费支出在不同领域或行业的分配情况。

通过对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用于购置或增加固定资产的总投资额。

固定资产投资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投资活动的重要指标,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动力。

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投资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五、就业与失业率就业是指就业人口在一定时期内实际从事劳动工作的人数。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就业与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市场情况的重要指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状况和劳动力资源利用情况。

通过对就业与失业率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形势和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情况。

六、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外部世界进行经济交流时的收入和支出。

国际收支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经济活动情况的重要指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和对外开放程度。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解释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解释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解释国民经济统计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系统、全面、准确地调查、观测和统计的工作,它是经济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基础。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是国民经济统计的核心内容,用以描述和分析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经济增长指标、就业指标、物价指标、财政指标以及对外经济指标等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经济增长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经济增长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创造的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的年增长率是描述GDP在一年内的增长幅度,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国内生产总值除以总人口数,它反映了平均每个人创造的GDP的大小。

经济增长指标主要用于评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其次,就业指标是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状况的指标。

常见的就业指标包括就业人数、就业人数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等。

就业人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从事劳动的人数。

就业人数增长率是指就业人数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幅度,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与城镇劳动力人口之比,它反映了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情况。

就业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为就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

第三,物价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物价变动和通货膨胀水平的指标。

常见的物价指标包括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等。

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消费者购买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它可以用来衡量通货膨胀。

生产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生产者购买的一篮子生产资料和中间品的价格变动情况,它可以用来衡量生产成本的变动情况。

物价指标可以帮助政府制定货币政策和价格调控政策,维持物价的稳定。

综上所述,国民经济统计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工具。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和名词解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和名词解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和名词解释GDP :是国内生产总值(Cross Domestic Product)的英文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代表性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内容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既包括第一、二产业,也包括第三产业。

工业增加值:指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按生产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按收入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按收入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等于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之和。

目前常用的是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其统计范围是全部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的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

财政总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财政总收入所包括的内容几经变化,目前主要包括:(1)各项税收。

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

(2)专项收入。

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

(3)其他收入。

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

(4)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

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国有单位投资、城乡集体所有单位投资、城乡居民个人投资和其他经济类型投资。

按照固定资产投资性质又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也固定资产投资四部分。

按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分为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来源。

利用外资额:指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通过对外借款、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以及用其他方式筹措的境外现汇、设备、技术等。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名词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名词

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几个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某一国在一定时期其境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值。

反映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形势的好坏,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被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视为“最富有综合性的经济动态指标”。

主要由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额四部分组成。

数据稳定增长,表明经济蓬勃发展,国民收入增加,有利于美圆汇率;反之,则利淡。

一般情况下,如果GDP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则被视为衰退。

此数据每季度由美国商务部进行统计,分为初值、修正值、终值。

一般在每季度末的某日北京时间21:30公布前一个季度的终值。

工业生产(INDUSTRIAL PRODUCTION):某国工业生产部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全部工业产品的总价值。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比重。

由于工业部门雇佣了大量工人,其变动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重大影响,与汇率呈正相关。

尤其以制造业为代表。

此数据由美联储统计并在每月15日左右晚间21:15或22;15发布。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

数据上升说明经济发展受阻,反之则看好。

对于大多数西方国家来说,失业率在4%左右为正常水平,但如果超过9%,则说明经济处于衰退。

此数据由美国劳工部编制,每月第一个周五21:30公布。

贸易赤字(TRADE DIFICIT):国际间的贸易是构成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

当一国出口大于进口时称为贸易顺差;反之,称逆差。

美国的贸易数据一直处于逆差状态,重点是在赤字的扩大或缩小。

赤字扩大不利于美圆,反之则有利。

此数据由美国商务部编制,每月中、下旬某日晚间21:30公布前一个月数字。

经常项目收支:经常帐为一国收支表上的主要项目,内容记载一国与外国包括因为商品/劳务进出口、投资所得、其他商品与劳务所得以及片面转移等因素所产生的资金流出与流入的状况。

如果为正数,为顺差,有利本国货币;反之,则不利于本国货币。

此数据由美国商务部编制,每月中旬某日21:30公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6.45
粮食
万吨
27.99
22.92
-18.11
糖蔗
万吨
9.60
4.78
-50.21
蔬菜
万吨
46.35
42.46
-8.39
水果
万吨
19.30
24.35
26.17
猪肉
万吨
2.69
3.06
13.75
水产品
万吨
20.00
18.17
-9.15
14、人民生活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万元
191102
209426
9.59

5535
5761
4.08
医生

2289
2387
4.28
护士

941
1074
14.13
3、工农业总产值(90年价)
万元
6920912
8238700
19.04
农业总产值
万元
272009
287052
5.53
工业总产值
万元
6648903
7951648
19.59
4、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
万元
2726750
3128236
11.80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0809
23542
10.30
5、财政收入
万元
635
8.18
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万元
951506
1067682
12.21
10、海关进出口总额
万美元
482687
608919
26.15
#进口总额
万美元
200619
241246
20.25
出口总额
万美元
282068
367673
30.35
11、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
57826
64980
12.37
#外商直接投资
21.75
5.84
皮鞋
万双
1572.00
2927.5
86.23
房间空调器
万台
4.65
3.13
-32.69
彩色电视机
万台
75.47
27.06
-64.14
塑料制品
万吨
12.12
9.15
-24.50
发电量
万千瓦时
223326
264411
18.40
水泥
万吨
33.55
33.68
0.39
服装
万件
11712
19494.9
9.92
中专学校

3939
3495
-11.27
普通中学

79879
88023
10.20
农、职业中学

10044
10369
3.24
小学

173218
175123
1.10
(2)报纸出版量
万份
1365.45
1734
26.99
16、卫生
卫生机构数

218
209
-4.13
病床床位数

3864
4055
4.94
卫生技术人员
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
年份
单位
1999
2000
2000比1999±%
1、年末总人口
万人
132.00
133.75
1.33
#非农业人口
万人
40.41
41.58
2.90
2、年末从业人员数
万人
110.61
122.45
10.70
#国有单位职工
万人
6.54
6.04
-7.65
城镇集体单位职工
万人
3.37
2.62
-22.26
万美元
51405
56610
10.13
12、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
96.0
100.1
0.1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98.5
102.5
2.5
13、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家用洗衣机
万台
110.00
58.39
-46.92
电风扇
万台
734.16
763.72
4.03
化学纤维

50195
50921
1.45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20.55
45.04
#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113604
126338
11.21
#基本建设投资
万元
185978
180132
-3.14
更新改造投资
万元
27241
转量
万吨公里
228743
232691
1.73
旅客周转量
万人公里
308591
322945
4.65
港口货物吞吐量
万吨
587
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12607
14179
12.4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182.82
11876.39
6.2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6301.62
6528.16
3.59
农民人均纯收入

4565
4883
6.97
15、教育、文化
(1)在校学生数

270510
281740
4.15
高等学校

2975
3270
147273
183061
24.30
#一般预算收入
万元
139744
174634
24.97
财政支出
万元
168096
201243
19.72
#一般预算支出
万元
161206
192361
19.33
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万元
3445587
3546526
2.93
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758024
10994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