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考试答案复习资料 (2)
中国政治制度史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一章至第三章作业讲评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结论都带有()性质。
BA、科学B、假说C、阶级D、客观2前国家时期的最后一种政治组织是()CA、部落B、部落联盟C、酋邦D、氏族二、多项选择题1、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主要研究内容是()ABCA、国家体制;B、对国家行为发生持续或重大影响的国家体制之外的制度现象,比如政党制度、工会制度、商会制度以及其他社团组织等;C、前国家时期的制度形态。
D、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2、国家的形式特征有哪些()ABCDA、出现了一个中央政治权力中心以及保证这一权力中心存在的行政、司法、军事组织、税收制度;B、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阶级分化;C、形成了有一定针对性的固定领土区域的观念,D、形成了支持最高权力中心存在和运行的国家意识形态。
3、人类从蒙昧时代走向文明社会两个初级的政治组织是( )BDA、酋邦B、群队C、部落联盟D、部落三、判断题1、在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上,摩尔根的分析模型是唯一正确的科学的分析模型()A、正确B、错误第二章一、单选题1、华夏集团的活动区域()AA、陕西和甘肃B、河南山东C、云南广东D、四川一带2、东夷集团的活动区域()BA、陕西和甘肃B、河南山东C、云南广东D、四川一带3、华夏集团的代表人物()BA、蚩尤、九黎B、黄帝、炎帝C、太昊、少昊D、尧、舜4、东夷集团的代表人物()CA、蚩尤、九黎B、黄帝、炎帝C、太昊、少昊D、尧、舜二、多项选择题1、徐旭生将传说时期中国境内的存在的部落集团划分为哪三大集团()ABCA.华夏集团B.东夷集团C.苗蛮集团D.炎黄集团2、黄帝以来最高政治权力的基本特点是()ABDA、最高政治权力为联合体内少数具有血统优势的氏族所把持B、最高权力呈现出个人化的专制倾向C、以巫术化的合法性观念为主要支撑D、最高权力的“政教一体化”3、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一般是指()。
ABC A.燧人B.伏羲C.神农D.女娲5、战争在中国国家起源上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表现在()ABA、战争开辟了中国文明独特的起源之路。
中国政治制度史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答案中国政治制度史答案【篇一:中国政治制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政体标志着统一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
( √ )2. 中国传统社会在政治上是神权从属于皇权;思想上,宗教【佛教和道教】与儒学同处于官3.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具有强大内聚力、扩散性和凝固力的外放型社会。
6.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借左丞相胡惟庸谋反案,罢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一职,并以诏书形式宣布。
至此,推行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被最后废除。
( √ ) 7.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制逐渐向三省制过渡,三省制初步形成。
( √ )8. 唐代后期的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政权力机构,简称枢府,掌军国机要务、军籍、武官系统10. 明朝州有二种类型,一种称直隶州,另一种称府属州。
( √ )11. 唐玄宗开元年间编篡的《唐六典》是我国最早的行政法典。
( √ )12. 《大清律案集解附例》是一部以《大明律》为基础编订的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部完备14. 《法经》,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的成文法。
( √ )二、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法律集中体现维护王权制度和父权家长制的基本精神。
( c )是实际的最高立法人。
a.宰相b.御史c.天子2. 秦汉时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典客)。
3.启是从暴力夺取政权的,将传统的首领选举制改为( c )。
a.君主立宪制b.共和制c.世袭君主制d.民主共和制4.国内外第一部最大部头的现代方法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性著作是( c )。
a.《中国古代社会研究》b.《中国考试制度史》c.《中国政治制度通史》d.《中国政治制度史》5.中国的奴隶制时代,通常指迄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立国,而止于( c )时代的公元前476年的这一长时段的历史。
a.商朝b.周朝c.春秋d.战国6.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c )。
a.人治与法治的矛盾b.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的矛盾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7.北魏宋宇文政权以( d )为本,建立六官制度。
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总复习资料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材料一:简答题【1】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5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内容广泛,举凡中国历史上与政治制度相关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思想、文化、社会等的有关部分,都必然要纳入其内容之中。
1、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活动及其效果,包括政治体制、政治社会背景、政治理论根据、政权结构、政治运行过程,以及因此产生的各种形式的制度。
2、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状况,包括国家机关的组织结构、形式,职、权、责、利的划分和运用,以及互相配合密切相关的行政、立法、司法、军事、监察、考试、选举、政党、财政、文教卫生、礼仪、民族、文书、职官管理等制度。
3、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对历史和现代产生过不容低估的影响。
4、中国历史上产生过的政治思想和有关政治的各种学说,也就是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主要内容。
5、中国历史上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社会活动及文化传统,是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不可忽略的内容。
6、历史上对于政治制度的妥善运用,对统治环节和行政的监察,对官吏的规定和举措,培养、任用、考核等管理,也是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必不可缺的内容。
7、中国政治制度史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有必要将之纳入世界范围进行评价,而国外学术界对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看法,也应该是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必须注意的方面。
【2】试述晚清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P79主要内容有:1、政治制度方面。
中心内容是宣布预备立宪和进行国家政体及官制的改革,允诺改变沿袭数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逐步改行君主立宪制度。
2、军事制度方面。
淘汰绿营、防勇等旧式军队,编练新军,颁定新军制,划分兵种,制定了招募、训练、给养、军器等制度,开设武备学堂和各种军事学堂,派遣大量留学生出国学习军事,编练新军,首次设置海军部。
3、行政制度方面。
从建立外务部开始,陆续设立商部、巡警部、学部、邮传部等,飞出满汉复职制度,实行单一领导,其后,又成立责任内阁,设立总理大臣,使行政机构有了一些近代的迹象,但清政府没有放弃任何带实质性的统治权力。
2024(精选)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背题及答案
2024(精选)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背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封建宗法等级制度C.君主立宪制D.宗族家长制2.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提出的指导方针是()。
A.“发展体育运动,扩大国际沟通”B.“发展体育运动,增加人民体质”C.“主动参及竞赛,增加人民体质”D.“友情第一,竞赛第二”3.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最根本缘由是()。
A.列强之间的冲突B.国际舆论的指责C.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D.清政府的妥协4.对第一次国共合作起了促进的共产国际派遣人员是()。
A.马林B.越飞C.鲍罗廷D.李德5.1924—1926年的中国国民党是一个()。
A.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B.官僚资产阶级的政党C.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D.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6.被誉而“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A)。
A.林则徐B.魏源C.李鸿章D.康有为7.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时间是()A.1937年7月B.1938年5月C.1938年10月D.1941年12月8.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安排,把优先发展()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
A.农业B.轻工业C.重工业D.工业9.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到1919年时中国无产阶级人数约有()。
A.100万人B.200万人C.300万人D.400万人10.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又称为()。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普法战争D.甲午战争11.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
A.属于革命对象B.属于革命领导阶级C.属于革命力气D.什么都不是12.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
A.地主阶级B.工人阶级C.农民阶级D.资产阶级13.()不是西方列强发动殖民扩张的目的。
A.传播资本主义文明B.实现更多的剥削,掠夺C.攫取巨额财宝D.获得经济上,政治上的附庸14.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强学会B.兴中会C.同盟会D.国民党15.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
福师1108考试批次《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108考试批次《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教学中心专业学号姓名成绩注: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开卷)一、名词解释:(共20分)1、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
所谓三公,是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总领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政务。
三公分别领导九卿,名义上是宰相之职,他们总隶于皇帝。
所谓九卿,就是奉常(后改太常),掌宗庙礼仪和文教;郎中令(后改光禄勋),掌宫廷车马仪仗及牧养;廷尉(几度改为大理),掌司法;典客(后改为大行令、大鸿胪),掌诸侯、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宗正,掌皇族事务;治粟内史(后改为大农令、大司马),掌国家财政;少府,掌皇帝私人财政及山海池泽之税。
除此之外,还有与九卿地位相当的中尉、大长秋等。
这些官员与九卿合在一起称为“列卿”。
三公九卿等都由皇帝任免和调动,不能世袭。
2、三省六部制隋代在前代基础上更新厘定中央官制,确立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三省即尚书省、门下省、内史(唐改中书)省,共同组成中央辅政机构,为最高行政机关。
六部隶属于尚书省,分管各项政务,其分工如下:吏部掌管官吏的铨选、考课、勋封等事务;户部掌管户口、田土、赋税等事务;礼部掌管礼仪、祠祭、学校等文教事务;兵部掌管军事行政、后勤供应、武职铨选等事务;刑部掌管刑法狱讼和司法行政等事务;工部掌管水利土木工程及工匠等事务。
三省六部是隋代新的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唐朝曾编入著名的行政法典—《唐六典》之中,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二、简答:(共30分)1、清末政治制度的变化。
答案要点:从三个方面的改革来回答:一是军事制度的改革,主要是建立了陆、海军。
二是行政机构的改革,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调整和增设中央各部,组织责任内阁。
三是教育制度的改革,建立新式学堂,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废除八股文,另立取士标准。
中国政治制度史参考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参考答案第一章至第三章作业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制度史著作是。
B、《周礼》2、中国专门的制度史研究在唐代出现了扛鼎巨著,这就是杜佑所著的。
A、《通典》3、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代表了我国学界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
C、白钢4、中国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结论都带有性质。
B、假说5、长期以来,在国家起源这一问题的研究上.我国学者所接受的主要是所建构的分析模型。
C、摩尔根6、部落是氏族组成的,这种联合通常是依据力量。
A、血缘D、领导人的威信7、前国家时期的最后一种政治组织是。
C、酋邦8、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创造了所谓“挑战——应战”的文明生成模式,他强调的自然环境对国家的出现和人类社会组织进化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B、相对恶劣二、多选题1、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主要研究内容是(ABC)。
A、国家体制B、对国家行为发生持续或重大影响的国家体制之外的制度现象C、前国家时期的制度形态2、怎样理解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现实意义?A、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政治史本身就富有极大地吸引力。
B、当代中国政治的许多问题都带有传统色彩,不对传统有较深的研究和理解,很难建立起对当代政治问题研究有说服力的模型。
C、中国政治制度特有的政治智慧,对今天的政治发展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D、从中国政治学的学科建设角度看,也必须更多地从中国政治传统中开发有用的学科建设资源,才能建立起属于中国自己的政治学学科体系。
3、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著作中,有三部著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被称为“三通”,请问下列哪三部著作被称为“三通”?A、唐代杜佑的《通典》B、宋代郑樵著《文献通考》C、元代马端临的《通志》D、明代官修《明会典》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特点有哪些?A、从现代学科归属看,中国古代制度史的研究基本属于史学的研究范畴,研究者基本是历史学家,方法大抵是传统的史学方法。
B、从研究目的看,传统制度研究带有明显的“学以致用”特点。
中国历史政治纲要试题库(含答案)
中国历史政治纲要试题库(含答案)1. 中国历史政治纲要试题1. 在中国古代,下列哪个朝代完成了统一全国,建立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制?- A. 唐朝- B. 魏晋南北朝- C. 宋朝- D. 秦朝- 答案:D答案:D2. 以下哪个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 A. 太监- B. 文人- C. 地主- D. 君主- 答案:D答案:D3.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是哪个朝代的重要政治人物?- A. 三国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清朝- 答案:A答案:A4. 下列哪个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考试科目?- A. 四书五经- B. 诗词歌赋- C. 数学化学- D. 体育素质- 答案:A答案:A5.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对提高什么人的社会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A. 农民- B. 商人- C. 士人- D. 工匠- 答案:C答案:C2. 答案解析1. 选项D是正确答案,因为秦朝通过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完成了统一全国的任务,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
唐朝、魏晋南北朝和宋朝都没有实现全国统一。
2. 选项D是正确答案,因为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君主是最高的统治者,地主、文人和太监都属于君主的统治对象。
3. 选项A是正确答案,曹操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他在战乱时期积极活动,一度掌握实际的国家权力。
4. 选项A是正确答案,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考试科目主要是四书五经,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经》等。
5. 选项C是正确答案,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士人,给予他们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
这使得士人成为封建社会中的统治阶层。
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及答案《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一、填空题(共计40分。
每空1分。
)1、《法经》是一部以()为主体,旨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和等级制度的法典。
2、秦在郡设()作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3、()时期,尚书台脱离少府,成为独立的中央机构。
4、魏晋时期,中央军队分成()和()。
5、唐代开始,逐渐确立了在皇帝生前即上()的制度。
6、隋唐时期,确立了以()为核心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7、()是分科举拔人才的制度。
8、元代把大都周围一带称为(),直属中央中书省管辖。
9、明清时代的监察机构是()。
10、清代辅政机关实行()与()双轨制。
11、清末,以两江总督兼任(),驻(),北洋大臣由()兼任,驻()。
12、1861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以培养与外国往来交涉的买办人才。
13、康有为要求改政体为()政体,以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14、清末设立的“民意机关”,在中央是(),地方是()。
15、1911年,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通过了《》。
1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是(),简称《》。
17、1912年,在宋教仁推动下,同盟会与几个党派联合,改组为()。
18、北洋政府时期,跨省的军事机构是()和()。
19、1926年,中政会一度改名为()。
20、1928年10月通过的《》,奠定了国民政府五院制的基础。
21、国民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是()。
22、国民党统治时期,所谓县自治的议决机关是()及()。
23、工农民主政权的中央政权机关,包括()、()、()。
24、工农民主政权在检察工作方面采取()制。
25、抗日民主政权的权力机关,是各级()。
26、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1948年在()解放区设立了全国性的金融机关()。
27、54年宪法规定,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
28、54年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体系由三级两层改为()。
二、名词解释(总计32分,每小题)1、内服和外服2、宋代磨勘制度3、清代官缺制度4、淮军5、安福国会6、公务员惩戒委员会7、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8、人民检察院组织活动原则三、问答题(共计28分,1至4小题,每题6分。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考试答案复习资料(2)
中国政治制度考试答案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前国家时期和一些少数民族政治组织的最普遍的形式是酋邦。
2、早期国家起源的模式有氏族模式和酋邦模式两种。
3、最高权力的称谓,夏代称后,商代称王。
4、中国早期政治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巫术和政权的结合。
5、夏代在王之下有少量的高级贵族组成的执行机构,有三正和左右六人。
6、商代王位继承的两个原则是以母为贵和长子原则。
7、西周中央政府文职系统因职事不同可以分为政务性和宗教性两类。
8、西周时期诸侯国对周王承担的义务基本上是政治性和军事性的,而在经济方面的义务是象征性的。
9、郡县制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由于它的出现,意味着选官制将逐渐代替“世卿世禄制”。
10、职官制度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形成较为完备的职务设计,在制度层面则发展出上计制度。
11、在唐朝,皇帝的名号制度更加完备,除了名号之外,生前要加尊号,死后要加谥号。
12、宦官在唐以后称太监,宦官制度是后宫制度的派生物。
13、明代宦官的组织系统是二十四衙门,而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是整个宦官集团的首脑。
14、西周时期存在两个职官系统,一是负责处理国家事务的外朝官系统,二是负责王室事务的宫廷系统。
15、作为正式机构,宰相制度出现于春秋,当时被人们称为“执政”或“相”。
16、西汉自武帝时起,开始出现“内朝官”与“外朝官”之分前者最重要的是尚书,而后者则以宰相为首。
17、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权不断转移,东汉政归尚书,魏晋政归中书省,南北朝政归门下18、为解决三省运行的不协调,唐高祖设政事堂会议作为议政决策机构,并逐渐变成了正式的宰相机构。
19、北宋前期,中书门下主民政,枢密院主军政,三司财政,彼此不相统属。
20、南宋时,宰相兼领枢密使,则民政、军政财政等诸权始并于宰相21、中国古代的正途选任制度,西周是“世卿世禄”制”,战国是“客卿制度”。
22、唐朝的科举考试科目分常举和制举。
23、唐代对官员品德方面的考核,以“四善”为标准,在才能方面的考核以“二十七最”为标准。
中国历史政治纲要试题库(含答案)
中国历史政治纲要试题库(含答案)1. 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项基本原则?请简述每个原则的内涵。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项基本原则包括: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和平共处、非干涉内政、互不侵犯。
这五个原则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准则,用以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 独立自主:强调国家的独立地位和自主权,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侵略和干涉,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 平等互利:主张各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应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主权和利益,推动国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 和平共处:主张各个国家应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和冲突,发展和平共处的国际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 非干涉内政:反对任何国家对其他国家的内政干涉和施压,尊重各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选择。
- 互不侵犯:承认并尊重各个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
2. 解放战争后,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是什么?请简要解释。
答案: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包括第一世界、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
- 第一世界代表的是美国和他的盟国,这些国家以经济高度发达、军事强大为特征,强调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行为。
- 第二世界代表的是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追求社会主义建设和独立自主,与第一世界进行一种特殊的对抗。
- 第三世界代表的是亚非拉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其他不结盟国家,这些国家正在争取国家独立、发展经济和维护国家利益。
这个理论的提出对中国外交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标志着中国转变为大国主义,倡导国际关系的多极化与和平共处。
3. 什么是中国的最高纲领?请简要陈述。
答案:中国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指在对抗、消除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和阶级敌对之分的社会制度。
中国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请简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题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2)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60题。
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前的字母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1.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
A.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B.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紧密联系 D.结构稳定、延续,发展缓慢、迟滞2. 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
A.儒家思想 B,君主专制制度 C.宗族家长制 D.道统思想3. 19世纪,在世界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清朝统治阶级却(),固步自封,致使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差距。
A.腐朽堕落B. 闭关锁国C.狂妄自大D.坐井观天4. 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其对中国殖民剥削的主要形式是()A.商品输出 B.资本输出 C.垄断商品倾销市场 D.掠夺廉价劳动力5.有人说,英国是用三样武器打开中国大门的,使用这三种武器的先后顺序是()。
A.商品→鸦片→炮舰 B.鸦片→商品→炮舰C.商品→炮舰→鸦片 D.炮舰→鸦片→商品6.《海国图志》一书在当时产生的直接作用是()A.冲破了闭关锁国的状态 B.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C.介绍西方的先进技术 D.探索出了强国御侮之路7.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规定关于关税条文的不平等条约是()A.《望厦条约》 B.《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黄埔条约》8. 1863年1月,太平军在浙江绍兴重创外国侵略者指挥的洋枪队“常捷军”,打死其统领、法国人()A.法尔思德 B.华尔 C.贺布 D.勒伯勒东9.在1885年中法战争中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清朝将领是()A.刘铭传 B.冯子材 C.关天培 D.邓世昌10. 近代中国,曾统治台湾长达半个世纪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英国 B.葡萄牙 C.俄国 D.日本11. 1900年,沙俄入侵中国东北,沙俄军警把中国人居住的村庄烧光,对数千手无寸铁的居民实施枪杀或驱入黑龙江中淹死,制造了()A. 旅顺大屠杀B. 黑龙江惨案C. 清川江金矿惨案D. 江东六十四屯惨案12.从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的一系列反侵略战争都以失败而告终,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中国制度史复习资料
中国制度史复习资料《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资料绪论:1.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定义:中国政治制度史是研究中国历代国家政权性质、政体构成形式,以及有关国家各种典章制度,具有综合性质的专门史和政治学的基础学科。
2.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历史上的政体、国体和国家结构等一系列政治制度。
3.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内容:1.)政治制度的内容是国体2).中国政治制度史所研究的政体3).国家结构4).中国历史上产生过的政治思想和有关政治的各种学说,5.)政治制度的运用6).中国政治制度是世界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4.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特点:一、权力一元国家本位二、政治世俗化三、政治伦理化四、国家机器人格化五、权责分离六、公开承认不平等的原则,第一章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原始社会出现的政治制度萌芽1.三皇五帝:三皇(原始社会初中期)天皇、地皇、人皇(泰皇)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五帝时期(原始社会末期):五帝(存在三种说法)伏羲、神农、尧、舜。
黄帝、颛顼、帝喾、帝舜。
少皞、颛顼、尧、舜。
2.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原始人群--血缘家庭--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前氏族公社的原始人群:群体中设有首领,以身强力壮又凶勇慓悍的人来充当。
实行血亲婚配。
血缘家庭:集团的首领是按辈份排定的。
它是一个生产和生活单位,又是一个内部互婚的集团,但排除了上下之间的通婚。
氏族:氏族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是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经济单位,也称为氏族公社。
它经过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发展阶段。
胞族和姻族:原始胞族是由两个以上的氏族自然结合起来的联合体,是从一个氏族分裂而又重新组合起来的,同一胞族的氏族互为兄弟或姊妹氏族。
原始姻族是通过联姻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部落:是氏族组织的联合体,由若干个氏族、胞族联合而成。
部落设有首长,由本部落各氏族推选有威望的氏族首领担任。
部落联盟:部落联盟是由两个以上的部落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结成的联合组织,产生于原始社会。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提纲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提纲第二章春秋战国到秦汉名词解释:三公九卿(P43)、察举(P67)、征辟(P68)问答题:(1)为什么说庞大的官僚体系是“大一统”帝国的必然产物?(2)汉朝在中国官僚体系的发育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第三章三国、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九品中正(P87)、户调式(P89)、宗主督护制(P96)问答题:(1)为什么说三省制对于官僚制的进化有积极意义?(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贵族政治的特征是什么?第四章隋唐名词解释:三司推事(132)、枢密使(136)问答题:(1)唐朝宰相体制的特点是什么?(2)唐朝监察制度和政治运行有何关系?(3)唐朝道这一级地方政权有着怎样的演变过程?第五章五代十国问答题:文治精神为什么是必要的?第六章两宋名词解释:三司使(P152)、三舍法(P162)问答题:(1)宋代中央政府设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为什么宋代会如此轻视行政效率?第七章金元名词解释:忽里台(P184)、达鲁花赤(P185)问答题:(1)元朝皇帝制度的双轨制对元朝制度的发展有何影响?(2)元朝的决策机制有什么特点?第八章明清名词解释:司礼监(P203)、军机处(P232)、通政使司(P234)、密折制度(P234)、理藩院(P246) 问答题:(1)明代的监察机构有什么特点?对于强化君权有什么作用?(2)清朝的体制外的决策有哪些?有可能考论述题的是:(1)纵向分析三省六部的形成、演变发展过程(2)纵向分析监察区划到行政区划的演变注:(1)这是根据老师点的重点而总结的大纲,名词解释我在后面都标出了页数,而问答题就要靠大家自己根据书上的内容组织语言了。
(2)大家复习最好要结合老师发的讲义,内容虽然很多。
我把其中重要的内容用红笔标出,再传到群共享里。
(3)考试的类型是①名词解释②简答题③论述题(4)考试时间:2013年1月8号上午9点到11点考试地点:一教(361)。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考试资料整理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考试资料整理一、名词解释1 .察举制;经过考察以后进行荐举,他是在先秦乡里荐举选任制度上的一种选官制度,盛行于两汉,在南北朝时期衰落。
在以后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存在。
2.嫡长子继承制;中国古代宗法社会王权制度的体现形式,宗法制的特点是在于区分嫡庶长幼是在商代就已确定的。
古代王位继承就是根据嫡子制建立的,一般情况,择立的原则是''立嫡立长不立贤,立子立贵不以长。
如果没有生子,则在庶子中选择。
这种嫡子继承制的制度,使得政治上一人独尊的专制制度更加巩固。
3.改土归流;改土归流是明清两代对云,桂,川等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和改革制度,即废除土司制度,进行与内地府,州,县相同的行政管理制度,官员由朝廷任免选拔,由流官充任而废除世袭。
4.皇帝制度;指秦统一六国之后建立君主专制政体,为了规范君主在国家结构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创立了皇帝制度。
君主尊称为'皇帝',与皇帝尊称相匹配的一整套维护尊严的礼仪制度,后宫制度,以皇帝为中心的决策制度,执行皇帝制度的的行政制度。
5.郡县制;源于春秋时期,秦朝正式确立了郡县制,郡县郡守均由朝廷任免,体现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6.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隋唐时期确立的人才选拔制度,隋朝的科举制还处于草创阶段,唐朝的考试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
其中尤以常科中的名经和进士两科最为主要。
制科是根据时势需要,由皇帝颁布命令临时设置的科目。
分科取士是这一制度的重要特征,。
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任官依据,在一定程度身上削弱了家世背景对职官选拔的影响,为下层士人提供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打破了世族垄断政治与官员选推制度,维护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7.三司会审制;三司会审制是明代在唐代三司推事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审判重大疑难案件时,由大理寺,督察院,刑部三个司法机关会审,一般由皇帝下命,三大司法机关承命,审理结果必须报皇帝批准执行。
8.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资料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后习题答案整理第一章前封建时代和封建时代:1关于国家起源的假说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1.契约说在国家产生之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为了避免自然状态的混乱和生活的不便,人们自动在某种契约下集合起来,形成组织,组成国家和政府,将自身的权力让渡给国家。
代表人物,霍布斯、洛克、休谟,认为国家的出现是为了维护人的私有财产权,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让渡的,也可以由人民来收回。
2.冲突说强调人在自然状态下的冲突,由冲突导致了强制。
代表人物,卢梭,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人已经分为穷人和夫人,富人为了结束由于财产占有不公平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战争状态”,创建了国家与政府,使之为富人服务。
马克思与恩格斯将这种冲突说强化到了阶级斗争的境地,认为人从原始社会走出来,是因为生产力过剩导致了社会生育出现,结果分化出了阶级,一个阶级可以占有另一个阶级的产品,为了维持这种转台,于是产生了国家这个阶级压迫的工具3.贸易说在历史上,某些地区必须的生活资料需要从其他地区获得,而组织大规模的贸易活动,必须有完善复杂地组织,同时,人类的发展势必导致社会的分工,于是对生产和贸易活动的组织需要促进了国家组织的产生。
代表人物,威廉·拉斯杰4.水利灌溉说东方国家往往起源于居住在大河流域的农业民族,而灌溉时这些民族的生命线,修建大规模灌溉工程往往需要复杂地组织和强力的控制,所以,东方国家往往是专制主义的。
代表人物,魏特夫5.战争说认为是战争产生了国家。
在具有一定发展水平的不足中间,必定存在资源的争夺,而农业和非农业部族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几乎达到不可避免,无论是防止无敌入侵和掠夺,还是进一步获取资源,都要完善自己的组织形式,强化武装力量,所以,战争才是国家产生的根源6.圣人造福说这种观点认为,因为古代除了圣人,圣人给人们带来了福祉,所以中国的人严厉的国家一开始就是王权性质的。
代表人物,韩非,他认为上古时代,圣人有巢氏和燧人氏给人民带了了巢和火,所以人民服从他们,他们因此得以“王天下”2中国国家起源有什么特色?中国国家起源有三条交互并行的脉络:①随着部落的发展,使得氏族成员内部产生分化,某些强武和掌握巫术的氏族或者氏族首领逐渐占据了聚落的权力中心,而生产的发展,又使得这些人拥有更多的剩余财产,形成贫富分化。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资料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资料一、西周朝觐盟会制度:盟会制度是周王朝赖以控制和羁縻诸侯的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安排是从早期的部落会议的形式转化而来的。
周人赋予了它非常繁复的仪式,并与诸侯的定期朝见联系在一起。
定期朝见不仅是诸侯对王室臣服的一种象征,也是王室监视诸侯的一种方式,从而转化成王室对诸侯的内在掌控。
《周礼》上记载的朝觐盟会分为六种: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
二、唐代宰相制度中的议事机构:政事堂(集体宰相制)唐代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为了防止各机构之间的扯皮,实行了宰相集体议事制。
三省长官和其他参与决策的官员集中到门下省开会,开会的地点称为政事堂。
日常所有政务都集中讨论,将讨论的结果送交给皇帝裁决即可。
政事堂成为一个高于三省的决策机构,三省长官实际上脱离了本部门,专一负责全国政务的处理。
在唐朝宰相会议是全国政务的核心。
政事堂每日所议论的事情大体上分为4种,一是日常事务,即每天的例行公事。
二是宰相所认定的军国大事。
三是皇帝所认为的很重要的而有是被宰相们所遗漏的事务。
四是某些官员通过某种渠道直接将奏折地道皇帝手上或者是某些下面的奏折上的意见,宰相们认为不需要处理而皇帝有别的意见的时候。
三、隋朝的制度创建。
1.恢复并健全三省六部制:恢复并健全了三省六部的中央机构,确立了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的三权分立制衡机制。
尚书省各部的分工也进一步明确和固定,形成了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民部和工部的六部行政部门,每部下辖四司。
各部所辖的司,均跟本部事物相关,形成一个整体。
2.废除了所有的侨立州郡,将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隋文帝罢天下诸郡,隋炀帝时改州为郡。
隋朝时有州190余。
3.开创科举制:隋炀帝大业三年下令十科举人;大业五年,十科减为四科,分科考试选拔士人的旨意越来越明显,保留“文才秀美”,即进士科。
进士科以考试策问为主,一般把隋炀帝创设进士科作为科举考试制度正式产生的标志。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程形成性考核册题及答案
4.简析夏、商的王权特点。
本题答案: (1)夏王朝是以夏为核心的“万国”联合体, 氏族仍然是构成社会的基本组织。
夏朝在氏族公社和部落联盟传统习俗和规范的基础上, 初步形成了以神权、宗法权和王权相结合为特征的政治制度, 并建立起了一套行政体制。
(2)商朝的政治制度基本沿袭夏朝。
商汤的行政总的原则是“以宽治民”和“有功于民”。
殷商继承了夏代的分封制度, 王权得到了提升。
1.简述周朝施政的基本原则。
本题答案:“敬天保民”, 是周朝施政的基本原则。
要做到“保民”, 对统治者来说, 就必须“明德”或曰“敬德”, 施行德治。
对此, 周公和召公都多次提倡。
择要而言, 大致包含“无逸”、“慎罚”和先教后刑三个方面的内容。
“无逸”就是要求统治者不要贪图享受安逸, 加强道德修养, 约束自己的行为。
“慎法”, 就是慎用刑法。
先教而后刑, 就是首先切实对民众进行教育、引导, 以“民彝”即社会伦常为其基本内容。
1.简述地主封建的政治制度和宗法封建制度的重大区别。
本题答案: 第一, 地主封建的政治制度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 不是按宗法分封而获得土地的贵族组织的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生产, 而主要是由国家授予土地的农民的小农经济, 以及从国家取得土地而从事农业的地主经济。
第二, 封建政治制度针对的主要对象已经不是庶人或完全没有人身权利的奴隶, 而是享有一定权利和自由并拥有生产资料的农民。
第三, 组织、构成国家机关并实施政治制度的基本成员, 已不是由天子分封、赏赐等而可以限定的贵族, 而是可以通过合法经营乃至非法手段求得政治和经济更大发展的新贵。
4.试论战国时期魏国和秦国变法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历史地位。
本题答案: (1)变法的重中之重是直接关系“富国强兵”的各种新经济法令的颁布。
魏和秦的变法在这方面很突出, 其中又以秦为最。
(2)比较魏、秦在经济方面的变法, 魏在其广度、深度和展开的层次方面, 都远逊于秦。
最根本的区別在于, 秦的变法触及并较好地处理了在土地国有的前提下个体农户的土地问题, 使国家有效地取得了稳定而可靠的税赋和兵力的来源。
中国政治制度史考试复习重点
《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库 A、征用 B、世袭 C、终身 D、府兵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54、唐开元时期,节度使势力急剧膨胀成为拥兵一地,兼有行政、财政等权的地方实力人物,其发展结果最1、一般把政体分为()和共和制两类。
B、君主制终酿至() (D)2、中国传统社会是以()思想为治国指导思想。
(B、儒家 A、黄巾起义 B、太平天国运动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范围 D、社会主义社会 C、李自成起义 D、"安史之乱" 55、战国、秦、汉的法律总体上属于()系统。
(C) 4、中国的君主制出现于公元前21世纪的()。
(A) A、夏朝 5、中国传统社会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B)中央集权制 A、儒家 B、道家 C、法家D、佛家 6、中国奴隶制国家结构是一种()。
(B)B、等级君主制 56、魏律、晋律和唐律中的"八议"之条,体现着()的礼义学说,法律的道德化成为明显的特点。
(A) 7、中国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是建立在封建(家庭)制度基础上的一种封建专制君主制。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佛家 8、司马迁写()是为了“鉴往事,知来者”。
《史记 57、中国古代法律集中体现维护王权制度和父权家长制的基本精神。
()是实际的最高立法人。
! (C) 9、中国的奴隶制时代,通常指迄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立国,而止于(C、春秋) A、宰相 B、御史 C、天子 D、内阁时代的公元前476年的这一长时段的历史。
(C) 58、()在秦变法时,改法为律,参照李悝的《法经》制定《秦律》。
(D) 10、启破坏了禅让制,取被推举出的伯益之位而代之,自此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
A、董仲舒 B、李斯 C、王安石 D、商鞅11、分封制则是依据(宗法制)原则实行的中国奴隶制下政权组织形式的基本表现。
59、下列属于唐代的法律形式的是()。
(D) 12、(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国奴隶社会的基本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政治制度考试答案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前国家时期和一些少数民族政治组织的最普遍的形式是酋邦。
2、早期国家起源的模式有氏族模式和酋邦模式两种。
3、最高权力的称谓,夏代称后,商代称王。
4、中国早期政治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巫术和政权的结合。
5、夏代在王之下有少量的高级贵族组成的执行机构,有三正和左右六人。
6、商代王位继承的两个原则是以母为贵和长子原则。
7、西周中央政府文职系统因职事不同可以分为政务性和宗教性两类。
8、西周时期诸侯国对周王承担的义务基本上是政治性和军事性的,而在经济方面的义务是象征性的。
9、郡县制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由于它的出现,意味着选官制将逐渐代替“世卿世禄制”。
10、职官制度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形成较为完备的职务设计,在制度层面则发展出上计制度。
11、在唐朝,皇帝的名号制度更加完备,除了名号之外,生前要加尊号,死后要加谥号。
12、宦官在唐以后称太监,宦官制度是后宫制度的派生物。
13、明代宦官的组织系统是二十四衙门,而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是整个宦官集团的首脑。
14、西周时期存在两个职官系统,一是负责处理国家事务的外朝官系统,二是负责王室事务的宫廷系统。
15、作为正式机构,宰相制度出现于春秋,当时被人们称为“执政”或“相”。
16、西汉自武帝时起,开始出现“内朝官”与“外朝官”之分前者最重要的是尚书,而后者则以宰相为首。
17、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权不断转移,东汉政归尚书,魏晋政归中书省,南北朝政归门下18、为解决三省运行的不协调,唐高祖设政事堂会议作为议政决策机构,并逐渐变成了正式的宰相机构。
19、北宋前期,中书门下主民政,枢密院主军政,三司财政,彼此不相统属。
20、南宋时,宰相兼领枢密使,则民政、军政财政等诸权始并于宰相21、中国古代的正途选任制度,西周是“世卿世禄”制”,战国是“客卿制度”。
22、唐朝的科举考试科目分常举和制举。
23、唐代对官员品德方面的考核,以“四善”为标准,在才能方面的考核以“二十七最”为标准。
24、监察机构取得独立地位是从隋朝开始,其机构为御史台。
25、明朝设置的监察专项事务的巡抚、总督后逐渐转变成为地方军政长官。
26、秦中央由太尉主理全国军政。
秦实行普遍征兵制,规定凡17岁至60岁岁都要服兵役。
27、在军事制度上,南朝和北魏、北齐实行世兵制,而西魏、北周实行府兵制。
28、明朝皇帝以下最高的司法行政机关有、刑部,它和大理寺都察院合称“三法司”。
29、秦以后的地方基本建制为、郡县制。
但西汉因分封形成了郡国并行制。
30、清朝的一省主管为巡抚,地方最高级别的官员是总督。
31、19世纪初,中国精英界出现了以龚自珍、魏源、林则徐等为代表的经世派,他们提出的向西方学习的课题,预示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任务。
32、洋务运动的核心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33、1895年的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它是一场将矛头指向的政治体制的改良运动,而1898年的百日维新是这场运动的高潮阶段。
34、清政府政治制度开始调整的标志是1844年设置的通商大臣,它实际上是代表清政府办理对外交往的官职。
35、1859年清政府设置了总税务司,但最重要职务一直以来为英国人所垄断,尤其赫德,在位45年,成为西方列强特别是英国在华的代理人。
36、标志着我国近代教育的的开始的是同文馆等学校的设立;标志着我国近代陆军诞生的是新军的组建。
37、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组织、谋略处,暂时作为军政府的决策机构,并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38、辛亥革命后颁布的第一个带有宪法性质的文献是《鄂州约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根本大法是(《临时约法》)《临时政府组织大纲》39、1912年1月1日,孙中山由上海抵达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至此,中华民国正式诞生。
40、袁世凯上台后,对国家机构进行了的改组,以政事堂为国家最高行政枢要机构,从而使内阁制改为变相总统制。
1、中国古代前国家时期和一些少数民族政治组织的最普遍的形式是酋邦。
2、早期国家起源的模式有氏族模式和酋邦模式两种。
3、最高权力的称谓,夏代称后,商代称王。
4、中国早期政治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巫术和政权的结合。
5、夏代在王之下有少量的高级贵族组成的执行机构,有三正和左右六人。
6、商代王位继承的两个原则是以母为贵和长子原则。
7、西周中央政府文职系统因职事不同可以分为政务性和宗教性两类。
8、西周时期诸侯国对周王承担的义务基本上是政治性和军事性的,而在经济方面的义务是象征性的。
9、郡县制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由于它的出现,意味着选官制将逐渐代替“世卿世禄制”。
10、职官制度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形成较为完备的职务设计,在制度层面则发展出上计制度。
11、在唐朝,皇帝的名号制度更加完备,除了名号之外,生前要加尊号,死后要加谥号。
12、宦官在唐以后称太监,宦官制度是后宫制度的派生物。
13、明代宦官的组织系统是二十四衙门,而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是整个宦官集团的首脑。
14、西周时期存在两个职官系统,一是负责处理国家事务的外朝官系统,二是负责王室事务的宫廷系统。
15、作为正式机构,宰相制度出现于春秋,当时被人们称为“执政”或“相”。
16、西汉自武帝时起,开始出现“内朝官”与“外朝官”之分前者最重要的是尚书,而后者则以宰相为首。
17、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权不断转移,东汉政归尚书,魏晋政归中书省,南北朝政归门下18、为解决三省运行的不协调,唐高祖设政事堂会议作为议政决策机构,并逐渐变成了正式的宰相机构。
19、北宋前期,中书门下主民政,枢密院主军政,三司财政,彼此不相统属。
20、南宋时,宰相兼领枢密使,则民政、军政财政等诸权始并于宰相21、中国古代的正途选任制度,西周是“世卿世禄”制”,战国是“客卿制度”。
22、唐朝的科举考试科目分常举和制举。
23、唐代对官员品德方面的考核,以“四善”为标准,在才能方面的考核以“二十七最”为标准。
24、监察机构取得独立地位是从隋朝开始,其机构为御史台。
25、明朝设置的监察专项事务的巡抚、总督后逐渐转变成为地方军政长官。
26、秦中央由太尉主理全国军政。
秦实行普遍征兵制,规定凡17岁至60岁岁都要服兵役。
27、在军事制度上,南朝和北魏、北齐实行世兵制,而西魏、北周实行府兵制。
28、明朝皇帝以下最高的司法行政机关有、刑部,它和大理寺都察院合称“三法司”。
29、秦以后的地方基本建制为、郡县制。
但西汉因分封形成了郡国并行制。
30、清朝的一省主管为巡抚,地方最高级别的官员是总督。
31、19世纪初,中国精英界出现了以龚自珍、魏源、林则徐等为代表的经世派,他们提出的向西方学习的课题,预示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任务。
32、洋务运动的核心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33、1895年的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它是一场将矛头指向的政治体制的改良运动,而1898年的百日维新是这场运动的高潮阶段。
34、清政府政治制度开始调整的标志是1844年设置的通商大臣,它实际上是代表清政府办理对外交往的官职。
35、1859年清政府设置了总税务司,但最重要职务一直以来为英国人所垄断,尤其赫德,在位45年,成为西方列强特别是英国在华的代理人。
36、标志着我国近代教育的的开始的是同文馆等学校的设立;标志着我国近代陆军诞生的是新军的组建。
37、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组织、谋略处,暂时作为军政府的决策机构,并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38、辛亥革命后颁布的第一个带有宪法性质的文献是《鄂州约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根本大法是(《临时约法》)《临时政府组织大纲》39、1912年1月1日,孙中山由上海抵达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至此,中华民国正式诞生。
40、袁世凯上台后,对国家机构进行了的改组,以政事堂为国家最高行政枢要机构,从而使内阁制改为变相总统制。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人类从蒙昧时代走向文明社会两个初级的政治组织是ABA.群队B.部落C.酋邦D.聚落联合体2、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一般是指ABC。
A.燧人B.伏羲C.神农D.女娲3、徐旭生将传说时期中国境内的存在的部落集团划分为ABC 等三大集团。
A.华夏集团B.东夷集团C.苗蛮集团D.炎黄集团4、商代的“诸侯”对王室承担ABD 等义务。
A.朝觐B.纳贡C.劳役D.兵役5、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支柱是AB 。
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度D.宗庙制度6、西周的政治机构大体可以分为ABCD。
A.决策机构B.执行机构C.内廷宗教与文职机构D.宫廷机构7、西周国家的执行机构主要是“三有司”即ABC。
A.司土B.司马C.司工D.司寇8、战国时,有些国家实行五官制,五官即ABCD和大行。
A.大谏B.大田C.大司马D.大理9、战国时,司法职官地位上升,各国的司法职官主要有ABC。
A.大理B.司寇C.廷尉D.都尉10、战国时的任官符信制度有ABCD。
A.玺B.印C.符D.节11、皇帝制度的重要内容包括ABD。
A.皇位继承制度B.后宫制度C.宦官制度D.皇位世袭制度12、汉代有ABC等女官以管理后宫,形成女官制度。
A.女御长B.宫长C.宫中学事史D.尚宫13、在中国历史上,外戚干政最为严重的是ABC 等朝代。
A.西汉B.东汉C.唐D.明14、从中国历史上看,宦官乱政,以ACD朝为最。
A.东汉B.隋C.唐D.明15、明朝的司礼监是整个宦官集团的首席衙门,它具有BD 的权力。
A.批阅奏本B.传宣旨意C.阁票D.听讼16、明代的宦官领导一个全国性的特务机构,其系统有BCD。
A.二十四衙门B.锦衣卫C.东厂D.西厂17、东汉成帝时的“三公”为ABD。
A.大司空B.大司马C.大司徒D.丞相18、三国时的“三公”是ABC。
A.太尉B.司徒C.司空D.司马19、隋唐时掌握国家重要权力的机构,即所谓的“三省”是ABC 。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行省20、隋朝皇帝以下设“三师”,即BCD,他们并无实权。
A.太尉B.太师C.太傅D.太保21、古代委任官员的形式有ABCD等。
A.册授B.制授C.敕授D.旨授22、汉代对官员的惩罚一般有ABC 等。
A.降薪B.贬职C.免官D.回原籍23、古代表示职官等级的名号有ABCD。
A.品B.阶C.勋D.爵24、秦朝并称“三公”的是ABC。
A.御史大夫B.丞相C.太尉D.司空25、唐朝遇重大疑难案件,由ABC 共同审理,谓之“三司推事”。
A.大理寺卿B.刑部尚书C.御史中丞D.侍御史26、宋朝御史台机构由ABC 构成。
A.台院B.殿院C.察院D.谏院27、宋朝的军事权由ABC 分掌。
A.枢密院B.三衙C.兵部D.太尉28、隋唐宋的中央司法机构有ABC构成。
A.大理寺B.刑部C.御史台D.都察院29、明朝掌一省军政民的是合称“三司”的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