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在2014澳网女单决赛中的心理学因素分析
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中李娜单打技战术特征研究

李娜在 2 0 1 4年 1 月1 3日至 2 6日 举行的澳大利亚 网球公 开
与对手对决 的关键时刻是李娜 的反拍拯 救了李娜 的比赛 。在
赛中, 获得第一个澳网冠军。这也是她的第二座大满贯冠军, 此 这一点上有关媒体还采访过其他的网球女子选手 , 根据媒体披 次新年伊始李娜带给 国人 的不仅仅是荣誉 , 而且更重要 的是 又 露很多女子选手都 非常羡慕 李娜 的反拍技术 , 并表 示说 , “ 希
马道强 , 穆瑞杰 , 潘月顺
M a D a o q i a n g , Mu R u i j i e , P a n Y u e s h u n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李娜在 2 0 1 4年澳 网夺 冠后 的7场 比赛进行技术统计 , 运用观 察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
本届澳网李娜的 比赛技 战术特 点进行研究 , 文章还运 用具体数 据直观的分析影 响李娜心理状 态的因素指
N a §p s y c h o l o i g c l a s t a t e nd a p o i n t s o u t a d v nt a a g e s nd a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h e r t a c t i c s i n 2 0 1 4 A u s t r l a i a n O p e n t o
比赛 , 来 自不同国家和肤色的女子选手们更加趋于年轻化 , 打法
也更加犀利 、 果敢。赛后证 明, 一些 WT A排名靠前 的种子选 手 敌 , 这一点上也为李娜的成 功问鼎奠定了基础 。李娜 与对手正 名将们纷纷落马, 也 为李娜 的最终夺冠扫 清了很多宿敌。本文 反拍综合技术特征见表 2 。 通过对李娜的 7场比赛和 7 名女子选手的技战术进行数据统计 ,
网球比赛中运动员心理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网球比赛中运动员心理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一、竞争压力竞争压力是网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
在高强度的比赛环境下,运动员需要面对来自对手、教练、家人、媒体以及自己的压力。
这些竞争压力会导致运动员焦虑情绪的增加,影响其发挥水平。
为应对竞争压力,运动员需要通过心理训练来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训练和正向思维来减轻压力。
与心理专家合作也能够帮助运动员缓解竞争压力,找到更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二、焦虑情绪焦虑情绪是网球比赛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运动员在比赛中往往会感到焦虑、忧虑、担忧等情绪,这些情绪会影响其专注力和心理素质,进而影响比赛的发挥。
为了缓解焦虑情绪,运动员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调节策略。
运动员可以通过专注训练来提高专注力,从而减轻焦虑情绪;运动员也可以通过自我暗示、放松训练和心理训练来减轻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自信心自信心是影响运动员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缺乏自信心会导致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紧张、胆怯,影响发挥水平。
培养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运动员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观摩成功案例、心理训练等方式来提高自信心。
教练和团队的支持也对运动员自信心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系统,运动员可以逐渐提高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应对比赛压力。
四、专注力在网球比赛中,运动员需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力来应对快速变化的比赛情况。
缺乏专注力会导致运动员在比赛中犯错,影响比赛的进展。
提高专注力是非常重要的。
运动员可以通过专注力训练来提高专注力水平,比如通过注意力训练、注意力转移训练等方式来增强专注力。
也可以通过放松训练来缓解焦虑情绪,提高专注力水平。
教练也可以通过设计各种专注力训练活动来帮助运动员提高专注力水平。
竞争压力、焦虑情绪、自信心和专注力是影响运动员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
针对这些因素,运动员可以通过心理训练来提高应对压力和焦虑情绪的能力,培养自信心,提高专注力水平,从而在比赛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2014年李娜赢得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冠军的制胜因素研究

2014年李娜赢得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冠军的制胜因素研究
陈麒;张君;于悦;于鹏
【期刊名称】《文体用品与科技》
【年(卷),期】2015(000)013
【摘要】通过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官方网站数据统计,采用数理统计、
比较分析、录像观察等方法,对李娜及其对手的技术进行分析,旨在为网球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结论:高质量的发球、接发球、稳定具有侵略性的底线击球和尽可能少的非受迫性失误等是李娜获胜的保障;积极的大角度击球调动对手、择时上网、抢对手第二发球发动进攻等是李娜获胜的关键;丰富的大赛经验、不放弃的坚定意志、和好的运气是李娜获胜潜在因素。
建议:合理选择上网时机与随球上网的落点,进一步提高网前得分能力;保持高专注度、丰富击球节奏,进一步提高底线击球的稳定性,减少非受迫性失误。
【总页数】3页(P78-80)
【作者】陈麒;张君;于悦;于鹏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李娜正反拍技战术研究 [J], 许凤洪;穆瑞杰;潘月顺;万海波
2.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李娜与对手技术统计分析 [J], 荆晓萌
3.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中李娜单打技战术特征研究 [J], 马道强;穆瑞杰;潘月顺
4.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李娜单打技术特征分析 [J], 朱昆;刘英
5.李娜VS齐布尔科娃技战术对比分析——以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为例[J], 国贞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李娜单打技术特征分析

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李娜单打技术特征分析朱昆;刘英【期刊名称】《吉林体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Based on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game observation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the paper analyzes Li Na’ s perform-ance in all 7 single matches,expect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to female tennis playe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i Na has a strong ability to serve, whether in the 1st serves or 2nd serves, focuses on control. As owner of one of tennis finest returns of serve,Li Na is above her adversary,especially in the 2nd serves,which is closed with her performance in attack in games,in stale-mate she is skillful in scoring and bottomline field,and has a successful performance in attack with interception.%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赛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李娜在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七场比赛的技术运用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女子网球选手的训练、比赛提供借鉴。
研究表明:李娜的发球能力强,不论是在一发还是二发,都更加注重发球的控制;李娜的接发球能力强,特别是接二发的能力明显强于对手,这与其比赛中积极主动进攻打法密切相关;李娜在相持阶段的得分手段丰富,底线稳定、攻击力强,网前和中前场得分主要以截击为主。
李娜2014年澳网比赛技术分析

表 2 李娜 7轮比赛上网次数和得分统计
表 3 李娜 7轮比赛破发和接发球情况统计
表 4 李娜 7轮 比赛制胜分与非受追性失误情况
线进攻 和好 的接 发球 技术 ,才 使得 李娜 获 得更 多的机 会上 网和 打 出更 多的制 胜分 。 5 . 3 从 7轮 比赛 的全过 程来 看 ,李娜 的 发 球 成 功 率 提 高 了,但 是球 速 并 没 有 提 高 ,与法 网夺 冠时 的发 球速 度差 不多 ,说 明李 娜 还 需 进 一 步 加 强 力 量 和 技 术 的 训 练 ,提高 发球 的速 度 。 5 4 非受 迫性 失误 是 至关 整个 比赛 的关
训练 及科 研 提供 科 学依据 。
要 比以前 相对 较好 ,尤 其 是在 关键局 关键
点的 发球 有 了大大 的提 高 。( 表 1 )
3 破发 成功 率 的提 高与接发 球的稳定
李娜 在整 个澳 网 比赛 中,获得 的破 发 点除个 别场 次低 于对 手之 外 ,其余 各场 次 比赛 获得破 发 点均 高于对 手 ,且破 发局 数 也均 多于对 手 。本 次澳 网李娜 7 轮 比赛 共
2 o 1 4 年6 月总第9 1 期
钐_ 3
d o i : 1 0 . 3 9 6 9 / j i s s n 1 6 7 4 . 1 5 I x 2 0 1 4 0 6 0 0 2
李娜 2 0 1 4年澳 网比赛技术分析
王 河镇
( 湖 北汽 车工 业 学院体 育 部 ,湖北 十德 里格 斯执 教李 娜 以
次 数 大 大 增 加 , 网前 截 击 得 分 也越 来越
最 光 荣 时 刻 。李 娜 在 2 0 1 1 年夺 得 法 网冠 7 轮 比赛 ,李娜 一 发成 功率 平 均在 6 5 % 以 来 , 已经 改 变 了李 娜 的 一 些 打 法 。 上 网
2014年澳网李娜单打夺冠原因的分析与研究

2014年澳网李娜单打夺冠原因的分析与研究作者:廖小龙饶娟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18期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视频观察法、数理统计与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从培养模式、技术、战术和心理四个方面出发,就2014年李娜澳网夺冠的原因进行研究,旨在找到李娜第二次夺得大满贯的原因,同时为我国女子网球发展提供一定意义上的参考。
关键词李娜夺冠原因分析研究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0前言近年来,我国网球运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尤其是以李娜为代表的女子网球运动。
在2014年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中,李娜在决赛中以7-6,6-0战胜斯洛伐克“黑马”齐布尔科娃,职业生涯中首次问鼎澳网女单冠军,世界排名攀升到第二位,再一次创造了中国网球运动的历史。
李娜的技战术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仔细观察和分析李娜在本届澳网比赛中的表现,有利于把握当今女子网球运动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也有利于预测李娜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我国女子网球的发展方向,为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李娜。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相应理论依据;(2)视频观察法:对李娜在本届澳网中的各场比赛视频进行观察,分析其技战术特点以及情绪变化;(3)数理统计与分析:对李娜在比赛中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4)逻辑分析法:结合文献资料、视频和数理统计,寻找李娜澳网夺冠的原因,并预测其未来趋势以及我国女子网球发展趋势。
3结果与分析3.1培养模式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在北京奥运会之后大胆尝试了改革,2008 年 10 月 25 日,在南京召开的全国网球训练工作会议上,决定运动员由“集体训练”向“个性化、针对化”的培养模式转变,允许较优秀的李娜等四名球员脱离国家“圈养”的培养模式,充分与国际主流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接轨,开始新形式的“单飞”培养模式。
所谓的“单飞”模式就是指对运动员的培养和管理等方面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脱离我国现行“举国模式”下的集体培养和管理。
2014年李娜澳网取胜的技术统计分析

2014年澳网决赛李娜取胜的技术统计分析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作者姓名:段菊红2014年澳网决赛李娜取胜的技术统计分析Analysis of techniques and tactics of the 2014 Australian Open Li Na win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等方法,研究李娜在澳网决赛中各项网球技战术的发挥。
分析总结李娜在本次澳网决赛中取胜的指标,主要从发球,接发球,ACE,DF,非受迫性失误,破发成功率,网前成功率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
为我国女子单打运动员在训练上提供理论参考,进一步带动和提高我国女子网球的发展。
关键词:澳网李娜技术分析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video observation method, study on the play Li Na in the seven game of tennis technique and tactics. Summarizes Li Na's win in the Australian Competition Index, mainly from the service, receiving service, ACE, DF, unforced mistakes, to break the success rate, net success rate on such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China's women singles play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in training, to further promote and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omen tennis.Keywords: Australian Li Na technique前言近年来,随着中国女子单打运动员李娜在世界网坛上逐渐取得突出成绩,网球运动也越来越受到更多国人的喜爱和参与,网球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体育运动. 2011年一月中国金花李娜首次进入澳网决赛,面对赛会三届大满贯冠军得主克里斯特尔斯,李娜在先胜一盘的情况下,被对手逆转,以1:2的比分惜败获得亚军。
2014年澳网女单决赛李娜技战术特征分析

2014年澳网女单决赛李娜技战术特征分析
叶明飞
【期刊名称】《福建体育科技》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2014年澳网女单冠军李娜与比赛对手在决赛中运用的各项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李娜技术全面稳定,战术运用合理,在场上的统治力强;心理素质好,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一发成功率、一发得分率和双误与对手无明显差别,但二发得分率、ACE球、制胜分和总得分均比对手高许多,经检验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这些因素都是李娜获得比赛胜利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为中国女网和广大网球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总页数】3页(P34-35,38)
【作者】叶明飞
【作者单位】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江苏南京 21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45
【相关文献】
1.2014年澳网女单决赛李娜与齐布尔科娃在比赛中技战术的统计分析 [J], 杨春涛
2.2013年澳网女单决赛李娜对维多利亚·阿扎伦卡技战术比较分析 [J], 姜全;笪秀佳
3.2013年澳网女单决赛李娜对维多利亚·阿扎伦卡技战术比较分析 [J], 姜全;笪秀佳;
4.2014年澳网女单决赛李娜与齐布尔科娃技战术统计分析 [J], 王丽平;余群
5.2014年澳网女单冠军李娜技战术特征分析 [J], 李晓峰;莫裕醒;郭永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李娜2014澳网夺冠的成因及启迪

探 讨李 娜 2 0 1 4澳 网夺冠 的成 因及启 迪
卜 天 宇 彭 杰 ( 扬州 大学 体育 学院运 动训 练专 业 江苏 扬州 2 2 5 0 0 9 ) 摘 要: 2 0 1 4 新年伊始 , 最 让 固人 惊喜 的是李娜在 澳 大利亚 网球 公开 赛上一路 过关 斩将 摘取桂 冠 , 成为4 1 年来首位 超过3 0 岁的澳 网女单 冠军, 实现 了中固 网球运 动的新 突破 , 创造 了中国网球运 动的新 历史。 本文通过 李娜在2 0 1 4 年澳 网公 开赛决赛 中的表现 , 借助相关数据 分 析 李娜 获得 冠 军的 原 因, 以及李娜 夺 冠给 我 们的启迪 。 关键 词 : 澳 网决赛夺冠 制度 因素 技战术 因素 心理 因素 启迪 中 图分 类 号 : G 8 1 2 .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2 0 9 5 - 2 8 1 3 ( 2 0 1 4 ) 0 5 ( a ) 一 0 1 9 7 - 0 2
Ab s t r a c t : T he b e g i n ni n g o f t h e y e a r 20 1 4, t h e mo s t l e t p e o p i e s u r p r i s e i s t h a t Li Na i n t h e A u s t r a l i a n Op e n a l l t h e w a y t h r o u g h t h e r e mo va l o f c r o w n, b e c o mi n g t h e f i r s t i n 41 y e a r s , mo r e t h a n 3 0 y e a r o l d Au s t r a l i a n Op e n wo m e n’ s s i n g l e s c h a mp i o n
对2014年澳网公开赛李娜与布沙尔半决赛的技术统计分析

1 前 言
本 文通 过对 2 0 1 4 澳网女子单打 网球公开赛李娜与布沙尔半 决赛技术统计分析 , 了解我 国优秀女子运动员竞技水 平和打法特 点, 以此进 一步提高我 国网球女 子单打水平 的实力 , 为 以后我 国 女 子单 打运动员参加 比赛提供较为一定的理论依据 。
2 研 究 结 果ຫໍສະໝຸດ 与 分 析 的 经验 。
关键词 : 2 0 1 4 年 澳网公开赛半决赛 李娜 技 术统计 中图分类号 : G 8 4 5 文献标识码 : C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8 1 8 1 . 2 0 1 5 . 2 1 . 1 6 4
堕 墨 鉴
No . 1l T I ME EDUCA T1 0N No ve m ber
对2 0 1 4 年澳 网公 开赛李 娜与 布 沙 尔 半 决赛 的技 术统 计 分 析
安辉
摘要: 本 文通过从 澳网官 网收集资料对 2 0 1 4 年 澳网比赛 中李娜和 布沙 尔一场对决的技术统计进行 了分析 。结果表 明 , 在 这一场 比赛中 , 李娜的一发 比较稳 定, 二发时李娜注重速度 , 在二 发这一环 节拉 开比分 , 接发球和 网前得分发挥都 比较稳 定; 在这场比赛 中李 娜 的获胜优 势是破发球和制胜得分 , 这 两项技术在比赛 中使得 李娜将对手甩在身后 ; 而非 受迫性失误是李娜的弱势, 在两场比赛 中, 对 手总分 中半数 的得分都来 源于李娜的非受迫性 失误 , 因此 , 李娜的制胜优势和弱势以及其他技术特点也为众 多网球球 员提供 了可借鉴
2 . 1 发球技术统计分析 从 李娜 和布沙尔 的 比赛 战况 可 以看 出 , 在A C E球 方面李娜 要 领先 于布 沙尔 , 李娜为 4 个, 而布沙尔仅 为2 个 。但是在双失误 球中, 李娜 的双失误严 重多于对手 , 对手 的双失误仅为 2 个, 而李 2 0 1 4 年澳 网比赛 中 , 李娜 与布沙 尔对战 和李 娜与康 纽对 战 从总体成绩来看 , 在与布沙尔的对战中李娜 以7 1 : 4 9 的 娜 的双失误 则达 5 个 。在 此次 比赛 中李 娜获得 的发球机会远 多 的总得分 , 较布沙尔的成绩高 出2 2 分, 这场 比赛 中李娜完胜 。 于对手 , 在6 9 次一 发球中成功发球 4 2 次, 一发成功率高 达 6 4 %, 成绩胜利 , 而对手 在 5 1 次一发球 中, 成功发球的次数不到一半 , 一发 的成 功 3 结 论 率仅 为 4 5 %, 在4 2 次发球 成功的基础 上 , 有2 7 个球让对手无力应 第一, 从两场 比赛 当中各环节 的技术得分分析来看 , 目 前李 发球水平 总体发挥 比较稳定 , 而且一发 的速度整 体 接, 李娜 的一 发得 分率高 达 6 4 %, 而 对手在 2 3 个 成功 发球 的球 娜 在 比赛 中 , 中, 有1 3 个球 得分 , 一发得 分率为 1 3 %, 在一发 的份上李娜 就首 掌握的 比较好 , 而且注重发球速 度的 同时还强调发球 的稳定性 , 先领先 于对 方 ; 其次 , 在二发得分上李娜遥遥领先于对手 , 参赛的 在二发 的时候李娜更 注重发球 的速度 , 从这两场 比赛来 看 , 李娜 两 名选 手 二发 球 的次数 相 近 , 李 娜 成功 发 球 1 1 次, 得分 率 为 在二发 的时候 比较注重 发球 的速 度 , 二发球 时发球 的速度 比较 4 1 %, 而对手仅 为5 次, 得分率为 1 8 %。在 破发球 中, 李 娜共有 1 0 快, 而且在二发这一技术 中李娜 的得分 比要领先 于对手 。同时 , 次破发 的机 会 , 成 功破发 6 次, 破发得分率为 6 0 %, 对手有 7 次破 破发球也是李娜 的优势之一 , 在两场 比赛 中 , 李娜 的破发得 分率 发 的机会 , 破发成功 3 次, 破 发得 分为4 3 %。因此 , 从发球得分来 也遥遥领先于对方 。 看, 除了李娜双失误球 严重 以外 , 在发球上李娜 的比分都是遥遥 第二 , 接发球 、 网前得分方 面李娜整体发挥稳定 , 但是也并没 领先于对手 的。从发球速度来看 , 两名选 手一发的速度接近 , 李 有表现出足够的优势 。李娜 的另一优势是制胜得分 , 李娜发球力 而且会根据对手 的特点选择较大灵活应变 , 在多次 比 娜为1 5 6 , 对 手为 1 5 7 , 而在二发 时 , 李 娜 的发球 速度要远 快于对 度 比较大 , 手, 从最快发球速 度来 看 , 对手的最快发球速度 要快于李娜 的发 赛 中李娜都 是靠制胜得分拿下 比分的 。但是非受迫性失 误是李 在多次 比赛 中李娜 因为非受迫性 失误 而给对手送分无 球速度 , 但是 总体来看 差距不大 。由此可见 , 二 发球速度加快可 娜 的弱点 , 布沙 尔的 4 9 分 中有 2 3 分是 由于 能会利于发球成功率的提升 , 但是对此仍然需要 进一 步的深入研 缘冠军 。在近年 的澳 网比赛 中 , 李娜 的非受 迫性失误而得 , 可见 , 李娜虽然较往 年的失误 有所降 究。 2 . 2 接发球技术 统计 分析 低, 但 是整体 的非受迫性失误仍然 比较严重。 李娜 与布 , 沙 尔半决赛 的接 发球 技术统计分析 : 接发球得 分 李娜3 3 / 5 1 ( 6 5 %) , 布沙尔 3 1 / 6 9 ( 4 5 %) 。接发球技术 在 网球 比赛 参 考文献 : 1 ] 史芙英, 张辉, 梁成军. 网球 比赛技 战术 决策分析 系统研 制Ⅱ 】 . 北 中 占有 十分重要 的作用 , 接发球 要求的技术也较高 , 要求球员 能 【 够 观察 出对手 的发球 目标 , 从 而灵活地应对 , 对于拉开 比分也 起 京体育大学学报, 2 0 1 0 , 3 3 ( 9 ) : 9 . 2 1 肖丽 芳 , 骆 积强. 郑 洁. 2 0 0 8 法 网 赛 与 我 国女 子 网球 技 术 的优 劣 着决定性作用 。在接发球过程 中, 李娜 的得分率也远远高出了对 『 手, 在5 1 次接发球 的过程 中, 李娜 成功接发 了3 3 次, 得分为 6 5 %, [ I 1 . 宜宾学院学报 , 2 0 0 9 , 9 ( 6 ) : 6 . 布沙尔在 6 9 次接发球机会 中成功接发球 3 1 次, 得分为 4 5 %。 由 『 3 1 刘仁盛, 张 国海. 中国女子 网球单打现 状分析及 对策研 究Ⅱ 】 . 吉 此可见 。 在接发球 的过 程中李娜 的应对能 力要 远远强于对手 , 正 林体育 学院学报 , 2 0 0 8 , 2 4 ( 1 ) : 1 . 『 4 】 蒋川, 李旭鸿, 刘功聚. 2 0 0 9 美网 中外女子 网球 运动 员比赛技 术 因如此 , 才取得 了接发球技术环节的胜利。 统计分析与评价卟 体育科研 , 2 0 1 0 , 3 1 ( 4 ) : 4 . 2 . 3 网前得分技术统计分析 5 1 黎 明华, 李艳翎 . 优 秀女 子 网球 运动 员硬 地单打技 术特征 分析 网前得分 可以通过切 、 削球等方式将 网球 击过去 , 而不使其 『 『 ] . 北京体 育大学学报, 2 0 1 0 , 3 2 ( 1 0 ) : 1 0 . 落地 。从统计 中可 以看出 , 李娜和对手的网前得分的得分率不相 [ 上下 , 李 娜一共在 网前得分率 为 7 9 %, 网前 截球一共 1 4 次, 成功 拦截 的 1 1 次, 而布沙尔虽然 网前截球 的次数较少 , 但是 回击率很 作者简介 : 安辉 , 赤峰 学院体 育学院, 内蒙古赤峰 0 2 4 0 0 0 高, 达8 0 %。由此可见 , 在此次李娜与布沙尔 的半决赛 中, 李娜并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李娜夺冠成因分析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李娜夺冠成因分析作者:叶海燕汪希硕王国凡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15年第01期摘要:运用视频观察、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分别从李娜团队、技战术、心理以及体能等方面对李娜参加的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夺冠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为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前景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也为我国网球由专业化向职业化的发展方式的过渡起到了推进作用,同时给基层教练员、运动员以及科研人员带来启示,旨在为我国网球选手今后训练、比赛及科研提供参考依据,进而提高中国网球整体水平。
结果表明:1)李娜团队的力量是其夺冠的关键;2)技战术方面表现为:发球稳定性高、攻击性强、得分率高等特点;接发球体现出较强的预判、击球和破发能力;强劲的正、反手底线进攻能力和网前技术的提高使李娜的技战术方法更多样;3)成熟稳重的心理素质以及科学合理的体能分配是李娜夺冠的保证。
关键词:李娜;澳网;网球公开赛;夺冠成因中图分类号:G8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7662(2015)01-0055-052014年1月25日,“中国体坛一姐”李娜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以下简称澳网)中首次夺得澳网女单冠军,这是她继法网冠军之后职业生涯取得的第2个大满贯冠军,成为获得澳网单打冠军首位的亚洲选手,也是41年来第一位超过30岁的澳网女单冠军,是继刘翔、姚明之后又一个在国际体坛的“中国符号。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以澳网李娜夺冠成因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1.2.1视频观察法通过观看此次澳网李娜7场比赛的直播录像,运用慢放、回放等方法对各项相关技战术指标进行统计,并详细记录李娜在比赛时所表现的竞技能力水平。
1.2.2文献资料法浏览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官方网站,统计并整理2014年李娜澳网共7轮比赛的12项技术指标;利用百度、中国期刊网等搜索有关研究资料,以了解前人研究的成果和与本论文相关的背景知识,为研究框架的确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李娜2014年澳网公开赛女子单打得失分特征研究

李娜2014年澳网公开赛女子单打得失分特征研究作者:陈亚东来源:《山东青年》2015年第10期摘要:本文以李娜及七场女单比赛的对手在发球直接得分、双误;正手主动得分、相持得分、受迫失误、非受迫失误;反手主动得分、相持得分、受迫失误、非受迫失误;截击、高压球得、失分;为主要统计数据,从统计数据的结果中找出李娜与七名对手在比赛竞争中利用自身的击球技能抑制与反抑制的综合能力;找出李娜各项击球技能中最强击球技术、最稳定的击球技术、以及相比不稳定的击球技术,为运动员今后在比赛战略、战术的制定中,正确合理的利用好自己的各项击球技能,提供有利的数据参考。
关键词:李娜;澳网;得失分1.李娜2014年澳网公开赛女单七场比赛总体赛况统计分析概述李娜2014年澳网公开赛女单七场比赛战绩表现为:7胜0负;共进行15盘比赛、胜14盘负1盘;共打了129局球、胜88局、负1局;总得失分853分、总得分490分、总失分362分;总用时10小时7分钟。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七场比赛中的第三轮是李娜此次澳网夺冠路上遭遇最为艰苦的比赛,共用时157分钟,李娜与对手均得分、失分为相同的99分,李娜胜14局、负15局,对手反赢李娜一局球。
此场比赛无论是在比赛用时、得失分、盘、局上,均为李娜澳网七场比赛最多的,说明了此场比赛的艰难与重要性。
李娜开局状态低迷,1比6先失一盘,第二盘对手握有一个赛点,李娜艰难挽救,苦战三盘,最终翻盘2比1取胜,此场比赛磨练了李娜的意志,增强了心理把控的稳定,为最后夺得澳网冠军铺平了道路。
2.李娜2014年澳网公开赛七场比赛各项技术得失分统计分析2.1李娜2014年澳网公开赛七场比赛各项技术得分统计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李娜在2014澳网七场比赛中正手、反手、发球、截击和高压相加总得分为458分;从单项技术得分能力上,正手击球技术共得到179分、占总得分比例的39%排名第一位,反手击球技术共得分169分、占总得分比例的37%排名第二位,发球技术直接得分101分、占总得分比例的22%排名第三位,截击和高压技术相加共得到9分、占总得分比例的2%排名第四位。
2014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决赛技术分析

2014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决赛技术分析
佘港;向勇
【期刊名称】《文体用品与科技》
【年(卷),期】2014(000)012
【摘要】2014年1月25日澳网决赛中国金花李娜以2:0战胜斯洛伐克选手齐布尔科娃,从而以7战7胜的战绩夺得冠军。
本文通过录像观察、数据统计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本场比赛进行技术分析。
结果表明,从赛后数据统计上来看,双方在在二发得分率和制胜分方面差距巨大。
在整场比赛里,李娜63%的二发得分率是齐布尔科娃的三倍,在自己一发得分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通过抢攻对手二发而快速下分,从而构建起了整场比赛的优势。
而制胜分方面李娜更是以34比11遥遥领先,总得分也超出对手17个。
【总页数】3页(P72-74)
【作者】佘港;向勇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四川成都 610065;四川大学四川成都 6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14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决赛技术分析 [J], 余港;向勇
2.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决赛技术统计与分析 [J], 张振东;李松璞;
3.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决赛技术统计与分析 [J], 张振东;李松璞
4.2019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决赛技术分析 [J], 胡璐
5.2021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决赛技战术特征分析 [J], 张少武;李露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格、动机、焦虑对网球竞赛的影响

159《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19年08月1前言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中李娜直落两盘2-0击败斯洛伐克姑娘齐布尔科娃,成功问鼎冠军。
这是李娜职业生涯首次夺得澳网女单的冠军,也是继2011年法网夺冠后第二次获得大满贯女单冠军。
笔者在为李娜的精彩表现欣慰不已的同时,通过观看李娜决赛比赛录像,分析人格、动机、焦虑对网球运动员的影响。
2人格、动机、焦虑的概念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将人格简单地定义为:人格是个体实际的和潜在的行为方式的总和,具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
网球运动员一般的主要人格特征为:自信心、理智性、独立性、顽强性,并且轻松愉快,有耐心。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并朝着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人的任何活动一般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
焦虑是一种与身体激活或唤醒相联系的消极情绪状态,主要表现为神经紧张、担心、忧惧等。
3人格、动机、焦虑在网球竞赛中的影响3.1人格在网球竞赛中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格与运动竞赛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
优秀网球运动员具有积极的心理健康特征以及较少的消极心理健康特征,他们更积极,情绪更饱满,更具独立性、聪慧性。
通过观看这场比赛的录像及数据的分析(见下表),虽然李娜的一发成功率略低于齐布尔科娃,但是在一发平均时速上,李娜达到156km/h,而齐布尔科娃是146km/h;李娜的二发成功率也高出对手42%,同时在ACE 球方面李娜也占据优势,从而也给对手造成心理和体力上的巨大障碍和压力。
在一发成功率不及对手的情况下,李娜依旧能发出质量较高的二发,在破发成功率上,李娜是50%,齐布尔科娃是67%,但最终李娜还是拿下比赛,这都和她良好的心理素质密不可分,她比对手更加自信、理智,这种人格特征对她赢得比赛起了很大作用。
3.2动机对网球竞赛中的重要性运动心理学对动机与竞赛成绩的研究也发现,成就目标与竞赛成绩呈现显著相关,成就目标高者,竞赛成绩较好。
在2014人格、动机、焦虑对网球竞赛的影响刘燕峰(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摘 要:本文通过结合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决赛中运动员的技术表现指出人格、动机、焦虑对于体育比赛的影响,分析影响网球运动员心理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从而提高运动员在比赛运动中的状态,以便取得更好的成绩。
探讨李娜2014澳网夺冠的成因及启迪

探讨李娜2014澳网夺冠的成因及启迪卜天宇;彭杰【摘要】2014新年伊始,最让国人惊喜的是李娜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一路过关斩将摘取桂冠,成为41年来首位超过30岁的澳网女单冠军,实现了中国网球运动的新突破,创造了中国网球运动的新历史。
本文通过李娜在2014年澳网公开赛决赛中的表现,借助相关数据分析李娜获得冠军的原因,以及李娜夺冠给我们的启迪。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 2014, the most let people surprise is that Li Na in the Australian Open all the way through the removal of crown, becoming the first in 41 years, more than 30 year old Australian Open women's singles champion, to achieve new breakthroughs Chinese tennis, created new historical China tennis. In this paper, the performance of Li Na in the final of the Australian Open in 2014 in the reason, Li Na won the relevant data analysis, as well as Li Na title to our enlightenment.【期刊名称】《当代体育科技》【年(卷),期】2014(000)013【总页数】2页(P137-138)【关键词】澳网决赛夺冠;制度因素;技战术因素;心理因素;启迪【作者】卜天宇;彭杰【作者单位】扬州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江苏扬州 225009;扬州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江苏扬州 22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12.8北京时间2014年1月25日下午16:30,澳网公开赛迎来最终的女单决赛,对阵双方分别是赛会四号种子李娜和大黑马斯洛伐克姑娘齐布尔科娃,最终李娜凭借丰富的经验以7∶6(3),6∶0战胜对手荣膺2014年澳网女单冠军。
2014年澳网李娜 VS 萨法洛娃技战术分析

场 比赛 的走 势 。 在 这 场 焦 灼 的 比赛 当 中 , 由表 1可 以看 出李 娜 , 在一发成功率 、
一
的逆转使其信心倍增 , 最终李娜 以 6 : 3赢得 了第 3 盘 比赛 。
4 、 结 论 与 启 示
发得分牢和二发得分率方面双方都 出入不大 。 但是 , 李娜 A c e s 球
( 1 ) 李娜技术全 面稳定 , 根据对手 和比赛 过程 中实 际情 7 兄及 时
在落后 的情况下 , 有坚定 的毅 力 , 比 萨 法 洛 娃 多 3个 , 在 发 球 速 度 方 面 的 比较 , 李 娜 一 发 平 均 速 度 和 的调 整 自己的技 战术和情绪状态 : 二发平均速 度均快于萨法洛娃 . 但是 总的来说 . 双方在发球和接发 心理起伏不大 , 在关键 分上处理得 当, 自我心理控制力强 。 球方 面并不存在存在显著性差异。
2 发 球 与 接 发 球 技 术 对 比
员的核心竞技能力之一 ,也是 比赛 中保住 自己发球局的关 键因素。 她在第 3 盘 比赛 中比李娜多 8 个 非受 迫性失误 , 而这也 是 盘 比赛
而李娜 凭借 第 2盘 比赛 而高质量的接发球可以直接得分或者打乱对手的节奏 , 甚至影响整 中非受迫性失误唯一 比李娜多的一盘 比赛 ,
表1 2 0 1 4年澳 网第三轮 李娜 与萨法洛娃的技术 比较
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中李娜单打技战术特征研究

Study of Li Nas Singles Technical and Tactical Characteristics in 2014 Australian Open 作者: 马道强
作者机构: 天津商业大学,天津300134
出版物刊名: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页码: 13-14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4期
主题词: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李娜;单打技战术
摘要:本文通过对李娜在2014年澳网夺冠后的7场比赛进行技术统计,运用观察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本届澳网李娜的比赛技战术特点进行研究,文章还运用具体数据直观的分析影响李娜心理状态的因素指出本届澳网比赛中李娜技战术出现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的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李娜澳网夺冠因素分析

作者: 杜春杰
作者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广东佛山528225
出版物刊名: 体育文化导刊
页码: 71-74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7期
主题词: 竞技体育 网球 李娜 夺冠因素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李娜的备战以及7场比赛的技战术等情况进行研究。
主要结论:系统的冬训、合理的赛程安排以及良好的身心备战状态是李娜夺冠的基础;稳健快速的发球、扎实全面的击球以及灵活多变的技战术运用是李娜夺冠的关键;充足的体能储备和成熟的心理特征是李娜夺冠的保证;澳网的举办时间、场地以及观众等因素为李娜造就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势。
李娜在2014澳网女单决赛中的心理学因素分析

李娜在2014澳网女单决赛中的心理学因素分析摘要:网球是一项以动力性为主的运动项目,随着网球运动员素质水平的提高和运动训练方法的完善,运动成绩也普遍提高,这时心理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数据统计处理、文献综述和对现有比赛的观察等方法,得到了高水平网球运动员的运动心理学因素与运动成绩的关系尤为密切,为研究心理因素对网球运动运动成绩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本文以网球运动员李娜在2014年澳网女单决赛中的心理变化,做了简单的运动心理学因素分析,希望对以后的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李娜;澳网;心理学因素1 赛事概况事不过三,也许对2014年的李娜来说是最贴切不过了,经历了两次澳网决赛的洗礼,在墨尔本,李娜终于捧起了梦寐以求的达芙妮杯。
2014澳网女单决赛,决赛当天天公作美,18度的气温让现场观众感到非常舒服,不过对于这两位选手来说,没人知道她们的切身感受。
齐布尔科娃,第一位打进大满贯决赛的斯洛伐克选手。
而李娜此前已经两次打到澳网决赛,可偏偏两次都与冠军擦肩而过。
2014澳网公开赛,世界排名前三的小威、莎娃、阿扎伦卡纷纷在四强赛前落马。
虽然职业体育很残酷,但对李娜来说却是天赐良机,能否抓得住还得靠自己。
比赛前一次普通的记者采访,李娜一边认真的回答记者的问题,心却被场上的一阵欢呼勾走,当得知小威意外遭淘汰是,李娜脸上洋溢着笑容。
放松的心态和三次大满贯的决赛经历,比对方内心强大了不少。
第一盘就表现出了强烈的破发意识。
随着齐布尔科娃两次发球失误,李娜破发成功,就在3比2领先时,李娜却连续出现失误。
而此时,李娜的一个小动作,吸引了现场解说的注意。
李娜示意姜山球拍不合手。
她指了指拍线,解说员调侃是他老公姜山的错?从2010年开始,这对夫妻就总是相伴出现在网球场上,他即使教练,也是场内后勤人员。
从2011年澳网开始,姜山就经常成为解说员调侃的对象。
基于这些原因,当李娜做出这个手势时,现场的解说员和摄像,迅速捕捉到了这组画面,尽管他们都不是中国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娜在2014澳网女单决赛中的心理学因素分析发表时间:2018-04-26T11:16:58.57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2月上作者:张安然[导读] 网球是一项以动力性为主的运动项目,随着网球运动员素质水平的提高和运动训练方法的完善张安然(武汉体育学院,湖北武汉)摘要:网球是一项以动力性为主的运动项目,随着网球运动员素质水平的提高和运动训练方法的完善,运动成绩也普遍提高,这时心理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数据统计处理、文献综述和对现有比赛的观察等方法,得到了高水平网球运动员的运动心理学因素与运动成绩的关系尤为密切,为研究心理因素对网球运动运动成绩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本文以网球运动员李娜在2014年澳网女单决赛中的心理变化,做了简单的运动心理学因素分析,希望对以后的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李娜;澳网;心理学因素1 赛事概况事不过三,也许对2014年的李娜来说是最贴切不过了,经历了两次澳网决赛的洗礼,在墨尔本,李娜终于捧起了梦寐以求的达芙妮杯。
2014澳网女单决赛,决赛当天天公作美,18度的气温让现场观众感到非常舒服,不过对于这两位选手来说,没人知道她们的切身感受。
齐布尔科娃,第一位打进大满贯决赛的斯洛伐克选手。
而李娜此前已经两次打到澳网决赛,可偏偏两次都与冠军擦肩而过。
2014澳网公开赛,世界排名前三的小威、莎娃、阿扎伦卡纷纷在四强赛前落马。
虽然职业体育很残酷,但对李娜来说却是天赐良机,能否抓得住还得靠自己。
比赛前一次普通的记者采访,李娜一边认真的回答记者的问题,心却被场上的一阵欢呼勾走,当得知小威意外遭淘汰是,李娜脸上洋溢着笑容。
放松的心态和三次大满贯的决赛经历,比对方内心强大了不少。
第一盘就表现出了强烈的破发意识。
随着齐布尔科娃两次发球失误,李娜破发成功,就在3比2领先时,李娜却连续出现失误。
而此时,李娜的一个小动作,吸引了现场解说的注意。
李娜示意姜山球拍不合手。
她指了指拍线,解说员调侃是他老公姜山的错?从2010年开始,这对夫妻就总是相伴出现在网球场上,他即使教练,也是场内后勤人员。
从2011年澳网开始,姜山就经常成为解说员调侃的对象。
基于这些原因,当李娜做出这个手势时,现场的解说员和摄像,迅速捕捉到了这组画面,尽管他们都不是中国人。
职业选手球拍的网线,都有专属于自己的磅数。
显然,李娜认为自己手中的球拍并不合手。
穿线需要时间,这期间只能尽力去适应手中的武器。
第11局,李娜再次破发,但齐布尔科娃背水一战,不断在底线调动李娜,敢于出手,回球角度都相当大,最终顽强实现反破发,将第一盘拖入抢7。
抢7局李娜没有再给对手机会,她一上来就以5比1领先,并以7比3拿下抢7,耗时一小时十分钟,以7比6艰难拿下首盘。
盘间休息,李娜的球拍穿好了,第一盘的紧张期也顺利度过,第二盘李娜打得更有攻击性。
而齐布尔科娃的心理防线开始崩溃,快速脚步和大力击球不见了,短短27分钟,李娜就以6比0拿下第二盘。
总比分2比0,圆梦澳网。
31岁的李娜,也成为继1973年的考特之后第二位年过三十的澳网女单冠军。
2 运动心理学理论在2014年澳网女单决赛中,李娜的心理状态根据可分为明显的三个阶段,即赛前充分自我实现、赛中积极调整自我暗示、赛后总结原因寻求突破。
根据其三个阶段明显的心理状态变化,相关的运动心理学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种:2.1 自我实现理论自我实现理论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关键与核心所在。
所谓自我实现,就是一个人“更真实地成了他自己,更完善地实现了他的潜能,更接近于他的存在核心,成了更完善的人。
”在马斯洛看来,自我实现的标准包括:(1)承认并表述内部核心或自我实现,即那些天赋能力、潜能、完善的技能、人类和个人实质有效性的现实化。
(2)它们全都意味着及介绍出现不健康、神经症、精神病、人类和个人基本能力的缩减或丧失。
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我们不难看出,李娜在赛前是兴奋的,紧张而又放松。
世界排名前三的小威、莎娃、阿扎伦卡纷纷在四强赛前落马时,李娜的心理是很放松的,因为她最强劲的对手依然对她造不成威胁,而她将要面对的对手实力不如她。
所以此时她的心里是放松的。
但是基于自我实现的心理她又很紧张,她要满足自我需求和自我超越,仍然使她承受一定的压力,但也给了她信心与动力。
2.2归因理论归因理论是美国当代一种以认知的观点看待动机的理论,该理论着重于人们依据原因推论的信息,并在理解这些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预测和控制其随后的相关行为。
归因理论最早是由社会心理学家Heider(1958)提出,他认为人们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两种需要,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根本手段就是了解人的行为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为。
在此基础上许多学者对人类行为的因果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进一步推动了归因理论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归因理论成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中心课题。
Jones&Davis(1965:219-266)提出了对应推论的归因理论,在·41·Heider的排除原则基础上发展了归因理论。
最为著名的归因理论家Weiner(1972:203-215)及其同事在吸收前人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
他从个体的归因过程出发,探求个体对成败结果的归因与成就行为的关系,对影响行为结果的可觉察的原因特性、原因结构以及原因归因和情感的关系、情感反应的激励作用等都提出了创造性的见解。
他认为每个人都力求解释自己的行为,分析其行为结果的原因。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个人在分析其根由时,主要有三个维度与六个因素(Weiner 1984:15-38;1985:548-573)。
三维度与六因素的结合见表1:表1对成败原因用三个维度与六个因素进行归类,分为:稳定性,即原因在性质上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能力高低和任务难度是较稳定的原因,而努力程度、运气好坏、身心状况和外界环境是不稳定的;内/外在性,即把成败归于自身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身心状况属于内部原因,而任务难度、运气好坏和外界环境属于外部原因;可控性,即原因可否由自己控制,努力是可由自己控制的,能力高低、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况和外界环境是不可控的。
从学生学习行为的归因考虑,Weiner等人的研究表明: 就稳定性维度而言。
如果学生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能力、试题难度),则学生对未来的学习结果就会抱有成功或失败的预期,并且会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自信心,或者产生失落感、自卑感;相反,如果学生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努力、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则不会影响他们对未来成功或失败的期望,其成败体验也不会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学习行为。
就内/外在性维度而言。
如果学生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自身内在的因素(能力、努力、身心状况),他们就会产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进而更加投入到未来的学习活动中去,反之则形成消极的自我意向,从而避免去参与成就性的任务;如果学生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机体的外在因素(试题难度、运气、外界环境),那么学习结果就不会对其自我意向产生什么影响。
就可控性维度而言。
如果学生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可控(下转第194页)因素(努力),则会对自己充满信心,或者产生一种沮丧感;反之,如果学生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能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则会产生一种感激心情,或者产生仇视报复的情绪。
归因理论经过Weiner的反复修正,已成为一种解释学习动机最为系统的理论,也是近年来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最感兴趣,并且从事演绎研究最多的一种理论,因其理论重在探讨行为者对自身行为后果成败原因的解释,故而又称为自我归因或成败归因(张春兴1998:330)。
由以上归因理论,可以看出李娜在第一盘开始时虽表现出了强烈的破发意识,在对方连续失误时连续得分,但随即出现失误,处于被动,处境艰难,但不断调整,最后一7比6险胜。
其当时心态变化即第一盘处境变化可归因于:一、稳定性上,在自身能力和对手能力即任务难度稳定的情况下,主要由于运气、心理状态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二、在内外因素上,即在对战选手能力不如自己的情况下,主要由外界因素影响对战心理,如赛前放松心理,赛时紧张心理等引起。
即在技术能力、努力程度和身心状态稳定的情况下,主要由外部环境和运气等影响发挥。
三、在可控性上、比赛过程中,唯一可控的就是自身的努力程度,第一盘失利主要是由技术能力、任务难度、运气好坏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初盘失利的情况下,李娜用坚强的意志,高超的技术险胜对手,终究是由于对稳定可控等因素的利用,把优势最大化得到的。
2.3 暗示法暗示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最早是本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然而这种教育思想自古就有。
在我国,早在三国时就有所谓“望梅止渴”的传说,就是利用语言的暗示作用运用于军事的实例。
在国外,暗示法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为保加利亚心理学博士卢赞夫首创,这种教学是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精神治疗学的有关知识和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境,通过暗示、联想与想象,结合智力、体力、练习、音乐等综合方式,巧妙地利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充分挖掘心理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精神毫不紧张的情况下学习的。
李娜在第一盘连续失球后发现自己球拍不合手,及时通知教练换线换拍。
但由于需要一定时间,一直到第一盘结束线才换好。
在第二盘开始到结束,李娜打的十分顺畅,一6比0完胜。
可以说她在拿到新拍的那一刻,就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这个拍子很合手,我刚才没发挥出自己最好水平,现在开始,我要爆发,发挥最佳实力”。
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李娜顺利发挥出自己突出实力。
这属于暗示法里的自我暗示,而自我暗示又包括积极暗示法和消极暗示法,而李娜显然是采用的积极暗示法,是自己达到理想状态。
3 总结(一)自我实现理论是自我需要得到合理满足后,成为开发人性潜能的钥匙,最后升华为自我超越。
因此,自我需要和自我超越是一组相互对立并统一的概念,当自我需要按照自然原则来解决和处理时,自我超越就出现了; 但自我超越在偏向服务他人或赋予自我力量(如真理、圣洁) 或创造自己的事业(如环境保护、社会正义)之外,个体的许多自我需要要素被适当搁置。
(二)理论是关于知觉者推断和解释他人与自己行为原因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运动员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运动成绩或某一阶段的训练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并试图找出影响运动成效的各种因素,因此,运动竞赛或者训练过程中,引导运动员的正确归因,进行有效的干预,激发他们的归因与提高动机,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通过实践和现有理论发现,暗示法有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
运动竞赛或训练时,引导运动员掌握并灵活运用积极暗示法,提高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1]成鹏.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对生命教育的启示.教育时空213002[2]Gorill Haugan ,Toril Rannestand ,Randi Hammervold , Helge Gara©sen&Geir Arild Espnes(2013),Self-transcendence in cognitively instact nursing-home patients:aresource for well-being[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69(5),1147-1160[3]Heider F.The Psycholog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M].New York:Wiley,1958.[4]Rotter J B.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J].Psychological Monographs,1966,80(1):609-610.[5]Weiner B.Attribution theory,achievement motivation,and the educational process[J].Review ofEducational Research,1972,42(2):203-215.[6]Weiner B.Principles for a theory of studentmotiva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 within an attributional framework[A].In R E Ames&CAmes(eds.).Research on Motivation in Education[C].1,Orlando,Fla.:Academic Press,1984.15-38.[7]Weiner B.An attributional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emotion[J]. Psychological Review,1985,92:548-573.[8]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作者简介:张安然(1992年7月—),女,河南信阳人,湖北省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