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华师大版第3册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word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 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优质课件1 华东师大版第三册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 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优质课件1 华东师大版第三册

附带的货物由贡使携至京师,在指定地点开市 数日,国内居民可在官方监督下与之交易
海外贡舶来华的贡期、贡道、船舶数量、朝贡 人数——都有具体的规定
3)政治意义大于商业意义
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
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政治目的大于 经济目的。
这幅《万国来朝图》中大家可以看到不同国家的代表向清廷朝贡的情况 ,其中左上角的是英吉利国,即现在的英国。
——童书业《中国手工业发展史》
思考: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
①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需求甚少; ② 自大、保守的心态(天朝上国思想); ③ 惧怕外的侵略;
②但更重要的是限制了手工业的发展,严重阻碍了资 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 中国与世界长期隔绝,逐渐落在了世界潮流的后面, 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
A.戚继光 哈赤
B.岳飞
C.康熙帝
D.努尔
• 3.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大帝国, 不顾时势, 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幻想
自欺。 ”(马克思语)出现上述现象最直接原因是( )
A.自给自足农耕经济 禁政策
B.清朝政府实施海
C.中国专制主义统治需要 缓慢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 1. 下列关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行这一政策的初衷是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B.实行这一政策的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这一政策的核心就是禁绝一切对外交往
D.这一政策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与挨打
• 2. “开心辞典”有这样一道题:“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 平”,表明他立志抗倭的决心,他是谁?( )

第六单元第27课 明清海外贸易

第六单元第27课 明清海外贸易
第27课 明清对外贸易
第27课 明清对外贸易

一、朝贡贸易 1、含义 2、特点 3、后果 二、民间海外贸易(明朝)(变化) 1、明朝(收缩):海禁---开禁 2、西欧(垄断) 三、从海禁到闭关(清朝) 含义及表现 海禁----开禁----闭关 原因
后果
一、朝贡贸易
太平洋丝绸之路与中国陆上丝绸之路和过去的海上丝绸之路
有什么区别?
太平洋丝绸之路与中国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
路虽说都是以转载中国的生丝和丝绸为名,但实质 是不同的。 以往中国的陆上或海上丝绸之路,一是以中国大陆 为起点,向西运到印度洋或地中海周边地区,二是 担任转运的都是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三是以中国官 方市舶使或民间的商贩与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做生意。 太平洋丝绸之路,一是以菲律宾的马尼拉为中转站, 开辟了一条东向美洲的新航路,二是担任转运的是 西班牙和荷兰等欧洲殖民国家,三是中国的官方完 全退出了横渡太平洋的远程贸易
——《论南洋事宜》
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科学最发 达的国家。但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 中国人均粮食仅有二百公斤左右,美国已接近一 千公斤;中国年产铁约二万吨,不及法国的1/10, 不及英国的1/40。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 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下去。往日 出没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随之销声匿迹, 为西方国家的船队所取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 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 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
明太祖朱元璋严令海禁 建文帝松弛海禁 江南地主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恢复宋元以来的海外贸易 明成祖朱棣恢复海禁 一反建文帝的松弛政策 郑和七下西洋
借此打击东南沿海反朱明政权的地主从事海外贸易 寻找建文帝,打击残余势力 扬国威

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

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

板书提纲
问题:请阅读课文第二段,归纳朝贡贸易的主要内容?
第27课 明清对外贸易 唐宋对外政策 开放 一、明朝对外贸易 1、民间: (明初期)海禁 2、官方: 朝贡贸易 概念:朝见进贡后互市贸易 内容:朝贡贡品、数倍补偿; 附带货物、指定交易; 具体规定、期道船人。
板书提纲
“所谓朝贡贸易,即入贡国家表明 臣属于中国,将本国或其他国家的奇 珍异物以贡品的名义进献给中国皇帝, 中国再将丝绸、金银、瓷器等以“赏 赐”的名义回赠给“入贡国”。…… 明政府规定外商“非入贡即不许其互 市”。 --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教程》
问题:请结合课文和以上四则材料, 归纳明朝朝贡贸易的特点。
特点:官方垄断、厚往薄来、有限贸易、政治为要。 实质:被政治扭曲的畸形的外贸形态。
板书提纲 第27课 明清对外贸易 唐宋对外政策 开放 一、明朝对外贸易 1、民间: (明初期)海禁 2、官方: 朝贡贸易 概念:朝见进贡后互市贸易 特点: 内容:朝贡贡品、数倍补偿; 官方垄断、厚往薄来 附带货物、指定交易; 有限贸易、政治为要 具体规定、期道船人。
第27课
明清对外贸易
行知实验中学
唐向东

哪个朝代的对外交通路线图?
哪个朝代的对外贸易路线图?
问题:概述唐宋的对外交往:
唐朝:丝绸之路全盛,促进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 唐文化更显博大恢宏,形成东亚文化圈。 两宋:海上丝绸之路,宋朝政府获得巨额的财政收入, 给通商各国的文明进程增添了活力。
第27课 唐宋对外政策 开放 一、明朝对外贸易
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明朝的朝贡制 度的理解(从实质和影响角度分析)
朝贡贸易:本质上是外交活动,是一种政治怀柔。 明朝的朝贡贸易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目的不在 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 国的联系,以经济上的赔本,来刻意营造“万国来朝”、 “四夷宾服”的盛世景象,以渲染其治世功绩,以满足其 天下共主的骄虚自大,同时还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 的要求。 因此明朝的朝贡贸易不是国家间正常的商品经济关系, 而是一种被政治扭曲的畸形的外贸形态。政治目的大于经 济目的。 政治上的虚荣会损害国力的发展。虚荣终会虚融、实 力才有实敬。

第三分册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教学设计

第三分册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教学设计

第三分册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教学设计市西中学金睿【内容主旨】当欧洲走出狭隘的区域,将发展的触角伸向全球时,古老的中国却在明清时期渐渐沉溺于天朝美梦和闭关自守之中,徘徊在传统农耕社会的藩篱中,逐渐与迅速崛起的西方国家拉开差距并失去世界领先地位。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明朝从海禁到开禁;清朝从海禁到开禁再到闭关;葡萄牙、西班牙殖民势力东来并建立起以澳门为中心的国际贸易航线、以马尼拉为中转站的太平洋丝绸之路等重要史实;了解明朝“朝贡贸易”的特点及实质;理解明清对外贸易从开放到海禁再到闭关的走向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观察地图,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讨论“明清对外政策的演变趋势及其影响”,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拓展型思维;通过比较同一历史时期中西方社会的不同发展道路,使学生体会比较史学方法在课堂上的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融入世界发展潮流,对外开放交流对于促进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清对外贸易的走向及其影响教学难点:比较史学方法在课堂的运用【教学过程】环节1 课堂导入:讲述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故事,提问“从中可以看出晚清与西方国家的对外政策有何不同?”用“在此之前,中国的对外政策是怎样的呢?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自然进入到本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用生动的历史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环节2海禁与朝贡贸易:运用《大明律》中“私出外境及违禁下海”条例、《明代倭寇考略》等史料讲述明初海禁政策的实施背景和基本内容;引出海禁政策下,朝贡贸易成为唯一合法的贸易途径,说明两者的相辅相成性,结合书本说明朝贡贸易的概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结合书本落实基础知识点。

环节3 朝贡贸易的特点与实质:出示《明代海外贸易史》中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总结朝贡贸易的特点;讲述郑和下西洋,宣扬推行朝贡贸易政策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朝贡贸易的实质,结合钱穆、柏杨等人对朝贡贸易的评价,总结朝贡贸易的实质:彰显国威、安抚四夷、联系友邦,其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

第27课 明清对外贸易

第27课 明清对外贸易

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明太祖实录》卷139
“若……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 卖……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其打造前项海船, 卖与夷人图利者……为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
朱元璋
——《大明律》
朝贡贸易的特点(明中前· 官方· 海禁)
贡船者,法所许,市舶之所司,乃贸易之公也;海商者,王法之所不 许,市舶之所不经,乃贸易之所私也。
第27课 明清对外贸易
朝贡贸易的特点(明中前· 官方· 海禁)
洪武三年(1370),大明“罢太仓、黄渡市舶司。”
——《明太祖实录》卷49
洪武七年(1374),下令撤销自唐以来的广东广州、福建泉州、浙 江明州的市舶司,中国对外贸易遂告断绝。
朱元璋
朝贡贸易的特点(明中前· 官方· 海禁)
洪武十四年(138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
——邓钟《筹海重编》
朱元璋
朝贡贸易的特点(明中前· 官方· 海禁)
朝贡贸易的特点(明中前· 官方· 海禁)
朝贡贸易的特点:政治意义大于商业意义 1. 官方垄断:当时,海外贸易唯一的合法途径是由官方控制 和垄断的“朝贡贸易”。 2. 薄来厚往:朝贡贡品,数倍补偿。 3. 有限贸易:朝贡时附带货物,在指定地点交易,规定贡期、 贡道、船数、人数。
从海禁到闭关(清)
清迁海令:
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在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无赦。
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
——《台湾外记》
——康熙二十三年(1684)
从海禁到闭关(清)
从海禁到闭关 1. 清初:颁布“迁海令”,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山东以南 的沿海居民被迫内迁。 2. 康熙中期:取消海禁,重开海外贸易,广州、漳州、宁波、 云台山[今上海]设立海关。 3. 康熙晚期:对外贸路线加以收缩。 4. 乾隆时期:闭关锁国,广州一地通商,且须遵守种种限制。

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教案

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教案

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教案篇一:华师大版第3册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word教案第六单元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教学说明]这节讲的是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知识的容量很大,经济史不容易上的很生动。

由于容量大,所以必须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把民间对外贸易的影响以及清代限制对外贸易政策的根源作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对教材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整合与拓展,比如把明清前期的海禁政策放在一起讲授;在讲到民间对外贸易的影响,也补充了民间海外贸易对欧洲的影响,因为贸易是双边的,影响也是双向的。

为了增加趣味性,在材料的选取了作了认真的研究,引入了大量油画史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同时也引入了一首小诗,既能为既定的教学目标服务,也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除了重视能力目标外,我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视也体现在教学设计中。

如通过对乾隆限制对外贸易政策原因的探究,认识到历史人物的行为往往受到历史传统和现实政治因素的影响,一味的苛求不是科学的态度,而是需要同情的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知道明朝“朝贡贸易”的基本概况,了解明朝及清初民间贸易的特征以及影响,理解明清两朝从海禁到开放、再到限制对外贸易的实质。

能力目标:能运用和归纳所学史实,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能根据所掌握的确切的史料,得出比较中肯的结论,不为成见所局限。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图片和地图资料的观察研究,初步掌握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方法。

2.通过对对乾隆时期十三行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相关史料的研究,获取其发展的信息,进而得出认为乾隆以后中国走向闭关自守的说法不够科学,应该是一种有限制的对外贸易政策。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明清民间贸易的史实的学习,认识到对外交流时保持文明活力的有效方式。

2.通过对乾隆限制对外贸易政策原因的探究,认识到历史人物的行为往往受到历史传统和现实政治因素的影响,一味的苛求不是科学的态度,须要同情的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明清对外贸易的重要影响难点:如何设身处地的理解清朝乾隆时期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

华东师大版(上海)历史第三分册第27课 明清对外贸易(学案设计)

华东师大版(上海)历史第三分册第27课  明清对外贸易(学案设计)

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学案一、学习目标识记:①知道朝贡贸易的特点;②葡萄牙人占据澳门,从海禁到闭关;理解:理解“朝贡贸易”以及明清海外贸易的走向(海禁—开进—闭关)与实质二、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朝贡贸易”以及明清海外贸易的走向(海禁—开进—闭关)与实质三、学习过程:(一)、阅读教材46-51页,完成下列问题(知识整理)一、朝贡贸易★:思考1:阅读P.46.2何谓朝贡贸易?它有何特点?实质?特点:实质:二、葡萄牙人占据澳门★探究1:想一想,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的原因是什么?何时占领的?产生了什么影响?澳门是何时回归祖国的?中间经历了什么一系列事情?三、明末清初的海禁政策1、海禁政策【文献选读】材料:“永乐二年,禁民下海。

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

遂下令禁民间海船。

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

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思考2:明末清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四、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探究2:阅读相应教材,思考清朝由“海禁”——“设关”——“闭关”一系列政策的演变,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原因和历史影响?1、原因:2、主要内容:对来华的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场所、行动范围、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建立公行制度,限制对外贸易。

3、历史影响:【文献与选读】关于朝贡贸易古代广州是中国最早开放的门户,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互相传播中,起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当时广州的海外贸易分为朝贡贸易和市舶贸易两种。

什么是朝贡呢?原来,封建时代,前来中国的外国使节称为"贡使"。

外国使节来华的任务,就是前往京城朝见皇帝,递交和接受两国外交文件,并把一些珍贵的本国土特产贡献给皇帝。

高二历史《明清对外贸易》教案、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明清对外贸易》教案、教学设计
-请简要分析郑和下西洋对明清对外贸易的影响。
-请阐述闭关锁国政策对明清对外贸易的利与弊。
2.练习方式: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目的: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明清对外贸易的知识点,强调重点,梳理知识结构。
2.学生反馈: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收获。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明清时期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态度:通过学习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提出问题:通过展示这些图片,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这些商品在明清时期是通过什么途径走向世界的?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有哪些特点?”
3.目的:激发学生对明清对外贸易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内容:
-郑和下西洋的背景、过程及其对明清对外贸易的影响。
-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生、演变及其对对外贸易的限制作用。
-广州十三行的设立、运作及其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及其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2.讲解方法:结合史料、地图等教学资源,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深入剖析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
3.目的:使学生掌握明清对外贸易的基本知识,理解其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讨论主题:如何看待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

上海市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课件华东师大版第三册

上海市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课件华东师大版第三册
易的天然排斥 思想:自大保守的天朝上国思想
练习:闭关政策真的达到了目的? 带来的究竟是什么?
1840年,英国4000人东亚远征军开入 中国……
明清由开放到闭关的政策 造成了中国落后局面
政治上:封建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经济上:扼杀资本主义经济萌芽
军事上:大刀长矛
热兵器
落后挨打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第27课
材料一:初,明祖定制,片板不许入海。
——《明史》卷二百五 列传第九十三《朱纨传》
材料二:《明代倭寇考略》载,仅洪武二、三 两年,倭寇入侵中国沿海竟达11起之多。洪武 四年(1371年)十二月,朱元璋下令“禁濒海民不 得私出海”
材料三:(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 居民,私载海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 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 船,所在有司(有关部门)防其出入。
乾隆时
闭关
(设立四海关) (广东十三行 )
汉代:开辟丝绸之路 唐代:海陆并举,陆上丝绸之路鼎盛 宋元:海陆发达,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明:海禁(朝贡贸易)—开禁 清:海禁—开禁—闭关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总趋势:
思考:清朝实行闭关的历史原因?
乾隆22年(1757年)春,清廷颁布谕旨:“近来 奸牙勾串渔利,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 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于海疆重地,民 风土俗均有关系,是以更定章程,视粤省稍重,则洋 船无所利而不来,以示限制。”
——《永乐实录》
明清对外贸易政策发展过程
明 朝: 海禁 朝贡贸易
朝贡贸易的特点
官方控制下有限制的贸易 厚往薄来 政治意义(彰显国威)大于商业意义
假使世界上有一种一本万利 的交易, 那就莫过于向中国进贡了。这并不是中 国呆如木瓜,而是一种荣誉心和类似父 母或长兄、长姊,那种天下共主责任感 的综合反应,即永不愿使依靠中国的友 邦失望。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 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讲义 华东师大版第三册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 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讲义 华东师大版第三册
海禁:清初,为隔离东南沿海的反清武装,朝廷颁布 “迁海令”,实行较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山东 以南的沿海居民被迫内迁。
“应与西洋、东洋、日本等国出洋贸易,以充军饷。” ——福建巡抚吴兴祚
“自一禁海之后,而此等银钱(指外贸收入)绝迹不见 一文,即此而言,是塞财源之明验也。”
——左都御史慕天颜
“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 待?”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明清对外贸易——从海禁到闭关
清朝的对海外贸易的政策,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 阶段: 第一阶段是海禁(1644年—1683年), 第二阶段是多口通商时期(1684年—1759年), 第三阶段是广州贸易时期(1760年—1842年)。
——樊树志《国史概要》
明清对外贸易——从海禁到闭关
对象
内容
影响
海禁
朝贡 贸易
中国人 禁 止 下 海 (民间) 活 动 与 倭
寇往来
外国人 (官方)
到中国朝 贡者才能 有商业活 动
朝贡的前提是,这些国家接受中国皇帝的承认与册 封,在国王交替之际,以及庆慰谢恩典礼之际,必须 派遣使节前往觐见皇帝,呈现贡品。并且接受皇帝的 赏赐(称为回赐)。这就是朝贡体制,一种以中国为 中心的呈放射状的,用朝贡——回赐方式维系的国际 关系。因此朝贡体制的政治意义是首要的,经济意义 是次要的。在朝贡中附带一些贸易,称为朝贡贸易, 或者叫做贡舶贸易贸易、勘合贸易。……这些贸易都 是朝贡体制的附属部分。
②海外贡舶来华的贡期、贡道、船舶数量、朝贡人数——都有具 体的规定
特点: (1)由官方控制和垄断 (2)薄来厚往, 倍偿其价 (3)有限制的贸易 (4)政治意义大于商业意义 ①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 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②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第27课 明清对外贸易

第27课 明清对外贸易
地点:福建漳州月港 进出口商品 作用
曾经繁华一时的古月港如今很平静。
晏海楼又名八卦楼,初建于明万历八年 (1580年) ,原系一座军事望台,民 族英雄戚继光曾率兵在月港打击倭寇。
二、民间海外贸易
1、明朝后期逐步开放海禁
2、葡萄牙人选择澳门作为贸易中转 的据点
澳门大三巴
以澳门为中心的转口 贸易,将中国市场纳 入世界性贸易网络之 中。
三、从海禁到闭关
1、清初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2、康熙中期重开海外贸易 3、乾隆时实施闭关政策,只开广州十三行”
“广东十三行”指的是广州的洋货行,简称“洋 行”,俗称“十三行”。“十三行”之名是沿袭明代 的旧称,实际行数各个时期有多有少,并不一定是13 家,如康熙年间只有“行口数家”,乾隆十六年则有 洋行26家(阮元:《广东通志· 经政略》)。广东十三行 是经清政府特许设立的对外贸易组织,充当行商必须 报清政府批准,并由其他行商保举。他们垄断对外贸 易,所有外国进口货物均由其承销,内地出口货物亦 由其代购,并负责规定进出口货物的价格。同时,他 们又受清政府委托行使一定的外交权,负责向外商征 收进口货税,并代政府经办一切同外商的交涉事宜, 如代为传达政令,送交外交公文,转递外商的意见、 禀帖等。这种公行,带有官商的性质,是一种封建性 的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 16
10
二、民间海外贸易
1、明朝后期逐步开放海禁 2、葡萄牙人选择澳门作为贸易中转的据点 3、西班牙选择菲律宾的马尼拉作为中转站
马尼拉——阿卡普尔科 海上丝绸之路延伸为太平洋丝绸之路。
11
思考: 太平洋丝绸之路与中国陆上丝绸之路和过去的海上 丝绸之路有什么区别?
太平洋丝绸之路与中国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虽 说都是以转载中国的生丝和丝绸为名,但实质是不同的。 以往中国的陆上或海上丝绸之路,一是以中国大陆为起 点,向西运到印度洋或地中海周边地区,二是担任转运 的都是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三是以中国官方市舶司或民 间的商贩与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做生意。 太平洋丝绸之路,一是以菲律宾的马尼拉为中转站,开 辟了一条东向美洲的新航路,二是担任转运的是西班牙 和荷兰等欧洲殖民国家,三是中国的官方完全退出此行 横渡太平洋的远程贸易。

华师大版高二历史第三分册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 课件

华师大版高二历史第三分册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 课件
2、明朝中期以来,受经济利益驱使,东南沿海的一些 武装走私集团与日本海盗勾结酿成___________。
3、明朝后期逐步开放海禁,___________开放后成为 进出口商品的主要集散地。
4、自15世纪末开始,随着_________________,欧洲商 船纷至沓来。葡萄牙人以___________作为贸易中转站, 发展东西方贸易;西班牙人以__________________为 中转站,开辟了一条东向的新航路。
闭关——乾隆 原因:自然经济的特点;
对西方势力的戒备;自大、保守的心态
措施: 广州一地通商,加以严格限制 (广东十三行)
评价: 消极防御手段,一定自卫作用(积极) 不利正常交往,阻碍中国发展(消极)
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 太平洋丝绸之路
提示:比较角度: 1、路线走向2、主导者 3、转运商
路线 项目
1、明初“海禁”的内涵是( ) A 严厉禁止任何海外贸易 B 严格限制官方海外贸易 C 严格限制民间海外贸易 D 严厉禁止海上航行活动 2、郑和下西洋时也进行了一些贸易活动,从本质上看, 这些活动是( ) A 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B 当时商品经济活跃的表现 C政府重视对外贸易的表现 D 明政府加强同各国交往的
一种手段
3、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西班牙等西方殖民者 纷纷东来。这一现象的客观影响是( ) A 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B 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C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 中国市场纳入世界性贸易网络
1、明朝前期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实行严格的 _____________政策,严禁民间从事海外贸易。当时, 海外贸易唯一的合法途径是由官方控制和垄断的 _________________。
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华师大版第3册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word
教案
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
[教学说明]
这节讲的是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知识的容量专门大,经济史不容易上的专门生动。

由于容量大,因此必须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把民间对外贸易的阻碍以及清代限制对外贸易政策的根源作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对教材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整合与拓展,比如把明清前期的海禁政策放在一起讲授;在讲到民间对外贸易的阻碍,也补充了民间海外贸易对欧洲的阻碍,因为贸易是双边的,阻碍也是双向的。

为了增加趣味性,在材料的选取了作了认确实研究,引入了大量油画史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同时也引入了一首小诗,既能为既定的教学目标服务,也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除了重视能力目标外,我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视也表达在教学设计中。

如通过对乾隆限制对外贸易政策缘故的探究,认识到历史人物的行为往往受到历史传统和现实政治因素的阻碍,一味的苛求不是科学的态度,而是需要同情的明白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明白明朝“朝贡贸易”的差不多概况,了解明朝及清初民间贸易的特点以及阻碍,明白得明清两朝从海禁到开放、再到限制对外贸易的实质。

能力目标:能运用和归纳所学史实,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能依照所把握的确切的史料,得出比较中肯的结论,不为成见所局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图片和地图资料的观看研究,初步把握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差不多方法。

2.通过对对乾隆时期十三行对外贸易不断进展的相关史料的研究,猎取其进展的信息,进而得出认为乾隆以后中国走向闭关自守的说法不够科学,应该是一种有限制的对外贸易政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明清民间贸易的史实的学习,认识到对外交流时保持文明活力的有效方式。

2.通过对乾隆限制对外贸易政策缘故的探究,认识到历史人物的行为往往受到历史传统和现实政治因素的阻碍,一味的苛求不是科学的态度,须要同情的明白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清对外贸易的重要阻碍
难点:如何设身处地的明白得清朝乾隆时期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特点:厚往薄来
朝贡贸易 实质: 怀柔远人
概况:海上丝绸之路
对中国:促进东南经济进展;白银大量流入
民间海外贸易 阻碍
对西欧:丰富了西欧人的社会生活
对外贸易政策进展趋势:海禁——开禁——有限对外开放(根源)
资料附录:
“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私货来,皆倍偿其价。

——严从简《殊域周咨录》
自是,殊方异域鸟言之使,辐辏阙廷。

岁时颁赐,库藏为虚。

——明史列传第二百二十
使世界上有一种一本万利的交易,那就莫过于向中国进贡了。

这并不是中国呆如
木瓜,
而是一种荣誉心和类似父母或长兄、长姊,那种天下共主责任感的综合反应,即永不愿使依
靠中国的友邦败兴。

——柏杨《中国人史纲》
自今以后,各该督抚镇著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
物资等项与逆贼贸易者,……不论官民,俱行奏闻处斩。

……”
——《明清史料》丁编第2册,155页“皇帝敕谕浙江、福建、广东、江南、山东、天津各督抚镇:海逆郑成功等窜伏海隅,至
今尚未剿灭,必有奸人暗通线索,贪图厚利,贸易往来,资以粮物,若不立法严禁,海氛何由廓清?
——1656年正式公布《申严海禁敕谕》“闻往时闽中巨室,皆擅海船之利,西至欧罗巴,东至日本之吕宋、长崎,每一舶至,则钱货充牣。

……嗜利走死,习以为常,以是富甲天下。


——王胜时《漫游纪略》卷1闽游因此,在1800年往常的两个半世纪里,中国最终从欧洲和日本获得了将近48,000
吨白
银,可能还通过马尼拉获得了10,000吨甚至更多的白银,另外还从亚洲大陆上的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及中国自身获得一些白银。

这些加起来,大致占世界有记录的白银产量的一半。

——弗兰克《白银资本》
•她的胸中燃烧着如何样的狂喜?
•为何她的眼中又充满惆怅的憔悴?
•每当她令我喜悦的眼神从我周围扫过,
•我是多么幸福,多么欢乐!
•但是新的疑问和惧怕在我内心挣扎,
•难道有什么样的情敌在我旁边?
•一个中国瓷罐。

•瓷器确实是她心中的热情,
•一尊杯,一只盘,一片碟,一个碗,
•就能使她心中充满期望,
•就能点燃她的欢欣,或着打碎她的宁静
•——John Gay, 1725年
“假如那个早于别国几个世纪发明了印刷与造纸、指南针与舵、炸药与火器的国家,同那个驯服了蒸汽并立即驾驭电力的国家把它们的发觉结合起来,那么中国人与欧洲人之间的文化交流必将使双方都取得飞速的进步,那将是一场什么样的文化革命呀!”
——阿兰·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
大皇帝君临万国,恩被四表,不管内地外夷,均系大皇帝百姓。

——乾隆帝“圣谕”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物资以通有无。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乾隆致乔治三世敕谕
我中原数万里版舆,百产丰盈,并不藉资夷货。

——鸦片战争前林则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