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考试答案复习资料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政治制度考试答案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前国家时期和一些少数民族政治组织的最普遍的形式是酋邦。

2、早期国家起源的模式有氏族模式和酋邦模式两种。

3、最高权力的称谓,夏代称后,商代称王。

4、中国早期政治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巫术和政权的结合。

5、夏代在王之下有少量的高级贵族组成的执行机构,有三正和左右六人。

6、商代王位继承的两个原则是以母为贵和长子原则。

7、西周中央政府文职系统因职事不同可以分为政务性和宗教性两类。

8、西周时期诸侯国对周王承担的义务基本上是政治性和军事性的,而在经济方面的义务是象征性的。

9、郡县制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由于它的出现,意味着选官制将逐渐代替“世卿世禄制”。

10、职官制度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形成较为完备的职务设计,在制度层面则发展出上计制度。

11、在唐朝,皇帝的名号制度更加完备,除了名号之外,生前要加尊号,死后要加谥号。

12、宦官在唐以后称太监,宦官制度是后宫制度的派生物。

13、明代宦官的组织系统是二十四衙门,而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是整个宦官集团的首脑。

14、西周时期存在两个职官系统,一是负责处理国家事务的外朝官系统,二是负责王室事务的宫廷系统。

15、作为正式机构,宰相制度出现于春秋,当时被人们称为“执政”或“相”。

16、西汉自武帝时起,开始出现“内朝官”与“外朝官”之分前者最重要的是尚书,而后者则以宰相为首。

17、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权不断转移,东汉政归尚书,魏晋政归中书省,南北朝政归门下

18、为解决三省运行的不协调,唐高祖设政事堂会议作为议政决策机构,并逐渐变成了正式的宰相机构。

19、北宋前期,中书门下主民政,枢密院主军政,三司财政,彼此不相统属。

20、南宋时,宰相兼领枢密使,则民政、军政财政等诸权始并于宰相

21、中国古代的正途选任制度,西周是“世卿世禄”制”,战国是“客卿制度”。

22、唐朝的科举考试科目分常举和制举。

23、唐代对官员品德方面的考核,以“四善”为标准,在才能方面的考核以“二十七最”为标准。

24、监察机构取得独立地位是从隋朝开始,其机构为御史台。

25、明朝设置的监察专项事务的巡抚、总督后逐渐转变成为地方军政长官。

26、秦中央由太尉主理全国军政。秦实行普遍征兵制,规定凡17岁至60岁岁都要服兵役。

27、在军事制度上,南朝和北魏、北齐实行世兵制,而西魏、北周实行府兵制。

28、明朝皇帝以下最高的司法行政机关有、刑部,它和大理寺都察院合称“三法司”。

29、秦以后的地方基本建制为、郡县制。但西汉因分封形成了郡国并行制。

30、清朝的一省主管为巡抚,地方最高级别的官员是总督。

31、19世纪初,中国精英界出现了以龚自珍、魏源、林则徐等为代表的经世派,他们提出的向西方学习的课题,预示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任务。

32、洋务运动的核心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33、1895年的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它是一场将矛头指向的政治体制的改良运动,而1898年的百日维新是这场运动的高潮阶段。

34、清政府政治制度开始调整的标志是1844年设置的通商大臣,它实际上是代表清政府办理对外交往的官职。

35、1859年清政府设置了总税务司,但最重要职务一直以来为英国人所垄断,尤其赫德,在位45年,成为西方列强特别是英国在华的代理人。

36、标志着我国近代教育的的开始的是同文馆等学校的设立;标志着我国近代陆军诞生的是新军的组建。

37、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组织、谋略处,暂时作为军政府的决策机构,并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38、辛亥革命后颁布的第一个带有宪法性质的文献是《鄂州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根本大法是(《临时约法》)《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39、1912年1月1日,孙中山由上海抵达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至此,中华民国正式诞生。

40、袁世凯上台后,对国家机构进行了的改组,以政事堂为国家最高行政枢要机构,从而使内阁制改为变相总统制。

1、中国古代前国家时期和一些少数民族政治组织的最普遍的形式是酋邦。

2、早期国家起源的模式有氏族模式和酋邦模式两种。

3、最高权力的称谓,夏代称后,商代称王。

4、中国早期政治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巫术和政权的结合。

5、夏代在王之下有少量的高级贵族组成的执行机构,有三正和左右六人。

6、商代王位继承的两个原则是以母为贵和长子原则。

7、西周中央政府文职系统因职事不同可以分为政务性和宗教性两类。

8、西周时期诸侯国对周王承担的义务基本上是政治性和军事性的,而在经济方面的义务是象征性的。

9、郡县制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由于它的出现,意味着选官制将逐渐代替“世卿世禄制”。

10、职官制度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形成较为完备的职务设计,在制度层面则发展出上计制度。

11、在唐朝,皇帝的名号制度更加完备,除了名号之外,生前要加尊号,死后要加谥号。

12、宦官在唐以后称太监,宦官制度是后宫制度的派生物。

13、明代宦官的组织系统是二十四衙门,而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是整个宦官集团的首脑。

14、西周时期存在两个职官系统,一是负责处理国家事务的外朝官系统,二是负责王室事务的宫廷系统。

15、作为正式机构,宰相制度出现于春秋,当时被人们称为“执政”或“相”。

16、西汉自武帝时起,开始出现“内朝官”与“外朝官”之分前者最重要的是尚书,而后者则以宰相为首。

17、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权不断转移,东汉政归尚书,魏晋政归中书省,南北朝政归门下

18、为解决三省运行的不协调,唐高祖设政事堂会议作为议政决策机构,并逐渐变成了正式的宰相机构。

19、北宋前期,中书门下主民政,枢密院主军政,三司财政,彼此不相统属。

20、南宋时,宰相兼领枢密使,则民政、军政财政等诸权始并于宰相

21、中国古代的正途选任制度,西周是“世卿世禄”制”,战国是“客卿制度”。

22、唐朝的科举考试科目分常举和制举。

23、唐代对官员品德方面的考核,以“四善”为标准,在才能方面的考核以“二十七最”为标准。

24、监察机构取得独立地位是从隋朝开始,其机构为御史台。

25、明朝设置的监察专项事务的巡抚、总督后逐渐转变成为地方军政长官。

26、秦中央由太尉主理全国军政。秦实行普遍征兵制,规定凡17岁至60岁岁都要服兵役。

27、在军事制度上,南朝和北魏、北齐实行世兵制,而西魏、北周实行府兵制。

28、明朝皇帝以下最高的司法行政机关有、刑部,它和大理寺都察院合称“三法司”。

29、秦以后的地方基本建制为、郡县制。但西汉因分封形成了郡国并行制。

30、清朝的一省主管为巡抚,地方最高级别的官员是总督。

31、19世纪初,中国精英界出现了以龚自珍、魏源、林则徐等为代表的经世派,他们提出的向西方学习的课题,预示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任务。

32、洋务运动的核心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33、1895年的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它是一场将矛头指向的政治体制的改良运动,而1898年的百日维新是这场运动的高潮阶段。

34、清政府政治制度开始调整的标志是1844年设置的通商大臣,它实际上是代表清政府办理对外交往的官职。

35、1859年清政府设置了总税务司,但最重要职务一直以来为英国人所垄断,尤其赫德,在位45年,成为西方列强特别是英国在华的代理人。

36、标志着我国近代教育的的开始的是同文馆等学校的设立;标志着我国近代陆军诞生的是新军的组建。

37、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组织、谋略处,暂时作为军政府的决策机构,并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38、辛亥革命后颁布的第一个带有宪法性质的文献是《鄂州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根本大法是(《临时约法》)《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39、1912年1月1日,孙中山由上海抵达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至此,中华民国正式诞生。

40、袁世凯上台后,对国家机构进行了的改组,以政事堂为国家最高行政枢要机构,从而使内阁制改为变相总统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