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课堂反思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课堂反思

第三单元《灯泡亮了》反思本课重点在于利用熟悉的生活场景,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探究如何组装简单的电路,肤浅的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简单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尽管电对于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很少有学生主动去探究它,本课让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这一过程,让学生知道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并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课我也是经过多个班级的讲授,发现不同班级学生的对电路的了解不尽相同。

最初本课我的教学设计是先拆装手电筒,尝试分析这个简单电路的组成部分,发现孩子们由于对电路的不了解,很难进行对手电筒这个简单电路组成部分及其作用的分析与总结,所以我进行了教学过程的调整。

提供给学生最基本的电路安装材料:一个灯泡、三根导线、一块儿电池,让他们尝试安装简单电路即让灯泡亮起来。

这个实验成功后,载添加其他材料:如一个开关、另一个灯泡、数根导线等,提高实验操作难度让他们再次连接,尝试安装能够控制灯泡亮灭的电路,最后再分析手电筒这个简单电路内部组成部分机器作用。

教学过程调整下来以后,发现这样由简到难,由知识到生活的教学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对电路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学生对于简单的电路的连接掌握较好,不足之处还应该结合电路实物与简单电路图适时强调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相信这样对于知识的夯实,以及后面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学习能够奠定较好的基础。

在微视频的使用过程中,主要是演示电路图的组成部分以及简单电路的绘画过程,视频的展示清晰明了,效果较好。

当然如果能够做到教师讲解与画面同步,相信效果能够更好,这也是我后面需要改进的部分。

灯泡亮了教学目标:1、通过对“灯泡亮了”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能用导线、灯泡、开关等设计简单的电路进行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解释。

2、使学生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探究的乐趣;产生愿意合作交流和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的愿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反思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反思

在探究中感知、体验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反思小学科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学习动机,使之能自觉地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更注重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符合儿童兴趣和需要,运用灵活多变、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形式,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得到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

一、在探究中体验快乐。

在科学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俗话说“眼观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在这之前,学生很少接触未连接好的电子玩具,没有实践经验,学生对其内部结构不清楚;虽然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了灯泡、电池、电线,知道将电池连到灯泡上就能使小灯泡发光,但对联接的方法一知半解。

因此,我在设计时放弃了以教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选择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玩一玩、连一连、画一画、当一次小电工等活动,给他们一些机会自己去体验,让学生动手实验,在玩中学,在合作中感受、体验探究的快乐。

二、从实验中感知科学。

科学教学不但要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自然、改善生活,关键是引导学生想办法,使学生能控制、改变认识对象,有目的地去探索,真正从实验中感知科学。

在探究实验中,学生运用了自己所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达到目标。

如有的学生在探究中与他们的预测相同,但有些组的小灯泡却没有亮,是什么原因?老师不必告诉他们,只提出“你们想想是什么原因?”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找原因,解决问题,于是同学们纷纷建议“是不是灯泡坏了”。

“电池没电了吧!”“查一查线头接好了没有?”在同学们的建议下,这些小组的同学马上动手,查线路接头、检查电珠、电池等,真像电工师傅一样,认真检查自己组装的电路,终于查出了结果。

为了使小灯泡亮起来,学生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观察、实验、分析、归纳,自主性和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创造潜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各项能力均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教学反思】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体会与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体会与教学反思

《灯泡亮了》体会与反思:上完了《灯泡亮了》一课,我最大的收获是和学生一起亲历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

课堂上,学生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一次成功的欢呼,都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满足。

我认为整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童话导入,激发探究愿望本课教学我以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开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当教师提出:关于灯泡你有哪些问题呢?课堂上孩子们小手如林,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比如,灯泡是谁发明的?灯泡有哪些部分组成?灯泡为什么会发光?灯泡里的灯丝是什么做的?等等。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

”这一故事情境的创设,目的就是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和思维的火花,能够引发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二、分工明确,提高探究效率教学中我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组内分工明确,有小组长、记录员、观察员等,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分工合作,提高了探究效率。

如:本课在连一连,让小灯泡亮起来这一环节,组内制订实验方案后,组长领取器材,组员合作连接电路,观察员仔细观察并记下连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员画出电路图,这样分工明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提高了探究效率。

三、互相帮助,体验合作的愉快课堂中,不仅组内成员之间互相帮助,而且组与组之间互相合作。

比如,连一连,让小灯泡亮起来这一环节,灯泡先亮起来的小组同学可以到灯泡没有亮的小组帮助查找原因。

课堂中,一声声“亮了!亮了!”的欢呼声告诉我,这样不仅让先成功的小组有事可做,而且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及合作的快乐。

四、适时评价,增强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许多老师反应,科学实验课纪律难以控制,特别是在动手活动时,老师说什么学生也会听不见。

我认为,如果小组内分工明确,教师再做到适时、适度的评价,就会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本节课,我采用了星星擂台的评价方式,比如灯泡先亮的小组得智慧星,合作好的小组得星。

适时地口头评价,生生之间适时评价。

这样调控了课堂纪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堂实验课上得秩序井然。

灯泡亮了教学反思

灯泡亮了教学反思

《灯泡亮了》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学生的兴趣,决定了学生在本节课中参与热情和学习效果教学初我通过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灯泡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学生通过猜想、动手探究过程认识了小灯泡的结构,学会了连接简单的电路,知道了一个完整的电路包括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四部分。

一、用实物灯泡引起学生探究兴趣教师运用生活中的常用实物灯泡为兴趣点引发了探究的主题。

增强了学生探究电路的浓厚兴趣。

此环节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灯泡的基本构成。

教师通过递进式提问将问题深入,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完整。

二、在动手探究中,提升学生能力从整个教学结构来看,本活动过程还是体现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教师提供电池、灯泡与电线,让学生自己探究如何让小灯泡亮起来,活动内容明确,活动过程轻松,充分的体现了教师放手、学生探索的教育理念。

学生探索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教师在必要时给予了一定的指导,有效的促进了孩子的发展。

二、分组活动有助于同伴合作活动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形式分组活动,同学间互相合作相互帮助,在活动过程有的很顺利的使灯泡亮起来,对同组起到了提示与帮助作用。

在整个活动过程学生探究兴趣浓厚,都体现了自己的想法并通过操作验证了自己的想法。

注重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相互学习的科学精神,在学生充分进行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江报,于是平等,民主,合作的良好学习方式在课常中生成。

虽然,在本节课当中很想把我的理解以我的想法用到教学当中,但是教学实施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需要完善地方,如对材料的选择不够全面,致使学生学习不够细致,评价语方面有待加强、衔接语需更完善。

《灯泡亮了》的教学反思

《灯泡亮了》的教学反思

《灯泡亮了》的教学反思第1篇:《灯泡亮了》的教学反思我在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中主要抓住以生活为源头,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核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展开教学。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这一课要求学生认识简单的电路及其组件:电池、灯泡、导线、开关。

教学中我主要抓住手电筒这一比较简单的常见电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指导学生动脑猜一猜,动手拆一拆,仔细地观察交流,认识了解手电筒的组成部件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连接实验,揭开了灯泡亮起来的秘密,并把成功的连接方法画下来,为后面的交流汇报做铺垫,从而实现了以“生活经验”引领下的科学探究。

二、以学生为主体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电的探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因此,我设计的活动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我在活动中只起了组织者、引领者、合作伙伴的作用,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与充分的尊重和鼓励。

在做连接电路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观察了一个完整的电路包括电池、灯泡、导线、开关四部分,并了解到每部分的作用。

然后去思考连接方法,学生自主发言后,我引领学生选择合理周密的方法连接。

整个过程学生积极主动,兴趣极高,不仅很快让灯泡连起来了,还画出了线路图,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手又动脑,使他们的成就感不断增强。

三、以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点亮小灯泡》的教学反思1.通过小组探究获得几种电路连接方式。

课堂以两人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很快便得出了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利用导线把小灯泡的一个接点(金属外壳)和电池负极相连,小灯泡的顶端接点与电池正极连接。

一种是把电池两极颠倒过来。

还有一种方式:灯泡的金属外壳与电池正极接触,灯泡的顶端接点用导线与电池负极连接。

而得出后一种方式的小组极少,三个班级只有四组学生。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思维的惯*使然,一般还是习惯于把灯泡立于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把灯泡横卧在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则属于“另类思维”。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反思第一篇: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反思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反思《灯泡亮了》一课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走进电的世界,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

通过对灯泡亮了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情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本课时我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迷人的夜景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使他们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从拆装手电筒开始展开探究,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基本的电器元件及其作用,探究如何组装简单的电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感觉到孩子对科学探究活动有着强烈的兴趣,课堂中有两次活动:手电筒的探究、组装一个完整的电路,在这两次活动中学生的兴趣是一次比一次高,尤其是第二次活动,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看到小灯泡亮起来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兴奋从学生的欢呼中表露无疑。

灯泡亮了,学生并没有停留在这里,而是在小组内继续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甚至在汇报时,有的学生还想再试一试新的连接方法。

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在课堂上表现的很明显。

但是在此时身为老师的我却对学生这种浓厚的探究兴趣没有进行合理的引导。

从这儿我觉得,身为一名科学教师我们应该在平时留心学习和积累各种科学知识,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指导和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在指导和评价孩子的时候,老师说的话一定要尊重科学的严谨性,对于某些没有定论的问题,不要做肯定性的回答,而应该是对孩子进行一个探究方向的引导。

教师要善于抓住孩子的兴奋点,适时的引导,让孩子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合作、互助、自主的进行探究活动。

从课堂情景来看,学生主动完成了教学任务,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更难能可贵的是孩子抓住课堂上“帮别人做线路”这一情景,生成了“帮别人做事不如教给别人做事方法”这样一个道理:在学生连接电路时,学生的完成速度不一样,有的小组很快让灯泡亮起来,有的还没有找到方法连接,这时先完成小组的同学就自觉的加入到其他小组的活动中,交给他们连接的方法,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同学们很快完成了任务,这样就生成了上面的那个课堂情景。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设计和反思精品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设计和反思精品版

《灯泡亮了》教学设计该节内容选自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灯泡亮了》【教学目标】:1尝试用1节电池、一根电线点亮一个小灯泡。

2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说出电流动的路径和方向。

3.知道开关的作用,注意安全用电。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用电器入手,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材料、设计实验步骤和方法,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等环节方法揭开灯泡为什么会亮之谜,并能够组装简单的电路,认识开关的作用,注意安全用电。

通过本课的探究活动认识到电对生活产生的影响,进而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我们的生活。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从三年级上册一学期的学习,已经从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感官定性观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逐渐过渡经历观察、猜想、自行设计简单的实验、实验验证、交流汇报、得出结论的完整的探究过程。

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教学条件分析】本校教学条件比较完备,有电路实验盒、万能表等教具,能满足学生动手实验的要求,实物展示台帮助学生清楚地看到电路连接的完整过程,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如果条件不够完备的学校可以为学生准备小灯泡、导线、电池等基本的实验材料。

【教学设计思路】上课前出示带着彩灯的美丽的圣诞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指导学生提出探究活动的思路,用简单器材做点亮小灯泡的探究性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认识基本的电器元件及其作用;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探究形式;应用学习的知识组装“西红柿电池”,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实际操作,让小灯泡亮起来。

2.会画简单的电路图,正确认识电路。

教学难点:会画简单的电路图,正确认识电路。

【教学手段】1.课前出示带彩灯的圣诞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分组材料:干电池1节,导线1根,开关1个,小灯泡1个;西红柿1个,铜片、锌片,导线,万能表在不同的活动环节中使用,帮助学生连接完整的电路,拓展应用到生活中去的小实验,增强教学趣味性的效果。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设计和反思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设计和反思

《灯泡亮了》教学设计该节内容选自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灯泡亮了》【教学目标】:1尝试用1节电池、一根电线点亮一个小灯泡。

2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说出电流动的路径和方向。

3.知道开关的作用,注意安全用电。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用电器入手,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材料、设计实验步骤和方法,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等环节方法揭开灯泡为什么会亮之谜,并能够组装简单的电路,认识开关的作用,注意安全用电。

通过本课的探究活动认识到电对生活产生的影响,进而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我们的生活。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从三年级上册一学期的学习,已经从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感官定性观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逐渐过渡经历观察、猜想、自行设计简单的实验、实验验证、交流汇报、得出结论的完整的探究过程。

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教学条件分析】本校教学条件比较完备,有电路实验盒、万能表等教具,能满足学生动手实验的要求,实物展示台帮助学生清楚地看到电路连接的完整过程,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如果条件不够完备的学校可以为学生准备小灯泡、导线、电池等基本的实验材料。

【教学设计思路】上课前出示带着彩灯的美丽的圣诞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指导学生提出探究活动的思路,用简单器材做点亮小灯泡的探究性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认识基本的电器元件及其作用;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探究形式;应用学习的知识组装“西红柿电池”,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实际操作,让小灯泡亮起来。

2.会画简单的电路图,正确认识电路。

教学难点:会画简单的电路图,正确认识电路。

【教学手段】1.课前出示带彩灯的圣诞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分组材料:干电池1节,导线1根,开关1个,小灯泡1个;西红柿1个,铜片、锌片,导线,万能表在不同的活动环节中使用,帮助学生连接完整的电路,拓展应用到生活中去的小实验,增强教学趣味性的效果。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灯泡亮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灯泡亮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灯泡亮了》教案及教学反思从前,有一位智慧老人,他想寻找一名助手。

于是他便在智慧屋外贴了一张招聘启事,上面写着:如果谁能花最少的钱把一间智慧屋装满谁就能被录用,并且还能获得一顶智慧小帽。

听了这个消息,小动物们纷纷行动起来。

你瞧,小狗信心百倍地扛着树苗,小猪兴高采烈地搬着稻草,小马满头大汗地驮着泥土……慢慢地,天黑了,只见小兔蹦蹦跳跳地走进这间智慧屋,它只是轻轻地动了一下手指,便获得了这顶智慧小帽。

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兔是怎样获得这顶智慧小帽的吗?(出示图片1)老师今天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三幅城市夜景图,你们想欣赏吗?(出示图片2、3、4,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从图片中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好吗?(出示图片5课题:灯泡亮了并板书)关于灯泡你有哪些问题呢?学生猜测小白兔的方法,并起来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思考并答复图片所要表达的意思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并配以图片,开始一节科学课的学习,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究和思维的火花。

关于灯泡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很多,有的可以当堂解决,有的不能当堂解决,这一问题的创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生充分提出问题后,教师还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提出本课的探究主题。

(师出示小灯泡)看,老师这儿就有一个小灯泡,想一想这种小灯泡常用在哪里?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一把手电筒,试一试你能让它亮起来吗?你是怎样让它亮起来的?为什么把开关一推手电筒就亮起来了呢?手电筒里有什么秘密呢?猜猜看。

要想知道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该怎么办?(1)出示小建议(出示图片6,提醒学生在拆装手电筒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要注意平安。

②要注意按顺序摆放拆下来的器件。

③仔细观察,把你的发现写在记录卡上,看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多。

④观察完之后,再按顺序组装好。

(2)学生拆装手电筒。

在活动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爱把手电筒当成玩具,不仔细观察,就忙着组装。

三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灯泡亮了_青岛版(五年制)

三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灯泡亮了_青岛版(五年制)

三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灯泡亮了_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灯泡亮了青岛版(五年制)这次演示课,我讲的是《灯泡亮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灯泡亮了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经历提出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尝试着去连接电路,使他们经历一种探究的过程,这种探究不仅体现在实验的探究,还包括对材料使用的探究,学生在合作与讨论中去发现、去观察、去分析、去改进。

学生探究的欲望很高,当看到自己组的小灯泡亮时,他们都不由自主地欢呼起来,这种成功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快乐,同时也是对他们智慧的一种嘉奖吧。

当然有成功就有失败,有一组自始至终都没有成功,其实这是我有目地设置的,但是他们一直在想办法去解决,如换了电池、换了灯泡、把电线重新连一遍,甚至还改了好几遍,不厌其烦。

我真的为他们这种坚持不懈地精神所感动。

其实成功是一种收获,失败何尝不是一种收获,没有那很多次的失败,又怎么会有最后一次的成功,科学家从来都不是轻轻松松就能研究出成果的,不知道要经历多少艰苦历程。

我们的科学课要求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研究,就应该经历这样有价值的科学探究过程。

现在的科学课要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本课完全打破了原有教材的顺序,直接呈现给学生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在认识材料的基础上,尝试着让小灯泡亮起来,学生自由探究、自由发现,自主性和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再从灯泡亮了引申到生活中的应用,具有照明功能的手电筒,通过观察手电筒的内部构造,体会到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中提供观察的手电筒是老式的手电筒,为学生准备材料时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手电筒,为学生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手电筒,如充电式的,装电池,大的,小的,按的开关,转的开关等,让学生了解它的多样性,体验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

通过手电筒的观察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手电筒的其它部件,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作用,使本课的探究活动继续延伸下去。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片断及反思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片断及反思

关注课堂生成,体验探究乐趣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片断及反思《灯泡亮了》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也是学生学习电学知识的第一课,虽然只是用电池与基本器件连接成简单电路,进行电学的初始研究和学习,却为学生打开了新的领域之门,为其以后学习研究电学打下基础。

我在授课时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回忆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第二是玩一玩带电的玩具(拆装简单电器);三是让学生用电池、导线、灯泡等基本电路元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这是本课的研究重点);第三把开关加进简单电路中,让学生意识到电路是否工作取决于电路的通畅性,培养深入探究的能力。

结果我在课堂上出现了以下情况:教学片断:(第三个环节的情景)师:看完老师的演示,你们想不想让小灯泡亮起来呢?生:(高兴地)想!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些材料。

(组长领材料)师:拿到后,同学们好好观察它们,一会儿,请你们介绍。

(学生观察)生:小灯泡里有灯丝,上面是玻璃的,下面是金属的,螺旋状的。

生:电池有正极、负极。

生:导线里有细细的铜丝。

……师:你们能想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吗?想想办法,把它画在记录纸上。

师:你的办法行不行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老师出示要求(略)学生分组动手。

(出乎我的预料,很多小组没有使灯泡亮起来。

)师:你成功了吗?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

师用视频展示台讨论。

师:我们首先请成功的同学介绍经验。

生:我们用两根导线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导线再分别连在小灯泡的底部和侧面。

小灯泡亮了。

生:我们就用一根导线就让小灯泡亮了。

把小灯泡的底部放在正极上,用一根导线连接电池的负极和灯泡的侧面。

师:你们真了不起!你知道它为什么亮吗?生不好意思地摇摇头。

师:失败乃成功之母。

我们也可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谁来介绍。

生:我们用两根导线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后,都连接在了灯泡的底部。

灯泡没亮。

生:我们也失败了。

我们用两根导线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后,都连接在了灯泡的侧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灯泡亮了》修改说明及教学反思
堂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科学探究过程更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

整个课堂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全班所有学生都投入了学习活动,都动手做了实验,在实验中认真观察、研究,并有一定的收获。

完成了学习目标,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成功之处:
1、材料准备要充分。

本课是一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因此实验材料的准备非常重要,这是上好这节课的前提。

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进行了充分的材料准备,买手电筒、制作导线、准备开关、电池,并且针对教学内容中的实验要求,把每一组准备的实验材料亲自实验一番,并且保证每组材料的数量充足。

由于材料准备充分,学生在课堂上才表现出空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课前我找学生了解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知识,了解到虽然手电筒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学生见到和使用的手电筒大部分是外壳是塑料,充电式的,所以我布置学生课前对老式手电筒进行认真观察。

在授课中,我引领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回忆使用手电筒的经验,并让学生提出为什么,怎么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动脑猜一猜,动手拆一拆,认识了解手电筒的组成部件及其特点,揭开了小灯泡亮起来的秘密。

3、分工明确,提高课堂效率。

俗话说“眼观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科学实验教学主张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因此,在科学课上总会出现一些不同于一般课堂教学的纪律问题,从而使实验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所以,教学中我把全班同学分成8个小组,每6人一个小组,组内分工明确,有小组长、记录员、观察员等,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分工合作,提高了课堂效率。

如:在连一连让小灯泡亮起来这个环节中,组内制订实验方案后,组长领取实验材料,组员合作连接电路,观察员仔细观察并记下连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员画出电路图,这样分工明确,基本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提高了课堂探究效率。

4、实验过程教师对实验进行恰当的指导和引领。

通过让学生观察手电筒,大致描述电在手电筒中是怎样流动的。

让学生观察灯泡的结构,观察电池盒、电池和开关的特点,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包括电池(电源)、开关、小灯泡(用电器)、导线四部分,并了解到各部分起到的作用。

这些对学生最终理解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是很有帮助的。

在实验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启发指导,起到了组织者、引领者、合作伙伴的作用,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方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的成就感不断增强。

二、不足之处:
1、在连接电路的实验过程中,有一个小组始终没有让小灯泡亮起来,在其它小组接二连三“亮了、亮了“的欢呼声中,这个小组的同学就有些手忙脚乱了,没有认真检查线路接头、检查小灯泡、电池是
否有电等,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给他们适时而合理的指导,而是安排他们课后继续研究,使这个小组的同学没有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失望情绪一直蔓延到下课,影响到课堂效率。

2、在连接电路的实验过程中,要求记录员画出电路图,本来我认为学生会连接电路,画电路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其实不然,让三年级的孩子自己根据电路,画出电路图其实很难,由于课前在备学生方面不够充分,在这一知识点浪费了过多的时间,效果也不是很好。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所以在今后的科学教学中,要为学生尽可能提供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空间,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习惯,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得能力和科学素养。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