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赣南)

合集下载

江西省春节期间的拜年习俗

江西省春节期间的拜年习俗

江西省春节期间的拜年习俗江西省是中国南方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历史的地区,拥有独特的春节拜年习俗。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人们热情而庄重地互相拜年祝贺,传递新春的祝福与喜庆。

本文将介绍江西省春节期间的拜年习俗。

一、春联与门神江西省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贴春联和门神,这是拜年的第一步。

春联是以红色纸张写成的对联,在对联上通常写有祝福的话语。

门神则是一对对联形式描绘的门神图案,被认为可以驱除邪恶并保护家庭平安。

贴春联和门神是表达对新一年的祈福,也是迎接客人的礼貌方式。

二、亲朋好友互相拜年在江西省,拜年是一个重要的传统活动。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去亲朋好友的家中拜访,表达对对方的祝福和喜庆。

拜年时,长辈通常会给小辈压岁钱,以示祝福和给予小孩子新年的好运。

此外,在亲朋好友之间,还会进行互相交换礼物和分享美食,增进亲情和友谊。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江西省春节期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也是重要的娱乐活动。

舞狮、舞龙、腰鼓、水袖舞等传统表演在江西省乡村广场上随处可见。

舞狮有祈福辟邪的寓意,舞龙则象征中国人民对水的崇敬。

这些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吸引了大量游客和观众前往观赏,在欢声笑语中迎接新春。

四、传统美食享用在江西省,春节期间还有丰富的传统美食。

粽子、汤圆、年糕等都是不可或缺的美食代表。

粽子是用糯米和馅料包裹在竹叶中蒸煮而成,汤圆则是由糯米粉制成的圆球,年糕则是用糯米粉糊制作的糕点。

这些传统美食代表着团圆和吉祥,人们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美食,共度新春佳节。

五、花灯游园江西省春节期间,花灯游园也是一项受欢迎的活动。

人们会在公园或街道上观赏各种各样的精美花灯,这些花灯形状各异,包括动物、人物、传统建筑等。

夜晚里,花灯会点亮,照亮黑暗的街道,给人们带来节日的氛围和愉悦的心情。

这也是家人朋友一同出游,共享快乐的好时机。

六、寺庙祈福在江西省的春节期间,前往寺庙祈福也是一种常见的拜年习俗。

人们会前往寺庙上香祈福,希望能在新的一年里获得平安和幸福。

赣州春节民风民俗

赣州春节民风民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赣州春节民风民俗篇一:江西风俗江西风俗采茶戏采茶戏是江西地方小戏的总称,主要发源于赣南信丰、安远一带,由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由于它一般只有二旦一丑,或生、旦、丑三人的表演,故又名“三角班”。

赣南采茶戏形成后,即分几路向外发展,与当地方言和曲调融合,形成赣东、西、南、北、中五大流派,每个流派中又有不同的本地腔。

江西采茶戏总的特点是:表演欢快,恢谐风趣,载歌载舞,喜剧性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颇受群众喜爱。

解放以后,江西各路采茶戏经挖掘整理,推陈出新,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赣南采茶戏《怎么谈不拢》、《茶童戏主》,高安采茶戏《小保管上任》、《孙成打酒》,抚州采茶戏《秧》等,曾在全国性地方戏汇演中获奖并拍成电影上映。

江西方言汉语目前可分为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湘、赣、闽、粤方言和客家方言。

江西大部分地区通行赣方言,最有代表性的是南昌话和抚州话。

赣方言的语音特点是一般没有浊音,因而赣方言许多词语的读音与普通话有很大差异,甚至会发生歧义。

赣方言的词汇特点是保留了许多古代词汇,被汉语史专家称为古代汉语词汇的“活化石”。

如南昌、抚州话称“白天”为“日上”,称“谈话”为“话事”,称“多少”为“几多”,称“脏”为“腌臜”等等。

赣剧赣剧是江西传统的地方代表性剧种,源于元末明初我国南戏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迄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弋阳腔发源于江西弋阳县,亦称“高腔”,曲调高亢激越,粗犷奔放,所演剧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连台戏为主,加之它善于“错用乡语”,即能入乡随俗,故在明代便风行全国,并由此产生出很多不同的流派如青阳腔、义乌腔、徽州腔、京腔等。

清代以来,赣剧在弋阳腔的基础上,吸取了昆腔等诸腔,在艺术表演方面,注重程式化的同时,仍保持了接近生活、细腻逼真的特点,传统剧目,包括联本戏和折子戏,共有三百多种。

新中国成立以后,赣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除赣东北各县专业剧团外,南昌还成立了由周恩来总理题名的“江西赣剧团”,该团的传统剧目《珍珠衫》、《还魂记》曾被拍成舞台艺术影片在全国上映。

江西赣州石城县过春节的习俗作文

江西赣州石城县过春节的习俗作文

江西赣州石城县过春节的习俗作文1. 引言1.1 概述江西赣州石城县是中国传统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而过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几千年来的传统习俗。

在石城县,人们以独特的方式庆祝春节,享受欢乐与团圆。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江西赣州石城县过春节的习俗。

文章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是引言部分,主要对文章进行概述和背景介绍。

其次是第二部分,介绍赣州石城县过春节的习俗,包括历史背景、传统活动和饮食文化等内容。

第三部分探讨了过年前的准备工作,涵盖了扫尘洁房、购置年货和准备新衣等方面。

第四部分则重点展示了春节期间的习俗庆祝活动,如守岁习俗、燃放爆竹以及舞狮子舞龙灯会等。

最后,第五部分为结语与展望,对江西赣州石城县过春节的习俗进行总结评价,并提出未来发展趋势和保护传承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江西赣州石城县过春节的习俗,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一传统文化。

通过阐述其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和特色饮食文化,希望能够增进对这一地区民俗风情的理解与关注。

同时,将探索乡村过年准备工作以及合家团聚、拜年等重要环节,使读者深入了解石城县春节习俗的内涵与意义。

最终,对于传承与发展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建议,呼吁保护和弘扬这一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机。

2. 赣州石城县过春节的习俗介绍:赣州石城县是江西省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它有着丰富多样的春节习俗。

这些习俗反映了人们对新年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以下是赣州石城县过春节的主要习俗介绍:2.1 历史背景:赣州石城县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在过去几个世纪里,赣州石城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春节习俗,这些习俗与当地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2.2 传统活动:赣州石城县在春节期间有许多传统活动,其中包括庙会、龙舟比赛、踩高跷、放风筝等。

庙会是一项很受欢迎的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观看和参与。

赣州逢年过节风俗作文六年级

赣州逢年过节风俗作文六年级

赣州逢年过节风俗作文六年级赣州,位于江西省中部,是一个充满着丰富民俗文化的地方。

每逢过节,赣州的乡村和城市里都有着独特的风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和展示了地方文化的魅力。

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无疑是春节。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盛大、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赣州各地民众期盼已久的日子。

春节期间,赣州的每个家庭都会进行大扫除,贴对联,悬挂红灯笼,布置门神,以驱除一年的晦气,迎接新一年的好运。

在春节的晚上,赣州的街道上热闹非凡,人们聚集在一起放鞭炮、观赏焰火,热闹非凡。

家家户户也会团聚一堂,共享丰盛的年夜饭,互道新春愿望,传递着家庭的温暖和团圆的喜悦。

除了春节,赣州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

端午节这一天,赣州的人们早早起来,是家家户户赶制粽子,用粽叶包裹糯米和各种馅料,象征着驱邪防疫、祈求丰收和团圆。

而午时,人们还要举行划龙舟的比赛,这项活动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屈原传说,被视为驱除疫疾、祈福的仪式,也成为了人们健康活泼、团结友爱的象征。

除了传统节日外,赣州还有一些地方性的习俗和庆典。

例如,每年的清明节,人们会踏青扫墓,祭拜祖先,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人们会庆祝盂兰盆节,祈福亡灵安息,以及其他一些民间传统节日和习俗,这些都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中,成为赣州独特的文化符号。

赣州的逢年过节,无论是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还是其他民间节庆,都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民俗风情。

这些传统和习俗不仅连接着每一个赣州人的心,也是对历史和传统的一种珍视和传承。

通过这些节庆活动,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丰富的文化底蕴,还能增进彼此的情感交流,共同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祈愿幸福和安康。

在赣州的日常生活中,逢年过节的习俗不仅仅是一种仪式和活动,更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深深植根于当地的社会和文化之中。

除了显著的传统节日外,赣州还有许多地方性的民俗活动和习惯。

比如每年的春耕节,这是农民在播种季节庆祝丰收和祈求来年丰收的重要时刻。

赣南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

赣南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

赣南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赣南家乡的风俗》作文一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的家乡赣南有哪些特别的风俗吗?让我来给你们讲讲吧!
在我们赣南,春节可是个超级热闹的节日。

一到过年,大人们就忙着打扫屋子、贴春联。

我最喜欢跟着爸爸一起贴春联啦,看着红红的春联贴在门上,感觉可喜庆了!
吃完年夜饭,就等着长辈们发红包啦!拿到红包的我们,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还有端午节,那也是个有趣的节日。

奶奶会提前包好好多粽子,有红枣粽、肉粽,可香啦!到了那天,大家还会一起去看赛龙舟。

河边挤满了人,大家都在为自己喜欢的队伍加油助威,那场面可热闹了!
这就是我的家乡赣南的风俗,是不是很有趣呀?
《赣南家乡的风俗》作文二
嘿,小伙伴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家乡赣南的风俗。

每年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这儿可热闹啦!白天,大人们会忙着准备晚上赏月的东西,比如水果、月饼。

我总会跟在大人屁股后面,帮忙拿这拿那。

到了晚上,月亮升起来了,一家人就坐在院子里赏月。

我一边吃着甜甜的月饼,一边听爷爷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看着那又大又圆的月亮,我就在想,嫦娥姐姐是不是也在看着我们呢?
还有过年的时候,有一件事让我特别期待,那就是舞龙灯。

长长的龙灯在人们的手里舞动着,就像真的龙在飞一样。

我总是跟着龙灯跑,跑得满头大汗也不在乎。

我们赣南还有很多其他的风俗,比如结婚的时候要敲锣打鼓,办丧事的时候要守夜。

这些风俗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充满了浓浓的家乡味。

小伙伴们,你们喜欢我们赣南的风俗吗?。

赣州逢年过节风俗作文六年级

赣州逢年过节风俗作文六年级

赣州逢年过节风俗作文六年级示例文章篇一:赣州,这座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城市,每逢佳节,总是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

说起赣州的风俗,那可真是丰富多彩,让人目不暇接。

一到春节,赣州的大街小巷就热闹起来。

家家户户贴春联、贴福字,红色的灯笼高高挂起,寓意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吉祥如意。

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香气四溢。

吃完饭后,孩子们最期待的环节来了——放烟花爆竹。

一朵朵五彩斑斓的烟花绽放在夜空中,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绚丽的彩衣。

元宵节那天,赣州更是热闹非凡。

家家户户都会吃汤圆,寓意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到了晚上,孩子们会提着花灯走街串巷,互相比较谁的灯笼最漂亮。

同时,还有各种各样的民俗表演,如舞龙舞狮、踩高跷等,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

清明节,赣州人会扫墓祭祖,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

这一天,人们会带着鲜花、水果等祭品前往墓地,清理墓地周围的杂草,献上祭品,并向先人祈求平安、幸福。

扫墓结束后,一家人会一起去踏青、野餐,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

端午节,赣州人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

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吃粽子,以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诗人。

除了吃粽子外,人们还会在手腕上系上五彩绳,据说可以驱邪避灾。

此外,赣州还会举行龙舟比赛,各支队伍奋力划桨,争夺冠军。

观众们则欢呼呐喊,为选手们加油助威。

中秋节,赣州人同样有着浓厚的节日氛围。

家家户户都会吃月饼、赏月,共度佳节。

在赣州,还有一种特殊的习俗——打月饼。

人们会亲自动手制作月饼,享受制作的乐趣。

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升起时,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赏月、聊天,分享着彼此的喜悦和幸福。

赣州的风俗文化丰富多彩,每个节日都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这些风俗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展现了赣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每当逢年过节时,赣州都会变成一个欢乐的海洋,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的味道,也可以领略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赣南客家春节习俗

赣南客家春节习俗

赣南客家春节习俗客家是历史上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中原汉民族南下进入赣闽粤三角区,与当地畲、瑶等土著居民融合而形成的一个独特而稳定的汉族支系。

而今,时代发展日新月异,但赣南客家人的年节民俗却在久远的时光沉淀中历久弥新。

忙碌的年前准备百节年为首,过年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赣南客家人过年是从农历腊月二十四日开始,到正月十五日结束,也就是说,过年是从传统的过小年开始。

小年过后,家家户户收起农具,忙忙碌碌准备年货。

记得小时候每临近年关,母亲就会穿着围裙,在灶台上做豆腐、炸油豆腐、炒粉皮,做各类如糖圆、芋头条等农家小吃,其中糖圆是糯米添加适量粘米打粉再加糖水做成,中空而圆,经油一炸就鼓涨起来,做好后放在油缸里,几个月都不会变质,是每家必做的,也是独具风味的客家小吃。

在做这些食物前,母亲会先在灶台前给灶君上一炷香,祈求做出的食物美味可口,等食物出炉后,会请临近的亲友来品尝。

当母亲在家做年节小吃时,父亲就在外赶圩置买其他物件,香烛、鞭炮,还有各类杂货,都会在除夕前买回来。

女主内、男主外的传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花两三天时间准备好年货之后,接下来就要开始重要的年节活动扫尘,即每家每户抽出时间来打扫庭院、擦拭门窗等。

这个时候,母亲会把家里的座椅、茶几等物什搬出屋外,甚至还会卸下门板,用温热的水将这些家具擦拭干净,以示除旧迎新。

临近除夕,每个客家村落都浸润在节日喜庆的氛围中,传承悠久的年俗根植乡间、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让人在忙碌中感受到丝丝温情。

全家团聚的除夕除夕这天又称大年,除夕之夜,客家人有全家团聚的习俗,家人身处他乡,也要设法赶回家中团聚,一起饮酒、吃年夜饭、喜迎新的一年。

除夕早上,家家户户在大门上贴春联,不仅住宅大门上,卧房、乡村祖屋、祠堂、杂物间、粮仓甚至厕所和猪圈都是满堂红,春联寓意喜庆吉祥,寄托着人们对于来年的美好愿望,因而各家各户春联上书写的文字内容也不尽想同。

不同年龄阶层也有诸多讲究。

老人的房门上会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吉祥语,而小孩的房门则会贴上学业有成、大展宏图等寄语,连猪牛棚、鸡鸭圈外都会贴上六畜兴旺、鸡鸭成群等红条幅,而很多用具上还会贴上红纸条,称之为封岁、上红。

江西省传统春节习俗

江西省传统春节习俗

江西省传统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祭祖、辞旧迎新的时刻。

江西省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有着独特的传统春节习俗。

本文将介绍江西省传统春节习俗的特点和庆祝活动。

1. 贴春联贴春联是每逢春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

江西省的春联多为四个大字,内容寓意美好,表达了人民对新一年的祝福和期盼。

年前,人们会在门口、屋内贴上春联,寓意迎接新年的到来,祈求家庭幸福、健康和平安。

2. 烧年糕江西省春节期间,制作和吃年糕是不可或缺的习俗之一。

在传统观念中,年糕象征着团圆和长寿。

江西人喜欢用糯米粉做年糕,并将其蒸熟或炸熟。

吃年糕意味着“年年高”的美好愿望,希望家庭的财富和利益能够不断增长。

3. 舞狮舞狮是江西省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表演活动之一。

人们用五彩缤纷的舞狮表演来庆祝节日的到来。

舞狮的目的是驱邪祈福、祈求豐收、辟邪驱鬼,也寓意着新一年里家庭的吉祥如意、平安健康。

4. 猜灯谜猜灯谜是江西省春节期间的传统游戏之一,也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

人们在家中或街头巷尾挂起灯谜,通过猜灯谜来增加节日氛围。

猜对了灯谜,可以得到小奖品,让人们充分享受节日的快乐和欢乐。

5. 赏花灯在江西省的农村地区,人们会制作和赏花灯。

花灯艺术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利用竹子、纸、丝绸等材料制作成各种各样的灯笼。

这些花灯造型各异、色彩艳丽,非常具有观赏价值。

夜晚,人们会点亮这些花灯,一家人围在一起赏灯、吃团圆饭,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

6. 祭祖春节是人们祭祖的重要时刻,在江西省也有着不同的祭祖仪式。

人们会整理祖先的墓地,烧香祭祀,感谢祖先的恩德,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平安。

祭祖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也是家族凝聚力的体现。

总结:江西省传统春节习俗丰富多样,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贴春联、烧年糕、舞狮、猜灯谜、赏花灯和祭祖等活动深入人心,代代相传。

这些习俗不仅让人们在节日里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同时也让人们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增强了家庭和社区的凝聚力。

赣南客家人过年的习俗

赣南客家人过年的习俗

赣南客家人过年的习俗我的家乡在江西省赣南客家地区的信丰县。

客家是历史上中原汉民族南下进入赣闽粤三角区,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而形成的一个独特而稳定的汉族支系。

如今时代发展日新月异,但赣南客家人的年节民俗却在久远的时光沉淀中历久弥新。

百节年为首,过年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赣南客家人过年是从小年(农历腊月二十四日)开始,到正月十五日结束,也就是说,过年是从传统的过小年开始。

小年过后,家家户户开始忙忙碌碌准备年货。

每逢春节前,有师傅挑着手摇爆米花机到每个村镇,家家户户用袋子装来大米,请师傅用手摇爆米花机将大米制成“米炮”(爆米花),加入花生、芝麻等,以熬制好的红糖液搅拌,经压制、切片成米炮糖。

还有炸果子也是春节前每家必做的客家风味小吃,炸果子是用糯米添加适量粘米打粉再加糖水做成,中空而圆,经油一炸就鼓涨起来,做好后放在油缸里,几个月都不会变质。

炸果子香甜可口,可做成多种形状。

花两三天时间准备好年货之后,接下来就要开始重要的年节活动扫尘,即每家每户抽出时间来打扫庭院、擦拭门窗等。

这个时候,会把家里的座椅、茶几等物件搬出屋外,甚至还会卸下门板,用温热的水将这些家具擦拭干净,以示除旧迎新。

除夕这天又称大年,除夕之夜,客家人有全家团聚的习俗,家人身处他乡,也要设法赶回家中团聚,一起饮酒、吃年夜饭、喜迎新的一年。

除夕早上,家家户户在大门上贴春联,不仅在住宅大门上,还有卧房、祖屋、祠堂、杂物间、粮仓甚至厕所都是满堂红,春联寓意喜庆吉祥,寄托着人们对于来年的美好愿望,因而各家各户春联上书写的文字内容也不尽相同。

不同年龄阶层也有诸多讲究。

老人的房门上会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吉祥语,而小孩的房门则会贴上学业有成、大展宏图等寄语。

除了贴春联,赣南客家人在除夕这天,还会用大木甑(zèng)来蒸岁饭,以供奉先祖神灵,保家国平安。

岁饭亦称隔年饭,放在祖屋的供案上时,隔年饭上要插12双筷子和12根大蒜,供桔子、柚子等,有的还会摆上几枚银元(取意有食有财)。

客家正月初八民俗:迎灯祭祖

客家正月初八民俗:迎灯祭祖

客家正⽉初⼋民俗:迎灯祭祖“灯”是客家⼈新春正⽉期间最亮丽的民俗事象。

且不说载歌载舞的客家花灯是如何歌舞升平,吉庆有余,但就客家添丁的“迎灯”、“上灯”、“赏灯”、“暖灯”系列活动,就可以知道勤劳本分的客家⼈,原来是多么地热爱⽣活。

客家⼈⾟苦但很快乐,客家⼈艰难但很豁达。

赣南客家正⽉初⼀“扛花⼦酒”、正⽉初⼆“烧添丁炮”是客家喜庆“添丁”的⼀种民俗⽂化表现,梅州⼤埔客家正⽉初⼋所揭开的“迎灯”、“上灯”序幕,呈现的⼜是另⼀种客家“添丁”⽂化。

受“⼴府⼈”粤⽂化的影响,粤东客家也认为“⼋”即“发”,正⽉初⼋迎灯祭祖不仅是对祖先恩泽的报答,同时还有祈愿、祝福的民俗意义。

正⽉初⼋迎灯,不仅有“发”⼤财的意头,更有男丁发达、世代荣昌的寓意。

“迎灯”也称作“接灯”,有迎、有接便有送,所以“迎灯”民俗也蕴含着“送灯”。

赣南客家习俗,“送灯”的是娘家外公外婆、舅舅。

⽽粤东客家似乎没有“送灯”的习俗,所谓“迎灯”,即“请灯”,就是由添丁⼈家⾃⼰买花灯或⾃⼰制作花灯。

⽤以庆贺添丁的客家花灯,⼀般⽤圆形⽵蔑做灯框,上下为四⾓、六⾓或⼋⾓柱形,圆形花灯则⽐较少见。

客家花灯外层糊贴花纸或⼿⼯描绘花鸟鱼⾍、神话⼈物、⼭川美景,并饰以剪纸⼯艺以及⼤红流苏,造型庞⼤⽽华丽。

客家花灯⽂化是汉族花灯⽂化的⼀部分,它源于中原,与客家民系的流迁和形成⼀样,经⾃北⽽南,辗转上千年,既沿袭了中原古风,⼜与当地畲、瑶民族及其他古越族先民后裔形成地区性⽂化环境融合,并且受到迁徒途中各民族、各族群花灯民俗的影响,逐渐演化为具有浓郁地域特⾊和民系个性的客家花灯⽂化。

因此,粤东梅州、赣南及闽西龙岩、宁化等地的客家花灯,都各具地⽅特⾊。

客家花灯作为客家民俗、客家⽂化的⼀种积淀和载体,在其创造、继承、发展和流传中承载了形形⾊⾊的⽂化事象。

通过花灯题材的透视,能够观察到祖地客家⼈在⽣产、⽣活、信仰习俗等⽅⾯的特有⽂化。

如祈愿⼈丁兴旺、家族发达、⾹⽕延续不断,男⼥结婚后,娘家有送灯求⼦、催⽣的预祝习俗。

江西赣州除夕夜的风俗作文

江西赣州除夕夜的风俗作文

江西赣州除夕夜的风俗作文
除夕夜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赣州这座古老的城市里,人们有着独特的习俗来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

傍晚时分,整座城市笼罩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氛围中。

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春联,挂上灯笼,以示吉祥如意。

街道两旁的商铺也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氛围。

随着天色渐暗,赣州的大街小巷就会变得熙熙攘攘。

人们三五成群地游街串巷,欣赏沿街商家布置的彩灯和装饰品。

孩子们手捧小彩灯,兴高采烈地跟随父母的脚步。

不时传来爆竹声响,将这喜庆的气氛推向高潮。

在除夕的晚餐上,赣州人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一家人齐聚一堂,品尝各种美味的家乡菜肴,诸如酿皮、米粉、油炸等,同时祈求新的一年家运昌隆、事事顺利。

饭后,全家老小一起放鞭炮、烟花,把过去一年的不顺意和霉运统统驱赶走。

子时一过,赣州人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开钱眼"。

他们会在门口洒些米、糖果之类的食物,象征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而来。

接下来就是互道新年好,拥抱亲朋好友,庆祝新春的到来。

赣州除夕夜的风俗源远流长,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尽向往。

在这里,你不仅能感受到浓郁的年味儿,更能亲身体会中国人对新年的无比重视和虔诚祝福。

赣州民间节日风俗

赣州民间节日风俗

赣州民间节日风俗赣州民间节日风俗赣州的民间风俗源远流长,几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传承着颇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反映着赣州人的勤劳、聪慧、朴实、好客、讲卫生等优良的性格特征。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赣州民间节日风俗,希望有所帮助!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俗称“过年”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除夕夜,长者通宵不眠,谓之“守岁”。

到初一零点,家家鸣放鞭炮份揍新年,清晨起床,人人更新衣,晚辈拜尊长,尊长给小孩压岁钱。

旧习,这天不串门、禁扫地,忌污言秽语,以图全年吉祥;有的全日吃素,以求全年老幼平安,解放后,不出门和禁扫地习俗渐除,市区居民串家走户,亲戚朋友互相拜访,各级领导亲临生产第一线走访坚持工作的人们。

旧习初二始,走访亲友,登门拜年。

说“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等吉利话,主人随即用腊味、糖果招待来客,陪客饮酒喝茶。

从初一开始每日鸣放鞭炮焰火,玩耍各式灯彩,什么龙灯、鲤鱼灯、车子灯、跑蚤灯、抢泡龙、摆字灯,各色各样彩灯昼夜玩耍,直至元宵节。

十五日元宵节更是热闹、各色灯彩、高跷、狮舞在各处街巷村镇翩翩起舞,爆竹轰鸣,鼓乐喧天,热闹非凡。

旧时玩龙灯,谓能驱邪降福、大吉大利、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所以灯队来时,无论机关商店都争相鸣爆迎接,高喊“龙来龙来,恭禧发财”、“龙灯到府上,四季保兴旺”、“龙灯转个身,今年赚万金”等,以示吉祥,然后主人请吃茶喝酒或赠送红包。

农村花灯游村过屋,灯笼火把划破长空,更是热闹非常。

立春这一天,当立春时刻到来时,那怕是在半夜,人们也要点燃香烛,鸣放鞭炮,谓之“迎春”,接着便摆春酒,吃春卷,旧时还要耍春灯,以示庆贺。

这一习俗自古不衰。

它反映了赣州人对春的向往和挚爱。

清明旧称“三月节”。

宋元以清明出游为“踏青”,故又称“踏青节”。

这天家家户户多用三牲(猪、鸡、鱼)、米酒、香烛纸箔进行基祭。

乡村还有插柳技劝“三月三草”于门前之习俗。

解放后,每逢清明节,各机关、团体、学校还组织青少年前往革命烈士陵园,祭扫烈士陵墓,缅怀烈士功绩;在此前后的一段时间,也有沿袭古时踏青习俗,组织青少年去郊外游览者,渭之“春游”。

江西赣州过年风俗调研报告

江西赣州过年风俗调研报告

江西赣州过年风俗调研报告江西赣州过年风俗调研报告一、引言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整个中国都会沉浸在喜庆和欢乐的气氛中。

江西赣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春节的庆祝活动独具特色。

本调研报告将重点介绍赣州地区春节期间的风俗习惯。

二、背景资料赣州位于江西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

这里有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和曲艺传统,因此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也非常丰富多样。

三、家庭样貌在赣州,春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

人们会返乡与亲朋好友团聚,共度一个愉快的假期。

家庭成员会共同准备年夜饭,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美食的同时,互相祝福,传递快乐。

四、贴春联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

春联是用红色纸张制成的对联,上联和下联各有一句祝福的话语。

这些春联往往寓意吉祥和幸福,被精心挂在门前,以驱赶邪气,祈求好运。

五、放鞭炮在赣州,放鞭炮也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传统活动之一。

在除夕之夜,人们会燃放鞭炮,以驱散邪灵,迎接新年的到来。

鞭炮声成为整个城市最响亮的声音,象征着对新年的热烈欢迎。

六、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舞蹈,也是赣州地区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活动。

舞狮能驱邪避灾,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每年春节期间,人们会聚集在街头巷尾观看舞龙舞狮表演,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好运。

七、打年糕在赣州,打年糕是一项独特的习俗。

年糕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食品,寓意着年年高升,事事顺利。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用锤子敲打年糕,象征着打开幸福的大门。

八、元宵节灯会元宵节是中国春节的最后一天,也被称为“中国情人节”。

在赣州,人们会在元宵节晚上举行灯会活动,各种各样的灯笼点亮了整个城市。

人们会外出赏灯、猜灯谜,品尝元宵,共度节日。

九、结语赣州地区的春节风俗丰富多样,既有家庭团聚、祭祖拜年的传统,也有放鞭炮、舞龙舞狮等喜庆活动。

这些风俗习惯体现了赣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这次调研,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赣州春节风俗的特点,感受到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赣州的饮食文化

赣州的饮食文化

赣州的饮食文化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代遗存如璀璨明珠密布全城,被誉为“宋代博馆”。

对于这座城市有哪些属于它的饮食文化呢?下面就随一起来了解下吧!赣州的饮食文化习俗年初一吃羹汤,正月二十“天穿日”做米果糖食,二月十五日花朝吃擂茶,惊蛰炒豆子,清明染青精饭,立夏酿豆腐吃米粉肉,端午节粽子鸭蛋,六月六烧酒狗肉,新谷登场荐新,七月七乞巧吃瓜果,中元节杀鸭祭祖先,八月中秋花月饼剥芋头,重阳薯包米果,十月初一糯米油糍,腊月初八腊八粥,二十四送灶神过小年,除夕油炸糍粑……。

过年过节如果没有这些,就没有节日气氛。

这些习俗,还寓教于乐,灌注了很多知识和期望:年初一吃羹汤,有葱、蒜、芹这些青菜,葱表示聪明灵通,蒜则表示精打细算花销得体,芹是要求一年勤劳年年勤劳。

惊蛰炒豆子是提出灭虫,炒豆如炒虫。

中秋剥芋头喻剥鬼皮,带有宗教色彩。

古代遗留下来的风俗,有的渐渐不合时宜,须予改进。

比如,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而客家的喜庆宴席周到趋于繁琐,殷勤接待趋于疲劳“轰炸”,一餐饭有的长达数小时,先茶点,继面点,后冷盘,最后热菜,茶点面点与正席之间百无聊赖,客套话反复讲过,初次见面的人都成了熟客。

繁琐不堪的饮食大阵,客家人中产生了一个令人捧腹的故事。

说的是恭候客人的过程,先是来了一位,孤坐许久。

请客的主人如盼星星月亮,手足失措。

厨下的师傅跃跃欲试,多次打听上菜时间,主人自言自语:“该来的不来”,意思是说应该都来了呀!先来的那一位偶然听见,非常不达,自以为不属“该来”之列,借故离开。

第二位客人来了,主人才发现第一位又走了,便道:“不该走的又走了”。

第二位客人又误会是自己不该来的,孤坐少许也离开了。

赣州的饮食文化知识特产赣南脐橙、沙地板鸭、梓山酱油、会昌酱干、龙南板栗、南康甜柚、寻乌蜜桔、兴国灰鹅、赣州密饯、湖江密枣、上犹绿茶、客家糯米酒、豆巴子、龙南紫皮大蒜、信丰红瓜子、信丰萝卜干、南安板鸭、宁都肉丸、赣州苦瓜酒、酸枣糕、龙归茶。

春节的风俗作文江西省赣州市

春节的风俗作文江西省赣州市

春节的风俗作文江西省赣州市
春节到了,我和爸爸妈妈回到了老家——赣州。

每年过年,老家都特别热闹,咚咚锵锵的鞭炮声从大年三十开始就没停过,热闹得不行不行的!
大年三十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在桌子旁,吃团圆饭。

妈妈做了好多好吃的,嗯,好香啊!有鱼有肉,还有年糕。

爸爸说,鱼要吃,寓意年年有余,年糕也要吃,代表步步高升。

吃完饭后,我和哥哥去放烟花。

嘭嘭的声音好响,五颜六色的烟花在空中炸开,好漂亮啊!“哇,好像彩虹哦!”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初一早上,爷爷奶奶还会给我们压岁钱。

每次拿到红包,我都会笑得很开心。

然后,大家一起去给亲戚拜年,送上祝福。

“新年快乐,身体健康!”每说一句,大家都笑眯眯的,气氛好温暖。

春节的风俗真好,家里热热闹闹,大家在一起,开心得不得了!我特别喜欢赣州的春节,因为每年都有不一样的惊喜呢!
—— 1 —1 —。

赣南的风俗作文

赣南的风俗作文

赣南的风俗作文篇一《赣南的过年风俗》在赣南,过年那可是相当有气氛的,各种风俗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就说年前的准备吧,家家都忙得不可开交。

最让我难忘的是跟着奶奶做米果。

这米果可是赣南过年必备的美食。

奶奶先把糯米和粘米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后浸泡好几个小时。

等米泡得差不多了,就一勺一勺地放进石墨里。

石墨这玩意儿可古老了,我试着推了几下,好家伙,感觉自己像是在跟一个巨大的怪物较劲,那重量压得我手臂直打颤。

奶奶在旁边笑着说,这可得使巧劲。

只见奶奶熟练地推着石墨,米浆就慢悠悠地流到旁边的桶里。

接着把米浆装在布袋里挤压,把多余的水分挤出来,这时候的米团就像一个胖嘟嘟的小娃娃。

接下来就是制作米果的造型了。

奶奶揪出一小团米团,在手心里搓搓,然后用手指一按,弄出一个小窝,再放进炒好的馅料,像是萝卜干、腊肉之类的,最后一捏,一个米果就做好了。

再放到蒸笼里蒸,不一会儿,满屋子就都是米果的香气了。

那种香气直往鼻子里钻,勾得我直流口水。

到了除夕,一家人围坐着吃米果,嘴里塞得满满的,感觉好幸福。

过年时候走亲戚,也很有讲究。

大家见面都热热闹闹的,互相说着吉祥话。

必定会带上自家做的一些特色小吃,像炸芋包之类的。

小孩们就跟着大人在各家跑来跑去,口袋里装满了糖果。

屋子里都是欢声笑语,这就是赣南过年的风俗,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怀念。

篇二《赣南的婚俗趣闻》赣南的婚俗可算是一绝,充满了乐趣和传统韵味。

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亲戚的婚礼,真是大开眼界。

婚礼前一天,新郎官可是有个重要任务。

他要带上一群小伙子到新娘家去“搬嫁妆”。

我跟着去凑了个热闹,那场面就像一场激烈的比赛。

新娘家的房门紧闭,伴娘在房里守着,还出了一堆稀奇古怪的题目考新郎。

新郎要想进去,就得费点心思。

像什么说出对新娘的一百种爱称啦,或者是一口气做几十个俯卧撑之类的。

只见新郎脸涨得通红,在门外大声回答着各种问题,周围的人都笑得合不拢嘴。

等进了房门,新郎和小伙子们就要把嫁妆搬出来了。

江西春节守岁迎福习俗

江西春节守岁迎福习俗

江西春节守岁迎福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人们团聚、欢庆的时刻。

在江西省,春节期间人们有着丰富多样的守岁习俗,以期迎接新年的福运。

以下是江西春节守岁习俗的介绍。

一、年夜饭春节的年夜饭是江西人亲友团聚的象征,是一家人共同庆祝新年的重要时刻。

年夜饭上,家人们会准备丰盛的菜肴,比如鱼、猪肉等,寓意着年年有余、吉祥如意。

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共同享用美食,畅谈新年的期许和祝福。

二、守岁守岁是指在除夕夜一直保持清醒,守住新年的第一天。

在江西,人们会在家中集聚,一直待到午夜敲钟迎接新年的到来。

家庭会点亮红灯笼,祭拜祖先,同时鞭炮声此起彼伏,以驱散邪灵,迎来吉祥的新年。

守岁期间,家人们互相道贺、祝福,并相信守岁能够保佑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安顺遂。

三、放鞭炮放鞭炮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也是江西春节庆祝的重要环节。

在春节期间,江西的街头巷尾烟花爆竹声不绝,火红的鞭炮将新年的祝福和喜悦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放鞭炮既能庆祝新年,也是为了驱邪辟邪、带来好运。

然而,随着对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地方已经限制或者禁止放鞭炮,以减少空气和噪声污染。

四、年俗游行江西的春节期间,各地还会举行盛大的年俗游行活动。

这些游行常常形式多样,包括舞龙舞狮、花车巡游、舞台表演等等。

游行队伍穿着传统的节日服饰,展示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游客。

年俗游行不仅增添了喜庆气氛,还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五、开门红江西人喜欢在新年开始的第一天早上打开大门,称为“开门红”。

开门红是为了迎接福气进入家中,同时也寓意着新的一年里充满好运。

在开门红之前,人们会先在门口贴上对联、春联等,将喜庆的氛围铺陈到每个角落。

开门红的仪式通常会有长辈带领,整个家庭一同开门并迎接福气。

六、祭灶江西的祭灶习俗也很普遍。

祭灶是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举行的祭祀活动,用来感谢灶王爷的庇佑。

人们会在灶口摆放供品,如水果、糖果等,并恭敬地向灶王爷祭拜。

祭灶的目的是希望灶王爷能够在新年里继续保佑家人们平安健康、五谷丰登。

江西省春节庆祝的传统仪式

江西省春节庆祝的传统仪式

江西省春节庆祝的传统仪式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逢春节,江西省都会举行一系列的传统仪式来庆祝这个喜庆的节日。

以下是江西省春节庆祝的一些传统仪式:一、除夕联欢晚会江西省春节期间,每年除夕夜都会有一场盛大的联欢晚会举行,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前来观看。

晚会上,会有精彩的歌舞表演、相声小品以及传统戏曲演出等,让人们在欢声笑语中迎接新年的到来。

二、祭神祭祖活动春节期间,江西省各地都会举行祭神祭祖的仪式,以表达人们对神灵和祖先的敬意。

人们会将供品摆放在祭祀的神龛或祖坟前,点燃香烛,磕头行礼,并祈求新年的平安和幸福。

三、舞狮表演舞狮表演是江西省春节期间的一大特色活动。

舞狮是一种象征着吉祥和祈福的表演形式,人们会穿上狮子的服装,在鼓乐声中表演狮子舞,以驱邪避祸,迎接新年的到来。

四、花灯展览江西省各地都会在春节期间举办花灯展览活动,各式各样的花灯照亮了夜晚的街道和广场。

花灯的制作精美,形态各异,有动物、花卉等各种造型,让人们在欣赏灯光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五、舞火龙舞火龙是江西省一项古老的传统节目,在春节期间经常能见到。

人们将用竹子、纸和布制作的火龙带在身上,载歌载舞地表演。

火龙表演是为了祈求丰收和好运,并驱散瘟疫和邪灵。

六、民间艺术展演春节期间,江西省还会举行一系列的民间艺术展演,展示江西省丰富的民俗文化。

展演内容包括传统音乐演奏、民间舞蹈、传统绘画等,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七、赏花祈福江西省春节期间,人们会去公园或庙宇赏花祈福,祈求新年的平安和幸福。

一些有名的花景区也会在春节期间举办花会,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美丽的花朵。

结语:江西省春节庆祝的传统仪式丰富多样,既有庄重神圣的祭神祭祖活动,也有欢快热闹的舞狮表演和舞火龙,更有赏花祈福和民间艺术展演。

这些仪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传承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江西省的春节庆祝活动给人们带来了喜庆和快乐,也展示了江西省独特的风俗风情。

江西春节传统习俗与家庭聚会

江西春节传统习俗与家庭聚会

江西春节传统习俗与家庭聚会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团圆、庆贺新年的时刻。

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江西也有着独特而古老的春节传统习俗,这些习俗凝聚了江西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了解江西春节传统习俗以及家庭聚会的重要性。

一、春节习俗1. 贴春联贴春联是江西春节的必备习俗之一。

家人们会在大年初一或除夕前,精心准备一对对联贴在门上,以求祈福和保佑。

春联的内容通常反映一家人对未来一年的期望和祝福。

2. 扫尘江西人传统上会在大年三十的早晨进行大扫除,一方面是为了迎接新的一年,另一方面也有一种旧旧的扫尘扫旧岁的象征意义。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清扫自己的家居,拂尘除尘,以除旧迎新。

3. 年夜饭年夜饭是江西春节最重要的餐饮活动之一。

家人们会在除夕晚上全家团聚,享受一顿丰盛的晚餐。

通常,年夜饭上会有许多传统的菜肴,比如鱼、年糕、腊肉等,这些菜肴都有自己独特的寓意。

4. 守岁江西人民有守岁的习俗,即在大年三十的夜晚守夜,一直等到半夜时分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守岁过程中,家人们会一起吃团圆饭,看春晚,玩扑克牌等。

守岁既是对新年的期盼,也是对祥和团圆的一种期待。

二、家庭聚会的重要性春节期间,家庭聚会是江西人们最期待的时刻。

家人们平时因忙于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往往很少有机会团聚,而春节则成为了他们共度时光的最佳时刻。

家庭聚会不仅是亲情的体现,还充满了传统文化的气息。

1. 传承传统家庭聚会是传承江西春节传统习俗的重要机会。

年长的家人可以向年轻一代传授春节习俗和礼仪,让他们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与家人一起过春节,家庭的凝聚力得到了增强,传统习俗也得到了保护和延续。

2. 感受温暖家庭聚会是一种温馨而亲密的氛围。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家人们围坐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祝福,分享彼此的生活和喜悦。

这种温暖和亲密的氛围给人以安慰,让人感受到家庭的重要性和幸福。

3. 加强亲情家庭聚会有助于加强亲情的纽带。

这些传承千年的赣南过年习俗,你家还保留着吗?

这些传承千年的赣南过年习俗,你家还保留着吗?

这些传承千年的赣南过年习俗,你家还保留着吗?在赣南,临近春节的时候,外出人员,即使再远都尽可能赶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

立冬后,每家每户都开始腊香肠、猪肝、猪肉、板鸭、鱼、蒸制糯米酒...农历十二月中旬起炸馃子、做糖爆、炒花生、瓜子、黄元米馃...十二月下旬,人们开置办年货,去商店购买过年所需的物品和食品。

南康县志记云:“十二月下旬,天天逢圩日,圩上人山人海、卖土产、置办年货”。

小年腊月二十四,俗称过“小年”。

这天是赣南客家人过小年,就是送灶神。

在赣南客家人中,灶神也称为灶神娘娘,因为她能往返天庭与人间,能操纵人们的平安功禄,在某种程度上说她就是客家的女神。

在小年这天,赣南客家人几乎每家每户男子都会奉上三牲、糖酒等来祭拜这位“南方火德之帝”,祈求她能在天帝面前说好话,让她给我们带来福祉。

南康县志记云:“解放前,晚上还要点烛焚香放鞭爆送灶神上天,求其‘上天奏善事,回宫降吉祥’”。

可以反映出南康人民对吉祥生活的祈盼。

上犹县志记云:“官署封印,诸生散馆,远人还家;还账目,送节礼,抹什物,蒸糕点;治祭品,摆贡献。

厅堂高悬祖宗遗相,设供案”。

小年那天,我们当地县里各级行政部门放假一天,在远方工作的人们也陆续赶回家。

如果某人欠有账目,也会在小年前还清。

要是谁家的过年糕点和年货还没置办的,小年那天都会忙碌着置办。

有些家庭会在厅堂挂上始祖的遗像,在神台上点上香烛,敬拜祖宗。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打扫卫生,除去房顶上的尘土,通沟排水,所有的生活用具如锅碗瓢盆、桌椅板凳等都要擦洗一遍,这就是客家人俗称的“扫家”。

过了小年更为忙忙碌,买年画、写春联、理头发、做豆腐、做米馃、赶新衣等等,呈现出欢乐、忙碌的气氛。

除夕除夕,俗称年三十。

崇义当地有扫墓的习俗。

午后点烛、焚香、鸣鞭炮、祭祖敬神。

家家贴春联、放爆竹。

除夕那天必须沐浴换上新衣服,烧香点烛,敬神祀祖后,晚上吃团圆饭,宴席丰盛,气氛欢乐。

整个房屋灯火通明,名为“照年光”,长辈给小孩压岁钱,有些人“守岁”,敲锣打鼓,通宵不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习俗(赣南)在中国,人们把春节当作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来欢庆。

在我们赣南,当地的人们也相当重视这一传统节日。

赣南客家人过年是从农历腊月二十四开始,到正月十五。

本文以历史上南安府辖区的南康(晋,太康三年,罢南部都尉,置南康郡,统县五)、大余(唐,中宗神龙元年,升大庾镇为大庾县)、上犹(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以神灵场为上犹县)、崇义(明,正德十二年,割大庾、南康、上犹三县地置崇义县)四县的春节风俗为写作重点,展现这四县的春节传统民俗。

由于南康、大余、上犹、崇义四县历史上曾隶属于南安府,所以四县不仅地理位置毗邻(处在赣南的西部,这里多山地和平原,南康多平原,崇义大部分是高大的山地),而且在方言(新客家话,即所谓的梅州客家话)、风俗(客家风俗)等方面也极为的相似。

不仅如此,整个赣南地区的方言、风俗等也很相似,因为整个赣南同属于客家区,绝大部分是客家人。

本文试图以历史上南安府辖区的四县(赣南西部)的传统春节风俗为描述重点,从点到面,勾勒出整个赣南地区的传统春节民俗,以增加人们对赣南春节传统的了解。

一、年前在赣南,临近春节的时候,外出人员,即使再远(有些是在海外工作、留学的游子)都尽可能赶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

立冬后,每家每户都开始腊香肠(半肥半瘦的猪肉,切成碎块,加上盐、花椒、大料、八角等,加适量白酒,拌匀放置一晚。

取猪大肠,用盐腌好的,清洗,把肉放进去,压紧,用针把有气泡的地方戳破放掉空气。

香肠裹好后,用竹竿挂起,放入阳光下,这就是赣南人腊香肠的传统)、猪肝、猪肉、板鸭、鱼、蒸制糯米酒(赣南人俗称水酒,酿糯米酒过程大致是这样:先把糯米用饭蒸蒸熟,然后把它散开待冷,再散上一定份量的酒饼,把它装进小缸里,然后在缸面和周围用稻草和棉被等遮盖严密保暖。

几天后,缸里的糯米饭便发酵变成糟粕,而且渗透有许多液体。

这时就用酒类,一种用竹篾编织成的小篓放进缸里,让液体进入酒类,然后用碗把这液体舀进酒坛。

这种液体为酒娘,酒娘的度数很高,须渗入一定份量的沸水。

这样就酿成了香醇的客家糯米酒)...农历十二月中旬起炸馃子、做糖爆、炒花生、瓜子、黄元米馃(是赣南客家人独特的食品,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正德年间就被列为贡品。

以糯米为原料。

打黄元米馃是赣南客家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多个青壮男子腰扎红布,手持用木棒做成的黄元棍,围着石臼轮番打黄元米馃,老人、妇女在外圈忙碌,孩子们在一旁看热闹。

这家打完了,大伙儿把石臼抬到下一家,挨家挨户地打。

刚打出的黄元米馃,用手抓成团蘸点酱油或白糖,即可食用。

走亲访友,赠送几块色泽金黄的黄元米馃,意寓吉祥富贵。

家中来了客人,把黄元米馃切成条块,炸炒蒸煮皆宜,味道很好)...十二月下旬,人们开置办年货,去商店购买过年所需的物品和食品。

南康县志记云:十二月下旬,天天逢圩日,圩上人山人海、卖土产、置办年货。

可以反映出南康人年前去市场购买年货的忙碌热闹场面。

二、小年腊月二十四,俗称过小年。

这天是赣南客家人过小年,就是送灶神。

在赣南客家人中,灶神也称为灶神娘娘,因为她能往返天庭与人间,能操纵人们的平安功禄,在某种程度上说她就是客家的女神。

在小年这天,赣南客家人几乎每家每户男子都会奉上三牲、糖酒等来祭拜这位南方火德之帝,祈求她能在天帝面前说好话,让她给我们带来福祉。

南康县志记云:解放前,晚上还要点烛焚香放鞭爆送灶神上天,求其‘上天奏善事,回宫降吉祥’。

可以反映出南康人民对吉祥生活的祈盼。

在我们当地从政府部门到民间老百姓都对小年特别的重视。

上犹县志记云:官署封印,诸生散馆,远人还家;还账目,送节礼,抹什物,蒸糕点;治祭品,摆贡献。

厅堂高悬祖宗遗相,设供案。

小年那天,我们当地县里各级行政部门放假一天,在远方工作的人们也陆续赶回家。

如果某人欠有账目,也会在小年前还清。

要是谁家的过年糕点和年货还没置办的,小年那天都会忙碌着置办。

有些家庭会在厅堂挂上始祖的遗像,在神台上点上香烛,敬拜祖宗。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打扫卫生,除去房顶上的尘土,通沟排水,所有的生活用具如锅碗瓢盆、桌椅板凳等都要擦洗一遍,这就是客家人俗称的扫家。

过了小年更为忙忙碌,买年画、写春联、理头发(我们那的风俗是从春节到元宵期间是不允许理发、剪指甲,所以最好是在年前将其处理好)、做豆腐、做米馃、赶新衣等等,呈现出欢乐、忙碌的气氛。

三、除夕除夕,俗称年三十。

崇义当地有扫墓的习俗(去祖宗坟地,除去坟地杂草,清洁墓碑,整理墓场,点上香烛,叩首作揖三下,杀鸡以鸡血淋坟前一圈,三响爆竹,最后点放一挂鞭爆,以祈求老祖宗保佑他的子孙来年安康幸福)。

午后点烛、焚香、鸣鞭炮、祭祖敬神。

家家贴春联(俗称上红,除夕中午家家户户开始帖对联,在房门、灶台,甚至在谷仓、牛栏、猪圈、鸡窝上也要帖上大大小小的红纸吉语。

春联的贴法大致是这样的: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三声或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一声或二声。

面对大门,右手方向为上联,左手方向为下联)、放爆竹(晚饭前必须燃三响爆竹,且放一挂鞭炮。

晚上12点整也必须三响爆竹,且放一挂鞭炮,以提醒人们新的一年的到来)。

除夕那天必须沐浴换上新衣服(到了大年三十傍晚,赣南客家人会煎好一锅由香樟、丝茅等多种幸福草合成的热水沐浴净身。

据说可洗去一年的风尘与艰辛,驱除一年的邪气,洗过后,就平平安安、顺顺当当了),烧香点烛,敬神祀祖后,晚上吃团圆饭,宴席丰盛(一桌丰富的晚宴,算是一年来的奖赏,平时没吃过的好菜,此时此刻尽可放开肚量来吃。

这时,饭桌上必然会安置一小杯酒,这是祭祀先祖的,不能喝掉。

赣南客家人还会在饭桌上多添置一套碗筷,一说是为祖先享用而准备的,另一说则是祈祷着来年能添丁,使人丁兴旺),气氛欢乐。

整个房屋灯火通明,名为照年光,长辈给小孩压岁钱(祈盼着晚辈顺利成长,并进行祖先创业与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后辈们则表示要对长辈孝敬),有些人守岁,敲锣打鼓,通宵不寐。

大余县志记云:午夜零时起、当家人开门‘出行’,朝得利方向鸣鞭炮,点烛焚香,焚并要纸钱,走一趟,祷告出行大吉、四方得利。

反映了大余老白姓对新年的祝福和祈盼。

四、正月初一至十五正月初一是新年的开始,最好得起早床,赶在别人还没起床之前,放鞭炮迎接新的一年,据说谁家最早放鞭炮,谁家的运气就最好。

全家欢聚吃果子酒,开怀畅饮。

这天吃斋(因除夕夜吃了太多的丰富佳肴,年初一要吃旧饭、吃素菜了,这样有助于消化,又意味年年有余),不扫地(赣南客家人过年有个风俗,大年三十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初一、初二不管有多脏都不可以扫地的,据说这是囤财的意思,门口堆着红红的炮仗纸,越高越好,说明你家有钱),不波水,不远行,白天不睡觉,说话不犯禁忌,晚辈给长辈拜年,平辈互相问好。

邻居见面,互道恭喜!平日存有意见的人,此刻也笑脸相迎,以示吉利。

初一开始在家族中拜年,首先给长辈拜年,左邻右舍登门拜年,喝茶饮酒,请吃糖果,祝愿添财添福,吉祥如意,也互相给孩童们发压岁钱。

初二清晨,户户宰鸡、煮蛋,人们个个食汤,后吃丰盛的早餐,为一岁牙祭的开始,俗称起牙(腊月十六日也吃丰盛酒菜,为岁末牙祭,俗称圈牙)。

从初二起,人们开始走亲戚,青年夫妇携儿带女,购买酒肉到岳家拜年。

新婚夫妇第一次到岳家拜年,俗称上门,礼物丰富,见亲属小孩要给喜欢钱。

初二始洒扫,垃圾往里,意为财不外扫。

初三大扫除,把藏起的垃圾一扫而光,送野外,焚香烛放鞭爆烧掉,俗称送穷鬼。

初四以后,大搞龙灯、狮子,有的还扮演历史人物和神话故事的人物,锣敲喧天,爆竹轰鸣,串村走户,彼此相迎,一直闹到元宵节,名为搞春。

南康县志记云:自正月初一至元宵,俗为祝岁日。

昔时,每村购龙灯5节或9节,于晴宵雾月游行于街市,人以鞭爆迎之,灯腹燃烛作游龙舞,锣鼓声、唢呐声、鞭爆声,声声悦耳,人们尽情娱乐。

五、元宵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俗称上元宵、灯节。

在这一天龙灯、狮子灯聚集一堂,大闹元宵。

南康县志记云:晚上,在城镇,装灯结彩,爆竹轰鸣,鼓乐宣天,人山人海,通宵达旦,舞龙灯、耍狮子、摇花船&大闹花灯,在农村,除闹花灯外,还有‘拉青’、舞‘青菜龙’的习俗,即在芹菜心中插火烛,在野外狂舞,意除去灾祸,祈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反映了南康人民闹元宵时的喜庆热闹场面。

崇义县志记云:解放前,白天,县城抬菩萨游街。

后面跟着化装‘八仙’、‘十八罗汉’等形象的人群,有的踩高跷,有的步行。

儿童扮成‘仙姑’、‘道童’等神话人物,巧装在铁条台上抬着走,沿途各户,烧香‘祈福’。

反映了崇义人民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企盼。

元宵节这一天,家家酒肉丰盛,客家人普遍吃元宵,象征家庭和睦,团圆幸福。

此外,还有燃灯(燃孔明灯,当然天气太干燥则不燃,否则有失火的危险)、观灯和猜灯谜的习俗。

这晚各家聚餐饮酒,饮过元宵酒,各行各业快动手。

说明新年已过,大家又要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学习和工作了。

六、结语赣南人从小年到大年,俗称过年。

在这段时间里,年味十足,十分热闹,人们可以切身感受到亲情、友情和乡情的浓烈,感受到节日的欢乐喜庆。

如今赣南的这种传统的春节风俗只有在我们乡村里才比较浓重,保留了许多悠久的传统。

因为在我们农村,一个村子大都是同姓居住,具有血缘和地缘关系,为了共同的需求和利益,所以春节的时候串户和走亲戚十分热闹。

你来我往,促成了一个热热闹闹春节的形成。

目前,在我们家乡农村这种年味比起以前来已经出现了淡化,但和城镇里相比,气氛还是要浓厚得多。

在城镇里春节已经出现了较大的淡化,因为在城镇,原来的居民、移民和外来打工者聚集在一起,他们之间虽然具有新的地缘关系,但却没有血缘关系,更重要的是,由于城市各个群体之间的地位、收入水平、生活情趣等方面差距太大,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和联系得很少,形成了种种的隔膜。

所以,如何才能让我们的春节传统更好的延续下去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