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初中生物七上《光合作用》教案_16
5.1光合作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掌握光合作用的表达式和光反应、暗反应的物质变化。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合作用的相关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需要不断努力和探索。
4.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生物科学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图表、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形象的认识,提高学习效果。
3.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表达、倾听的能力。
4.设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
1.书面作业:
-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等,旨在检验学生对光合作用基础知识的掌握。
-撰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的小论文,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和自己的理解,阐述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实践作业:
-设计并实施一个简单的光合作用实验,如观察光合作用产物的生成、测定光合速率等,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1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第1节《光合作用》【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的第一节,“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属于新课标十大主题之一,而“光合作用”是它其中一个二级主题。
初中生物教学中,光合作用是第一个复杂而抽像的概念,它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目标】1、能正确书写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利用公式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并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
2、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3、利用光合作用原理,分析、解决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和意义2、光合作用原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和意义2、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设计思路】关于光合作用,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抽象而复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我通过学生熟悉的做饭,并写出做饭公式,反映出原料、场所、条件的重要性,归纳做饭的概念,引导学生归纳光合作用的相应公式,化抽象为具体。
之后整节课以光合作用的公式为主线来推导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的应用”,在前6个课时,通过对光合作用发展史的学习和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定义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因此,本节应当对前6节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升。
本节主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用一个公式贯穿全节课。
【教学过程】【教学板书】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光二氧化碳+水——>淀粉等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叶绿体2种原料 2个必要(条件和场所) 2种产物2、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要(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3、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光合作用过程(包含两种变化):物质转变:无机物——>有机物(主要是淀粉)能量转化:光能——>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4、光合作用的意义:1)食物来源2)能量来源 3)氧气来源5、光合作用原理应用:1、合理密植、2、间作套种3、提高光照强度4、延长光照时间5、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等等。
七年级生物上册3.5.1光合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今天上的这节课是关于光合作用的,我感到非常满意。学生们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在实验中也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和参与度。
我注意到,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学生们对光合作用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因为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才能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
4.行为习惯: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习惯对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部分学生可能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影响对光合作用的学习;部分学生可能缺乏合作精神,不愿意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限制了学习效果的提高。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知识层次较低的学生,应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对于能力层次较低的学生,应设计实验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素质层次较低的学生,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光合作用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光合作用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光合作用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光合作用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教室、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显微镜、植物叶片和光源设备、实验材料和工具。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生物学课程网站、在线学习平台。
3.信息化资源:PPT课件、教学视频、光合作用相关的电子书籍和文章、网络资源。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 教案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教案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能够: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2.探究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阐明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举例说明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3.说明根毛的结构,列举植物生活需要水分和无机盐的实验证据。
4.列举茎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实验证据。
5.描述植物通过气孔蒸腾水分的过程和意义。
通过学习本章希望你能认识到:尝试制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进一步熟练显微镜操作。
运用给定的材料制作叶片的结构模型,推测叶片的结构与功能之间联系,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在观察活动中,养成细致严谨、善于思考的科学品质。
1.教材地位:《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中的一部分知识。
2.教材内容: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等有机物,是绿色植物生活的最大特点;所以本章首先讲述植物的光合作用。
在《光合作用》一节中,先介绍光合作用有发现史,让学生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通过不同类型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学生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徒手切片,识别叶片的结构,利用制作模型讲解叶片的结构,最后,总结归纳领悟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制作叶片的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1、心理和生理特征: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生物学这门课有一定兴趣。
2、知识现状:七年级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已经有2月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在生活中,学生对光合作用现象虽熟悉,但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只停留在表面现象,尤其叶片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公开课教案设计
2016~2017学年下学期漳平市南片教研协作片教研活动公开课教案时间:二○一七年三月九日科目:生物开课老师:漳平市永福中学李华庆复习课:光合作用学校:漳平市永福中学开课人:李华庆班级:永福初级中学八年级(4)班时间:2017年3月15日上午第三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解释有关的实际问题。
3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4.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和产物;5。
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6。
验证绿叶在光下能造淀粉;能力目标1。
锻炼学生对试验现象的分析讨论能力;2。
正确分析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相关结论;3。
使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生理实验现象的基本方法,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1。
通过光合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生物科学的价值,增强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光合作用是第一个复杂的概念,在实验基础之上,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加以总结,让学生尝试用关系式的形式描述光合作用,并用语言加以描述。
本课时中的内容之间相互联系,前后连续性强,每个实验在解决某个问题的同时,又发现和提出新问题,为整个光合作用提出新课题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叶绿素等实验。
学情分析学生此之前,已初步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发现史;通过不同类型的实验探究活动,形成了对光合作用的初步认识。
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通过联系生产实际使学生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教法学法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思维能力。
讲练结合,导学,归纳总结。
复习上节知识1。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2。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3。
动物结构层次多了什么?4。
植物体由六大器官组成,根、茎、叶、营养器官。
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
考向聚焦1、题型分析: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光合作用的原理及过程。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引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和问题引导,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光合作用。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演示光合作用的表达式:6CO2 + 6H2O +光能→ C6H12O6 + 6O2。
二、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1课时)”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认知发展、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和思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绿色植物的基本组成,为学习光合作用奠定了基础。
1.书面作业:
(1)请简述光合作用的概念、表达式及基本过程,要求文字表述准确、条理清晰。
(2)分析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并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
(3)列举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并解释它们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实践作业:
(1)观察身边的绿色植物,了解它们在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光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4.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和互助精神,但分工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5.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普遍具有环保意识,但可能对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认识不足。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责任感。
(5)总结:通过思维导图、小组汇报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3.5.1光合作用教案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知识点,掌握相关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前的自主探索和课后的拓展应用,学生将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如何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和思考。
5.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课堂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将能够与他人合作,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6.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参与实验和观察,学生将能够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和实施实验,以及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重点:
1.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光合作用的条件。
3.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
难点:
1.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换。
2.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解决办法:
1.对于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可以通过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工具进行直观展示,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促进共同思考和理解。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能量来源等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为后续学习生态系统、生物的生长发育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通过学习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条件和意义,学生将能够: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光合作用》【一等奖教案】
2、物、动物 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能
量直接或间接来源。
3、物的光合作用则能吸收二氧
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 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立体高效种植
小结 :
学生归纳
教师点拔
学生进行讨论
师生共同归纳
教师讲述
师生共同小结
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生产上为提高 植物的光合作用所采取的措施。
5.1光合作用
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方面
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 种植的指导意义。
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思想教育
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一 草一木的生态学意识。
重点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
光合பைடு நூலகம்用的实质
光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光合作用包含两种变化(实质):
物质转变: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
无机物转变成淀 粉等复杂的有机物
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总结
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通过一系列实验等学习活动,对光合作用形成一定的感性誝,要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归纳,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光合作用概念的要素。
关键
光合作用的实质
教法
讨论法,研究法。
教具
挂图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课前热身:1、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什么?
2、光合作用可以释放什么气体?
3、光合作用需要__?
__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北师大版七上第1节《光合作用》教案
北师大版七上第1节《光合作用》教案第一节光合作用(单位:焦陂职高学科:七年级生物学教师:张殿刚日期:2013-10-25)课题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教学目标:①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②通过几个经典实验的图示,培养学生对图示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初步领悟科学家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使学生领悟到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结果。
②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接受科学素质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1、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解释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3、说明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教学难点:阐明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引题】拿出准备好的一盆花和几粒种子,问学生种子是怎么长成高大的植物的?谁知道光合作用是怎么发现的?是哪些人发现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
【教授新课】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1、学生分组组讨论学习分析其中三个实验的基本过程 (1)海尔蒙特他在90kg干燥的细粒土壤中,种了一棵2.3kg重的柳树,然后往盆里浇纯净的的雨水,但不供给他其它营养物质。
五年后,他发现柳树的增重74.5kg,土壤仅减少0.057kg。
提出质疑:柳苗增加的74.5kg从哪儿来呢?首先不可能来自泥土,因为仅少0.057kg的干泥土变不出来74.5的柳苗树来。
而整个实验中施加的唯一的东西只有水,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什么?如果你是海尔蒙特,你会得出什么结论?结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是水不是土。
植物生长需水作为原料。
过渡:海尔蒙特当时还不知道光合作用是怎么回事。
这为后人留下一个问号。
(2)时光推移到十八世纪,有一位科学家对气体非常感兴趣,他就是普利斯特利。
我们来观察他的实验,在一个玻璃罩中放了一支蜡烛,过一会儿,熄灭了,在一个玻璃罩中放了一只小白鼠,结果很快也死去了。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6.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梯度性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逐步攻克难点。
7.课后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绿色植物,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环保意识。
8.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此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请学生收集有关光合作用的科学史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了解科学家们为探索这一过程所付出的努力。在下一节课上,学生将分享自己的收获,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5.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感悟文章,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了植物的基本生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有一定的认知,但对光合作用的深入理解及实际应用尚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科学探究方法、实验操作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光合作用的学习中,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光合作用的动画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1.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光合作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等方面。
3.创设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口头提问、实验操作、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利用多媒体播放光合作用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条件及产物,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概念: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合作用的条件:光照、叶绿体、酶等。
1.生活情境的巧妙融入
本教学案例充分将生活情境与学科知识相结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光合作用的价值。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
案例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通过自主提问、合作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逐步解决问题,从而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知识。
3.创设实验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问题导向
1.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如:“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怎样的?”“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有哪些作用?”等,激发学生的思维。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适时引导和解答,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名校备课]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3.5.1《光合作用》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第4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目标: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3、通过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实事求是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难点:探究叶绿素在光下形成的实验。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展示一组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图片。
2、提出问题:由一粒种子发育为一棵植株,植株还可以结满果实,这些物质从何而来呢?二、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1、指导学生阅读。
2、到各组参加学生讨论,引导各小组根据科学家的实验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
3、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小结。
三、探究光合作用1、从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我们能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和场所作出初步解释,这些解释是否正确呢,需要我们进行逐一验证。
2、怎样进行验证?3、实验操作(1)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2)检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板书设计:第1节光合作用一、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1、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2、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氧气3、光合作用的条件:光照、叶绿素4、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素二、探索光合作用(1)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2)检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第二课时)叶片与光合作用1、引入:战士事先准备好的几段枝条,同学们课前也在校园内观察了树叶,请同学们谈谈你观察的现象。
2、展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并指导学生正确观察。
3、幻灯片显示讨论题。
4、让学生指出叶子表皮上成对呈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及气孔。
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1、韭黄和刚发出的豆芽。
2、对讨论结果进行交流发言。
3、指导学生设计方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2.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的能力和经验,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3.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学习动力。
4.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培养他们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实验报告、小组课题研究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程度。
4.教学反思与改进:
(1)教师应在课后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的科普短文,字数在300-500字之间。要求:内容准确、条理清晰、语言生动,能够向他人普及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
2.设计一个简单的光合作用实验,操作步骤明确,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实验过程中能够观察到明显的光合作用现象,通过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
2.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以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为例,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内容:采用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光合作用的知识。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4)课后作业:布置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生态环境等。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及设计构想本节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一节内容。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最重要的生理作用之一,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经了科学家们二百多年的探索,渗透着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
教材将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列在整个章节之首,通过海尔蒙特的柳树种植实验,普利斯特利实验,及萨克斯等人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来分析、讨论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及产物,取得一定的感性认识,激励学生从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中汲取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对接下来光合作用的场所、实质等知识的吸收、理解、运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科学家的实验,激发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强烈的研究兴趣,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的能力。
通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对照实验,并用实验亲自验证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体会和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科学家们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分析实验原理,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以及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2.运用实验法设计相应的探究活动,并依次进行土豆,天竺葵新鲜叶片,脱色天竺葵叶片,以及按萨克斯实验过程处理并脱色的天竺葵叶片滴加碘液的实验,体会和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发展的过程,学习科学家们锲而不舍,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好奇心,乐于探研,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通过科学家们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分析实验原理,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2.设计“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不是来自于土壤”,“光是普利斯特利实验成功的关键”,“光是绿色植物合成淀粉必须的条件”等实验,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七年级生物上册3.5.1光合作用教案北师大版(new)
光合作用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一节光合作用
一、教材分析
教材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进行探讨。
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新鲜树叶的徒手切片,认识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
最后,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
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能力目标:
独立完成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
●情感目标:
1.通过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
一般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一草一木的生态意识。
三、重难点:
●重点:
1.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的实验。
2.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
1.探究叶绿素在光下形成的实验。
2.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四、教学:7
五、教学过程:
一.引题为什么绿色植物的叶和一些茎会是绿色呢? 那是因为它们含有一元素叫叶绿体,这个叶绿体它有什么作用呢?用处可大了,它能利用光能,把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同时释放氧气,由此我们说叶绿体的作用非常巨大,植物少了它就不能存活,在这里,我们把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发现,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那么,植物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二.教授新课(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材料一、17世纪,范·海尔蒙特的实验材料二、18世纪,普利斯特来的实验材料三、20世纪,希尔的实验
2.分析上述三个实验的基本过程(1)范海尔蒙特他在100kg干燥的细粒土壤中,种了一棵 2.5kg重的柳树,然后往盆里浇水,但不供给他其它营养物质。
五年后,他发现柳树的重量为82.5kg.
(2)在光照下,普利斯特莱让一只蜡烛在内有薄荷枝条的玻璃罩里燃烧至熄灭。
十天后,薄荷枝条仍是繁茂的。
当普利斯特莱重新点燃熄灭的蜡烛时,蜡烛又重新明亮的燃烧起来。
(3)希尔巴植物的叶片烘干后,碾成粉,然后把叶绿体和叶绿素一起提取出来。
他把这些叶绿体和叶绿素与不同的铁化合物相混合。
当他把光照射在这个培养的混合物上时,出现了气泡。
当光照停止后,氧气流也停止了。
3.归纳每个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并在书上图64中用文字或符号表示出来。
(由学生自己归纳)(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由学生自己归纳)
三、练习(思考题)
上新课前,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叶片的哪些细胞含有叶绿体?
回答: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师:很好,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那我们如何去验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实验证明。
(一)解疑导拔,合作探究
实验指导:
1、剪取你所喜欢的形状的黑纸片(小于叶片从上下两面将处理过的天竺葵叶片遮盖起来,然
后放于光下照射30分钟。
2、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观察叶片的颜色的变化把黑纸片放入盛有适量酒精的小烧杯里,
水浴加热,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3、用自来水冲洗叶片,再向叶片滴加碘液。
4、稍停片刻,用自来水冲洗碘液,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水浴加热后,叶片变为什么颜色?
3、加碘液后,叶片变为什么颜色?能否判断叶在光下制作的是什么物质?
学生实验
回答1: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将用于实验的植物叶片中的淀粉除去。
不至于影响实验想象。
师:很好,在黑暗处叶片不能再进行光合作用,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一部分通过叶脉运输到其它部位,还有一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掉。
回答2:水浴加热后,叶片变为白色。
师:为什么变为白颜色呢?
回答:略。
师:由于酒精溶解了叶绿素,从而去除了叶片中的绿色。
回答3:加碘液后,叶片四周变为了蓝色,而被纸片遮住的地方颜色没变,从这可以判断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淀粉。
师:淀粉遇碘液变蓝色是我们判断淀粉存在的有力证据。
那为什么有上面现象产生呢?
回答:因为叶片被黑纸片遮住后,就不能接受光进行光合作用了产生淀粉,所以加碘液后四周显蓝色,而中间不显蓝色。
(三)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师:很好,从今天的实验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回答:光合作用能产生有机物,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师:淀粉是一种贮藏大量能量的有机物,玉米、小麦、水稻等种子含有大量的淀粉。
引深探究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提出什么新的问题呢?
回答:1、二氧化碳和水是怎样形成淀粉的?
2、光合作用能否产生其它有机物?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回去思考,并查找有关资料去探究。
我们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
现,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那么,光合作用的
场所在什地方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T:光合作用需要光,那我们来想一想,在植物中哪一部分能吸收大量的光呢?
S:叶子在植物体中能吸收大量的光。
T:那光合作用应在什么地方进行的呢?
S:在植物的叶子里进行的。
T:哪我们就知道叶子中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一)、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参天大树拔地而起,枝繁叶茂:纤纤小草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绿色植物一般具有叶,中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我们来看一下几种植物的叶子。
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让学生看几种植物的叶子。
S:它们都有一个长长的柄和叶片。
T:我们反长长的柄叫做叶柄。
T:同学们,你认为光合作用是在什么地方进行的呢?
S:光合作用是在叶片地方进行。
叶片是叶子和主要器官,下面我们研究一下叶片和结构。
学生实验:
请大家来练习一下徒手做切片,并且识别一下叶片的结构。
1、学生4人一组,先观察绿叶。
2、制作叶片切面的玻片标本,
●把绿叶放在载玻片上,用手把绿叶按平。
●用刀片慢慢的切绿叶,绿叶切的越薄越好。
●把切好的绿叶放入有水的培养皿中,使叶片的切片散开。
●在培养皿中选择最薄的切片放在载玻片上,然后盖好盖玻片。
3、将制好的玻片标本,入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观察,说出叶片和结构
如书上P71图
绿色植物的叶片一般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
表皮位于叶片的最外层,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
表皮细胞的外壁常有一层角质层,可以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叶内的水过度散失。
表皮上有一种成对存在的肾形细胞,叫做保卫细胞。
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叫做气孔。
气孔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叶肉位于上表皮与下表皮之间,一般分为栅栏层和海绵层。
栅栏层的细胞排列比较整齐,细胞里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海绵层的细胞排列比较疏松,细胞里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叶脉分布在叶肉之间。
叶脉具有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还具有支持叶片的功能。
(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片的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又含叶绿素。
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绿叶细胞中,叶绿素的含量很多。
学生实验
观看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学生4人一组,把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注意细胞中的绿色部分。
讨论:叶片为什么呈现绿色?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
叶绿中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没有叶绿,绿钯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也需要光。
只有在地定强度的光照下,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来源。
叶绿素也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
因此,生产实践中,可以利用“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的原理生产韭黄。
一、小结
植物的叶是光合作用的器官,叶中的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使叶子呈现绿色。
二、社会实践
1、在生活中寻找不是绿色的植物。
2、到农村菜农家学习如何生产韭黄。
三、答案
一、思考题的答案
1、判断(1)╳(2)√
2、选择(1)B (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