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痰剂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14祛痰剂PPT课件

14祛痰剂PPT课件


清气化痰丸
热痰
小陷胸汤
结于胸脘
滚痰丸
实热顽痰
贝母瓜蒌散
燥痰
苓甘五味姜辛汤 寒痰
三子养亲汤
食痰
半夏白术天麻汤 肝风挟痰
止嗽散
-外风致痰
提要
通治痰病 名实有异
辛开苦降 逐痰峻剂
小青龙之半
天、夏为君 表证渐罢,咽痒2咳9 嗽
功用 泻火逐痰
-
24
配伍特点
祛痰药配伍泻下药,体现攻下逐痰之法; 诸药重坠沉降,使顽痰浊垢从大便而下。
特点 降、逐、峻
-
27
三子养亲汤(自学)
本方要点
1.用于老人痰食壅阻之咳喘; 2.重在降逆化痰消食; 3.使用指征:咳喘痰多食少。
-
28
分类
燥湿化痰
清热化痰 润燥化痰 温化寒痰 治风化痰
方名
主治证
-
8
二陈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9
制方原理 主治 湿痰证
病机简析
湿痰犯肺——咳嗽痰多色白易咯 湿阻气机——胸膈痞闷 脾胃失和——恶心呕吐,肢体倦怠 湿阻清阳——头眩心悸 湿痰内阻——苔白腻,脉滑
治 法 燥湿化痰,理气,健脾和胃
-
10
配伍意义
(君) 半夏 (臣) 橘红 (佐) 茯苓 (使) 甘草
-
1
第十节 化痰止咳平喘方
一、概念:1.以祛痰药为主组成
2.具有祛除痰饮作用
3.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 二、适应范围: 有形:以咳嗽为主证,病在肺
痰饮为病 无形:病在胸膈、胃肠、四肢等处
三、分类:1.燥湿化痰
2.清热化痰
3.温化寒痰
4.润燥化痰
-

第十六章祛痰剂-PPT课件

第十六章祛痰剂-PPT课件
二陈汤
使用注意
⑴本方性燥,故燥痰者慎用; ⑵吐血、消渴、阴虚、血虚者忌用本方。
二陈汤
二陈汤
以半夏配橘红为主,既可燥湿化痰,又能理气和中, 功专燥湿痰,而无润燥及解表的作用,为治痰湿证的 总方。凡湿痰而致的咳嗽痰多,胸膈痞闷,恶心呕 吐, 头目眩晕,心悸等证,均可用之。 均能化痰止咳,用治痰多咳嗽等证。 由二陈汤加苏叶、枳壳等组成,既可化痰止咳, 又可散寒解表,轻宣凉燥,为治凉燥证的代表方。 凡外感风寒,痰湿内阻的咳嗽,或秋令外感燥邪, 而见恶寒无汗,咳嗽痰稀,口干唇燥之凉燥证,均 可用之。
祛痰剂
3、分类
燥湿化痰 --湿痰 (脾虚生湿,聚湿生痰)
清热化痰 --热痰 (火热伤肺,灼津成痰)
润燥化痰 --燥痰 (虚火灼金,或外感燥邪 )
温化寒痰 --寒痰 (寒饮内停,或肺寒留饮) 化痰熄风 --风痰 外风夹痰 内风夹痰 (肝风内动,挟痰上扰)
祛痰剂
4、组方思路
⑴配健脾祛湿与益肾之品
“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盖 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故痰 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
生姜七片 乌梅一个
水煎服
功 用
燥湿化痰 理气和中
主治
湿痰证


脾失健运,湿痰内生。
脾失健运 湿聚成痰
主证病机分析:
湿痰犯肺——咳嗽痰多,色白易咯。 困阻脾胃,胃失和降——恶心呕吐。 痰阻气机——胸膈痞闷。 痰湿困脾(流注肌肉)——肢体困重。 痰阻清阳——头目眩晕。 痰浊凌心——心悸。 舌、脉——苔白滑或腻,脉滑。 体质特点——肥胖
水煎服
[功 用]
化痰熄风 健脾祛湿
[主 治]
风痰上扰证。
主证病机分析:

22祛痰剂 优质课件

22祛痰剂 优质课件
概述
定义: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祛除痰饮作用, 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称为祛痰剂。
肺、脾、肾功能失调 (病理产物) 致病因素
水液代谢失常,津聚而成痰饮
痰证Biblioteka “百病皆由痰作祟”痰证湿痰 热痰 燥痰 寒痰 风痰
治法
燥湿化痰
清热化痰
润燥化痰

类 温化寒痰
治风化痰
使用注意
1、痰随气机升降,气壅则痰聚,气顺则痰消, 故祛痰剂常配伍理气药物。
证治方解:
眩晕头痛 湿痰上犯
浊阴上犯
蒙闭清空


上 胸闷呕恶—痰气交阻

浊阴不降

舌苔白腻 痰湿之象 脉弦滑
脾燥 虚湿 生化 痰痰
风平 痰肝 上熄 扰风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天麻—平肝熄风止头眩
白术—健脾燥湿与半夏天麻配
伍,祛湿化痰,止眩之 臣
功益佳。
茯苓—健脾渗湿,与白术相伍,
治生痰之本。

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痰消。
津失输布 虚 细辛—辛散之性,温肺散寒

聚而为饮 阴 肺
助干姜散其凝聚之饮

饮 清稀色白 凝而为痰 胜 茯苓—健脾渗湿,既化已聚之痰

又杜生痰之源
嗽 胸膈不快—痰饮阻滞 水 五味子—敛肺气而止咳,与细辛
气机不畅 饮 化
干姜相伍,散中有收, 佐
内饮
散不伤正,收不留邪,
舌苔白滑 痰饮之象 停
且调肺司开合之职
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胆 胆怯易惊
胃 不 虚烦不宁 胆主决断,痰热内扰 和 失眠多梦 心神不安
胆 胃 不

热 呕吐 胃主和降,胆胃不

祛痰剂至祛虫剂 ppt课件

祛痰剂至祛虫剂 ppt课件
《成方便读》“……气有余,则为火,液有余,则 为痰,故治痰者,必降其火。治火者,必顺其 气……。”
【方解】 君:胆南星—清热化痰以止咳。 臣:瓜蒌仁—清肺化痰。
制半夏—燥湿化痰,降逆。 *两者合用,化痰清热,以助天南星之力。 佐:枳实—下气消痞。
橘红—理气宽中,燥湿化痰。 *二药相伍,“顺其气”,则火降痰消。
若痰热内扰而见癫痫者,加胆南星、郁金、
石菖蒲以涤痰开窍。
3、现代运用:
精神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颅脑 损伤后遗症、神经官能症、胆汁返流性 胃炎、慢性胆囊炎、冠心病、心肌缺血、 室性早搏、心脏低电压、心脏神经综合 征、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肾功能衰竭、 肺炎、小儿哮喘、糖尿病、有机磷中毒 后遗症、多发性硬化、颈椎病等属于胆 胃不和,痰热内扰者。
温胆汤

以半夏配竹茹为主,善除痰热,清胆除烦, 为治痰热内扰,胆胃不和,虚烦不眠之专方 。方名“温胆”,实质清胆。凡胆怯易惊,
烦不宁,失眠多梦,呕吐恶心,或因痰热而 致的癫痫多用。
二、 清热化痰
清气化痰丸
《医方考》

【组成】 瓜蒌仁去油 杏仁去皮尖 胆南星
陈皮去白
黄芩酒炒
枳实麸炒
茯苓各一两
半夏各一两半
百合固
金汤 之
以百合配“二地”为主,功专滋肾保肺,金水并调。 其润燥化痰力虽不及贝母瓜蒌散,但滋补力优, 属“补阴” 之剂。故常用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
咳嗽气喘,痰中带血,潮热,眩晕,舌红少苔,脉 细数等证。
苓甘五味姜辛汤
《金匮要略》
【组成】 茯苓四两 甘草 干姜 细辛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用法】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 滓,温服半升,日三次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第16章祛痰剂课件

第16章祛痰剂课件

【方解】
实 热 老 痰 久 积 不 去
上蒙清窍
扰动心神
痰热蕴肺 痰火内积 腑气不通
发为癫狂 或昏迷
怔忡惊悸 多梦怪状
咳喘痰稠 胸脘痞闷 大便秘结 无苔黄腻 脉滑故有力
君:礞石 泻
下气附痰 平直镇惊
火 臣:大黄
荡涤实热 泻火逐痰

黄芩 清热泻火


沉香
开郁降气 气顺痰消
【配伍特点】清泻相得,升降相宜,降泻


痰蒙清窍—眩晕癫痫

胆郁痰阻
苔白腻 脉弦滑
君 半夏
燥湿化痰 理气和胃
竹茹 清 热 除 烦

行气化痰
气 化

陈皮 理 气 行 滞 燥湿化痰
痰 清 胆 和
枳实 降 气 导 滞 消痰除痞
茯苓 健 脾 渗 湿

以化痰

生姜 大枣
调和脾胃
使 甘草 — 调 和 药 性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胆胃不和,痰 热内扰所致的失眠,心悸,呕吐, 以及眩晕,癫痫证的常用方剂,临 床应用以心烦不寐,眩悸呕恶,苔 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处方:制半夏、陈皮、甘草各3g,茯 苓、紫菀、莱菔子、前胡、苏子各
6g,海浮石、海蛤壳各8g,鸡内金、 山楂各10g。[李建强.加味二陈汤治
疗小儿顽固性咳嗽.江西中医药杂 志.2005;(5):26]
温胆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 竹茹 枳实麸炒,去 瓤,各二两(各60 g) 陈皮三两(90g) 茯苓 一两半(45g) 甘草炙,一两(30g)
第 16 章 祛痰剂
一、含义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饮作用, 治疗各种痰证的方剂,称为祛痰剂。属 于八法中的“消法”。《素问·至真要 大论》“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 者散之”,《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 以温药和之”等论述,是其理论依据。

祛痰剂一精品PPT课件

祛痰剂一精品PPT课件
微黄腻,脉弦滑。因其性燥,故对阴虚肺燥 及咳血者忌用。
2、临证加减: 若痰热甚而见眩晕者,加白芍、代
赭石、石决明、天麻、钩藤以平肝潜 阳;
➢若痰热内扰而见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 、龙齿以养心镇惊安神;
➢ 若痰热内扰而见癫痫者,加胆南星、郁
金、石菖蒲以涤痰开窍。
3、现代运用:精神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颅脑损伤后遗症、神经官能症、胆汁返 流性胃炎、慢性胆囊炎、冠心病、心肌 缺血、室性早搏、心脏低电压、心脏神 经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肾功能 衰竭、肺炎、小儿哮喘、糖尿病、有机 磷中毒后遗症、多发性硬化、颈椎病等 属于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者。
4、附方:
本方(去竹茹)+人参、熟地、五味子、酸 枣仁、远志 十味温胆汤
均能化痰止咳,用治痰多咳嗽等证。
杏苏散
由二陈汤加苏叶,枳壳等组成,既可化痰止咳, 又可散寒解表,轻宣凉燥,为治凉燥证的代表 方。凡外感风寒,痰湿内阻的咳嗽,或秋令外 感燥邪,而见恶寒无汗,咳嗽痰稀,口干唇燥 之凉燥证,均可用之。
温胆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
半夏汤洗七次 竹茹 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
痰必先健脾”。
“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利 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世补斋医》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苔白 润,脉滑。
2、临证加减:
l 若寒痰而见咳吐痰稀、胸膈满闷者, 加 干姜、细辛以温肺祛痰;
l 若热痰而见痰黄而稠,舌苔黄腻者,加 栝楼、黄芩、浙贝母以清热化痰;
风痰上扰证: 半夏白术天麻汤
三、使用注意: 1.注意配伍健脾祛湿药,“治痰先宜治脾”; “治痰必先祛湿” 2.肺燥咳血者,不宜辛燥之剂,以免动血;外 感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免留邪。 3.常配伍理气药,使气顺痰消。“善治痰者, 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 顺矣。”《证治准绳》 4.注意痰之兼夹,如兼寒、湿、燥、热、风不 同,配用相应之药治之,根据不同证型,可 结合燥湿、清热、温里、润燥、熄风、散结 、开窍等法联合运用。

祛痰剂一PPT课件

祛痰剂一PPT课件
➢ 若痰热内扰而见癫痫者,加胆南星、郁
金、石菖蒲以涤痰开窍。
.
27
3、现代运用:精神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颅脑损伤后遗症、神经官能症、胆汁返 流性胃炎、慢性胆囊炎、冠心病、心肌 缺血、室性早搏、心脏低电压、心脏神 经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肾功能 衰竭、肺炎、小儿哮喘、糖尿病、有机 磷中毒后遗症、多发性硬化、颈椎病等 属于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者。
.
3
(2)常见的痰证
一般之痰证
痰证
流注于脏腑、 经络之痰证
寒痰证 热痰证 湿痰证 风痰证 燥痰证
中风、癫痫 痰核、瘰疬、 肿瘤、眩晕
.
4
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 1.燥湿化痰—湿痰证—二陈汤 2.清热化痰—热痰证—清气化痰丸 3.温化寒痰—寒痰证—苓甘五味姜辛汤 4.润燥化痰—燥痰证—贝母瓜蒌散
*君臣相配为“二陈”,旨在燥湿化痰,理气和 中。
佐:茯苓—健脾渗湿,使湿去痰无以生(杜
绝生痰之源)。
生姜—合半夏即小半夏汤。 ①助二陈降 逆和胃化痰;②制半夏之毒。
乌梅—敛肺止咳,与半夏相配散收并用, 祛痰而不伤正。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
12
*配伍要点:
1、半夏+橘红
方论
2、燥湿化痰配行气化滞药。
3、注意治痰之本—健脾去湿,体现“治
痰必先健脾”。
“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利 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世补斋医》
.
13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苔白 润,脉滑。
2、临证加减:
• 若寒痰而见咳吐痰稀、胸膈满闷者, 加 干姜、细辛以温肺祛痰;
• 若热痰而见痰黄而稠,舌苔黄腻者,加 栝楼、黄芩、浙贝母以清热化痰;

祛痰剂PPT精选

祛痰剂PPT精选

2021/12/20
·祛痰剂·
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
1.燥湿化痰 — 用于湿痰证;(二陈汤、温胆汤) 2.清热化痰 — 用于热痰证;(清气化痰丸) 3.温化寒痰 — 用于寒痰证;(苓甘五味姜辛汤) 4.润燥化痰 — 用于燥痰证;(贝母瓜蒌散) 5.治风化痰 — 用于风痰证:
* 外风挟痰证(风痰咳嗽)— 止嗽散; * 内风挟痰证(风痰上扰)— 半夏白术天麻汤。
2021/12/20
三、使用注意:
·祛痰剂·
1.注意配伍健脾祛湿药,“治痰先宜治脾”;“治痰必 先
祛湿”
2.肺燥咳血者,不宜辛燥之剂,以免动血;外感痰多者, 慎用滋润之品,以免留邪。
3.常配伍理气药,使气顺痰消。“善治痰者,不治痰而 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证治准绳》
4.注意痰之兼夹,如兼寒、湿、燥、热、风的不同,配 用相应之药治之;根据不同证型,可结合燥湿、清热
2021/12/20
·贝母瓜蒌散· 【主治】 燥痰证。
燥痰阻肺,肺失清肃:咳嗽,上气喘促。 燥热津伤:少痰,涩而难出,咽喉干痛,
舌质红,苔干,脉数。 【病机】 燥热灼津成痰,燥痰阻肺 ,肺失清肃。 【治法】 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2021/12/20
·贝母瓜蒌散·
【方解】
吴 昆:湿痰者,痰之原生于湿也。
若痰热者,加黄连; 臣:橘红 — 理气和胃,使气顺则痰消咳止;
·以半夏配橘红为主,既可燥湿化痰,又能理气和中, 燥痰阻肺,肺失清肃:咳嗽,上气喘促。
—君:燥半湿夏化痰—;化痰若散结肝,降阳逆和偏胃。亢者,加白芍、代赭石、石决明、天麻、钩藤
用治外有风寒,内停水饮之恶寒发热, 无汗胸痞,咳喘, 痰多清稀,肢体沉重等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咳嗽喘促、痰涎壅盛 舌不能言
理解—脉证
▪ 二陈汤是治疗痰的一个主要方剂、基 本方剂,由于湿痰是寒性的,痰多了以后 而产生的一些症状,胸膈痞闷,恶心呕吐, 肢体困倦,甚至头眩心悸,说明中焦的气 不升,由于有痰,所以清浊也就难分了。 所治是以舌苔白腻为主,脉滑而不数。
理解—方解
▪ 半夏、橘红陈久者,至少是一年为好,因为 半夏是燥的,橘红也是燥的,陈了以后燥性子就 减了,但不影响燥湿化痰的作用,而是缓和,就 像方剂中的佐药一样,通过缓和而加强它的作用。
痰核瘰疠 软坚散结。
辨证施治 阴虚痰燥、痰从热化。
禁忌:
第一节 燥湿化痰
概念:
主治:湿痰证 主白滑,脉 缓或滑等。 常用药: 燥湿化痰-半夏、南星 健脾理气-白术、陈皮
二陈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与用法
半夏 橘红各五两(各15g) 茯苓三两(9g) 炙甘草一两半(4.5g)
生姜七片 乌梅一个
功用
燥湿化痰 理气和中
主治
湿痰咳嗽
病机
脾失健运,湿痰内生。 (肺)
咳嗽痰多
色白易咯
恶心呕吐

胸膈痞闷

肢体困重
或头眩心悸
苔白滑或腻 脉滑
脾失健运 (肺)
湿聚成痰
君:半夏 臣:橘红 佐:茯苓
生姜
方解
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燥湿化痰,理气行滞 健脾渗湿
制半夏之毒,化痰降逆, 和胃止呕
痰饮治则:
痰饮为水之渐,属阴邪。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调理脾胃
《医宗必读》:“脾为生痰之源,治痰不理 脾胃,非其治也”
温肾制水
《景岳全书》:“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 然无不由乎脾肾”。
治痰应理气 庞常安:“善治痰者,不治 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 矣”。
痰阻经脉 中风偏瘫偏枯 搜痰通络,行气 活血。
乌梅
使:甘草
收敛肺气
健脾和中
临床应用
1、治疗湿痰的基础方。 2、治疗痰证的通用方。 3、本方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 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者。
导痰汤
涤痰汤

燥湿化痰,均由二陈汤加味

组成:二陈汤-乌梅
导痰汤 +菖蒲、茹、
+南星、枳实、
人参
功用:增强祛痰行气之力 而兼开窍扶正
主治:痰厥;顽痰所致 中风痰迷
▪ 温胆汤见于《备急千金要方》,与现在讲 义上所的温胆汤不同,讲义上介绍的温胆 汤多一个茯苓,生姜的用量小,还多枣子, 就是姜枣为引,五片姜,加个枣,而《备 急千金要方》上的方子没有茯苓,生姜是 作为主药,而且用量特大,其他的药都是 二两、三两、一两,惟独生姜用的是四两, 所以温胆汤在后世提出来好多的解释,各 持己见。不管加不加茯苓,温胆汤完全说 它寒的也不差。
理解
▪ 枳实主要是通过它下气、破坚积、宽中, 合起来就能更好地除痰。
▪ 这个方子的特点就在于枳实和竹茹这两 味药。
▪ 生姜量的大小,由胃偏寒或胃不偏寒 来决定,但它能止呕,这是必用的。
第二节 清热化痰
清热化痰剂
主治:痰热证。 主症:咳嗽、痰黄,粘稠难咯。 兼症:胸痛、眩晕、惊痫等。 常用药物:瓜篓、胆南星、贝母等。
温胆汤
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与用法]
半夏 竹茹 枳实各二两(各9g) 陈皮三两(12g) 炙甘草一两(5g) 茯苓一两半(5g) 生姜5片 大枣1枚
汤剂,水煎服。
[功用]
理气化痰, 和胃利胆。
[主治]
胆郁痰扰证。
病机
素体胆气不足
情志不遂
胆失疏泄
气郁痰浊
胆胃失和
胆胃不和
胆气不足 又情志不遂
第二十章 祛痰剂
概念:
祛痰剂:组成-祛痰药,功用-消痰化饮,主 治-痰饮病。
痰-稠浊,饮-清稀, 形成:肺、脾、肾为主参与的水液代谢障碍。 主症:咳嗽。
作为病理产物—致病因素
痰饮分有形和无形(广意和狭意),停 留在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症状: 肺-咳嗽, 清空-眩晕, 胃-呕吐, 清窍、经络-中风痰厥、癫狂惊痫, 经络肌腠-痰核瘰疠。
理解--方解
▪ 两个温胆汤,主要的药是橘红、半夏、枳实、 生姜、甘草,一个有茯苓,一个没有茯苓。
▪ 两个方子都有竹茹,是治虚烦不得眠很好的 药,它的特点就是清而不寒,除虚烦,止呕逆, 祛痰和胃,在《备急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 中,都有用竹茹一味治疗虚烦不得眠的方子,说 明古人已经发现这个用处。它是清虚热的药,但 它不是寒性,同时能和胃祛痰,止呕逆。
▪ 由于二陈汤所治是水湿所生之痰,所以这两 个药在治痰当中是主要的药,既能燥湿,又能行 气,一个向上,一个向下,陈皮理气是向上而散, 半夏行气是向下而行,半夏还能散结,水湿聚而 成痰。
理解—方解
▪ 茯苓,通过渗利水湿,减轻生痰之源,已成 之痰需要化,未成之痰需要去,未成之痰就是湿, 祛湿等同于祛痰,这里所以选了茯苓、甘草,主 要是通过益气。
胆失疏泄
气郁生痰 痰浊内扰
胆怯易惊
头眩心悸
心烦不眠

夜多异梦

或呕恶呃逆
眩晕,癫痫
苔白腻
脉弦滑
方解
君-半夏 佐-陈皮
茯苓
(二陈汤)
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臣-竹茹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枳实
行气化痰,消痞满
使- 生姜 和胃,监制半夏毒性 大枣
甘草
配伍特点
温凉兼进 不寒不燥
临床应用
1.本方为治疗胆郁痰扰所致不眠、惊 悸、呕吐以及眩晕、癫痫证的常用方。
2.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神经官能症、 急慢性胃炎、更年期综合征、癫痫等 属胆郁痰扰者。
十味温胆汤
组成:温胆汤 -竹茹(清胆和胃)
+ 人参、熟地、五味子、酸枣仁、远志。 无清热之功,有补养心神之力。
功用:化痰宁心
主治:痰浊内扰,心胆虚怯,神志不宁。
理解
▪ 温胆汤成方在二陈汤之前,二陈汤是从 ▪ 温胆汤来的,而不是温胆汤由二陈汤加味 ▪ 而成的。 ▪
▪ 因为茯苓不仅渗湿利水,它具有先升后降的 特点,还可以补益心脾之气,与其他的利水药不 同,它有益气的作用,通过益气的作用,通过益 气增强运化水湿的作用。
理解—方解
▪ 乌梅的问题,在煎服法里有生姜、乌梅,很 少一点乌梅,每次服药为四钱,乌梅把核去了肉 就很少,肉不会有五分重,况且同时还有生姜, 用这一点的好处是乌梅可以生津,乌梅可以敛气, 在二陈汤的前提之下用一点乌梅,燥湿化痰而不 伤津,就使正常的津液不伤,它不是敛肺气,而 是助长肺气,因为里面还有甘草,那么要祛痰外 出,必须要有气,它起了一个帮助作用,把用量 控制的很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